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实验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方面水平的提高,首先教育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并且比较高级,能够解决各种课堂问题,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有更丰富的感知能力,能够对物理学科有更深刻的记忆.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多开设实验课,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培养动手能力,能够完善自己物理知识结构网,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堂上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把物理中的图像和声音表现出来,丰富学生学习物理的立体思维,教师还要熟练地应用多媒体,能够把物理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多媒体中去,多媒体是通过课件形式把课堂内容表现出来的,课件的设计要有创新意识.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环节都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表达,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认为物理多枯燥无味的想法,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加强物理课程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授课,还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开设,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寻找到一定的物理规律,加以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各个小组开展竞争活动,鼓励学生都要踊跃参与,并且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明确自己小组的主题.物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到来的快乐.初中物理教学加强实践活动不仅延续和补充了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学习的技巧以及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体现物理教学的魅力
物理课程少不了实验教学的配合,只有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才可以锻炼自己的技能.在实验演示中,是教师和学生发现物理知识、规律、现象的重要源泉,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学生之间交换意见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更深刻的接触了物理学科所表达的魅力,巩固了物理知识的学习.
4.开启引导式教学
物理教学中要实行引导式教学,因为物理课程知识比较枯燥,都是一些原理和公式,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才能运用这些原理和公式,如果启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以探索的心情去学习物理,会发现物理中存在的乐趣,愿意探索这门学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做到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5.延伸课本知识
教师对物理课本中的知识适当的进行延伸,物理课本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能够探索到更广阔的物理知识和原理,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能够在教师所讲授的课外知识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课堂作业及时批改
物理学习不仅仅需要课堂效率,课堂之外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存在的错误要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如果不及时进行批改,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物理知识也具有连贯性.通过批改作业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共同纠正错误,保证教学的质量问题.
7.介绍物理科学家
关键词:双技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77-02
生物科学专业属于办学时间长,办学模式比较固定的一个老牌专业,而该师范专业多年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从2012年起,高校各师范类专业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才能申请领取教师资格证书,故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就业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壮大情形下,未来两年形势将十分严峻,尤其社会对教师人才的严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更进一步影响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要促进就业,实现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一专多能,将成为师范类各专业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一、错位发展,突显专业区域优势
琼州学院地处海南,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在海南高校中有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共3所本科院校,其中海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热带资源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海南师范大学培养以师范为主体的教师教育类人才,而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无论在应用性还是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上,与上述两所高校相比,均不具备优势。
要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与海南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实行错位竞争,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选择,体现优势。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主要立足三亚,面向琼中南地区,需构建出与此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设置已有7年时间,办学实现了从五指山向三亚的转移,在此历程中,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式及海南各区域对本专业人才的选择需求,目前该专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各区域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现急需的则只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方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选择。
二、构建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基本框架
作为生物科学类专业,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专业技能,都离不开“重实践,强能力”的专业特色,琼州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出了“一个核心、二个体系、三个结合、四种技能”的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出“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强的多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二个体系”,一个体系是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体系;另一体系指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结合”是指教师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应用相结合。“四种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种技能。
要实现“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并举发展的创新双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将实践教学构建了四大平台:分别为学校统一的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学院基础类课程实践平台、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类实践平台。前三个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后一个平台培养教师技能。根据各平台,该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类课程。学校公共类课程实践平台主要开设有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如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实践类活动;学院基础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有本学院多个专业课程设置相通的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实验课程;专业主干与核心类课程平台主要开设专业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如森林、海洋的生态调查、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瓜果花木的生产、嫁接技术等,以及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师教育平台主要开设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论文等。
四大平台贯穿于大学四年,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五大实践课程体系:理论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社会实践体系,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等。前四大实践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后一个主要是培养教师技能。(1)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体系:此类课程主要是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则以突出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简单验证,实践以验证性为主,此类课程主要是实验学时小于16学时的课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2)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学校2012级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整与重组,对以前理论课包含的实验课,实验学时超过16学时的,通过理论与实验剥离,甚至与其他类课程整合,独立设课,有时还增大实验教学时数,此类课程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验,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核心类实验课中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3)社会实践体系:通过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体验社会,增长见识,为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奠定基础,从而培养“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的精神,对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将来的就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4)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此三项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到运用,从遇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它是学生从学习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过程。这一系列环节,为培养学生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5)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为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而开设的一系列教育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语言的表达技能、书写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等。此类教育实践类课程包括普通话、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为让学生在教师资格面试中取得好成绩,新开设了教师礼仪、教育案例评析等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教学观摩到经历教学参与、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大大锻炼与提高了师范生执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论文对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根据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教育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创新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了专业技能与教师技能的并行发展,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从过去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出来,形成了更为优化、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多元化培养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以往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瓶颈,通过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一专多长。
