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课余锻炼;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科技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在电子商务时代,女大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浏览电子文件、上网购买日常生活与学习用品,从而减少了身体锻炼时间。导致湖南省高校一部分女大学生身体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生长发育水平的机能指标欠佳,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及肌肉爆发力处于国家标准较低水平,前景令人担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尽管有种种因素,但体育运动的缺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1]。为此, 加强对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研究具有―定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选定湖南省2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中南大学等10所本科院校,10所高职高专学校。

(二)研究方法。(1) 访谈法。首先,笔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商学院、民政职业学院、湖南工业职业学院的20个班级4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式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看法。发现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其中引起笔者注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身体好,没有生病,锻炼不锻炼都没关系,其次,了解他们大学期间对于体育课的看法。发现他们也是对大多数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上体育课的目的是玩或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学习,体育知识匮乏,喜欢轻松的游戏,不喜欢累人的素质练习。(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于2015年4月1日至20日进行,选取了中南大学等20所省内高等院校,每个学校分发问卷50份,合计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968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94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

表1:调查样本个人基本信息一览表

注:由于个人基本信息部分,有少数同学没有作答,或填写不完全,故此处的样本总量与有效问卷总量有所不同。

(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

Microsoft 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并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理统计,用百分比对统计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4)逻辑分析法 。运用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论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湖南省高等院校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

析。(1)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情况。

表2: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统计一览表(N=943)

从表2的数据看, 68%的学生偶尔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活动;29.8%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仅2.2%的学生课余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

表3: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形式统计一览表(N=943)

从表3的数据看:68.8%女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形式主要是和同学一起进行锻炼, 26%的女生与男朋友一起锻炼,3.2%的女生个人自己锻炼。

(2)课余体育锻炼主体项目

表4: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统计一览表(N=943)

(注:将羽毛球与小球类分开进行人数统计原因是由于羽毛球人数比例相对较高,而其他小球类项目人数比例较低)

从表4的调查统计数据中可知,97.3%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是慢跑,其次是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项目。可见,女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主要倾向于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塑造体形的运动项目。

(3)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目的

表5:女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目的统计一览表(N=943)

由表5的调查结果数据中看,97%的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89.2%的女生则是为了塑造自己的体形,80.4%的女生是娱乐休闲,67.2%的女生表示自己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还有释放压力,其中,在这部分女生中,又主要以大三和大四的女生居多,随着大学生活的即将结束,她们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

(4)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

表6:女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统计一览表(N=943)

从表6数据中看,75.6%的女生选择傍晚,12.8%的女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主要是选在没有课的时候进行;仅有9.2%的女生表示她们的主要锻炼时间是在早晨进行,从这些数据结果可以看到,傍晚进行体育锻炼是女生比较钟爱的时间。

图1:女大学生每周课余体育锻炼次数统计一览表(N=943)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假期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

1.引言

假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它能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中学生每年都有两个假期,假期时间占全年时间的25%左右,而中学生假期的体育锻炼由于受思想、气候、环境、社会风俗等条件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合理、科学地安排。在假期里学生的锻炼比在校期间放松,有些甚至停止,许多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有所下降,每学期开学都要花几周的体育教学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才能恢复,影响其他新的教学内容的进行。本文主要从学生寒暑假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入手,旨在了解中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探索影响潍中学生假期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或改革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学生的假期体育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现状分析

2.1中学生对假期体育活动的认识与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假期体育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对山师附中、济南一中、济南七中、济南外国语中学四所学校的300名学生对假期体育的看法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男生有将近70%对假期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8%的男生对假期体育兴趣一般;女生有60.5%对假期体育非常感兴趣,14%对假期体育兴趣一般。

2.2中学生家长对学生假期体育活动的态度。

作为假期学生最主要的监护人家长,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科学参加假期体育活动,学生的安全问题使家长很担忧。为了解学生家长对假期体育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对山师附中、济南一中、济南七中、济南外国语中学四所学校的300名学生对假期体育的看法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85%的学生家长支持学生参加假期体育活动,9.5%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假期体育活动不做干涉,5.5%的学生家长对学生假期体育活动持反对态度。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少数学生家长不同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极少数学生家长不关心学生是否参与体育活动。

2.3中学生假期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器材等条件设施。

中学生假期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大量的场所、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条件。而中学生体育活动则主要集中在学校、公园、娱乐场所等。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这些因素对他们假期体育活动的影响,通过调查得知4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设施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60%左右的学生对目前的公共体育设施不满意。因此,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加体育设施器材仍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努力。

