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52-02
前段时间,电脑奇才艾伦・斯瓦茨自杀身亡的消息令许多人感到惋惜,在智力方面这么强大的一个人,为什么在心理方面却是那么脆弱。纵然他的死与外界压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之前患有的忧郁症也是导致他选择死亡的重要原因,他心理方面的智力远远没有跟上专业方面的智力水平。其实,国内也会屡屡听到某某高材生在面临爱情、择业或者人际交往受挫时,因为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没有合适的途径来寻求他人帮助,也会选择结束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给家人以及社会造成伤痛、损失。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并且要从小做起。
小的时候,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的环境里度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素质、思想修养以及生活习惯,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中国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中国传统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如今更加迫切地集中到独生子女的身上,父母把更多的爱和期望投射到独生子女的身上,使得独生子女在爱的包围下,心理却受到很大的压力。许多父母总觉得给孩子经济投入越大,就是越爱孩子。其实恰恰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加之许多父母自己心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就不多,所以只知道在孩子身上投资,然后就希望看到产出,也就是看到孩子好的学习成绩。这就好像面对一台机器,认为只要开足了马力,就一定会有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其间对机器的维护和保养却是大大忽略。这样做的结果是,时间一长机器势必要损坏,所以说保养、维护与生产要配套进行。同样的道理,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其它的智力活动也要齐头并进。
千万不要以为给了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就一切都OK,适当的让孩子面对一些困难并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很重要,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近在电视里看到有一个农村的女孩名字叫张倩云,她小的时候父母身体都不好,为了照顾这个家庭,她在初中一年级时就辍学回家帮着干活,并逐渐扛起家庭的重担。她从小酷爱唱歌,因为勤奋又加上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她的歌终于唱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人都很喜欢她,在这样困难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没有怨天忧人,没有自卑,一脸阳光,一脸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表演,怎么不让人钦佩?当然我们不是说非要孩子都过苦日子,只是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把孩子的事情都大包大揽,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该是需要孩子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温室的花草是经不起风雨的,得到锻炼的孩子心智才更强。每个家庭中的父母真的需要多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面对孩子的一些困惑能够多一些帮助,同时,懂得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决定命运,一个人首先心理健康思想上进,将来做起事情来才会比较顺利。
学校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学校里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集体里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习怎样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以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时期正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对老师的崇敬,对同学的信赖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们顺利健康地完成这一过程。这就需要学校老师重视并懂得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正确评价并指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教育更应该是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培养的人只有品德高尚,意志坚强,智力才能发挥它强大的正能量。这样对国家对社会才是有用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长期以来的考试选拔制度早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人们心中。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有着迫切的要求,学校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也是因为,优秀教师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判,对学校优劣评价标准往往被关注的也是优秀升学率。现实情况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人口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面临的竞争就比较激烈。这些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曾经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儿子在那里上过小学和中学,了解到美国的小学和初中基本上不留家庭作业,学校只是每个学期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一定数量的书籍,这样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优势。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内敛,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的性格比较大胆自信开放,这与他们生活的大环境分不开,他们从小生活的无忧无虑,学习上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当我们的孩子很小就被父母带着参加各种学习班时,美国的孩子在尽情地玩耍,孩子的天性不被压抑而得到尽情释放,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锻炼。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快乐乐的成长,小时候的玩耍不仅不会耽误孩子,相反在玩的过程中会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会大大地促进孩子身心智力的全面发展。这早已是被科学所证明了的。
最近看到有一个中国的留美生物学博士黄西,他是亚洲第一个在白宫表演脱口秀的人,是他改变了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会幽默的看法。我们看一下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父母都是很豁达幽默的人,他小时候的生活轻松愉快,虽然在高二之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是父母没有给他施加压力,当他受到一个事件的触发后,开始用心学习,因为心理健康及天资聪明,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此学业一路顺利。
我们国家这些年来一直提倡给小学生减负,但是很多父母心太急,一直在做着拔苗助长的事情而浑然不觉。有一些父母虽然认识到玩和学的关系,想让自己的孩子轻松,但是一看到别人的孩子不放松地学习,就沉不住气了,也加入到四处奔波学习的队伍中。声称是“决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想而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生活有多枯燥烦闷。长期的烦闷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行为,这就是有些父母觉得委屈的地方,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不会感恩反而怨恨父母。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怎么会健康成长呢,心理不健康的人对社会能有多大作用呢。
如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思想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攀比、浮躁、自卑和狂妄等不良情绪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父母和老师多掌握些心理学知识,社会上多开设一些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共同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家庭中有一个和睦温馨民主的氛围,学校有一个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尊师爱生的良好学习环境,社会上有一个文明安定,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广阔空间,给孩子一个自由奔放的天地,眼光放宽放远,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平衡发展。那么他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富强。
参考文献
[1] 梅珍兰,童年的主要特质及其教育意蕴[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9:8-15.
