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1篇

地域建筑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建筑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它的任务是如何以一种结构形式构筑起空间,为室内设计提供载体。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在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造型和使用功能上与建筑的统一和谐,它是应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空间进行合理地划分,应用家具、色彩、材料等方法创作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场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天的经济,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和地域建筑紧密相联系的。通过室内设计方法的应用,创作出室内空间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体现现代美学观和地域建筑文化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少室内设计师采用照搬和模仿的方式对中国的建筑室内空间进行设计,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评,特别是当时出现了“沿海抄国外,内地抄沿海”的怪现象。如果室内设计只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中国的室内设计就不能取得成功。这几年,很多成熟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要创作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地域建筑文化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首先是要满足空间的功能需求,其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后是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对情感的追求。在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吸收民族特点、乡土人情、地方人文,充分尊重建筑和室内空间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追寻一种能够把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建筑、室内空间整合设计的一种发展方向。

室内设计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重庆地处复杂的山地,平原稀少,为了协调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大部分建筑依山而建,或者竖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因为重庆建筑的特殊性,在考虑空间的室内设计时,需要和建筑的特点和文化相结合,形成统一和谐的设计方案。下面以重庆度假酒店的室内设计为例,分别从符号的提炼和应用、材料的应用、色彩的应用、空间的应用来分析室内设计项目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设计策略。

(一)符号的提炼和应用

该酒店位于重庆某风景区内,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这里最有特色的植物是野生的银杏。在该酒店的西餐厅设计中,充分考虑以当地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习俗为中心,采用银杏为设计元素,经过变体设计去反映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图案应用在吊顶上,吊顶采用定制的壁纸进行粘贴,将银杏的图案进行分解和重组,形成特殊的纹理,其次是在餐厅的主题背景墙和内部的几个承重柱的饰面上也采用了银杏元素的符号设计,让人们在餐厅就餐中感觉就像融入在银杏林中,能很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因为该地区的山、石和花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该酒店的中餐厅设计中,将主题设计考虑为融合山、石和花卉的自然场景,并搭配红绿色来达到模拟春天姹紫嫣红和春花浪漫的情景中。在包柱中采用石材铺贴的纹理效果达到模拟山的自然效果,由于中餐厅的净空间比较高,使模拟山的柱子显得比较有气势。另一方面是通过提炼石头和花卉的造型,采用抽象的方式体现在隔断中,并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让石头和花卉的艺术造型在隔断中连续不断地重复和渐变。然后是中餐厅中就餐桌下的地毯也是结合了花卉和绿色的设计,图案变化丰富,让人看到后可以自由想象。在酒店大堂的设计中,将树叶确定为设计元素之一。通过提炼和改进,首先是在吊顶上采用弧形的木格栅组合吊顶,用木格栅形成自然中树叶的基本形状。通过设计师对空间的分析,在不同区域的顶部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树叶吊顶造型。二是地面的石材铺贴根据平面构成的手法,将几种石材按照树叶的纹理进行铺贴,一方面是连续的铺贴让人觉得统一和整齐,另一方面是地面的铺贴和类似树叶的吊顶有了很好的呼应。在接待和办理入住手续的背景墙上,将另一种树叶的造型通过纵横的排列,形成了视觉冲击性很强的效果。在全日餐厅中采用引入阳光的概念,将墙面上的造型做成不规则的圆孔,并在吊顶上采用弯曲的造型,让在全日餐厅中用餐的人感到光从顶上和墙上投射出来的感觉。

(二)材料的应用

由于酒店地处风光秀丽的景区,在自然的环抱下,为充分体现民俗地域文化,酒店在材料的选用上十分考究。在酒店大堂中,灰木纹和白木纹是重点选用的两种石材,灰白搭配的石材让整个酒店体现出两种意境,一是亲近自然,二是展现高贵。大堂中供客人休息的沙发采用精选的布艺,柔和的布料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得到放松。在会议室中,因为建筑的结构是坡屋顶形式,所以结合了东南亚的设计风格。因为木质给人独特的心理感受,用原生态的实木作为会议的桌面,让来这里开会的人能够更好地亲近自然,在会议室的主背景墙上采用了实木饰面板的造型,和会议桌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关系,同时地面采用了柔和的地毯,让人感觉特别温暖。宴会厅是酒店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为了突出宴会酒店的豪华和大气,在材料上的选用上非常注重品质,同时也和地域建筑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吊顶采用的大型方形水晶吊灯,按照排列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当打开这些方形水晶吊灯,就餐的人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在宴会厅的立面墙上采用了人造石透光板,一方面是它的环保性比较好,有利于长期使用;另一方面是人造石透光板形成的氛围和宴会厅的需求是一致的。然后是整个宴会厅的地面采用了手工地毯,工艺精巧,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合到地毯的花纹中,同时让客人在就餐的时候踏在上面非常地舒适。

