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自动控制理论教学的内容是研究自动控制的共性与规律的学科,是机械专业必修的课程,所以在机械专业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自动控制理论主要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同时也包括了近几年逐步形成的新兴自动控制理论等,在新的教学改革推动下,对自控原理的教学方法也应当进行适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发现自动控制原理理论性较强,难度高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理解,弱化计算过程分析。因为只有掌控基本概念才能形成感性认识,进而深化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利用实例进行讲解往往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讲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就应当先让学生明白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利用实际的案例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解并讲解,利用自动与手动系统的对比来发现自动的原理与优势。最好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应将这个思路贯穿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另外,对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过程主要突出的是课程固有的方法论特点,作为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建立系统化观念,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主板设计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建立、分析方式、系统设计、验证与实践。其中基础理论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必须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而控制系统的频域和时域校正则可以选择性的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容利用Matlab就可完成。

二、具体教学方法分析

1.理论教学。首先,应将理论与软件仿真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理论教学,应从控制的实例出发,通过引入的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方便讲解与演示系统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结果,从感官认识到理论认识之间完成自然的转化,最后在对模拟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完成综合课题与单元课题、单个课题的教学。这样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就可按照教师的引导自主的查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的内容。在教学中自动控制的理论始终都要应用于系统设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适当的引入课程设计,强化理论指导实际的作用,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在哪里。如在讲解控制系统校正等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实际尝试设计一个校正电路,并利用实验设备与仿真软件来检测其效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动手能力。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摘要:自动控制原理是技工院校自动化及机电类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对于技校生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技校生将来的实际应用出发,重点讲授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自动化控制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用,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笔者学院很早就将自动控制原理作为电气自动化、机电、数控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技校生的实际学情,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因循守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既在理论学习上缺乏深度,又在实际应用上缺乏能力,导致用人单位意见很大。为此,学院对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技术应用等学生今后就业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技能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加大实训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技工院校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目前已形成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等多个分支,其中工程控制论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技工院校所采用的课程主要是研究工程领域的自动控制。目前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课程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在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中,主要有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等专业涉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但各个专业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相同,而以往技工院校采取的“一刀切”的方式,导致有的专业“吃不饱”,有的专业“吃不了”,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其次,教学模式滞后。现在的职业教育强调学校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企业的技术工艺,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到实际中已过时。再次,实训设备落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实训需要学校配备电气控制实训室、PLC与变频器应用实训室以及过程控制系统实训室,而资金短缺是目前技工院校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最后,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技工院校的待遇不高,教师也不愿来校任教。这就导致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特别是“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亟待加强。

二、技工院校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实践

针对技工院校的“职业特色”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今后成长成才的需要,笔者以为要实施好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技校生的学情分析

要学好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数学与物理基础知识是关键,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当前的技校生来说,这无疑具有较高的难度。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考、高考分数线的降低,报读技工院校的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且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精简教学内容,强调物理概念,减少繁琐的数学推导,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应用上下工夫。

2.改进教学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一般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大量应用的仍是经典控制理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是以经典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转而灵活组合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如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八个情境,包括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率特征法、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非线性系统、采样控制系统。这八个情境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同时将每个情境又分为多个任务、实训模块以及课后练习,以任务驱动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如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这一情境中,我们将学习任务设置为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开环频率特性与性能指标的关系,将教学的技能目标设置为让学生了解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掌握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和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这样,教学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任务解决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学年学分制 自动控制理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under Complete Credit System

WU Jianzhen, ZHANG Liping, ZHANG Ying, WANG Raofen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Change from academic credit to complete credit system, the object is no longer taught in the same grade, with a professional student.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belongs to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ll credi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eaching teachers how to conduct effectiv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omplete credit system; academic credit;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teaching

在学年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自受到限制,一个自然班的所有学生都在同一个时间段选修某一门课程,无法考虑各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和学习接受能力,学生也无法主动选择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授课教师,对自己学业的管理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高素质学生的培养。而完全学分制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主动性,它通过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达到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就可以申请学位证书,它打破了自然班级的概念,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业,根据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安排每个学期所修习的课程,毕业所需的年限也将不再统一。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类所属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完全学分制的环境下,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和授课对象都发生了变化。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后续课程如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最优控制、过程控制等都要用到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在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把它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该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比较抽象等特点,具有一定深度和学习难度。本文就在完全学分制环境下,教师如何操作,如何提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 限制授课对象

(1)限制修读课程的条件。在学年学分制下,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的程序,在大三上学期开始统一修习自动控制理论,班级为自然班,学生所修读的主干课程完全一致,具备相同的学业基础。而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课程的选修,因此,会在修读的学生里面同时出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级的情况。有些学生要考研,可能会提前修读该门课程,但是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理论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要不坐在课堂中就像坐“飞机”,什么也听不懂,学习效果很差。自动控制理论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因为在课程的授课内容中,会出现关于由电阻、电容、电感、电机、运算放大器等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的传递函数的求取,力学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求取,积分运算和拉普拉斯变换等。因此,不是学生想选修该课程就可以选修,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教学管理系统中,需要对修读该门课程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条件限制,只有已经完成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才能进入选课系统选修自动控制理论课程。

