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细胞治疗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血液肿瘤 治疗 技术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99-01
一、生物治疗概念
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而进行的治疗,与传统肿瘤治疗所采用的化疗、放疗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化疗、放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无法完全杀死血液肿瘤细胞,导致血液恶性疾病复发率高,同时,化疗、放疗时,无法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区别对待,导致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患者的正常细胞。
二、生物治疗的分类
按照治疗原理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抗肿瘤方法,即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细菌、疫苗、药物或基因导入等方法,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和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方法来完成;另一类直接抗肿瘤方法,主要是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转化或转移。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生物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细胞因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大规模运用后,大量的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细胞因子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类。当前,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常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IFN)、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三种。
1)干扰素(IFN)
干扰素(IFN)主要分为三大类:IFN-α、IFN-β、IFN-γ,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干扰素(IFN)的主要作用包括:直接抗病毒作用;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和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作用;直接发挥抗细胞增生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2)白介素(IL)
白介素(IL)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调节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它主要产生至:B细胞、T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和单核细胞。
3)造血生长因子(HGF)
造血生长因子(HGF)是对一类细胞因子的统称,这类细胞因子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对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成熟、增殖等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成熟的造血细胞也有着功能激活的作用。临床上,这类细胞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4)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分为两种,即由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和由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β。目前,TNF-α在临床上的运用较为广泛,它不但对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细胞毒性,还能摧毁实体瘤周围的血管上皮组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形成血栓,来阻止血液对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最终导致肿瘤的出血性坏死、消退或消失。
2、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给血液肿瘤患者输入或注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以此来达到治疗血液肿瘤的目的。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主要实施步骤包括:首先,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其次,从提取的外周血中分离出肿瘤杀伤细胞,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在量上得以扩充;最后将扩充后的肿瘤杀伤细胞输入或注射进患者体内,使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肿瘤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
3、单克隆抗体
部分单克隆抗体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起着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此外,单克隆抗体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杀死肿瘤细胞,很多单克隆抗体都不具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特点,这一部分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时,主要是通过交联方式,携带一种细胞杀伤介质,这种介质定点抓哟用与肿瘤点,这就让单克隆抗体在抗肿瘤效果增加的同时,也减小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肿瘤治疗中运用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吉妥单抗、阿仑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依决洛单抗。
4、诱导分化治疗
诱导分化治疗在我国最早的应用,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采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目前,我国已经在治疗APL成功的基础上,将诱导分化治疗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浆细胞肿瘤、恶性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CML及其他髓细胞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当前肿瘤治疗中运用的诱导分化剂主要包括:外源性分化和内源性分化两种。
5、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可预知,无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将人相应的正常基因与温和病毒DNA重组,构成杂合重组DNA,利用病毒感染作用,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并整合至人染色体中,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从根本上治疗恶性肿瘤。当前基因治疗主要的方法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复、基因增补、基因失活、免疫调节等。