(三)色彩的应用

长期以来,色彩被公认为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它能使人感觉愉悦或不适,而色彩也要依靠光线来得以体现。在本次酒店的室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是与地域建筑文化相适应。比如在酒店的SPA空间中,选择以褐色为主色调,同时搭配蓝色和绿色的软装配饰,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中性偏冷的褐灰色调。在SPA空间中,顶面、墙面和地面的材质色彩都以褐色为主,里面的家具以蓝色、绿色为主,同时搭配了绿色盆栽。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将变体后的杜鹃花元素融合到设计中,让人置身于SPA中的时候能够有轻松的感觉。在酒店的茶楼空间中,为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应,提倡以黄灰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质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氛围。在材料上以选择天然的石、木、陶器为主,并搭配少量的金属作为点缀。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茶也是受人们欢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通过黄色和灰色的搭配,能很好地将茶的文化体现出来,这和重庆的地域文化也密不可分。行政酒廊的色彩设计也独树一帜,从人的功能和精神需求上的考虑,提出了以红褐色为主色调,在整个行政酒廊的设计中,通过红色和褐色的搭配,营造一种浓烈醇厚、红酒的文化,同时也和自然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空间的大气非凡的空间气度。

(四)空间的应用

最能表达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莫过于室内的空间设计。空间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达。例如在大堂的空间设计中,作为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室内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通过营造出高敞的空间让人感觉到空间的大气。在大堂中应用高大的落地玻璃和回廊的设计,突出空间的高大。在客房的空间设计中,为了让住在这里的客人能够很好地欣赏户外的环境,在阳台都设置了落地的玻璃门。通过阳台,让客人能有开阔的视野。在卧室里面采用环保材料,让客人有温暖亲切的空间感觉。按照建筑的结构,行政客房被安排在坡屋顶的空间里。通过开敞的屋顶空间设计,将夜晚的星光引入到室内空间中,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很好地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空间内的大部分家具和装饰材料采用了木质和布艺材料,让人觉得空间内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境。

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除了对基本的功能要达到要求以外,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的文化内涵,关注情感的追求。在地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关注建筑、室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设计。自然环境是人类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上面的酒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需要室内设计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现在的人更渴望在室内环境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消除人与高科技之间的对立,找回人与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与生俱来就和自然有密切的联系,在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所以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多用木质、石材、织物等天然的材料,并将自然界中得植物、水体、山石引入到室内设计中,采用漏景、框景、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将外部景观引入到室内,让人在室内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使人在有限的空间总最大限度地与自然接近。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具;茶具设计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具设计也伴随着饮茶习惯和烹茶工艺的发展而发展。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现象,是有关整个茶叶发展过程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最早记载茶的是《神农百草经》一书,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有解毒、醒酒、提神、消食的功效,是比较珍贵的饮料。茶在饮品的发展中还经历了食用的过程,把茶作为辅料加入粥或汤中,饮食兼具。说明茶最早是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到了唐代,茶的产量大大提高,制茶技术也有了很高水平,为茶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便利,饮茶文化深入民间,煎茶法盛行。人们对品茶有了独到的见解,喝茶不仅仅为了解渴,更要从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在唐代,盛行用茶来宴请宾客,喝茶成了走亲访友的接待方式,形成一种风尚。诗人和文人一起品茶,更是一边饮茶一边作诗,其乐无穷。

到了宋代,制茶方法得到了改良,茶的制作愈精,更兴茶宴,还大兴斗茶。斗茶的形式是三两人聚集一起,各带珍藏茗茶,沏茶斗茶的次第,主要是斗色和斗汤,根据茶色和汤花来决出茶的优劣,以茶白汤花多为优,反之则为劣。斗茶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最求,是一种高雅的风尚。

元代条形散茶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制茶方法由煎茶法和点茶法逐渐转为直接用沸水冲泡的方法,变得简捷。

