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甜菜;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甜菜的主要病虫害

甜菜的病虫害主要以根腐病、褐斑病、立枯病、蛴螬、甘蓝夜蛾、地老虎、跳甲为主,其中较严重的是立枯病、褐斑病、甘蓝夜蛾。

1.甜菜根腐病

(1)根腐病是甜菜生育期间受细菌和多种真菌为害而引起块根腐烂的病害,此病普遍出现时,为害很重,通常能导致成根产量减少10%~15%,严重能导致绝产。

(2)甜菜根腐病防治

应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结线虫。采用药剂:菌线威(1.5%二硫氰基甲烷)3500倍液或天诺的确灵+田除(0.5%氨基寡糖素)600倍液灌根。

2.甜菜褐斑病

(1)褐斑病又名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危害极大的甜菜主要叶部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类从梗孢目尾孢属的一个种。属于很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甜菜褐斑病病原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在37℃以上或5℃以下时停止发育。最佳其生长的相对湿度为98%~100%。通常6月下旬至8月中旬期间是发病期。因为这个期间是夏季多雨季节,易于病原菌的萌发为害。按照调查情况发现褐斑病能造成甜菜根产量减少10%~20%,含糖大幅度的降低。严重时叶片全部枯死,导致绝产。

(2)甜菜褐斑病防治

用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天诺菌成+果保佳1000倍液喷施。

3.甜菜立枯病

(1)甜菜立枯病又名黑脚病,是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由多种病原菌引发,含有猝倒病菌、镰刀菌、丝核菌。

(2)甜菜立枯病防治

甜菜立枯病主要是种子和土壤带菌所致。并以土壤带菌为主,故使用土壤消毒效果最佳.药剂应选用的确灵3500倍液或菌线威喷撤苗床,并覆膜2天,之后通风一周后播种。

4.甜菜丛根病

(1)丛根病病原为甜菜坏死性叶脉黄化病毒,甜菜多粘菌为此病毒的传播媒介。因多粘菌的活动、生存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发病程度。另长针线虫也是传播此病的媒介。此外,人的农事活动、作物、农机具、风、水等都能引发病土移动,导致传播与感染。

(2)甜菜丛根病防治

该病通过育种途径选育抗病品种是最佳措施,生产上严格注意防止病原传播。结合土壤消毒和早期防治线虫可有效减轻此病的发生。选用的药剂以天诺的确灵或菌线威(1.5%二硫氰基甲烷)+天诺果保佳为好。菌线威主要防治真菌、细菌和线虫。

二、甜菜虫害的防治

1.蛴螬

(1)防治方法:春秋耕翻土壤,实行精耕细作,合理施肥。

(2)种子处理

①35%甲基硫环磷乳油药:种:水=1:50:50比例拌种,混拌均匀后.闷种24h即可播种。

②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药:种:水=0.25:15:50比例拌种,闷种24h即可播种。

(3)药剂喷雾防治成虫。

5月中旬当成虫大量危害幼苗时,用50%辛氰乳油2000倍液,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60~70ml/亩。

2.甘蓝夜蛾防治方法:

(1)25%敌杀死(溴氰菊脂)2000~4000倍液;

(2)除去菊酯或20%杀灭菌酯2000~4000倍液;

(3)5%来福乳油2500~3500倍液;

(4)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

(5)50%辛硫磷乳油800~1200倍液;

(6)40%甲胺磷600~800倍液。

3.地老虎

消灭田问杂草,及时进行秋翻或春翻地,消灭虫源。

(1)毒草诱杀地老虎,将50%辛磷乳油500ml加水2.5~5.0%,拦幼虫喜食的碎鲜草(灰菜、刺根等)30~50kg。将毒草于晚撒到甜菜幼苗根部,用量15kg亩。

(2)喷雾防治对3龄前地老虎幼虫可喷施2.5%敌杀死乳油200倍液,功夫菊酯乳油2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

4.甜菜跳甲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跳甲成虫,应大面积同时进行,先由地块四周喷起,以免成虫逃到相邻地块。

(2)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灭杀毙(21%增效氰,乳油)20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

