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苹果树 病虫害 防治 体会 思考
一、几例苹果树常见病虫害分析判断
1.腐烂病
腐烂病在成龄苹果树枝干上较为常见,是威胁苹果树健康与成长的病虫害之一,有些地区俗称为臭皮病或烂皮病。腐烂病多是由病菌引发的,苹果树一旦患病可能出现枝干枯死、树势衰弱等症状。腐烂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如果不能对病树进行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苹果树的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整个果园的毁灭。苹果树的主干和主枝是腐烂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发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树皮下则出现暗褐色或深褐色的干斑或小斑。腐烂病春季多发生,病情扩散期一般在夏季。腐烂病多发生于酸性土壤地区,春季雨水较大或果园排水设施不足等因素对发生该病的影响也较大。
2.斑点落叶病
斑点落叶病一般在苹果树的成长阶段较为常见。其病症主要表现为:病菌严重危害苹果树的幼叶、新梢、果实等,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树木的受害叶片、枝条中越冬。苹果树斑点落叶病主要于春、秋两季出现发病高峰。一般在5-6月份出现第一次发病,受危害部位主要为树木的树梢及幼叶;第二次发病为8-9月,苹果树在果实即将成熟时,树梢病虫害加重,进而造成树木大面积叶片枯黄和掉落。光照、气候、降水等因素时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形成与加重都有重要影响,如果连雨天气出现在苹果树春季叶片萌生时,病斑会明显增多。另外,导致苹果树发生斑点落叶病的主要因素还有果园地势低洼、树势衰弱、通风透光效果不佳、地下水位偏高等等。
3.轮纹病
轮纹病也是苹果树的栽培与日常养护中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对于苹果树的果实、叶片、枝干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苹果树发生轮纹病一般症状为:枝干上的皮孔周围可能出现圆形或扇圆形的深红或红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可出现树皮开裂。在苹果树主干或主枝上瘤状病斑发生严重时,病部树皮或较为粗糙,呈粗皮状。在果实成熟期才可能发生该病,在幼果期间出现病虫害症状不多。果实上也可能出现轮纹病的症状,果实上会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产生,果实在短时间内腐烂,甚至变为黑色僵果。轮纹病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多雨或晴雨天气,秋季发病可能性最大,受害几率最高的苹果树品种为金冠、富士、玉林、红星、青香蕉等品种。
二、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科学管理果园肥水
首先纠正一个观念,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不是在病虫害发生时才进行被动的治疗,而是关键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方面雨水、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自然因素会对苹果树病虫害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果树的日常管理中人为因素对于病虫害的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在苹果树的肥水管理中,果园技术管理员要密切关注果树的成长状况,并结合果树出现的早期病害症状,通过施加肥料或科学控制果园的给水、排水,大幅度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另外,在秋冬季节,要对苹果树的枝叶进行定期修剪,合理施肥,翻耕除草。在苹果树完成果实收获后,果园技术管理人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树木进行后全面修剪,彻底清除发生病虫害症状的枝叶,并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全面喷施,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对于有些果园已经出现轮纹病、黑星病等病症时,可施用增产菌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目的是全面提高苹果树抗病虫和补偿危害的能力。
2.积极推行果园生草法
在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中,果园生草法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以达到对各类与土壤有关的苹果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在苹果园实行生草法不仅使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得到增加,而且还可以招引苹果树病虫害的天敌,农药的用量得以减少,进而保证果品的天然品质与质量。果园生草法不仅为苹果树发生病虫害的天敌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且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招引并定居了苹果树的大量天敌。
3.合理使用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在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中,也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措施,其具有防治效果显著、作用快捷、使用方便等优点,也是通过人为干扰因素与树木病虫害作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苹果园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中,化学治疗是苹果树病虫防治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化学方法防治苹果树病虫害时,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还要考虑到别让化学药剂污染与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化学方法,果园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农药的品种与剂量严格控制,而且要坚持用药的科学化,根据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对象,把单位面积上的用药计量控制在最经济的范围内。