明清时期,人们喝茶时更注重茶的味道和喝茶时的韵味,在品字上下功夫。茶的种类已经形成完善的六大类,沿用了冲泡法。民间茶馆盛行,茶馆遍地大街小巷。在茶馆,大家一起喝茶,不分身份地位,一起谈论国事家事,茶馆成了人们休闲娱乐问询议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有些茶馆中还设有评书,艺曲等,供人们欣赏,茶馆饮茶成为当时流行的消遣方式。

二、各个历史时期的茶具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产生是茶具兴起的基础,在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较多的瓷器酒器都是茶具和酒具兼用的。隋朝时期饮茶并没有高度普及,茶从药用逐渐转为日常饮用,其次茶具的发展还受到生活水平和制造瓷器的工艺水平的制约,因此饮茶器和酒具、食具是共用的。其特点是材质以青铜器和瓷器为主,其中瓷质的盏一般造型简洁,质地相对粗糙,以青灰釉深灰胎为主,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

到了唐代,由于饮茶的需求增大,茶具开始从酒器中分离出来,形成茶盏。大唐盛世给茶文化和茶具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瓷器的制造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给茶具设计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当时的越州、鼎州、寿州、洪州、邢州等都烧制茶碗,越窑青瓷碗的特点是釉面光洁,釉色温润色泽青翠,轻盈别致;唐三彩碗色彩斑斓,十分耀眼;邢窑白瓷小巧,秀美,洁白;洪州褐色瓷碗和寿州黄色瓷碗也独具特色。

唐代最受欢迎的茶盏是越窑青瓷,这与唐代的制茶方法和茶的种类有很大关系,唐代的制茶方法是煎茶法,茶汤为白红色,青瓷与白红色的茶水相配,更能衬托茶色。唐代的喝茶方法是煎茶法,把茶饼碾碎,煮出茶汁,应运而生了新的茶具——茶碾和茶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把茶饼碾碎和把茶粉和没有碾碎的茶块分开。瓷器的制造工艺的发展,茶盏可以制作的更加轻薄,为了防止烫手,唐代工匠还为茶碗烧制了精美的茶托,形态各异,满足人们对茶具造型的审美需求。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能做出精美的图案装饰,种类也变得更为丰富,定窑的白瓷碗,汝窑的青瓷碗,景德镇的青白瓷碗,钧窑的窑变瓷碗,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等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汝窑的青瓷碗碗身浑圆,圈足矮小,碗口装饰棕色碗边,与天青的釉色相配,顯得格外豪华尊贵,景德镇青白瓷碗釉面晶莹光润,碗口外撇,西高的圈足造型端庄秀美,宋钧窑的窑变红碗,碗通体布满了窑变形成的红蓝双色,好似落日前的余晖,自然美丽,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碗,口沿微微外撇,矮圈足,小巧秀美,碗周身施橄榄绿釉,内壁印缠枝牡丹纹和大朵牡丹花,淡雅清秀。

因为宋代盛行斗茶,白色茶汤用浅颜色的茶碗盛茶很难表现,于是就有了茶色白宜黑盏的说法。黒釉与白茶不仅黑白分明,装饰在碗里的花纹透过白色的汤若隐若现,为斗茶增添了趣味。

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深受宋代人喜爱,建窑吉州窑烧制的黑釉茶碗的主图案有:剪纸贴花装饰,有凤凰、龙、鱼、花卉、吉祥文字等,中间穿插小鸟花朵等,具有吉祥美满的寓意,为茶碗增添艺术魅力;木叶纹装饰,乍一看碗内仿佛贴着一片树叶,表面光滑,树叶已经被烧制在瓷釉里,工匠利用树叶做装饰产生奇特效果;窑变产生的奇特斑纹,内壁布满窑变花纹;油滴纹,仿佛茶碗占满油脂,油脂正顺着完璧向下滴淌;兔毫纹茶碗,碗内壁不满细小的兔毛纹,又叫金线纹,也是窑变产生的造型上野很有特点。茶具的整体形状为大口小底,碗身浅。用这种茶碗冲茶,抛物线形的落水可以使茶汤形成,更多的白色汤花,与宋代的斗茶文化相符,最具时代有象征性。

