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类型;防治措施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因此,在水稻发生病虫害之际,我国各大相关部门需要予以重视,针对病虫害发生频繁和面积广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和稳定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预防水稻病虫害,这就要求对病虫害的常见类型进行研究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深入考察,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和防治办法和对策,为将来的水稻病虫害问题做参考。

1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的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这种病虫害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在离近水面的地方出现暗绿色的斑点,并不断变大,演变成椭圆状和云纹状,不同的温度会导致呈现的颜色不同,叶片和叶梢受病病逐渐枯死,从而导致水稻的产量大大下降。一般来讲,水稻受到纹枯病的影响,往往不能正常抽穗,产量会平均每株损失10%-30%,如果情况严重时会高达50%,不仅影响水稻的整体产量,同时也影响到农作物的出口,提高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2 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是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往往在水稻丰收的季节发生,人们会误以为大丰收,其实不然。稻曲病主要表现是:在初期害穗上部谷粒,抽穗的数量少达一粒到几粒,多达十几粒。初期会露出淡黄色,并且不断膨胀,最终完全包裹全部,体积远远超过正常的谷粒。病谷粒的增加,不仅消耗了整个谷粒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也导致空谷粒的明显增加,更严重的是,稻曲病会产生一定的毒素污染稻米,人们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生命健康。

1.3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是水稻病虫害的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受害,在受病初期,水稻的株叶边缘呈黄绿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和恶化导致叶脉呈苍白色,最终干枯而死。发病一般从叶尖和叶的边缘开始,严重的情况下是害叶梢,由最初的暗绿色沿线斑点演变成黄白色病斑,最终不断扩展变成枯白色,如果不及时防治和治疗,就会在短期之内坏死,影响整体水稻的产量。

2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2.1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正确选取抗病的品种。品种的选择和使用大部分决定着水稻的正常生长情况,抗病品种的选择是有效预防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和对策。优质的抗病品种会产生对病虫害的抗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大面积水稻受病。其次,要注重清理菌核。在每季的种植之前,要及时对浮在水面上的菌核捞起,可以通过加深水进行打捞,捞出的菌核要送出进行深埋或者烧毁,从而减少菌源,减小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后,加强栽培和施肥管理。在进行水稻灌溉的时候,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有间歇性地灌溉,从而防治水稻早衰。同事增加施硅肥,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增强茎秆的强度,从而有效抵抗病虫害。

2.2 稻曲病的防治 首先,注意科学合理进行施肥灌溉。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不要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灌溉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在晴天和阴雨天气要分别对待,比如阴雨天气,要适当降低田间湿度,从而有效刺进水稻茁壮成长。其次,药剂防治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水稻抽穗前7-10天及齐穗期,按照一定比例用50%菌灵或者3%井冈霉素,加上750kg的水各喷雾一次,同时适当配合磷酸二氢钾、增产菌等相结合,防治效果更佳。

2.3 水稻白叶枯病的预防 第一,加强对水稻的检疫工作。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疫工作,防止病种带入非病区,尽量预防病虫害的侵入。如果非要引入新品种,就要严格按照比例调配进行催芽。第二,适当进行施肥。在初期进行施肥,早施氮肥,促进水稻早抽穗,到了后期就不要施氮肥,从而减少白叶枯病的发生。要注意勤灌、浅灌还要注意晒田,对预防病虫害侵入都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第三,要进行药剂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后,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00g,对水50L,用叶枯宁防效上不去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防效明显提高。

3 结语

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水稻病虫害问题,要提高重视度,对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适合并且有效预防的方法和对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稳产、增产,减少病虫害的侵入,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徐翔,尹勇,罗林明.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J]. 植物医生,2005(03)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糖胶树;害虫;形态特征;防治

糖胶树,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其适应性强,易移植且树形美观,果荚奇特,在南宁市被广泛运用于行道树、景观树。近年来,绿翅绢野螟、鸭脚木星室木虱对南宁市的糖胶树为害较大,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和景观效果。

1 绿翅绢野螟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mm,翅展37~40mm,体及翅均为绿色,触角细长丝状,前翅狭长,中室端脉有一小黑点,中室内另有一较小的黑点,后翅中室有一黑斑。老熟幼虫体长约40mm,体淡绿色。蛹红褐色,长约20mm,尖梭形,腹末有8根毛钩。

1.2 生物学特性

1.2.1 生活史。绿翅绢野螟在南宁1年发生5-6代,第1代幼虫每年4月上旬开始出现,第2代出现在5月中旬,每代历期约30-38天,从7~11月,每个月约发生1代。11月下旬,老熟幼虫常缀2-3片叶形成虫苞,或在其化蛹,以此2种虫态越冬。