三、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确保实践学时学分条件下,不断优化培养体系,改变实践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将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实践模式进行改变,将一学年两学期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压缩,由每个学期18周的理论授课时间调整为16周,2周安排为集中实践教学,确保每年有4周时间用于实践,尤其对设计性、综合性类实验等需要集中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模式的改变,既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实习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前提下,培养模式多元化
职业素质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外出实习的单一模式,而采取把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教育实习的教学环节指导,再“走出去”进入中小学实习的新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上,不满足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而是积极开拓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与周围邻近企业如大棚蔬菜、园林花卉,南繁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请企业家、研究所专家来学校指导实习教学,让学生带着企业现存的问题、科研中遇到的难题等问题在以后的实践中去解决。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多元化。
(三)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条件下,改变实践教学师资单一化,促进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无论在教师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培养上,改变了以往高校教师对学生单一培养的实践指导模式,实现了将中小学优秀教师、校外企业家、专家“请进来”再让学生“走出去”的实践新模式,突破了实践教学上师资的单一性,对高校老师向双师型转型是一种督促,同时也促进与提高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
四、结语
改革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众多高校仍停留在以师范生基本技能为主体,专业技术为补充的培养模式上,实现教师技能与专业技能并举,才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发展与探索的新途径,尤其是随着师范教育的全国统考,并非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可进入教师行列,基于此,转变传统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型将是师范专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欣,宋立军,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
[2]牛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
【关键词】 生物;教学;生活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是教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智慧的教学方法施教,使知识变枯燥为生动;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用到位的语言文字表达,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来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论文,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活力在于课堂,学生学习的活力在于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使教学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无用之功,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教必修2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我讲到,如果孟德尔要直接验证他的假说,只能用显微观察的方法,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和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进是分离的,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事实上孟德尔所检验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假说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当我讲到“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教育论文,实际上检验的是演绎的‘推论’,是一个特例,孟德尔用实验验证这个特例,从而验证了规律”,学生仍然不理解。怎么办呢?这时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地球是椭圆的还是方形的呢?假说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说二地球是椭圆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看到整个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椭圆的,则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依据假说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即推论,用亲身体验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来验证这个特例(推论),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是整个完整的船身,则大海是方形的;若亲身体验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是应当先看到桅杆,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则大海是椭圆形的。这时我给学生说,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是个假说基础上的一个特例,只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智慧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有效的教学必然是采用恰当教学方法的教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中智慧程度越高,带来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因为智慧的教学方法往往产生于生活实践中。
三、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生活知识的内容上,体现选择性原则,更能带来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解共同进化的知识时,我选择了生活化的一些媒体知识。
生活化的媒体知识: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鹨(Anthuspratensis)喂食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易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卵斑等许多方面与宿主相似,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义亲抚育,这样对宿主繁殖成功率将降低。
【关键词】职前期生物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教学能力素质
教师促进教育平等与公平的重要保证,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研究职前期生物教师的素质结构促进生物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在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研究对象为生物科学本科生,分别针对不同年级生物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职前生物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职业道德素质
1.1生物教师职业认同感
生物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生物教师或师范生个体,发自内心的认可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并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教师职业情感最基础的源动力,为将来的教师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1.2生物教师道德理念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教师工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担负着协调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关系的重要作用。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师的道德理念培养应着重培养师范生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道精神,遵守教师职业规范和法规,培养师范生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3学科知识素质
生物课程应遵循“全体面向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共同理念,这要求职前期生物教师做到学会尊重每位学生,公平分配学习资源,注重因材施教;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明确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辩证的科学思维,善于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联。
1.4教学能力素质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和发展生物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高等师范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调查与访谈
每份问卷的前6题为师范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所在年级等;7至30题分别调查师范生职业道德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教学能力素质相关情况。其中,女生142名、男生19名;大一学生的有效问卷29份,大二48份,大三58份,大四26份。
3.结果分析
3.1职业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师范生认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普遍认为职业道德对教师教学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随入学年限的增长、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对生物专业的认同度、教师职业的认同度逐渐增强,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3.2学科知识素质分析
师范生对学科专业课的掌握程度较好,一多半同学能取得良好以上的学习成绩师范生对于学科知识安排的满意程度较高,但是生物实验操作能力不足。在生物相关教育学知识方面,大一年级掌握的教育学相关知识量最少,随入学年限逐渐增多,知识量储备情况仍不够理想。
3.3教学能力素质分析
在教学技能方面,师范生粉笔字技能、普通话技能和多媒体运用技能掌握程度普遍较好,但是设计教学的技能掌握欠佳,女生的教学技能普遍强于男生;在教育科研能力方面,随年级增长,生物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逐渐增强,但表现仍不够理想;在实验能力方面,只有少部分师范生能独立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4.结论与讨论
生物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和专业意识与教师行为的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对生物学科很强的热爱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首先,学校应适当开设与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的必修课,并丰富师德内容的宣传方式,提升师范生对师德知识的兴趣。其次,校方应增加生物知识讲座的数量,并鼓励学生成立生物社团,增强生物师范生对生物专业的认同。此外,还要使教师职业道德成为教师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引导师范生积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鼓励师范生参加多样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袁金秀,吴鑫德,易婷.角色领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论坛,2010,25(2):122-125
[3]蹇世琼.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教师认同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3
[4]Sanne F. Akkerman, Paulien C.Meijer. A dialogical approach to conceptualizing teacher identit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1(27):308-319
[5]李英,刘向利,宋晓平.21世纪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06):174-175
1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领域,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融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2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模拟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
2.1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学校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2运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实验室,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理科实验室,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许多实验中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产物的排出,有悖现代环保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的可视化的三维物件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及拖动操作,进行虚拟实验.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理科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3构建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探索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依托由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4.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4.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