同时,在应用化学方法进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对用药方法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如使用生物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环保农药,无公害果品生产使用一般主要为:华光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等生物农药。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产生原因;防治误区;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果树,在我国的农村种植业中是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产业,果品更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更为重视果品的质量安全以及果树的成长环境,我国传统果树种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目前我国的果树生产中存在果品质量不佳,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等问题,究其重要原因为果树病虫害。正确科学的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但可以保证果树的产量和果品的质量,还可以保证果园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下面就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广大果农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1 对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缺少重视
1.1 忽视对病虫的发生预测
长期以来,果农们对病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杀灭上,很少重视病虫的发生预测,对于新出现的病虫害缺少重视和了解,导致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病虫害。如文献报道的柑橘小实蝇和柑橘黑刺粉虱[1],在刚出现时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一种主要的病虫害。果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时变化的动态系统,和每年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光照、湿度、温度、降水量每年都不同,这就直接导致每年病菌的种类、传播和病虫的发生期也不同。这就需要果农全面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防治害虫的技术,加强对整个果园系统的动态监控,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遗憾的是,病虫的预测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得到果农的重视,动态监测工作不到位,使得很多果农都是凭经验喷药,严重影响了杀灭效果。
防治措施:建立监测点,从果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年年建立实时监测数据,构建完整的监测体系,根据监测数据和防治指标制定本年度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果农防治意识的教育。
1.2 对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缺乏重视
越冬时,果树往往处于休眠期,此时病虫也会休眠,从而在冬季的时候,果农就会忽视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事实上,这一阶段病虫对果树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若忽视了冬季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春季的虫灾会更加严重。
防治措施:在果树休眠期不能放弃病虫防治工作,应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进行防治。另外,在春季果树发芽前,应该人工去除老翘皮,消灭在树皮裂缝和树皮下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僵果和病弱枝。
2 农药滥用
根据有关报道[2],北京市曾对市内果品市场进行残留农药调查,发现果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主要为有机磷和菊酯类残留期较长的农药。目前我国农药中77.6%都是杀虫剂,其中乐果、甲基、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较多,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农药残留对环境和果品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危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果树本身的危害。农药对果树的危害,轻者侵蚀叶面表皮,削弱光合作用,延长果实成熟时间,导致果品品质下降;严重者可造成果树的叶片黄化失绿,落叶卷叶,果实产生果斑、褐果、落果或畸形,果树植株变矮甚至死亡[2]。
对环境(水,大气,土壤)的危害。农药通过降雨或灌溉进入水循环,污染水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因风的作用,农药可飘到很远的地方从而污染空气。若残留农药进入土壤,会杀灭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果树生长。
对人畜的危害。农药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直接进入人畜体内,或者通过果品间接进入,危及人类健康,造成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使得人畜机能受损,新陈代谢受阻,有些农药甚至可以致畸、致癌,影响遗传。
3 造成农药污染主要有4个原因
3.1 农药的使用量日益加大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农田耕作缺少劳动力,人们对农药的依赖逐渐增大,促使农药使用量日益增加。因为多年来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农药的使用量愈来愈多,造成了恶性循环。农药的使用也造成了害虫的天敌受到摧残,从而催使害虫越来越多。
3.2 果农用药常识的缺乏
大多数果农对农药的科学性意识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不分果
树品种随意用药,造成药害;盲目加大农药使用浓度;盲目将多种农药混配使用;喷洒农药时方法不科学。
3.3 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农药产品中杀虫剂为72%,杀菌剂为11%,除草剂为15%,其他为2%。而在杀虫剂中剧毒有机磷农药占到了48%。这种剧毒的杀虫剂产量过大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
3.4 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
