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主题 景观设计 地产项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地产行业的日渐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也逐步提升,单纯的绿化种植及景观设施已经不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地产开发的成熟,也使得消费群体的眼光随之提升:由满足单纯居住的需求到追求居住的人性化、舒适化的深层需求;从关注绿地率、容积率等硬性规划指标到优美的户外环境景观、和谐的邻里关系[1],同时,为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地产行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一片土地除了居住使用之外,赋予更多其他价值,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

1.文化主题景观设计的意义

从我国在住宅建设领域内的一系列市场化措施实施之后,众多的地产开发商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市场上,从1998年实施到2008年统计数据,十年间用于地产开发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1.3亿平米,而随着房地产的过热,从2010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购措施,以调整房地产市场,如今的地产市场已经慢慢进入一个冷静思考的阶段,开发商除了满足人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之外,开始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的要求。文化主题就是在地产项目中,突出鲜明个性的主要方向。

从景观设计角度,带有文化主题的设计,则是为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上提供了更系统的平台,不再只是种树铺路的简单形式,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载体,给设计的发挥创造了条件。这是同时满足了生态自然与人文关怀的需求,也使得文化有了一个更好的传播途径,文化主题的存在,还有可能改善现阶段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增进人们的友谊。

2.文化主题景观设计的分类

在现阶段的地产景观中,依照文化来源不同,大致分为四类: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位置、赋予外来文化。

这四类也可综合形成独特的文化主题。

2.1自然资源

这类文化主题的诞生,通常是借助于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如毗邻的湖水江边,密林山地等等,这些可以沿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发源或传说,或者开发形成比较独特的景观特色,如高尔夫别墅等。还有一种是依托于城市本身的自然价值,譬如被三江分割的江城武汉、拥有众多出名古典园林的苏州等。

2.2人文资源

项目所在地如果有较好的人文资源,可以在尊重、保留、继承原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引发主题,因为具有场所原本的精神内核,在长期形成过程中,已对当地居民造成向往、依赖的心理定势。[1]但人文资源往往更多会与自然资源相互结合带来文化主题,如杭州保元泽第,其场地本身具有两座明代名桥(图1),在保留名桥的基础上,沿用古典园林思想,设计新中式风格的景观。

2.3地理位置

这类强调所在区位的主题文化,往往与其用地所有的优势生活资源关系密切[1],如学区房、金融商务中心、大型商贸区等等,这些文化主题可以从外部景观向内部推进,将居住区与其所在地理位置相融合。

2.4赋予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的赋予,最早开始于地产开发初期,人们对欧陆风格的喜爱。当时的欧陆风格,被认为是“高贵、典雅、奢华”的象征,一批外来风格的涌入也带来不小骚动,借鉴他国文化固然是好,但更多时候开发商盲目的建设欧陆风格形式,忽略其文化内涵,形成的项目并不讨巧。

通常在赋予外来文化上,一般都会与原文化所在地有一定相通的关系,如山地别墅通常会考虑采用西班牙风格,在景观中也喜欢添加西班牙元素;湖水密布的地方则会学习欧洲或者威尼斯风格。如四川眉山威尼斯小区,场地本身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住区都能找到类似的文化特点,如果只是完全没有任何特色的平地,也可以学习一些已经形成地方特色的小镇,来模拟其中的生活文化,以此来渗透文化元素。

外来文化,是相对于场地本身而言的外来文化,并不仅仅限于外国。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也有自身的景观文化特色,只是有些地域性较强,不适合放置于所有环境下,但经过艺术加工改造,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现文化,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3.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无论场地基础条件如何,在为场地定好文化主题之后,需要通过综合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在已建成的项目之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文化主题带来的感染力。

3.1整体布局紧扣文化主题

整体空间布局主要是指对住宅用地、道路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这三大功能用地的安排,依照不同的文化主题展开布局,要求文化主题脉络清晰,从空间上可以连成整体。

自然资源为主题,则依照其优势资源展开,一般优势资源会有较好的景观观赏面,在功能空间布局时应考虑到将良好的观赏面开敞化;人文资源更多是一种抽象文化,可以通过概括总结的方式,对整体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与控制作用;地理位置带来的文化主题通常比较偏向某一类人群,在整体布局方面除了基本功能性,其针对性较强;最后一种是学习借鉴赋予的外来文化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向其靠拢,营造出更好的氛围。