关键词:细胞免疫治疗;口腔癌症患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1-01
我国通过几十余年的癌症医学研究,在肿瘤免疫的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各项肿瘤研究的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在这期间,我国发现了具备抗肿瘤活性的多种细胞,有CIK细胞和DC细胞,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方法渐渐被采用[1]。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对不同种类的肿瘤类型都起到杀伤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口腔癌患者使用生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口腔癌治疗过程中的实践效果,旨在促进我国肿瘤免疫研究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2]。在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口腔癌患者中有30例接受了生物治疗,其中舌癌患者人数最多,达到21例;5例唇癌患者;3例颌骨癌患者;1例涎腺癌患者。30例口腔癌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21例舌癌患者全部为舌鳞状细胞癌,临床Ⅱ期7例,Ⅲ期9例,Ⅳ期5例。
1.2 方法
整个生物治疗过程总共分为三大疗程,一个疗程大约是15天的时间。通俗地说,就是从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采取单核细胞,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和刺激肿瘤的相关抗原,促使成熟且具有肿瘤识别能力的DC细胞和具有活性和杀伤力的CIK细胞数量增多。最后将DC细胞和CIK细胞分为8次,像打点滴一样通过患者的静脉进入体内,利用特异性将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杀伤[3]。细胞免疫治疗主要运用在对以下四种患者的治疗:
(1)与放化联合治疗
放化治疗同生物免疫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弥补放、化疗的缺陷。通过二者的结合,可以降低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病痛,延长患者的生命年限。同时也使药物的敏感性大大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化疗的疗效,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2)手术前后治疗
患者在手术前使用生物免疫治疗,能缩小癌体,有效地防止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在患者手术治疗中提供了较好的病理基础;在手术后,生物治疗技术能及时地杀死在手术中残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3)晚期口腔癌患者
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晚期肿瘤患者束手无策,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带给患者一线生机。细胞免疫治疗能缩小患者的癌体,使其达到“带瘤生存”,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年限,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
(4)不适合做手术或放、化疗的口腔癌患者
有的口腔癌患者无法承受放、化疗所造成伤害,不能完成传统的治疗过程。针对于这种患者,可以单用生物免疫治疗,它能直接将肿瘤细胞杀死。
1.3 诊断标准
口腔癌患者在进行生物治疗时,需从三个方面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①经过临床病理,确定为恶性肿瘤;②身体其他部分无恶性肿瘤;③无影响精神、心理的其他疾病[4]。
2 结果
30例口腔癌患者在三个疗程的生物免疫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小。不管是早、中期口腔癌患者,还是晚期口腔癌患者,体内的癌体都出现变小的趋势,且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症状。
3 讨论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对早中期、晚期的口腔癌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能做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口腔癌患者,同样可以采取生物治疗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后,再尝试其他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在口腔癌治疗所取得的成绩,笔者对生物免疫治疗的优势进行归纳和总结:
(1)安全性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是运用人体自身的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方式,人体自身的CIK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抑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增长。另外,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与放、化疗不同,它不会产生毒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痛苦。
(2)针对性
DC细胞具有极强的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它能直接消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CIK细胞利用其非特异性的方式将肿瘤细胞迅速地杀死,有效降低口腔癌患者的病痛[5]。
(3)全身性
与放、化疗不同,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无伤害性,减轻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在治疗过程中,它启动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口腔癌的移动和复发现象的产生,对持久性杀死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作用。
(4)彻底性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能使患者自身免疫力逐渐加强,可以对在口腔癌手术中残留下的癌细胞进行及时有效地清理,防止残留的癌细胞发生病变,将口腔癌细胞彻底地消灭掉。
(5)适应症范围广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应用的范围极广,它能有效地治疗绝大多数的实体肿瘤,对晚期肿瘤患者也能起到缩小癌体的功能。它能弥补放、化疗过程中的缺点,及时有效地杀死敏感性弱且时常移动的肿瘤细胞。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生物治疗是口腔癌最好的治疗方法。因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的作用,是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后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徐锦程,夏飞,张配,等.衣霉素联合奥沙利铂对人口腔癌KB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7):956-961.
[2]马素侨.口腔癌根治术加同期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J].中国医药指南,2013(8):529-530.
[3]梁雪艺,周刚.微核糖核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口腔癌前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3):359-363.
