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一个困难的企业为什么花钱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
烟台汽车制造厂是一个拥有2600名职工、3.2亿元资产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轻型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1993年以来,该厂产品销售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大幅下滑,生产经营日趋困难。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感到原有经验式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已非常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创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汽车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往靠会计人员手工劳动,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综合成本,难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企业曾多次出现新产品投产后,才发现新产品的设计成本过高,价格无法为市场接受而被迫停产的情况。
二是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该厂销售环节占用的资金余额上亿元,大多以发出商品的形态存放在全国各地的430多个经销商处,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销售点上的存货变动情况,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时有发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风险难以防范。1995年该厂曾组织十多名会计人员历时一年,与各经销商核对发出商品和应收账款,发现企业本身的账簿记录差错1100多笔,仅发出商品的潜亏损失即达数百万元之多。在储备资金的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库存材料、备件的账面价值总量,但具体材料、备件的存放时间、库存数量却不掌握,致使存货超储、积压、损坏等情况非常严重。企业盘点时曾发现仓库中的三角带可满足企业10余年的生产需要。
三是薄弱的基础管理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从企业内部看,基础数据缺乏,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不准,谈不上实施精细生产,挖潜降耗,也无法对生产车间、销售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实施科学的考核。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四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硬化。过去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写在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弊端难以克服,道德风险无法控制,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难以硬化。
二、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对企业管理进行深化、细化
1996年以来,该厂针对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信息不明、账目不清等突出问题,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联合山东浪潮国强软件公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开发了烟台汽车制造厂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一台主服务器,在各个车间、仓库及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各有关处室设立了46个工作站,将各子系统通过财务管理子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为企业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财务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一张原始凭证(销货发票、购货发票、入库单、领料单等)一次录入,仓库、车间、厂部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凭证的制作、打印、各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完成,可以灵活地查询、统计和打印账表。
销售管理子系统与金税系统连接,利用金税系统录入和打印销售发票后,自动转入销售管理子系统,自动编制销售凭证,自动登记财务的产品销售、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应交税金等账簿。同时可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实现了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
采购管理子系统对采购订单、采购到货以及入库状况进行全过程管理,为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自动完成对各种应付账款的登记、冲销以及应付账款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考核与监督,非合同供应商、超过合同的采购价,软件系统可以自动警告,要求审核。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一般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为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协助组织完成发展规划,有效地运用人员的能力与技术专才,促使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且激发潜能,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决策。
二、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初步确立,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还十分的不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
1、计划体制影响下,全国人事管理分割,制造人为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我国的人事管理由各级的人事部、劳动部、组织部来进行,三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各有侧重,组织部门管干部,人事部门管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劳动部门管普通劳动者,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对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的转出设置各种限制,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割。
由于三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不是绝对界限分明,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更频繁,这种人为的障碍,必然会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2、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人才观念和人力管理观念落后,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导层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极大的压抑。尤其是对一些高级人才,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跨国公司优厚的待遇和企业环境吸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3、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清,导致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到位
