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方式

临床护理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护理方式

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第1篇

在胃肠疾病中,急性胃炎作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引发多种病变,一般情况下,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是其主要病变范围,但是由于此疾病既可广泛存在于尾部,也可局限存在于胃部某处,因而为胃炎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困扰。本文通过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并实施互利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将临床护理资料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共收治了急性胃炎患者共计150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各75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我院收治的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与胃镜确诊才选为试验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82例,女性患者有68例,年龄在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7±1.32)岁。频繁呕吐患者有25例,恶心患者有18例,上腹部疼痛患者有40例,胃胀患者有27例,腹泻患者有28例,严重性病患有12例,存在脱水、发热、酸性中毒乃至休克等症状。

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方面不具有差异性,因而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由于急性胃炎患者消耗体力较大,因而应该建议患者增加休息时间,尽量少活动,在饮食方面采用温热的半流质类食物。一般情况下,我院选择牛奶以及米汤作为患者饮食的主要选择,从而加快患者胃粘膜的修复[1,2]。

在病房选择上,护理人员应该保证病房内室内通风,定期更换床褥,保证病房内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提高患者的住院心情,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为患者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等。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急性胃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浏览患者资料对患者病症存在部位以及病症严重程度进行主动性了解,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降低患者心理恐惧感。

护理人员需要补充自身知识层面,扩展与患者交流的知识层面,并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增加耐心倾听度,提高医患关系[3]。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感受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对其予以开导从而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有效率。由于急性胃炎患者受疼痛折磨会产生紧张感以及焦虑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鼓励安慰等方式对患者情绪进行缓解,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自信心[4]。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用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药敏性试验,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不适症状等。其不仅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还应保证患者实际情况与用药标准的符合性,根据其临床病症对患者药物进行进行适当增减,从而提高患者康复率。

1.3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作为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性疾病——胃炎,胃粘膜糜烂以及溃疡是其主要病变形式,因此,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是其别称。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病因多样,因此会对心、肾以及肺器官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引发并发症则会导致这些器官衰竭,因此必须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临床护理。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科学性的护理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得到了多数病患的支持,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静.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13-214.

[2] 王洁,韩卫丽,吴兰笛等.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60-261.

[3] 刘飞.急性胃炎的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7):111-111.

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康复阶段;脑梗塞;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82-01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血流阻塞,导致患者脑供血不足,进而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的情况,临床中患者常伴有失语、偏瘫等情况,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大,患者要完全康复需要度过漫长的康复阶段,而康复阶段的效果则直接与护理效果有关。为了研究脑梗塞患者康复阶段的护理效果,本文以我院67例患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013 年我科收治脑梗塞患者67例,包括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在49-73岁,平均为61.0岁,经颅脑CT证实,全部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临床中有24例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1.2方法 患者进入康复阶段后给予如下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 脑梗塞疾病发病急,患者往往从一个正常人变成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的人,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被打乱,日常生活需要家属照顾,因此患者往往表现为伤感、抑郁、情绪不稳,尤其是一些存在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良情绪更严重,对患者康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护士在护理中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健康的心理对于康复的重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给病人更多的反应时间,从患者面部表情判断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温和的语言消除患者焦躁的情绪[1]。

1.2.2安全护理 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环境,病房设置要合理,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有辅助行走设置;地面要采用防滑设置,避免患者在行走过程中跌倒,发生意外;在厕所等应装有扶手;患者在病房内要穿软底鞋;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不可催促;叮嘱患者不能离开安全的环境。

1.2.3并发症护理 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褥疮和肺部感染,在康复阶段护理中需要注意:(1)褥疮的预防:定期为患者变换卧床,大约隔3个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患者床铺要保持干净,定期更换;在患者大小便之后及时处理干净;定期为患者洗澡,保持患者皮肤干净卫生,如患者皮肤发红,则用酒精擦涂,并且轻轻按摩,如患者已经出现褥疮,则需要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2)肺部感染的预防:脑梗塞患者抵抗力下降,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提高,在护理中要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患者受凉,发生感冒,晚上要定时巡房,为患者盖被,患者出病房要穿好保暖衣服[2]。

1.2.4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能有注意改善患者营养,增强患者免疫力,脑梗塞康复阶段患者饮食护理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控制摄入热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饮食要有规律,少食多餐;(2)食物选择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主,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少吃甜食、动物内脏、奶油;(3)长期饮酒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而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所以要禁烟酒;(4)儿茶酚胺、茶碱等可改善患者血管韧性,所以叮嘱患者适当饮茶[3]。

1.2.5康复训练 患者进入康复阶段后,先进行被动肢体功能训练,可通过按、搓、拿等方法刺激患者关节运动,之后可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联系,翻身时要注意避免患者在下,同时进行肩外展、前臂旋后等被动训练,之后指导患者利用健侧完成洗脸、进食等活动;指导患者练习坐卧训练后让患者练习上下床,由健侧手臂支撑身体,调整重心后下床,待患者能顺利完成下床动作,进行站立、扶拐行走、弃拐行走、行走、负重行走等,训练范围也从病房内扩大到走廊,循序渐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67例患者经过康复阶段有效的护理后,治愈16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5%。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萎缩、肌肉萎缩等情况。

3讨论

脑梗塞是目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还有一个漫长的康复阶段,而康复阶段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在康复阶段护理中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从生活、饮食、心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入手,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在患者出院后要继续电话随访,给予护理指导。在本次研究中,对67例患者加强康复阶段护理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且无患者存在复况。

参考文献:

[1] 刘振花.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239-240:.