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而进行的治疗,与传统肿瘤治疗所采用的化疗、放疗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化疗、放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无法完全杀死血液肿瘤细胞,导致血液恶性疾病复发率高,同时,化疗、放疗时,无法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区别对待,导致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患者的正常细胞。
2生物治疗的分类
按照治疗原理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抗肿瘤方法,即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细菌、疫苗、药物或基因导入等方法,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和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方法来完成;另一类直接抗肿瘤方法,主要是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转化或转移。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生物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2.1细胞因子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大规模运用后,大量的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细胞因子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类。当前,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常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IFN)、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三种。
2.1.1干扰素(IFN)
干扰素(IFN)主要分为三大类:IFN-α、IFN-β、IFN-γ,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干扰素(IFN)的主要作用包括:直接抗病毒作用;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和肿瘤相关抗原(TAA)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作用;直接发挥抗细胞增生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
2.1.2白介素(IL)
白介素(IL)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调节细胞反应的可溶性蛋白或糖蛋白,它主要产生至:B细胞、T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和单核细胞。
2.1.3造血生长因子(HGF)
造血生长因子(HGF)是对一类细胞因子的统称,这类细胞因子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对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成熟、增殖等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成熟的造血细胞也有着功能激活的作用。临床上,这类细胞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2.1.4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分为两种,即由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和由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β。目前,TNF-α在临床上的运用较为广泛,它不但对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细胞毒性,还能摧毁实体瘤周围的血管上皮组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形成血栓,来阻止血液对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最终导致肿瘤的出血性坏死、消退或消失。
2.2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给血液肿瘤患者输入或注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以此来达到治疗血液肿瘤的目的。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主要实施步骤包括:首先,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其次,从提取的外周血中分离出肿瘤杀伤细胞,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在量上得以扩充;最后将扩充后的肿瘤杀伤细胞输入或注射进患者体内,使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其激活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肿瘤采用的过继性免疫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
2.3单克隆抗体
部分单克隆抗体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起着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此外,单克隆抗体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杀死肿瘤细胞,很多单克隆抗体都不具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特点,这一部分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时,主要是通过交联方式,携带一种细胞杀伤介质,这种介质定点抓哟用与肿瘤点,这就让单克隆抗体在抗肿瘤效果增加的同时,也减小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肿瘤治疗中运用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吉妥单抗、阿仑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依决洛单抗。
