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25-01
永安市水稻种植面积1.20万hm2,产量8.48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是永安稻区最主要的病虫害。因为病虫害发生规模与类型不同,所以在防治策略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和施肥都能起到不错的防效,同时还可以选择抗病性较好的种子,借助绿色防治手段,积极开展病虫害的科学预防工作。除此之外,合理利用杀虫灯等先进设备和培育病虫害天敌,不但可预防虫害,而且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永安市水稻主要病虫害
1.1 稻飞虱
2015年发生程度达中等偏重,发生面积为9 313公顷次。根据观测定点测报灯监测数据,迁入峰次明显且峰期长。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田间的稻飞虱突增明显,百丛稻飞虱1 000~3 000头,水稻损失产量在15%以内。
1.2 稻纵卷叶螟
2015年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60公顷次。测报灯下诱蛾量较往年少,主要是二代稻纵卷叶螟为害中稻、烟后稻,大田卷叶率1.5%,个别发生重的田块卷叶率达8.2%,水稻损失产量在10%以内。
1.3 二化螟
2015年二化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47公顷次。在永安市稻区主要是一代二化螟为害早稻较重,枯鞘率为0.47%,其余稻作危害都较轻,水稻损失产量在5%以内。
1.4 纹枯病
2015年温度较常年低,持续雨日使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 700公顷次。烟后稻是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纹枯病的生存环境,比早稻和晚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低,但风雨天气频繁,氮肥施用过量,纹枯病危害也会加重,水稻损失产量在15%以内。
1.5 稻瘟病
2015年穗颈瘟偏轻发生,叶瘟轻发生,穗颈瘟发生面积793公顷次,叶瘟发生面积240公顷次。穗颈瘟以单晚、连晚发生为主,主要原因是抽穗期遇降雨天气,高海拔山区温差大,雾大露重,发生田块穗病率为20%~30%,水稻损失产量在10%以内。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抓好种子消毒处理
将谷种浸泡于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36~48 h中,浸后可直接进行催芽播种,以消灭病菌,减轻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
2.2 耕沤田灭螟
通常在春季,螟虫的幼虫普遍化蛹,并且逐步达到高峰期[1]。此时应该及时对土地进行翻耕,同时灌入深水,保证其可以充分浸沤稻桩,使得田间的螟虫不能正常羽化,进而杀蛹灭螟,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的基数。耕沤田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枯心率平均达到0.5%,而不耕沤田的平均枯心率为2.7%[1-2]。
2.3 生物农药防控
通过多种生物农药的有机作用,可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应重点推广和普及苏云金杆菌等,通过喷雾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卷叶率。另外,阿维菌素乳油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叶瘟发生初期,可用草包杆菌等防治。
2.4 性诱剂防控
挂置漳州英格尔公司生产的稻纵卷叶螟性诱芯,安装诱捕器15支/hm2,诱芯15粒/hm2,其防控效果超过90%。性诱剂高效性较为明显,同时还可以做到无污染,在病虫害诱杀阶段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并且其灵敏度比一般方法更高,针对性较强,保证天敌不会受到伤害,不仅安全性较高,而且还绿色环保[3]。
2.5 灯光诱控害虫
一般来说,每3.3 hm2左右面积安装1台杆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可以使大量螟虫、稻螟蛉害虫或者一些其他危害性较大的成虫被充分诱杀,无论是相应的虫害密度,还是虫卵量,都得到了显著的减少。
2.6 推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行“政府主导、属地现任、联防联控”的工作C制,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面提升重大病虫情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有效预防控制病虫疫情发生、蔓延危害[4]。
3 参考文献
[1] 张全生,林继东,于振民,等.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32.
[2] 何超,青先国.湖南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杂交水稻,2012(1):7-10.
