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接融资的含义

直接融资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直接融资的含义

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23-02

供应链依据源物质有无生物属性可分为两类最基本的供应链,涉农供应链和工业联接型供应链(或称非农原材料供应链,泛工业型供应链)(张晟义,2007)。农业供应链与工业供应链两者具有相似性,即都是将上下游客户有机结合,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理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大创新,为农户解决贷款难题,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性收入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特征及发展状况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概括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为农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特别是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农业供应链金融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即由一个参与者向另一个参与者进行的内部融资,也可称之为直接供应链融资;二是间接融资,利用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引导供应链外部的资金流向供应链,如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供应链中的参与者进行的外部融资,又称之为间接供应链融资(Qriros,2010)。赊销抵扣是最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即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农资供应商将农资赊销给签约农户,公司按照农产品的合同价格减去农资成本后的结余款项支付给农户。订单融资是最简单的间接融资模式,即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合作银行以此为依据为农户发放贷款,龙头企业按照订单价格收购农产品并协助银行收回贷款。我国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直接融资相对较少,文章接下来分析的对象主要指间接融资模式。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征

1.产业融合,相互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一方面,金融机构为农业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性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又促使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反过来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2.资金封闭式运动。资金封闭式运动特别针对直接融资模式和以定单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如赊销抵扣的直接融资模式下,资金流在“企业-农户-供应商”三者之间进行循环,而定单融资模式下的资金流在“银行-农户-企业”三者之间进行循环。资金的封闭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农业供应链的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

3.整体评价标准。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为农业供应链生产经营量身定做的一种融资模式,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不同,信用评价不再针对单个贷款主体(如某个农户),而是将焦点转移到整个供应链上,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整体实力。

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有银行参与的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将企业、农户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转移到银行的信用风险上,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物价的剧烈波动,银行就可能面临企业和农户违约的风险。

(三)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供应链的升级转型,中国农业银行、若干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也在逐步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特别是基于订单农业的贸易信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马九杰等,2011),逐渐形成了“银行+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组织+农户”、“银行+专业市场+农户”等融资模式(陈贺,2011)。

二、制约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几个因素

农业供应链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

1.产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利益相关性不强。在我国,除了少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供应链参与者之间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关系,一张订单合同把农户与企业联系起来,链条上的参与者之间没有形成稳固的利益链。特别是当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时合同双方极易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一旦违约,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本身的整体信用评价特征,损害的不仅仅是一方的经济利益,也给整个农业供应链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整个供应链体系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下降,增加了企业和农户再融资的难度。

2.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一方面,龙头企业是整个农业供应链生产经营的核心,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创造利润;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信用的提升能够带动整个供应链信用级别的上升。因此,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信用状况决定了整个农业供应链融资的最终效果。然而,在我国的农业供应链建设过程中,类似于中粮集团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大部分是规模小,实力一般的地方性区域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就相对较高,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相关配套体系不完善,阻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仓单融资是间接融资模式下的一种创新金融产品,与订单抵押贷款等相对简单的融资方式相比,仓单融资需要相应的软件及硬件配套设施。仓单融资方式下,农民需要将抵押物存放到一个具有营业执照和专业资格的仓库中;除此之外这一融资方式还需要有市场和政策法规的支撑,以保证仓单的法律效力和抵押物的变现能力(陈贺,2011)。这些配套体系是保障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部分地区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仓单融资模式的发展。

4.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供应链参与者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农业供应链融资是金融领域的一次创新,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还不是很长,现有的法律体系关于质押物的监管、资产的处置、违约赔偿等方面的规定尚不明确,还不能覆盖这一创新模式下出现的所有法律纠纷和权益维护。在农业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状况无法可依,供应链参与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5.农业保险发展滞后。自然风险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的,自古以来农民靠天吃饭,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单个主体风险扩散为供应链整体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的覆盖率还很低,因此,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通过农业供应链的风险扩散作用,受损的不仅仅是农户还有供应链上的其他参与者。

三、对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有效运行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寿光蔬菜产业链订单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文章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盟关系。一方面,龙头企业要想方设法的将农户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可以采取吸引农户参股或者实行利润分成等形式,以减少农户违约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农户在供应链上通常处于弱势,可以通过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最低收购价格,要求企业增加违约赔偿力度等方式来预防企业违约。

2.防范和化解风险。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间接融资模式在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将企业和农户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转移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上。一方面,银行除了要积极研究开发适合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金融产品以外,还要通过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固风险防线;另一方面,为了最小化银行的信用风险并鼓励银行业在这方面的金融创新,中央银行和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对关联银行进行风险补偿。

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博弈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企业在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艾瑞咨询集团根据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为3 453万家(其中包含一定规模以上的个体及私营企业数量),较2006年增长9.6%。统计表明,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通常有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后者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虽然中小企业在创办时大部分资金依靠内源融资,即自我积累和自筹,但在生产运营和扩大投资时,对外源融资的需求更为强烈。外源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但在直接融资方面,截止2010年7月2日,我国已发行股票上市企业1845家,为全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直接融资额不足企业总融资额的10%,直接融资无法解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 其中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途径,“贷款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融资问题。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二、静态博弈分析