宋代的茶托样式更加丰富,定窑白瓷茶托,呈四瓣形,托边向上倾斜,边沿染成褐色,宛如一度盛开的花朵,中心薄胎出沿,用于放置茶碗。

元明清时期,冲泡法制茶省去了很多复杂的步骤和茶具,类似近代的喝茶习惯。不仅注重茶具的实用价值,更讲究茶具的质地和装饰。由于冲泡法制茶要求沸水冲泡,对水的温度要求很高,也需要出具有保温效果,所以在清代时期流行用盖碗泡茶,给茶碗加盖,既保温又能使泡茶的效果更好,茶具向成组配套的方向发展。茶讲究品,饮茶方式成小口喝茶,体会茶里的韵味,茶具也从大茶碗变向小巧精致,许多茶碗口径变小,碗身变细,成了茶杯。在装饰上,彩绘茶瓷器成为主流,品种更加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色彩缤纷,图文装饰包罗万象,有英雄人物,神话人物,山水景色,动物花卉,还有以谐音、暗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寓意吉祥美好,几乎达到了有图必有寓意,寓意必是吉祥境界。

三、当代的茶文化和茶具设计

现代人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饮茶是成为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一种慢生活的生活艺术,是以茶为媒介的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是一种形式美。能静心精神,去除杂念,这也是现代茶文化的精神。

除了这种传统的茶道,还有一些快节奏的饮茶方式的形成,比如茶粉,灌装茶饮等等,满足了没有时间泡茶喝的人群。还有一些美容养颜茶,各种水果茶适合女性青年饮。

当今饮茶文化群体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品茶,在茶具的设计上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如热感材料在茶具中的应用,在冲茶受热的时候茶具会变色等等,使饮茶增加了许多趣味性,从品茶逐渐转向“玩”茶。

现在市场上的茶具品种繁多,风格也各异,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和新工艺。主要材料还瓷、紫砂、木、竹子、金属、玻璃等等。风格主要划分为自然古朴的田園风格、华贵的欧式风格、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可爱化趣味化风格等等。

总之,茶的种类越来越多,饮茶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新时代的饮茶文化发生的变化也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茶具还是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缺乏设计感,茶具设计并没有把茶文化的底蕴精髓融入其中,对于茶的新用户群体——年轻化用户群体还没有系统的茶具设计品牌。在以后的茶具设计中,要注重茶具的使用人群使用环境和使用情景进行细分,关注不同层次、不同消费对象、不同种类的茶引发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四、结论

通过这次对茶具的调研,我发现茶具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演变,而这种演变根饮茶的方式和制茶工艺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包括茶碗的形状,宋代黑釉敞口茶碗为斗茶而生,更能突出白茶的茶色,而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盖碗是因为制茶工艺的演变。这对现代茶具的设计由很大启发,茶具设计不单单只是造型的变化,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人们的饮茶习惯和需求而设计。现代茶文化多元化,茶的品种也多种多样,茶具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饮茶人群也有着变化,茶不仅仅是中老年饮品,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亲睐,那么在茶具设计中,我们就可以考虑到这些因素,更全面的考虑茶具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第1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 

[2]于川.谈茶说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5.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3篇

书法以其诗意挥洒,纵横飘逸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现代设计师可以巧妙的将其运用到广告设计领域中来。书法里面包含了中国从古至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于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书法博大精深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凝聚了文人们心血,是设计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作品的必要元素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是设计师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演变而来,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作品。作品在设计师们独特的设计与完美的表达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字艺术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通过独特的工艺将文字进行处理与美化,以求体现出奥林匹克的精神,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精神与其背后所包含的意义,通过汉文化与文字的魅力让一个全新的北京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前,新北京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情怀向奥林匹克表达了自己感情也让全世界认识了我们中国。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心血的设计作品不仅在北京奥运会上被设计师完美的表达出来,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其中也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例如北京的圆明园、故宫、苏州的园林、南京的明孝陵与明城墙等等无一不体现出设计师将汉字放在设计作品中所用的心血。这些设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为历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间接的向世界传达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出中华民族高尚的文化品格。汉字是民族的智慧和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们包括了点线面的结合,赋予了汉字以静制动的魅力,将汉字融入设计,可以惟妙惟肖地勾画作品的姿态、神情、及其背后的意义,展现出别样的意境美。设计作品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它需要文字的创作灵感以及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并表达出我们民族的特色,让世界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这个国家,这是所有创意与设计都不可替代的。关于文字的设计我们更需要去从传统的文化中找到相关的特色与灵感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审美理念中,从而达到突破自我创作局限的目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凝聚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喜悦等意义,所以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打了红绳的古钱币,因其象征着财富。其标志上所用红色的基底色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色彩,同时也向人们表达着自己的信念。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设计的例子在向人们传递着设计师们眼中对于汉字的应用与理解。

