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第1篇

重投资轻保障,仅仅为了保险的投资功能而投保,却忽视了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财务保驾护航。

今年的分红怎么才144.20元呢?建筑师余建对保险可不在行。去年,余建在银行理财专柜签下一份1万元的分红险保单,宣传资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项令他记忆犹新,“固定回报”、“年年分红”、“复利累计”。

他说“当时工作人员还给我看了往年收益率汇总表,几乎都在4%以上,我想这样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赔稳赚还能有保障,怎么今年的收益率只有1.4%了呢?看来保险还真是不靠谱。”

认清不同险种的投资特性

和余建有着相同抱怨的人可不在少数,如此看重保险的分红功能、分红多少的投保人其实陷入了保险的一大误区――把保险当投资。

容易让投保人产生这种理解偏差的是新型的人寿保险产品,包括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这几类产品在寿险保障功能之外,还会给投保人带来一定的获利预期,但投保人不应颠倒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假如仅仅为了投资而投保这些产品,我们会发现它们的表现将无法满足预期,甚至让人很失望。

首先,分红险的收益并无保证,保险公司宣传资料上只会印有“预期收益”,合同中也不可能找到有关保底收益率的条款。

红利从保险公司利差中产生。主要是死差异、利差异和费差异。如果这三部分没有获利,那么保险公司将会实行零分红,投保人也就没有收益了。专家指出,红利的目的并不是让投保人赚大饯,而只是抵消一部分通货膨胀的侵蚀,因此数额不会太高,如果事先没有了解清楚,自然要令投保人失望了。

其次是市场上曾一度热卖的投连险,这是三者中风险最高的,不仅没有保底收益,甚至连本金都无法保证。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会先被扣除一定比例的初始费用,余下的部分才进入投资账户,这无形中压缩了投资本金,就好像申购基金被收取高额手续费一样。2009年上半年,不少投连险账户表现不错,产生50%~70%的收益,不过这只是针对投资账户中的部分,而非全部保费。

在股市下跌时,想要退保的投保人还会遇到另一个麻烦,不仅账户亏损、初始费用无法拿同,而且要被收取退保手续费,真可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投保投连除不能忽视其保障功能,对投资的风险性也要有个清楚认识,最好能长期坚持。

新型寿险中,最为灵活多变的是万能险,这类产品没有保底收益率,不同产品给出的下限标准不同,一股为1.5、%2%或2.5%,但如果只是为了这保底收益率而购买万能险就显得不怎么划算了。

万能险也需要扣除初始费用,其结算收益率是指扣除初始费用后进人个人投资账户部分的资金收益率,因此折合为当年投入所有资金的实际收益率后,实际收益率比公告的结算利率还要低一些。保险专家曾估算过,只有当万能险产品的投资账户收益率超过4%~5%后,其长期实际收益率才能比定期储蓄、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他理财方式要高。

另外,万能险的最大特色是可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的给付金额,投保人可以根据家庭保险需求和财力状况对保额、保费、缴费期限进行调整,对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灵活调节。如果只是傻傻地缴纳保费,希望靠万能险赚大钱,那只能遗憾“搭错车”了。

保障为主投资为辅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保险和投资不能混为一谈,在考虑是否投保时,我们应该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对投资部分予以关心。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第2篇

股市的火热不断刺激投资者对资金收益的期望值,也让人对以稳健增值见长的保险捏了一把汗。可是,没有想到,保险公司在这轮风潮中竟然借助投资型保险,确切地说是投连险――来了个华丽转身。

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的投连险原保费收入96.3亿元,增长1.9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投连险保费收入更是出现几倍同比增长。仅上半年,保监会就先后批准11家保险公司设立投连险账户,连中国人寿也在7月跨入了投连险市场中,市场上没有开办投连险的保险公司成为“稀有动物”。

曾经受到热捧的分红险、万能险如今已成“没落贵族”,不仅放在银行里人们都不会看一眼,而且还要受到“退保”的威胁。

投资型保险主角变换如此之快,实在让人无法体验到甚至联想到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取舍的标准只有收益。投资型保险已经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如同股市的起起落落一样,挣脱了保险稳健羁绊的投连险,同样藏着风险,不可不防。

今年6月份以来,保险市场上又出现了几款带有投资功能的个人寿险。引起市场普遍关注的是,它们虽然都带有较强的投资功能,但保单都不约而同加强了保障功能,比如:同一级别保额的主险之外,保户还可以在大病、住院、意外伤害、养老上自由搭配。也就是说,新的投资型保险模式逐渐由身故给付转为如何满足保户生活期间的需求。

投资型保险逐个数

按产品的发展历史,保险产品分为传统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但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投资型产品,保障性才应该是保险产品最大的特点,其保障功能是其他的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

从产品形态上讲,大多数的传统型产品在费率厘算时通常设有一定的预定利率,大多数产品的保单收益和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关联性不大。而投资型产品多数会向客户明示保险公司收取的各项管理费用和保障费用,保单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会密切挂钩。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投资型产品为:万能产品、投资连结产品及分红产品。这些产品除前面所提及的新型产品的特征之外,本身又有各自的特点。

