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赛事安全保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体育 运作管理 项目管理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正历经前所未有的盛世与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寓意着中国体育事业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引发的“奥运效应”也使得我国体育事业正如火如荼开展。与此同时,国际间体育活动的交往在我国也日益频繁。然而,体育活动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众多要素交织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如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建设一项体育场馆工程、举办一次体育会展等等。因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体育活动,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项目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项目管理与体育赛事
项目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类工作任务,具有一次性 、独特性 、目标的确定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和成果的不可挽回性。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项目管理的具体表现在对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有效地汁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
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是对一系列目标有顺序的实现而完成整个赛事目的和目标的过程。它是指体育项目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以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体育项目目标的过程。体育赛事明显符合项目管理范畴,这些瞄准一系列项目进行管理的思想就是项目管理理念,它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较早之前,一些西方近代项目管理的思想就在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以及西方近代竞技体育的传播时来到中国,于是人们开始借鉴西方竞技体育中的项目管理的方法,组建各种民间体育社团、倡导各种西方竞技体育和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并且随着项目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到体育事业中来。自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的全面推行,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及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大到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小到举办一个校运动会都是项目,都离不开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
二、在体育赛事运作中引进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体育赛事运作引进项目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在中国,体育赛事常作为一个任务来抓,举办一个体育赛事常常只为完成一项任务。这导致传统的体育项目管理往往只注重单个任务的完成,不考虑整体的协调、配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等损失。而现代项目管理则通过对任务的分解、控制和管理,对进度、预算、成本、风险等因素都做出充分考虑并进行严格的规划,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且又能极大程度地做到有限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体育赛事的高效、顺利的运作。在当下,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各种体育赛事频繁地举办,特别是掺合了商业活动的体育活动,更要求体育赛事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回报,这就使得体育赛事的开展愈加急需引进项目管理理念,接受项目管理指导。
2.体育赛事运作引进项目管理理论的可行性
任何一项体育赛事,无论性质如何,其目标一般都是具体而又明确的,只是有的为了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有的为了增强群众运动意识或是为了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等等。并且赛事的组织过程会受时间、经济、人力、物力、技术水平等有限资源的约束,即使像北京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特大型赛事,其组织也会从经济、政治、城市效益、提高知名度等方面在有限的资源内权衡得失;从赛事的组织过程和结果也不难看出赛事组织是临时的、独一无二的。尽管奥运会时间从申办成功到举行有7年时间跨度,组委会也会由组成开始并随赛事结束一道载人史册,不会长久存在;此外,每一项体育赛事的管理者、参与者及赛事水平、规模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体育赛事及运作管理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可逆的。 这些都符合项目管理所操作的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和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的特征,体育赛事本身就蕴含着作为项目的基本属性,体育赛事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完全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在实践中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运作体育赛事是完全可行的。
三、项目管理在体育赛事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认为,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从总体上来看,包括体育项目的启动、体育项目的计划、体育项目的实施与控制、体育项目的收尾四个阶段。
目前,将项目管理引入赛事组织活动的管理中去,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从管理思想上实施,应将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引入到举办赛事的整个组织管理过程。要充分明确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目标管理,是一种基于团队管理和创造与保持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的系统工程。其次,从管理方法上实施,应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举办赛事的整个管理过程,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可控性,发挥项目管理在资源统筹与协调方面的优势。最后,从具体的管理工具上实施,应注重在赛事管理过程中对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的利用,如对于工作的分解、时间管理等。
当前,我国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1.体育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是最普遍、最典型、最为重要的项目类型,自身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往往无法仅由一个组织独立完成,必须由多个各自独立的企业合作完成。这就使得工程建设项目比其它各类项目更复杂。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它所需要建设的工程总量浩大,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的体育场馆,还包括了运动员起居饮食等相关场所的建设。因此,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在体育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2.体育项目时间管理
