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电子商务营销策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商专业群;服务外包基地;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68
1电商专业群内涵的理解
“电、商”的概念,“电”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商”是指商务流通。这是二类学科或技术,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出现了早期的偏重于信息技术方面,后来偏重于商务流通方面。随着当前科技发展要求各学科间交叉、融合。“电商”概念应该是信息、网络、营销、流通、多媒体、外语的综合应用,据此,传统的多媒体、计算机、外贸、营销、移动商务行业都可以归为电子商务类行业。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电子商务逐渐衍生出网络零售、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移动商务等职业分支,形成了电子商务职业群体。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出了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逐渐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群。
网络零售、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移动商务等专业是集合了商贸流通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我们认为专业之间只要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就可以归类到同一专业群中。现代商务与信息技术共同构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内涵。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二者缺一不同。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必将促进信息技术、商业贸易各相关专业的建设。同理,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商业贸易相关专业的扶持。
电子商务专业群除了与电子商务紧密相关的网络零售、网络营销、移动商务等专业外,还和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相关,这些专业将与电子商务专业群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传统电子商务专业应定位为网络零售,主要定位于利用平台(自建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如京东、淘宝等)进行网络销售。因此要求具备平台的运营、策划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平台建设能力、商务沟通谈判等技能。跨境电商主要定位于利用平台如速卖通等进行跨境零售,因此具备跨境平台的运营、策划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外语沟通等能力。移动商务主要定位于移动商务平台的策划、建设、_发和运营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定位于平台的规划、建设、开发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平台运营能力。
2电商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的问题分析
2012年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基地承接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由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运营团队,负责项目的策划、营销、推广、客服、美工、运营。截止目前,累计承接项目40余个,提供岗位近300余个。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一边做,一边学,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商人才。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电子商务逐渐衍生出了移动商务、跨境电商等职业分支,对项目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如下:
2.1行业细分,衍生出更多岗位
电子商务项目不再只是淘宝、天猫平台运营,还包括移动商务平台开发、运营,跨境电商、生鲜电商、农村电商等,相应岗位也不仅仅只是营销、推广、客服、美工,还衍生出设计专员、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运维等岗位。
2.2向纵深发展,岗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岗位不再只是美工、客服、推广等,而且岗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无法适应这种高要求和复合能力。就如美工岗位原来要求具有一定的营销水平、文案策划,并会ps基本就可以胜任,但现在要求视觉设计,要有设计的理念和想法,因此这种高要求技能必须要是相关专业专门培养才能达到。
2.3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部分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利用服务外包基地项目的运营,应该说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细分加速,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项目运营与教学内容脱节
项目运营与教学内容脱节,致使项目运营与教学内容有能有效融合,项目运营的不确定性,使教学内容很难系统化、连续化,影响教学目标实现。
2.5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基地服务能力较差,经济效益一般,自我造血能力较弱,单纯利用项目绩效的评价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无法综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基于电商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3.1多专业融入项目运营
项目运营需要技术人才也需要营销商务人才等,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各专业学生在项目运营中各取所长,融入项目运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负责项目运营、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技术支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负责市场分析、市场细分、人群定位、营销策划、网络推广、网络客服等岗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主要负责平台设计、开发,如淘宝、天猫平台装修美工、微信公众号的开发、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岗位。
3.2重塑教师、学生身份
基于电商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网络客服部、推广部、营销部、数据分析部、视觉设计部、平台开发部、信息支持部,部分成员由相应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学生组成,由相关专业的教师、优秀学生任部门经理(培养部门岗位能力和解决部门岗位问题)。实训基地承接的项目首先确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般由电商专业教师、优秀电商学生担任。每个项目由不同部门的学生组成5-8人的学生团队。这就重塑形成了“教师-学生”、“师傅-学徒”、“经理-员工”三线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就是师傅把学生直接带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师傅的面传亲授、岗位轮训等在真实工作任务的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掌握工作技术,积累职业经验。而且,师傅带徒是小范围的教学,师傅能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便于及时指导与校正,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需要转变师傅一定是德高望重之人的观念,只要是能对学生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等提供帮助的都应是学生的师傅,因此高年级乃至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师傅。
每位部门经理(教师或优秀学生)带领10-20个学生,形成第三梯队,主要是部门岗位技能的学习和部门辅工作,在第三梯队中培养中选择优秀学生参与部门一些较为重要的工作,形成第二梯队的培养,在第二梯队的培养中再选择中优秀学生进入第一梯队,改变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4实现岗位轮换制
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都能使学生胜任多个岗位,因此根据项目运营等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学生岗位轮换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兼顾培养学生的全面技能。
3.5构建多元化考核机制
既要注重项目运营的结果,也要注重在整个项目运营中的职业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要构建企业、教师、团队成员、客户四位一体的评价方式,注重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永军.基于项目外包的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4,(14):3032.