投资连结产品

是将保险费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客户的要求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公司按监管规定定期公布投资单位的价格,该类产品的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比例可高达100%。因此,很多的投资连结账户价格与证券市场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在保险产品中属于较为激进的产品,也自然会有较大的投资风险。适宜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人士。

万能产品

同样会向客户明示各项保障费用和管理费用,但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但从另一角度也会使得保险公司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相对保守。

分红产品

是在投保人付费后,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享受保险公司一部分的经营成果的保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从平民到贵族:投资型保险中国演进路线图

检阅投资型保险这两三年的历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趋势:投资型保险正从平民走向贵族。

从资金要求来看:

最早热卖的分红险最低保费额只要1000元,完全是平民化的,针对的是最广泛的投资者。但到了万能险,则一般要求5000元的保费门槛。等到投连险上场,最低保费变为1万元。联泰大都会推出的投连险起售额甚至高达10万元,这也直接推动这两家公司投连险业务的突飞猛进,连续两个月保费收入超过2亿元,有消息称投资这种百万元保单的客户要占到三成。

从投资渠道来看:投资型险种从最初的营销员销售转到了银行,因为到银行的人是最直接的客户,有钱而且有投资需要。分红险最为普及,保险公司恨不得在每个银行都放上自己的分红险产品;到了万能险,在银行渠道的选择上开始有针对性,保险公司挑选战略合作伙伴;等到投连险,“嫌贫爱富”的本质表露无遗,有的投连险只放在外资银行销售,如中美大都会选择了在花旗银行销售,外资银行的客户都是资金雄厚者,这个渠道优势也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的投连险通过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销售,目的都很明确,吸引“有钱人”。投资型保险在渠道上就见出了高下。

从保险公司的定位来看:

分红险、万能险等的兴起都是由中资保险公司主导的,为的是保持保费的持续增长,把最广泛的人纳入到保险人群中。而投连险这轮风潮则是由外资保险公司推动的,外资保险公司的“精英”定位直指投连险投资者,有较高收入且希望理财。无论从险种开发还是销售力度上,外资保险都要胜过中资保险,外资公司投连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上半年增长7.2倍。

从收益率上来看:

分红险的收益率和万能险收益率都设有保底利率,非常稳健,当然收益率也不会太高,分红险只是与银行利率不相上下,万能险的名义收益率则比银行利率高一点点。而投连险的收益率则是与股票、基金抗衡,收益可以超过100%,也可以为负。

从这些转变不难看出,投资型保险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把平民投资者挡在了外面。

收益决定一切:投连险热销背后的两在推手

在分红险时代,保险公司曾许诺给予较高的分红收益率,后来就变为假定利率,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与实际收益率有着很大的落差,2006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超过5%,但分红险的分红仍然在1%~2%,即便加上保底利率,也不如连续加息后的银行利率。正是因为保险公司在分红险实际收益率上的不争气,才让投资者灰心。

万能险红火是因为名义上的收益率超过了分红险,可是没有想到背后竟然还有一个初始费用的“陷阱”,前几年投入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被保险公司收走,等到投资者恍然大悟,万能险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曾经因为收益率低一度陷入低谷的投连险借助牛市,来了一个咸鱼翻身。从2006年初到2007年年初,投连险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100%,而今年上半年,很多投连险的偏股型账户的收益率达到了50%,甚至跑赢股市大盘。这种收益率经媒体和口碑传播后放大,把投资者的心弄得痒痒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投资市场的变化,人们对于收益率的期望值也不断升高。在牛市没有到来之前,人们投资的参照对象是银行利率,认为只要高于存款利率就可以。可是,牛市到来以后,出现了几倍、几十倍于银行利率的收益率,再加上银行不断加息和通货膨胀,原来的投资理念也就发生了变化,收益率仅仅与银行利率看齐已经不是目标了,更要和股市、基金看齐。因此,投连险受到热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在追逐收益的过程中,投资型保险的保障功能越来越被不重视,甚至被忽视了,这与投资型保险的本义有些背离。

有的保险公司显然琢磨透了这种“投资”的心理,干脆推出了与基金叫板的理财产品,如7月份,华泰稳健投资保险产品在工行销售,这是国内首款经保监会批准的准基金型保险产品,销售上限100亿元。其中,投资部分相当于一只平衡配置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约占30%至70%,由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开放式基金的模式投资运作,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配置于股市和债市,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和与之匹配的风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此类产品上市。

投连险当道

目前,投资型保险市场上主要是投连险当道。随着投连险的不断推出,保险人的作用越来越大。投连险个人投资账户中最少也要设置三个子账户,客户享有投资账户选择权和投资转换选择权,对于客户本身的投资素养要求较高,同时也对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投连险产品要求销售人在充分掌握保险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金融证券及经济大势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协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转换不同的投资账户,为客户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这也是一些国家往往要求销售投资类保险的业务员必须具备证券投资质询资格的原因。