[2] 张艳群,王羽,刘渊泓.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成才[J].德育心理2009,9:68.
[3] 刘晶.浅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5-26.
[4] 赫中华,尹文刚.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神经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J].2012,9:860-861.
[5] 朱建宝,探讨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2,6:207.
[6]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各类事件,调节好自己的状态,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的进行[1]。此外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2-3]。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很多教师群体(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问题检出率较高[3-6]。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亟需解决的课题。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问题诊断式的方式是不够的,应该换个角度,探索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良好心理素质来帮助他们更积极、有效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对于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之间的对比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自编教师心理素质问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教师心理素质问卷。问卷由45个描写优秀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词条组成。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被试就优秀的教师不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2、研究对象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取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山东等地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2所,普通小学6所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问卷533份。其中有效问卷476份。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89%。本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
1、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共同性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所有教师在45个项目上的平均分都超过4分,即所有教师都认为这45个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比较重要。
其中,特殊教育教师由高到低的前十个选项分别是:爱心(4.78)、公正(4.75)、诚实(4.70)、激励性(4.69)、真诚(4.65)、乐观开朗(4.63)、热情(4.60)、进取心(4.59)、耐心(4.59)、可信赖(4.58)。普通教师由高到低的前十个选项分别是:公正(4.76)、爱心(4.71)、诚实(4.67)、激励性(4.55)、乐观开朗(4.55)、进取心(4.55)、可信赖(4.52)、移情(4.52)、尊重学生(4.50)、适应力(4.50)。
利用方差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前十项得分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做出评估,结果显示,两者在前十项上,除了激励性、耐心和热情外,包括公正(F=0.70,p>0.05)、爱心(F=2.642,p>0.05)、诚实(F=1.784,p>0.05)、乐观开朗(F=1.784,p>0.05)、进取心(F=0.933,p>0.05)、可信赖(F=1.746,p>0.05)、移情(F=0.749,p>0.05)、尊重学生(F=1.622,p>0.05)、适应力(F=0.348,p>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2、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各项目得分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做出评估,结果显示,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耐心(F=7.895,p<0.01)、观察力(F=7.512,p<0.01)、成就动机(F=4.056,p<0.05)、淡薄名利(F=7.391,p<0.01)、坚韧性(F=8.668,p<0.01)、激励性(F=6.628,p<0.05)、乐于奉献(F=12.823,p<0.01)、热情(F=8.199,p<0.01)、良好的人际关系(F=4.203,p<0.05)、真诚(F=10.175,p<0.01)、责任感(F=4.025,p<0.05)11项上面差异显著。
经过进一步t检验发现,特殊教育教师在这11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普通教师在这11项心理素质上的平均分,也就是说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这11项心理素质更为重要。
3、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利用方差分析对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作出评估,结果显示,对特殊教育教师而言,45项心理素质中在进取心(F=3.139,p<0.05)、合作(F=3.183,p<0.05)、热爱学习(F=3.481,p<0.05)、热情(F=3.106,p<0.05)、自尊(F=3.133,p<0.05)、宽容(F=4.255,p<0.05)、责任感(F=3.360,p<0.05)、抗挫力(F=4.701,p<0.05)、适应力(F=3.454,p<0.05)9项上面受年龄的影响显著。
三、结果分析
1、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共同性分析
在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前十项中有七项是相同的,只是排名略有不同,包括公正、爱心、诚实、激励性、乐观开朗、进取心、可信赖。在这七项共同的心理素质中,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除了在激励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余六项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的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公正、爱心、诚实是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共同认为的前三项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此外,乐观开朗、进取心、可信赖这三项心理素质在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中也具有共通性。因此,可以把公正、爱心、诚实、乐观开朗、进取心和可信赖这六项心理素质看作是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共有的基本心理素质。
2、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分析
在45项心理素质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在耐心、观察力、成就动机、淡薄名利、坚韧性、激励性、乐于奉献、热情、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责任感11项上面差异显著。这和特殊教育教师与普通教师所教授对象的不同有关。
特殊教育教师面对的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正常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学习或生活上都存在明显困难,而且这些学生往往个体差异很大,接受能力差。学生的这些特征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面对他们时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能够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学生,并且还要具备更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微小的变化,并经常鼓励、表扬、称赞 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自信,而且更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此外,特殊需要的学生进步比较缓慢,特殊教育教师往往日复一日倾心教导学生,但学生的进步却微乎其微,因此很多特殊教育教师都是以一种奉献精神投身于这个事业中,他们往往不计名利,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并认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对待工作和学生充满热情,面对学生时也更加真诚。
3、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45项心理素质中,大部分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评定不受年龄的影响。但也有几项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会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显著改变。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师而言,受年龄影响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两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同。
