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第1篇

一、杨树病害防治方法

1.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幼苗生长;重则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mm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导致植株死亡,若小苗于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死变黑,病苗扭曲不直。

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2)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注意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等田间管理,减少发病条件,苗圃地应避免连作或避免将苗圃设在感病植株附近,可有计划的换茬育苗,种子带菌需化学处理,防止实生苗发病,可用8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和多果定喷粉处理干燥种子。(3)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防止被水冲洗掉,并应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

2.杨树腐烂病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

防治方法(1)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2)加强营林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前加强松土锄草,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及时进行灌溉,低洼盐碱地要排水排碱;修枝应掌握勤修、少修、弱修,伤口要平滑,并涂波尔多液等防腐剂保护;防护林及片林边、行道树病害较严重,每年冬春季节应将树干涂白,以防日灼伤害和人畜损伤。(3)发病期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尔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灵1∶(80~100)倍液涂干治疗。

二、杨树虫害防治方法

1.杨树蛀干害虫

1.1杨树光肩星天牛

防治方法:(1)防治卵及初孵幼虫,用锤击杀;向有虫处(蛀孔)涂抹敌敌畏(50倍液)或煤油;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干,喷液量以树干流药液为止。(2)防治大幼虫,幼虫长大蛀入木质部深处时,用注射器向蛀道内注射氨水;向蛀孔内投放56%磷化铝片(1/6或1/3片);用磷化锌与乙二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毒签插入蛀道内熏杀;施用这些方法的蛀孔用黏泥封塞为好。

1.2青杨枝天牛

防治方法:(1)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选择肥沃的土地繁育和栽植杨树苗,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及时剪除带的枝、干并烧毁,减少虫害。(2)危害较严重的杨树林成虫出现期用氯氰菊酯涂抹或喷洒枝干。

1.3杨树桑天牛

防治方法:(1)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或上述药剂,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湿泥封孔,杀虫效果良好。(2)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cm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桑树,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2、杨树食叶害虫

2.1杨黄卷叶螟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2)化学防治卵孵化后喷洒杀虫剂90%敌百虫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

2.2杨小舟蛾

防治方法:(1)卵期赤眼蜂寄生率很高,可进行繁殖利用;特别是第4代卵的寄生率高达90%以上,要加强保护。(2)叶面喷雾防治:适用于集中连片的林班,利用大型喷雾机械或飞防,1~3年生幼树可采用人工喷雾防治。

2.3杨潜叶蛾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第2篇

北方夏玉米生长的6~9月份,正好处于雨热同季,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非常适宜粗缩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黏虫、蓟马、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对玉米丰产丰收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引起重视。

 

一、主要病害

1. 粗缩病 夏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发病,田间一般从5~6叶期开始表现症状,病叶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缩,叶片密集丛生,病株粗缩。患病玉米雄穗退化,雌穗畸形,受害严重时不结实。

 

①重发生条件。夏玉米生长期间降雨少,干旱时发病重;灰飞虱、蚜虫多时发病重;玉米田苗期杂草多时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灰飞虱虫源和毒源。二是选用抗病品种,如浚单20、登海3号、农大108等。三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包衣的种子。四是改套作玉米为直播,避免玉米苗期与小麦共生,减少灰飞虱的传毒几率。五是及时防治灰飞虱和蚜虫。当这两种害虫发生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30千克喷雾。六是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带出田间处理,减少再侵染毒源。

 

2. 褐斑病 夏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靠气流、水滴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在叶片和叶鞘交汇处病斑最多。发病初期为黄白色小斑,逐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叶片褪绿、发黄、干枯,植株枯死。

 

①重发生条件。7~8月降水多,湿度大,气温高时发病重;土壤瘠薄地块发病重;通风不良、积水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浚单20、农大108等。二是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三是及时追肥。在夏玉米4~5叶期,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15千克。四是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和微肥。五是在玉米苗4~5叶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发生。喷药要均匀周到,保护好上部叶片。间隔7~10天后再次用药,连喷2~3次。

 

3. 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病菌主要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在田间侵入玉米植株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扩散。叶片染病后出现水渍状青灰色病斑,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青灰色大斑。病斑呈梭形,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大的病斑长可达10~15厘米、宽2~3厘米,小的病斑长1~3厘米、宽0.7~1厘米。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白,植株枯死。

 

