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训练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犹如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一样,好的身体素质能给运动员更强大的信心和训练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决断力、好胜心和自制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推动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只有具备了来那个号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且配上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在竞技对抗中占据优势,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和身体素质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应该是构成整个运动员系统训练的一部分之一,综上所述,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可或缺。
2、柔道运动员存在的不良心理
2.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运动员的不良心理之一,柔道运动员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柔道这个高强度的对抗竞技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恐惧往往是来自自身的,是担心自己的对手过于强势或者担心自己水平过低,从而不能赢得胜利,这是对强大对手的恐惧和对自身不足的恐惧,这样心理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缺乏信心,发挥失常,在柔道比赛中患得患失,甚至不战先败,影响运动目标的达成和成绩的取得。
2.2、急于求成
很多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取得优势就会产生快速解决战斗的想法,乘胜追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当运动员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不能冷静地分析,对自我行为的掌控力就会下降,变得迟钝、短见,从而会露出不该有的破绽,被对手抓住机会反打一套,导致优势的丧失。
2.3、消极懈怠
消极懈怠是运动员的大忌,当运动员出现消极懈怠心理的时候,就会在日常训练中减少训练强度,没有给训练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停止训练等。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校际比赛会产生临阵退缩、不战先败的想法。这种心理较多地出现在战败或伤病刚恢复的运动员身上,不理想的身体素质带来了诸多心理疾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素质的恢复。
3、柔道运动员积极心理训练方法
3.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柔道运动员通过想象来进行训练,能够强化战术训练。例如,在训练之前,运动员对战术要领进行想象,从而激活大脑皮层中的战术痕迹,运动员训练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运动员的自我暗示也是意念训练的一种方法。运动员比赛前,通过意念训练,既可以加深动作要领,还能够自我鼓励,树立信心。
3.2、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有效刺激物来引导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较好的完成训练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根据未来比赛的条件来设置训练内容。通过模拟训练法来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战术技能训练,实现战术与心理的共同进步。而模拟未来比赛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柔道运动员在类似于比赛的训练中锻炼,在未来比赛中更快、更好的适应比赛条件,更好地掌控比赛情绪。
4、提高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4.1、重视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
正如前文谈到的,柔道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选拔柔道运动员的时候不仅要选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员,更要注重选拔上来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且在身体素质相近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柔道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冷静表现,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4.2、积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训练动机
运动员的动机往往是他完成训练和致胜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注重引到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激发运动员参赛的训练冬季,譬如为国争光、证明自己、参与竞争等精神,要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自己的使命感、荣耀感和责任感,要让运动员了解柔道运动的本质,消除对于比赛的畏惧心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柔道训练和比赛中,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启发诱导热爱柔道项目,立志献身柔道事业的决心、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起高层次训练动机,才能训练出高级体育人才。
4.3、在比赛前的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练把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训练当中,日积月累,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譬如平时经常举行模拟比赛,严格按照正式比赛制度进行预热等,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正式比赛的环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设置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形态以及战术的特点等设计训练,形成独特的训练风格。而独特的风格能够发掘运动员的长处和潜能,成为比赛制胜的武器。
4.4、结合实战进行心理训练
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经验和不同素质的运动员相互对抗的时候,对心理训练的侧重点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譬如在面对气场较强的对手的时候,很多选手都会不自觉地被对方的气势所摄,使自己的水平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时就应该深呼吸,默念放松来使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4.5、加强运动员比赛后的训练
比赛对柔道运动员心理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柔道运动员都会在赛后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赛后的心理训练任务就是消除那种不公平的比赛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教练员需要针对不同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恢复方案,譬如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表现,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摸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运动员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放平心态,回到训练当中。
4.6、培养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干部 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
一、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及表现
有资料显示,当今大学生在一般心理困扰的占20%~30%,有严重心理困扰的占8%~9%,大学生中因精神问题导致退学的占学生退学总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用,人际交往障碍或交往能力差,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心理,抗挫能力差及不能正确的对待恋爱、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上表明,大学生群体是心理问题所占比例较高、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群体。
(二)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心理状况普遍高于普通大学生,但由于学生干部自身工作的需要,与普通同学相比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把工作做好。在学生干部群体中以下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与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问题的情绪调节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与其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二、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意义
(一)提升心理素质是实现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1.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其身心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要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因此,健康的标准不仅仅只是身体健康,同时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干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又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同时,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可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换句话说,身心健康是大学生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因此,心理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2.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智力功能的发挥