体育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在体育赛事举办中,由于场馆建设工期延误、组织工作漏洞等因素影响赛事进行和赛事效果的事件已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则是管理者没能做到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准确把握工作任务。而项目管理理论将任务的制定理解为一个分解过程,即复杂的项目被分解成较小的和容易管理的工作单元,使得项目下的任务或活动具有单一目的并可管理,有开始和结束时间,有清楚的分配资源等特点。
3.体育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在体育赛事运作中,“人”的因素是关键,也是核心。体育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如何发挥“人”的作用,保证所有体育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主要包括项目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对运作的团队进行项目管理,有助于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保持良好的沟通;极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以最小的人力成本获得最好的效益。这其中,对于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管理便是最好的体现。
所谓志愿者就是在举办大型赛事过程中,以个人无私的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了的任务,而不计报酬的人。正是这些人为奥运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举办奥运会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的民众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从而启发社会良知、鼓励人们多为他人考虑,为社会着想。导致社会风气的改善,加强社会的亲合力和凝聚力。
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像奥运会这样的特大型体育赛事的服务人员涉及到餐饮、导游、翻译、安保、医疗、场馆服务等诸多领域,所需要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总数将达50万人,其中赛事志愿者10万人,城市志愿者40万人,是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总数最多的一次。 因此,对志愿者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对庞大的志愿者全体进行项目管理,可以提高赛事志愿者服务的综合效益,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志愿者服务资源,避免志愿者资源的浪费,使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充分发挥作用,保证赛事的成功举办。
4.体育赛事赞助项目管理
体育赛事赞助是指向某体育赛事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赛事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体育赛事赞助是体育赛事经费来源的主要方面,对体育赛事部门来说,这是扩大财源、增强活力、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体育赛事发展的关键环节。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家就达到了63家,赞助收入超过16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政来源,对于赞助项目的市场开发、资金运用、资金收支结算的管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管理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体育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
体育项目的风险是可能导致体育项目损失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总称。体育赛事管理者在组织过程中会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观众、参与者、运动员、天气、场地器材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这些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影响赛事举办,甚至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则是指通过对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认识、衡量、预测和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采取恰当的管理方法,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多的安全保障,或使损失降至最低水平的过程。一般而言,风险管理是通过两条基本途径去处置风险的。其一,通过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在损失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同时在损失发生之时.积极实施补救和抢救措施,将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其二,当风险事件出现后,运用风险分析工具,对损失的严重后果及时实施补偿,使各种业务和活动迅速恢复,而免其遭受意外损失。
项目管理理论将风险管理作为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该理论管理体育赛事将会从项目申办、项目论证到项目收尾的各个阶段、环节都对赛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严格的规划、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并且对各环节做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和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主编:体育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金 涛 丁敬龙:论体育赛事与项目管理.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3]李 岩:关于体育赛事管理理念的探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关键词:体育馆; 智能建筑; 计算机网络; 智能化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system to Stadium is like the brain and nerve to human beings. Since sport is developing greatly nowadays, the demand for intelligent system is much more higher than b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the new Xiangtan University Stadium as an examp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compared to other constructions, researches on various kinds of intelligent subsystems, and discusses ways of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ports constructions in China.
Key words:stadium;intelligent buildings; computer networks;intelligent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3-0116-03
1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各种体育场馆设施的智能化要求逐步提高。体育馆智能化系统(Gymnasium intelligent system,GIS)是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大脑和神经,是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完备的GIS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公正、准确,裁判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提高体育比赛的观赏程度,增加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对提高体育馆的现代化水平、承接大型国际比赛、提高体育比赛办赛能力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及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湘潭大学体育馆为例,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介绍,并且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文中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概况