①重发生条件。发病适温为20~25℃。秋季降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时发病重;感病品种发病重;玉米孕穗、灌浆期缺氮发病重;低洼地,栽植密度大、通风不良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浚单20、农大108等。二是实行轮作倒茬。三是及时追施氮、磷、钾肥,提高玉米植株抗病性。四是在抽雄期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

 

4. 小斑病 玉米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0~15毫米,有时病斑上可见2~3个同心轮纹。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①重发生条件。7~8月气温达25℃适于病害流行。7~8月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拔节、抽雄期缺肥发病重;感病品种发病重;低洼地、通风不良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轮作。三是拔节、抽雄期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四是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主要虫害

1. 黏虫 主要在玉米苗期发生,幼虫咬食幼苗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将植株吃成光杆。

防治方法:发现黏虫为害时,立即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2. 蓟马 蓟马为害主要造成玉米心叶拧在一起如马尾状,甚至烂心、不能抽雄等。

防治方法:当夏玉米田蓟马发生时,及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5%辛·氰乳油4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

3. 玉米螟 主要咬食玉米心叶,钻蛀雌穗,造成籽粒腐烂或烂穗。

防治方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随时观察,有玉米螟发生时,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沙5千克施于心叶内,或用20%氰戊·灭多威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1%甲维盐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4. 蚜虫 多在玉米花粒期发生为害,主要吸食植株汁液,影响叶片或植株生长,排泄物污染叶片表面,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5. 二点委夜蛾 主要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造成缺刻、孔洞;咬食根部,造成植株倾斜倒伏;咬食茎基部,导致植株枯死无产量;咬食心叶,造成心叶萎蔫,然后整株枯死。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杜鹃花;病虫害;发生;防治

杜鹃花(Rhododendron spp.)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俗称映山红、山石榴、马樱花、野山红等。据统计,全世界有杜鹃花850多种,我国有65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多种常绿杜鹃如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宽种杜鹃等各色杜鹃花,常成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甚至有连绵10km以上的杜鹃花“花海”的奇观。杜鹃较耐阴,花期长,杜鹃的枝叶耐修剪,根桩奇特,是一种非常适宜居室栽培的花叶俱美的植物。为了保证北仑杜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杜鹃花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发现发生相对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7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3种[1]。

1杜鹃花病害

1.1杜鹃花叶斑病

又称褐斑病、角斑病,主要侵染叶片,是杜鹃花最常见的病害,北仑区9个镇(乡)均普遍发生。病原为真菌,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dodendri Fer.)。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植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伤口侵入[2]。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西鹃罹病最重,尤其是光叶和扭叶类品种。持续发生于整个生长季节,发病高峰多在5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上旬,温室条件下栽培的杜鹃花可周年发病。雨水多、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发病,梅雨和台风季节及多雨年份病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不良,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1.2杜鹃花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花器,是北仑杜鹃较为常见病害之一。病原为富克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属担子菌门真菌。无性态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属半知菌亚门。春季室内外栽培的杜鹃花花器易染病,冻害常是发病诱因之一。发病初期,花瓣上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展很快,并相互连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湿度高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低温高湿的早春或晚秋及阴雨连绵、降雨量大的夏季易发病,杜鹃受冻害发病重。

1.3杜鹃花煤污病

又称煤烟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为枝条和叶柄。北仑6~9月较易发病。病原为煤炱菌(Capnodium sp.),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一种由蚜虫、蚧壳虫引起的次生性病害。发病时叶面上产生辐射状黑色圆形霉点,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煤斑,煤斑汇合、增厚形成1层黑色的煤灰状物。发生严重时,整株污染,枝叶枯萎,植株死亡。蚜虫、蚧壳虫数量大,温度高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1.4杜鹃花花腐病

主要危害花器,各品种杜鹃上均有发现。病原为杜鹃卵孢核盘菌(Ovlinia azaleae weiss),属子囊菌门真菌。病菌在花瓣上形成菌核落地后在地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开花后在红色或紫色花上产生褐色斑点;在白色花上产生浅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展至所有花瓣,造成花瓣沾污,花期缩短,花朵下垂,影响其观赏价值。一般在春雨季节发病严重。

1.5杜鹃花芽枯病

个别镇(乡)局部发生为害相对较少的病害有杜鹃花芽枯病(Briosia ozaleae Morris),杜鹃顶生花芽多在7~8月发病,后进一步侵染叶芽和小枝,是杜鹃花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北仑只在个别年份偶有个别植株发生。