整体布局在与文化主题相结合的时候,更应当考虑到人们的互动参与性,不仅仅只是把文化呈现给人们,人们的积极参与才是将文化主题融合到住区中的最好方式。

3.2景观小品反映文化主题

文化主题的表现形式很多,对于人文资源来讲,有些较为抽象的部分则需要借助景观小品的方式来表现,可以说,景观小品是反映文化主题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景观小品主要包括景观建筑(景亭、廊架、景墙),景观雕塑,花钵,灯柱等形式,其中景观建筑与景观小品占得比重较大,而花钵与灯柱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人文资源总结出的一些元素则可以作为装饰出现在这些小品上面。对于其他文化主题也同样可以采取元素提取的表现形式,而有些作为经典文化的代表,则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的使用,使得其文化主题更加鲜明。如西班牙风格中常常会出现的瓦罐,中式风格中出现的石狮(图3)等。

3.3铺装样式点睛文化主题

铺装虽然看起来在景观中的位置不及小品建筑,其平面的属性也使得它无法具有空间上的变化,但是铺装却可以给人很强的心理暗示,它可以大面积的渲染氛围,也可以在平淡无奇的道路中点缀亮点,在文化主题的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式风格常出现的浮雕画(图3),通过浮雕的形式,将文化主题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它特有的材质变化,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欧式风格中几组风格强烈的对称花纹纹样,也能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3.4植物种植烘托文化主题

商业地产的文化主题与公园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一个全民参与普及教育的区域,它更多需要的是文字与书面性质的表现方式,而前者是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前提,为丰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设立,它必须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隐私。植物的种植方面,必须首先满足其生态性采用乡土树种,不应为了保证文化主题而盲目移栽种植,在以植物成活率高的前提下,适当选配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植物(图4),若文化本身与植物紧密相连,则应考虑其适宜性。其次,植物在空间围合上,也应当注意私密性,保障居民隐私安全,同时可以围合半开放空间,供居民之间互相活动交流。

4.总结

地产项目的文化主题,除了在考虑场地自身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提出新颖吸引人们关注的文化主题,如今市场上翻来覆去泛泛而谈的文化主题景观很多,但没有将文化主题落入景观之中,同时由于文化景观的塑造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也是文化主题景观无法真正实现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应探寻更多的设计表现手法,寻找更好的文化主题与地产项目结合,推动文化在景观中的发展。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观光茶园;景观设计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近年来,随着茶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发扬中华茶文化为目的,将茶文化渗透到观光茶园各个角落的景观设计,意在营造一个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意蕴空间。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观光茶园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果实采摘等活动模式上,缺乏自身特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和展示茶文化,以茶文化为主题指导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既有助于传承传统茶文化,又有助于推动茶园景观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1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对自然原型的因凭性原则

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道家崇尚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合于自然”思想与最具自然性质的中国茶道精神不谋而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因凭就势”、“随势造景”等手法,既是道家思想精髓在景观设计中的生动体现,也是赋予茶园崭新意义的重要手段。[1]茶园基地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自然环境资源,采用自然式手法合理布置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元素,从而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1.2特色性原则

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将文化特色融入茶园景观,不仅能使茶园的空间形式满足种植、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且还能使游客在观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有深度、有内涵且兼具时代气息的茶园文化,产生令人回味的空间意蕴和更亲和的体验式游览感受。观光茶园中的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人们对茶所产生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茶文化,还包括乡土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其中茶文化是观光茶园的核心文化元素。茶文化主要以茶器茶具、茶歌茶赋、茶艺表演、采茶制茶、茶道茶德、茶俗茶礼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体现,这些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同步进行,相辅相成;其他文化元素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增添茶园的个性魅力,加深游客的旅游体验。

1.3景观的延展性原则

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延展性主要是指空间的延展和范畴的延展,即优美宜人、养性怡情的环境空间,合理、完整、流畅的线路,由表及里的洞悉体悟等。[2]随着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观光茶园作为游客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场所,不仅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功能设置等方面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在活动设置上满足游客的心理和兴趣偏爱需求,为游客营造一个美妙的体验世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以休闲娱乐需求为基础,以科普教育需求为手段,激发游客的精神审美需求。