1) 年龄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而言,热爱学习和热情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大幅下降后略有反弹趋势。宽容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一个显著的V字型,即和热爱学习和热情的变化较为相似,也是先大幅下降后反弹的趋势,只是反弹的幅度比热爱学习和热情要大很多。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在刚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时,往往对工作都充满了希望和热情,对学生也很宽容。但在经历了学生进步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特殊需要学生难管理等诸多问题后,在30~40岁之间陷入低谷,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都发生改变,直到40岁以后得到改善,尤其是对学生的宽容态度。
进取心、合作、责任感、抗挫力、适应力的重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变化缓慢而渐进的,整个过程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自尊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呈现下降趋势。自尊重要性变化的转折点在30以后,30之前和30之后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生的难于管理和改变,特殊教育教师的低成就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30~40岁之间体验到的压力最大。
2) 年龄对普通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普通教师而言,进取心、承受力、应变力以及幽默4项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呈现出先水平变化,后大幅下降的趋势。40岁之后重要性程度降低幅度较大。此外,情绪调节力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略有上升后大幅下降的趋势。普通教师在30~40岁之间认为情绪调节能力很重要。与之相反的是真诚和兴趣广泛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大幅下降后略有反弹趋势。两者的重要性在30~40岁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虽然压力来源和特殊教育教师不同,但30~40岁的普通教师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这一时期,普通教师往往强调情绪调节能力,而忽视真诚和兴趣广泛。在40岁之后由于普通教师往往已经进入事业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她们往往都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够较好的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变化,且通过前期的努力,往往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使得她们对进取心、承受力、应变力、幽默等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降低。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爱心的重要性随年龄增加不断增加。30岁之后重要性程度增加幅度较大,和30岁之前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于普通年轻教师而言,还没有意识到爱心的重要性,但随着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爱心的重要性得到普遍重视,且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和普通学生也有好坏之分有关。普通教师在工作中不仅面对好学生,也面对很多所谓的"差生"或比较难以管教的学生,面对这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时,教师的爱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熊梅,王敏,李广.现代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的调查研究报告――现代教师素质评价标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5):49-52
[2] 耿文侠,苏国安.教师的专业素质.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54-56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教学活动
一.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
1.忽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心理素质也纳入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当中,说明国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视。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是他们生理上不断拔节成长的时期,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完善决定了他们人生前途的走向。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身体的锻炼,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一个学生的重要作用。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体育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重视,忽视课程标准中对心理素质的目标的充分落实。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仅仅是注意一些基本的心理通识的教学,不能够完整全面的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
2.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之所以长期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在专业素质上也有待提高。由于许多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致使学校长期都缺乏一个常规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不到位,使得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识,试想,连教师都在这方面知识匮乏,连教师都没有受到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教师都没有最基本的心理常识,更何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因此,合理的配置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3.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投入亟待增加。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之外,那么充分的教育投入则是这一切的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财政上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上的支持,无法给教师配套的专业培训机制,这一切就都是空谈。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往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锻炼手段都过于单一,往往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锻炼,使学生在这方面缺乏锻炼。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1.开展多种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将初中生作为对象的改造和实践活动,这种改造和实践除了对学生在生理、身体上的改造之外,还包括对其思想和心理素质上的改造。因此,适当适度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使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开心、快乐、自信和荣誉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失意、颓败、难过,因此,这样的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找出成功的方法,总结失败的经验。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提升中学生心理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初中生在成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锻炼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障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探讨
一.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竞争推动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适应新学习、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教育收费制度、人事体制改革、求职就业压力等方面,都容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带来消极、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各方面。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二.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原则是指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性原则。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要从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着手,以保证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持久地坚持下去。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一项新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重在建设,立足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客观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客观性,我们要用的唯物观对待学生,认识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里问题。