1.2.2 生活习性。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雌虫选择萌发嫩枝、嫩叶较多的糖胶树产卵。卵产于叶片上,散产或聚产成卵块,幼虫1-2龄吐丝纵卷叶片或缀2-3片叶形成虫苞,隐蔽其中取食叶肉,常使叶枝枯黄落叶。叶肉吃尽后,转移为害新叶片。1-3龄幼虫食量小,4-6龄幼虫食量剧增,几天内可把全株嫩叶吃光,受害叶片大多数脱落,形成秃枝光杆。

1.3 防治措施

1.3.1 人工防治。修剪、清理带虫或虫苞的枝条、叶片,定期疏枝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减少虫源。

1.3.2 灯光诱杀。利用绿翅绢野螟成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可在糖胶树集中区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1.3.3 药剂防治。可用药剂: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48%毒死蜱1500倍液喷杀,每隔3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或在虫卵孵化盛期用国光乐克稀释3000~5000倍液喷施,施用应均匀全面,重点喷虫为害部位,每隔7~10天再喷1次。

2 鸭脚木星室木虱

鸭脚木星室木虱属同翅目,花木虱科,星室木虱属,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1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5~2mm,前翅长1.2mm。形如小蝉,初羽化的成虫体浅黄色,双翅透明,3对胸足浅黄色,每节两侧均有刚毛。老熟成虫体为黑褐色及红褐色,前胸小,中胸背板大,胸部及腹部前端的背面有白色斑纹。②卵。乳白色、长卵形,基部钝圆,端尖,长O.lmm。③若虫:体型小,长椭圆形。体表覆被蜡质分泌物,末龄若虫体长1.3~1.8mm,深黄色,初孵若虫乳白色,若虫长大,翅芽显露,覆盖在身体前半部。

2.2 生物学特性

该虫繁殖能力强,成虫有趋光性,羽化不久即能,雌虫产卵大多产在寄主新叶的背面,沿着主脉及主脉两侧分布至叶柄的两侧外缘,也有的产在叶缘处。若虫孵化后,进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在叶片上留下一长椭圆形稍下陷的密封小孔。随着虫体长大,虫瘿逐渐形成并变大,虫瘿早期浅绿色,扁平状,柔软有弹性,此时虫瘿内的若虫个体微小,乳白色,未长翅芽。成虫的羽化孔红褐色,成虫即将羽化时,虫瘿变硬。成虫从羽化孔内爬出,腹部先出。成虫爬出后,在羽化孔留下一层白色的蛹衣。该虫的生活史周期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大约25~30天,1年可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严重。

2.3 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糖胶树在生长季节,树木每抽1次新叶约为20~25天。调查显示,鸭脚木星室木虱的产卵明显与糖胶树新叶生长期相吻合,成虫在嫩叶的叶背产卵,受害的嫩叶上布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虫瘿。有的叶片扭缩畸形,树木每抽出一托新叶,均被该虫为害,使树木的生长发育受阻,同时影响了其观赏效果。该虫的生长适温为20~30℃,相对湿度为70%~90%,在南宁地区每年3-7月是该虫为害高峰期。8月高温干旱,虫情逐渐减轻。南宁市的糖胶树几乎都受到鸭脚木星室木虱的为害,小树受害严重,树冠下部的叶片比顶部的叶片严重,行道树靠近路灯一侧的树冠比另一半的树冠严重。

2.4 防治措施

①人工修剪。结合修枝整形,剪除长有虫瘿的叶片、枝条,并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在糖胶树抽新芽及新叶生长期,加强检查并用药剂预防。药剂可选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3.2%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连喷2-3次,间隔7~10天,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花卉;害虫;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76-02

花卉栽培过程中,常有害虫对其进行危害。其危害的方式不一,主要有刺吸花卉汁液害虫(螨)、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现对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刺吸花卉汁液害虫(螨)

1.1桃蚜

1.1.1危害症状。桃蚜是同翅目蚜科昆虫,其个体柔软、细小,往往几十头至上百头群聚在花卉的叶片、嫩茎、花蕾和顶芽上危害,桃蚜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花卉体内的养分,引起花卉畸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卷曲、虫瘿以致脱落,甚至花卉植株枯萎、死亡。