(2)限制授课班级人数,放开班级数目。众所周知,30人左右的小班班级授课效果比60人以上的大班班级效果要好得多。在完全学分制的环境下,满足修读课程条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而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有5~6位教师提供授课,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位教师名下的学生非常多,远远超出正常班级授课人数的情况。为了应对此种情况,建议在选课系统中对每位教师的授课学生人数进行限制(例如,45人),但并非超出该限制人数的学生就不能选修该教师的课程,而是自动再创建一个班级,学生们仍可选修该教师的课程,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完全学分制的意义,而非超过了人数限制的学生只能选修自己不喜欢的教师的课程。优秀的教师可以拥有该课程的多个序号班,某些教师可能因人数不足而不能开课,这样,教师之间能有一个教学上的竞争,从而督促教师努力备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公开教学内容,创建课程网站

在完全学分制的环境下,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有两种不同的授课课时,一个是48课时,一个是64课时。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材仍沿用之前的教材,即选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建辉、顾树生等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这本教材重点突出,章节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涵盖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48课时和64课时的课程均可使用。48课时的课程重点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适合非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修。64课时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设计方法和非线性系统的简单入门介绍,即系统的校正和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适合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修。此外,还可以根据考研学生的需求和人数,增设一门32课时的自动控制理论晋级选修课,由经验丰富,经常给考研学生进行答疑的教师负责开设,扩展和加深理论知识的讲解,重点题型的讲解。

为便于需求不同的学生进行选修,建议创建课程网站,按不同的课时创建课程链接,在网络上公开授课教师简介、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课程讲稿、PPT、教师上课的视频以及课程的参考资料,便于学生浏览、阅读和学习。由于实行完全学分制,教师在上课时面对的学生不是一个自然班级,班级的学生之间熟悉程度不高,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课程网站中创建电子点名系统,账号分为学生账号和教师账号。学生账号登录可以进行实验课程的预习、问题的咨询、课程章节内容网络自测等。教师账号登录后可以进行电子点名,每个学生姓名超链接进入后都会显示学生的手机联系方式、辅导员联系方式、其家长的联系方式。一旦发现某位学生出勤率很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找到该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教学班可以实行课代表负责制,由课代表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作业上交、联系教师等工作。

3 统一考核指标,细化评分标准

在完全学分制下,5~6位教师同时授课,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必须完全统一。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无论是48课时还是64课时,都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平时成绩40%(包括作业、出勤率、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期末考试60%。考试试卷不能由某位教师出题,而应建设课程试题库,通过试题库随机选题构成试卷,在课程内容结束后开始组卷,避免在上课时意外透露考试内容。平时成绩的给定也必须有严格统一的标准,细化各部分A、B、C、D等级的评分要求,避免在大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出现成绩评定差异较大的情况。卷面成绩的批改也必须像高考试卷批阅一样,每个步骤都给出具体的分数,严格依据步骤给分,试卷采用流水评阅,授课的教师全部参加评阅,一人负责一道题目的批改,避免某位教师的学生试卷均由该教师批阅。成绩的评定对于学生选课以及学习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严格统一的成绩评定方式有助于避免学生在选课时选择管理不严、要求不严格的教师,而冷落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教师,杜绝学生以课程考核的难易度为依据,来选择授课教师。

4 结束语

完全学分制环境下,对于教师授课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人数较多,因此,必须从选课、上课、考核等环节入手,把好上课学生的基础知识关、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关、严化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真正从完全学分制中受益,体现完全学分制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顾树生.自动控制原理(第4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

[2] 程卫星,李彩云.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新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69-70.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改革与实践 MATLAB