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疗法;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护理

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主要是指退行性骨关节疾病[1],骨质增生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一关节,但是膝关节的发病率最高。膝关节骨质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行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在使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在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的98例接受物理疗法治疗的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54.6±4.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6.2±6.3)岁。患者病程9个月~12年,平均(6.3±3.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未见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多以中老年人居多,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骨质增生的治疗时间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行动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躁,消极甚至放弃治疗等负面情绪。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来接受治疗。

1.2.2常规护理 治疗期间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加强巡视的力度。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受累关节的运动量。保证患者病房干燥,通风,室温保持在26°左右,避免潮湿、寒冷的环境给患者的病情再度刺激,诱发炎症发生。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饮食,做到少食多餐,并戒烟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恢复的速度。

1.2.3超短波护理 患者取卧位,使用超短波进行护理,选取合适的电极作用于患者的受累关节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垫物及间隙厚度。如果患者骨质增生的部位较浅,间隙的选择小,如果骨质增生病变深,就要选择较大间隙。选用超短波仪器治疗小范围部位时,治疗膝关节时间隙约为1cm左右。

1.2.4针灸护理 取患者的昆仑穴,足三里穴及阳陵泉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护理,在针灸过程中,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有晕针或者滞针的现象,留针时间为15min。另外在电针治疗的时候需要控制好电针的强度及波形调度。

1.2.5电脑中频护理 患者取卧式,根据患者具体接受的程度来调整电脑中频的强度,更好的护理方式为药酒联合治疗仪治疗患者膝眼穴位,治疗2次/d,治疗30min/次,7d为1个治疗周期。下个治疗周期开始时需要和上个治疗周期间隔2d。治疗强度应该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要观察并询问患者的反应,不能从开始就给予患者强度较大的治疗强度,否则会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对照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

1.3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来进行疗效的判定。治愈:在经过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有效: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的改变或者有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组间对比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79%,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1.2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增生俗称关节炎,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只能给予一定的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该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患者采用物理疗法来治疗膝关节的骨质增生,超短波和电脑中频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及营养,达到减轻疼痛促进组织恢复的目的。同时针对患者的负面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疏导,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争取将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物理疗法的同时配合以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49例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9.79%,明显高于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的有效率61.2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

因此,针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给予物理疗法的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前列地尔;给药方式;临床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

前列地尔注射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565)因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灌注,是临床常用的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的药物[1]。但前列地尔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血管痛、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搔痒也会同时发生。本文对162例应用前列地尔治疗住院患者的给药方式与护理进行了观察,为临床选择最佳给药方式及提拱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供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12月我科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患者162例,男96例、女66例,年龄45~80岁,均神志清楚,思维表达正常。

1.2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5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外周静脉、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10μg,1次/d,治疗时间为10d。

1.2.1给药方法 A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0.9%生理盐水100ml缓慢滴注(10~30滴/min):B组前列地尔10μg+0.9%生理盐水10ml缓慢推注,具体为生理盐水5ml穿刺成功后再行推注,推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5ml冲管:C组0.9%生理盐水100ml开通静脉通路后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侧壶缓慢静脉滴注(10~30滴/min)。三组均采用手背静脉穿刺,静脉输注过程中局部均无渗出,观察局部反应并询问患者感觉。

1.2.2护理方法 A、B两组按静脉输液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C组除进行一般护理常规外,为预防前列地尔注射液引起的静脉炎,进一少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如下。

1.2.2.1用药前详细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作用及可能出现局部不适反应。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理解患者的感受,积极配合治疗。

1.2.2.2认真观察和选择血管,应从远端避开靠近关节、受伤、感染的静静。提高穿刺技术,一次穿刺成成功,避免机械性损伤,妥善固定,减轻患者痛苦。

1.2.2.3加强巡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输液局部变化,一旦发现红、肿,药外渗等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肢体,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1.2.2.4穿刺前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血管走向5×10cm处涂擦完美芦荟胶软膏。从中医讲芦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完美芦荟胶软膏中的柠檬酸钙能缓解疼痛、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强化细胞活力,能缓解疼痛。芦荟属多糖,具有高渗作用,能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组织的损伤。

1.3评定标准

1.3.1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根据描述式方法分为[2]:无痛为无疼痛感觉;微痛为仅有轻微痛不伴有静脉炎;较痛为自觉疼痛能忍受,轻触静脉穿刺点近心端皮肤,疼痛无明显加剧,少数伴有静脉炎;剧痛为患者自觉难以忍受的疼痛,检查时轻触静脉穿刺点近心端疼痛明显加剧,多伴有静脉炎。

