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刻的技艺

雕刻的技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雕刻的技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雕刻的技艺

雕刻的技艺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贺兰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砚文化流传久远,博大精深,砚雕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显得弥足珍贵。宁夏虽偏居西北,但制砚历史并不短,贺兰石砚历史悠久,雕刻工艺复杂,文化内涵深厚,深得名家喜爱。我们该如何将贺兰砚文化发扬光大、绽放异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阐述。

1 贺兰砚的历史

贺兰石是宁夏五宝之一,用贺兰石雕刻制作的砚台叫贺兰砚。早在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

贺兰石形成于13亿年前震旦纪中前期,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贺兰石石料结构均匀,呈天然深紫、豆绿、黄、红等色,其中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并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金线、金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石质硬度为3度,是优良的砚材。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等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历史上,贺兰砚曾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美誉。

贺兰砚雕刻工艺已有1500年的历史。早在秦代,贺兰砚与“蒙恬制笔”的“秦毫”同富盛名,留传至今。在宁夏,贺兰砚雕刻技艺已经生存发展了200多年,从清光褚年至今,宁夏贺兰砚雕刻史上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传承百年、历经四代的制砚世家――“闫家砚”,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2 贺兰砚雕刻的技法与特征

贺兰砚的雕刻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选料、相石设计、下料、粗加工、精细雕刻、打磨上光、配盒七道工序方能完成。因贺兰石天然具有深紫、豆绿两种颜色,根据石材的这种特点,采用两种颜色互相衬托,俏彩雕刻各种图案,就成为区别于其他砚种单一色彩的主要艺术特色。贺兰砚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龙凤走兽、动物花鸟、草虫、瓜果皆可入砚。在造型上有随形砚、仿形砚、规矩形、带盖砚等。贺兰石雕除了砚台之外还有印章、镇尺、笔筒、屏风、摆件、石壶、立体雕件等。工艺表现手法讲究因材施艺,相石俏彩,雕刻上做工精细,风格多样,有的清新典雅、有的苍劲古朴,两种颜色互相映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的砚材中独具特点。

3 贺兰砚雕刻技艺的价值及现状

贺兰砚雕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收藏价值,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社会名人的赞赏。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贺兰石砚及雕刻艺术的发展及其历史、艺术、使用、收藏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较高的赞誉。

(1)历史文化价值。贺兰砚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砚文化中独特而优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记述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保护、发展、创新贺兰砚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创新发展宁夏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艺术价值。贺兰砚雕刻艺术讲究“相石”“俏彩”,依据原料的质地纹理和石质中“深紫”“碧绿”二色的分布随彩造形,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使贺兰砚在众多砚雕艺术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贺兰砚及其相关雕刻艺术品由于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已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在《当代中国丛书》(1984年版)中,贺兰砚在雕刻类刻砚排名第四,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3)商业价值。贺兰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由最初的文人用砚发展到多种系列工艺品,集实用、观赏于一体,目前已成为宁夏旅游形象的代名词。由于贺兰砚在生产、销售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形成广泛的产业链条,在树立品牌、开发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4 贺兰砚雕刻技艺传承、发展现状

贺兰砚雕刻从第一代传承人张云亭开始,经过了闫万庆、闫万年(第二代),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第三代)以及闫森林(第四代),形成了以闫氏家传为主的一批传承群体。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闫氏一脉能继承技艺的已然不多,传统手工技艺已处于濒危状况。由于缺少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接班人,学此技艺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并形成经济效益,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一般不愿学此手艺。大部分从业者因技艺、原材料、销售等原因,收入普遍不高,严重制约着传统技艺的传承。

5 贺兰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作为一门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技艺,贺兰砚的发展一直受到宁夏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贺兰砚制作技艺进入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进入第二批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2年12月,闫家砚第四代传承人闫森林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此相关的贺兰砚雕刻大师张向东、石飚等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梅荣、施克俭等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这一举动很好地体现了政府对贺兰砚雕刻技艺的重视与支持,大大提高了从业者的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