2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内容

茶文化是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核心,为给游客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佳境,设计者必须按照景观美学的原则和规律,对观光茶园自身和周边地区的环境资源进行分析,以设计出物镜、生境与意境相统一的优秀观光茶园。

2.1设计理念

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优势资源、特色资源的整合利用,还要考虑主题风格定位和功能类型定位。主题是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灵魂,也是设计者分析处理材料,提炼思想,营造独具特色的环境氛围的重要依据。此外,观光茶园的主题风格还影响和决定着观光茶园的功能类型定位。一般来说,观光茶园主要具有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应通过多样化的景观表现形式烘托茶文化主题,明确园区功能的主次,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

2.2总体布局

观光茶园总体布局是一项涉及地域特征、功能分布、发展规模等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应以道路、水体为基本骨架,以展现整体上的茶树群体美和局部上的茶树个体美为特征,充分发挥各功能的个性特色,形成主题突出、脉络清晰、井然有序的景观。

2.3功能分布

现阶段,我国观光茶园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茶园主题也是互不雷同,但从功能分布上来看却都可以划分为入口区、生产种植区、观光体验区、其他功能区等几部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在借鉴上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还可以增设茶文化展示区。入口服务区作为园区的门户,应彰显茶园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如采用乔木种植的生态停车场、以喝茶器具或制茶器具制成的雕塑等,为游客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生产种植区是观光茶园最基本的功能,为保证茶叶的健康安全生产和茶园生产的正常进行,应划分出采摘区和茶叶生产区;茶文化展示区不仅可以展示茶叶科学研究的先进科研成果,对游客进行茶叶相关知识普及,同时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品茗、茶艺表演等活动,它是茶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示的关键场所,对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观光体验区主要为游客提供采摘、制茶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别样性乐趣。同时还可以在该区设置餐饮、购物等功能,既满足游客借鉴自然、参与农事活动的体验需求,也能提升园区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其他功能区是观光茶园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而预留出来的功能区,如有的观光茶园为满足团体单位需求,建成集商务、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度假区,有的观光茶园为使游客了解茶园地域特色文化,建有茶文化博物馆。

3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方法

3.1自然景观的设计

观光茶园自然景观设计主要围绕地形、水和植物三要素来设计。观光茶园作为茶叶的生产种植区和自然观赏区,多处于地形较为丰富的丘陵地区,因势而就、随势造景、师法自然是观光茶园景观设计者营造茶园自然景观的重要方法,也是构成茶园特色的基本因素。[3]受我国茶叶种植分布限制,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一般利用原场地中富有特色的地形来布局功能、布设园路、配置植物和建筑设施,不需要太多的人工设计,如梯田、丘陵、缓坡等地形能够营造出优美的茶园景观。水为茶之母。茶叶生长离不开水,茶园景观设计也不能缺少水景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要表达茶文化与茶水交融的意境、增加茶园景观的灵性,必须依据茶园水资源情况,改变原有水体流线或借助井台、茶具茶器等人工载体来营造跌水、喷泉、瀑布等效果。观光茶园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可以采用茶田种植区的茶树和供游客游憩观赏的园林造景植物。茶田种植区依据茶树不同品种和树形有选择的种植和进行互补种植,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提高茶园植物的观赏价值。游憩观赏区的植物配置必须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不同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营造出层次分明、高低起伏、四季有景、季季有花、整体和谐的整体视觉效果,带给游客美的感受和联想。

3.2人工景观的设计

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人工景观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小品设计和园中道路铺地设计。建筑物是观光茶园的标志性景观,根据使用功能、景点分布以及茶园主题不同,观光茶园中的建筑小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餐厅、接待中心等服务性建筑外形与色彩选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茶室、茶博馆等建筑作为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主体,应彰显出浓郁的茶文化,烘托茶园主题;其他建筑则应体现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相联系,体现出当地浓郁的茶文化韵味,使游客在园中可游、可观、可思、可憩。[4]雕塑、文化墙、休息设施、灯具、环境卫生设施等景观小品设施设计也应与茶文化相衔接。如以喝茶器具或制茶器具作为雕塑素材,以含有地域茶艺内容的茶礼、茶俗、茶人制成的装饰品,以展现茶诗、茶联等茶文化内容设计的文化墙,以茶具设计的观光茶园特有的景观灯、休息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不仅体现和传播了茶文化,而且还增添了景观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3.3人文景观的设计