2.4诱导分化治疗
诱导分化治疗在我国最早的应用,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瑞金医院采用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目前,我国已经在治疗APL成功的基础上,将诱导分化治疗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浆细胞肿瘤、恶性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CML及其他髓细胞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当前肿瘤治疗中运用的诱导分化剂主要包括:外源性分化和内源性分化两种。
2.5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可预知,无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基因治疗的原理是:将人相应的正常基因与温和病毒DNA重组,构成杂合重组DNA,利用病毒感染作用,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并整合至人染色体中,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从根本上治疗恶性肿瘤。当前基因治疗主要的方法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复、基因增补、基因失活、免疫调节等。
关键词:癌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古代直观朴素的唯物论;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R734.4 文献标识码:A
1科学离不开思维,因而科学也离不开哲学
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3页)。在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科学研究正确的思维方法。但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不能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现成的答案;它不是教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现代医学对癌症的诊治方法存在那些问题
2.1现代医学理论是以西方医学理论为基础的 对癌症的诊治方法存在形而上学地看癌肿的片面性问题。从局部、表象和止地看癌肿;不从整体、内在和动态地观看癌肿的本质。利用现代先进仪器可以看到细胞癌变,但没有进一步分析细胞为什么会癌变?在什么条件下细胞才可能变异成癌细胞?停留在研究癌瘤局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上,不见癌症患者的血液污秽、整体功能失衡、免疫功能低下才可能患癌症的本质。得到的是"细胞基因突变"引发癌症、"癌细胞不会死"等违反自然规律和癌变因果关系不明的结论,形而上学地看癌肿是产生片面性的根本原因。
2.2西医学认为"癌细胞永远不会死"等于宣告"癌症是绝症" 西方医学理论认为"癌细胞永远不会死"等于宣告"癌症是绝症",这对患者是巨大的精神打击,使患者失去治疗癌症的信心,恐癌已是癌症死亡的主因。从2007年起,广东肿瘤学界就流传一句话:"广东的肿瘤患者,50%是死于对癌的恐惧,30%是死于放化疗过度,15%是死于其它治疗方法的过度使用。"句话说,只有剩下5%的人是死于疾病。 从实践结果与发展趋势看,三大"攻击"疗法是要改革的。2013年6月28日《参考消息》报第7版以"癌症治疗革命将让化疗寿终正寝"为题。转载【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26日报道】题: 告别化疗?医生们说这并非那么不着边际(记者: 艾丽斯帕克):"癌症治疗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而这可能意味着化疗的寿终正寝"。
2.3中医学对癌症的诊治方法存在那些问题 中医学认为癌肿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血,痰,毒,虚造成。即是气血不和,痰湿不化,毒邪为患和脏腑虚损为主因。这是中医用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直观性观察癌症,未能阐明气,血,痰,毒,虚引发细胞癌变形成癌肿是生物进化反应的结果。
因此,无论中医或西医都是要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才能看清癌症的本质。都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治疗癌证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3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才是正确认识癌症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揭示了细胞内部遗传与变异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对癌症的医疗实践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各种仪器,扩大和增强了医师们感知现象的能力,人类还在实践中创造了电子计算机作为人们理论思维的得力助手。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的认识能力,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医疗实践活动才能拨开笼罩在癌肿表面的现象的迷雾而暴露癌肿的本质。自然科学材料的大量积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归根结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胚胎学的出现和细胞的发现,显微镜发明日益使人们感到要精确地认识癌症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失之间、进化和退化之间、生物遗传与变异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近现代诊治癌症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也日益暴露了癌症的唯物辩证的本性。广大医务工作者迫切期望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工具,以揭示癌症发展的规律,才有广东肿瘤学界流传癌症是死于恐惧和治疗方法过度使用的那些话。同时,自然科学中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R・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也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能科学认识癌症提供了客观可能。人们在认识癌症和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选集》第1卷,第273页)。