一、工作目标。
切实做好大春病虫害防控工作,严密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理,防止因稻飞虱、稻瘟病、水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漫延而造成粮食减产,确保我乡粮食生产安全。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把此项工作提高到疫情危害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真正认识到大春病虫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成立由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乡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实施联系村责任制。
实行联系村组长包联系组,联系村人员包村,技术人员包防治的“三包”工作制(乡大春病虫害普查及防控人员名单见附件3)。由各联系村组长带头,督促工作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及后勤保障。包村工作人员负责包村、包组、包户、包田块、包普查、包监测、包防控,确保普查防控不漏田块。技术人员负责培训防控知识,指导落实防控措施,监测防控效果,资料收集及数据汇总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监测预报。合理设置大春病虫监测点,在全乡12个农村行政村设置12个监测点,安排专人落实,规范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调查情况,以便准确预报,紧急情况警报。各村社应及时按预报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二)加强宣传培训。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水稻高产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会议、赶场天等时机,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大春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广大群众对大春病理常识有更深的认知,加强田间指导,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三)抓好技术示范展示。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监测和防治效益评估,展示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效果。
(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鼓励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农户等创办专业化防治组织,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服务,连锁经营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五、防控技术措施
(一)水稻
稻飞虱: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在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杂交稻穗期防治指标可放宽到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防治。“治虫防病”,有效切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途径。可选择使用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异丙威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利用稻田稻鸭共育,对水稻抽穗前的稻飞虱、螟虫等虫害以及草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纵卷叶螟:重点做好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的防治,防治指标为百丛50个束尖。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bt.、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药剂进行防治。
螟虫:水稻分蘖期防枯心,破口抽穗期防白穗。坚持按防治指标开展化学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株率达到3%、孕穗后期至抽穗期每亩卵块数达到50块的稻田,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一代,掌握在产卵高峰后,抓住枯鞘期施药。二代,在螟卵孵化高峰期内,重点挑治抽穗不到80%的稻田。防治螟虫可选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杀虫单•bt等药剂。
稻瘟病:在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及稻草处理的基础上,严格把好“三关”,即药剂浸种和带药移栽关、叶瘟挑治关和穗颈瘟预防关。苗叶瘟要大力推广带药移栽技术,开展叶瘟挑治,抓住发病初期;穗颈瘟要抓住破口初期施药;常发区、重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要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药剂以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高含量单剂为宜。
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耕沤稻田时打捞浪渣,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30%时药剂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纹曲宁、爱苗、拿敌稳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施药的重点部位是:水稻中、下部。
稻曲病: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开展预防,即在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可选用纹曲宁,或爱苗、拿敌稳、好力克等高效对路药剂,在有效预防稻曲病的同时可兼治纹枯病。
(二)玉米
玉米螟: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一、二代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为投放赤眼蜂传毒的最佳时间。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喷洒bt制剂。心叶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等点心,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或氯虫.噻虫嗪(福戈)喷雾。
玉米纹枯病:合理密植和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土壤潮湿的地块,应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人工剥除植株下部的有病叶鞘。药剂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受害叶鞘位较低(不超过第八叶鞘位)时进行。可选用井岗霉素或纹枯净防治。注意防治前应先剥除植株下部的病叶和病叶鞘。
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病株残体翻入土壤,用秸杆沤肥时要经过高温发酵腐熟后再用,未经处理的秸杆要用泥封起来。适时早播,重病区实行秋翻和轮作,提倡玉米与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间作。增施基肥,适时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强田间通透度,降低发病程度或推迟发生期。在心叶至抽丝期的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村要高度重视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成立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普查和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村主任为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要将大春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每个组及农户,杜绝出现控防工作死角,确保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切实增加投入,提供物质保障。大春病虫害防控经费由乡财政给予补贴。主要用于普查监测、紧急隔离、公共场所的无害化处理和防控经费等。建立大春病虫害应急防治物质储备制度,确保疫情防控的紧急调用。