一、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控制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对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系统实验技能,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辅助分析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建立系统和工程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师讲授型教学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阐述多,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能力,导致学习过程相对困难。再加上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也较为突出,所以精选课程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就是首当其冲必须完成的。应对理论性过强和目前工程实际中较少使用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做到精选课程内容,突出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线性系统的数学建模、性能分析与综合校正。课程的难点是性能分析与综合校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模、分析和综合为贯穿全课程的主线,进而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对自动控制理论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推导,淡化具体的计算过程,强化定性分析和认识。以具体工程实例为出发点,通过恰当的举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不再认为是在学习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一门工程实践课程,消除对课程的恐惧感,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控制理论中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讲到开环和闭环时,可以用生活中实例来说明,一台真正的全自动洗衣机如果能检查衣物是否洗净,并在洗净之后能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它就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教学手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并且计算内容非常多,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大量使用图表,如果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公式推导和曲线绘制上。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绘图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适当的辅以板书,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是来源于控制实践的理论课程,在学习系统分析和综合校正的过程中,计算量很大,分析过程繁琐,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MATLAB软件功能强大,具有先进的视觉化功能,是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语言。特别是研究系统中某个参数或环节变化时对系统的影响,可以很直观的通过MATLAB展现出来。例如,已知一侦察车速度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是用频率响应法选择系统增益K,使侦察车速度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有较小的稳态误差和超调量。根据劳思稳定判据可知: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K>0。可将系统近似为振荡二阶系统,取不同K,通过用MATLAB编程,可绘制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综合考虑图中结果,以取K=10时系统的各方面性能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即时观察分析结论,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3.重视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课程主要是利用实验箱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受各方面影响很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仿真平台作仿真实验,能很好解决物理实验的不足,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实验延伸到课外进行。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难度等级不同的实验,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系统搭建和调试,记录原始数据和图形,写出实验报告。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巩固了课程理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作为一门具有“方法论”特点的课程也越发得到重视。实践表明,通过以上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从教学内容、方法及形式、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将MATLAB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郑明方.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上业学院学报,2003,(6):55-56.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控制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智能控制是当今国内外自动化学科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代表着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其理论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和机械电子一体化等领域。该课程的内容丰富,理论分支较多,包括专家控制、模糊数学与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与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掌握智能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利用智能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大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难以理解、兴趣不足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措施,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智能控制课程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涵盖面广。智能控制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专家系统、模糊数学与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与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课程的知识点大多比较抽象。

2.内容抽象,理论性强。该课程属于偏理论的课,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诸多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难懂,本科生往往不易理解。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时少,学生投入不足。我校智能控制课程为32学时,是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如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课程后,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的学时本就不多,而且大四第一学期本科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实习实践、考研准备等现实问题,投入课程学习的时间往往不足。

2.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智能控制课程理论性强,涉及的数学工具比较复杂。很多教师把理论知识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缺少实验实践环节。目前国内外关于智能控制的一般教材中没有给出适合教学的实验方案,我校自开课以来也没有开发相应配套的课程实验,导致智能控制课程实验难以有效开展。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实践

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定位是工程研究应用型,智能控制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因而,教师在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宜过多,应适当增加课程实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围绕授课对象的特点和课程要求,对该课程的施教做了如下尝试。

1.把握课程重点,精简教学内容。智能控制课程内容抽象、广泛。作为一门本科生的选修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不宜过分抽象化和理论化,否则,学生会难以消化。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淡化数学推导过程,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上,并介绍每种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实现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该课程时,就减少了理论推导,删掉了组织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等内容,选用一些实例来展示智能控制的应用,如模糊控制家用电器、BP网络识别英文字母等。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笔者则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深入研究。

2.引入MATLAB,激发学习兴趣。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数值分析和计算软件,由于其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友善、开放性强等特点,已经在科学研究及工程计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MATLAB中有很多针对智能控制的工具箱,如模糊逻辑(Fuzzy Logic)、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可视化动态仿真软件Simulink、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工具。应用这些工具箱和软件,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各种控制算法、仿真智能控制系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一方面,可以生动、直观地讲解一些智能控制典型实例,如用模糊控制器控制二阶系统、用线性神经网络对输入信号进行预测等,使学生体会到智能控制不仅是高深的理论,也是实用的技术,从而增加学习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MATLAB比较容易入门,编程简单,效率高。布置学生使用MATLAB语言编写简单程序,进行系统仿真,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智能控制系统建模和设计的方法。

3.建设网络课程,鼓励自主学习。由于该课程的学时少、内容多,仅靠课堂授课往往讲不深、讲不精,因此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深化。笔者利用学校提供的功能强大的Black Board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智能控制网络课程。本课程网站栏目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强,包含了交流答疑、主题讨论、在线测试、问卷调查等栏目,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同时,网站内容更新与课堂教学同步,如课堂教学PPT、录像、作业点评等栏目都是在每次教学完成后更新、增加的。该课程网站不仅发挥了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4.增加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应围绕课程内容开发相应的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靠理论灌输,介绍控制算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开发的智能控制实验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基于MATLAB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如设计二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及与PID控制器性能进行比较、编写神经网络字符识别程序等。这些仿真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加深学生对智能控制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在过程控制实验平台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锅炉温度等。通过综合性实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智能控制课程没有实验,因而考核也以卷面成绩为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将实验设计分数增加到25~30分,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实验设计的质量。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逐渐增加了对智能控制课程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掌握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为毕业设计和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任课教师而言,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研活动不断跟踪学科的新发展,并主动把它们引入智能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智能控制概论课程的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65-68.

[2] 孙晓娟.智能控制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9):54-55.

[3] 韦巍.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楼顺天.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