企业与政府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然而,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是没有理清楚。国有企业虽然有制定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政策的权力,但由于受国家人事管理政策的制约,人事政策的回旋余地很小,用人权得不到保障,政府有意无意的在不断干预着企业,致使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丧失吸引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高消费是指企业用人的标准超过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硕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原因是企业以招聘高学历人才为荣或为了达到上级设定的人才比例结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低消费是指企业用人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业搞裙带关系,不以能力为标准,任人为亲。高消费浪费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会有较高的离职率,低消费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取决于人、财、物、信息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于人,都由人操纵,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诸项管理中的关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确地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竞争机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是通过竞争来完成和实现的,它包括了竞争上岗、竞争换岗、竞争培训这样一个广泛的范畴,这是一种业绩的竞争,但更是一种能力的竞争;而风险机制包括上岗风险、换岗风险、培训风险、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等等。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过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温州是民营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温州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国民财富,促进了技术创新,增加了出口外汇收入等。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如规模小、信誉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机制僵化,使得温州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发放了112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1份,问卷回收率72.32%。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调查样本主要涉及制造业。同时还走访了如乔治白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等比较知名的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财务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一些真实有用的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财务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表1的数据显示,在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中,财务高管的学历普遍不高,绝大多数的高管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财会人员非“科班”多,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多,甚至有一部分是无证上岗,财会人员专业技能低,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得不到应用,财务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与温州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是家族制企业有关,由于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要职主要还是由亲戚或朋友担任。家族制企业主重开拓市场,轻“内在修养”的提高,很少通过招聘的形式吸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且企业的用人机制也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民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对会计规范了解甚少,诸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会计法》等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知之不多,变造伪造会计凭证、账簿,提供虚假会计报表时有存在。
财务高管职称偏低。从表1中可见,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比重较少,尤其是高级会计师更少,这有两种原因,一是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对于晋升职称的财会人员没有相应的激励,有没有职称区别不大;二是如高级会计师职称是考评结合,且有指标限制,民营企业这方面优势不明显。因而造成民营企业财会人员职称普遍偏低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形式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
问卷调查显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普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借贷记账方法并能按核算要求设立会计科目和相关明细账,应摊应提费用能做到尽摊尽提。在日常现金结算中90.48%的企业能做到日清月结。表2数据显示,在会计核算信息化方面,被调查的多数企业会计核算以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只有33.34%实现全面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在内部牵制制度方面,多数企业都有明确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钱账、账物分管;建有企业成本内部控制。但在费用报销执行情况上,有7.14%企业偶有白条冲抵,7.31%将管理层接待费用或个人费用纳入报销范围。
本次调查还通过实地走访多家典型企业,发现温州民营中小企业日常财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账目混乱
温州民营企业发展通常经历由小到大的过程,其账目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规模较小单位根本没有账;有的单位虽然有账但账目不全,有的单位则是设置多套账、账外账;也有单位不记账、乱记账、随意做假账、假表;有些企业虽建账,但总账、明细账设置不规范。
2.财务单据使用不规范,电算化程度不高
不少民营企业由于认识上不足,存在着使用单据不规范,没有取得相关的原始单据,存在单据混用、乱用以至不用的现象。甚至出现费用科目里只看到记账凭证,而没有附相应的原始发票。与此同时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全面电算化,易于导致账目混乱、出错,影响会计核算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度。
3.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混乱,财务成果失真
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会计管理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在账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普遍存在的是收入已经实现了账上没有反映相应的销售收入;费用成本入账了,相关的收入没有入账;费用项目设置不规范,费用列支不合理。对建立和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
(三)筹资渠道不畅,投资活动单一
1.筹资渠道不畅
调查显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不畅,内部积累不够,筹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并且是一年内的短期借款,资信低,很难向银行取得长期借款。