粗放的喷洒方法和粗略的农药取量方法都会造成农药污染。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是大水量粗雾喷洒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农药流失量极大,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4 辅助措施不到位
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加强对果树的管理,水土养肥这些基本防治措施却往往被果农忽略。另外,定期清理果园也是很重要的。如枯枝败叶,死去的树木等若不及时清理,会给病虫越冬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加剧了病虫害的程度。因此,果农要对果园做到及时清理。
5 结束语
如今,果树种植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已经影响到果品的品质,农药和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我国果品产业的发展。因此,果农们应该认清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掌握科学的对策,从而走出误区,保证果树的健康成长,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相关对策;提高产量
1 病虫害的防治管理问题
1.1 忽视用药方法
生产中,虽然果农对农药质量尤其重视,甚至要求购买进口农药,但却忽视了科学用药的方法。在保护性杀菌剂和触杀性杀虫剂喷药不细致、不周到、或喷不到药剂的地方,病菌和虫子接触不到药剂,难以杀死。对渗透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喷洒更随意,虽然有药剂进入叶片,但是喷不到的地方,仍然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1.2 药不对症,喷洒部位不准
由于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在病虫害防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不知道发生了何种病虫害,如把霜霉病当作白粉病,把生理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把细菌性病害当作真菌性病害,甚至把白绒蚧看作白粉病来治疗。(2)不知道用何种药有效,该用保护性杀菌剂时却用治疗性杀菌剂,该用内吸杀性虫剂时却用胃毒性杀虫剂,该用杀菌剂时却用微量元素,防食心虫的药剂不能用杀虫卵。药不对症,即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效果不好。(3)不能针对有效部位用药。防食心虫未喷到果凹处和对过的地方,防治红蜘蛛时,未喷到叶背等。
1.3 混配农药不当
农药混配既要考虑酸碱性,又要考虑离子间反应,更要考虑各类药剂成分及比例。如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合理搭配、菊酯类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杀虫剂合理搭配,杀菌剂与杀虫剂合理搭配,微肥类与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搭配等,合理的搭配比例既能减少喷药次数,节省人力、财力,又能够增效。但在生产中,有的果农担心药剂质量有问题,防效不佳,就将多种农药混在一起喷洒;有的果农发现病虫发生严重,就将十几种药剂混在一起乱喷。混配农药不当不仅浪费资金,防效无保证,而且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果面,降低果品质量。
1.4 重视果部,不重视叶部;重视采前,不重视采后
因为种果树是为了收获果实得利,所以很多果农重视果穗,不重视叶片。采收前用药很到位,采收后就不再用药。其实,叶片和果实同样重要,保叶如保果,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全靠叶片来制造营养,叶片遭病虫危害就制造不出营养,果实也就不能生长和发育,更生产不出优质高产的果品来获利。采果后叶片仍旧在制造营养,用于花芽分化、枝条老熟、根系生长和养分积累,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一旦采收后不加强管理,叶片过早脱落,第二年就会发芽晚,叶片黄,枝条细,花絮小,坐果难,病虫害相对严重,难以丰产丰收。
1.5 重视地上,不重视地下
果实是靠叶片来制造供给营养的,而叶片要靠根部吸收营养和水分,因此,产量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根系的数量、健壮程度和管理程度。因此,重视土壤管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增加产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1.6 果农忽视规范防治
1.6.1不见病虫害不用药,见了病虫害乱用药
针对果园内果树的各种叶病、根腐病等,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通常多采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50g~100g,稀释倍数1000倍~1500倍,第一次打药后可间隔7天再打第二次药;另一种为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75g~100g, 稀释倍数1000倍,第一次和第二次用药间隔天数为5天;第三种常用药是波尔多液的杀菌剂,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450g~750g,稀释倍数为0.6~0.7石灰半量式。针对鳞翅目幼虫、蚜虫和黑刺粉虱,一般多采用2.5%溴氰菊酯乳剂,毎667平方米用药量为12.5g~15g,稀释倍数为6000倍~8000倍,用药间隔天数为3天。
根据规律,病虫发生的前期预防和保护是做好做好病虫害防治最实际、最省钱、最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这个时期病虫害发生不明显,果农难以发现,等到病虫害已经严重发生或普遍发生果农发现时,便多次大量混和使用农药,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品,甚至导致一些病虫害无法治疗。例如炭疽病和果实食心虫类害虫等,发现危害后已经没有办法,只能采取补救措施控制病虫不再蔓延。
1.6.2不管有无病虫隔一段时间用一次药
有的果农一年盲目喷洒农药十几次,用药无针对性,生产出来的仍为病虫果。
1.6.3治疗后看不到病菌即不再喷药。
1.7 高毒农药、激素仍在应用
当前,不少果农没有完全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喷农药不慎重,甚至错误认为农药越毒越有效,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要求控制农药残留。不少地方仍然一味依赖激素提高单果重,造成品质大降,风味丧失,价格大跌,最终果农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生产高端果品,必须要有无公害意识,严格控制农药和激素,生产上以生物农药为主,优化栽培措施,避免使用激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2 相关对策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方法。其是防治果树病虫害最常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地防治方法。由于化学药剂可以迅速直接大量杀伤病原体及害虫,特别是当病害大流行、虫害大暴发时,使用化学药剂往往是尽快减少病虫数量的唯一有效办法。