2.4中学生假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体育活动的方式与方法是体育活动的核心,采取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运动的形式受学生兴趣、锻炼环境等因素制约。跑步和球类运动在中学生体育活动中仍占重要的比例,随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体育活动被广大中学生所接受,例如:健身房的器械运动、户外拓展运动、运动旅游业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情操、性格、意志品质等都得到培养。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体育运动方式成为一种生活工具。

3.在假期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1不良的教育观念及体育法规制度和监督不力,是假期体育活动最大的阻力。

受体育价值观的世俗偏见,在升学的压力下,家长会不惜重金给自己的孩子请家庭教师或报特长班、兴趣班,体育排不上日程,文凭已经成为就业的敲门砖。为了考试不惜一切代价让学生学习,甚至牺牲学生的健康。

3.2体育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假期体育活动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场地器材是开展假期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市的体育器材设施普遍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农村体育场地器材更是短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运动活动。假期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园、学校、体育馆、健身房等。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运动场地供学生运动。

3.3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假期体育活动的进行。

假期体育活动更是家长、老师最为担心的环节,因为在假期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缺少相应的安全监护。没有父母陪同,没有老师指导,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心理不够成熟,因此对危险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某些刺激的体育运动兴趣很高,很容易发生危险。

4.建议

4.1在假期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加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高广大学生对暑期体育活动的兴趣,建议所有的学校体育场在假期对所有的学生开放,并且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建立学生假期体育活动档案,由家长检查活动情况并记入档案,对假期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

4.2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深刻理解体育锻炼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暑假体育活动和教育,改善中学生的假期生活。

4.3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温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积极的影响。温州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拥有五所大学、近十万在校大学生。现阶段了解和掌握温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行为特点,对落实我市高校各项体育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更好地推动我市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为提高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一.温州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现状

从温州各高校大学生(随机抽取300名,男女各150名)在体育健身活动认知水平的调查统计后得知:在温州高校大学生中,认为健身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占据比较高的比例,达到了78.6%,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有比较大的兴趣和爱好,有较好的主观认识。但是仍有21.3%的同学认为体育健身活动一般和不重要。好的一面可看到,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教育,社会的体育锻炼风气,体育主管部门的有效工作和倡导。还有少部分的同学对体育锻炼认知的薄弱需要学校,社会,体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体育教育知识传播及体育锻炼工作的宣传,多举行体育活动,拉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改变对体育锻炼的看法,重视体育锻炼,成为终生体育者的一员。

二.影响温州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后得知:客观上“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重”男的占10.4%,女的占11.01 。“缺少场地”和“缺乏器材”分别男的是占9.0%和6.9%,女的是17.1%和6.2%,成为客观上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主观上“没有合适的锻炼团体或同伴”男的占7.0%,女的占22.1% ,“缺少专人辅导”男的占10.4%,女的占19.9% ,“没有锻炼习惯”男的占13.9%,女的占17.1% “惰性”男的占25.0%,女的占4.8% “没兴趣”男的占10.4%女的占15.0%,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原因。客观方面:温州市高校在体育设施方面的配备相对比较充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锻炼需求。但调查得知场地开放时间不充分成为阻碍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据调查,温州高校尽管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已呈多元化现象,但人均活动场地不足和体育锻炼设施缺乏,成为限制锻炼活动的障碍。许多室内场馆和保养较好的室外场地,只限于平时上课或运动员训练使用,课余时间基本不对外开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积极性。缺乏专业指导等客观因素对女生产生的影响力比较大,因为女生一般都缺少体育技能或没有运动特长,就是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不会去参加的。此外,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较差,以及没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运动项目而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主观方面:惰性,没兴趣,没有锻炼习惯等。主观上的因素有比较大的反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和指导得到较大的改观和提高的。

