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设计案例

环保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保设计案例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1)总体方案设计体现环保理念

路线总体设计时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在本项目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地质、环保选线原则,利用曲线定线法使线形与地形相适应,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了分离路基方案,对挖方大于30m、填方大于20m时提出隧道及高架桥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在江密峰至黄松甸段,于木匠沟段初步设计采用挖方通过,但考虑到挖方较深且较长,对山体破坏较严重,同时也不利行车安全,在施工图阶段将其改为连拱隧道方案,虽然造价略有增加,但对环境破坏较小,平纵线形指标有明显提高,能够保证行车安全。在图们至珲春段,对填方较高的路段采用了高架桥方案,共设1762延米/6座。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如隧道洞口“零开挖进洞”,利用路基作施工便道及予制场地,隧道出碴充分利用,减少占地,景观绿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痕迹。

(2)取、弃土场处理

本项目在设计时,充分吸取了长余高速公路的设计经验,对取土场进行了场地规划,确定合理的取土方案及场地排水方案,根据取弃土场实际情况,能复耕的尽量复耕,进行了土地复垦及绿化设计;对弃土场规定了明确的弃土位置,为减少水土流失,进行了绿化设计。没有复耕条件的,设计营造林带,并撒播草种进行植被恢复。对公路可视位置的取土场坡面进行重点设计(如实施客土喷播、栽植小乔木或攀援植物等),以消除公路施工给自然植被留下的伤痕。在取弃土场靠近公路的一侧栽植视线诱导植物,把公路行车视线从取弃土场位置引开。

(3)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防护

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全线进行综合排水设计,对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进行了砌石加固及夯拍加固;对路基边坡采用了叠拱、植草、植紫穗槐等绿化防护,对特殊路段采用了挡墙、护面墙、矮墙等防护,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4)防止污染的工程处理措施

在施工场地及服务、管理、收费、养护设施的位置确定中,充分考虑了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远离饮用水,对服务区等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对运输石灰、水泥、粉煤灰等粉尘材料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防止二次扬尘污染环境;对施场地的布设尽可能的远离学校,医院及村屯等环境敏感区,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在施工中,生态理念贯穿始终。

(5)路基两侧的绿化

根据本项目所处东北季冰地区的特点,在设计中选择了适合本地区的草种及树种,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挖方土质路段,碎落台采用植草绿化,边坡植紫穗槐绿化;在挖方石质段采用在坡脚及边坡平台处栽植爬藤等蔓类植物,在坡顶栽植悬垂类植物进行遮盖绿化,改善景观。在填方段路基边坡植紫穗槐绿化,在护坡道处植沙棘、植丁香绿化,对通过村屯设置防声林带路段,采用植松树、柳树、冬青等高矮不一的树种进行绿化。通过这些绿化措施可以有效地弥补由于建设公路而对原有环境的破坏,能给公路使用者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

(6)互通、服务区的绿化

互通立交和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形象窗口,是绿化的重点,在设计时采用了树木、花卉、草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美化绿化环境,使其营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休憩环境。

(7)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填筑路基,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

图们至珲春段在最后19km为填方路基,需要土方量大约200万m3,由于地处山区,取土非常困难,而英安电厂距路线较近,且有大量的工业废料粉煤灰储备,根据试验数据,本段采用粉煤灰路基加粘土包边、封层方案,因此可减少取土场占地1020亩,从而减少了由于取土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又为电厂解决了粉煤的储存问题,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还取得了社会效益。

(8)采用多种防护、绿化及景观设计

路基的边沟、排水沟根据地形、土质条件,灵活采用梯形、三角形等形式,使路容整齐美观;对设置护面墙路段,植地锦植物减少污工砌体带给路者突兀、单调的视觉效应,从而改善景观;通过全线的绿化及建筑物的景观设计,丰富了顾客的视觉,使其感觉行驶在绿色走廊中,并有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

2特色建筑和景观

为了体现景观路和旅游路的特色,在对沿线景观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景台进行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取弃土场、服务区等地方设置观景台,同时因地制宜,通过标志牌提示、加减速车道设置、车道加宽、安全护栏等措拖确保停车观景的安全。观景台设计以木、石为主要材料,以体现长白山文化形成景观亮点。

2.1服务设施的环境景观设计

服务设施的设计,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在选址上考虑了旅客在一定距离处即可影约见到服务区,以吸引人进入;在场区的设计上,力争做到布局合理,留有足够的停车区,并要为以后的扩建留有空间;在景观设计上将服务区作为公路的标志性建筑物来建设,力求独一无二,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难以忘怀。并对周围场地进行了较好的绿化设计,将乔、灌、花、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使之成为公路的一个亮丽景点。