未来,宁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才能有效促进贺兰砚雕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1)互利互惠,培养人才。目前,宁夏各级政府已经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借此鼓励贺兰砚雕刻培养后继人才,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之举,真正的人才培养计划还要依靠分布在各地的贺兰砚雕刻大师。银川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塞上雕刻工作室走出了一条培养人才之路。2010年,工作室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实用工艺美术系雕刻专业开展工学合作的模式,将贺兰砚雕刻教学与培训相结合,实现了学校拓展教育实践,企业补充人才,学生创业创收的“三赢”局面。

雕刻的技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象牙雕刻工艺;象牙原材料;技艺传承

1 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历程

(1)中国牙雕工艺的历史进程。

中国象牙雕刻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技法来创作,后又出现透雕和镶嵌。

商代牙料丰富,象牙雕刻盛行,作品风格华美细腻。匠人们采用镂刻、彩绘、染色加之镶嵌等技法,使作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婀娜多姿与典雅庄重的青铜工艺相映生辉。西周牙雕沿袭商代,凝厚结实简朴典重又区别于商代的华丽繁密。它的圆雕器物注重立体感,浮雕器物层次变化比较复杂。周代的牙雕主要作为饰品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

秦因牙材匮乏,由“就地取材”至“外出觅材”,赖达官贵人的显贵斗富维系,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给自足形成反差。汉代海上贸易频繁,象牙来源除东南亚、印度之外,还来自非洲。汉代牙雕以线刻、浅浮雕为主,但也有个别作品采用深浮雕、镂雕手法,造型别致生动,刀法质朴。

唐继隋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牙雕艺术的繁荣和题材的开拓。到宋时皇家有手工作坊-文思院,文思院下专设象牙作坊,每年大量进口象牙,牙雕规模空前。wWW.133229.Com因城市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元之后的象牙雕刻,虽是王榭堂前燕,百姓之家亦可见。

明清牙雕工艺枝叶繁茂,南北两派工匠锻造了中国牙雕史上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篇章。“天下熙熙,皆为象牙来,天下攘攘,皆为象牙往!”为其写照。

(2)中国牙雕工艺的地域特征。

广州为南派代表。广州得通商口岸之便,象牙原料丰足。以镂空技法独步天下。镂雕象牙球为其一绝。象牙球又称“鬼工球”,整块牙料镂空成多层,每层厚薄均匀,转动自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工艺博览会上,日本和中国同时送展象牙球,评委将两个象牙球放进水中煮,结果日本用胶粘合的象牙球遇水而裂,中国象牙球完好无损。另一绝艺是象牙编织。在特定溶液中软化象牙后劈成薄片,再打磨编制。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因耗工费时,难度极大,作品价值连城。

北京为北派典范。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故,作品堂皇高雅,静穆大气,有皇室气质、王者风范,以宫廷牙雕为主。题材则多为古装仕女、人物、山水、花鸟,做工细腻,具绘画笔意,装饰精细琐碎,着色填彩均有章法,在康熙、乾隆两朝达到顶峰。制作上流于炫耀技巧,精细繁复。至道光、咸丰后,国势衰微,渐见消亡。

牙雕工艺兴于商,衰于秦,后又复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故从整个中国牙雕发展历史看,它的繁荣衰落与国势天赐密切相关。

2 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现状

象牙有“有机宝石”的美誉。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以雕刻精巧的器物。可怕的是象牙的巨大价值为大象种群带来了屠戮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热衷于象牙首饰,在日本,象牙被制成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如筷子、佛珠、茶具、日本乐器三味线、钢琴键盘、首饰、印章等。中东的石油富豪们用象牙做建材装饰豪宅。大量耗用象牙使国际市场上每天的象牙交易量竟超1吨,对非洲象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象群急剧减少,象牙价格飞涨。牙料在解放前3美元1公斤,从2004年至今,价格已经翻了4番,达到每公斤850美元。偷猎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虐杀从一开始就成为他们天然的选择,他们用斧子残忍地砍掉大象的头部,再抽取出象牙,巨大尸体被丢弃在原地的血腥凄凉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猎杀泛滥,非洲象与亚洲象早已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野生动物物种。

