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及目的,从初中学生和初中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结合生活、掌握课堂节奏、课后反思回顾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反思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就留下了“吴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反思性教学法显得更加重要。反思性教学不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教学方法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个过程应该是从“应用—修改—再应用—到修改”的过程,最终使教学方法和当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宜。

一、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目的

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和学习成绩的反馈,联系实际情况,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反思和改良的一种反馈性活动。在初中数学课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答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的模型达到更加优化的效果,而教师也可以对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以此来实现更加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两者之间的统一,所以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要从初中学生、初中教师两方面入手。

(一)初中学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努力,但是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充满敌意,而且学生的成绩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根源,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中加快学生的知识吸收与理解。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认真听课,仔细观察和总结教师是如何进行知识讲解和知识串联的,并在上课过程中反思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哪些优势,然后,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课后的复习和归纳阶段,学生也应该善于反思和总结。

(二)初中教师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并要养成乐于反思、勤于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进行及时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改良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使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师的自我反思中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结合生活,反思教学现状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数学学习中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发散思维,积极创新,改变以往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这个问题时,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学生感兴趣的篮球问题相结合。如已知x为2分球,y为三分球。假设x+y=8,2x+3y=22,那么,在昨晚的篮球比赛中,姚明投进了几个2分球?又投进了几个3分球?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对数学和篮球问题的结合进行反思,从而联想到数学与生活中其他时间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化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课堂节奏,做好课堂调整

数学这门学科,本来就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加上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数学课堂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师要对此进行反思,在放慢节奏的同时,注重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埃及金字塔中勾股定理的应用入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节奏中保证了听课质量,对知识有了更加细致的认识。

(三)课后反思回顾,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回顾,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如反思回顾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问题的提出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是否通过问题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中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等。这些都是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反思和回顾的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自身的教学形式,能够为教师以后教学实践的改良提供重要的保证。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此项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紧跟时代步伐,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作者:陈朝旭 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反思;自主学习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如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具体的概念和结论,而且要以联系的观点对数学进行整体分析和反思,并掌握有关的问题、方法和语言。因此,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五条途径。

一、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学会回顾和反思

反思是对过去的经历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反思、提炼和概括。如果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深层次的辨析与讨论、回顾与整理,则很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相反,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那么,在反思中,学生的思维可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走向“成熟”。这是学生重新调整思路,达到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的重要历程,也是思维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集结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在发展有序思维的同时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采用例题加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掌握学习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做题的过程,对习题进行反思,得出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改写代入解方程带入求解。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索了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使学生增进理解,抓住概念的本质,方便学生记忆。

二、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本质,找到最佳解题方法

研究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在获得正确答案后不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有可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如果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再引导学生重新剖析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使学生在对问题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如下: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1000元钱,让小明去商店里买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到了商店里,小明发现,如果买2个足球、4个篮球、3个乒乓球的话,身上则剩下680元;如果买13个足球、5个篮球、9个乒乓球的话,身上则剩下75元。请问:小明买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以后,身上还能剩下多少钱?对于这道题目,要想求得小明还剩多少钱,关键是要求出1个足球、1个篮球和1个乒乓球共花去多少钱。我们可以设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的单价分别为x,y,z元,则根据题意可列出等式如下:

2x + 4y + 3z = 320① 13x + 5y + 9z = 925②

这是三元一次方程组,想分别求出x,y,z的值是不可能的。 但是根据题意,我们只要求出x + y + z的和即可,即①式与②式相加得出15x + 9y + 12z = 1245,两边同除以3,得出:

5x + 3y + 4z = 415 ③

①式+③式,得7x + 7y + 7z = 735,即:x + y + z = 105。

在求出该题的解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反思这种凑整法,能否通过其他变形变换得出x+y+z的值。同时,如果换主元法的思路又该如何求解。 有的小组以x,y为主元,z为常数进行求解;有的小组把y,z视为主元,x为常数进行求解;还有的小组令x = 0,或y = 0,或z = 0,将原方程组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能求出x + y + z的值。通过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维的新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反思问题的习惯,也让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开拓思维。

三、指导学生找出错误成因,探讨纠正策略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是张家港市一所民办学校,一共有三个级部,分别是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上学期学校领导和体育中心的老师针对以往初中部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偏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国际部学生体育课纪律较散漫的现状。决定对初中部和国际部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1、国际部实行模块教学;2、初中部实行“2+1”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要负责初中部教学,下面本人就“2+1”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在初三体育中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无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学手段、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与《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等理念相违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体育中考中确实取得较好成绩,体育中考的均分、满分率年年能在市里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学生在其他的体育竞赛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组织活动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相当匮乏。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学生中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2+1”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什么是“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中“2”是指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上两节基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传统教学较相似,“1”指的是模块教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设课程(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模块,分别是篮球精英班、篮球提高班、足球、羽毛球、搏击形体、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学初自由选择课程(其中人数有一定限制),而且这样的选课,每学期开学初重新进行选择。“2+1”教学模式的开发,对学生来讲,既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其个性成长;对老师来讲,有助于自身特长的更大发挥。