并非人人适合投连险

投资连结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客户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管理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直接联系起来。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将随着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的情况发生变动,所以客户在享受专家理财好处的同时,也将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恒安标准人寿首席精算师J o h nAtherton告诉我们,在英国,投连产品是大众性的流行产品,消费者对其拥有非常理性的认识,通常将投连产品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用来满足自己的养老计划。他们通常了解,投连产品因与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相关联存在短期波动的风险,但长期持有会比单纯投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工具获得更高的收益。一般消费者购买投连产品的保险期限往往在20~30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即使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投连产品的短期收益,投保人也不会追涨杀跌,理性和追求长期收益成为英国投连产品持有者的主要特点。

John Atherton最后表示,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和投资市场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信与资本市场挂钩的投资类产品势必会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要同基金盲目攀比

投连险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双重功能,不应该把这个产品理解成一个单纯的投资工具,片面夸大它的投资功能而忽略其保险保障。所有保险产品,保障功能是根本,分红、投资、理财只是延伸服务。

消费者对投连账户的波动、盈亏要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投连险与基金区别不大,投资收益也相差不多。其实,投连险具有保障功能,而基金则不具备。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意外,即使同时投连险投资失败,其保障功能也不会受到影响。而基金投资者一旦投资失败,只能自己承担。

投资者不可被收益冲昏头脑,要充分认识到投连产品的投资账户不保证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低于本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许多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念还比较薄弱,而且,往往只注重保费和投资回报率高低,却不能接受由于股市波动而造成的保险资产价格波动。几乎每次股市的向上行情总会带动投连险热乎一阵,但行情退去,热情也就会退去。

那么,投连险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呢?保险专家指出,买投连险要对风险有足够认识并且能够承受一定投资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购买。有些人由于收入不稳定,前期经济状况较好时购买了大量的投资连结类保险,而后期收入下降时就觉得缴费困难,最后不得不进行减保,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投资账户不是多多益善

投连险的资金一般投向: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可转换债券;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回购等。根据投资方向和风险高低的不同,设置多个账户。

随着竞争的加剧,投资险的账户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国泰人寿的财富经典投连险只有“平衡型”和“增长型”两个账户;海康“金如意”投连险分别为积极型账户、平衡型账户和安全型账户3个账户;中德安联的“汇金世家”投连险有6个账户;信诚(运筹)投资连结保险一共设立了7个投资账户;招商信诺推出的投连险产品账户多达8个。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投连险账户并非多多益善,人面对过多选择的时候也是一种负担。如果对投资市场和风险比较熟悉,可以在多账户之间进行选择转化,规避风险;如果不熟悉,多账户还不如少账户省心。

专家慧眼:分红、万能险的挑选方法

在投连险强大的攻势下,同为一个战壕的万能和分红险日益受到市场冷落,但作为聪明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购买投连险并不足取。没有最好的、最时尚的保险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保单――虽然在投资收益上,分红、万能保单无法与投连保单相抗衡,但保险的最终意义肯定不仅仅只有投资回报。

专家观点:

万能险保单价值并未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而是由公司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也只需依照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状况定期公布结算利率,甚至很多产品保险公司通常会承诺给客户一定的保证结算利率。因此,客户不必承担保险公司投资失败的风险。根据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分红保单的分红一般不得少于可分配利润的70% 。若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时,分红可能非常有限。但是,分红保险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客户的基本保障是有保证的。因此,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希望以保障为主的投保人群。

万能险:收益+保障的双重功能

近期股市涨涨跌跌,让很多投资者切实体验到了炒股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多人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既能提供长期保障、又能稳健收益的万能险。

万能险其实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新型保险产品,更是一种双功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保障功能可以保证个人理财规划的顺利进行,同时保单附带的理财功能,虽然其收益率方面

不及基金、股票等证券投资产品,但它在收益稳定性方面又是首屈一指的。

《钱经》观点:

把资金交给专家管理,借机构投资的优势,坐享收益的“委托理财”方式是当前最热门的理财选择。万能型寿险保单赋予了传统寿险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功能,它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广泛、资金规模巨大的优势,并且通过月月结算、复利计息等方式代客理财,最大程度地帮助保户获得较为理想的稳健投资收益。这同时也成为投资者选择万能型保单的最好理由。

分红险:升息的利好影响是长期的

目前市场上的一款累积式分红产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分红型投资类保险,原理上保单的投资回报率应该列在投资类保险的最后一位,但这款产品的保单收益表现一直不错,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甚至已经超过10% 。

累积式分红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仅仅3年多的时间,在费用收取上,累积式分红产品与投资连结、万能产品一样,采用透明扣费的方式。然后,将剩余保费转化成若干个投资单位,产品通过账户单位价格增长和增加账户单位数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增值收益,使客户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保险利益的增长过程。

由于规定1.8% 的单位价格增长率,同时还会通过年度红利、特别红利终了红利等方式将保单全部收益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此类产品对公司的资本金要求很高。

在投资上累积式分红产品通常依照稳定性和持续性原则,在红利分配时有时会通过平滑技术对账户价格进行处理,保证投资回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由保费(扣除费用后)和历年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组成的保单账户价值部分,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会兼顾考虑收益性和安全性。而对于终了红利(年度红利和特别红利以外的收益盈余)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和盈利水平,通常可以选择更激进、预期收益更高的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即使在投资市场较为低靡时候依旧会取得较好的收益状况,目前持有超过三年的累积式分红保单累积收益已经超过1 0% 。依照对产品的承诺,未来一年,产品的最低收益会超过2.5% 。