象牙雕刻艺术与物种保护的目标发生冲突,中国的牙雕业不可避免地遭人诟病而地位尴尬,前景渺茫。禁止象牙贸易,牙雕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料断档始终是悬挂在牙雕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牙雕厂自1990年以来就只能用1990年前进口的库存原材料生产,几年之后仅存的不到20根的牙料用完后也许就要停产。因无牙可雕,广州牙雕大师冯少侠的女儿冯惠盈今已不知所终,北京象牙厂员工从最盛时的800多人锐减到今天的40多人,北京和广州两大象牙厂惨淡经营,许久都未能招募新人。不复当年牙雕名列北京民间工艺的“四大名旦”——牙雕、玉雕、景泰蓝、漆雕之首的辉煌往昔。

3 牙雕艺术的未来

首先是生产原料问题。目前,尚能从事牙雕工艺的唯有广州大新象牙厂和北京象牙雕刻厂等八家企业,主要是靠库存少量象牙维生。艺人们被迫利用河马牙、猛犸牙、鱼牙、驼骨材料等其他动物的齿骨来替代生产和贸易。早在19世纪,德国商人就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象牙椰子” (corozo nut,棕榈科:phytelephas macrocarpa)的植物,其胚乳晒干后色泽质地美如象牙,硬度同为1.5,被称作“植物象牙”,据说能替代象牙材料。但最近国际已摒弃了死板的“禁牙令”,允许从自然死亡或者因病射杀的大象身上获得的象牙贸易,象牙雕刻艺术又现一线生机。日本成为唯一被允许进行象牙贸易的国家,可以一次性从南非进口60吨象牙。由于动物保护主义者称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国,中国的象牙贸易请求却未获通过。

其次,象牙雕刻专业人才的培养未受足够重视。比材料更珍贵的雕刻技艺同样遭遇冷峻现实。一个入门者,通常要三至五年才能够掌握象牙雕刻的技术,要想雕刻出真正的象牙艺术品,还需经过十年左右历练,再想小有所成,就得殚尽竭虑呕心沥血付出一生。牙雕大师的艺术生命十分短暂,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需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光都花在学习上,步入中年才能有所进益,从事完成高品质的作品。及至晚年,手颤眼花已不堪胜任精雕细琢。一件精美作品的完成,快则几月,慢则几年!因此牙雕业成品率不到10%。新人不济,导致从业人员的老化非常严重。仅有的几位牙雕大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目前,国内高校也无象牙雕刻专业,美院培养的学生在实践上也无法适应生产要求。此外,象牙不但硬而且脆,雕起来与木骨等其他材料的手感有很大不同,虽和木雕和牙雕相似,但即便是紫檀、花梨木等质地硬度和象牙相类的硬木,也缺乏象牙的韧性。用象牙可以雕出昆虫纤细的触角,凌空颤动,其他材质则无法实现。牙雕的高超技艺还需要经年累月的实练,由于象牙原料紧缺,给新人提供练习用的边角余料都极为有限。照此趋势发展,等到现在从事牙雕的人退休,缺乏新鲜血液加注的牙雕业,或许就将谢幕成为历史了。

此外,在这门高难度的行业中有着极为严格的行规,不轻易传授外人,收徒亦有严格的限制,传男不传女。如要拯救这项濒危绝技,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艺术大师也应打破陈规与政府通力协作,尽可能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收集整理汇编牙雕工艺技能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保存牙雕工艺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以供后人学习传承。

4 结语

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看,在市场需求旺盛,象牙工艺品价格直线上扬的今天,似乎无法去劝说偷猎者良心发现放下屠刀,而无疑应该摒弃依赖野象生命与鲜血滋养的象牙雕刻工艺,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这门技艺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它是世代能工巧匠心血与智慧的凝结,它的衰亡同样令人痛惜。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f•卡特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写道:“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人类要走出窘境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循自然界平衡的法则,在保护和攫取之间寻找一个新的交汇。当新一代的象牙工艺品以耀人眼目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野象群悠然自得地徜徉蓝天白云之下,我们才将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雕刻的技艺范文第3篇