3推进“2+1”教学模式中“1”即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的解决

3.1师资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初中部(36个教学班)只有6名专任体育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到师资的缺乏,学校进过研究,招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使初中部的专任体育教师达到了9名,解决了学生在模块选择上的狭隘性。3.2“1”即模块的确定:师资问题解决了,为了确定几个模块,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反复商量,然后采取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申报、学生问卷的调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了上述的8个模块。3.3场地、器材问题: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对篮球架、排球架进行了加固整修,重新购置了100只真皮篮球、50只真皮排球和50只真皮足球。为了羽毛球选项的正常开展,在体育馆重新画出了四片场地并购置了新的羽毛球架,同样乒乓房全更换了新的球网。新装修的健美操房、健身房等等为“2+1”的教学模式做好了准备。3.4课时、场地的安排:每周每班安排1次课,6个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上课,不同模块的同学有专项老师集中专门场地进行教学。3.5学生的选项问题: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生选项的问题上,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反复进行研讨和商量,决定采用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的第一节课,组内安排教师到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再通过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跟同学进行协商,基本上每个选项安排6个人(每个教学班48人左右)。对一些要代表学校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同学,体育教师直接指派其参加该选项的学习。

4“2+1”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1”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直接影响模块教学的深入程度。在没有实施新模式教学之前,教学内容也能涉及到我们所涉的八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教学内容一学期可能只有几节课,少的只有一两节课,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很难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仅课堂的效率差,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体育教师首先熟悉教材,上课之前或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的讲解就能到位。合理精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示范就能到位,优美专业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我担任了初一的乒乓球、初二的羽毛球、初三的篮球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对于田径专项毕业的我,这样的安排,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但我重拾教材,认真研究,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当我利用空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看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看到课堂上良好的氛围、学生练习的激情,很有一种满足感。

5“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比较受学生喜爱,取得一些成效

5.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选课时采用兴趣加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同学,较以往相比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5.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比较专门的进行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从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就我所带的三个模块,在没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同学对自己所选的模块技能掌握的水平比较低,通过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理论、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5.3逐步形成了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个人技能的学习,又有集体的配合,再加上以同体育项目重新组合学习团体,在新的团体中同学们不断适应,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去享受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5.4这样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我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增进了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6“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6.1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老师担心每个模块之间选择的人数有较大偏差,报名时采用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很喜欢的体育项目,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达到当初采用这样教学模式的初衷。为了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一学期来,我们组内反复进行讨论,决定下学期:1)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再细化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模块,最终确定可操作性的模块。2)在遵循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一些热门项目,教师要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3)选项时,给学生两个选项,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在不影响学生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和学生商量,部分学生安排第二选项。6.2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有很多老师担任2-3项模块教学,部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发展。6.3针对课上学生兴趣不是很足的情况,组内提出,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2+1”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为学校的运动队也不断输入了有用人才。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会摸索出适合初中模块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继忠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瑞平;体育教学模式新探;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篮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3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合作学习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多国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形成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的策略体系和教学理论。在篮球运动中,合作极为重要,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是促使学生能将合作付诸实践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合作学习理论,贯穿篮球教学的多维目标,包括健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术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及团队合作目标和领域目标等,促进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一、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篮球教学流程

合作学习的形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教会学生团队协作,同时明确个体成绩对团队成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细心的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流程的设计。设计时,结合传统的篮球教学流程,根据动机理论、集体动力理论,以及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1]。在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传授教学内容,教师在最后对个小组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指正,具体合作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各自的重要性,促使每个小组成员均能投入到篮球教学中。在分组时,需注意学生能力、性格和技巧等的搭配,尽量保证每组综合能力的平衡性,以便在小组间的比赛中,能够保证一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教师在评价时,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在教学严谨性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娱乐和鼓励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图1 篮球教学合作学习流程

二、将思考和分享应用到实际篮球练习中

在篮球运动中,讲究的不止是技能和身体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需要总结他人和自己的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教师传授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接收。因此,在学生的小组练习中,需要反思不合适的技巧、分享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协商性的练习,教师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例如,在讲解串联战术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跟学生说明具有挑战性策略和任务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具体的方法为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宜4-6人,先在小组间展开讨论和总结,教师再组织各小组进行一一陈述,最后根据教师和大家讨论的结果进行练习、实践,反复揣摩,熟练最终综合的动作,达到分享和更正,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应用结对检查练习法形成学生间的互检学习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很难形成一对一的教学。但应用一对一的教学,能够有效的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犯的微小错误。对此,教师可采用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指正。具体的实施措施为,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让两人间交替考察对方练习,以此促进双方不良习惯的改正。