一个人智力功能的发挥不是单纯取决于其智力因素,同时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个体能够长期保持积极、稳定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其智力功能的发挥。反之,即使智商再高的人,心理素质差,心理波动大,状态时好时坏,自然不可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良好的品德与心理素质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以性格为例,良好的性格结构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品德面貌的具体体现。比如,坚毅勇敢,谦虚谨慎,乐观向上,豁达助人等等,这些健康的性格特征有的是构成优良品德的基础,有的则直接转化成为优良品德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对于其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及就业、职场带来的种种压力,只有让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勇敢的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才能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提升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是增强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效能的重要因素。
1.有利于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干部在组织和开展工作中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2.有利于学生干部情绪的调节,从而更好的发挥效能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感到压力过大,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干部及时调整好消极、负面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压力,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来访者自身的潜在能力,即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其生活的适应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心理咨询的范围广泛,包括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较常见的是个体的心理咨询,此方法要求学生干部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主动到心理咨询相关机构去寻求帮助,对个体有较强的针对性,方法的效果由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来决定,求助者本人是效果的关键。此方法在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学生工作者可借鉴心理咨询的相关技巧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干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及其心理问题的解决上。
(二)团体训练
团体训练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使团体成员互助并达到自助,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发展健康的人格。团体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及情境性原则。团体训练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智力及完善个性。但团体训练也有着其局限性,主要包括难以顾全个体差异,可能会给一些成员带来伤害,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对于学生干部整体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调控、自我拓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此方法更为适用。
(三)鼓励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和参与科技、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和参与科技、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和工作能力,更有利于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松弛身心,保持健康;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在更广阔的社交平台上,不断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精神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其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阳.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摘 要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易受心理影响的运动,其心理训练,是现代乒乓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因素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作用,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乒乓球”“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调控的特点,来诠释心理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性,从而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重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比赛中学会熟练把握和运用这一因素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心理素质 乒乓球比赛 自我调节 心理训练
心理因素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的重要因素,做好运动员的专项心理技能训练既是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需要。对于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参赛运动员竞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优势,心理水平的发挥是竞赛取胜的重要因素。
一、心里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1]。随着乒乓球技术的飞速发展,比赛对抗性的日趋增强,一场比赛的胜负往往仅取决于一、两分球的得失。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刻,决定胜负的因素不是你所掌握的技术,而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整场比赛的失利也许只是一念之差。
二、乒乓球比赛中心理素质的运用
(一)比赛前的心理准备
要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制定好赛前的收集、了解有关比赛的条件、规模、方法、时间、地点及对手的打法、技术、战术和心理特点的情报,可以使运动员做到知己知彼,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或比赛计划,做好充分的技战术准备,提前做到心理有数,从而增强自信心[2]。信心不足和信心过度都会给比赛带来不良影响。
(二)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控
比赛期间,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运动员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控。
1.冷漠状态的自我调节
冷漠状态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情绪低落,不积极,没有兴奋感。遇到这种情况,应以实际的进步和不足来激励自己,调动作为运动员的积极性。同时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队员,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教练员主动采取恢复措施,帮助疲劳队员的放松,使之得到身体的治疗和心理的调节,重新振作起来。
2.赛前过度兴奋、焦虑不安状态的自我调节
遇到这种情况,采取语言提示法控制适宜的动机和期望水平,使运动员冷静下来,进人适宜的兴奋状态。同时要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掉比赛,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可在宿舍或运动员休息室做一些放松练习,使神经、肌肉都得到放松,以缓解过分兴奋的情绪。
3.心理胆怯的自我调节
心理胆怯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陷人混乱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心理战术的有效训练使运动员在赛前提高了对战术的认识程度,系统地分析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训练,降低失误率,从而增强了制胜的自信。
4.心理焦虑的自我调节
心理焦虑指的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时教练员应该引导队员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的结果。进行积极的想象,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性,有利于其形成最佳竞技状态,赛出好成绩。
三、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心理技能训练是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用一定的积极暗示语来进行自我导引、暗示,从而达到调节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并促进机体肌肉放松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二)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大多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以实景模拟训练为主,要有对现场气氛的模拟、对裁判错判、误判漏判的模拟等等。
(三)放松训练
这是一种通过积极的语言提示或暗示,使自身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调节自身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增强大脑对全身控制能力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可以降低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学生在比赛中放松。
(四)注意集中训练
注意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教练员对学生注意集训练应结合乒乓球项目本身的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心理素质好坏在乒乓球比赛中至关重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充分重视心理素质这一关键因素,注重心理技能的训练,在以后的比赛中学会熟练把握和运用心理素质这一有力武器来取得更好的赛果。