由于累积式分红产品收益状况良好,而且几乎没有大幅度的收益波动,因此,更适合收入状况良好而又没有足够时间打理自己财务的客户。这一人群多为新兴的都市白领阶层,这些人在投资时可能会更加偏于理性,即使市场中有很大的投机机会的时候,依旧能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

《钱经》观点:

分红产品在定位上并不是一种短期投机产品, 投资该产品更重要的是要长期持有并同时选择适当的保障投资。今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升息周期, 这会对包括保险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一般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的形势匹配不同的资产。

此类分红产品虽属于利率敏感型产品, 但在投资渠道选择上更多会选择长期、稳定、回报佳的投资项目,因此,升息对该产品的利好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即使在未来股市产生较大波动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收益。在英国,很多累积式分红保单20年之后累积投资收益甚至超过了很多证券类投资产品。

加息带给寿险的积极影响

蕴 文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加息总体上可以提高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对某些保险公司来说,随着利息收入的增加,还可以缓解其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的问题。

具体到保险产品,第一,对保障型产品来说,利率和利息税的变动会对这类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如重大疾病类保险、医疗保险等。这是因为消费者投保保障型产品更看中的是“保障”功能,而非预期“收益”。第二,对储蓄类和投资型的保险产品来说,利率的变动和利息税的调整会产生比较大的长期影响。随着投资条件的改善,股市、债市都将有较好的表现,而随着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境外运用的相关限制的松动,从长远来看,储蓄类和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能会提高。特别对于万能险,比如长城保险目前在银行销售的金富利产品,进行产品设计时已将加息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因此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在利率变动时期优势更加凸显。

理财应考虑平衡的资产配置成功地进行投资理财,应该把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一是必须储蓄应急资金。这部分资金应该占据3到6个月的收入;这部分资金基本不会亏损。

二是留出保障资金,用来购买保险。这部分资金应该是月收入的8%~15%左右。购买保险不但能设置保障,就资金本身来说,也不会出现亏损。

三是投资资金,用来投资,比如买股票,买基金。这部分资金应该是5~10年不用的闲散资金, 可以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买保险的目的并非“向保险要收益”。真正意义的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其他理财产品不能替代。无论加息与否,生老病死的风险都无法阻挡,对保障的需求都不会消失。所以无论利息如何变动,长期的保障意识和保障规划都是首要的。

《钱经》风险提示:

在美国,销售投资型保险的营销员,必须通过证券、保险两个行业的专门考试,销售人员被要求应具有较高素质。而在我国,目前很多投资保险的营销人员在经过保险公司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上岗,因此,在推销投资型险种时,服务往往并不到位。

另外,保险公司的资金虽允许进入资本市场,但国内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窄,大部分资金只有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以及一定比例投资证券基金等。比如,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后,在市场处于弱势时,保险公司的投资也极易会出现亏损。例如,最近6、7月股市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投资基金的资产大幅度缩水,有的甚至跌破面值。保险公司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想要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也是很难的。

任何领域的投资者都应当清楚: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保险产品有时并不保险,因为,保险公司始终无法向保户许诺――今年或明年你能拿多少红利,或者分多少钞票。

风险不可不防 认清投资型保险的3处软肋

尽管冠以保险的名称,但投资型保险已经站在了投资产品的行列,有收益就会有风险。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种风险需要提防。

收益风险

不管分红险、万能险还是投连险都有收益风险。

分红险的收益风险来自于红利的不确定性。虽然保险公司承诺把险种收益的70%拿出来进行分红,可是,保险公司的分红过程根本就不透明,缺少监督,这就没有办法保证最大化红利送到投资者手中。目前分红红利由死差益、费差益、利差益乃至退费差这几部分组成,保险公司不公布这些具体收益情况,而投资者也根本搞不清每年有多少红利,只能每年被动接受一次分红,没有收益上主导权。所以,就分红险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不管保险资金整体收益好坏,分红险的年分红利率一直在1%~2%之间。

分红率成了保险公司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在销售产品时,可以说有不确定的分红收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在分红时,可以调配分红的比例。

万能险的收益风险主要是投资过程风险。万能险比分红险“前进”了一步,每月都会公布账户资金的收益率,便于投资者把握。可是,万能险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基金、股票,这必然引起收益的波动。相对来讲,万能险因为有保底利率,目前一般是2.5%,将来可能随着寿险预定利率而上调;同时,账户资金主要由保险公司来操作运用,收益风险相对较小。

投连险与股市紧密捆绑,这注定了其收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追逐高收益率,投连险的钱大都流向偏股型账户,而偏股型账户股市投资最高可以达到100%。股市不可能一路上升,再牛的股市也有打盹的时候,当股市下调,投连险收益就会受到直接影响。5月30日的印花税调整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特别是越后来买入的投连险进入股市的成本越高,风险更大。1999年,平安曾推出第一连险,最终因为账户投资大幅缩水而在2002年酿成投连险风波,很多投资者割肉卖出或者转成了其他险种。