三. 温州高校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项目和组织形式

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经统计后发现,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为主,超过一半的男生经常打篮球;39.7%男生经常踢足球;其他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排球、器械健美、太极拳、游泳以及武术。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的项目进行锻炼,最受女生欢迎的是羽毛球,排在前十位还有:跑步、跳绳、乒乓球、篮球、游泳、形体健美操、排球、太极拳以及网球。温州高校可根据大学生的运动喜好改进体育课程设置,并积极开展各种相关的课外体育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促使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体育课中的健身跑一贯受到学生排斥,而在课外锻炼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经常跑步锻炼。可见,健身跑在课外锻炼中还是比较受欢迎,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和推广健身跑。由于健身跑的锻炼效果明显,还可以大大弥补高校因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不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带来的不良影响。组织形式方面通过调查统计后得知:选择和“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的共80.3%,其他形式分别为“自己”占10.9%、“俱乐部或团体”占5.0%、“和家人一起”占2.8%。可看出,大学生选择的主要锻炼形式是和同学或朋友一起参与,参加有组织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的人数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集体活动中不但可以充分体验运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加深感情。而参加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团体的人很少,可能与温州市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开展不够完善和普遍有关。因此, 温州高校应继续加强有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建设,或采取一定方法鼓励和帮助大学生成立自发锻炼团体,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在锻炼形式上的需求,从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四 结论

结论

温州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明确,但个别学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温州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容的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主要认为田径项目负荷量大,枯燥无味,缺乏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运动场地开放时间少、缺乏指导、惰性、无锻炼习惯、缺乏兴趣是影响温州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非体学生 体育 生活 身体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体育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给在校大学生创造了更好的体育活动条件。与体育专业学生相比,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生活专业性不足,种类相对单一。将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视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体育生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与原因,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利于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相关含义解释

体育生活与体育锻炼是本文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为了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内容表达更加清晰,下面对体育生活与体育锻炼两个概念进行阐述:

(一)体育生活含义

所谓体育生活,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利用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满足自身身体素质发展需求与精神文明需求而实施的体育活动总和。人们在具有体育特征的时空中所实施的一切体育实践活动以及活动中所包涵的体育特点,都是体育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体育锻炼作用

体育锻炼是人们利用各类体育手段,在自然条件与基础建设的支持下所实施的发展身体,提升健康水平,娱乐身心的活动。而体育锻炼的作用,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身体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像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等,都是体育锻炼对人们个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体育锻炼的作用。

二、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

(一)时间

非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要取得效果,就要有时间上的保障。当代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尽轻松,特别是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少留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部分学生每天会围着操场跑两圈,以此完成自己的体育锻炼目标,但这样的锻炼时间是明显不够的。在校时间有效,非体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很难坚持锻炼。时间问题,是影响非体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

兴趣,是促进非体学生实施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学生对锻炼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去锻炼。在调查中,近90%的男生与80%以上女生表示自己喜欢运动,且非体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丰富。这证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是热爱运动,乐于投入到锻炼中去的。

(三)意志

意志,是一种心理品质,更是一种心理力量。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动力,就是意志。非体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特别是女生,在没有人陪同锻炼、氛围不足、锻炼场地不合心意时,都会取消自己本来的锻炼计划。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意志是影响他们体育生活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坚持,才能克服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困难。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锻炼意志的培养,影响了非体学生良好体育生活习惯的形成。

(四)能力

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需要多项能力的支持,学生体育锻炼的规划能力、坚持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都是其实施科学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只有不足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体育生活能力,但他们普遍缺少体育锻炼的信心。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参与到锻炼中,才能了解自己的能力高低,才能建立基本锻炼信心。

(五)环境

学校的体育课环境,对学生非体学生体育生活观念有直接影响。体育,是伴随学生时间最长的一个学科。但49%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体育课,这些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于他们的体育生活影响不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影响学生实施有效体育生活的重要举措。

家庭体育生活环境。家庭,是学生从幼儿到老年所不能离开的一个场所。家庭是否具体育生活氛围,对于非体学生体育生活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家庭成员都热爱体育锻炼,高校学生也会受到家庭的感染,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但近70%学生反应,家庭成员忙于工作,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现状

(一)体育锻炼项目现状

受到性别、生理条件以及体育兴趣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所选择的课外锻炼项目有所不同。首先,从男生来角度分析。多于1/4的男生经常打篮球,近1/4的男生将跑步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1/8左右的男生喜爱乒乓球与羽毛球,还有少数男生玩足球与排球等。其次,从女生角度来分析。多于1/4女生将跑步作为自己体育锻炼的方式,接近1/4的女生喜爱健身操,排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是几个次选运动。目前来看,辽宁理工学院学生的体育锻炼形式局限性较大,只涉及到常见的几种运动。