1.1.2防治方法。①盆栽花卉上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肥皂或洗衣粉水将其刷掉,要求小心轻刷,避免刷伤嫩梢、嫩叶。刷下的桃蚜要及时处理干净。②盆栽花卉上发生量大时或在木本花卉上发生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50%辛敌乳油2 000倍液,或50%敌马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1]。

1.2白粉虱

1.2.1危害症状。白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其体小(体长1.0-1.2 mm),浅黄色,群聚为害花卉叶片,以成虫和若虫在叶背用刺吸式口器刺入吸取汁液,使叶片枯黄脱落,使花卉生长不良,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枯死。倒挂金钟、茉莉、一串红、月季、万寿菊、杜鹃、扶桑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1.2.2防治方法。①利用白粉虱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花卉植株旁边放置黄板,摇动花卉枝条,使白粉虱成虫飞动,粘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②冬季要移入室内养植的盆栽花卉,需严格检查叶背,务必将白粉虱除净才可带入。③药剂防治: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对成虫、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或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对各虫态喷雾防治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3吹绵介壳虫

1.3.1危害症状。同翅目绵介科昆虫,雌成虫、若虫群集于花卉植株叶背、嫩梢上危害,使叶、梢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吹绵介壳虫的排泄物易繁殖霉菌,使花卉的花、叶、嫩梢变黑,影响观赏价值。

1.3.2防治方法。①加强花卉养护,适当剪枝,使之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强花卉生长势,创造不利于吹绵介壳虫发生的条件。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发现个别枝条或叶片有吹绵介壳虫,可用毛刷刷除,并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剪除的虫枝、虫叶要集中烧毁,不要乱丢。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1.4柑橘红蜘蛛

1.4.1危害症状。又名柑橘全爪螨,蛛形纲真螨目叶螨科的小型蜘蛛,不是昆虫。柑橘红蜘蛛以成、若螨的口器刺入叶内吮吸汁液,被害叶片叶绿素受到破坏,危害严重时,叶面呈现密集细小的灰黄点或斑块,叶片渐渐枯黄脱落,甚至整株叶片落光,对花卉生长危害甚大。

1.4.2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结合栽培管理,进行合理修剪,使之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螨源。②人工防治。花卉栽培中,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叶片有灰黄斑点时,应仔细检查叶面和叶背,最好借助放大镜,易于观察,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时要摘除虫叶,集中烧毁。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或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30%螨蚜威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隔10 d再喷1次,效果良好。

2食叶害虫

2.1小青花金龟子

2.1.1危害症状。小青花金龟子是鞘翅目花金龟科昆虫,以成虫群集危害,常常几头或几十头在一株花卉上取食危害,为害花卉的花蕾、花冠和花蕊,造成被害花卉花朵稀落,残缺不全,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大丽花、月季、玫瑰、美人蕉、木芙蓉、丁香、珍珠梅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1.2防治方法。①在花卉种植地不堆放粪肥和垃圾,以减少虫源。②捕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清晨和傍晚在花上和土表层人工捕捉成虫,并将捉到的成虫及时处死。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1 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

2.2中国绿刺蛾

2.2.1危害症状。初孵幼虫群栖危害,3龄后分散取食叶片,常把叶片吃光,主要为害紫荆、紫薇、山茶、梅花、樱花、紫叶李等花卉。

2.2.2防治方法。①人工消灭越冬虫茧:根据中国绿刺蛾越冬场所(树干上或树基部土层)冬、春2季摘除树干上的虫茧和挖掘花木周围土中的虫茧,并将虫茧烧毁。②发现初孵幼虫时,摘除虫叶,并将初孵幼虫处死。③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良好。

2.3银纹夜蛾

2.3.1危害症状。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初孵幼虫群居取食花卉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分散危害,白天静伏在花卉枝条或叶背上,早晚取食,将叶和花咬成缺刻状,使花卉失去观赏和经济价值。一串红、月季、万寿菊、大丽花、美人蕉等花卉常受其危害。

2.3.2防治方法。①用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②人工灭蛹:结合花卉养护管理,如除草、翻土或换盆时,消灭蛹体。③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6%百树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杀。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产生[3]。

3蛀干害虫

3.1大丽花螟蛾

3.1.1危害症状。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幼虫蛀食花卉的茎杆,将茎杆蛀空,致使花卉植株上部枯黄而死,不能开花,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丽花螟蛾为害大丽花、、山茶等花卉。

3.1.2防治方法。①及时剪除并集中烧毁花卉上被害的枝条。②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可杀灭初孵幼虫。