作为一个综合性场馆,体育场馆独特的使用功能及特点使其智能化系统与其他一般大厦的智能化区别很大,首先针对体育场馆的比赛特性,其对智能化系统子系统的偏重性有很大不同,更注重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场地灯光、扩声及与体育竞赛直接相关的计时记分系统、直播系统等,而在其他智能大厦中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等子系统在此却不占主导地位;另外由于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楼层低,设备分散,无论从布点还是设备管理上都会比大厦增加一定的难度,针对相同的子系统,比如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虽然达到目的是相同的,但设计思想及施工手段却大大不同,就要求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性针对性进行设计施工及管理。
体育馆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场馆内的众多子系统,按其功能分类为:
(1)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保安电子巡更系统等。
(3)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场地灯光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4)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计时记分系统、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新闻中心、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3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
3.1 楼宇自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亦称楼宇自控系统,应纳入BMS系统集成的范畴,其纳入BMS系统集成网络的方式是采用先进可靠的楼宇自动化网络协议和总线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最终实现场馆内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的功能,以及设备的监视和自动控制的能力。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对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控制和信息采集功能将由BAS中的DDC控制器、操作站共同完成,并通过BAS/PC网络通讯接口向BMS系统提供实时监控信息与数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集散式控制的方式,即集中监视、分散控制。整个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央工作站,设于控制中心,第二级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第三级为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随被控设备就地设置。中央工作站和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通过网络通讯接口,用专用的通信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本监控系统主机可与场馆商业开发部分监控系统主机实现无缝集成,通过体育馆公用办公网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管理。本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即:体育馆公用办公网)与消防报警、综合保安、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及智能照明系统进行集成,这有利于实现对各建筑物智能系统的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之间的事件联动,提高系统总体决策能力,保证各种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3.2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就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体育馆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建筑物中通用控制系统。根据本体育馆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的特点,在该馆中设置了一个弱电竖井,共计33个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等各类机房/办公室,新闻中心、裁判席/记者席等位置。
信息主干采用千兆到桌面的设计思想,水平线缆采用6类UTP双绞线,信息点采用6类信息模块;个别需求的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模式。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平时管理的办公网络和赛事管理网络两部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设置局部无线网络点。在新闻厅、记者席等位置空间通过设置无线局域网的AP点,在有赛事时,现场记者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方便快速地传递新闻报道稿件或比赛现场图片。
本工程赛事管理网络仅提供用于组网的基础平台,即核心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光纤的跳线等到位,而比赛现场管理用的服务器、赛事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需要根据不同的赛事,由赛事组委会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组建临时的赛事管理网络。
4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
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系统,在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和布线灵活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设计具有下述特点:无盲点的闭路监控系统;高水平的画面质量;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适当的系统冗余度;专用的闭路监控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可以随时与市、区安防指挥中心的视频信息传递和连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划分为赛后和赛时两个系统:赛后系统主要负责监控竞赛层至体育馆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前室、看台、库房等重点部位,用于平时对体育馆的常规监控。赛时系统是在赛后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竞赛层和一些比赛专用房间、通道、大厅等部位增加监视点,用于满足重大体育比赛或活动期间按功能需求增强的安防监控工作要求。赛时和赛后两系统共用一套安防控制设备,在体育馆的安防中央控制室,所有安防监控点的信息均通过安防专用网汇总到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
4.2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对一些不允许进入的区域进行设防,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体育馆设防区域的防入侵监测,可用于对重点部位和出入口的防范,能完成对防区的自动或人工设防、撤防;能对布防点进行成组管理。入侵报警系统由报警主机、布撤防键盘、串口通讯模块、前端探测器等组成。报警探测器采用先进的双鉴探测器,能防止对小动物的误报,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并防止漏报。设置在各处的探测器具有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报警控制器具有接受多路同时报警的功能,并能显示、记录任何一路报警信号及报警位置。报警系统应有对信号传输线路和探测器的检测功能,并能显示故障部位。入侵报警系统选择高可靠性智能双鉴探测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红外幕帘、报警器等设备,安装在体育馆的各个出入口、各重要机房、主要通道、隔离设施及其它重要位置,完成设防、撤防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求救功能。
4.3 保安电子巡更系统
该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系统利用设置在场馆各重要通道位置的电子巡更按钮进行离线巡更。