费用风险

当投资者盯着投资型保险收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保险本身的费用,如果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保费进入账户中投资增值,很容易被打了“闷包”,此为投资大忌。

分红险主要费用有手续费和退保费用。其中,营销员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要远远高于银行渠道,前者首年的手续费要占30%~40%,加上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保费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进行增值,同样,通过营销员购买的分红险退保费用也很高,以某款分红型终身寿险为例,年交保费588元,保额为2万元。如果首年退保,只能拿回4.07元。相对来看,银行渠道销售的分红险费用比较低,而且是固定的,如退保一般为保费的5%~10%。

万能险和投连险的费用比较多,总共会涉及到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用等7种费用。这些费用占保费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初始费用,有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初始费用占到第一年缴纳保费的50%。在万能险热卖的时候,多数投资者被每月公布的收益率所吸引,等到投保以后才发现,缴纳的保费和账户中增值的资金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2005年11月,保险监管机构对于当时发展迅猛的万能险给予风险提示,要求投资者注意分辨初始费用和投资收益率。今年4月,保监会印发投连险、万能险精算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投连险和万能险执行统一的费用标准,目的是规范这两类保险的发展,避免发生费用风险。实际上,2005年热卖的万能险已经留下了后遗症,不少投资者弄清了费用后开始质疑保险公司,有的进行退保,这对保险双方的损失都很大。

心理风险

因为人们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型保险的,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慌。特别是现在很多媒体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牛市起来的时候,就讨论要不要退保分红险;牛市中出现调整的时候,就明示或者暗示退保。这考验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没有比较坚定的投资信念,很容易就随波逐流退保或者买入。其实,投资型保险因为涉及到费用和资金运作,特别看重长期性,一旦选择好投资型险种,就要有长期持有的决心,否则退保会损失各种费用,得不偿失。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的认真选择降低上述风险。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高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投资收益情况。有以下几个标准:以往投资型保险收益情况、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有没有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者专业团队。在产品趋同化的情况下,选择保险公司要比选择险种更加有效。比如,有的保险公司获得了直接进入股市的席位,就比通过中介渠道进入的节省了佣金费用,处于有利地位。当然,还可以参照具体投资型保险的费用进行选择比较,选取较低费用者。

容易被忽视的费用人不告诉你的投资成本

新的《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万能险精算规定》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新规中明确了投连险只能收取下列费用: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手续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和退保费用;万能险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和退保费用。要想明白投资,先要弄清楚上述费用。

目前保险公司新推出的投资型保险大都按照新精算规定设计,下面以投连险为例了解一下有关费用。

初始费用

初始费即保险费进入投资账户之前扣除的费用,就像是基金的申购费、认购费。通常期缴型投连险按照每个保单周年递减的比例来收取。按照规定,第一年最高不超过所缴保费的50%,以后逐年递减,一般从第六年开始就不再收取初始费,额外保险费初始费用比例的上限为5%。趸缴型的则是一次性收取一定比例的初始费,分为5%和10%两个限额。

不过,现在市场投连险竞争激烈,许多保险公司早就将初始费降得很低,以此吸引投资者,如联泰大都会人寿、中德安联均推出趸缴型投连险初始费率仅为1%,广电日生的同类产品初始费比例则为零。

手续费

保险公司在提供账户转换、部分领取等服务时收取手续费,用以支付相关的管理费用。考虑到客户为了获得收益不可避免要转换账户,一般保险公司都会提供几次免费的账户转换,有的公司干脆对所有账户转换都免费。

客户随时领取账户中的部分现金价值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称为部分领取费。一般也是逐年递减的,而且大多在3年或5年内须付此费用,超过年限则无需再付费。但是保险公司建议客户在前几年不要部分领取,以保证投资收入不受影响。

买进卖出差价

买入卖出差价有些类似外汇买卖中的差价,保险公司在这其中就像银行一样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差价也就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中间转换费”。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收取1%到2%的差价。根据保监会的规定,投资连结保险的买入卖出差价不得超过2%。不过也有保险公司,如联泰大都会的“财富精选计划”不收取这部分费用,也就是说客户进行买进和卖出时,价钱是一样的。

死亡保险费

死亡保险费是投连险中风险保障方面的收费%。这一费用的标准与传统寿险的费率制定标准一致,并且客户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比例。根据精算规定,个人投连险的死亡风险保额不得低于保单账户价值的5%,强化了保障功能,基本保险费不得高于保险金额除以20,并不得高于人民币6000元。有的投连险会赠送人身保障,如中德安联“ 金世家”就无需客户缴纳这部分费用。

保单管理费

这是一个与保单账户价值无关的固定金额,保险公司不得以保单账户价值一定比例的形式收取保单管理费。大多保险公司为每月5元。与普通寿险一样,投连险的保单管理费也是用来支付保单运行的行政管理成本。比如系统投入、每天对账户价值进行的调整、投保人变更、地址变更等。只是普通寿险不需要向投保人明示这些费用。