[2]楼天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问题研究[J].职教与成教,2015,(10):144145.
[3]向成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4,(2):159162.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为2.3%,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2014年跨境交易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外贸模式和固有的商业格局。相对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跨境电商通过外贸B2B或B2C平台,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买卖双方可直接产生交易;由于跨境电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即时采购、销售或消费,因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外贸;在过去的5年中,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与此同时,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其利润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利润分配格局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显得过于单一,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的出口商、中间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二)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销售渠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大企业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三)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优势
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大大地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了交易时间,拓宽了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销到世界各国。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助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找客户难得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订单与客户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采用跨境电商多平台服务,在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了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催生了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通过跨境电商平成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为中小型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数量大、运行效率低、专业化较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跨境电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院校都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这也是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从业人员要具有丰富产品行业背景的专业知识,对行业产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选择品类,经营细分目标市场。二是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多种小语种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南美的官方语言。虽然是小语种,但是其覆盖市场区域辽阔广大。三是掌握综合性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要掌握多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国文化、习俗、语言、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这样就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对全球化的零售而言,营销策划是关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产品(如阿拉伯和欧美)要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使是拍一张产品照片和加一点产品说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化,习俗和爱好的不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成功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从产品方案制定、采购、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层面,面对加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进行清晰定位,即以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贸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应该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按照“校企融合、以岗定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压缩重组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课程设置,把跨境电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模块来优化课程体系。
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其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其具体岗位工作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体现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三)要打造适应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师生融合”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教师外贸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从抓工作态度开始,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职业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专项技能实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外贸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尝试建立校内实训创业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径,而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和现有的具备条件的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试点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学生形成零距离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2]王莉莉.跨境电商渐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2014,(12).
[3]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自2015年5月起,政府连续出台对跨境电商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面对国际经贸往来的广泛性、多发性、多层次、多样性、频繁度的激增,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面临向市场变化需求的转型。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也要响应号召,培养方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商务英语,在教学及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往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向应用型转型也就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2]。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功底深厚、商务技术能力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将商务知识和技术运用于社会实践工作之中的综合型人才。明确这一培养目标后,应当将英语专业和商务课程的优势组合,而不仅仅是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应该突出“应用型商务英语”的特色,强调本学科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提高独立学院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
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缺乏核心特色课程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不突出,基本上是复制传统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再结合经管系的商务课程开设,缺乏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核心特色课程。学生在就业竞争时,在没有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下,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单一,在就业市场上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学生的角逐中就无法脱颖而出,因此也就缺乏就业竞争力。2.与应用型转型脱轨应用型人才培养偏重于“技能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操作的娴熟程度。然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表现在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甚至很多实践课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没有任何监管评估体系衡量学生的实践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专业术语和理论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根据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标准,专业方向课程按必修和选修设置,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文素养等。“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与商务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叉学科。”[4]商务英语课程一般按四大模块设置: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人文素养课程模块[5]。据此,独立学院应该明确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语言技能+商务技能”,且都要以“实用型”和“技能型”为导向。首先,为培养学生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增加商务英语视、听、说、写、译的课程,可以结合本学校传统英语学科的优势,重点打造某一个语言技能课程,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保持并充分发挥语言的强劲优势;其次,为了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穿插整个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之中,实践课程可以分为专业实训和专业实践两大类。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进行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堂活动(如:商业创意、商务谈判、商务技能等)和涉外商务活动(如: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商品会展等)等课外环境中完成。不断丰富和深化实践课程的内容,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商务技能运用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地胜任职场的挑战性工作。此外,“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传统行业中也不断渗透。“互联网+”即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构建新的发展生态。独立学院除了注重“语言技能+商务技能”的课程外,还应根据当前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形势下急需精通商务英语又熟悉跨境电子交易的人才,与时俱进地开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操作、国际营销与网络营销、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等课程。