(二)建议
在训练或教学活动中,教练员应该切实做好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具备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在各种比赛中获取更加突出的成绩,捍卫我国国球的荣耀。
参考文献:
摔跤实战训练包括心理、身体和技战术训练。强大的体能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基础;高超的技战术是获胜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体能和技战术得到全面发挥的动力。科学研究充分证明,人的运动潜能的发挥是在于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结合才能充分的得到体现。主动、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可以使实战训练中的困难变为顺利,被动变为主动,劣势也可以转为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弥补体能和技术方面的不足,甚至能够改变整个比赛竞争的局面,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
摔跤对抗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消耗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摔跤对抗运动的激烈性追求攻防的有效性,要求运动员不仅要保持身体和技术上的最佳状态,而且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比赛时,场上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许多外部障碍,如过度紧张焦虑、运动失常、反应迟钝,面对对手进攻惊慌失措等都可能造成比赛失误。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对竞技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抗心理素质是指在实战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多种行为的反映。对抗中的攻防技术和心理因素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表现在攻防技术是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心理素质是攻防技术的实施保证。对抗心理素质在摔跤对抗技术中的反映主要体现在智谋、胆略和意志力三种心理技能,三者在对抗攻防技术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一、 智谋
摔跤运动是攻防的竞赛,进攻和防守都是造成对方的困难的过程,特别是速度、力量悬殊的比赛。当双方速度、力量相当,技战术水平相差不大时,心理因素对竞技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日常训练、对抗、实战中积累经验,学习以平稳的心理掌握和适应对手的进攻规律,判断出对手在技术上的薄弱之处,从而制定出发挥自己的技术和战术,即用用己之长,克敌之短机智多谋地调整好自己的技战术,用自己的心理优势战胜对手。
二、 胆略
表现在实战对抗中调整心理平衡,保证情绪稳定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对抗攻防中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和各种攻防技术的有效发挥,都依赖胆略这一心理素质作保证。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胆略,如:在平时训练中对不理解的动作敢于提问,提高自信心;对于某种技术动作敢于做,让熟悉成为习惯,再成为自然。
三、 意志力
意志是实战者的心理素质之本,是实战者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在实战对抗者顽强的韧性和拼搏的精神,勇猛的士气都非常的重要。坚强的意志力不仅能在实战对抗中能体现它的威力,同时在对抗技术训练当中更为重要,坚强的意志力在对抗进入尾声时会爆发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它甚至可以将败局扭转。无论什么项目的训练,取得最后胜利的都是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
在今后的训练中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意志力的训练:
1、 激发实现目的的强烈动机,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 加强自觉性、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3、 逐步加大困难中提高意志力
4、 采用对抗性训练的方法,提高竞争意识,从而达到强化意志力的目的。
四、 结论
【关键词】素质拓展;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一、素质拓展
(一)素质拓展的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素质拓展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帮助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二)素质拓展的目的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些大学生自我为中心,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薄弱,这些都会形成他们步入社会的绊脚石。对此,大学开展素质拓展不仅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历练他们心理、身体和品行。通过一系列充满智慧、富具挑战的素质拓展,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团队潜能,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二、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
从心理学教育讲,心理素质包涵:情感、意志力、信心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各环境中都重视对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三、素质拓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它的提高将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培养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人格特征、坚定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如果缺乏合适的途径,致使其发展速度缓慢,实效性不够,而素质拓展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那么将素质拓展引入高校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为素质拓展对开阔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加大心理素质培养的受益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素质拓展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中,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素质拓展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和品行,提高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行,就能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克服困难,排除各种障碍,直至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为止。素质拓展不仅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以增加其意志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践中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有利于锤炼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促使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再有,素质拓展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通过素质拓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心理素,既帮助了大学生完善自我,增强合作意识,又满足了大学生及时充电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渴望与心理需求。
四、素质拓展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
素质拓展作为一种心理、潜能和管理技巧的综合训练,通过人格塑造、角色培养、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的建立等方面,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将成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的途径。
(一)将素质拓展活动融入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后,在适应学校环境中都需要一定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接触身边的同学会成为他们融入学校氛围的第一步,通过开展新生的素质拓展,不仅能够让他们彼此加深了解,促进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还能起到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信任等方面的作用,进而有利于顺利开展学生工作。
(二)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将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中,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通过素质拓展丰富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学生从娱乐中,领悟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增强自信,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潜能。
(三)成立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建立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有利于构建规模化的素质拓展训练、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有助于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开展活动。
(四)注重教师队伍培训
为能够通过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这一途径,并长效的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心理素质培养,教师应该首先掌握拓展训练的基本知识,了解拓展训练的目的和内涵;同时,到校外的拓展训练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结合大学生特点,将素质拓展的方法与高校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