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中职种植专业课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法治精神、人类优良思想品德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渗透,使学生既学习种植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受到法制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有效开展好包含法制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种植专业课教师更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农业生物技术》是研究植物遗传、变异和植物育种、农业微生物、物组织培养、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看似散乱无章,其实有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学习这门课时,种植专业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农业生物技术既需保护又要规制。可以列举植物新品种,尤其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热点的转基因农作物的农业生物技术,让学生了解转基因农作物能获得一些格外的属性,如抗虫、增产、增加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等,那么转基因食品以这些农作物作为原料,有利的一方面就是在全球人口迅猛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时能提高食品供应量,降低成本等。但它却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如在具有抗除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分降低了;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威胁我国粮食,转基因产品不能用打下的粮食作种子,只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公司指定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但其关键技术却控制在美国人手里,我国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购买转基因产品时,经营者有义务、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情况;我们如果买到没有粘贴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可以向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虽说如此,但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上,我国立法和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立法上层级低,缺乏一部全面、专门、完整的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滞后,管理法规运作机制薄弱,法律责任规定严重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转基因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及科学管理体制,强化对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以上这些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而学生在反思中既学到农业生物技术知识,又会对相关法律法规有进一步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

二、渗透方式要多样化

如何让普法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当前高科技信息时代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段,收集各种信息,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这门课时,让学生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时可以让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整合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可以拍摄或从网络上搜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等照片及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几点:①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曾经的蓝天碧水如今已离我们远去。生态环境污染事故时时都在发生,既给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又直接威胁社会安定。②农业内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加严重。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其残留物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土、水、气等)质量逐年恶化,造成农产品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及健康。③生活垃圾不断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如今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塑料制品满天飞、满河飘,暴露垃圾随处可见,造成河道堵塞,耕地被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这些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所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监测和管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借此呼吁同学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紧密联系实际

种植专业课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常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既将学科内容生活化,又能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剖析教材,发掘种植专业课中的法制事例。如学习《农业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中的《经济合同》这几章时,让学生了解签订经济合同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因为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如果违反合同,要追究责任,赔偿损失,直至法律制裁”。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几章时,让学生了解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企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业企业绿色化经营的法制管理途径,使农业企业在原料、加工、运输、销售、售后等环节中做到低碳化和绿色化,做到依法经营、合法经营,并加强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手段,以保证人身安全健康。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正确认识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让自己在以后工作经营中依法行事,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制观念。

四、联系教材,进行学科渗透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13-1

0 引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农药防治具有其他防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不科学合理的使用,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有害人畜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等严重后果。因此,安全和科学地使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笔者调查了涟水县各乡镇农户使用农药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服务于“三农”。

1 农药使用的现状

1.1 农药种类繁多

农药种类繁多,同一种农药也会因生产厂家不同而叫法各异。目前在涟水县农资市场上农药品种已有50多种。其中,用于稻麦防治的农药主要有吡虫啉、三环唑、井冈霉素、三唑酮、毒死蜱、多福酮、杀虫双、杀虫单等;用于蔬菜防治的农药主要有菌核净、扑海因、氰戊·乐等;用于棉花防治的农药主要有百枯净、虫线清等;除草剂水田主要有丁草胺、苄嘧磺隆等,旱田主要有扑草净、噻吩磺隆等。

1.2 用药时期不当

不按规定间隔时间和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用药。有的农民是不见虫不施药,没有病不打药,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最后只有加大用药量和增加施药次数。而多数农民则是不管有无病虫,隔几天便打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根据病虫害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气候选择最佳用药时期。用药时期得当,防治效果好,防治次数少,成本降低,作物产量高。

1.3 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多种农药混合齐施是一种普遍现象,科学的混合使用,不但能提高药效,还可以兼治多种病虫害,但是,并不是所有农药都能够混合使用的。有些农药混合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使药效降低或改变药性。在农业生产中多数农民为图省事,在使用农药时不论科学与否,经常将多种农药混合齐施,有时会因药剂之间发生反应而使药效降低或无效,有时还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

1.4 增加农药用量

农民在田间施药时,一般都不按使用说明用药,经常增加药剂用量,有的农民将剂量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多数农民都认为浓度高效果好,其实不然,每种农药都有合理的使用剂量,任意加大用量,不仅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浓度过高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这不仅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农药残留、破坏生态平衡等系列问题。

1.5 用药不当造成伤害

多数农民都未曾经过安全使用农药培训,且对常用农药的毒性也不了解,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施药时不加防护,配药时徒手配药,施药时不隔行、不退步和不顺风施药,因此在施药过程中不幸中毒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2 治理对策