2杜鹃花虫害

2.1卵形短须螨

别名扁螨、叶螨、茶短须螨、杜鹃红蜘蛛,直螨目,细须螨科,是北仑杜鹃尤其是常绿杜鹃为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害虫。雌成螨体长约0.3mm,椭圆形,有红、暗红、橙红等色,背腹扁平,体背有网纹状斑。雄成螨体略小,体尾部略尖。幼螨似成螨,鲜红色,足4对。成螨、若螨多喜在叶背面吮吸汁液危害,叶脉附近受害尤烈;叶背呈现油渍状紫褐色斑点,叶面呈灰白色斑点;受害叶片失去光泽,叶柄呈紫褐色,严重时叶片枯黄,早期落叶,影响生长和观赏。北仑1年中以6~9月发生严重,高温干燥有利于发生,多雨潮湿则不利其发生[3]。

2.2杜鹃冠网蝽

别名拟梨冠网蝽、杜鹃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是北仑杜鹃为害较为严重的害虫。成虫体长3.5mm左右,体形扁平,黑褐色。触角丝状,4节。前胸背板中央纵向隆起,向后延伸呈叶状突起,前胸两侧向外突出呈羽片状。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胸两则和背面叶状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网状纹。静止时,前翅叠起,由上向下正视整个虫体,似由多翅组成的“X”字形。以成虫、若虫在叶背上吮吸汁液危害,并排泄粪便,从而使被害叶面形成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出现锈黄色污斑和蜕皮壳。受害植株树势衰弱,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北仑危害期为5~10月,在干旱季节繁殖最快,带白点的叶片可遍及全株,降低观赏价值。

2.3红带网纹蓟马

别名红带滑胸针蓟马、荔枝网纹蓟马、红腰带蓟马,缨翅目,蓟马科,是北仑杜鹃花较为常见的害虫。成虫体长1.1~1.3mm,宽0.4mm,黑色有光泽。触角8节,翅暗灰色。雌虫腹部膨大,雄虫腹部细长。主要在叶背刺吸汁液,使被害叶面产生失绿点,可连成片,产生灰白色斑点,十分明显,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花木生长和观赏。

2.4其他虫害

调查中发现危害北仑杜鹃花的虫害还有蚜虫、杜鹃叶蜂、温室白粉虱、卷叶蛾等不同程度为害叶片,木蠹蛾蛀食树干,地老虎咬食根须。

3防治方法

3.1加强养护管理

西洋杜鹃、东鹃、毛鹃、夏鹃喜温凉、怕燥热,喜湿润、怕水涝,喜散光、怕曝晒,喜薄肥、怕闷湿,养护适温为12~25℃,高于30℃生长缓慢,低于5℃进入休眠,低于0℃发生霜冻。要求肥沃疏松的酸性土,适宜pH值5.5~6.5。中性或偏碱时浇3%~4%硫酸亚铁水溶液3~4次。杜鹃怕浓肥、生肥,不要施生浓的人粪肥、死动物等。2~5月施肥为宜,7月、8月不宜施肥,高温时施肥易烂根。杜鹃施肥时,干肥少施,液肥薄施,春夏秋隔10~15d施1次稀饼肥水或矾肥水,每年春、秋各施干饼肥1次,6月中旬施1次速效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少或不发病。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土栽植杜鹃,并尽可能实行轮栽,以改善栽培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土壤和栽培基物可以用太阳能或热蒸气消毒,也可以用农药处理。育苗和移栽园地时,株行距保持一定距离,以利通风透光,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高温时适时遮阳。及时清除病残株、花、落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害侵染源和虫体越冬场所。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扁桃;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7)04-0036-03

山东夏季高温多雨,扁桃病虫害较重。笔者2004~2006年对省内扁桃主栽区的病虫种类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

目前发现的病害有4种,即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根癌病和褐斑病;害虫有19种,即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杏虎象、白星花金龟、茶翅蝽、棉褐带卷叶蛾、黑星麦蛾、桃潜叶蛾、山楂叶螨、二斑叶螨、桃蚜、桃瘤头蚜、桃小绿叶蝉、梨冠网蝽、铜绿丽金龟、桑白蚧、草履硕蚧、桃红颈天牛、蚱蝉。其中,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桃蚜、桃蛀螟、茶翅蝽、桃潜叶蛾、桑白蚧危害较重。经3年试验,基本掌握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 流胶病

