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第1篇

确定单元目标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多媒体信息表达这一部分,课程内容标准、涉及的行为动词和对应的高阶思维能力比较如下页表1。

通过对行为动词的对比可知,数字故事作品创作的内容标准要求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一致的,因此,数字故事作品创作教学主题适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赏析、评价优秀的数字故事作品,领会作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来培养高阶思维的“评价”能力;通过数字故事作品的脚本或剧本创作、改编,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设计学习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好的问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的原则有:①应与单元目标一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②具有真实的生活情境,能提供学生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解决;③具有复杂性,可提供学生开展合作、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④具有开放性,没有唯一答案,需要学生作出评价,做出决策。

多媒体作品创作教学流程,通常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先制作作品,再交流展示就结束,学生没有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后再创作,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高阶思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此,在数字故事作品制作教学中,在教学活动设计的不同阶段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作品,高阶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设计的问题如下页表2所示。

创建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得较好的评价方式,评价量规制定的好坏、是否有可操作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价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量规既要考虑学习目标,也要考虑学习成果的形式和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样制定出的量规既能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指明学习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又能在交流评价作品时为学生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预防学生评价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客观决策,作出评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根据数字故事制作主题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形式,在赏析课环节,通过欣赏不同类型数字故事作品,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制定出数字故事作品的评价量规。量规包括四个部分:故事感、艺术感、技术性、创新性。为了规范作品的表现形式,教师又规定了作品的基本要求,形成五项评价项目内容。为了在评价阶段易于学生进行评价,量规的内容和权重都化繁为简,一目了然,最终学生对作品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价基本吻合。具体量规见下页图2。

设计教学活动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真实的活动中进行,为了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需将主题活动根据目标要求再细分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并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流程,以便学生能明确目标、合理地规划时间,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分析、评价、创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数字故事作品制作主题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数字故事作品赏析、确定主题编写脚本、搜集设计作品素材、创作数字故事作品、故事作品交流评价。在作品赏析环节教师设计了欣赏作品制定评价量规的活动;在编写脚本环节教师提供脚本案例设计了借鉴案例确定主题编写剧本(或脚本)的活动;在设计素材环节教师设计了用Photoshop简单处理图片和文字的活动;在创作故事环节教师利用往届学生的素材和故事作品案例设计了“我能用软件制作故事作品”的活动,帮助全体学生掌握使用恰当的软件制作出精美的故事作品。

提供学习支持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需提供与学习任务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案例要有益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案例还可以是即将要完成的作品,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建立了网站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提供了电影改编、校园生活、亲情友情等不同类型的故事范例和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短片供学生借鉴,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理解了数字故事的构成要素,包括故事情节、文字、图片、音乐和故事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对数字故事的了解。编写故事脚本是十分考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着力点,为此平台提供了部分优秀作品脚本案例供学生借鉴模仿;用PowerPoint、Moviemaker、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Premiere等软件工具制作数字故事的技术也直接关系着作品效果的好坏,用这些软件制作的过程视频也需提供给学生学习。此外,平台还提供了一些图片、背景音乐、评价量规、作业要求等素材或学习资源,供学生依个人分工和需要自主学习。

评价反思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高阶思维;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评价方法

一、数学高阶思维概述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展的关键能力。

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数学高阶思维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需要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复杂思维。它具有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的特点。

大学数学教育是以培养学员数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将数学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课程改革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驱动下,大学数学教育已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向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高阶思维能力转变。

二、基于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策略

首先,优化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培养创新能力。高等数学根据教学内容和高阶思维培养要求,适当减少理论课的内容,增加约10%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研讨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内容。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降低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适应学员的军事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同时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加强应用,淡化运算技巧训练,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研讨实践环节,提高学员学习兴趣。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有机的整合,在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授课学时中增设研讨实践内容。研讨课以与学员所学课程紧密相关的内容为主,对基础理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研讨主题确定后,研讨的内容、设计和实施都由学员独立完成,通过学员的主动参与,使学员对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培养学员初步的分析思维和动手能力。再次,增设实验课环节,增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课以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基础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通过数学软件计算、画图、优化设计,加深学员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同时,教员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案例融人数学建模思想,经过计算和结果的分析使学员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和应用。使抽象的理论直观表现出来,提高学员对理论教学的兴趣,培养学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最后,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构建并实践“学员竞赛-科技创新-教员科研”的互动教学模式。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过程既要体现教员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还要体现以学员数学素质培养和提高为目的的高阶思维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带动学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青年教员的科研水平,鼓励学员积极参与教员科研,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培养学员创新素质和青年教员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员教学研究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构建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员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指导下,以“学一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基于学员数学高阶思维培养,从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构建以数学高阶思维培养为目标、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支撑、以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手段、多层次实践教学为途径、多元化考核方式为保障的高等数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基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有效地表现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强调教学参与者的多边互动和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存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等突出特点,有助于树立学员数学高阶思维意识、激发和培养学员数学高阶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如下: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挖掘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建立课程教学团队,促进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实践组织方式,实现“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四、基于数学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评价方法