4癌肿是人体新进化的寄生物种
什么是寄生物? 《现代汉语词典》[1]说:"即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寄主取得养份,维持生活"。我们已知人体细胞是生物,癌细胞也是生物,因为它仍然是有生命的物体。但它的外貌变了,它原来是人体组成的一部分的细胞功能也变了,变成过度(亢进)繁殖,低级分化,扩张转移,可逆回健康细胞,既依赖人体养分维持生活,又排出分泌物毒害人体新进化的寄生物种。它具有生物普遍存在的应激性,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新陈代谢等生命现象。美国也有科学家认为盛行的癌变理论是误的。如:中国《考消息》报转载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导:"生物学家认为,癌症是新进化的寄生物种。盛行的癌变理论是误的。癌肿的起因不是少数基因突变引发细胞以不受限制的速度生长,而是整个染色体发生紊乱"(中国《考消息》报2011年7月29日)。
既然是新进化的寄生物种,对其治疗的原则应是:笔者在公开发表的《癌肿是什么-探讨癌肿的本质》[2]论文中提出了新的治癌原则:"治疗癌症必需遵循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综合应用现代细胞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将中医自然平衡疗法、提免疫力疗法、增强自然自愈力疗法与现代生命科学、细胞工程免疫学、微生物免疫学相结合为主要治疗原则"。
5一般都是出现肿瘤才发现患癌症,人体癌肿是怎样形成的?
除了精神因素之外,人体内外还存在致癌因素过百种,存在于食物,生产作业环境,医药,农药之中,无论是从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最终都是造成血液污秽而致血液酸化、毒化、血液凝化,使细胞紊乱、变性,免疫器官功能弱化,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免疫系统遭破坏,人体细胞才可能变成癌细胞。不然,细胞开始变异还未变成癌细胞之前就会被免疫细胞噬,躲进癌窟中形成癌瘤。这个原因具有普遍性、经常性、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失去平衡性。这是致癌的主要矛盾。细胞是为了生存而变异,如果所处的环境改善了,癌细胞又可以逆回健康细胞。它揭示了细胞内部遗传与变异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
综上所述,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识癌症形成的过程的主要环节如下:①诸多致癌毒素引发患者自身血液酸化、毒化、凝化、变性,迫使细胞癌变;② 癌细胞代谢能力强,吸收多,分泌毒素也多,使人体血液系统污秽,神经系统被抑制,消化系统失衡,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被破坏。③当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前者源源不断在血液中得到癌变的兵员增缓,而人体免疫细胞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器官却受到癌细胞毒素抑制.免疫细胞处于孤军作战状态,难以抗衡癌细胞,于是癌细胞就在人体最虚弱的部位建立了避难所--肿瘤。
以上三环节各具有内在矛盾、症状和体征。它揭示了人体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肿瘤抑制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机体免疫抑制的重激活途径.为设计肿瘤治疗提供新理论。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看各个环节都是一个范畴,是气血不和;或痰湿不化,毒邪为患;或脏腑虚损所形成的范畴。范畴是认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即是医师认识癌症各个环节的现象;待医师们综合分析上述三环节之后便形成概念--确诊癌症。概念则不是现象了,而是癌症的本质。即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是血液病、过程极为缓慢的疾病,一个癌细胞经过1?郯5年时间,成倍增殖20次后,可以形成1万个不正常的细胞团,这时瘤体只有针尖大小,仍然是很容易被人体免疫细胞消灭的。
以上是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识癌症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癌症发生的病因和病机,是治疗癌症需要医疗干预的技术路线。
6治疗癌症要抓主要矛盾,上述三环节中那一环节是主要矛盾?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要看本质,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会迎刃而解"。换句话说"诊断癌症要看本质,治疗癌症要抓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会迎刃而解"。树有根,水有源,癌症的根源在患者自身血液污秽引发细胞癌变。上述三环节中的第一环节,即诸多致癌毒素引发患者自身血液污秽,迫使细胞癌变是主要矛盾。只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采用解毒排毒,净化血液, 截断滋生癌细胞的源头;对已经变成的癌细胞要抑杀其亢进繁值。细胞所处的环境改善了,癌细胞开始逆转,癌肿停止生长或缩小。然后再考虑治"标"的方案.不要确诊癌症之后,都先进行"攻击"疗法,增加癌细胞扩散转移的机会,加重病情,危及生命!癌症病患在没有净化血液之前,中医的辨证治疗也难以充分发挥其阻止癌细胞源源不断从污秽的血液中滋生出来。因为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的核心技术,但这项技术对癌症是生物进化的本质的把握尚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癌症病患的血液和体液犹如一池酸毒性的污水,细胞是无法在这样污秽的血液中生存的,才迫使人体细胞不断地癌变。而且已经变异的癌细胞分泌的毒素不断地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现行中西医治疗癌症都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如果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 按照癌症形成的主要环节设计治疗癌证的技术路线,攻克癌症是可能的。