艺术设计专业雕塑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路与教育理念,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雕塑内容与相关技巧进行定义与重塑,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在当代艺术作品设计与创造中,雕塑是构成环境艺术设计景观的最关键要素之一,对于增强环境艺术整体美观和提高雕塑家的实际设计与规划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构建积极的环境景观空间表现因素,不断发掘雕塑潜在的视觉功能。每一类雕塑都象征不同的认知空间、理解空间与审美意识空间,对于启迪观众审美智慧具有重要功能,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将二维空间习惯积极转换为理性三维空间的观察分析模式,有利于雕塑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近年来,各个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在数量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也出现了激增现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是不少学生在入学前缺乏必要而专业的系统性训练,因而其素描人物与选定色彩静物的能力相对而言比较薄弱,给专业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性,不利于专业教师实施完善而统一的教学目标。然而,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契机,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为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带来了可能性。教师通过完善教学机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雕塑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艺术设计雕塑课程改革方案探索

近些年,国内外诸多教育科研机构对艺术设计雕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从本质上创新了雕塑课程理论的应用途径,优化了整体教学改革效果。尤其是我国一些艺术设计类高校在引进包豪斯教学模式之后,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雕塑学科教学成果的进步与完善,促进了艺术设计雕塑专业学生知识的提高。然而随着高校教育理念和体制的不断优化调整与更新,艺术设计雕塑课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雕塑课程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1.完善注重理论兼顾技法的教学理念

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需要以技法训练为基础不断深化和升华其理论教学。在雕塑课程中融入较多的专业技法,能够提高教学系统的整合性与多元化功能,而在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中进行相关理论的培养与教育,可以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将技法训练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突出理论指导的必要性,通过采用图文并茂的图片对照教学法缓解因单调性理论授课给学生带来的情感疲劳,有效减少学生学习雕塑课程的隐性枯燥感;通过在设计专业雕塑课程大纲中融入较多的优秀作品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鉴别欣赏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与模仿、解读与分析优秀作品内容,能够全面提升认知能力,加强对于雕塑课程本质性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宣传与普及雕塑技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强技法运用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使操作技能更加娴熟。

2.“本末倒置”教学法与真题真做、设计为主的实训模式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较大区别,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雕塑课程,全面提升多维空间想象与创新能力,培养学习热情。因而在雕塑教学中,相关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先进行实训再教授理论再到实训的授课模式,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教师盲目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索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各类装饰性较强的动物和人物雕塑,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泥性,而且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对于增强课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真题真做的实训教学模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真实设计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在雕塑素材搜集与积累、雕塑主题收集与选定、雕塑材料设计与应用、雕塑工艺判断与提高中全面提升创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实训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升华自我,帮助其养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态度。

3.“考、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教学中运用“考试”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积极有利的、真实可操作的文化氛围,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性的课堂体验效果。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雕塑设计题材、设计内容以及设计形式与材料,从而提升个人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加强考试后的公开评价,能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而对自身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弥补。此外,采用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点评机制效果,使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更具有生命力。

4.课后交流总结与知识更新相结合

雕刻的技艺范文第4篇

木偶头的制作材料上选是樟木或樟木根。樟木纹理结构交叉细致,具有驱虫功用,不易蛀蚀,可保木偶头“长命百岁”。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木偶头也存在一些有待解Q的问题和缺憾。偶头在雕刻完成最重要的工序是“粉彩”。传统的粉彩工艺须先给它“打底”等过程:先把水胶加水加温稀释,然后控制温度和粘度,适时裱上丝或绸或绵纸。阴干后让胶水继续稀释,加入不同比例的海土。前后各刷三遍,根据情况再增补工序。由于工艺工序过于繁杂,历时太久,且经过层层刷粉土容易造成土层厚而不均,在演出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开裂。如果在全国各地演出,南北气温反差太大会造成开裂脱落,为了弥补传统偶头制作的不足,解放后,我团数代偶头雕刻艺术家在新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制作工艺创新作出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传统木偶头的雕刻线条刀纹较深、角度呆板,要依靠数遍的粉刷和不断填充海土,不断地打磨整形,才能消除棱角,产生圆润感。如果遇到活动结构时,它需要留出补土的空间,这样使得结构无法精确紧凑,活动空间距离小,不能够活灵活现。加上偶头造型程式化、固定化,都使之不能够适应当今木偶剧题材广泛的需要和观众审美观的变化的需求。