2.2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隧道的洞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本着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对洞门进行重点景观设计,本项目共有16座隧道,在设计时力求每个隧道洞口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分别采用端墙式、削竹式等,使旅客有一种新鲜美感。

3生态、环保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的措施

公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路工程的各个专业。要真正倡导环保优先,改变观念,需要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为抓好公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坚持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运营是保障的指导思想,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针对本项目在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3.1设计阶段是抓好生态环保的龙头

搞好山区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从勘测设计抓起,虽然已对本项目的生态、环保建设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与国内典型示范路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还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1)项目经过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路线长度的70%穿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因此在延边州段的房屋建筑景观及沿线景观设计尽量体现朝鲜族的民族习俗和人文历史文化。(2)在矮路堤及挖方段路两侧的隔离栅处,栽植地锦等攀藤植物予以绿化,使旅客感觉行驶在绿色长廊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3)在土质挖方路段碎落台上,不仅植草绿化,还间隔适当距离栽植灌木组合球、桧柏等植物绿化;在石质挖方路段碎落台上,不仅植地锦等攀藤点植物,还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花坛,栽植观赏性强的植物。(4)在路线通过空旷的田野路段,宜每隔2~3km左右,在路侧局部范围内采用植乔、灌结合的树种进行人造景观设计,使旅客不感觉环保单调。(5)注重环境小品景观设计,特别应对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区、服务区、停车场、隧道洞口、收费站等进行了专业的绿化美化和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环境景观更好的融合,使旅客可以一边乘车,一边欣赏沿路的风景,产生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并留下了舒适惬意的驾乘印象。

3.2施工阶段是抓好环境保护的关键

虽然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处处对环境保护进行要求,设计中始终贯彻了“环保优先”的指导思想,但真正要将环保落到实处,关键还在施工阶段,主要措施如下:(1)严格按设计指定的取、弃场设计进行施工,严禁乱挖、乱弃。(2)石质挖方段施工,严格控制爆破的装药量,减少由于震动诱发的地质灾害。(3)在筑路材料运输中,应对粉煤类、水泥、石灰、矿粉等粉尘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扬尘,引起污染。(4)为了将设计中的环保方案落到实处,建设部门制定有关环保规定,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要求,从施工到监理、到建设,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

3.3运营期是抓好环境保护的保障

近年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从项目前期至施工建设期,环境保护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公路投入运营后如何保护好栽植的树木、花、草,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对沿线生态、环境敏感点的环保如何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议路政管理部门设立公路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点,制定公路沿线的环保措施,对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定期监测,并及时提出改善意见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沿线村庄护林、爱林意识,防止沿线人为的损害和破坏。(3)公路绿化是最经济、见效最快的环保措施,公路建成后环保应以绿化为基础,建议环保投资专款专用。(4)环保绿化工作应有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对植树、草、花路段做到定期检查、修剪等日常养护工作。

4结语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我国现代化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理念,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的大力推广,需要不断创新建筑技术和设计水平,将绿色环保理念真正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流行这样的词汇:“健康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环保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设计方式给大自然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给自然环境带了严重的损害,消耗和浪费了大量的自然原材料、土地、能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生态自然环境,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更加重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充分适应和尊重环境的基础上,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在建筑物中营造出绿色环保的工作和居住空间,给人以舒适的享受。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应该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1)充分利用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资源

(2)充分利用山丘、溪流、湖泊等自然地质地貌

(3)建筑设计自然采光

(4)建筑设计自然通风

(5)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

(6)建筑物中热回收

(7)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

(8)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

(9)利用太阳能电池板

(10)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

(11)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

(12)使用当地材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分析和研究

根据我国2012年50例的绿色建筑设计社会调查,整理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统计表格如表1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利用建筑物自然遮阳、重复利用建筑物资源等建筑设计方法应用最多,从这几种建设设计方法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和建筑绿色节能有关系,近年来,我国能源日益紧张,建筑行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贯彻绿色环保理念,重视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政府要完善政策和法律,对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环保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1、绿色建筑设计具体案例

例如,我国的温州市西岑公寓,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舒适、整洁、绿色、实用的建筑环境。在建筑物设计结构中,门窗、地面、屋面和墙体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四个部位,因此西岑公寓在建筑物设计规划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了围护结构面积,门窗的设计结构采用了方正形状,有效地降低了墙体的能耗。公寓在进行不同朝向的门窗和墙体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了西向的开窗面积,充分利用了公寓周围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外墙设计时,选择了高强质轻、保温、隔热、防水、抗震等性能较好的建筑环保材料;内墙的设计多采用了质轻、保温、隔热、防水、隔音、便于加工的建筑材料;由于公寓中的门窗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热性,因此窗玻璃选用了中空玻璃和夹胶玻璃,这是比较好的隔热、防辐射环保材料,另外又在门窗中用铝合金进行注胶,在铝合金材料中加入隔热条,形成了断桥,有效的阻断了热传导。