巡更点主要设置在场馆出入口、重要房间、主要通道等处,在中心通过计算机巡更管理软件对保安巡更情况进行管理,对保安人员的巡更线路、巡更时间进行查询,对保安人员的巡逻工作进行监督,实现技防督促人防、技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场馆内的安全和便于管理者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电子巡更的实现:巡逻路线上设置巡更点,保安人员在此路线上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巡更点,不能迟到,不能绕道,巡更员每抵达一个巡更点,必须采集巡更点的信息,以便控制中心了解巡更线路情况。
5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
5.1 场地灯光系统
整个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即中央监控中心(上层)和智能照明控制柜(下层)。监控中心可进行整个场地照明控制和管理,循环与各台智能照明控制柜中的可编程照明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一方面,将有关控制命令通过总线传输,发至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让其接收相关的控制命令;另一方面,接收来自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向上转发的有关自动或手动状态,开灯或关灯状况等信号,(在要求高的情况下,还可巡检每只灯的状态及故障情况,对灯具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查阅每只灯的累计运行时间,在进行大型比赛前进行普查,及时将到达使用寿命的灯具换掉,)通过分类处理,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参数,对异常情况采取提示处理。它可与其他BA系统通过接口集成。智能照明控制柜则是具体执行监控中心计算机发出的各项控制命令,控制场地照明灯光以不同模式开灯,满足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或活动的要求,并巡回采集照明回路的开关状态参数等信号。对于场地灯光,除了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控制外,还可在现场的控制柜上进行手动按钮分组操作、控制。
5.2 音响扩声系统
体育馆的音响系统是以满足体育比赛语言扩声的使用要求为主,其次是承接一些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在使用功能上不同于其他厅堂扩声,也不同于剧场扩声,它有其特殊性,除保证语言的清晰度要高及音质柔和、声压覆盖要均匀外,还要求设备的功率要大并留有余量。
体育场馆的建筑声学特性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其体积大,混响时间较长。故而在装饰阶段需要特别考虑声学装修,使场馆保证良好的声学特性。
在体育馆内,我们采用分散式布置方案将JBL SRX722全频音箱8只和4只SRX718超低音音箱,分别吊装在比赛大厅的四周,保证了整个声场的均匀度和清晰度。同时经过我们精心调试音箱的指向性,使音箱的绝大部分能量控制在所需范围,避免声的干涉及影响清晰度,并均匀地覆盖近、中、远场。这样无论是在比赛的情况下,还是在文化娱乐和文艺的演出中,都能使观众听到清晰悦耳的音乐声和语言声,使我们的设计真正达到理想完美的效果。
5.3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
该系统用于各个场馆,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自动循环播放,发生火灾时,通过自动或手动强制切换,兼做事故广播使用,指挥疏散。系统的设计,考虑到使用场所的特性、噪音水平、空间大小高度,并根据扬声器的扩散角度、声压等级和额定输入功率,确定扬声器的数量。
6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
6.1 计时记分系统
计时记分系统是成绩处理系统的前沿采集系统,除自身形成完整的数据评判体系外,还可将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技术接口传送给现场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成绩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竞赛规则,对比赛全过程产生的成绩及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视、测量、量化处理、显示公布,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竞赛信息。
6.2 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
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媒体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的核心是构造现场数据和电视应用数据连接的服务。服务平台的主要构成:图文信息服务域,共享式视音频制作服务域。两个服务域的互连和信息交换机制将整个系统构造为统一平台的网络工作模式,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数据业务服务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完成,从而提供全面、完整、方便、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6.3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是比赛相关信息向新闻媒体的场所,每次比赛之前、期间和结束,需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个能对稿件和材料进行编排和准备的工作区,包括多媒体信息查询、网络、无线接入、有线电视等,方便新闻记者查询体育中心数据库竞赛信息、赛事情况,观看比赛实况,访问场馆内部网络以及登录Internet网,并可将查询的结果打印、编辑、及时发至相关单位予以报道等。
6.4 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本体育馆智能化工程画龙点睛之作,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具有多媒体、多途径、可实时传送的高速通信数据接口和视频接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显示制作、处理、存储和传输更加安全、迅速、可靠。采用网络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和计算机网络联网。
7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湘潭大学新体育馆作为大型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各专用系统可以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单独进行招投标运作,但均纳入总承包的管理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扩展性,同时又可以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公开标准的设备,组建高性能的网络,支持多种协议和各种数据传输的接口,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为体育馆提供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多媒体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系统传输级别不低于D级(100MHz)。同时提供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等。会议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音视频、文稿、幻灯、实物展示、电子白板、无线传声、音响输出、计算机网络。各种信息集于一屏,将电视、录像带、各种光碟、计算机网和现场摄像信号及文稿、幻灯、实物、书写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湘潭大学体育馆项目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高智能化建筑。
8结论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当代智能体育建筑的出发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湘潭大学体育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总结,较全面介绍了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当代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没有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也没有对新体育场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量化的分析,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绍辉.制约中的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11):56-59.
[2] 谭宏.我国大型体育馆电子服务系统构建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53-56,70.
[3] 姚亚雄,魏敦山.盐城市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6,(10):54-57.