泉州木偶头的传统形象有口、目单独活动的偶头。江加走先生创作的“白N”形象,才有三块组合成形的形象。传统木偶嘴巴活动是留住上唇,口缝中线到两边嘴角下到脖子前点,直线往下挖掉清空,形成直角空间。另外安装一块能够活动的下唇下颏,找中点插上轴,安装牢固就算完成。正面看有二条连接缝。这形象还未到完美,活动时轴线与造型的关系,就产生凹凸,又与肌肉外轮廓线产生不用步变化,从而产生变形的缺陷。这样的制作做“缺嘴”角色还算凑合,但用在“媒婆”角色就显然不够完美了。

传统偶头活动的眼睛用在“北”头能使人物有凶恶感和有变化感。但是由于传统粉彩工艺的关系,眼轮匝下肌厚度变厚而使活动量变小,加上提线木偶头有向下看的特点会产生舞台上表演活动不明显的缺陷。

“三块组合”的偶头即脖子、枕骨、头骨外壳到眉弓位、双边嘴边(脸)算一块。眼睛、鼻到上唇上齿、侧面到双眼外边角,直线向下算一块。下唇下齿下颏算一块。因为都是直线向下,不因形而变。因而形象完整性不足,破坏了外形的整体感,同时,由于内部安装是下颏嘴至下斗这块向上顶。从而带动眼睛和上唇活动。中间这块在制作时,背面双边留出槽位,中间一支竹轴穿到颧骨位固定。这样的制作方法使偶头的脸部表情活动无法一次到位,且有活动度不大的缺陷。

为了解决传统木偶头的雕刻制作方面的不足之处,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团以林聪权大师为首的偶头雕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摸索突破,取得了突破的成绩。

我们在反复研读剧本,精确理解剧情中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在剧中的情感变化。既重视形体的把握,又重视从形体上捕捉变化,细节处理创作出许多别具风采的人物、动物形象。仅举神话剧《火焰山》的偶头制型与雕刻制作为例加以说明。

《火焰山》的铁扇公主她第一场出场时是以大旦形象出现,既贤惠良母之温柔又带些富贵娇情之感。再次出场的铁扇公主要跟孙悟空打斗,这时形象则是采用了武旦的造型加上那双能眨动的大眼睛和长睫毛,让观众形象地感受到她刚劲、雄健、略带男儿气概的煞气。

孙悟空火眼金睛,双眼眨动让人感受到他的机灵和坚定。猴形嘴巴因形而作,活动幅度大,一动就有活泼调皮之感。耳中取出金箍棒使观众感到他身怀绝技能够说变就变,既可爱又有气势。

雕刻的技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基础课

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立,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立,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追求各种造型艺术之间的交流,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都被纳入到包豪斯的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1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能在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以及研究领域、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动漫造型设计等相关艺术设计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对于平面设计方向:重点培养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刊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等专业设计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重点培养专业环境空间设计师及环境空间研究人才;对于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重点培养掌握工艺美术方向人才,需要具有较高水平工艺美术设计、创作、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相关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能够在各类艺术产品设计公司、艺术产品设计工作室及工艺制品企业中,独立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创作与加工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于产品设计方向:重点培养能在企业、科研单位、学校从事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信息设计、公告设施设计的人才。

由以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见,艺术设计专业非常强调艺术设计能力、艺术修养和水平的培养,而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均离不开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2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内容

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和艺术理论,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艺术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最终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之中去,也就是要学有所用。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能够设计出符合应用要求、时代要求和自然规律的艺术作品(产品)。能够将所学进行创新或者创意形式的设计,能够将中外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作品中有所体现,并对文化进行传承,因此要求设计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造型能力,有比较全面的艺术文化修养、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能够成为设计发展领域的主力军。