温州市西岑公寓的整体设计结合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无论在建筑设计规划还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是我国的一个居民住宅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

2、办公楼和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

根据2012年我国深圳市22例办公楼设计和24例居民住宅设计的调查,不同绿色建筑设计的统计表格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22例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多采用了建筑物中热回收、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玻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等设计方法;而24例居民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中多采用了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设计自然采光、循环利用建筑物资源、利用自然地质地貌、加强建筑设计的隔热保温性能等设计方法。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设计方案,办公建筑物设计多考虑建筑物的环保特性和实用特性,居民住宅建筑物设计更加注重利用自然资源,体现住宅建筑物的舒适性,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又体现绿色设计理念。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规划设计建筑物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设计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落实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处理好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绿色建设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迪欣.当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切入点 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感染 低碳环保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09-01

用心去设计一节《通用技术》课并不是很难,但针对实际的一节《通用技术》课,要在这上面下功夫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通用技术》标准中提出了通用技术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我找不到合适的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时间,最近参加的一次《通用技术》优质课,这次活动却解决了我长期的这种困惑,使我豁然开朗。

这节课中,我通过大量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的展示,给学生带来了直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在直观上对这节课有一些了解。《通用技术》之一《技术与设计1》中同学们在学习了技术两面性的同时也受到了低碳环保等情感教育的感染,使学生对一节普通的《通用技术》课有了情感教育方面的加深。现将具体的情感教育的潜移默化做法总结一下:

一、在体验中感触了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

我们要细心挖掘《通用技术》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宣传环保、提高环保意识的教育目的。因此,我通过大量环保方面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学习了技术性质的两面性的同时,也同时渗透了低碳环保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应该如何做,如何去宣传低碳环保,从而让这节课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和效果。

我通过电池和汽车的案例告诉同学们:电池可以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动力和光明,但是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大小的电池就能污染六十万升水。汽车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通,但是汽车的尾气带来的污染已经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交通事故每年也要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

同学们在感受电池和汽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了解了电池和汽车给人类带来的不利的一面,暗示他们要正确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前几天的抗战胜利大阅兵中的武器阵势浩大,那是展示我们的国威,展示我们的武器技术,而不仅仅是用来战争的工具。最后我告诉同学们不要随意丢弃废旧电池,要统一回收,也要宣传低碳生活的好处。低碳环保从自我做起。

二、在体验中感触全球环境的情况――从全人类做起

我们感受技术带来的好处的同时,通过人们关注的国际事件来渗透国际环境的保护,宣传人类对地球环境的保护。

我通过日本地震中核电站的案例告诉同学们:核电站是用来发电的。日本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引发了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那么到底这些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日本地震引发核辐射危害究竟有多大?

我告诉同学们技术可以改造自然,技术也在破坏自然,我们应该关注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的大环境,以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宣传地球的危机,只要我们认识到地球环境的情况,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因此,保护我们的地球从全人类做起。

三、在体验中感触道德教育――从人们内心做起

技术的性质的两面性告诉我们只要技术有价值我们就要开发它,使用它。我们要通过自身的技术素养和道德观念来约束我们,同时塑造我们自身的品质,而不是只看到技术的负面影响。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或多或少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早在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便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而后被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一文中使用。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得到世界范围内推广。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民众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资源组织认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自然美学为初衷,同时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我国学者卢云亭的定义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在生态旅游的定义之下,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是以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指生态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着眼于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旅游环境的一部分,又与旅游环境有所区别。它符合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的良性运行为目的,是以某一旅游地的旅游容量为限度而建立的满足旅游者心理感知的一种旅游环境。

 

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

 

近几十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自“生态旅游”提出之后,学界人士纷纷对其进行研究,旅游业界也纷纷进行实践。有开展比较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几个成功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进行一下探讨,总结一下他们的环保经验。分别从工程规划和政府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从工程规划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以青岛市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为例

 

喜鹊山森林生态休闲公园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坐落于胶南市黄山经济区,位于沙沟水库以北,韩家寨和岳家村以南,小珠山水库以西,薛家庄以东。喜鹊山森林休闲公园为了防止开展生态旅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制定了相关细则,严格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做好了前馈控制。它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的原则来设计。

 

保护工程设计原则:

 

(1)园区内工程建设,将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园区的保护工程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选定建设方案,保护工程的设施要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二是保护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三是保护工程设施宜进行艺术处理,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