[4]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李海燕,车伍,李俊奇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
[6] 李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分析[J].电气应用,2006,(3):36-39.
[7] 吴建云,王燕.LonWorks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6,(7):30-34.
关键词:奥运旅游;影响因素;北京;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884-0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lympic Tourism and the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Olympic Tourism
LIU Fang-m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value in recent several Olympic Games since 1980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essay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of affecting Olympic Games. And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revious Olympic tourism'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combination with Beijing Olympic tourism's realities and its exiting problems, some advice are given on how to maximize Beijing Olympic tourism's benefits.
Key words: Olympic tourism; influencing factors; Beijing; development proposals
1 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外部环境因素
1.1.1 国际政治形势
奥运旅游是奥运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它不但兼具奥运会和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安全属性,同时还面临着更多的可变因素,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是奥运旅游发展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国际间的政治冲突,毋庸置疑会对奥运会的旅游效应产生影响。[1]如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事件对2000年悉尼后奥运旅游造成了极大影响,尽管澳大利亚旅游局采取了各种奥运后期的旅游促销措施,但2001年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还是出现了0.5%的负增长。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西班牙马德里爆炸案和雅典连环爆炸案,使人们担心雅典奥运会会成为的袭击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游客出游的积极性,许多游客取消了前往雅典旅行的计划,这也是雅典奥运旅游不旺的原因之一。2004年是雅典奥运年,但希腊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增反降,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一个反常现象。
1.1.2 国际经济形势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使现代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空前发展,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提升。但旅游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极易受经济变化的制约。旅游对国际经济的敏感性主要是指国际经济的短期波动、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所在国的汇率变动状况。
因为奥运旅游引发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旅游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深受世界经济变化的左右。“The Olympic Effect, Tourism Forecasting Council (2004)"对近5届奥运会入境旅游人数变化的研究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近几届奥运旅游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2]
1.2 举办城市的内部环境因素
1.2.1 举办城市的安全保障体系
回顾奥运会的举办历史,举办城市在成为全世界焦点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1972慕尼黑奥运会的“黑九月”事件、1996年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严重的爆炸事件、2000年悉尼国际机场发生排毒事件、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等都给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
奥运旅游作为一种多层面的复合型活动,它的安全保障体系牵涉到旅游管理机构、安全机构、旅游企业、奥组委等众多的组织和个人。在这个组织体系中,每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安全职能,同时各组织之间又存在相互配合、协调、信息交流等关系。在奥运旅游安保体系的运作中,奥组委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奥运场馆的安全设施配备、奥运赛事的日程安排、奥运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与奥运旅游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奥组委对保护奥运旅游者的安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为确保奥运游客的安全,加强旅游管理机构、安全机构、旅游企业、奥组委等组织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是奥运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良性运作的关键。
1.2.2 举办城市的消费价格水平
价格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最难控制的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作出决策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奥运旅游的发展,如何把举办地价格控制在居民和游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3 主观能动因素
1.3.1 加强举办地政府、奥组委与旅游部门的相互协作
旅游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是旅游需求者和旅游供给者,两者之间是通过市场的纽带连接起来的,且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涉及较多行业的产业。因此,为保证游客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干预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政府部门通过奥运会来促进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奥运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改善了举办城市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升了举办城市的旅游形象,使举办地入境游客数量、旅游外汇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惟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政府对旅游业缺乏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既不制定相关的旅游规划、也不投入资金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也缺乏系统而有力度的旅游促销方案,在政府机构中甚至连旅游部门都没有设置,加上政权的更迭、政策的不连续使得希腊在奥运年丧失了大量的游客。从近几届奥运旅游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举办地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和参与是决定奥运旅游成败的关键。