(1)筹资困难,内部资金短缺,债务担保不慎,民间借贷成本高。温州民营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形式有:内源融资、银行贷款、民间融资。内源融资是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上温州民营企业产业类同带来的过度竞争,企业的利润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民营企业自身积累不多。此时向银行贷款就为融资的主要选择,从表3中看,被调查的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银行的短期借款。由于许多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信誉、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银行“惜贷”现象时有发生。此时银行往往要求其必须提供相应抵押或是担保。而可供抵押的范围很少,于是许多民营企业更多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来获得生产所需的贷款。有些企业就因为担保负连带责任而导致企业倒闭。民间借贷,此时就凸现了其优越性:筹集迅速、手续简便、方式灵活。但其高利息和不合法的弊端也显现出来。
(2)缺乏长期的筹资规划,资本成本负担较重。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中小企业筹资基本上采用短期借款,缺乏长期的筹资规划。其实短期借款的还款期短,风险比较大,有时会对企业的信用度产生影响。目前,很多民营中小企业采取的方法是“以短还短”,借新债还旧债现象普遍。
(3)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有效运用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资金筹措。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运用资本结构、财务杠杆等理论的意识,也缺乏长期筹资的相应规划。企业规模小、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对财务工作不重视、缺乏相应专业人才等是民营中小企业在筹资环节中的的通病。
2.投资活动单一
总体上看,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着重以增加设备、扩建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内部投资为主,兼并收购等对外投资活动比较少。更少有涉及证券投资。通过走访一些民营企业,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投资主要依靠经验决策,其评价投资及企业整体效益,仍然以利润为主要依据,注重短期效应。
(四)资金运作缺乏科学管理
从调查结果看,民营中小企业日常流动资金短缺,流动资金缺乏科学的管理。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比问卷上的数据更为严重。
民营中小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现象普遍,忽视应收账款的追收工作。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流动资金管理以经验为主,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不高,51.61%都是采用经验估计的方法(表5),科学的ABC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在走访民营中小企业中发现,应收款坏账现象比较严重,温州某电子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说:“目前三角债现象较为严重,而且一些借款是从有熟人的企业中借得,……长期拖欠的应收款,容易形成大量的坏账损失,企业的净资产将大大缩水。”
(五)成本控制手段落后,企业税收负担过重
调查显示,在成本控制方面,民营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手段落后,以经验为主。大部分民营企业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欠缺。有66.67%的被调查企业通过以往的经验做出决策,或者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成本预算和标准成本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有19.05%的企业是运用成本管理的方法(表6)。
在税收负担方面,民营中小企业普遍感到税收负担偏重。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享受政府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税负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因此偷税漏税、缺乏科学的税收筹划现象严重。
(六)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形同虚设
从问卷调查看,财务预算得到重视,有55.56%的企业会编制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一般由财务人员来做,请外部专家的情况比较少只占到9.52%,专业性和完整性还有待提高。被调查的民营企业的财务分析,重获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分析(分别占到35.29%和29.14%),轻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
(七)其他相关情况分析
对其他相关情况调查中发现:
1.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问题有所认识,但不够重视
61.09%的企业提出本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也需要对财务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2.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范围未普及
调查中64.27%的企业表示未受到政府的支持,35.71%的企业表示享受到专项资金支持或财政补贴,而另外的7.14%表示政府为他们减免了部分税费。扶持、鼓励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未落到实处,缺乏与国企和外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企业内没有系统的财务政策
半数企业月底会做有关财务分析,但接近19.05%的企业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做。
三、完善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民营中小企业应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观念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渗透着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全面、系统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应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一是重视财务人员在税收、金融、成本管理等方面间接带给企业的利益。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保障其工资待遇、劳保福利,既要做好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重视财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积极为相关人员提供适当在职培训。二是健全企业财务机制,理清会计账目,加强内审与外审,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能随时了解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重建企业信誉。三是做好以财务预算为前提的事前预测与财务规划,进行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把握企业的资金流向,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二)民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随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摒弃企业创业初期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模式,建立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相互制衡的权利分配和决策机制代替家族制管理,用各项具体的制度来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思想。
(三)政府应发挥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和监督作用