(三)充实人员,技术指导到位。在对大春病虫害进行普查和防控期间,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村也相应落实专人负责。乡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主要负责对病虫害的田间系统调查、预测预报、制定普查和防控方案等工作。各村负责本村范围内的普查、监测、信息报送等工作。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示范效果;四川盐源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90-02
盐源县是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生产大县,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6万hm2,位居凉山州第一。为进一步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快推广应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做好马铃薯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工作,实现病虫的可持续治理,2010年盐源县开展了马铃薯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较好,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 示范区概况
示范区选在盐源县棉桠乡棉垭村1组、8组、4组,交通方便,示范面积0.013万hm2,辐射面积0.13万hm2。示范区种植马铃薯,常年发生主要病虫害有马铃薯早、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2010年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发生。
2 示范工作措施
2.1 成立马铃薯病虫绿色防控示范项目领导小组
盐源县把病虫绿色防控纳入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面落实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以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农业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县农技站站长、县植保站站长、县土肥站站长、县种子站站长为成员的马铃薯病虫绿色防控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县植保站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地。领导小组协调示范区各方面力量,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方案的实施[1]。
2.2 加强病虫监测,科学预报
为准确掌握马铃薯病虫发生动态,盐源县植保部门在马铃薯主产乡镇(棉桠、白乌、大河)设立了3个监测点,做好定点、定人、定期监测,对低凹、感病品种、历年发病重的连作田重点监测,同时做好大面积跟踪调查,汇总情况,结合天气预报,分析发生动态,及时病虫信息和趋势预报4期、电视预报2期,提出防治意见,可为示范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3 设立专业防治队伍
示范区成立了专业化防治队,有队员6人,手动喷雾器10台,药泵3台,对示范区内病虫实行统防统治[1]。
2.4 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展示
2010年示范区举办绿色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会4期,印发马铃薯色防控技术资料1 800份,培训农民560人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以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如在示范区树立1.0 m×1.5 m的示范牌,由县电视台播报绿色防控技术等。
2.5 进行巡回指导
技术人员在病虫防治期间,深入到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头现场解决示范区农户病虫防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并检查病虫发生情况[1]。
3 示范技术措施
3.1 选用高产抗病良种
示范区选用高产抗病的凉薯97、凉薯14、米拉、合作88等中晚熟优良脱毒种薯[2],用种量1 500~3 000 kg/hm2。
3.2 农业防治
3.2.1 合理密植。采用深沟高厢双行垄作条栽[3],宽行67 cm,窄行33 cm,株距26~33 cm,种植5.25万~60.00万株/hm2。
3.2.2 适时播种。播种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择薯皮光滑细嫩、芽眼深浅一致、无病斑、无龟裂、重100~150 g健康薯作种薯[4]。
3.2.3 合理轮套作。清除田间病残薯,实行轮作,或与玉米、豆类等间作套作。
3.2.4 中耕培土。当幼苗出土5~10 cm时,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10 cm左右。10~15 d后进行第2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比第2次浅,且远离根系,以免损伤匍匐茎,影响结薯。后2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以扩大根系吸收面,减少病菌侵染薯块的机会。
3.2.5 合理配方施肥。根据田块土壤特性和马铃薯生长特性及需肥特点和规律,应实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钾肥。一是在播种期施厩肥15~30 t/hm2、磷肥375 kg/hm2、钾肥150 kg/hm2作底肥;二是在齐苗前后追施芽、苗肥,肥料种类以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为主;三是在现蕾期,看苗施第2次追肥,植株现蕾时,株高应为最大高度的2/3,如达不到此标准或叶色褪淡,下部出现黄叶时应追肥促进,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追施钾肥75 kg/hm2,再配合适量氮肥。
3.3 黄板诱杀蚜虫
示范区内用黄板诱杀蚜虫,插黄板(25 cm×40 cm)450~600块/hm2,减少蚜虫发生量,同时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3.4 应用科学施药技术
当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暴发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以确保马铃薯生产安全。示范区在雨季来临时(7月1日)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600~800倍液预防1次,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7月12日)用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2 000~2 500倍液普防1次。
3.5 实行专业化防治
示范区成立了专业化防治组织1个,专业化防治面积达0.026万hm2,参与专业化防治的农户达100%。
4 实施成效
4.1 防效提高
示范区主要病虫危害均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其中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达到85%~9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18.1%~25.4%,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内。
4.2 产量增加
示范区平均产量30 351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6 321.75 kg/hm2,增产率达26.31%。
4.3 防治成本降低
示范区平均施药30次/hm2,非示范区施药60次/hm2,非示范区平均比示范区多用药30次/hm2。示范区平均农药费用为375元/hm2,非示范区平均农药费用675元/hm2,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减少农药投资300元/hm2,减少用工费210元/hm2,示范区明显节约了农药投资和施药用工。
4.4 效益提高
示范区推广应用多项有效的防治技术,节约了防治成本,降低了农业投入,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经济损失,效益良好。据调查,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增收6 750元/hm2。
4.5 生态效益显著
示范区推广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实行了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优化了马铃薯田生态环境,使农田有益生物量增加。
5 参考文献
[1] 曾宜杰,杨关秀,徐善忠,等.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的做法和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09(6):20-21.