(二)教师队伍资质欠缺
由于商务英语在国内起步晚,专业人才奇缺,加上独立学院的支持经费不足,商务英语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承担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来源于传统英语学科的教师,这类教师虽然语言功底扎实,但缺乏对经济类课程的了解,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商务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对基本商务概念一知半解,对实践知识只好一笔带过。在这样的办学培养条件下,学生知识体系不清晰,理论与实践技能脱轨。因此,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构建自身的商务知识理论框架;同时,学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支持举措,鼓励教师参与商务实践,比如到企业兼职或挂职工作,甚至脱产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至12个月的工作实践,从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
(三)学生在实践中缺乏指导
众多独立学院在定制的教学计划中,都有毕业实习的安排,大多为期3个月至1年。调查中发现96%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学校没有配备任何实践指导教师,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用人单位也因此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产生质疑。因此,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应当安排有资历的商务教师或企业外聘的商务人员,对学生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实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商务经验,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学生可以按步骤地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在这一实习工作的指导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历,实现产学结合,教学相长。
(四)校内商务实训基地种类单一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历史短,教学配套资源相对薄弱[6],虽然大都设立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但是学生校内实训室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求。校内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根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安排,分类设置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实训室及商务实训基地,如增设商务英语视听说实训室、实用商务英语翻译(口译)实训室、国际贸易实务室、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室、国际商务策划室、跨境电商操作平台室等。通过改善校内实训基地,丰富实训室的种类,学生才能将商务英语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校内模拟实训的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在进入职场前做好技能训练,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缺乏有效的教学成果测试与评估
商务英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被忽略。目前,商务英语评估与测试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期末试卷的命题完成,考试内容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实践考查几乎没有。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无法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也不能契合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旨。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测试与评估应该向应用型转型,而不是照搬传统英语专业的测评体系,应该重点考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取得外贸、财务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行业资格证书,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获得证书可以免修相关课程的学分。这些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都比较高,从而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新的商务英语课程考试模式采取期末考试与课外实习相结合的形式。”[7]除了考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还不能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测评,这一点可以通过实践报告的评估实现。在学生实习期结束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供实践报告,如项目计划书、营销策划案、项目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报价策划书、商务翻译报告等。学校可以通过此方式有效管理学生参与实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有目的性地完成实习活动。
三、结语
独立学院应用型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应该突出“应用型商务英语”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能力,同时还要紧贴市场需求,大胆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升教师整体商务素养、加强学生实习的有效指导、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环境、提高教学成果测试与评估的合理性;同时还应重视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廖瑛,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郑爱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2):10-12.
[3]李义凡.瞄准社会需求全方位、高起点、深层次推进学校转型发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7):43-44.
[4]崔海英,纪亚品.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85-87.
[5]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6]蒋丽平,申保才,梁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需求分析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84-89.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基于市场调研,我们对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解,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结合校内外资源,以能力平台和能力模块搭建体系,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了一定的课程创新和实践教学改革,以此来提高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
职业能力;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池州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以管理学、经济学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营销能力和营销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素养、又具有优秀职业技能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而市场营销专业在中国高校的开设仅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由于起点低、时间短,很多本科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偏向于对营销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对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与企业需求相对接[1]。池州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结合安徽省以及池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出人才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尝试探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进一步优化,以此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
1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分析
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前后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比如生产环节之前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新产品创意等,生产环节之后的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建设、广告宣传、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如图1所示。结合市场营销活动内容可知,单纯的销售人员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全部需求,目前,池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有限,整体营销水平比较低,企业的市场营销员工包括高级营销管理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专业学习,完全依赖于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导致企业的营销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状况已经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因此,地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具备系统的营销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基于前期对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营销人才能力调研,并结合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特点,我们总结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另外根据调查显示,企业最为关注的能力分别为: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销售能力这四项职业能力。