数学高阶思维的培养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评价数学高阶思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果缺乏评估数学高阶思维的工具将会使教员无法判断教学是否成功,而且没有适当的评估这些能力的测试,也会使教员无法进行强调数学高阶思维的教学。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高阶学习的关系,通过对信息技术有效支持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和数学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外显特征的研究,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建立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方面实施以过程取向为主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员数学高阶思维的有效评价,教员和学员共同回顾和反思评价结果,促进高等数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完善。

在评价数学高阶思维之前不仅要让学员明确任务,更要让学员知道评价的目标和准则,即数学高阶思维的评价任务是一个复杂而不是模糊的任务;数学高阶思维的评价不是对最容易观察的过分简单化的任务的完成和经过操练的反应的评估,而是对学员在不熟悉的或未曾见过的情景中应用知识的表现的评估。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     高阶思维;化学教学;多样设计;

Abstract: Higher order thinking and lower order thinking are proposed by an American educator. This educator specifically divid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inking process. Compared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is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becaus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belong to higher order thinking. It is no longer the teaching of low order think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such as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basic chemical knowledge and chemical experiments, reproducing them in various experiments, imitat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teachers or teaching materials.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tter learn chemistry,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have carried out various designs of high order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 higher order thinking; chemistry teaching; various design;

化学是与自然、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初三时已经初步接触化学学科,但初中化学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复习的压力,所以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低阶思维,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高阶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重点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样设计,为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1、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无法脱离社会生活,高中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思维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喜欢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即使是抽象化的概念,也能举出具体的生活实例,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时,学生通常感到比较困难,因为和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层次提高了,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也变得更深奥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让学生对高中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节时,高中化学教师以蓝瓶口服液的广告词“蓝瓶的钙,特纯净的钙,特好喝的钙”引入,引导学生联想人体必需的其他化学元素,如铁、锌、硒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探寻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将化学学习和生活实例相联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1]。

2 、利用实验活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可利用实验活动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自主学习和思考。高中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初中更加成熟,自律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也增强了责任心,在学习相对较难的化学知识时,也能耐下心来,主动地思考探究,不会因为学习比较困难就放弃。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时,高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实验过程,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原理,并利用该原理自己设计相关的化学实验[2]。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这一实验课题时,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碳酸钙与硫酸发生反应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是否会产生其他物质,如果产生了能否溶于水?”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按照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碳酸钙与硫酸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硫酸钙,能溶于水,能阻止其在大理石表面进一步反应。学生得出化学结论后,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引导学生利用这一实验结论自主进行实验设计,为了明确实验目的,教师作出了提示:“鸡蛋与稀盐酸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尝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鸡蛋一边冒泡一边沉入杯子底部,过一会儿又会慢慢地上浮,在接近液面时再次下沉,一直循环这一过程,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就会主动请教师解惑,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鸡蛋与其他类似的化学成分进行反应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联想到了鸡蛋和稀硫酸的反应,然后自主进行实验,并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进而对化学实验设计更有信心[3]。

3 、通过习题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对高阶思维进行多样设计,能让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逐渐养成化学思维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习题来设计问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并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非常正常,而且高中化学的学习通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完成的,不怕学生在学习时遇到问题,就怕学生不敢面对这些学习问题,高质量的化学问题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麻烦,还有利于学生进步。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化学相关知识的习题设计教学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4]。

例如,高一学生在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金属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理解和记忆得更加深刻,就结合课后习题设计了教学问题:“不同的金属在某种催化剂的催化下与不同的氧化物进行反应时是否都是一样的?以铁为例,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室中,教师会提前将学生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准备好,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学生对化学教师设计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地相互讨论,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自主完成了实验设计。因为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主动到学生们的身边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实验的科学合理性和安全性。高中化学教师通过习题设计问题,使学生打开思维,而不是被固定思维束缚,通过设计不同实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和主动创造能力的锻炼。

4 、结语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克服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设计问题时就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在新时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要转变,高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根据化学实验活动、学生的疑惑以及课后习题设计问题,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设计多样化,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宝斌基于“问题链发展高阶思维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 2016(12):71-75.