1.3.2 制定和实施奥运旅游促销战略
奥运旅游促销战略在近几届奥运会中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韩国政府就曾采取措施利用1988年奥运会来改善其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且制定了延长奥运旅游者在韩国停留时间的战略。[4]汉城奥运旅游促销活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具体接触进行的个体促销活动,从1987-1988年,共举行了674场旅游会,邀请了519家旅行社和207家新闻媒体,参加的记者数量达到5 857名。同时,还参加了28次国际会议和71次展览会,接受了20万人次的消费者垂询。二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了公共性促销活动。在公共性促销活动中,进行了3 399项商业合作,举行了13 121次宣传活动,制作了4.52亿份宣传册和5 309套影像材料。汉城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促销,使韩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在会中和会后两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以下简称ATC)实施的2000年悉尼奥运旅游战略是利用奥运会制定和实施系统性奥运旅游行动战略的典范。为挖掘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资源,ATC在1996-2000年期间从澳大利亚政府处获得了67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与国际奥委会赞助商(TOP)、各国媒体和电视广播商合作,并通过策划“澳大利亚品牌战略(Brand Australia)”、实施“媒体关系计划”、启动“奥运旅游后期战略”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分利用奥运会带来的旅游机遇,以达到提升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形象,并通过旅游者数量、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的增长给澳大利亚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目的。[5]
1.3.3 强化和保持奥运旅游后期效应
从近几届奥运会后期场馆设施利用的情况看,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奥运会后期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奥运会后遗症”问题。针对该问题,举办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奥运会赛后留下的奥运文化遗产,如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等现代化的宏伟设施,这些设施是举办地新的旅游吸引物,举办地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的会展、商贸、体育赛事、文化庆典等后继事件进驻举办地,继续强化奥运会给举办地带来的旅游效应。在近几届奥运会的发展中,认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强化和保持奥运旅游后期效应的典范。
历届奥运旅游发展的时间特征表明,举办城市在奥运会会前、会中、会后的入境旅游情况变化各有差异。一般来说,伴随着举办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效应,举办地的入境旅游人数在会前、会中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奥运旅游后期效应的强化与保持,关键在于举办地政府和旅游部门是否制定和实施了奥运旅游后期战略,能否充分利用和保持奥运会带来的形象提升效应,积极开发后续事件旅游产品,为举办地带来更多的旅游者。如果举办城市的国际旅游促销行动不能在奥运后期得到强化,那么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兴趣会逐渐消退或者被新一届奥运会举办地所取代。
2 奥运旅游的影响因素对北京奥运旅游发展的启示
2.1 加强北京市政府、奥组委、旅游部门的协作意识
目前北京市政府、奥组委和旅游部门的协作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1)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尚未与奥运总体行动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北京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宣传与奥运会的推广宣传,还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2)旅游主管部门和奥组委缺乏有效沟通协作的机制和渠道,旅游部门的奥运意识及奥组委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北京市旅游局乃至国家旅游局在奥运旅游宣传上,难以得到奥组委在奥运标识、宣传用语使用等方面的授权和指导,奥运推广宣传与旅游促销宣传难以形成合力。
北京旅游业应充分利用2008奥运机遇,宣传北京的旅游资源,展示北京古城的古老文化。依据历届奥运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1)北京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奥组委之间应建立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和渠道,处理好奥运与旅游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奥运促旅游发展、旅游为奥运服务的目标。2)北京市政府应给予旅游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行业管理或产业规划来建立市场规则、培育市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和扶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3)在奥运票务销售、旅游包价促销、奥运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也需要奥组委与旅游主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提前研究相应措施,以实现奥运与旅游的双赢。4)北京市政府与奥组委应进行有机协调,以适当的方式授权北京市旅游局乃至国家旅游局使用北京奥运标识进行奥运形象宣传与旅游市场推广,并按照奥运标识使用与保护的有关法规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宣传促销活动。
2.2 完善北京奥运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北京旅游品牌
近年来,尽管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了奥运旅游战略,在国内外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但与悉尼奥运旅游战略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6]主要表现在:1)没有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旅游宣传,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不够。2)在奥运旅游战略中,没有制定后奥运旅游战略。建议北京旅游部门:1)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增加促销投入,发挥电视、广告、网络等传媒功能,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广和提升北京的旅游形象,扩大海外市场在京旅游的份额。2)充分利用主题年的大型活动和奥运宣传活动,适时推出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参与北京奥运旅游。3)根据奥运门票的20%在海外销售这一规定,由奥组委统一部署,旅游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同主要门票商的合作,推出前奥运、后奥运旅游包价线路。4)在奥运会后期阶段,也就是2008-2010年,北京旅游部门应重新确定宣传主题,开发旅游新线路,增强赛后旅游的吸引力。
2.3 建立北京奥运旅游联络小组,采取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策略
北京奥运旅游的推广与宣传需要政府、奥组委和北京市旅游局的共同协作,成立一个奥运旅游联络小组,加强旅游促销与奥运宣传的结合,加大对外旅游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该小组的主要职能是配合其它部门确定与旅游相关且切实可行的机会、组织有关活动、协调旅游主管部门与奥组委有关部门的关系,共同推动《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的具体落实。