2同类型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池州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在专业设置上强调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而安徽省同类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很多,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我们找了3所有代表性的应用型高校,将其市场营销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可知,这三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应用型特色,如培养营销管理能力的课程有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渠道管理、营销风险管理等,培养销售能力的课程有商务谈判与礼仪、消费者行为学、推销学等,而培养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的课程却相对稀少,相关实训课程也不多,这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块短板。
3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
因此,池州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学科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营销岗位的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实习环节教育,突出对学生实际营销能力的训练,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整体上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
3.1结合校内外专家共同开发课程池州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目标之一是依托社会提高整体办学优势,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开放办学,与安徽省多家龙头企业和一部分省外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定期采集社会信息来丰富市场营销的专业内涵。具体而言,首先,我们加强了对社会上市场营销活动发展现状的关注,并对社会上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社会对营销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其次,我院每年都会针对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总结探讨,并定期与学校就业中心展开研讨会议,以便对下一年的就业形势作出科学预测;最后,我院结合池州的区域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联合当地的人才市场、相关用人单位、省内兄弟院校专家以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论证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优化,针对社会实际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调整方向为以专业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以营销技能操作培养为主。
3.2以“平台+模块”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结构
3.2.1三大能力平台商学院2014级和2015级市场营销专业均实行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共设置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3大平台,各平台又分为若干个能力模块。其中,综合能力平台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达到本科层次的综合素质而设置,涵盖多个领域,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专业能力平台的课程包含专业骨干课(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三大块,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门能力而设置;能力拓展平台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而设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专题讲座、学科与技能竞赛、各类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三大能力平台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分别为72.0%和28.0%,将理论、实践和综合素质结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培养。从两届各能力平台所占的平均比例来看,综合能力平台占总学分的34%左右,专业能力平台理论课占总学分的63%左右,能力拓展平台占总学分的3%左右。这样的比例显示本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2.2职业能力模块化教育能力模块化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2]。我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重点建立在专业能力平台,平台下的能力模块以市场营销职业能力的不同需求层次为基础进行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三块,其中每一块下面又细化出更为具体的能力子模块,详见表3。模块化教育并不是对课程的简单堆砌,而是以某项具体能力为目标,搭建一套相互依存的课程子体系[3]。模块化教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其灵活性,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模块的能力目标,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如商学院在2015级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结合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热潮这样一个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变化,在“专业能力平台”下增设了“网络营销”能力模块,该模块下开设了网络营销+实训、网上零售实务、网络创业与创业管理、搜索引擎实战、跨境电子商务+实训等相关课程,将网络营销基础知识理论的传授和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培养学生在网络营销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求自行选择模块和课程进行组合,从而实现个人的就业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分阶段目标。
3.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创新基于前面所做的企业营销人才能力调研,我们总结出企业最为关注的营销职业能力分别为: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管理能力,销售能力这四项。因此,商学院2015级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因地制宜的增设了一些与职场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相关的应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并运用一些新型的考核方式,以此保证营销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基于市场调研能力的课程创新中,考虑到池州市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企业数目有限并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在“专业专长能力”模块开设了“中小企业调研”课程,并且以调研报告形式进行考核;另外,在基于营销策划能力的课程创新中,考虑到池州是安徽省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也是池州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因此因地制宜的开设了“旅游营销策划”课程,并以策划书形式进行考核。这两点创新都很好地结合了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了高校人才与地方需求相对接。
3.4实践教学改革
3.4.1开发校企合作“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本院挑选了一定数量的地方企业负责人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并邀请企业优秀代表来学校开设讲座,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营销领域的行业知识和工作流程,使得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其次,建立一批稳固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如中国工商银行池州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池州分行、安徽旭阳集团、颐和新能源公司、九华股份、正鼎注册会计师事物所、金桥注册税务师事物所以及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产业集中区、池州海关、池州站前区、池州市商务局、池州市统计局、池州市地方税务局等等,使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工作体验,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安排营销骨干教师到当地企业进行挂职,既锻炼了自身素养又丰富了教学案例。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使得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而学生在“双元制”培养中也能逐步培养应有的职业道德,锻炼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4]。
3.4.2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清华大学刘西拉教授把人才的知识结构分解为基础解析、专业解析、社会解析三个层次。其中,基础解析和专业解析层次的知识基本上可以通过学校系统教育的传授而获得,而社会解析层次的知识却需要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更好的获得。因此,为了有效补充课堂教学,本院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特点,尝试将课堂教学和课外社会活动相结合,积极开辟和探索“第二课堂”。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多种社会实践途径,我们组织学生到一些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和访谈,如池州市地税局、池州市财政局、安徽国润茶叶公司等,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如池州市绿色运动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池州火车站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同时也组织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学院安排的集中实习,并且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积极寻找企业促销兼职工作,以此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竞赛。自2013年下半年至今,我院学生参加了多项专业竞赛并取得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池州市首届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经营模拟大赛、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策划能力。此外,除了参加以上专业竞赛,本院还自行开设了多项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凌风杯”经济管理知识辩论赛、海峡两岸BOSS企业经营模拟选拔赛、“推销我最喜爱的一本专业书”营销比赛、“市协杯”校园营销策划大赛等,以赛代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营销专业的综合素养。
4结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管理学院,福建长乐,350202)
[摘要]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构建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分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动力,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包含课程体系、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平台。