[2]杨少岩基于高阶思维的科学探究性问题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版) , 2020(7):28.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ATDE教学模式 高阶思维能力 应用策略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著名学者钟志贤给出了“高阶思维”的定义: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ATDE”教学模式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和评(Evaluation)四要素构成。该模式强调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问”“想”“做”“评”四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了“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层面上,更是“授人以渔场”,有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以“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例,具体谈谈“ATDE”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中是如何具体应用的。

1 问(Asking)――创设情境,激活学生高阶思维

德国一位学者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 g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 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时将15 g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于情境之中才易于理解。”鉴于此,在本堂课中,笔者做了如下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资料: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负向光性。单侧光照下,为什么茎表现出向光性而根表现出负向光性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入相关内容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常规的课堂模式中,引入课堂的问题大多是由教师自己提出的,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比教师设计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鉴于此,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时,做了如下设计:

小组合作:探索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10 min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提问和纠错。教师收集的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

(1) 关于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方面:

① 对选取的插条有何要求?

② 选取的插条要保留2~3个芽,芽数要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去掉全部芽的枝条可以吗?

③ 为什么插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

④ 枝条需等分成n+1组,每组不少于3根。为什么要多一组?为什么不能少于3根枝条?

(2) 关于自变量的控制方面:

①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② 如果现有5×10-4 mol/L的NAA溶液母液,如何设置不同浓度的溶液?

③ NAA如何处理插条?

④ 处理方法、浸泡、晾干时间可以不同吗?沾蘸法怎么处理?

(3) 关于因变量的观察和记录方面:

① 本实验观测的因变量是什么?

② 为方便观察,将采用“土培”或“水培”法培养插条,哪个效果更好?

③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4) 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通过这种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项目研究、方案决策和问题求解等高阶学习活动,借助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小组成员间思维的碰撞、相互的启发,使他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比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2 想(Thinking)――问题求解,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成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非常强烈。”教师要把思考还给学生,通过问题求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1) NAA为什么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想: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同,属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生长素类似物能促使植物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因而能使植物生长加速。人们很早就知道,如果在插枝上保留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时,插枝基部很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和根。这就是因为芽和叶中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并积累在插技基部,使之得到足量的生长素。所以,在插枝基部外加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NAA),自然促进插条生根。

(2) 本实验采用了哪些对照实验法?目的是什么?

想:本实验采用了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目的是了解NAA对生根的影响。还设置了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究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

(3) 为什么要选取一年生的枝条?插条下端为什么要削成斜面?

想:因为一年生的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插条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水和生根的面积,促进成活。

(4) 生长素的浓度越低越好吗?

想: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并不是浓度越低越能促进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是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并非无条件的越低越好。“低浓度”与“高浓度”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某一浓度对根是“高浓度”,而对茎或芽是“低浓度”。因此促进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不同的。

(5) 扦插枝条内部有没有生长素?没有生长素植物会不会生长?测得的生长素的浓度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

想:扦插枝条内部有生长素,因为扦插枝条有幼嫩的芽、幼嫩的茎等可以产生生长素。即使体内没有生长素,植物也会生长,生长素不是植物生长的惟一物质,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都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这里测得的生长素是外源的,实际的促进生长的效果应该是由外源的生长素与枝条本身存在的生长素共同作用决定的。人教版生物必修1教科书中“问题探讨”一栏以及其他地方出现的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曲线,所说的浓度都是外源的。

(6) 影响生根的因素除了生长素的浓度还有什么因素?