3.2蔷薇茎蜂

3.2.1危害症状。蔷薇茎蜂膜翅目茎蜂科昆虫,其为害蔷薇、月季、野蔷薇等花卉。幼虫蛀食花卉茎梢,并沿茎髓向下蛀食,将排泄物充塞在空茎内不外排,造成嫩梢枯萎,影响花卉生长与开花,降低花卉观赏价值和生产效益。

3.2.2防治方法。①秋、冬季剪除被害虫枝,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②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杀。

4地下害虫

花卉上的地下害虫是指在土壤中为害花卉幼苗的根、茎和种子的各种害虫,这类害虫往往使花卉育苗和花圃造成很大损失,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的总称,属鞘翅目金龟总科昆虫)、小地老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种蝇(双翅目蝇科昆虫)。

4.1危害症状

蛴螬食性杂,危害重,常常为害花卉幼苗的根茎部,使其萎蔫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小地老虎的幼虫3龄以前昼夜活动,群集在花卉叶或茎上危害,3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在土表层,夜间出土危害,咬断幼苗的根茎部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将咬断幼苗拖入土穴中,造成苗床缺苗断垄,损失严重;种蝇的幼虫将种仁食净,还为害幼根、嫩茎,轻者造成缺苗,重者植株全部死之,严重影响花卉生长与生产。

4.2防治方法

一是花卉苗床要适当深耕,精耕细作,清除杂草。二是合理施肥:在播种育苗时,施用有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会诱发多种地下害虫的发生,加重危害。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是防治种蝇的重要措施。三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部分蛴螬、小地老虎、种蝇的成虫。四是人工捕捉幼虫或成虫:清晨,在断苗的周围见残留的被害茎叶在土中时,将土挖开,捕杀小地老虎的幼虫;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黄昏时敲、振花卉枝条上捕杀,可减少土中蛴螬的数量。五是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施20%高卫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2 000倍液灌苗床和盆栽花卉[4-5]。

5参考文献

[1] 梁勇.室内盆栽花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2(1):28.

[2] 解灵军,贾晓梅,陈萍,等.河北省部分地区花卉虫害与防治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73-2675.

[3] 赵彦红.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4):27.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分别介绍4种茶树主要害虫,即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茶毛虫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虫害防治效果,为广大茶农提供参考。

福安市上白石镇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现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茶小绿叶蝉

1.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该虫在低山茶区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为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为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第三叶间嫩茎内。

1.2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其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的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 000倍液,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虫螨克 1 000倍液,或2.5%扑虱蚜1 000倍液,或98%比丹1 000~1 500倍液防治。

2茶橙瘿螨

2.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2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2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2.2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0.3°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3)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 000~3 000倍液,或2.5%扑虱蚜800~1 000倍液。

3茶丽纹象甲

3.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为成虫危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3.2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用菌粉15~30 kg/hm2拌细土施于土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10%多来宝800倍液,或98%巴丹800倍液,或与871菌粉27.5~15.0kg/hm2混用。

4茶毛虫

4.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虫体毛丝有毒,皮肤触及痛痒红肿。幼虫咬食叶片,数量大时可把整片茶园吃光,仅剩秃枝,损伤树势,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幼虫黄褐色,腹背有8对较大的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成虫产卵在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

平地茶园年发生4代,危害盛期在4月、6月、8月和10月,高山茶园年发生3代,危害盛期在5月、7月和9月,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幼虫群集为害,一般有6龄。老熟幼虫迁至根际落叶下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转贴于

4.2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特别是越冬卵),并保护利用卵寄生蜂。

(2)化蛹盛期结合中耕培土,耕杀虫蛹。

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第5篇

1 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

1.1 地老虎

地老虎是河西走廊棉区一种比较常见的棉花苗期害虫之一,一般为害期发生在4~5月之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初孵幼虫的盛发期。初孵幼虫吃掉土中的幼芽,棉籽被吃空,造成缺苗断垄,啃食叶肉留表皮,子叶被咬成许多孔洞和缺刻;稍大的幼虫为害生长点,把刚刚露头的小真叶从基部咬伤,严重的整个生长点被毁,形成多头棉,开花结铃少且迟;3龄后的幼虫可咬断主茎,每头幼虫一夜可咬断3~5株棉苗,甚至可咬断十几株以上的棉苗基部,白天躲藏在土下1.50 cm左右的地方潜伏不动,夜间或阴天出来活动为害棉苗。