[2] 海云,肖连康,王忆.凉山州高二半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8(10):46-4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增产量、农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农技人员长才干为目标,强化行政推进,突出技术集成,推进专业化服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关键增产技术,培育示范典型,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二、创建目标
在镇建立1个万亩中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1.0198万亩;培训农民500人次,编印技术资料5000份;高产创建示范区实现“六个100%”,即良种覆盖率100%,高优栽培技术入户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示范户培训率100%,单产达标率100%。万亩示范片中稻亩产60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3%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三、实施内容
高产创建示范片融合展示“五新”成果,按照统一育秧、统一施肥配方、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统一机械操作的“五统一”要求,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选择地点。万亩示范片在尊重农民种植意愿的基础上,选择交通便捷,农田基础较好,农技推广网络较全,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专业化服务基础较好的镇实施,便于学习参观,并与丰优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相结合,发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2.统一示范品种。万亩示范片重点推广D奇宝优527、特优627、宜优673、天优3301等高产优质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示范片标牌周围做到统一品种、同一播期,同期插秧,田面整齐,管理规范。
3.组装集成技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的要求,万亩示范片主推旱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等超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一增二改三推”,即是增加种植密度;改重施蘖肥为重施穗肥,改串灌漫灌为湿润灌溉。
4.推进配方施肥。按照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的土壤养分状况测定结果,结合水稻3414试验数据,科学制定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按照水稻种植区域区划和土壤养分分区,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重点推广适合不同土壤类型的专用配方肥料。示范区全面推广配方施肥,配方施肥建议卡全部入户,指导农民科学购肥,按方施肥,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率和到位率。
5.加强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制定防控预案,组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综合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病虫情监测,重点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以及突发性病虫的监测预警工作。组建一支专业化防治队伍,财政支持配备的植保防治机具优先在创建示范区使用,加强统防统治,加快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示范片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100%。
6.开展专业化服务。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和规范,围绕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播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等内容的专业化服务。农业局相关站要主动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引导专业化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具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特别是水稻机插、机防、机收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资金使用
资金重点用于物化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补贴、信息服务、项目考核等方面。向省农业厅申请项目补助经费20万元,主要用于物化补贴10万元,技术推广4万元,专业化服务3万元,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3万元。
(一)技术推广。用于对项目区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编制集成技术体系及技术实施方案,编印技术培训及宣传资料,对项目区基层农技人员工作补助。
(二)专业化服务。用于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耕种收、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
(三)物化补贴。用于示范户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关键环节的物化产品补贴。
(四)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用于为项目区提供品种、技术、产销等各项信息服务,用于测产验收、资料归档、工作考评等。
五、技术分工
县镇建立1个中稻万亩示范片,涉及农户4000多户,面积10198亩。技术分工如下: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高级农艺师):负责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全面工作,组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并负责实施镇万亩示范片建设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工作。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农艺师):负责成立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专家技术指导组、实施小组,标牌落实、田间记录、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负责万亩示范片水稻病虫防控和新农药推广。
(县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负责万亩示范片水稻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3414等项目实施及新肥料推广。
(县农业机械管理站干部):负责万亩示范片水稻机耕、机插、机收的组织实施及新农机具推广。
(县农业信息中心负责人、农艺师):负责拍摄、制作“五新”技术视频和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和及时向省厅报送高产创建的工作进展情况信息。
(县种子管理站负责人、农艺师):负责万亩示范片水稻新品种展示和推广。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全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示范片面积落实、协助项目的实施与验收等各项工作,把示范片落实到村到户。
五、进度安排
从月开始实施,12月完成。工作月历如下:
月:成立县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定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落实示范片,做好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的准备工作,召开会议部署创建工作,举办水稻旱育秧技术培训班和育秧技术指导。
月:开展示范片建设,落实好相关试验示范项目,举办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印发宣传、技术资料,开始进行水稻生产各生育期田间记录和建档工作。
6月至7月: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举办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
8月至9月:做好大田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组织现场观摩,组织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10月-12月:做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及档案材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做法;成效;问题;建议;贵州正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11-03