(三)主体性原则。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调节作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尽量发挥其特长,培养个性。如有的学生坚持公道,是非观强,可担任管理型的干部,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可担任业务性的干部,使干部的能力互为补充;教育是双边活动,“教”居于主导地位,而“学”居于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化,才能达到目的。
(四)规律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内在的规律性,人的心里活动是有规律性的,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尽可能遵循学生的心里活动规律性。
(五)发展的整体性原则。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在确定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时,始终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
三.高职学生心里素质教育的训练方法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去,使其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
(一)知识传授法。全面系统地向高职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技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家报告、观看影像资料、阅读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感觉方面训练,提高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记忆方面的训练,发展良好的记忆力;通过思维方面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高职生心理素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将课堂讲解、问题情景设置、心理剧表演、案例分析讨论、心理测试、自评自述、心理行为训练等有机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高职生在较为轻松愉鼓励学生富于幻想,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能在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很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
(二)学科渗透法 。将心理素质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过程。
(三)竞争、实践的方法。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校园学术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拓展,对学生进行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学生真正做到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提高心理素质,锻炼意志体魄,从而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系统而见效慢的工作。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己、面对社会、面对现实,及时培养和调节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把握好人生,既是现代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从多方面、多途径入手,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冯正直,王滔,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 张建平.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5,3
[3] 陆洪.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育,2007,8.
[4] 王湛 刘利民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6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素质;高校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伴随在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心理方面的障碍,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探讨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面对一个个有着不同情感、不同需求、不同思想的学生,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量的事实证明,辅导员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不但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1.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近年来全国高校因为学生心理问题而出现的恶性事件,可以看出辅导员平时谈论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辅导员平时和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所以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最大,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高校德育质量以及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还关系着高校学生培养的质量。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2.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与辅导员接触最多,交流最广,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言行举止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如果高校辅导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能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1.提高辅导员的理论认识水平
辅导员在参与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对高校辅导员来说是最重要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导师,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具备一定的思想工作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有效地辅导学生,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2.加强辅导员的心理教育能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复杂、责任重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是很难顺利地完成工作的。所以辅导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与学生交流,多理解、安慰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实现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所以,辅导员只有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3.辅导员需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情感
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理解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学会一些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矛盾的根源和问题的性质,真正做到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然,辅导员就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不能真正达到辅导学生的目的。
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过硬,学生才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影响和带动整个大学生队伍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盛鹏飞.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要求[J].教育与现代化,2001,11(2):71-75.
[2]胡维芳.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青海民论研究,2007,19(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