该病危害十分严重。树体发生流胶后长势变弱,严重者会引起死枝、死树。该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复合病害,其致病因子复杂多样,且受地理环境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按流胶部位可分为皮孔流胶和伤口流胶;按发病部位可分为枝干流胶和果实流胶;按病因又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流胶。非侵染性流胶主要因冻害、日灼、雹灾、干旱或水分过多、修剪过度、机械损伤、栽植过深、土壤粘重、结果过多、重茬、虫害等造成伤口,引起树体生理失调而导致流胶,而伤口是流胶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逢大雨,则流胶加重。侵染性流胶主要由病原菌侵染引起,尤以主干、大枝发生为重。

防治流胶病的方法是: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适度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②保护树体,防止造成伤口。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加强对桃红颈天牛的防治,田间作业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③彻底清园。冬季结合修剪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僵果等,集中于园外烧掉或深埋。④药剂防治。早春萌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5°Be石硫合剂,然后涂白铅油保护;或0.1%龙胆紫水剂表面消毒后,涂多菌灵100倍液,外涂伤口愈合剂保护。初春扁桃萌芽期(芽已萌动仅有个别露白时)喷3~5°Be石硫合剂,压低病虫基数。生长季,定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轮纹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喷药间隔期10~15天。

2 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危害果实、新梢和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圆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枝梢受害后,出现水浸状暗紫色、椭圆形、中间稍凹陷的斑块。果实受害后,果面现水渍状小圆斑,并从病斑处流出胶液,病处稍凹陷,严重时果实开裂脱落。病原为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主要在枝条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经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从气孔、皮孔等自然孔口侵入。一般4月中旬展叶后即发病,5月中下旬出现全年第1个发病高峰,7月中下旬雨季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果园郁闭、排水不良、树势衰弱时发病重。

防治细菌性穿孔病一要剪除病枯枝,清理园内落叶、杂草、病枝,并集中于园外烧掉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原。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二要在春季花芽萌动期(花芽刚露白但未绽开)喷3~5°Be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压低病原基数。三要从4月下旬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每10~15天1次,花后3遍药尤为重要。主要药剂有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50%轮纹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3 桃蛀螟

桃蛀螟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在树叶繁茂的树上产卵,尤以两果相接或贴叶处产卵较多,卵期约1周。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幼虫期2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果内或两果间及果台等处结茧化蛹,蛹期10天左右。7~8月发生第1代成虫。幼虫在9月份开始寻找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及时摘掉被害果和拾取落地果,集中销毁,以消灭幼虫。②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的趋性,在果园设置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捕器,或用桃蛀螟性外激素诱捕器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成虫产卵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桃蛀螟性外激素诱捕器预测成虫发生期,当连续诱到成虫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

4 茶翅蝽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墙缝、石缝、草堆、空房、树洞等场所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5月中下旬迁飞到扁桃树上危害,刺吸果实,造成流胶。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产卵,至8月中旬结束。卵多产在叶背,卵期平均5天。若虫孵化后,先静伏于卵壳上面或其周围,3~5天后分散危害,若虫期平均58天。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危害至9月下旬或10月上旬,随后陆续飞向越冬场所。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春季在越冬成虫出蛰时和9~10月成虫越冬时,在房屋的门窗缝、屋檐下、向阳背风处收集成虫;在成虫产卵期,收集卵块和初孵若虫,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在虫害严重的果园,于5月下旬树上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杀灭成虫。

5 桃潜叶蛾

1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5月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以后各世代有重叠现象。果实采收后,如放弃病虫害防治,会造成后期桃潜叶蛾大发生,引起果树提早落叶。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果树落叶后,清扫落叶、杂草,或在早春结合深翻树盘,将落叶、杂草埋于树下,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重点抓住第1代初孵幼虫的防治,防治时期为5月上旬,以后在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500倍液。

6 桃蚜

1年发生10~20余代,以卵在越冬寄主的芽旁、芽腋、裂缝等处越冬。翌春果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化的蚜虫群集在芽上危害和繁殖。5月上旬繁殖最盛,危害最烈,并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至马铃薯、烟草、棉花及十字花科植物上危害。10月份有翅蚜飞回果树上,并产生有性蚜,后产卵越冬。春季干旱有利于桃蚜发生。

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蚜茧蜂等。在果园内人工种草,能改善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活动和繁殖场所。注意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期喷洒广谱性农药。②药剂防治。果树萌芽前,树上喷洒99.1%敌死虫乳油或99%绿颖乳油(机油乳剂)100倍液,杀越冬卵效果好,且对天敌安全。危害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有3%啶虫咪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7 桑白蚧