7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平衡逆癌疗法"治疗癌证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病证结合'平衡逆癌疗法" 课题已经广西医药情报所查新报告,并由北海市中医医院与北海市海洋生物研究所联合申报 2014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计划类别:科技攻关计划 指南代码: BC1503,项目名称:广西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技术创新,课题名称:"病证结合"平衡逆癌疗法及临床应用。
按照癌症形成的主要环节而设计治疗癌症的技术路线如下:①从解毒排毒、净化血液,截断滋生癌细胞的源头;用自然食物和自然疗法是最好的医药,如饮用自然水、醋、茶、蔬果汁等强化新陈代谢;口服海洋珍珠粉或珍珠层粉、深山灵芝粉,解除血液和细胞中的脂褐质毒素,使人体毒素从大便、小便、汗液、痰液、呼出废气等渠道排体外。②抑杀癌细胞的亢进性;限制癌细胞的亢奋繁殖。可用口服海洋珍珠粉或珍珠层粉、深山灵芝粉,解除血液和细胞中的脂褐质毒素的同时,这两种物质具有"安神、镇静" 功能,可使亢奋繁殖的癌细胞安定下来。对于机体虚弱又需抑杀癌细胞亢进繁殖的病人,需要用能扶正又抗癌的物质。如辨证使用具有扶正作用的人参、黄芪、冬虫夏草、灵芝、珍珠、茯苓、耳、珍珠耳、桑木耳等免疫增强剂,又具有抑杀癌细胞亢进繁殖的作用;对于机体"本"虚"标" 实 的病患,需要清热解毒,又要抑制癌细胞亢进繁殖的患者;则辨证使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腥草、马齿苋等性味寒凉的中草药. 具有抑杀癌细胞的亢进性,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不要过于苦寒,禁肆意攻伐,以"和" 为"贵"。不要过度寒凉,达到限制癌细胞增殖,不伤害健康细胞为度,促其逆转或为免疫细胞吞噬。可根据人体有排异功能,针对异体蛋白,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自动对癌细胞进行识别并将其杀死。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可利用人体有遗传本能,自动抗衡细胞变异的功能,但患了癌症该项功能也被抑制了。可以继承中医药的优势,创新研制获取小分子遗传因子生物天然活性物质, 能通过"血脑屏障",从多耙点多渠道多功能作用于人体,化与激活人体自身存在的这些遗传本能,修复与激活已遭损害的中枢神经细胞,内分泌器官和免疫系统,整体调节功能平衡。北海市海洋生物研究所正在执行【基金项目】(广西北海市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研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北科合201203019).[3]。同时,研究发现,正常细胞每分裂一次,其染色体末端的DNA便要缩短一些,经过若干次分裂之后,端粒消耗殆尽,于是细胞不再分裂而老化衰亡。而癌细胞由于端粒酶的保护作用,因而使癌细胞具有了亢进增殖的能力。而生物及其寄生物的天然活性物质能造成保护癌细胞的端粒酶失去活性,促使癌细胞在增殖后自然凋亡。因此,要根据生物遗传与变异相互制约作用的规律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寻找能产生大量刺激因子,破坏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使癌细胞增殖后衰亡。所以,治疗癌症不需要使用直接杀死癌细胞又杀死健康细胞的中、西药,那是很客易找到的,如:动物的斑蝥、植物的钩吻(断肠草)、矿物的雄黄等都可以杀死癌细胞。难点在于杀死癌细胞又要保护健康细胞。还需要加强自然疗法尤其是下列方法;④健康饮食辅导;⑤心理平衡辅导;⑥适度运动辅导,整体调节功能平衡等途径治疗癌症,
8治疗癌症使用非杀伤性的疗法亟有可能攻克癌症实现中国梦
如果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 按照癌症形成的主要环节设计治疗癌症的技术路线,攻克癌症是可能的。因为我国除了采用现代医学的医疗保健模式外,还拥有传统的医学资源,丰富的中草药及海洋药食同源资源,价格比较低廉。我国具备攻克癌症的有利条件,只欠东风。东风就足需要国家的统一领导,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对癌症先从解毒排毒、净化血液,截断滋生癌细胞的源头。抑杀癌细胞的亢进性;限制癌细胞的亢奋繁殖。利用人体有遗传本能和排异功能,在自然界中筛选抗癌物,研制生物制剂新产品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克服恐癌心理;加强健康饮食辅导;进行适度运动辅导;便可挽回大部分患者的生命!然后再根椐病情考虑治"标"的方案。沿着此方向研究亟有可能攻克癌症!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601.
扫描探针显微镜,其探针可以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针尖能随样品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测量针尖的运动,就可以得到分子的图像。目前已经用于人体多种正常组织和细胞的超微形态学观察,而且可以在纳米水平上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通过寻找特异性的异常结构改变,以解决肿瘤诊断的难题。另一种新型的纳米影像学诊断工具———光学相干层析术(OCT)已研制成功,OCT的分辨率可达纳米级,较CT和核磁共振的精密度高出上千倍。它不会像X线、CT、磁共振那样杀死活细胞。通过应用纳米技术,在DNA检测时,可免去传统的PCR扩增步骤,快速、准确。美国NASAAmesCen-terforNanotechnology与中南大学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将碳纳米管用于基因芯片,可以在单位面积上连接更多的更高,样本需要量低于1000个NDA分子(传统DNA检测的样本需要量超过106个DNA分子);需要的样品量更少,可以免去传统的PCR扩增步骤;结果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实现检测自动化。其基本原理是:连接在碳纳米管上的DNA探针通过杂交捕获特异性的靶DNA或RNA,靶DNA或RNA中的尿嘧啶将电荷转到碳纳米管电极,电荷的转移通过金属离子媒介的氧化作用变成信号并放大。国外在80年代末开始着手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微颗粒的研究,90年代把这种造影剂应用于临床。