2.4 结合奥运文化,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奥运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奥运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北京旅游纪念品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产品开发不足,在品种、特色、质量等方面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要力图采取市场化运作,实施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搭建连锁化经营平台,获取规模化效益。通过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折射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2.5 提高北京导游的文化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奥运旅游专业人才
发展旅游业需要旅游服务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奥运会是一次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奥运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北京旅游从业人员不但需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更多奥运匹克运动方面的知识。另外,北京还将举办残疾人奥运会,要做好奥运旅游的接待工作,为奥运游客提供针对,需要制定应对特殊要求的服务内容,提供超常规的旅游服务。
3 结 论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将为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提供重要保证。借鉴和汲取历届奥运旅游成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现状,建议北京市政府、奥组委、旅游部门加强协作,制定和完善北京奥运旅游战略,在世界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的奥运旅游促销策略、全力打造北京旅游品牌,发展多种形式的奥运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北京特色的奥运旅游纪念品,加强奥运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为北京奥运旅游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从而带动北京乃至全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Bureau of Tourism Reseach, National Visitor Survey, 2000 and 2004( Tourism. nsw. gov. au).
[2] Tourism Forecasting Council (2004): The Olympic Effect-Be Part of the Action ,TFC.
[3] 郑向敏,谢朝武.我国奥运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23.
[4] Jeong, G. H. Jafari, J. and Gartner, W. C. Expectations of the 1988 Seoul Olympics: a Korean perspective,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1990,15 (1):178-180.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旅游
人类的生命与海洋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文化是属于滨海地区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世代生活在沿海地区时,借助海洋从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海洋历史、海洋考古、海洋宗教、海洋军事、海洋民俗、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美食、海洋信仰等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旅游是人们在海洋进行的活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开发海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愉悦需求而进行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海洋文化旅游是海洋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海洋旅游产品形式。
二、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特征
1.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广东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岸线漫长,不仅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优势,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21个地级市中,有14个滨海城市,大陆海岸线长4100多公里,居中国沿海各省区之首。不仅如此,广东海岛众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759个;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总长572公里;水深200米以内大陆架海洋国土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广东省的陆地面积。广东海滩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渔业资源产量大、种类多、品质优良。广东沿海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包括广州港、深圳港和湛江港等。生态景观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另外还有中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祥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长、港口最多、航线最广的省份。南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许多古海港遗址,它们遍布整个广东沿海地区。除此以外,海洋非物质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例如潮人文化、雷州半岛文化、疍民文化等。由此可见,广东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2.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渐成体系。广东各地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开发出一系列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利用其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湛江东海岛、茂名放鸡岛、汕头南澳岛等自然文化观光旅游景区;二是培育了以海洋为主题的节庆、会展品牌,如珠海沙滩音乐节、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湛江海鲜美食节等;三是开发了一系列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其中包括具有浓郁广东地方特色的民俗戏曲和广东方言特色的民间渔歌,以及举办滨海地区休闲体育比赛、创作海洋文化特色影视作品,如《大清海战》《南海潮》等。因此,广东省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体系也逐渐完善,这不仅拓宽了广东省海洋文化的研究领域,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3.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广东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现代海洋文化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环境清新优雅,设施完备齐全,服务水平优良,能够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是国内外游客理想的度假目的地。惠州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将海洋文化与温泉文化有机融合,创造出全新的温泉养生文化。同时,广东将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引入市场机制,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扩大滨海体育的社会效应,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广东滨海度假区域休闲疗养、养身健体,使广东的海洋文化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