政府应出台扶持民营中小企业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可以从普法的高度,加大对企业负责人《会计法》、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会计社会氛围,并建立企业负责人学法守法的监督考核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负责人认真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法定要求,自觉履行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进而提高企业负责人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水平。同时,在信贷方面,应放宽民营企业信贷门槛,为金融机构与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渠道,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通过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改善自身财务管理;在税收方面,适当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引入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财务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服务,引导民营企业改善财务管理。
(四)社会中介机构应进一步发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监督功能
目前温州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开始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全盘实行会计制,笔者认为这是改变目前民营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及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好方法。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能充分体现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其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中介立场,能使国家、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管成本相对较高,有效性也比较差,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而实行会计机制使政府的监督方式有所改变,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使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由此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监督不力的弊端,实行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 黄建宏.民营企业成功与失败[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 金浩,王春光.2010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8-02
我国大学扩招至今已过去十几个年头,连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和全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逐年减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另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此消彼长的客观现实让每个毕业生在就业面前都感到“压力山大”。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承接着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4年,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夹杂着纠结与无奈,拼搏与奋斗。据此,笔者在全院范围内针对所有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有效发放问卷242份,有效回收240份,有效率为99.17%,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取、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季来临时真实的心态以及为此所做的准备,为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1大学生就业准备分析
在就业自信心方面,7.5%的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38.3%的人对自己有信心,44.2%的人认为一般,对自己就业没信心和非常没信心的人分别占到8.3%和1.7%。数据显示有信心者不足总数的一般,显然多数人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很紧迫的占到了55.4%,认为严峻但还可以接受的占到了42.5%,觉得无所谓的只有2.1%。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形势的预估还是比较客观的,盲目乐观的人非常少,这更能让学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
在被问及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时,45%的人选择了有,而另外的55%选择了没有。超过半数的人在职业定位方面还是比较盲目,没有为此做过系统的规划。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22.5%的人选择了很了解,62.9%的人认为说不清,而认为不了解的人则占到了15.4%。了解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还不足1/4,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没有在选择工作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2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就业与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在被问及就业主导意向时,21.7%的人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59.2%的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4.2%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15.4%的人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在这个问题上,毕业生在心态上还是比较积极,他们了解找工作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有意向的人略少,这和学科性质有关。
关于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时,2.1%的人选择了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40.4%的人认为必须有一定的相关性,57.5%的人则选择了可以从事毫不相干的工作。管理学专业跨度比较大,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管理学知识,因此,与管理学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是非常少的,因此,学生并不会纠结于选项。
关于毕业后是否回生源地就业时,选择是的占到了57.5%,而选择否的只有42.5%。乡土情结和地缘优势在毕业生当中还是能够充分体现。
在被问到初入职场时可以接受的最低报酬时,选择3000元以上的人占到了总量的10%,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到了31.3%,选择2000元以上的有42.1%,选择1500元以上的有8.8%,余下的7.9%则对最低报酬没有限制。大概3/4的人选择了2000~2500元这个范畴,大概是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毕业生对现在劳动力价值的预判还是比较客观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时,17.1%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四上学期前半段,45.4%的人觉得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更合适,31.3%的人认为是大四下学期前半段,而觉得大四下学期后半段合适的占到了6.3%。学生们的选择和招聘的高峰以及自我定位有关,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是大中型企业招聘的集中时期,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多,这个黄金阶段不会被学生们忽视;而大四下学期前半段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很多考研未果者找工作的必然时期,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的人很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影响毕业生求职决策因素的重要性,36.5%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薪酬福利,16.2%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单位所在地,3.5%的人对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更加在意,28.8%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前景,7.3%的人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7.7%的人认为是单位性质。有统计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学生更看重和待遇相关的现实问题,而较少人在乎单位性质。