我们假设中小企业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为“信用好的企业”(G),即该类型企业注重企业信用形象的树立;第二种为“信用差的企业”(B),即该类型企业不注重企业信用形象的树立。银行同样有两种选择――同意贷款(A)和拒绝贷款(R)。同时,假定银行知道中小企业的所有选择及效用,中小企业也知道银行的所有选择及效用。

表1 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静态博弈

银行的 中小企业的效用

效用 信用好(G) 信用差(B)

同意贷款(A) 60,40 15,80

拒绝贷款(R) 35,20 35,30

上表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了在各参与方都具有对方完全信息条件下,银行和中小企业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效用水平。因此,如果银行选择A,中小企业选择G,那么银行得到的效用是60,中小企业得到的效用是40。同样的,我们可以解释表中其他三组数据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各效用间的关系以确保他们的合理性。例如,如果银行选择A,在中小企业选择G时,银行所得的效用(60)会比在中小企业选择B的情况下所得的效用(15)要大。同样,如果银行拒绝贷款,中小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B(“信用差”意味着企业不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不会按时偿还各种债务)。

在这个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是在不知道对方所做选择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选择的。哪一种组合会被选择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RG和AB这两种组合排除。如果中小企业选择G,银行将推断出A选择是更明智的,因为选择A的效用是60,而相反的选择R只能得到35的效用。因而,RG不可能发生。同样的,如果中小企业选择B,银行将推断出R的选择更明智,因此,AB也不可能发生。

现在来看一下AG这个组合。如果银行选择A,则中小企业将更倾向于选择B。因此,AG这个组合也可以排除掉。唯一不受影响的组合是RB。如果银行选择R,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B。同样的,如果中小企业选择B,银行也更倾向于选择R。RB是唯一能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的选择时,每个参与人都对自己的选择满意的一个组合。所以,RB是该博弈的最终预测结果。

然而,在这个博弈中,RB不是一个另人满意的结果。如果选择AG,那么每个参与人都会比选择RB更好。但是,正如上述讨论过的,如果银行选择A而不是R,他知道中小企业将会转为选择B,这样的话,银行只能得到15的效用,而不是R选择时的效用35。所以,银行不会选择A。在这个博弈中,纳什均衡的结果是非常不幸的,因为这意味着,至少对假定的效用价值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很难克服。

三、结论

要改变中小企业与银行博弈过程的纳什均衡,可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引入对信用差企业的惩罚力度以改变博弈中的效用水平,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使静态博弈转为动态博弈。

通过引入对信用差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可以改变博弈中企业的效用水平,进而改变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例如,在企业信用差时的效用降为0时,可以证明AG将是一个均衡。实现该目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例如,当企业具有差的信用时,政府可取消其税收优惠、减少对其的财政补贴,社会也相应降低对该企业的评价,增加其相关的社会成本。

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使得银行在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前就已经掌握了企业的以前的信用情况,这样静态博弈模型将转换为动态博弈模型。我们假设企业的第一次贷款获得了批准,那么接下来企业和银行之间接下来进行的博弈可以用罗森塞尔的蜈蚣博弈模型来表示。我们假设企业在借款后有两种选择:还款(Y)与不还款(N)。当企业选择不还款后,银行将不再对其发放贷款,博弈结束。当企业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再决定批准(Y)还是不批准(N)企业下一次的贷款申请。为分析方便,同时假定每个参与人有10个决策结。博弈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这个博弈模型,中小企业会发现,按时还款的长期效用最大。因而,中小企业会通过总是按时还款将企业的信用形象树立起来,银行也能因此获得最大效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蒲林霞,朱波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4).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第3篇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

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

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融资环境

1引言

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逐步实现了税种、税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但由于改革后财权向中央集中,而事权向地方转移,使得地方财政资金出现收支不平衡现象。而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对资金需求量却逐年加大。目前,依靠本级财政收入和有限的上级财政补助,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应主动寻求有效的融资途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寻找有效的地方政府融资途径,缓解财政压力并构建合理的地方融资模式,也是应对经济环境剧烈波动的有效方法。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不振,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为了避免连续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经济增长对中央政府投资的依赖,中央对地方的投入资金会进一步减少,而地方政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自己筹措资金,找到适合各地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各种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地方政府找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融资模式提供参考。

2文献回顾

融资方式的寻找对于地方政府扩大资金来源至关重要。丹尼斯Dennis ARondinelli,2007)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在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研究中,王铁军2006)将地方政府融资细化为 22 种方式,共归结为4种类型,即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资源融资方式[2]。马特斯-安德森等人MatsAnderson,2001)则认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市政债券、向用户收费、征收财产税、租金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五种方式,同时提出可以逐渐扩大地方融资的含义范围,不断加入新的融资方式[3]。丁勇,杨加鸥2007)将当前各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概括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BOT融资、土地出让收入等几种形式[4]。