2.1 使用化学药剂的好处
2.1.1适用对象广泛
几乎所有病虫害都有可选择使用的化学药剂。
2.1.2应用灵活方便
施用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费用较低。
2.2 化学药剂的类型
按照化学药剂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杀虫剂就是杀灭害虫的药剂。它又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这几类;杀螨剂即专门用于防治螨类的药剂;杀菌剂就是用于防治果树病害的药剂,又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治疗剂。
2.3 使用方法,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拌种、土壤处理、根施、涂干和喷洒等
2.3.1拌种既可用于防治病害又可用于防治虫害
为防治病害拌种又叫做种子消毒。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等拌种可防止多种果树病害的发生。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对刚播下的种子进行危害,果树育苗时一般可用有机磷杀虫剂拌种。
2.3.2土壤处理同样可用于防治病害和虫害
防治病害时也称土壤消毒,常用的药剂有敌克松、五氯硝基苯和高锰酸钾等。防治地下害虫时一般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2.3.3根施和涂干主要用于害虫防治,多用于林木、果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用于根施和涂干的药剂应是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如敌克松、根腐宁、枯萎灵等。根施时须在树干基部开沟,施用药剂后浇水覆土;涂干则必须先将树干的老皮刮去,用一定浓度的药剂在树干上涂成闭合药环。
2.3.4喷洒是最常用的药剂施用方法,包括喷粉和喷液
此法多用于杀灭的虫害或病害,也用于植物体的保护。多数药剂均可用这些方法施用。
3 注意事项
3.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
应根据药剂的毒性大小、防治范围、使用条件和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比如,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防治叶蝉、飞虱效果较好,但对同是刺吸性害虫的蚧类和螨类则效果不好。
3.2选择合适的浓度和用量
使用化学药剂产生的种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与滥用农药有关,片面追求高死亡率,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和剂量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适当减少农药的使用浓度和用量。
3.3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
适当的施药时间应是病虫害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
3.4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
施药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有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杀伤天敌等不良副作用的方法,如涂干、根施或种子处理等。
3.5注意农药的科学轮用、混用
即不要对一种病害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几种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这样可减少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药性。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发生沉淀等。客观、科学、全面地认识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避免其不良作用的出现,并充分发挥其在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根据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关键时期,认清病虫,对症用药,针对有效部位用药,既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杨林,杨昆,高老芬.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2(S1)
[2]蒙华贞.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生物农药的利用[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11)
关键词 桃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73-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水果应运而生。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虽一时有效,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1]。抓好桃树无公害防治,积极推行无公害水果生产,是发展现代林果业的重要举措,抓好桃树“无公害防治”,是以桃树管理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控制为核心,以经营管理为保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2]。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安全性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不得不对过分依赖农药的防治方法重新认识[3],目前国内研究大多是关于桃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资料,《河北农业科学》《中国果菜》报道有《桃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对桃树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