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豆害虫;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已经发现的危害大豆生长的害虫多达百余种。其中出现频率交过,危害非常严重的有十多种。对其根系有不利作用的有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接下来重点的分析生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害虫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

1 蚜虫的发病情况以及应对方法

它的涉及规模非常的广,其中最为厉害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以及华北平原区域。它通常是通过吸取嫩叶上的营养来起到不利作用的,受到影响的作物会停止生长,并且出现严重的萎缩现象,单棵非常矮,而且坐果不多,产量不高,是非常常见的害虫。当发生这种问题的时候,假如不能积极的应对,就会导致其死亡,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大面积的产量降低的状况发生。同时它还能传递病毒病,会带来更为严重的问题。

首先,危害特征

它是通过虫卵的方式来过冬的,当回暖之后,开始生长,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豆田为害幼苗。越冬卵量大,繁殖迅速,在东北地区1年繁殖10多代,在黄淮地区1年可繁殖20多代。它的发生程度以及频率等和很多的要素都有直接的关联,比如虫卵的数量以及天气特征等等的一些要素。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缺少雨水的天气,为其蔓延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而当均温上升三度,湿度提升百分之十,并且遇到大雨天的时候,其发生的情况就会缓和许多。

其次,应对措施

用种子和药剂比例为1∶75,药效可维持20d,能杀灭早期飞迁到豆苗上的蚜虫。此种措施还能够应对别的一些害虫,比如蛴螬等。通过引入其天敌昆虫,比如草蛉等可以获取非常好的生物治理的功效。还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1000倍液,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药效可维持10d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2 食心虫的发病情况以及应对方法

此类害虫出现在东北以及华北平原和广大的西北等地区,最为厉害的是东北地区。它是通过幼虫蚕食果实的方式进行危害的。通常情况下会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果实会被其危害,厉害的时候会接近一半的对其产生危害。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首先,危害特征

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茧越冬。不同地区的出现时间也存在差异,在东北三省通常是在每年的七月末的时候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 d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入土越冬。在华北平原区其出现的时间较之上面来讲要晚半月左右。它的出现以及危害的严重度,和每年的中旬的气候有非常大的关联。假如在七月末到次月初的时间天气比较舒适,就会出现大量的害虫。在气温较高斌企鹅降雨较少的情况或者是气温较低但是雨水太多的时候都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应对措施

种植抗虫品种。不同品种抗虫性有较大差异,豆荚有毛的品种着生卵较多,豆荚无毛的品种着生卵少;荚皮中木质化隔层紧密的品种受害较轻;黑荚和铁荚系统品种虫蛀率也低。通常来讲,黑豆比黄豆更具有抵御害虫的能力。 因为其存在于土中,如果连续种植的话会导致其大面积的发生,所以要适当的进行轮作制度,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问题的发生几率。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粱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 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另外还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3 红蜘蛛的发病情况以及应对方法

该类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会出现,其中最为厉害的地区是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地区等。其成虫以及幼虫都会对作物产生影响,通常是通过吸收汁液来危害。受到问题的叶片一开始的时候会发生淡黄色的斑点,然后变为红色,进而叶片掉落,如果厉害的话,还会使得整个作物枯死,导致质量以及产量等都受到非常不利的作用。

首先,危害特征

它的繁衍速度非常快,在东北它一年之中能够多达十几代。而在南方地区更是能够达到二十多代的严重后果,如果气温超过23℃、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此时是其最佳的繁衍时间。所以,每年的六到七月分是它发生最严重的时间。 翌年5月转移到作物上开始为害,群集于叶子背面,吐丝结网。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最为严重的时间,当雨季出现之后就开始降低。如果在它的生育阶段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的话,对于防止其发生有一定的好处。

其次,应对措施

对于此种害虫通常是通过及时的清理杂草物质,对田地进行保墒活动,合理的浇灌等方法都可以应对虫害现象。如果使用药物法的话,要尽早的处理,当发现的时候,就要对其今早的喷施农药,将害虫扼杀在初始阶段。假如不能积极的应对,耽误了治理的最佳机会,等到大规模发生的时候才治理的话,通常效果不是非常好。 用20%灭扫利2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液、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都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凤.大豆蚜虫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07(3):25.

[2] 孔宪萍.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9(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