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运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游客参与体验等方式,将浓郁的茶文化融于优美的自然茶园风光,既营造出蕴含茶文化的景观园林,又丰富了观光茶园的茶文化内涵。茶文化主要包含从事茶叶生产活动及系列产物的物质文化,茶叶生产消费中约定的行为模式的行为文化,茶叶应用过程中孕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心态文化和茶叶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规范的制度文化。茶器茶具、茶室茶馆、茶诗茶联等物质文化是茶文化表达的主要内容,茶政茶税等制度文化是茶文化的历史展示形式,茶风茶俗、茶礼茶艺等行为文化是茶文化的地域性展示,茶道茶德等心态文化是茶文化精神的展现。此外,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还应充分挖掘地域民俗文化,以恰当的形式展示其独特的内涵,使游客在观光游览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地域文化的人文内涵,满足游客观赏、体验和科普的需要。茶文化是观光茶园的精神依托,将传统茶文化加以提炼和融合,不仅能使茶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而且还能使茶园景观设计更具人性化,令人浑然忘却尘世喧嚣之烦闷。

参考文献

[1]李君.茶文化在大悟茶园旅游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J].大众文艺,2013(21),63-64.

[2]李斌欣,闫红伟.我国观光农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64.

[3]王华青,马良,吉文丽.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5):229-235.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景观规划 主题文化 包装

引言

主题产生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初始策划阶段,主要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后续景观规划设计与意境营造工作的。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造成旅游景区在整体视觉上混乱、无序、人文关怀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景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挖掘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致使景区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包装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如何通过对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打造一个既具有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与游憩活动需求的主题景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难题。

1 旅游景区规划概述

1.1 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的多种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创造景区更大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规划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大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产业文化为主题的三种类别的旅游景区。其中,自然生态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气象、动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景区;社会人文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名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事件等为主题的景区;产业文化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游乐、科学科幻等为主题的景区。

1.2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有几种不良的现象蔓延,一种是过于重视构成景区环境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小品、主题雕塑等表面物质形式的景观要素建设,而忽视景区精神内涵的提升;另一种是不切实际地的照搬模仿,旅游景区的风格混乱;第三种是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弱化了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内涵。最终,导致已建成的许多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与人文关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景区的策划阶段时,对景区的主题定位缺失,形象塑造错位。

2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影响因素

主题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内容的组织主线,是对整个景区旅游环境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旅游项目规划艺术形象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总指导思想与理念。可以说,一个旅游景区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其主题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旅游景区主题的界定往往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或区域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确立景区主题定位的题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景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项目区域背景、周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征等各项资源。

2.2 设计师的素养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高度,即特色性和鲜明性。如果一个设计师缺乏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缺乏实地调研与考察、系统全面的分析基础,片面追求新奇时髦、视觉冲击力,这都会使其对旅游景区独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拿捏不到位,造成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

2.3 管理者的水平

除此之外,主题定位还和景区主要职能管理部门或管理者的水平有关。如由于管理者的短视或干预,为了暂时的政绩工程、表面的形象工程,往往也会造成主题定位不准、不突出,景区缺乏应有的识别性和感召力,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市场效应。

3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策略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是指对景区特色与个性塑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遗址或遗迹等各项文化资源的内涵,凝练出最具有特色和个性且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景区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达到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3.1 立足文化,凸显主题

文化不仅是确立旅游景区规划主题的引擎,更是形成有别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灵魂。一个景区的主题要能很好反应其文化内涵,就必须对景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提炼出核心主题文化,以此作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根本。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鲜明性的个性特点,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游览中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景观序列设计

在空间布局时,围绕主题来规划旅游景区,划分景区的各大功能区,设计旅游景点,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观序列,达到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传承地域文化目的。

对于景观序列的规划,可以通过编撰故事情节隐喻主题,然后围绕情节展开各分景点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大漠文化),编撰桂王城的故事来包装景区的主题;新疆的喀纳斯湖景区结合图瓦人的神秘信仰,编撰湖怪的噱头来包装主题,吸引人游客。当然,编撰故事不可胡编乱造,是对景区的文化资源内涵更为深刻的梳理。在景点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直白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来对主题进行文化包装。例如可以通过情景雕塑、主题标志、文字、图案等形式以直白的手法将景区所在地的历史事件、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主题再现出来;再如借助景区规划的场地材质、空间体量、色彩、光线、序列等形态以隐喻的手法来包装主题。最终,使游客在景区中体验到“由景入境,由境生情”的感受,获知景观所蕴涵的主题情感,满足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影视剧创意