3 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细分化

艺术本身分为两个大类:(1)纯美术类专业,例如:国画、版画、油画、雕塑、书法等;(2)设计类专业,例如:动画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雕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

中国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其专业更加细分化,主要细分化的专业方向以及艺术基础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无论是艺术设计方向细分化之后的哪一个方向,都必须学习素描、色彩、表现技法和三大构成等艺术基础课程,也就是要求具备扎实的艺术基础造型能力。因为艺术基础课程是对造型、色彩基础能力的培训和训练,艺术基础课研究和学习的对象是事物的造型与结构,是利用光与影、色彩等在平面之中来塑造三维空间,是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和再造能力,是绘画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通过该种形式的训练,可以训练对空间的认识能力、空间造型能力、色彩的辨识能力、对色彩的应用能力、各种表现形式等,这些能力是设计专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的,也决定着一个设计者未来的发展空间。

以动漫设计专业为例,各种动漫造型均需要以大量的绘画手稿作为设计基础,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后期加工和处理,如果没有大量的素描、色彩以及写生作为前提,很多生动的造型都将无从谈起。没有艺术基础课程作为支撑,不理解空间、色彩的概念,塑造的造型必然是绵软无力、不能够打动人的,也必然是没有自身特色和影响力的。

事实上,许多设计专业的设计师也会经常去各地写生、采风,这一方面是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累设计素材和寻找创作灵感,毕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在现代的很多设计作品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与纯美术作品相互结合的设计作品,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说明了艺术基础课对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4 细分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对艺术基础课程能力要求的异同

经过细分化的艺术设计专业,针对不同的方向,对艺术基础课程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如表1中所示,广告设计专业的艺术基础课程更倾向于创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设置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注重开发学习者的创意和设计能力;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其发展方向是化妆、美发造型设计、整体人物造型设计,因此,要求在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能够了解人物面部的肌肉、骨骼关系,并熟悉虚实晕染技巧,能够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化妆教学中也证明,具备比较扎实的人物面部绘画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肌肉、骨骼的走向,能够在人物化妆、尤其是老年妆的刻画时表现更好,并且在整体人物造型的设计中,会相对更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用效果图的形式,将自己的设计表达出来,因此要求设计者对人体比例关系、人体基本的骨骼、肌肉有所了解。

总之,细分化后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对艺术基础课程有共性能力要求的前提下,还有各自的特色能力要求,这是不同艺术设计方向的特色所决定的。

5 艺术之间不应该是割裂的

在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没有艺术基础,并且不理解纯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联,认为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领域,因此,在主观上拒绝或者抵触学习艺术基础课程。

事实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多面手,他们多是融合绘画和设计于一身,能够将两者完美地进行联系和结合,将纯美术应用在实用艺术领域。以达·芬奇为例,他不但是优秀的画家,还是优秀的造型家、解剖学家、设计师;再有米开朗基罗,是造型艺术家、画家、雕刻家。他们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的美术家,毕竟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真实生活而服务的。

20世纪的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是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他独特的绘画风格被大量应用在服装设计、服饰设计、家居设计领域,表达了简洁、明快的节奏感,是对自然力量和自然本身,以及对简单化生活的一种追求。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一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潜质,而且也应该成为优秀的工艺设计师。

艺术设计与纯美术的分离,是后工业化的结果,是生活领域细分化的结果,细分化可以给人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并产生各种新领域,但是绘画与设计仍然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它们之间的艺术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不能将两者割裂开。

6 针对目前学生艺术基础能力薄弱的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习纯美术课程实际价值不理解的心态,建议可以采取“逆向教学法”,也就是从实际专业方向入手,先进行动漫造型设计、艺术造型的表达,当学生不能够、也没有能力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时候,必然会意识到艺术基础薄弱是个问题,相对会对艺术基础课程有所重视;也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教学形式,例如:聘请企业一线设计人员、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或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去,体会设计企业(行业)对艺术基础能力的需求。

7 结束语

怎样更有效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基础课程,使课程能够更有效地辅助艺术设计专业本身,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和重视,这也是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长远发展必然要面对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