(3)甜菜地边行,适当增加播种量,适当晚问苗,以避免缺苗断垄。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2篇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若虫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像火烧一样。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用40%乐果乳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三、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防治方法:①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2种,稻纵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在嫩绿茂密的稻株上产卵。其产卵分散,一处产1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3~5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3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纵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五、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主要害虫之一。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防治方法:在虫量达1 500头/百丛以上时施药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或20%叶蝉散乳油2 250 mL/hm2,任选1种,对水1 125~1 500 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112.5 kg低量喷雾。

六、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茶树;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福安市上白石镇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茶小绿叶蝉

1.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该虫在低山茶区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为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为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第三叶间嫩茎内。

1.2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其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的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 000倍液,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虫螨克 1 000倍液,或2.5%扑虱蚜1 000倍液,或98%比丹1 000~1 500倍液防治。

2茶橙瘿螨

2.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2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2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2.2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0.3°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3)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 000~3 000倍液,或2.5%扑虱蚜800~1 000倍液。

3茶丽纹象甲

3.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为成虫危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3.2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用菌粉15~30 kg/hm2拌细土施于土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10%多来宝800倍液,或98%巴丹800倍液,或与871菌粉27.5~15.0kg/hm2混用。

4茶毛虫

4.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虫体毛丝有毒,皮肤触及痛痒红肿。幼虫咬食叶片,数量大时可把整片茶园吃光,仅剩秃枝,损伤树势,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幼虫黄褐色,腹背有8对较大的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成虫产卵在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

平地茶园年发生4代,危害盛期在4月、6月、8月和10月,高山茶园年发生3代,危害盛期在5月、7月和9月,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幼虫群集为害,一般有6龄。老熟幼虫迁至根际落叶下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4.2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特别是越冬卵),并保护利用卵寄生蜂。

(2)化蛹盛期结合中耕培土,耕杀虫蛹。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分别介绍4种茶树主要害虫,即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虫害防治效果,为广大茶农提供参考。

福安市上白石镇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茶小绿叶蝉

1.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该虫在低山茶区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为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为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第三叶间嫩茎内。

1.2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其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的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 000倍液,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虫螨克 1 000倍液,或2.5%扑虱蚜1 000倍液,或98%比丹1 000~1 500倍液防治。

2茶橙瘿螨

2.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2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2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2.2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0.3°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3)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 000~3 000倍液,或2.5%扑虱蚜800~1 000倍液。

3茶丽纹象甲

3.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为成虫危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3.2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用菌粉15~30 kg/hm2拌细土施于土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10%多来宝800倍液,或98%巴丹800倍液,或与871菌粉27.5~15.0kg/hm2混用。

4茶毛虫

4.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虫体毛丝有毒,皮肤触及痛痒红肿。幼虫咬食叶片,数量大时可把整片茶园吃光,仅剩秃枝,损伤树势,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幼虫黄褐色,腹背有8对较大的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成虫产卵在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

平地茶园年发生4代,危害盛期在4月、6月、8月和10月,高山茶园年发生3代,危害盛期在5月、7月和9月,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幼虫群集为害,一般有6龄。老熟幼虫迁至根际落叶下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转贴于

4.2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特别是越冬卵),并保护利用卵寄生蜂。

(2)化蛹盛期结合中耕培土,耕杀虫蛹。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5篇

1 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

1.1 地老虎

地老虎是河西走廊棉区一种比较常见的棉花苗期害虫之一,一般为害期发生在4~5月之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初孵幼虫的盛发期。初孵幼虫吃掉土中的幼芽,棉籽被吃空,造成缺苗断垄,啃食叶肉留表皮,子叶被咬成许多孔洞和缺刻;稍大的幼虫为害生长点,把刚刚露头的小真叶从基部咬伤,严重的整个生长点被毁,形成多头棉,开花结铃少且迟;3龄后的幼虫可咬断主茎,每头幼虫一夜可咬断3~5株棉苗,甚至可咬断十几株以上的棉苗基部,白天躲藏在土下1.50 cm左右的地方潜伏不动,夜间或阴天出来活动为害棉苗。