其技术要点是:制备出高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其表面耦连肝癌组织靶向性物质(如肝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肝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配体)制成特异性的MRI造影剂。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开发了应用超顺磁氧化铁脂质体纳米粒进行肝癌诊断的技术,可以发现直径3mm以下的肝肿瘤,还能发现更小的肝转移癌病灶。目前不加造影剂的磁共振检查能发现直径1.0cm的肝癌病灶,因此该成果大大提高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国家863资助课题“纳米复合包裹生物微系统制备、超声造影和控制释药”,研制了纳米包膜微米微泡超声造影剂与包裹药物和气体的微球,造影后对比效果明显增强,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利用磁性纳米分离癌细胞在动物实验上已获得成功。其方法是:在直径为50nm的Fe3O4纳米粒表面包覆聚苯乙烯,将特异抗体连接其上,此抗体全只与骨髓中的癌细胞结合。因此,利用磁性分离技术装置很容易将癌细胞从骨髓中分离出来,分离率达99.9%以上,其意义重大。肿瘤切除术后加放疗,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案,但放疗的同时也会使正常细胞受到伤害,尤其是杀伤骨髓细胞,从而产生造血功能障碍,因此在放疗前将骨髓抽出,并分离出肿瘤细胞,将极大的提高放疗的疗效。
二、在治疗技术方面的应用
纳米生物材料可以作为基因治疗药物携带材料或靶向材料。通过纳米材料的筛选、纳米粒径的控制及靶向物质的加载,可大大提高药物载体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用于研究的模型药物包括阿霉素(ADM)、米托蒽醌和单克隆抗体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反义药物。我们可将药物包埋在纳米粒内部,也可吸附或偶联在其表面,通过血管内注射纳米粒后,纳米粒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肝脏中有数目众多的网状内皮细胞,且位置固定,因此药物能在肝内聚集,然后逐步放入血液循环,使肝脏药物浓度增加,对其他脏器不良反应减少,对肝脏有被动靶向作用;当纳米粒足够小(100~150mm)便可逃过kupffer细胞的吞噬,可将其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靠其连接的特异性抗体等物质定位于其他靶向器官发挥作用。
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基因治疗和肿瘤治疗领域内研究的热点,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有:①肿瘤抑制基因疗法;②肿瘤免疫基因疗法;③“自杀”基因疗法;④耐药基因疗法;⑤其他基因疗法。尽管基因治疗在基础研究取得很多成绩,然而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尚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主要有:①肿瘤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②基因转移载体的效率、安全性及容量等问题;③绝大多数治疗方案目的基因只有一个。传统的DNA传递系统分为病毒载体介导系统和非病毒载体介导系统。病毒性载体在体内、体外均有高效表达,但是病毒性载体具有抗原性,体内应用诱导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而且病毒性载体有可能将外源性病毒基因插入人的基因组中,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非病毒性载体一般不会造成基因的永久表达、无抗原性、体内应用安全;组成明确,易大量制备,但传递效率低。研制具有高效转染、安全低毒和器官甚至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载体已成为制约基因治疗药物发展的瓶颈。纳米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基因转移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纳米载体转运核苷酸有很多优越性:①有助于核苷酸高效率转染细胞;②能够靶向定位输送核苷酸;③能有效保护核苷酸,防止体内生物酶的降解;④无机纳米粒本身具有杀伤癌细胞的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无损害。纳米生物材料亦可应用于制造各类组织的支架(如血管、气管、输尿管、韧带与肌腱),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内固定件,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合作开发的具有自塑能力的可吸收注射型纳米骨浆,已在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临床实验,疗效显著,该纳米骨浆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且无致热源性。
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还与美国匹滋堡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合作,已开始出骨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活性材料,该材料由氨基酸及其他无毒的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如:葡萄糖、甘油、胶原蛋白、聚二醇等),采用国际上称为“绿色化学”技术进行合成。并且材料中含有骨生长因子可促进新骨的生成及骨组织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骨修复周期,增强再造骨的功能,提高再造骨的质量,而且可以修复大面积的骨缺损。同时在成骨过程中,纳米材料亦可作为填充物质和骨生长因子的载体起着桥梁的作用。伴随着新骨的生长,生物材料逐步降解,待新骨形成时,纳米材料将被组织安全吸收。该材料的下一步开发计划是使材料携带骨生长因子基因,纳米材料既作为填充物质,又是基因转染的载体。纳米机器人是几百个原子、分子组成的颗粒,尺寸只有几十个纳米,表面活性很大,可进入血管中。科学家设想将这些机器人放在血液、尿液和细胞介质中工作,例如可以专门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