经过对国内外政府融资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对地方融资的基本理论和机制的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而国内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尚有欠缺,国内主要针对国内地方政府融资的难题提出了具体的融资思路和方式方法,比较侧重于实践研究,以解决具体问题。从整体看,对于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和深入,但是对具体融资方式的利弊缺乏深入研究。

3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融资环境,不断创新融资方式,逐步建立了适合当地的融资模式。如上海市的市场化多元融资模式、重庆市的“投”融资模式、北京市的政府补贴融资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建立都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当地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为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各地方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具体内容见表1。

西安市政府发展融资平台有自身的优势,如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的建立,带动了西安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但是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市政府在融资模式发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西安各融资平台把资金主要集中在无直接现金流入的城市路桥和效益较低的污水处理、环保项目上,自身的资本运营受到限制。长期造血能力不足导致权益资本和负债增长不匹配,增大了融资平台融资风险,也不利于公司进行再融资。

(2)融资方式单一。西安市政府目前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贷款,资金来源方式单一,流量狭窄。单一的银行融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加强宏观调控,银行收缩信贷规模,西安市政府融资平台必然受到影响。其次,融资规模受到限制。银行对贷款企业都有资产负债率的考量和信用评级的打分,因此贷款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

直接融资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利率市场化 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79-01

一、引子

长期以来受金融政策及商业银行等的歧视、融资环境差的影响,严重妨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我们的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利率的市场化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工作思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借改革之机走出融资难的困境,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融资的含义及融资方式

简单的说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通俗的讲是资金的借贷。其含义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就是指单纯的资金的借入,或称融进;而广义的则是既借又贷,包括融进与融出。本文是指狭义的融资,单纯的资金融入。

企业根据不同的标准其融资的方式方法会有所不同,一般较为流行的方法是根据融资的主体来划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资金来源的角度分为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从企业外部借入的资金;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第三层,是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细分。

(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静态看,利率市场化是指一种经济活动的描述,金融机构在货币借贷或资金融进融出过程中的利率水平,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其中包括利率的决定、利率的传导、利率的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本质上,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业务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判断来决定资金利率水平的高低,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影响

(一)利率波动的影响

利率完全实现市场化之后,进入市场的资金必然全部市场化,这样就会导致市场的存款资金充足甚至会大量增加,加上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那么资金中枢利率水平所表现的资金价格必然会出现下降趋趋势,最终走向向均衡,利率上下波动是以物价和社会平均利润率曲线为轴心运动的,不会偏离很大。

(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恶性竞争随处可见、同质化严重,利率管制一旦放开,短期利差导致收益下降是必然的。并且,不难预见,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大批的服务业务结构单一的小型银行面将举步维艰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外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三)对融资格局的影响

就当前情况看,由于利率管制和政策限制,根据投资主体的性质大小以及规模的不同,导致我国当下的金融市场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所谓的“金融红市”,即大中型国有企业、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由政府所重点保护的企业,一般依赖国有商业银行享受有诸多优惠的“金融红市”;二是“金融黑市”,即广大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只能依赖违规发放资金的中小商业银行和民间借贷以及“影子银行”获取融资,而被称作“金融黑市”。

利率市场化之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有效克服:首先,市场上的资金总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所变化的是市场配置的结果或者市场配置结构;其次,对于经营状况趋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督促其脱离“金融黑市”的恶梦,逃离不可靠的民间借贷市场,逐渐实现从正规的渠道获取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中小企业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融资策略

(一)转变融资意识,明确加强自我积累能力之重要性

外源性融资固然重要,但是外源性和内源性在很多时候是相互影响的,就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内源性融资是外源性融资的基础,这是由内源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内源性资金是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与外源性相比较,其资金的可得性好,在时间上,在数量上能及时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资金的筹措速度相对较快,而成本不是很高,是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首先投入的资金,因此中小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重要意义,只有保有内源性资金的留存,才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也只有在获得内源资金的支持的同时,也就方便获取包括外源性资金在内的整个融资市场的信任与支持。

(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融资问题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内源资金的数量。而在财务管理中其中的资金管理又是重中之重,这里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利润的分成以及费用及成本的分摊等一系列问题。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市场的状况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然后通过合理的自有资金的占有比例,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折旧比率,以确立合理的利润留存占比等方式,实现拥有合适的内源资金数量之目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技术问题可以向税务机关、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或部门进行咨询寻求支持与帮助。

五、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自我积累

首先,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月营业额2万元至3万元的营业税纳税人,免征营业税等政策。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一个从法律到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如可以考虑出台类似中小企业基本法之类的法律对中小企业应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进行硬约束,使其纳入到法制的保护框架之内1。

其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的目的,就是鼓励中小企业增强自我积累能力,其中的税收优惠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资金扶助方式。政府给予的这些优惠政策可以涵盖:税收的各个环节,如起征点、免征额、纳税环节等方式,由此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税后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环境策略探析.《金融论坛》,2008,2:

37~41

[2] 赵睿,杨宜.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演变及启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07,12:81-8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