桃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推广就是本着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以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为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所允许的水平以下,实现桃树优质、丰产和无公害的目标。现将桃树主要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及防控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桃树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漯河市桃树病虫害调查,历时近9个月,全面完成了全市桃树不同品种的病虫害普查,对全市24个乡(镇)、52个桃树种植基地开展了专项调查,实际完成普查主线路10条,辅助线路120条,调查标准地236个,累计调查面积400 hm2以上,整理各类表格3 000余份。基本明确了危害漯河市桃树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危害桃树主要病虫害有桃缩叶病、桃树桑白蚧、桃蚜、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红颈天牛等。通过此次普查,为全面开展桃树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防治技术路线与技术措施
2.1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桃树病虫害调查—桃树主要病虫害确定—桃树主要病虫防治—桃树病虫害防治示范区示范推广—综合评价。核心示范区:由项目实验小组根据桃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严格按照《漯河市桃树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进行综合防治。对照区:在桃树病虫害发生过程中,未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及保护措施。
2.2 防控技术措施
2.2.1 物理防治。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建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保持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性;冬春彻底清园、减少病虫源;土壤接近封冻时深翻,冻死在土中越冬的害虫[4];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性诱剂、树干缠草把、粘虫板和防虫网等方法诱杀害虫。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虫枝、叶、果,集中销毁杀灭病虫[5]。
2.2.2 生物防治。减少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害虫天敌[6]。
2.2.3 化学防治。3月初桃树萌发前,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或5 °Bé石硫合剂,消灭褐腐病、穿孔病、疮痂病的初侵染源以及越冬蚜虫、桑盾蚧等害虫[7]。桃树萌芽后至开花前,选10%吡虫啉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3 000倍液防治桃蚜。桃树萌动后,桑盾蚧虫体开始膨大,喷布50%辛硫磷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1 500倍液,或0.5 °Bé石硫合剂防治[8]。桃花开放后,喷布10%吡虫啉2 000倍液防治蚜虫,喷布25%灭幼脲1 500倍液防治潜叶蛾、卷叶蛾。4月上旬黄斑卷叶蛾第1代卵孵化盛期,喷布2.5%敌杀死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防治[9]。休眠期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是萌芽前15~20 d用5 °Bé石硫合剂喷雾,防治缩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菌;用机油乳剂100倍液防越冬蚜虫与介壳虫。
3 示范推广应用效果
采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桃树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套完整的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桃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前,示范区农民缺乏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桃树生长衰弱,病虫害十分严重,通过桃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示范推广,使示范区病虫害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治率达到95.7%。特别是示范区效果特别明显,通过该技术示范推广,极大提高了桃树种植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为全面发展漯河市特色经济林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推动了鲜桃种植业发展。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手段,成功实现了目前国内领先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在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推广应用中,是一项突破性创新。研究总结出的桃树无公害防控技术、综合配套技术和实用的全新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拓宽拉长食用桃生产的产业链条,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技术基础。
5 参考文献
[1] 王克有,付生辉.桃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C]//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2] 杜素霞.西部山区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1(5):91,95.
[3] 郭松飞,吕润生,吕敏生,等.桃树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0(9):43-44.
[4] 史双院,索萌,李俊,等.桃树主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J].西北园艺:果树,2009(2):32-33.
[5] 薛毅民.桃树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J].北方果树,2006(2):49-50.
[6] 孙华铭,杨剑永.桃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5(8):21.
[7] 柴立英,谢金良,余昊,等.豫北地区桃蛀螟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1):92-93.