正安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山区立体农业县,在正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如何强化正安县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科技人员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下农业实现“两高一优”发展目标,促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而提出来的,这将加快和促进正安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通过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劳作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正安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1 正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现状
1.1 农业与农村经济情况
正安县属于西南水土严重流失区域,现有人口6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568 8万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全县面积2 595 km2,全县7.53万hm2耕地中有6.77万hm2中低产田土,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 809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业增加值19.1亿元,农业基础极为脆弱,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人地矛盾突出、农业资源短缺、生态承载力下降、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贫穷落后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主要矛盾[1-2]。
1.2 主导产业的主推技术遴选情况
正安县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茶叶产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确定选择了优质茶叶福鼎大白、金观音、白茶叶一号、龙井43、乌牛早等,主推技术为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测土配方施肥、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的修剪技术等。水稻是正安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选择了优质稻种植,水稻产业主推技术为抗病虫害品种、旱育稀植栽培、三沼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3-4]。
1.3 指导员帮包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示范户遴选条件和程序,2013年遴选1 000个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的示范户。其中茶叶产业示范户360户,水稻产业示范户640户,按照指导员指导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1+10+10”的要求,每1名指导员帮包10户示范户,每1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10 000户辐射农户中,茶叶种植户3 600户,水稻种植户6 400户。按照职责分工、岗位设置情况,在全县农技推广人员中遴选了10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农技推广人员51人,镇级农技推广人员49人,分布在1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为了抓好茶叶、水稻产业标准化建设,分别在瑞溪镇燕子坝村鲁家坪组、新州镇新州村向家坝组建立了茶叶、水稻产业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1个。茶叶基地面积13.33 hm2,其主要开展杀虫灯及粘虫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茶叶修剪等技术示范与培训,带动全县1.5万hm2茶叶标准化建设;实施水稻基地面积14.07 hm2,涉及82户农户,其主要开展了内香8518和超级稻科优21为主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生态育秧、机插秧等新技术,采用杂交优质水稻种、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运用旱育保姆和无纺布、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带动全县6 666.67 hm2水稻标准化建设。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正安县组建项目行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及督促检查,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及任务,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将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二是成立项目技术实施小组,同时抽派8名技术骨干组成县级水稻及茶叶产业专家技术小组,主要负责本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技术的指导及技术指导员的培训等工作。县级技术专家组积极主动参与到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全年共计培训茶叶产业指导员和水稻产业指导员各3次,专家组还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指导,全县上下形成了由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农户及辐射农户密切相连的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2.2 建立各项制度,严格兑现考核
为了加快推进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制定了《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聘用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方案》《正安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指导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上墙公示,按照相关内容落实到人。项目完成后,县农牧局抽派一组干部深入示范户检查验收每名指导员工作实效,以此作为年终兑现指导员补助服务费的依据。
2.3 精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在项目实施中,正安县采用了“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模式,建立了专家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科技示范户”门牌张贴到位,示范户物化补贴也全部发放到示范户手中。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牧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各方权利和义务,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指导方案,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确保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做好技术指导记录,并指导农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和农事操作记载,指导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依靠科技致富,每位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每个农户8次以上,使每个示范户接受培训5次以上。
2.4 强化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正安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在全县建立了2个示范基地,分别是新洲镇新洲村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和瑞溪镇燕子坝村茶叶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基地标牌,每个基地明确了1名负责人和1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基地中积极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提高示范基地的档次,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观摩学习3次,组织农户培训3次,真正带农民到田间地头学习,增强农民科技示范能力的培养。