当被问及倾向于哪种性质的单位就业时,38.3%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22.5%的人选择了三资企业,14.2%的人倾向于民营企业,26.3%的人选择了党政事业单位,4.6%的人选择了其他,而愿意参军入伍的人为0。这样的情况和管理学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管理学专业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喜欢凭借自己的才能为自己赢得高薪,而较少看重是否在“体制内”工作,这和他们的专业课程以及老生的传帮带密不可分。
关于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问题,17.9%的人表示愿意,12.1%的选择了不愿意,58.8%的人选择了可以考虑,还有11.3%的人则表示没想过。统计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他们既能到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智慧,又能妥善安排自己就业。
当被问到是否会自主创业时,39.6%选择会,19.2%的人选择了不会,而41.2%的人则暂时没有考虑。选择创业的大概占到了全部学生的四成,管理专业学生头脑比较灵活,具有创新意识,在这方面可以积极引导。
当被问到已签订就业协议,又有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时,83.3%的人选择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前单位如实汇报,协商与其解约,15.4%的人会坚持履行原先签订的协议,还有1.3%的人选择了两边都拖着,走一步看一步。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诚信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理念,如果学生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绝对能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为自己加分。
在被问到哪种求职渠道最合适时(多选),31.3%的人认为是人才市场,53.8%的人觉得是校园招聘会,8.8%的人选择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广告,19.6%的人选择互联网,20%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还有2.1%的人选择了其他。无论人才市场还是校园招聘,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招聘会,学生们更依赖于这样的传统模式。1/5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人脉在求职的过程中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在就业当中有着诸多优势,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招聘信息。
参考文献:
一、关于计划、总结的标题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在计划和总结的标题中加不加“关于……的”。一般教科书中都没说不准加介词结构“关于……的”,而有的教科书说可以加,如由东方文化出版社出版于立源等主编的《当代企业管理应用写作》,在讲计划一节里就有《关于能源管理的方案》、刘云庭《应用文写作》计划一节则《××省财政厅关于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安排》、由档案出版社出版闵庚尧编写的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应用文写作教材之一《机关应用文》一书,则有《××××学院关于1982ˉ1983学年寒假工作的安排》和《××省财政学校关于学习十二大文件的计划》标题;而对总结的标题,一般教科书也大都认为除了论文式和正副式之外,应当是与计划相同的,总结的标题也可加介词结构“关于……的”等,比如:《关于能源管理的总结》、《××大学关于教学工作的总结》。
笔者认为不论计划、总结,标题中都不必加介词结构,以便与公文相区别,从而也使此类应用文写作规范化。比如上述标题可改为:《能源管理方案》、《××省财政厅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安排》、《××财政学校学习十二大文件计划》、《××大学教学工作总结》,这样的标题也有简洁的优点。
二、关于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区分问题
这个问题似不成问题,但在一些教科书中却常常张冠李戴,极不利于应用写作教与学。比如:闵庚尧《机关应用文》中将《合作社的政治工作》、刘云庭《应用文写作》中把《专业分工承包到队——上海县旗忠村组织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经验》都视为总结的范文。而实际上这两篇文章应属于经验性调查报告。总结应是有关部门或单位对自己工作情况经验的总结,而不是让别的单位或新闻记者来总结,总结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上级有关部门或报社记者来总结,其文章应为经验性调查报告,不是总结。此类经验性总结与经验性调查报告的区别主要是人称,只要将人称由第一改为第三即为调查报告,若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即为总结。
三、关于“安排意见”
计划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包括规划、设想、要点、安排、打算、方案、意见等。安排和打算、方案一样,是指时限短、范围小、内容具体的计划。而要点则是指那种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的计划。因此,不仅安排与意见不能并用,就是安排和打算、方案也不能并用。而在于立源《当代企业管理应用写作》中,却有这样的计划标题:《进一步整顿和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安排就是安排,意见就是意见,二者不能并列重复使用。
四、关于非公文的“公文式标题”问题
许多教科书习惯用“公文式”来称呼非公文的标题,比如将《××市劳动局一九九九年工作计划》、《一九九八年保密工作总结》、《郑州市农业双向承包调查》叫作公文式标题。笔者认为最好将这种标题称为一般式或别的称谓,这不仅是为了与公文相区别,也因为它们毕竟不同于公文的标题,我们不能说《郑州市农业双向承包调查》中的“郑州市”是该文的“发文机关名称”。而在闵庚尧《机关应用文》中,则以《吉林省财政厅、
教育厅、中国教育工会吉林省委员会关于吉林省小学教职员福利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例,来说明调查报告有公文式标题的存在。其实并没有这种所谓公文式的标题,即使有,也是不规范的错误标题。因为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所使用的,它代表行政机关。而调查报告则不代表行政机关,它只是个人或几个人的小组向所在机关所写的书面材料,其落款并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个人或调查小组。上文即使是三个行政机关联合行动,组成调查小组,那么其调查报告的落款也只是调查小组,不是三个机关。公文的落款是行政机关或机关首脑,而调查报告的落款只能是调查者个人或小组,不是机关。非公文最好不要写公文标题。
五、关于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与特点问题
这个问题即为在讲解公文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时,作者应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双方进行把握,以及宏观和微观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只宏观不微观不行,只微观不宏观也不行,应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太宏观不行,太微观也不行。太宏观,比如讲某公文或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写作,只三言两语而过,这样读者得不到具体印象,等于没讲;而太微观,往往会使读者以为某公文或应用文只能这样写,不能有丝毫差异。在此方面,现行的许多公文应用文之类写作教材欠妥。因此,作者一定要注意从宏微双角度把握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特点。如果说宏观是总体规律、微观是具体事实,那么这总体规律一定要是对众多的具体事实的总结概括才行,而有些教科书却犯了瞎子摸象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