想: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培养温度、芽体的数目、器官的种类、生长素的处理方法、浸泡晾干时间、培养方法、浓度梯度的设置等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实际测得的浓度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大约浓度,因实验条件改变该浓度亦发生改变。所以得到的“最适浓度”不是绝对的最适浓度,但是对生产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这亲的一系列“想”之后,学生对科学本身、对科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做(Doing)――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醒,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在学生小组合作确定实验方案后,开始实施实验。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相互合作,相互启迪,实际操作,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议,议中醒,引导学生从实验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视各小组的实验执行情况。通过巡视,教师可以广泛、及时地收集正在进行之中的学习反馈信息,并能立即给予质疑或评价点拨,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实验操作技术。

4 评(Evalution)――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相互欣赏尊重,完善思维

根据学生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记录和整理的数据,绘制表格或图形,选取最适当的评价标准,共同评价,完善思维与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的是学生,质疑提问的是学生,自主交流的是学生,展示成果的是学生,评价作结的还是学生。在评价交流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要耐心、虚心,诚心,在互动中经历了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更好地完善思维,使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

实践证明,“ATDE”教学模式蕴含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中学生。他们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可以“问―想―做―评”,也可以“问―做―想―问―想―做―评”等,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动向、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教法灵活结合起来,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兆根.ATD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化学,2008(2):6.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变革 高阶思维能力 有效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1-02

1.引言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毫无疑问,基于Internet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育,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产生重大的质的飞跃,也使21世纪的教育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全新的景象。

2.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每一个人,改变社会,改变一切。

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工具,而且也可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模式。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数字化的知识编码成为可能。数字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教材由单一的纸质文本走向纸质、电子和网络的大容量、便携式、可视化的多元立体的优质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使知识表征多元化,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知识的呈现更具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

2.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观念变革

网络时代教学产生的新理念“超教学”(Hyper learning and Hyper teaching) , 其基本内涵包括:非线性教学理念、资源型教学理念、超时空教学理念、交互性教学理念、自主性教学理念、合作性教学理念和探究性教学理念等。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看到,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对学生的怀疑到对学生有信心;由原来课堂的控制者、主宰者,到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由知识的拥有者、灌输者,到人生的引导者、激励者。教师正在建立一种以爱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智慧、理解、尊重、平等、和谐为核心的教育观。

2.2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角色变革

教育的主旨是追求卓越,获得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经验成果,使人灵慧,变得优秀,以应对外部世界各种难题,最终过一种有意义有尊严的幸福优质生活。

教育的理想在于,它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教育应当培育对真理的热爱、对创造的永恒追求的科学精神,注重培育一种蕴含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

今天,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使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科学的主动探索者。我们运用新的技术,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努力实现“全体全面”的目标: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实现参与的可能性、积极性、主动性,从中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趣味,从而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未来。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足够的潜力和智慧参与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

2.3 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的内涵、 策略和途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形式,从学习主体的行为或组织活动来分,主要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从学习工具或组织方式来分,主要有:数字化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等。

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者学习方式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条件: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协商交流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1)用适应性教学系统支持个性化学习;(2)用思维导图支持知识的可视化;(3)用娱教技术支持情境学习;(4)用博客技术支持知识管理与在线交流;(5)用教学分析工具支持课堂教学分析与教师反思;(6)用移动工具支持非正式学习。

3. 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High Order Thinking Skills,HOTS )又称高级思维。高阶思维能力是运用高层次认知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纷繁任务的主观条件或心理特征。高阶思维能力包括决策规划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算法设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阶思维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核心。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及其所构成的新型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定位于促进高阶思维, 也正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的价值与前景所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高阶思维, 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技术应用观。

信息技术对高阶思维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1)运用 Blog 进行自主学习,促进高阶思维;(2)运用 Wiki 实现头脑风暴,培养创造性思维;(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发射性思考等。

4. 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有效学习具有:学习建构性、知识积累性、自我调节性、目标定向性、过程情境性和教学协作性等特征。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有效的信息输入、有效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巩固和有效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对有效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有:(1)培养学生基于丰富学习资源背景下的学习方法;(2)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3)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交流平台;(4)新技术给学习带来崭新的体验。

5.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应迅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学得会的、用得上的、能减轻负担的、提升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技能,主要包括:Baidu――信息检索技术;Igooi/epip/mypip ――知识管理技术;Power Point――表达展示技术;Webquest ――探究教学技术;Rubric――教学评价技术;Concept Map――思维汇聚技术;Weblog――实践反思技术;Moodle ――网络教学技术。

教育科研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课题源泉、工具支持和方法指导。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查找、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使用信息技术,从事教育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时代变化,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6.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它在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由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