二、传统图案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图案是人民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而创作出具有深刻含义的作品。国内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图案,经过不同时代的继承而发展出来的独特民俗艺术,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福禄寿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而青蛙代表着生命顽强不息,孕育新生命的特征,这些传统的图形同样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将其运用到新的设计作品中,使我们的广告设计独具魅力。如凤凰在古时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备受人们的尊敬,又是百鸟之王,上海老凤祥的设计理念就是运用其凤凰的雏形来加以改造设计,并将其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减少了店铺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让顾客倍感亲切,也让店铺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气息。使得人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与影响力。

三、传统服饰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 设计风格 建筑文化

众所周知,房屋的装修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的体现,而在我国的各个地区,由于地域文化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房屋装修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很多地区内部的建筑风格和装修方式十分落后,这直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长久下来,会影响经济的效益和水平。

一、建筑文化的内涵

可以说,一个建筑的文化主要体现的是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等,也是一个地域基本特征的重要体现,而在一些群体和个体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房屋风格的不同也很多。在这里,我们所知的文化主要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混合而成,也就是指文化的内核和外缘。首先,建筑文化的内核方面主要是指房屋在长期的建筑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古老而纯净的文化方式,这种方式在我国依然存在。而文化的外缘主要指的是,在后期的文化大传统中,很多的内核文化被破坏,参杂了很多外在发育并不健全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生根的文化,对于整个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其找到一个文化的发源所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精髓性的东西进行阐释。当然对于整个的建筑文化来说,其发展和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这种和自生文化相关联的方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另外一方面,从外缘方面来说,由于文化的重要是被动,因此通过文化的推动,人们的生活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包容性更加强烈,对于外来文化的融合更加迅速,因此,建筑的地域文化从外缘到内核都有着不同的改变,我们可以说这种改变是对于新兴建筑的敬礼,也是对于我们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 更多的人的生命里更加的旺盛起来。

在我国,很多的建筑依旧使用的是混凝土作为整个建筑的主要材质,这和国外的一些建筑结构不同,在文化方面有所变化。一般来说,西方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当通过混凝土进行木质材料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知识来说,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很多的城市发展会以轻盈的机构,这种结构虽然美观大方,但对于整体的文化特征使用的十分不明显, 同时对于房屋的质量问题,我们 已经达成共识,争取各个方面从外缘和内核方面进行了转化和控制。

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华夏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积,内核质量亦趋庞大,表现出了巨大的独立性、纯正性和遗传性。在为悠远的历史文化而自豪的同时,这种“内核”文化又显得负荷过重、进程缓慢,对外来文化的反应能力及接纳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为摆脱其自身文化“内核”过于负重的不利因素,站到吸收“外源”文化的有利地位,接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现代文明精华,并将其消化、吸收、革新,使之溶入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核”之中,并加速实现这一转化,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将要不懈努力的。

二、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的探讨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

三、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为一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风格的文化,需要支持和鼓励。在我国这种风格和文化的关联,主要还是房屋质量的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房屋的基本路线方面的问题,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在整个的建筑行业中更加的成熟,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在整个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控制过程,需要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滨. 建筑外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博弈论[J]. 民营科技. 2007(07)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南京传统地域文化之提炼

南京地处历史与人文的交汇处,从历史来看,身为六朝古都以及民国都城所在,“古城墙”及“清水砖”成为南京的象征;从自然地理来看,盛产“雨花石”的南京城自古就有“石头城”的美誉,“第一梅花山”也让梅花成为南京不可或缺的旅游景观;从人文方面来看,“云锦”的成就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南京的精神象征,南京人的骄傲。由此,“城墙”“清水砖”“石头”“雨花石”“梅花”“云锦”等成为南京地域文化的基础元素,玄武湖公园景观标识系统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进行造型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南京玄武湖公园景观标识系统中的传统地域文化之体现