例如在进行篮球单项技术的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技术要领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所有学生进行练习。待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四人一组,学生在组内同学中,结成对子练习。首先由一名同学先进行练习,另一名认真的进行观察,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形成信息反馈,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待练习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后,双方互换位置,再对另一名同学进行考察和指导,直到两名同学在各自的理解中熟练后,和组内人员重新进行搭配练习,促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每名同学练习时的指导者。最后,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均相互观察完,并且保证小组间的所有同学均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正确练习,再进行下一组动作的练习[3]。

四、应用协同合作游戏法增进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篮球教学中,应用恰当的篮球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间的情谊。教师在进行基本的篮球技巧的教学中,便可进行游戏设置,由教师设置游戏规则,并进行基本的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例如在学生进行带球的练习中,教师可进行“带球接力赛”,教师首先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带球的技巧和速度,让学生在紧张的游戏中,掌握学习重点和要领。并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合作精神,灌输生活之道。

在进行团队协作练习时,教师应可设置恰当的领导者,以及其他的角色,并保证每位同学均能参与到游戏中,在应用协作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小组目标。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首先进行技能和战术进行讲解和示范,随后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教师对所需达到的认知技能目标、社会目标和身体目标进行说明[4]。并且对该类指标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执行过程中,同样注意角色的转换,在课程的最后,根究小组的记录清单对各小组,以及各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结果,改进裁判方法、篮球技能和战术等,同时鼓励学生制定自己在下一次游戏中的目标,并让其进行练习。

五、注重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处理促进其合作关系

同其他的学科一样,篮球教学中同样存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应注意优劣搭配,同时对技术差的同学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心理辅导,并防止成绩较好的的同学对其进行嘲笑和讥讽,打击其自尊心和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5]。在教学中,还需时刻注意不能让成绩好的同学一直作为学习的主导,避免成绩不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多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对这类学生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实现全体学生的全员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需要同学间进行传球练习,若是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和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搭配练习,在配合中,由于技术差异,必然导致配合不默契。通常成绩较好的学生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尤其是对于心志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难免会产生言语中伤,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成绩较差的同学陷入厌恶篮球学习的恶性循环中,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而且会使同学间的关系恶化,与合作学习的宗旨不符。所以,教师应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练习,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利于同学间的相处,以及在生活中,能够较好的的对团队精神加以利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特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作用,对学生的情感、知识和身体素质等进行综合的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成功.小议合作学习理论在篮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4(12):502-503.

[2] 谭夕阳.合作学习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3(2):392-393.

[3] 李 琪.合作学习理论在学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4(26):329-230.

初中篮球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笔者曾以参训者的身份参加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发现有些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者的学习需求、培训形式陈旧、组织管理不到位、参训者参训动机不明确、授课教师水平不高等,造成培训走过场,既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又浪费参训者的时间、精力。因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对培训是否有效应予以重视、探究,要把“让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学有所获”作为培训宗旨。笔者在策划、组织、实施“象山县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90学时培训”时,边实践、边探究、边反思,下面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一、按需施训、内容科学是培训有效的前提

在制定培训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参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然后根据参训者的需求来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笔者对我县初中体育老师进行90学时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日常深入学校进行教研指导时对他们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1.我县在职的初中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但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层次不一,个别教师运动技能水平较差。2.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的敬业精神普遍强于教龄在十年以内的教师,但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运动技能有很大的退化。3.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强。4.在日常的教学中施教内容存在应试化、单一化,忽视队列队形与动作技能的教学,对教材的理解比较肤浅,处理教材能力较弱。5.我县初中教师的培训需求: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了解课改前沿动态,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对体育课的理解,明确体育课该怎样上;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怎样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等。针对上述培训需求,笔者把初中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定位在“教学技能提高”上,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市、省体育教研员及特级教师的力量,用理论引领、实践跟进、专题研修等形式,提高我县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达成培训目的,笔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践两大类(见表1)。

从表1中可见,理论部分的内容涉及师德修养、课改前沿动态、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单元计划等专题,这些专题可以打开教师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都是我县初中体育教师急需继续学习的内容。实践部分内容有队列队形训练、篮球技能、田径技能训练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运动技能加以纠正、指导,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实践以篮球和田径两个模块为主,田径和篮球是初中教材中的主要教材,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活动,来验证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争辩、解剖,最终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调控、教学反思等能力。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教学实践部分的内容,都体现了学科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强,突出以课程改革与学校体育为主线,以立足课堂、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为核心,达到增强修养、转变理念、创新教学、巩固技能的目的。

二、研训一体、考核科学是培训有效的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所研究的专题,以“短、平、快”为原则,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然后设计研究方案,采取实践措施,进行实证研究或实践探索,最后总结经验,撰写培训体会,直到实践并提出新的问题,层层推进[1]。