1.2 蚜虫

蚜虫是生产上为害时间最长,发生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主要害虫,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新叶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分泌的蜜露,蚂蚁喜食蜜露,常常帮蚜虫驱赶天敌,而蜜露形成霉菌,腐蚀叶片,严重时导致棉株下部叶片脱落,铃重减轻,被受害的棉花植株矮小,叶片皱缩,蕾铃数减少,发育缓慢。在棉田的为害有苗蚜和伏蚜2个阶段,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温度,温度上升,虫口迅速下降,因此这个时期的蚜虫易防治,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下旬和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温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每头伏蚜共产60~70头仔蚜,防治范围广,难度大。

1.3 棉红蜘蛛

为害棉花的叶螨总称棉红蜘蛛,种类较多,在河西走廊棉区主要是敦煌叶螨,棉红蜘蛛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和黄白斑,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死,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无收或减产。2009年棉红蜘蛛在敦煌棉区较为严重,占总面积的80 %以上。棉红蜘蛛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气温在20~28 ℃之间时,随气温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大雨是影响棉红蜘蛛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棉红蜘蛛的发生与棉田环境关系密切,棉花长势越差受害越严重,地势越高,越干燥的地块,对棉红蜘蛛发生有利。

1.4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黄昏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棉株上部,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取食后嫩叶呈孔洞或缺刻,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花蕾被蛀后,苞叶张开发黄,2~3 d随即脱落,食害蛀头和花药,使之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老熟幼虫吐丝下垂,以土化蛹,以蛹越冬。

1.5 棉蓟马

棉蓟马已由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棉花子叶、真叶和生长点,子叶受害后,叶背面有银白色斑点,受害重时,斑点连片、叶片加厚,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子叶干枯脱落,真叶受害后变厚变脆,粗糙不平,正面翻卷如瓢或破裂呈烂叶,影响光合作用,生长点受害可干枯死亡,子叶肥大形成无头棉,又叫“公棉花”,半月后再形成枝叶丛生的杈头苗,影响蕾铃发育,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低劣。

2 防治方法

2.1 越冬场所的处理

注重秋耕冬灌,可以风化土壤,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各种虫害的死亡率。

2.2 春季药剂封锁

从地边地角开始向外延伸100 m范围内的沟、渠、林、路及其他作物地面喷洒50 %久效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2次。

2.3 加强棉田水肥管理

保证棉花长势良好,结合农事操作,及时中耕除草整枝,将田间管理时摘除的顶心、赘芽以及打掉的无效蕾带出田外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棉田害虫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2.4 防治地老虎

可采用投毒饵的方法,饵料可采用棉籽或豆渣,先将饵料粉碎,在锅内炒香,也可将鲜草砸碎做饵料,然后将90 %晶体敌百虫750~1 500 g/hm2加少许水化开,喷在75~120 kg饵料上,于傍晚撒到幼苗附近或行间。在棉花播种前2~3 d或在棉花播种的同时,每隔3~4行棉花种1行小油菜,穴距1 m左右,小油菜出苗后,将地老虎诱到小油菜菜穴中,集中消灭,该方法省工省时,投资少,简便易行。

2.5 防治蚜虫

苗期点片发生时,用40 %氧化乐果配成1∶5加水配成药液,涂抹于主茎红绿相间处的一侧,涂抹长度为2~5 ㎝,不得环涂;在棉苗生长中、后期,卷叶率达到10 %~15 %时,用80 %敌敌畏乳油1 500~2 250 mL/hm2,兑水15~30 kg稀释后,再加细沙土450~750 kg混拌均匀,于早晚顺沟撒入棉田。

2.6 防治红蜘蛛

田间及时查找被害株,发现被害株插上标记,摘除棉株下部有螨叶片,带出棉田销毁,抹去棉株中、上部叶背的螨,进行药剂防治,及时调查螨情,开展早期点片防治,控制其扩散。用20 %三氯杀螨醇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或50 %久效磷乳油和40 %氧化乐果乳剂稀释2 000倍进行喷洒。

2.7 防治棉铃虫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虫害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去皮大蒜1.5 kg,捣烂成泥,加清水50 kg,搅拌浸泡30 min后取滤液喷洒,防治效果可达80 %以上。根据棉铃虫喜杨树枝气味的特性,将杨树枝放置使其萎蔫,然后捆成把,于傍晚插放在棉田,把长高出棉株20~30 ㎝,于次日清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杨树枝把每隔5~7 d更换1次,以保证诱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