通过挖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人文遗址或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等文化资源,创作影视剧来对外宣传景区旅游文化和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例如由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即《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以绚丽的山水风景、民族民俗文化为创作核心,成功包装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宣传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西部影城,原本是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荒野地带的一处城堡遗址,通过张贤亮的运作,使《红高粱》、《大话西游》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剧的成功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型地,带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3.2 合理安排,统一规划

整个旅游景区的主题要有统一性和逻辑性,景区与景点之间的大小主题要体现总与分的逻辑关系,即在大主题的统一下有细分主题,其主题内容与表达形式必须统一于大主题之内,且大小主题的文化特点都能体现整个旅游景区的风貌。其次,主题的选择和确立必须综合地考虑景区所在地范围以外的周边地区旅游的开况,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产品定位,确立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主题文化。

对于旅游景区环境的构建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每个分景点设计纳入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中来,使构成景观的元素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这方面可以借鉴企业CI理论,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

(1)VI系统设计

VI 全称Visual Identity,即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VI视觉识别系统规划,主要表现在景区的主题理念与视觉传达的协调性,即造型与材料的统一性、颜色的一致性、风格的一致性等。通过旅游景区的VI设计,使旅游景区庞杂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条理化、系统化和协调性,促使景区特色文化主题的形成,在视觉上各分景点的标识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小品、建筑以独特的造型、色彩等设计语言体现其性格与魅力,唤起人们对地域人文特色的记忆。此外,在手工艺品、服装、饰品、门票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包装上体现统一性,有利于品牌的形成。

(2)标志设计

在景区VI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景区旅游形象的主要文化载体之一,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形象化、视觉化、图案化概括,具有高识别性、传播快、识记性强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标志,只有通过深层挖掘景区的各类文化资源,提炼出景区文化的核心(即主题),然后以解构、整合的手法创作简洁明了的视觉文化符号,同社会大众见面,达到宣传景区品牌的目的。

3.3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游客的参与性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景区规划要以游客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游客的动机与爱好,在审美情趣和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将景区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发展为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元化产品,使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人生体验和经历,并加深对景区主题文化的理解。

目前,对于旅游景区最成功且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策划节庆活动来实现游客的游憩参与性。因为节庆活动互动性、参与性较强,同时也是最好继承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是了解景区主题文化的窗口。根据景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可以设立具有特色的植物采摘节、观花节等;根据景区的文化资源,可以设立特色民俗文化节等。当然节庆活动的策划与设立不是盲目性的、毫无根据的标新立异,一定要有文化的渊源,在实际运作中禁忌过于重视节庆活动的营销价值作用,而忽视其内涵的发展,例如甘肃省西和县的巧娘娘节,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

结论

通过对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规划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性特点的旅游产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对外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地方特色文化与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同时,在对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开发;注重对旅游产品的文化主题内涵不断地挖掘,以保持旅游产品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85-86.

[2]徐晶.民族旅游文化包装创新[J].包装工程,2013(4):17-20.

[3]秦学颀.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22(1):115-118.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人性化;适度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便使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力度也逐渐加重加大。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慢慢显现出来,比如路侧分隔带过于密植、盲道设计非人性化以及景观后期养护不周等。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92-01

1.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含义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其他一般的景观建设不同,它不仅具有一般景观建设的特点,还有其独特的功用性,比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组织交通以及防灾抗灾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动态景观设计,在人们出行时可观赏道路两侧的景观,为人们体现出在不同行为下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其实,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是相对于适度设计而言,其真正含义是指盲目追求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或过分强调人工因素,为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而忽略其本身的实际功能,最后却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

2.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体现

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体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装饰性过度,二是技术性过度,三是功能性过度。

2.1装饰性过度

由于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目前的城市道路不再是单纯的行人与车辆的交通空间。设计人员为了体现其个性与创新,过多地把人为元素加入到设计过程中,包括道路两侧林立的广告牌、五颜六色的炫彩路灯、小型喷泉水景、古今中外的人文雕塑等。这种过分的装饰设计,会令出行者在视觉上应接不暇,从而失去道路的方向感,也淡化了道路景观设计的主题性。