(二)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理念相对滞后。海洋与广东省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沿海地区的一种特色海洋文化。然而,广东人对海洋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够充分,海洋文化意识落后于浙江、山东等海洋旅游发展先进的省份,与世界海洋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尚有差距。另外,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融合度不高也是缺少海洋文化深度挖掘的体现,严格来说,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旅游产品中能体现出独特的海洋文化元素,把海洋旅游要素与海洋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但是,广东目前的海洋旅游活动中文化要素植入的太少,许多滨海旅游景点缺乏文化背景的渲染与支撑,一些涉海节庆与会展商业味道浓重,文化含量偏低,海洋文化旅游品质有待提升。
2.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不够完善。从产品结构形态来看,旅游产品类型比较单一,仍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而提高层次的度假旅游以及专门层次的会展商务、科学考察、文化交流等旅游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广东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中传统的海洋观光旅游比重较高,滨海休闲度假、海洋节事旅游、海岛影视旅游、海洋民俗旅游等产品比例较小,创意性海洋旅游产品和体验性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从产品开发层次来看,广东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针对低端的基本消费群体,消费水平高、附加值大的养生、医疗、保健、康体、美食、购物等休闲度假衍生产品相对缺乏。
3.海洋文化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海洋文化旅游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海洋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备。海洋文化旅游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惠民便民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海洋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和人性化水平有待提高。此外,海洋文化旅游规划不够科学,开发行为不太合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滨海旅游环境受到威胁。
三、广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一)重视海洋文化宣传,增强海洋文化旅游意识
积极开展海洋文化宣传,培养社会公民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的人文情怀,不断提高广东民众海洋开发意识和海洋文化素养。通过出台文件、媒体宣传、课题讲座等方式强调海洋文化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海洋文化创新,大力弘扬海洋文化精神,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在海洋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对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逐步开发具有创新意识的海洋文化产品,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重点挖掘渔家民俗文化和休闲渔业文化,大力发展渔村游、渔家乐,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感受淳朴风情。举办涉海庆典活动,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以旅游节庆活动促海洋文化发展。积极研发涉海工艺品,开发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商品。利用岭南民俗尤其是疍民文化资源,举办海洋文化演艺节目,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体验层次,达到海洋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海洋文化旅游体制
广东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制定海洋文化产业政策。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大海洋文化旅游财政支持,设立海洋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予以优惠政策,推动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广东可以出台《广东省海洋文化开发总体规划》,对海洋文化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广东与港澳相邻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促进广东和港澳的合作,塑造“魅力海洋,欢乐广东”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大力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完善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海洋文化开发,打造以蓝色海洋、绿色海岛、金色沙滩、红色历史文化、白色珍珠工艺品、银色鱼类饮食文化产业为主线的、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
(三)整合海洋文化资源,规划海洋文化旅游布局
整合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潜力与价值,准确定位旅游功能,建立海洋文化旅游发展集群,推动海洋文化旅游集聚发展。例如,阳江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节庆与民俗风情,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将其进行融合,在开渔节上增加风筝、赛龙舟、唱山歌等表演,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南海1号“船说”》等海洋历史文化题材故事。以碧海、蓝天为背景,以海水、沙滩为舞台,以当地渔(农)民生产生活用品为道具,以音乐、舞蹈形式和宏大的场面来展现阳江海洋文化和风土人情,打造出阳江版的“印象刘三姐”,提升阳江市海洋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度,完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湛江市可以将海鲜美食节、湛江珍珠节、湛江海滨酒吧欢乐节等节庆活动整合起来,实现海洋节庆文化与海洋饮食文化的融合。通过科学规划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实现广东海洋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塑造海洋文化旅游品牌
广东要塑造海洋文化品牌,为了更好满足客源市场的需求,既要完善对原有产品的设计,又要加大对创新体验性旅游项目的投入,构建多元化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如海洋主题公园之旅、海洋民俗风情之旅、海洋美食文化之旅、海洋生态环保之旅等。加强对高品位、高质量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突出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文化性。汕头南澳岛、汕尾红海湾、惠州巽寮湾、深圳小梅沙、珠海海岛群、江门上下川岛、阳江海陵岛、茂名放鸡岛、湛江东海岛等景区可以加强区域合作,塑造统一品牌,建设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海洋文化旅游精品。在海洋旅游线路的设计上,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主题原则、合理搭配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即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突出主题原则即依靠广东海洋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主题与特色;合理搭配原则即充分考虑来粤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合理安排游览顺序与节奏,科学设计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完美路线。
(五)开展海洋旅游教育,完善海洋人才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