1.2 蚜虫

蚜虫是生产上为害时间最长,发生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主要害虫,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新叶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分泌的蜜露,蚂蚁喜食蜜露,常常帮蚜虫驱赶天敌,而蜜露形成霉菌,腐蚀叶片,严重时导致棉株下部叶片脱落,铃重减轻,被受害的棉花植株矮小,叶片皱缩,蕾铃数减少,发育缓慢。在棉田的为害有苗蚜和伏蚜2个阶段,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适宜偏低温度,温度上升,虫口迅速下降,因此这个时期的蚜虫易防治,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下旬和8月份,适宜偏高的温度,温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每头伏蚜共产60~70头仔蚜,防治范围广,难度大。

1.3 棉红蜘蛛

为害棉花的叶螨总称棉红蜘蛛,种类较多,在河西走廊棉区主要是敦煌叶螨,棉红蜘蛛在棉叶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和黄白斑,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死,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无收或减产。2009年棉红蜘蛛在敦煌棉区较为严重,占总面积的80 %以上。棉红蜘蛛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气温在20~28 ℃之间时,随气温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大雨是影响棉红蜘蛛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棉红蜘蛛的发生与棉田环境关系密切,棉花长势越差受害越严重,地势越高,越干燥的地块,对棉红蜘蛛发生有利。

1.4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黄昏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棉株上部,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取食后嫩叶呈孔洞或缺刻,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花蕾被蛀后,苞叶张开发黄,2~3 d随即脱落,食害蛀头和花药,使之不能授粉结铃,青铃被害后蛀成孔洞,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老熟幼虫吐丝下垂,以土化蛹,以蛹越冬。

1.5 棉蓟马

棉蓟马已由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棉花子叶、真叶和生长点,子叶受害后,叶背面有银白色斑点,受害重时,斑点连片、叶片加厚,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子叶干枯脱落,真叶受害后变厚变脆,粗糙不平,正面翻卷如瓢或破裂呈烂叶,影响光合作用,生长点受害可干枯死亡,子叶肥大形成无头棉,又叫“公棉花”,半月后再形成枝叶丛生的杈头苗,影响蕾铃发育,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低劣。

2 防治方法

2.1 越冬场所的处理

注重秋耕冬灌,可以风化土壤,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各种虫害的死亡率。

2.2 春季药剂封锁

从地边地角开始向外延伸100 m范围内的沟、渠、林、路及其他作物地面喷洒50 %久效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2次。

2.3 加强棉田水肥管理

保证棉花长势良好,结合农事操作,及时中耕除草整枝,将田间管理时摘除的顶心、赘芽以及打掉的无效蕾带出田外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棉田害虫卵和初孵幼虫的存量。

2.4 防治地老虎

可采用投毒饵的方法,饵料可采用棉籽或豆渣,先将饵料粉碎,在锅内炒香,也可将鲜草砸碎做饵料,然后将90 %晶体敌百虫750~1 500 g/hm2加少许水化开,喷在75~120 kg饵料上,于傍晚撒到幼苗附近或行间。在棉花播种前2~3 d或在棉花播种的同时,每隔3~4行棉花种1行小油菜,穴距1 m左右,小油菜出苗后,将地老虎诱到小油菜菜穴中,集中消灭,该方法省工省时,投资少,简便易行。

2.5 防治蚜虫

苗期点片发生时,用40 %氧化乐果配成1∶5加水配成药液,涂抹于主茎红绿相间处的一侧,涂抹长度为2~5 ㎝,不得环涂;在棉苗生长中、后期,卷叶率达到10 %~15 %时,用80 %敌敌畏乳油1 500~2 250 mL/hm2,兑水15~30 kg稀释后,再加细沙土450~750 kg混拌均匀,于早晚顺沟撒入棉田。

2.6 防治红蜘蛛

田间及时查找被害株,发现被害株插上标记,摘除棉株下部有螨叶片,带出棉田销毁,抹去棉株中、上部叶背的螨,进行药剂防治,及时调查螨情,开展早期点片防治,控制其扩散。用20 %三氯杀螨醇乳油稀释1 000~2 000倍或50 %久效磷乳油和40 %氧化乐果乳剂稀释2 000倍进行喷洒。

2.7 防治棉铃虫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虫害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去皮大蒜1.5 kg,捣烂成泥,加清水50 kg,搅拌浸泡30 min后取滤液喷洒,防治效果可达80 %以上。根据棉铃虫喜杨树枝气味的特性,将杨树枝放置使其萎蔫,然后捆成把,于傍晚插放在棉田,把长高出棉株20~30 ㎝,于次日清晨用塑料袋套把捕蛾,杨树枝把每隔5~7 d更换1次,以保证诱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