另外,装饰性过度还体现为道路景观中的大量铺装,包括颜色艳丽的人行道砖、形状奇特的拼接图案等。不仅弱化了道路本身的主体作用,还令出行者丧失对道路景观的感受性。

2.2技术性过度

技术性过度主要体现在植物的过度密植和过度选用奇花异草等方面。有些设计人员为追求连续的绿化景观带,通常比较侧重于大面积种植或移栽大树的设计方式。这样只会在短期内满足绿化要求,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生长需求,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浪费资金。

此外,设计人员不注重实际地形的考察,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大量改造地形,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2.3功能性过度

道路景观的过度设计往往会造成阻碍道路功能正常使用的后果,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出行者的生命安全。比如,过于密植的植物会使人行道和行车道造成封闭,产生安全盲区,令出行者感觉压抑和恐惧,并阻挡其视线,致使其无法判断道路是否能安全通行,如图1。

除此以外,还有盲道的设计。作为弱势群体使用的一种特殊道路功能,盲道通常会被忽略。其设计缺乏对方向性与安全性的考虑,有些设计人员为追求视觉效果,故意把盲道铺设成非必要的曲线形状,甚至将盲道直接与树池、栏杆等障碍物连接,如图2.

图1路侧分隔带过度密植

图2盲道非人性化设计

3.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成因

盲目追求视觉效果、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忽略人性化需求是形成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主要原因。

3.1盲目追求视觉效果

城市道路景观是表达城市个性景观的重要标识,在此趋势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就变成了一种广告方式,为城市道路“涂脂抹粉”。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追求视觉效果,力求吸引出行者的注意力。

可是,出行者对于道路景观的感受还是以观赏性为主,是一种较为舒适的氛围,过于强求复杂繁多的设计元素会令道路的整体环境失去主题性,使出行者对道路景观失去了继续欣赏的兴致。

3.2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

对于外来景观的设计理念,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强调“为我所用”的思想,对所选择的外来景观设计进行稍加整合即可,这便造成了人们对外来景观的误解。

在引入外来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寻找出外来景观与本土文化相契合的点,不应只是“照搬照套”,应有一个文化转型的过程,从而获取人们的普遍认知与认可,由此才能体现出本土文化的特点。

3.3忽略“人性化”需求

城市道路的核心主体是人,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人们通行与交流,给予人们一个舒适、安全的公共环境空间。若要让人们认知并认可城市道路景观,就需要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需求。

现在,有很多城市道路景观只注重观赏性,却忽略了其基本功能和人性的需求,造成所引入的设计元素与本土文化任意拼接、过度使用,令道路景观杂乱无章,使人们丧失观赏兴致。还有一些庞大的景观雕塑,不仅尺度大,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还影响人们的使用需求,造成资源浪费。

4.解决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具体措施

4.1以人为本,适度设计

适度的景观设计才能使人愉悦,其基本要求便是“以人为本”,建立符合环境特点、场地条件以及人文需求的城市道路景观。在当今社会,人性化设计才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主流思想,引导着设计领域的潮流。

在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创造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道路景观,使人们产生精神上所需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若要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人员就不能盲目地追求视觉效果,应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人们的行为心理,分析人们对道路景观的内心感受,以此才能达到适度设计的要求。

4.2建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

建立并完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不仅可以摒弃个人因素的干扰,促进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还可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规范化和体系化,是确保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图纸转换为现实的有利措施,其包内容括对设计管理、实施维护等工作的规范。

在规范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景观特征、交通运行情况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出正确、恰当的设计思想,同时也避免了对道路景观的过度设计。

5.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仅可以愉悦人们的视觉效果,满足功能需求,还可以传承城市文化,使城市环境得到更有效地保护与协调。可是,若设计人员一味地强调城市道路景观的视觉效果,而不注重实际功能设计,必然会导致整个设计理念的歪曲,致使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只有真正领悟到现代化道路景观设计的涵义,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树明,王卫平,许明.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探讨[J].城市交通,2009,06:66-70+44.

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问题

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某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2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3.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例如:在哈尔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丁香花作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植物,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打造丁香之城的脚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3.3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3.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