资产管理费

这主要是投资运作的管理成本。当客户买了投连险之后,就相当于将资金交给保险公司来运作,保险公司有一支专门的团队为客户进行产品选择、日常追踪、完成交易等。资产管理费就是用来支付这一部分费用。按照规定,资产管理费年度百分比最高为2%。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第3篇

“现在银行网点卖出的保险,90%都是分红险。”招行北分的理财人员告诉记者,加息后前来咨询分红险的投资者明显增多。

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是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国债等,其中投资在银行大额协议存款的比例最大,占到总体投资额的60%还多,其次才是国债、股权类产品和不动产类等。分红险的收益率由固定的2.5%左右的利率加保险公司根据上两年的实际收益情况给予的保单红利组成。按照《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每个会计年度向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

因此加息对于持有分红险保单的消费者无疑是好消息。央行加息后,保险公司的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也随之上调,因此,分红险的收益也会随之上调。此外,保险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将间接提高分红险的分红率。加息之后,保险资金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将有较好的投资收益。

理财专家称,在加息通道下,分红险通常被用来作为抵抗通胀的工具。“如果CPI居高不下,加息持续的话,这种理财产品的销售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分红险相比较,万能险受加息的影响更为直接。分红险是每年公布分红水平,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保险公司根据宏观环境和同业情况每月调节一次。利息上涨后,保险公司将率先调整万能险结算利率。该险种的收益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等固定投资关联度较大,加息后,协议存款及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万能险的收益率亦会水涨船高。

定期寿险、短期意外伤害险、健康医疗险等产品,均以保障功能为主,储蓄功能较弱,其定价因素主要是考虑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投保人可继续持有。

如果投保人手中持有的是投连险,那么是否要暂停缴费,关键要看股市、债市的趋势如何。由于加息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投保人担心投资收益会受影响,可适当对投连险的账户进行调节,如将部分资金从激进型账户转入稳健型账户。

此外,普通终身寿险、两全险、养老年金险、少儿教育金险等传统固定利率产品,由于利率在其定价过程中起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银行储蓄利率不断上调,这几类保险产品的收益功能就显得相对较弱,投保人可根据自身实际分析利益得失,再做决定。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第4篇

似乎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投资理财工具。

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机会,也没有永远的风险,

理财环境的变化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理财的机会。

投资型保险会不会成为你新的投资选择?

黄先生手里有一笔钱已经捂了一段时间,不是无路可去,而是无法选择,他不愿承担太大风险,对低迷的证券市场也敬而远之,又不想存款,而想找安全性较高的理财方式。像黄先生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1999年全国活期储蓄存款占储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24%,而2004年则上升到了34%,这也说明期间理财产品的短缺和人们对理财方式缺乏了解。

金融机构开始瞄准这部分“活资”,近期开发出各种理财产品,让人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银行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基金公司则推出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则在升息后推出分红、投连等投资型险种。没有一成不变的投资机会,也没有永远的风险,理财环境的变化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理财的机会,例如以前保险资金只能购买债券、协议存款等,后来可以借助基金进入股市,现在可以直接进入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理财观念也要跟上这些变化,权衡各种理财产品的优劣,作出最有利的选择。

收益比较:投资型保险更胜一筹

收益是最能拨动投资者心弦的,所以,各种理财产品都在比拼收益率,希望一下子就抓住投资者“飘忽不定”的心。

本来,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占据了优势的。继光大、民生、招商、中信实业等7家银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后,工行、农行等银行也都相继推出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回报率高低一目了然,如5万元起售的1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工行“稳得利”和交行“得利宝”为2.7%,中行的“汇聚宝”为2.95%,建行“利得盈”收益率为3.03%,而农行的“本利丰”则高达3.41%。以上收益皆为税前。但由于近期央行下调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影响了银行在货币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所以,未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肯定也会下降,而银行近期也不会继续推出。

货币市场基金近日的收益率高得有些出人意料,从去年10月至今,货币基金的月收益一路突破2.6%、2.8%和3.0%,2月份,货币基金日均年化收益率达到3.19%,且基金分红是免税的。目前南方、华安和易方达三家公司都推出了货币基金,投资方向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似。由于具有基金的性质,投资者可以看到每天的收益情况。从目前的收益率来看,货币基金稍胜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筹。

作为传统项目的投资型保险也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只是,其看得见的收益有些相形见绌。目前投资型保险收益分为三类:有固定收益率,如家财险;保底不封顶,如分红险;既不保底,也不封顶,如投连险。去年受银行升息和投资渠道拓宽的利好刺激,保险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投资型产品。

目前来看,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要超过同期银行利率,近期推出的家财险和分红险的收益率情况可以看下表。而投连险是没有台面收益的产品,1月初,友邦、瑞泰、金盛等寿险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推出了新一连险。根据新规定,保险机构为投连险设立投资账户,投资股票的比例可高达100%。也就是说,保险资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收益可能很高,风险也会很高。

单从能够得到保证的收益来看,保险产品似乎缺乏诱惑力,但保险产品还有一块看不见的收益,主要表现为分红。与以往不同的是,保险资金已经获得独立席位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可以申购新股,成为“特权资金”。这很让人兴奋,在过去的14年里,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挣走了9800亿元,多于上市公司圈走的钱,一级市场“新股不败”只在很少的场合出现例外。而且,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还会逐步拓宽。这样说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在新一年将会有很大的改观。水涨船高,分红险和投连险的分红与投资收益部分将会有所提高。