[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86-04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1-26
[作者简介] 孙湘湘(1990-),女,福建宁德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营销。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讨论稿),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组织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破解就业难,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
一、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设计动力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将民办高校、社会(企业)和大学生三方需求进行高效整合的过程。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一个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循环系统。通过良好的循环机制,有效地促成各方需求的满足,达到高校、社会(企业)、大学生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目标。在循环系统中,民办高校根据学校办学定位、营销专业培养方案、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营销专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创业技能等,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社会价值创造活动;社会(企业)把对人才的需求反馈给地方高校,主动参与学校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平台(见图1)。
二、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一)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概况
1. 人才培养目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熟练利用外语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及销售业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陈伟(2005)提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通常要掌握营销管理和策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行情,懂得商品知识,具有电子商务技能,胜任营销管理与策划工作等(见图2)。
资料来源:陈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因此,实践能力是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历练则是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贴近政府、社会与学生的主体需求,更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更有利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可见,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
2. 人才培养定位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营销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因此,与社会需求对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不断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模式,积极与企业需求接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对提高我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设计了如下人才培养规格(见图3)。
(二)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市场营销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在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中,专业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明确“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营销专业人才质量。相对于过去单纯理论知识巩固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言,新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逐步提升实战能力为目标,以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为核心,以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为路径,采用量化的实践教学评估作为支撑,整合所有实践教学要素,实现立体而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教学方面,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例,该方法是适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之一。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最早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其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国际公认。案例分析教学法通常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由教师选择和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 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改变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另一方面, 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的案例教学不同于mba,要循序渐进, 从单项性、教学型的案例逐步过渡到综合性、商业型的案例。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为例,在对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尔盖茨、雷军等成功的创业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培养创业意识,增强创业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新创业的角色扮演,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第二课堂
目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第二课堂内容主要包括了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见表1)。我们特别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发表实践论文、创新小发明等,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从学分认可等政策保障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专业实践技能实训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专业实践技能主要有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践)、公共关系实务(实践)、网络营销实践、VBSE企业模拟实践、网站运营与管理综合实训、服务营销综合实训与跨境电商运营综合实训(见表2)。以“虚拟企业社会环境VBSE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方向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平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VBSE实验教学平台营造了一个由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商业银行、政府服务机构(工商、税务等)组成的环境,让学生在此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制造企业财务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企业经营、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培养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突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瓶颈制约。这种“将企业搬进校园”的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了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营销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4. 顶岗实习
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顶岗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市场营销实务活动的基本程序与过程,在营销实践活动中摸索市场营销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目前,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与百胜餐饮(福州)有限公司、福建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长乐市分公司、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等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共建多个校企合作基地。以百胜餐饮为例,2014年8月,管理学院共有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及物流管理专业在内的11名学生参与了肯德基实训项目,通过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肯德基的厨房、总配、前台和大厅等工作岗位上,体验百胜的发展史、服务理念、企业文化等。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院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获得了肯德基相关负责人的一致好评。在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方面, 我们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一方面企业给予学生顶岗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派出有经验的老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等服务。
顶岗实习的模式,真正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实战中形成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实践,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借助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培养创业自信心和增强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 程琦,刘明菲.研究教学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3(1):53-55.
[2] 张宝艳.实施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216-218.
[3] 周彬,黄琴.大学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9.
[4] 李飞标,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6):15-18.
[5] 曲殿彬,许文霞.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0-28.
[6] 郝克宁.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齐鲁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