本期培训形式采取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完成培训工作,做到“训中有研、研中有训、研训一体”。理论部分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形式,各位专家的讲座主题明确,都是理论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做讲座时不是单一的灌输,而是与教师交流互动,抛出问题,引导参训教师讨论、争辩,最后由专家点评、小结,大家对问题达成共识。这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锋,给参训教师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量,对抛出的问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给参训教师起到极好的专业引领作用。实践部分的技能训练,参训教师人人参与,先由指导教师统一讲解、指导,然后分四个小组自主练习,参训教师间相互纠错,最后技评。参训教师对这样的技能培训形式很感兴趣,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刚跨出校门的教师,都不甘落后,都想在同行面前露一手自己的看家本领,各项练习都异常认真。参训教师的篮球动作、田径动作、队列队形动作、口令的规范性、指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践采用课例研修的形式进行,对某个教材内容进行多轮上课,先小组集体备课、上课、观课、小组评课、提出修改方案、小组代表发言、教研员点评,然后再进行第二轮上述教研流程。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只有一轮,研讨后就结束了,而本次课例研修教研活动有两轮(时间允许的话可多轮)。在第一轮评课后,对提出的整改方案再付诸于行动,来验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等是否更科学合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更理想。

在课例研修中,参训教师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为本组的集体备课积极出谋划策,观课要完成观课量表的记录,评课时,人人要汇报观察记录分析,并提建设性意见。因任务明确到人,课例研修行动中参训教师的表现都很好,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果。这样的课例研修行动,为参训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参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理解更深刻,打开参训教师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在教学层面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较好地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能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剖析、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期培训采用的管理办法是:1.常规管理:制定班级管理规则,每半天都需参训教师在考勤表上亲笔签到;在参训教师中推选班长和班委若干名,共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把参训教师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落实等事项。2.评价管理,采用多元评价法对参训教师的培训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出勤(占10%)、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占20%)、运动技能的技评(占25%)、教学设计(25%)、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占20%),总分达到90分者为优秀,60~89分者为合格,上公开课者发给县级公开课证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分由组内教师互评产生,运动技能的技评得分由参训教师推荐的各项运动技能较好的教师担任;教学设计和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由班委成员根据参训教师完成的作业质量打分。评价者由参训教师担任,参训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评价者和管理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参训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动机明确、师资精良是培训有效的关键

动机明确实际上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落实培训中的日常问题。因此,我们更关注研究主体的实践性和亲自性。这样做有两大优势:一是在于教师“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的提高:二是实效性强,教师可直接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或策略,它更容易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因此,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研究主体行动上的真正参与[2]。要使培训有效果,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更关键的还是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愿景;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让人信服,指导是否深入。从心理学上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呈正比关系,学习动机强,学习热情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笔者在培训开班仪式上,对参训教师介绍本期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授课教师,以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培训形式的新颖性、授课教师的威望、专业水平来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并使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的具体任务。有些参训教师原先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参加培训,听了笔者的介绍后,对本期培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本期培训师资精良,授课教师阵容强大,一部分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本县的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全国百名体育优秀教师姜全林老师、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马冬花老师、某部队连级军官,还有一部分不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如: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资深体育教研员葛永利老师、浙江省宁波市体育教研员朱水敏老师、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等。各位专家都如约按时到场做讲座,讲座紧扣主题,例: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的讲座,展示了他丰富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教育智慧,从理论联系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传授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策略,如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魂”,坚持健康第一的魂;“链”,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链条;“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亮点、闪光点;“变”,突出教学方法的变化、变通;“台”,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趣”,贯穿教学活动的兴趣;“情”,调节课堂氛围的激情;“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难度;“时”,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效率;“量”,关注课堂教学的运动量,这些设计要素给参训者以很好的启迪。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的讲座就“十年体育课程改革回顾”、“影响课改进程的相关问题”、“对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认识”、“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分析,使参训老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课程理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谈到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的制定、体育教材功能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设计中的练习密度等几个最基本问题时,余老师运用翔实的案例加以说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了参训老师的视野,使大家对体育课堂教学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得以重视。余老师的讲座起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参训教师指明了体育教育、体育课改的方向。各位专家的讲座各有特色,涉及的面也各不相同,但都充实了参训教师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得以很好的提升。

四、结束语

报名参训的体育教师38人,于2月15日准时开班,2月29日圆满结束,培训取得理想的效果,培训组织者对本次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专家等向参训教师进行了无计名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本次培训不追求活动形式的轰轰烈烈,只关注活动过程的扎扎实实。将大型的培训活动“化整为零”,改变了以往培训活动中只有少数“专家”发言,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看”和“听”,却不能“说”的弊端。教师们的相互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强化教师参与活动的直接性,而且更有利于将研讨的问题及时“消化”,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