1.区域指示系统

区域指示系统指公园入口处或公园内分区入口的导游图和游园细则。玄武湖公园为开放式公园,人流量来往不断,所以设置的入口比较多,根据不同入口处的环境特点,入口标牌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以此来与环境相协调。如玄武门入口采用的是以休憩为主的半围合式设计,四周设有游园导视细则。整体标识采用铁艺宣传架的形式,四周以镂空装饰,仔细观察则会发现,虽是铁艺,却用类似清水砖拼接的方式,中间“勾缝”清晰可见,显示出南京民国文化,简洁大方,可识别性强。公园内分区区域性指示牌则用梯形组合的亚克力板外贴磨砂玻璃制成,整体置于约20cm厚条石之上,石材表面粗犷的肌理与亚克力及玻璃的光洁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两个梯形则分别为浅灰色与黑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典雅,其上印制“玄武”图案,既呼应公园主题,又增添地域文化特色。

2.导向性标识

导向性标识用于标示园区内主要景点以及建筑、设施的方位,以便游人能够迅速识别园区内环境,顺利到达各个景点。玄武湖公园内的导向性标识采用与区域指示系统相似的设计手法,但改为仿锤形柱体,上面印“云纹”图样,下设抱鼓石,石上刻“玄武”图样,地域性十足。

3.景点标识

景点标识是标注公园景点名称,呼应公园主题诗词意境的题名性标语。玄武湖公园内景点标识有很多,有的直接以传统匾额的形式存在,有的依附导向性标识设计为一体,如“翠洲”景点标识采用约80厘米高的亚克力板嵌于抱鼓石中,方与圆的结合,更显简洁并不失文化性。

4.解说性标识

解说性标识是景点的具体介绍与解释,是对该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文精神加以详细解说的标识,使游人能够深入了解景观文化渊源。玄武湖公园内解说性标识有的采用粗犷的置石,正面刻诗文,侧面阴刻梅花图案,形象地体现了南京城特有的地域特色;有的则用抱鼓石、木材及玻璃相结合,木材的古朴中又透出玻璃的现代质感,抱鼓石上依然刻“玄武”图案,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管理性标识

管理性标识是指对游人进行安全、管理、使用上的指导,提醒人们有序、文明的游园,主要包括停车标识、警示标识等。玄武湖公园管理性标识与其他的标识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色彩上都是以黑色为主,灰色为辅,并不离“玄武”图案的直接应用,点明公园主题。一些管理性标识则绘有形象的卡通图案,传达警示用意并彰显趣味性。

三、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标识系统中运用的总体思路

1.题材的直接运用

通过上述对玄武湖公园景观标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园标识系统题材的直接运用是最能直观表达出城市地域特色文化的。如梅花是南京的一大象征,将它雕刻于石头之上或绘于石壁景墙之上,清晰明了地传达了地域特色。本公园内多处运用玄武图案或刻于抱鼓石,或印制于亚克力板,均是对传统图案的直接运用方式。直接运用能更清晰地传达设计意图,表现地域特色,容易被大众理解与接受,但同时也给人以生搬硬套、缺乏创新、没有特色之嫌。拓展开来,在公园景观标识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以直接运用为基本手法,辅以其他创新性设计,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造型的提炼与重组

标识系统的设计元素大多为代表传统的一些形象题材或图案、或材质特征,直接运用的限制性较强,因此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现代构成手法进行提炼和重组,使之不仅有传统的韵味,更有现代时尚感。任何公园景观标识系统都有其设计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化繁为简并不是一味的删减,而是要在删减基础上,去其糟粕,留其神韵,通过对各种复杂的设计元素进行几何形分割,或拆分重新组合,这才是“少就是多”真正表达的思想。

3.意境的营造

意境的营造是相对于人来讲的,环境本身并没有意境,好的景观标识都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的。意境不仅能被人感知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人深思、抒感。需要注意的是,意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通过环境及人的感受加以表达。景观标识对意境内涵的体现可以通过色彩、形态、材质多个方面展现出来。如色彩意境的营造可以在尊重传统、延续文脉的基础上,找到这个地域的代表色确定为主色调,更好体现地域神韵。形态也是城市标识的张力所在,能有效地吸引视线,达到其传达标识内容的功能,是标识设计的核心。材料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各种公园标识实体的基本条件,是公园标识系统的实物载体。材料要根据设计目的、标识结构进行选择,通过不同的材质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并和色彩、形态一起完成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营造良好的景观意境。除此之外,植物与标识系统的协调也能对意境的营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传统的梅、兰、竹、菊的应用会增强标识本身的文化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