1.3.2静脉炎 根据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3]:0级:无临床症状;Ⅰ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Ⅱ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Ⅲ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对所得的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静脉注射前列地尔采用侧壶缓慢滴注给药方式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静脉炎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前列地尔缓慢推注和静脉滴注,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外源性生物活性前列腺素E1制剂,前列腺素E1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扩张血管,提高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肾病、慢性肝炎等治疗。但静脉注射前列地尔的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出现血管痛、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搔痒也会同时发生,静脉炎为主要不良反应。

输液引起的静脉炎,目前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的渗漏性损伤使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而致[4]。前列地尔E1作为致炎物质,可使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发生静脉炎。前列地尔注射液3种给药方式中,A组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虽然保证了均匀的输液速度,但穿刺不成功药物外漏造成的血管损害及局部刺激易引起致炎、致痛等静脉炎表现;B组前列地尔注射液推注虽可以避免A组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导致的损害,但速度不易均匀控制,过快的速度造成血管渗透性损伤,且静脉推注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劳动强度;C组前列地尔注射液从输液器侧壶加入缓慢滴注既保证了给药速度的均匀,又有效预防了穿刺部位的药物外漏及残留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穿刺前涂擦完美芦荟胶、加强巡视、局部保暖等可有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疼痛,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使其接受治疗。本文C组(5.56%)静脉炎发生率比A组(37.04%)、B组(20.30%)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周慧南,宋志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167-168.

[2]段晓侠,孙荣,颜敏.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的扩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27(1):82.

临床护理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儿科病人是一特殊群体的病人,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年来由于医院发展迅速,低年资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协作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等;还有的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在配药时查对不严,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尽快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要求,

2010年儿科针对本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12名专科以上学历、年资在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制定了临床护理能力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培养方法

1.1职业素质的培养

1.1.1爱心是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也是儿科护士职业素质必备条件之一,培养爱心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儿科护士尤为重要。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组织专题讲座,激发爱岗激情,同时明确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开展“我是患儿家长”、“我为患儿和家长想到的”的演讲活动。帮助新护士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引导新护士关爱儿童,帮助她们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1.2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目前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独生子女占多数,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1]。护理人员亲切诚恳的语言能给患儿家长以安慰、信任和鼓励、调动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工作的理解,而不良语占可引起患儿家长情绪及情感上的不良反应,影响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的关系,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语言应饱含关心、爱护、理解。作为低年资一名儿科护士,在培训计划中,首先必须参加礼仪学习,接受宾馆式服务训练,参加医德医风学习,应用规范性语言系统的学习,促使执业意识的增强。主动关心患儿,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在工作中护士要根据护理对象用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在静脉穿刺时,主动与家长交谈沟通,增强家长的信任感。穿刺不成功时,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表示歉意,做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的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护患双方的协调性、合作性及有效性,使之取得较理想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2 专科知识培训

由护士长指派1名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按照培训计划,通过小讲课、专题讲座、特殊病例的护理查房等形式,指导低年资护士重点掌握儿科专科知识、危重患儿抢救流程、病情观察要点、重点药物的使用等。每月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2.1 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重点培训儿科的专科操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静脉采血法及小儿吸痰、洗胃、灌肠等),要求护士掌握新生儿急救复苏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对侵入性操作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才能在小儿上进行。每月抽考一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9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由带教老师培训后补考直至合格。

2.2急救护理技术培训我科对低年资护士急救护理技术培训主要采取现场模拟培训,在模拟抢救现场中训练能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有利于的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正常发挥。要求护士每月必须掌握一项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小儿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气囊操作、心脏电除颤、洗胃及呼吸机的使用等)

2.3观察能力的培训

儿科患者往往不能真实地描述反映病情,而病情却变化在瞬间,将患儿的表情、语言、行为和哭、叫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敏捷的思维和预见性的想象力,预测病情的发展动向,是儿科护士必备的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为了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采用床边查房,典型病历分析讨论,让低年资护士多看、多想、多辨别,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性的动手能力,提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果

通过院内培训基地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对低年资护士实施以上专科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12名毕业3年内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理论和操作更加规范和贴近临床,培训前需半年至1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规范培训后只需要3~6个月;培训后操作考核合格率100%,优秀率达85%以上。临床综合能力、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其中6名护士得到患者点名表扬,无1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1例护患纠纷投诉。

4 体会

在2年的规范化培养过程中,运用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从专业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制订培训计划,选择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的方式,结合儿科临床护理特点,对低年资护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上,经过严格规范化的培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定自己在医院工作环境中的角色,以建立起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面对患儿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眼勤、口勤、手勤、脚勤的工作作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据初步统计,发生差错数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这些护士既能在儿科完成专科性很强的护理和操作,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所以,通过儿科院内培训基地可以使儿科低年资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得到较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素玉,王柚芸.PDCA循环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蛇医,2008,4(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