保险产品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风险保障,投资与保障实现了结合,如华泰保险的家财险能提供累积两年4万元的家财险;分红险和投连险则提供人身意外保障,国寿鸿丰提供3倍于保额的意外保险,有的还可以附加医疗保险。

流动性比较:投资型保险优势小

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型保险产品

虽然是“闲”钱,但也有机会成本,如急用或更好的投资机会等情况,一方面,新的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另一方面,理财机会不断出现,股市经历由盛到衰,一度沉寂的房地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些都是三四年里出现的事情,以后还会有类似的机会出现,对个体而言,机会更多。在此情况下,理财产品资金的流动性好坏也成为投资考虑的重点。投资理财最不愿意看到等钱用时被套住。

灵活性最好的是货币市场基金,由于采用基金方式操作,流动性最强,在封闭期内,每天都可以申购赎回,一般提前两天告知。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赎回还免手续费,属于活期理财产品。其次,便是人民币理财产品。

投资型保险收益并不低,又有风险保障,但流动性较差,投资期限少则两年,多则十年,如果要提前退保,不仅许诺的收益拿不到,还要损失部分手续费,为了解决流动性差的问题,很多保险产品规定可以申请不超过80%的抵押贷款,但是要付利息的。

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权衡一下是不是进行长期投资,是否有其他的理财需求,或者其他需要资金的地方,然后进行选择。否则,到时很难实现预定收益。

另外,在进入门槛上,投资类保险和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一些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平民理财特色,最低购买限额一般为1000元,高的也不过1万元。而其他理财产品带有明显的嫌贫爱富性质,特别是一些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券商稽核产品进入的门槛较高,而且回报率与投资量相关。

安全性比较:投资型保险回归理性

安全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型保险产品>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总与收益相伴,之前市场上曾有不少理财产品,到期后不但不能支付许诺的高息,甚至连本金也无法收回,就与理财南辕北辙了。因此,在投资金融理财产品时,要分析好产品的风险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新一批理财产品都考虑到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从公布的投资方向上看,选择风险小的债券、央行票据等产品。但是,风险总是存在的,即使看上去最为安全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也不例外。这不,4月份央行政策一变,人民币理财产品就风光不再了。

对于受热捧的货币市场基金,已有专业人士指出,货币基金高于3%的年化收益率,是暂时、不可持续的,已有的业绩来自对债券的低买高卖,现在基金手中的债券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必须寻找下一个建仓的机会,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收益率大幅走低也有可能,所以,其收益也要关注长期性。证券集合产品与此相似,安全性稍高,券商不惜注入资金,为投资者收益的保本之用。

分红型保险收益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分红保险;保障;投资

一、引言

兼具保障功能和投资理财功能的分红保险,自2000年在中国首次推出以来,以其独特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寿险的主流产品。据统计,2008年,全国分红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了3650亿元,约占寿险总保费的50%。分红保险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这对分红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个保险行业的规范和进步都意义重大。本文对分红保险的内涵、种类和红利进行了阐述,同时从分红保险优劣势、热销原因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分红保险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最后对我国分红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分红保险概述

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投保人除了可以得到传统保单规定的保险责任外,还享受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即参加保险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所得盈余的分配。我国的分红保险依据功能可分为投资型和保障型两类。投资型分红保险以银保分红产品为代表,以趸交为主,通常为5年或10年期,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在分红保险中所占比例较低。保障型分红保险有趸交和期交两种,期限从5年到几十年不等,不仅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通常还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在分红保险中所占比例较高。分红保险的红利由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决定,可分配盈余主要来源于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益。利差益是指实际的投资收益率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率时所产生的盈余,死差益是指某个险种被保险人的实际死亡人数小于预定死亡人数时所产生的盈余,费差益是指实际的经营费用低于预计的经营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除了这三种主要的来源外,还有失效收益、投资收益和资产增值、残疾给付、意外加倍给付、年金预计给付额与实际给付额的差额等。分红方式包括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按分红形式)、全差分红和部分差分红(按红利来源)。

三、中国分红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分红保险作为一种新型保险产品自推出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到2010年,分红保险在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等多数寿险公司的业务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在个别寿险公司甚至达到90%,已经成为寿险行业的主流险种。

(一)分红保险优劣势分析

分红保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理财特点。中国的消费者在理财上的一直倾向于稳健的银行储蓄,传统的保险并非最佳选择。分红保险的收益包括“保底”收益和红利收益两部分,与银行储蓄相比,固定支付的“保底”收益相当于银行储蓄的本金,在保险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红利收益往往要比银行储蓄的利息高,此外,分红收益不需要像储蓄利息收入那样缴纳利息税。其次具有投资和保障的双重功能。分红保险既保留了传统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对投资理财的需求。再次程序简单,便于销售。从投保的程序来看,除传统产品的分红型外,很多分红保险的投保都不需要经过体检,购买程序简单;从销售渠道来看,分红保险的销售囊括了人、银行、邮政等多种渠道,便于消费者购买。