2.5 注重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技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一是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选派了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分4批次进行异地培训,其中在贵州省农科院重点班培训的有30人,在遵义市党校普通班培训的有30人,在县农牧局集中培训的有100人,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水稻、茶叶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机推广,以及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能力和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加强了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集中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派出技术指导员直接送技术到乡进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仅2014年第4季度,正安县就派出农业科技指导员20余人,采用进村办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培训60场次,培训指导农民3 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 000余份。三是拓宽学习渠道,利用网络进行零距离培训。引导指导员通过进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6 项目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项目实施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植保绿色防控项目结合,为使茶叶产业持续发展,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服务于基地建设;二是项目实施与《正安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等结合,在水稻产业中,大力推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并组装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等配套技术,项目实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2.7 强化督促检查,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由局督察室牵头,抽调10名工作务实、纪律性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督察领导小组,分阶段对每名技术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作为年终兑现入户补助费的依据之一,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示范效果差的指导员做到时时提醒,责令其整改落实到位。
2.8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预算与财务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 取得的成效
3.1 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技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一是水稻示范户增收稻谷213.688 t,增收68.38万元,辐射户增收稻谷1 144.325 t,增收366.184万元,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水稻1 358.013 t,增收434.564万元;二是茶叶示范户增产77.522 t,增收310.088万元,辐射户共增产茶叶885 t,增加经济效益3 420万元,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茶叶962.522 t,增加经济效益3 730.088万元。
3.2 技术指导员服务意识增强,农技推广能力显著提升
3.2.1 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实行分包到户、农户评价的制度,增强了指导员的服务意识,指导员结合农时季节进村入户指导、座谈,见面率高了,指导到位了,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技术指导员的农技推广能力,在技术指导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技术指导员。
3.2.2 提升了集成创新能力。2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一改过去常规栽培方式,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组合,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加强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水稻和茶叶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培训共4期,参训人员300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28户,经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产业示范户掌握了配套技术,达到示范的目标;二是选择采取配套技术,水稻示范基地采用品种科优21、内香优8518等高产优质品种,应用旱育保姆拌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油菜粉碎秸秆腐熟还田、三沼综合利用等多项配套增产技术,茶叶采用了幼龄茶叶―花生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水稻完成了示范基地面积14.07 hm2,示范区平均产量8 190 kg/hm2,总产量120.207 t,总产值40.870 3万元,比上年平均产量6 750 kg/hm2增加1 440 kg/hm2,按3.4元/kg计算,平均新增产值4 896元/hm2,新增总产值6.3万元。茶叶示范基地完成面积14 hm2,通过验收,示范区平均产量1 341 kg/hm2,总产量18.774 t,总产值56.322万元。示范区平均产量较上年平均产量1 027.5 kg/hm2,增加313.5 kg/hm2,按40元/kg计算,平均新增产值12 540元/hm2,新增总产值17.556万元。示范基地增收效果显著,示范带动效应强,提高了示范区科学种植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及带头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为新技术、物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3.2.3 提升了技术干部团结协作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广泛参与、工作目标整体推进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县、镇两级农技人员、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通力合力的局面,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了农技推广事业和谐发展。
总之,通过项目建设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因此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1 管理体制不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虚位、缺位、错位现象严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仍然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部分农技人员长期抽调他用,如2013年到土肥站从事土肥技术推广的一名工作人员,就被抽调到村里担任了2年第一村支书,这种管理体制的实践运行,导致条块管理不顺、推广渠道不畅、协调机制不活、工作职能不专,成为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4.2 农技培训不到位
农技推广员没有职业资格标准,建议加快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包括乡镇级农技推广员资格条件等。基层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缓慢,建议加大力度,开展农技推广员综合性培训工作,以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培训场次仅注重形式和培训过程,而对群众的针对和现场指导不足。建议增加经费,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4.3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使产业发展效益低。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4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技术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建议政府部门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其占农业投入的比重及年增长率。与此同时,在区县科技资金中,把农业科技服务资金单列,建议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5 参考文献
[1] 杨永碧.黔南山区农技服务现状及创新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4.
[2] 童军,余敏.加快农技连锁经营 促进体系健康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2003(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