关键词多样化种植;抑制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林业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使森林资源大幅度消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并使生态环境恶化。应该将重点放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上,自然条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对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探索,有利于找出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
1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1.1森林病虫害的突发性
森林病虫害出现没有规律可循,且每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肯定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提前进行林业病虫害的针对性预防,林业病虫害发生也就不可避免,并且会形成林业病虫害灾难,影响林业工程的建设。
1.2森林病虫害的传播性
林业工程具有树木种植比较集中的特点,发生病虫害时,一般规模较大,如果林区中恰巧种植的又是单一树种,病虫传播会更加迅速,后果将不堪设想。特别是随着全球变暖,冬季病虫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不利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1.3森林病虫害的进化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制出一系列的杀虫剂,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病虫的抵抗力也随之提高,就需要更强的杀虫剂出现,因而形成恶性循环。
2森林病虫害成灾的基本原因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正常下林业病虫害会在林区生态系统中得到抑制,只有林业病虫害出现过度、暴发的情况下,林业资源受到大面积、毁灭性打击,林业部门才认定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工作应该从科学、全面认知林业病虫害发生和扩大的基本原因分析入手。
2.1林区树种过于单一
传统林业工程中由于过度划分林业工程属性,使得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偏向于单一树种占比过大,这会形成林业工程单一性和脆弱性,一旦受到外来病害和特殊气候的影响,脆弱的生态系统就会被严重破坏,林业病虫害就会随之发生,给林区带来巨大损失。
2.2林业资源增长速度过快
传统林业工程建设中对资源增长和树木增殖有着不科学的苛求,认为只要林业资源速度高速增长,林业就能实现高速发展,环境也就能够确保有效恢复。这样的认识会带来林业病虫害暴发的风险,由于林业资源增殖速度过快,相生林分和物种难于得到发展,导致资源单一、生态系统脆弱,极容易引发大面积林业工程的病虫害问题。
2.3滥用农药制剂
为了达到快速杀虫的目的,人们滥用一些药物制剂,不仅会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还会杀死一些有益生物,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森林就是一个大的完整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抵御能力,不要人为地破坏其生态结构,一旦失衡,后果无法想象。
3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要点
3.1运用多样化种植技术
种植物种多样化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特性达到抑制与预防林业病虫害的目标,因此在林区工程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的植物种群关系,以水土和气候条件作为前提,充分利用环境中防治病虫害的有利因子,形成相互扶持、共同稳定的树种体系和生态系统,使有益细菌微生物、病虫害天敌得以繁衍和扩大,在抑制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同时,深层次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细节与技术措施。
3.2合理应用抑制技术
抑制技术的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手段抑制和限定林木过快的生长,避免因林木增殖过快而引发的生态危机和平衡,使相生物种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发展机遇,共同构成具有修复能力和防治功能的生态链条。应用抑制技术应该以具体的树种和目标林业病虫害为切入点,以抑制技术的应用控制森林过快、过大的增长与增加,要通过合理林业生态和结构的建设,预防林业病虫害。
3.3全面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一般都有天敌,科学地引入林业病虫害天敌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该合理而全面地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将林业病虫害防治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针对性的个体,利用天敌无污染、无消耗、高效率的特点,有效预防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例如:针对松毛虫的暴发,可以在林区投放规定密度的赤眼蜂进行防治;对于天牛的防治可以采用施放管氏肿腿蜂加以抑制;对于常见蚜虫和腻虫可以采用瓢虫与瓢虫幼虫投放的方式进行防治;当前林区使用的苏云金杆菌是常见的广谱杀虫剂,对于很多林业病虫害具有抑制的作用,同时对人体、环境没有危害和污染,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虫剂。
3.4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虽然在效率上和成本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化学药剂具有残留和广谱的特点,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应该慎重选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运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使用的时期,要在关键的时间迅速应用化学药剂,避免出现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过度影响。在化学防治方法应用中还应该注意药剂使用的轮换化要点,避免长期喷施一种化学药剂,预防林业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在化学防治林业病虫害技术中要把握时机,喷施的时间要避免与阴雨天交叉,在喷施的过程中要与林业病虫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相结合。
4结语
病虫害的科学预防和全面控制是林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林区管理与技术工作的基础环节,新时期的林业病虫害出现了发生规律、发展趋势上的新特点,林业病虫害预防工作必须加以转变。要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从技术运用的技巧和经验入手,探寻林业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新模式。要看到林业病虫害防治人才的重要价值,加大防治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给予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者更宽广的成长空间,使其主动、全面、积极地展开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创新工作,催生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新体系、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巍.小议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要点[J].科技视界,2014(1):403
[2]玉贵媛.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办法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