2.1 加强科学宣传,进行技术培训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农药使用方法,要把安全用药的思想贯穿到农药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病虫草害和科学用药的基本知识,使其在购药、用药时能够有的放矢。

2.1.1 引导农民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购买农药时,在品种选择上,要根据防治对象不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施用时,要根据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等进行适量配药、交替用药和适时施药。同时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时,要科学混合使用,不能混合使用的,一定要分开施用并且施用时间要错开。科学混合使用不但能提高药效,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节省开支。施药要适时,在病、虫、草发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施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同一种农药在作物同一生长季节中对同一作物最多只能使用两次。

2.1.2 大力宣传安全用药 农药中毒现象大多数是由于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农药使用技术要求,不注意自我保护造成的。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增强农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施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技术要求喷施,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中毒,切实做到安全用药。

2.2 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农资市场

农业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不合格农药流入市场,在农作物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限用范围的农药不得超范围地使用。加强行政执法,加大查处力度,规范农资市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农药经营户,严厉惩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人员。

2.3 加强农药管理,推广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对人畜毒性小,对环境污染小,同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因此,应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加强科学使用农药的宣传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标准。定期优质产品公告,引导农民购买优质产品。

3 结束语

农药的使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损失,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然而,由于农药的毒性,其引起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人长期食用残留农药的农产品,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残留农药能在人体内长期蓄积和滞留,从而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导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胃肠道疾病,加重肝脏负担,并能够导致癌症、畸形、基因突变,有时直接导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必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要保证农作物安全生产,获得高产丰收,也要保证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文初.加强中国农药污染环境法治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33.

[2] 刘颖.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50-51.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关注该种植课程的系列化园本化研究,总结了一些研究策略。

一、开展相关理性思考并建立研究程序

1.对园内外各种可能的课程开发资源做一定的分析,重点针对上一轮课题研究成果、园所环境地域、家长和教师资源开展评估。同时通过观察、教师讨论、家长座谈访问等方式对本园幼儿种植活动进行了解,获悉幼儿发展真正需求。

2.成立以园长为课题负责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研究群体。建立课题研究网站,扎实进行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种植活动研究、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指导。通过建立稳定的开发程序,保证课程日趋科学完善。

二、逐步形成种植类农作物课程初步框架及目标体系

在研究中我们意识到课程开发不仅是累积叠加的过程,也是对话、思考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课程研究不能一成不变、一蹴而就。

研究初期,我们将课程框架定位在农作物的分类上,

最初框架:

我们发现这样的框架存在以下问题:1.划分维度与幼儿的年龄不符;2.难以达成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3.难以与幼儿园日常开展的主题课程相融合。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经过专家引领和反复斟酌,我们将课程框架的划分维度调整为:遵循各年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侧重地培养各年段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

调整后框架:

随后我们以此框架为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开展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在广泛阅读文献,征集教师、家长关于“种植活动对幼儿的作用”的意见后,课题组成员多次研讨,初步完成了《种植类农作物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好奇爱探索,勤劳能动手”的幼儿。我们力图形成“课程总目标―各类发展目标―年龄段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在设计目标时关注两点:1.目标设计的维度要清晰,要体现各年段种植活动对幼儿培养的要求,反映出种植活动的特质。2.目标不仅包括要种植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技能技巧,也包括促进幼儿品德,社会性、个性发展等目标。

三、开展关于种植类农作物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

第一步:梳理归类 最初共理出三个年级共有种植活动50多个,我们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主要是:活动目标指向性不强,不能有效体现种植活动对幼儿的促进和提升;各类活动重复的案例较多;活动的序列性、梯度性不够,小中大年段之间开展的活动无法相衔接。

第二步:开发内容 我们以课程总目标为主线,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教师的经验、园内外的资源状况等进行内容开发。所开发课程内容设置遵循“精”、“趣”、“序”的原则,分为:认知类、动手类、探索类。这些内容在纵向上呈小、中、大螺旋式上升,在横向上又注重相互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适度融合与渗透。

在内容开发中我们做到这几方面的关注:

1、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2、关注幼儿身心特点发展与需要;3、关注幼儿园已有的适宜课程内容;4、关注课程价值的多重性。

四、尝试实施策略和评价的研究

为了使课程能充分传达课程理念,体现育人价值,我们尝试开展实施策略的研究。

1、以集体教学引导幼儿建构认知经验:在每周各班固定的种植时间里,教师根据主题课程进度和幼儿发展水平开展种植课程中的集体活动。

2、以区域游戏提升幼儿动手和探索能力:

1)自然角:让幼儿感受游戏活动的有趣和好玩,达到一玩百思、百玩不厌的效果;促进幼儿动手和探索能力提升,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2)种植园:幼儿在教室里和自然角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在这里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种冬瓜”、“挖红薯”、“捡花生”……这些只有在农家乐时才能体验到的种植类活动,成为我园幼儿经常能开展的趣味特色活动。

3、携手家长形成种植教育更加广阔空间:“春种节”、“家有小菜园”等活动,成为了家长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有效途径。在各种类型的课程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家长引入到课程中来,与家长共同规划、设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同时我们力图形成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初步构建的《种植类农作物园本课程》评价体系框架,从幼儿、教师、课程实施本身检验课程实施效果。

五、初获研究成果

1、《种植类农作物系列园本课程》目标、内容两大体系初步构建,已经形成108个活动案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好奇爱探索,勤劳能动手”的幼儿。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课程理念, 形成了“课程总目标―各类发展目标―年龄段目标”三级目标体系。目标的阐述中强调知、情、意的结合,关注了对幼儿的认知、动手、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内容体系:所开发课程内容设置遵循“精”、“趣”、“序”的原则,分为:认知类、动手类、探索类。这些内容在纵向上呈小、中、大螺旋式上升,在横向上又注重相互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适度融合与渗透。

认知类课程:关于各类种植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动手类课程:关于动手开展农作物种植的相关活动。

探索类课程:以某一种植类农作物为核心进行探索的相关活动。

三类活动在年段上各有偏重,认知类课程60%适合小班年龄,动手类60%适合中班,探索类60%适合大班。

2、初步形成关于该课程开发的各类资源利用策略。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开发种植农作物课程的过程中, 在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策略:(1)视家长为合作伙伴,探索更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在今天倡导的“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情况下,家园合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积极利用园内资源,使其成为种植课程的“资料库”。为了开发此类课程,可在园所空地上开辟“自留田”,作为每个班级的种植基地,也可利用教室自然角、晴雨走廊、玻璃暖房创设植课程开发的“实验基地”,使园所成为种植课程的“资料库”。(3)利用附近乡土资源,开拓种植课程更广阔空间。

3、本园幼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认知、探索、动手能力有了较大进步。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亲身体验收获,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爱劳动、与同伴合作等品质,其对大自然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情感得到激发。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能收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之比以往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种植活动的深入展开。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药经营;管理;对策

丘北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共有9个乡、3个镇、101个村民委(社区)、1265个村小组。2017年丘北县共有48.95万人,农业人口占88%,耕地面积12.13万hm2。境内海拔最高2501.8m,最低782m,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也有各种病虫、杂草、鼠害的发生。历年大小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7.33万hm2,防治面积11.33万hm2,农药需求量较大,年使用农药商品量达428t左右。目前丘北县农药经营门市部有186个,从业人员220余人,涉及各个乡、镇、村、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作物种植品种增多且种植方式发生变化,对农药品种的需求不再单一,导致农药市场中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对农药的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1农药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1农药经营部门多,管理难度大

随着农药经营格局、方式的改变,农资市场进一步活跃,新增农药经营门店也逐年增加,且摊点多、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散,县、乡镇、村都有,这样加大了监督管理的难度。

1.2存在无证经营

在乡、镇、村中的一些小门店仍然存在证照不全或无证经营的现象。

1.3缺乏相关知识

农药经营门店的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经营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缺乏对相应植物病虫害知识的了解,也缺乏对农药基本知识的了解。首先,不懂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不能正确指导农民对症下药;其次,不知道农药的使用方法,在农药的使用和销售中形成技术脱节;再次,一些经营者把几种农药混合卖给农民教其混用,这样容易造成药效降低或者形成药害。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较高的利润而不顾农药质量好坏、是否过期、是否有效等,盲目将农药推荐给农民,造成农民经济损失。

1.4缺乏安全经营观念

部分经营者不建立相应的采购和销售台账,缺乏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没有仓库管理等制度,缺乏相应的安全经营观念。

1.5文化程度低

农药使用者普遍文化程度低,对农药知识的了解不多。很多农民对农药使用方法缺乏必要的了解,不知道与农药相关的法律法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购买农药时只考虑价格较低的,因此往往买到劣质农药。

1.6使用违法

农药有的经营者经营违禁农药,将农药与其他商品混合经营。有的经营者为了提高农药防治效果,追求高额利润,还在冒险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丘北县经营农药的门店很多,大都是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用物资一起经营,有的甚至还和一些生活用品共同经营。

1.7农药标签问题多

首先,假冒农药登记证号,套用其他农药的登记证号;其次,使用没有批准的名称,甚至侵占已经批准的商品名称;再次,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或者防治对象;最后,没有标注使用说明、生产企业等。