(二)体育锻炼兴趣现状

? (三)体育锻炼时间现状

体育锻炼的时间,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至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此。近43%的学生可以保证其体育锻炼时长达到半个小时,45%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能够超过一个半小时的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7%。能够保证较长体育锻炼时长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且身体素质较好。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以及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四)体育锻炼场地现状

运动场地,是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调查中来看,超过70%的学生选择在学校内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除此之外,8%的学生选择学校附近的公园,7%的学生选择社会中的付费体育锻炼馆,还有小部分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体育锻炼。要促进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的丰富,就要对体育活动的场所进行扩展。给学生提供质量好,环境优的体育场所,是促进非体学生体育生活丰富的必要手段。

(五)锻炼伙伴分析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一般喜欢结伴而行。在调查中,多于60%的大学生会与同寝室或者同班同学一起去,这些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形式较为单一,自己一个人反复做体育动作过于无聊,找朋友一起去不仅能够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快乐,也能增强朋友间的情感。也有近30%的学生喜欢独立去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则认为体育锻炼应当要集中心力,与朋友一起锻炼容易聊天走神,不利于体育锻炼效果。也有少部分学生会跟老师一起锻炼,比例只占到了4.7%。

(六)锻炼原因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为了减肥与休闲而进行体育锻炼。45%的学生认为自己过于肥胖,选择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来减少体重,其中,60%为女生。而32%的学生将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特别是男生,在闲暇时机去打打球,跑跑步,会感觉一身轻松。不足1/5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在学校内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班、本系之外的学生,扩大交友圈。而在室外体育锻炼场所,学生可以遇到各行各业的人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追赶潮流,他们认为别人都去锻炼了,自己不去好像跟不上时代步伐。

四、针对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状况对策

(一)加强体育生活教育与引导

鉴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缺少体育生活激情与方法的现状,学校应当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给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生活的看法,意识到体育锻炼与个人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其端正体育锻炼的观念。将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的理念植入到学生头脑中,有利于学生加强个人体育生活引导,实现化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与督促。加强体育指导,不只限于体育思想方面。教育管理者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明确自己的体育目标与兴趣。

每逢新学期,学校可以给入学新生分发一体体育锻炼手能,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去制定自己的体育计划,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体育爱好的变化及时修改。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监督,体育锻炼计划的规划与完成程度与学生的学分挂勾,能够促进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当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会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影响,成为积极的体育锻炼者,保证体育锻炼时长。

(二)改善学校的体育锻炼环境

学校体育锻炼环境的改善,能够给学生又一个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理由。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建立相对应的体育运动场所,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会促进教学氛围的优化。给学生修建一个相对专业的体育健身活动区域,让学生有更多业余生活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开发出更多自己喜爱且新颖的体育锻炼项目。学校要从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资金水平出发,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建设与更新,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场馆,并聘请一些专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训。重视体育锻炼环境的优化,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其身体素质的重视,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除此之外,鼓励学生成立他们的体育社团与专项俱乐部,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组织中相互切磋,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体育生活氛围。

(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教师用死板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绪。在趣味化的体育课堂活动支持下,学生具有快乐的体育锻炼体验,会将体育锻炼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改变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状况,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提高其体育技巧。将更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像平板支撑、花样跑步等。在课堂中传统体育技巧,像平板支撑的标准以及跑步的换气方法等,促进学生成为有能力进行体育锻炼的人。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形式局限性大,但运动兴趣爱好十分丰富。校内缺少满足学生运动的场所与设施,学生的运动时长得不到保证。关注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在体育教学中提供体育锻炼培养的机会,加强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的投入,才能丰富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利用讲座、社团活动、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进行引导,让正确的观念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才能让他们肯定体育锻炼的作用,并在锻炼中尝到甜头。

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中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加,也逐渐意识到健康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正是中学生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紧张,性格内向,缺乏锻炼,加之家庭压力,社会的影响等种种原因,常常被一些心理疾病困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学生的智力、人格、情绪、自我概念等不同的心理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1.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估计自身能力;(3)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持有个性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国内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智力正常;(2)能够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4)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5)意志健全;(6)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7)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8)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9)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中学生大多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认知过程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智力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

4.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只有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反之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体育锻炼应因人而异,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一种锻炼方式是散步、慢跑,另一种锻炼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练习体操与放松练习相结合,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20~30分钟。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身体健康寓于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因此,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育一代新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4).

[2]赵玉梅.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中等教育研究,2006.

[3]张力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