 

(3)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要求,确定适宜、有效的保护措施。

 

(4)对于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疾病和污染现象,提出积极的防治措施。

 

之后的四个部分分别就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工程设计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详细的设计规定。其中生物资源的保护又细分为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植物资源保护中对珍稀植物制定了适宜的恢复和发展措施;动物资源尤其要注重禁止猎捕活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防止废气、废水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安全卫生工程主要是针对游客需要所设置的安全、卫生设施做的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规划,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谈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的经验。

 

(二)从政府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环保——以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 ,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武夷山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据政府的支持,其环保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前提

 

武夷山在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了“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政府从旅游收入中拿出大量资金用于资源的保护,二期的保护建设就投人了3.4个亿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环境的监控。这从经济上给了武夷山环保工作强大的资金支持。

 

2、通过制度、法规建设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

 

武夷山的保护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在九曲溪四曲的金谷岩上镌刻着一幅崇安县府禁渔令的岩刻:“……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鹧鹚、网罟入境……”这方勒石法令被国内外专家们视之为经典的古代环保法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省、市各级管理者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出台有关保护法规执行,另一方面,也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如《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订有效得保护了武夷山生态资源。

 

3、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环保意识

 

武夷山近年一直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在导游人员年审培训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环保意识,通过导游词以及自身的行动,让游客积极响应和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对游客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是在旅游景点的明显位置,设立生态保护的宣传提示牌,例如在许多景区入口处可以看到“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保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禁止吸烟”等。另一方面以强制性条约和法规规范游客的行为,引起游客的高度重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则严格处理,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结语

 

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影响主要在于生态旅游本身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从客观上就要求提升当地的环境质量;不利的影响在于任何一种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和发展中都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基于以上几个案例,从工程规划方面要在开发之前设计好合理的工程计划;政府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保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环境问题涉及多学科,覆盖面广。因此课程设置不仅要包括传统的四大化学及与化学、化工相关的专业课外,也应该涉及生活中的边缘学科农学、材料、冶金、海洋、市政等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课程。河南科技大学现有的环境专业的课程远远满足不了日益涌现的环境问题的需要。例如农学课程的《特种经济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环境工程的学生可以站在环境的角度分析和学习农作物的栽培和加工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材料学的《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研究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了解有关新型材料的同时,注重材料的环保意义。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重视装潢材料及工程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海洋学的《海洋化学》、《海洋调查与检测》,水体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两门课程可以更加深入地帮助学生了解海洋所进行的化学变化,从原理上用环境的方法指导海洋水体的保护。市政工程的《城市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课程设计》,这两门课程引领学生关心身边的生活起居环境问题以及激发学生为市政工程的环境意义和以开设有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雾霾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通过增加安全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建议。总之,与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延伸性特别强,本科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广度,在学好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之外,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开设更多与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课程。例如近期热议的雾霾天气,学院完全可有关生活化的环境问题的选修课程有目的地培养多样化环境工程人才,一方面满足了本科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宽度。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的是教师的受教,学生是被动性的接受知识,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河南科技大学的环境专业是工学方向的,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是一个方向两种不同的培养方案。环境科学偏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环境工程则偏向实践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想改变这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有所革新。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全校服务的教学模式。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教科书,只能满足学生对一些原理知识的掌握,有关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案例通常很少涉及,而环境工程专业就是为了解决和防止已经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环境问题而设置的。鉴于这种目的要求教师将最新、最热门的环境问题杂糅在教科书中,并且完全可以以一种讨论案例的方式组织整堂课程教学。一方面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透彻与深刻地掌握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特点,每个案例的设计要求在讨论中能突出课程中的某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双语教学的探索也是新型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我国高校的非英语专业普遍采用中文教学,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高校使用英语专业课教材、英语授课、课堂辩论用英语、用英文写论文报告。印度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比中国大学生高的多,故此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竞赛中,印度大学生优势明显。中英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中国大学生英语水平和阅读英语文献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中国大学生在跨国企业中的竞争力。

3.实习和实验课程的加强以及环保活动的参与

环境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参与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娴熟的实验技能和丰富的实习课程。作为培养环境人才主力的高校,我们要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及实验设备,使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不能缺乏。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一些实际的环境工程设计,而不是单纯依靠毕业设计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要建立引导式和启发式专业实验课堂,精选实验项目,选择环境专业中比较经典的基础实验,编写新的实验讲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实验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要尽量丰富多彩,环保竞赛、环保演讲赛、环保科技制作大赛、环保进社区、以学生为发起对象的环保倡议活动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增强其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影响力。环境专业人才要求扎实过硬的环境专业知识基本功,更应该有社会环境,人人有责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