1.8缺乏检测设备

随着农资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农药的品种越来越多,有的农药从表面上难以分辨真假,需要抽查产品送上级相关部门检测,造成经济支出过大、耗时长,给监督管理带来困难。

2加强农药市场经营管理的对策

第一,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执法人员培训,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加强农药执法人员的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积累宝贵的经验,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把农业行政执法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执法专项检测经费,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第二,构建农业执法信息交流平台,配备农业执法所需的信息设备,完善通信手段,及时开通农业“12316”举报投诉热线,建立投诉、举报奖励制度。

第三,加强农药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农药无证经营的行为。积极开展对农药经营管理的监督检查,针对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季节、不同的用药时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监督检查。深入乡、镇、村、寨监督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坚决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国家禁用农药和无证农药的经营行为,对其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同时与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合作,进行联合执法,组成强大的队伍,形成强大的合力,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力。

第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杜绝执法人员、、等违法行为,不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在处理违法案件中,做到办案程序合法、操作阳光,杜绝粗暴执法,要文明办案、处罚准确,严格做到依法办案。

第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①加大对农药经营者的宣传培训力度。认真组织农药经营者学习《农药管理条例》《农药使用准则》等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使其知法、懂法而不去违法。同时学习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相关知识,经营者要向购买人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药,必要时应当实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人。要培训经营者诚信经营、安全经营农药,不能将农药与其他商品特别是生活用品、食品等混在一起经营,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②加大对使用者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向农药使用者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水平。进一步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保护坏境的目的。印发《怎么辨别真假农药》《国家禁止使用农药》等资料,进行大力宣传讲解,提高使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严格农药经营许可条件,建立农药经营相应制度。严把准入关,要求有相应的熟悉农药经营的技术人员、可靠的防护设施,建立与饮用水源、生活区域等有效隔离的营业场所和仓库,并建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仓库管理等相关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和拒不整改的经营者要将其清除出市场。建立监督举报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监督举报的平台,同时与经营者签订农药经营安全质量承诺书,要求其规范经营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环保意识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环境日益恶化,环境的污染有许多方面,而主要的是粉尘和化学废物,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除具有教师的一切素质外,更要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法》、《消防法》、《危险的运输管理办法》,在课堂上适时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思想,幼儿园的孩子都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学生,更应注重环保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做到环保教育,环保知识,人人关心牢记。

初中化学第一章空气就要让学生了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改变了空气的成份,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如,1962年12日伦敦烟害历时5天,死亡4000多人,主要是因为煤烟与雾伴生,其致命污染物是硫的氧化物和烟尘,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灾害主要由氮的氧化物引起,还有一些含氯有机物燃烧,产生大量致癌物质,因此环境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何等的重要,要让学生充当环保宣传员,政府也应加大环保力度,如,引导秸于过田,禁止秸杆焚烧,推广乙醇汽油,减少尾气排放,加大影响严重的钢铁、水泥、玻璃行业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环保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见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严重缺乏。我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

京、津地区水的频频靠急,位于黄河之滨的郑州也曾因黄河无水而缺水,就连本应降水丰沛的西南地区和南方地区这两年也发生严重的旱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加大,由于混凝土建筑增加,水泥、沥青覆盖地面,使降水快速排去,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而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却在不断增长,从而过度超采地下水而引起地面下沉。同时,生活、工业废水肆虐横流,-污染江河湖海。过去我国公海附近10年才发生一次的“赤潮”,近十年间达数年一次,甚至一年两次,这是海域富营养化的表现,也是水体“老化”的倾向,与过度近海养殖有密切关系,教学中要倡导绿色洗衣新概念,要用生物可降解洗涤剂――肥皂洗衣,少用洗衣粉,特别是含磷洗衣粉。

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具有独特组成成份、结构和功能。矿物质是它的骨架,有机体(包括活有机质)是它的肌肉,空气、水分是它的血液,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当前,一方面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的使用引发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迁移至土壤造成污染。如,化学粉尘物引起土壤成份改变,SO2形成酸雨引起土壤酸化,受污染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引起土壤的污染。而一些污染成份可被农作物吸收富集,食用后,引发中毒与疾病的发生。2004年国家严格打击氟乙酰胺类(毒鼠强)的生产销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造成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

土壤是岩石自然演化而来的,是难以再生,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据一项资料报导,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滥挖滥采,毁坏林木,使那里原本脆弱的土壤基本流失殆尽,而裸现出岩石来,人们称之为“石漠化”现象。化学课中应注意学生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的培养,增强保护有限土壤资源的思想,还要了解无公害农作物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