分红保险的劣势也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保障功能相对弱化。分红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狭窄,保障的额度往往比传统的保障类寿险产品低。第二,资金运用风险增大。从整体销售情况看,分红保险的保费收入多以趸交为主,短期的比例也远远超过了长期,从而容易造成短期内资金大量集聚,加大了资金运用难度。第三,分红的不确定性。分红保险的分红金额是由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在资本市场不景气或保险公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下,红利分配一般会比较低,甚至可能低于银行同期利率,加之人在销售时可能夸大分红保险的收益率,一旦红利支付额与投保者的心理预期产生差距,无疑会对分红保险的发展产生巨大压力。

(二)分红保险热销原因

如前所述,分红保险自身所具有的三大优势使得分红产品得以热销。除此之外,还有四个主要的原因促成了它的热销:第一,保险公司为规避利差风险加强产品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行业的高增长使其聚集了大量的资金,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央行连续的降息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巨额的利差损,为规避利差风险,保险公司致力于产品创新,使分红保险得以产生并不断完善。第二,保险人在高额佣金驱动下的推波助澜。许多保险公司为扩大业务争取市场份额,聘用人后未经培训就直接开展业务。分红保险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很多人自身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少数的人还会为追求佣金利益而刻意回避风险提示、夸大保险功能和收益程度,极易误导消费者。第三,客户的非理性选择。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投资需求也随之提高,由于分红保险自身的专业性和客户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使客户对分红保险的理解趋于片面,加之保险公司的大力宣传和某种程度上的误导,使客户容易产生从众思想,做出非理性选择。第四,银行销售的推动。银行销售使保险公司更容易争取那些有闲置资金或有储蓄、投资意图的客户,在银行网点的销售容易让客户认为,保险是以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双重信誉和实力为保障的,从未无形中提高购买意愿。

(三)分红保险实例分析

下面以中国寿险市场上中资企业的“三大巨头”的典型分红保险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我们选取的是中国人寿的“福禄双喜两全保险”,平安人寿的“金裕人生两全保险”和太平洋人寿的“鸿利年年年金保险”。鉴于篇幅原因,对这三个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我们不予列出。通过对上述三种产品以及其他分红保险产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分红保险的投保范围相对统一,几乎都在“出生30日以上至60周岁”这一区间内,个别险种有所差异,保险期间都比较长但也存在差异;交费方式以3年、5年等不等年限的期交为主,趸交产品所占比重较小,给付内容主要包括生存保险金和身故保险金两部分,具体给付方式因不同产品各异,也有部分分红产品有其他形式的给付,如祝寿金就是太平洋保险公司多种分红保险的特色,红利分配往往是依分红保险业务的经营情况而定,但保险公司往往会简单提示红利分配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客户,分红产品往往还附加“凭保单可质押贷款”的优惠条件,部分分红产品还推出了保费自动垫付等服务。

四、中国分红保险发展对策建议

1.科学合理定性,明确产品重点。保险公司首先要对分红产品进行合理定性,明确保障与分红的制衡关系,确定分红产品的侧重点。保险公司作为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在提供保障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将核心功能定为保障,就应当适度弱化红利的作用,将重点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保障;如将分红产品的核心功能定为投资,保险公司就应当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率,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投资产品较多,分红保险未必能够占有优势,所以更好的选择还是突出分红保险的保障功能。

2.拓展销售渠道,强化内部管理。要降低分红保险的销售成本需要从销售渠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两个方面着手。在销售渠道上,要进一步加强与银行、邮政、证券等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信息优势拓展自身的业务规模。目前,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多以银行模式为主,银行的收入主要是手续费,在银行自身储蓄规模萎缩时则会直接影响到分红保险的销售。在今后的发展中,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优化与银行的合作模式,建立共赢机制,如让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在内部管理上,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坚持客观宣传,规范销售行为。由于分红保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得许多客户对其了解不深,客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保险公司的宣传导向及人的影响。在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为拓展业务在宣传时往往更多强调分红保险所带来的收益而弱化其隐含的不确定性,个别人也会为争取客户而夸大分红保险的收益率,从而误导消费者。为此,保险公司应该树立起自上而下的客观的宣传导向,并加强对销售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道德培训和资格审核,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4.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我国分红保险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在其地位和重要性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保单条款不合理、行业竞争不正当以及政策条文不明晰等情况,这些都制约了分红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增加了整个保险行业的风险。行业的发展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更需要法律和相关准则的规范,立法机构应当加快完善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中国保监会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要求,从而为中国分红保险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

从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分红保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分红保险的进一步创新和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存在很大潜力。未来的发展中,保险公司应该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规范宣传和销售行为,加强管理,以结构优势谋求发展,而相关机构也应当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为分红保险和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佳.我国分红保险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魏玉梅.我国分红保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保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于殿江,郭楠.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山东大学学报.2003(6)

[5]何唐兵.我国分红保险市场分析[J].保险研究.2003(9)

[6]张红霞.浅析分红保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5)

[7]郑海涛.中国分红保险的功能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1)

相关期刊更多

南开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深交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深圳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