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第1篇

总的来说,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

1.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习,从视觉、听觉上去感受学习。

2.能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发现问题,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并突破教学难点。

4.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多媒体课件授课将成为教师上课的一种动力。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促使教师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提高课堂质量。因此,很多教师讲课,尤其是公开课,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感悟。例如,在教《李逵负荆》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先让大家看一段与本课有关联的视频――新版电视剧《水浒传》,让学生注意主要人物及情节,然后再让大家看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你觉得影视作品的人物及情节安排与课文中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影视中的李逵更真实,少了几分鲁莽,多了几分童真。有人认为课文中的情节安排更合理,更符合人物的性格。大家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参与性很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让学生有了直观具体的感受。真实情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点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适应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难为易。多媒体课件之所以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多媒体课件中有优美的文字,活灵活现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和大容量的知识,能使知识化难为易,教师轻松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并能掌握本节课内容。

比如在教《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就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纯美的意境,用课件的形式演示出来,例如诗的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头脑中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而如果运用课件将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借助直观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一轮明月伴随着涌动的潮水缓缓升起,动感十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对内容的展开和讲解有很大帮助。再比如,“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一句,当一棵飘着花瓣的花树在美丽的月光映衬下,带着朦胧而神秘的气息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叹起来,这画面太具有梦幻般的美了,大家立刻说出了与画面相符的诗句:月照花林皆似霰。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些抽象而又无法演示的内容可以制作成课件的形式,这样会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可以直观形象地突出主题。

3.激发形象思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激发形象思维,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当代与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理所当然就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把握了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多媒体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目前国际上的教育技术正在迅速走向多媒体化。[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综合视频图像、动画演示、音响组合、文字释意等多种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情境创设,层层设疑,分析比较,教学反馈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考,深化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复杂为简单,变静为动,多角度全方位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和直观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陶冶学生的优美情操。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相融,丰富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和许许多多的观摩教学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变成了“放映员”

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忙着播放预先制好的课件或剪辑的资料,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使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2]这就本末倒置了。“知识经济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知识可以从电化教育中学到,但没有与教师高素质的交流,创造性思维是很难学到的。因此,一个好的教师胜过1000台电化教育设备。好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育设备,而电化教育设备却不能代替好教师。”此外,课件制作应避免贪大求全。课件的制作应为教学目的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多媒体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看似精彩,实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义。因为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诚然,多媒体课件也有语言文字的展示,但毕竟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对文本的研读才是主渠道。因此,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媒体形象代替了思维想象;媒体“动画”代替了学生“动手”;“人机”关系代替了“师生”关系;媒体兴趣代替了语文兴趣。如果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无异于本末倒置,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能力。

(三)缺乏对相关资料的整合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常下载一些优秀多媒体课件加以应用。应该承认,一些课件的确大有其可借鉴之处,对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是,借鉴不等于全盘照搬。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如果我们不注意对学生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缺乏对相关资料的遴选和整合,不加选择地一味照着特级老师的课件来上,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长期以往,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只会走下坡路。

三、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多媒体运用水平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对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没有显示出很大的关心,认为花费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很浪费时间,而且会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同时认为多媒体的作用并没有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多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必须要革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正如余文森所说的:“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3]

很多教师在工作期间都参加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学习,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并不高,只是集中于一些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程序,则很少有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虽然很多教师知道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的作用,但由于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那么对多媒体的认识也只是浮于表层,没有深入的认识,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去认真的开展。教师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的前提下,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去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为多媒体的顺利运用创造条件。

(二)完善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机制,提升多媒体运用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提升多媒体的运用效果,必须要认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完善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机制,提升多媒体运用效果。

首先,语文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极具丰富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涵盖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括人物传记,民土风情等。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让学生接触到这个丰富的世界,懂得待人接物的道理,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知道如何积极的成长。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成长为一名充满丰富情感的社会人。多媒体的加入使语文学科的丰富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的发挥变得简便易行,能够让语文课充满更多的色彩和绚烂。

其次,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充满色彩和趣味的事物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如何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高质量的学到更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而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片于一身的特点,与语文课堂的融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使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加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得到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合理的利用,使多媒体的运用能够给课堂增添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85-01

多媒体技术其本质是课内外教学的可行性手段之一。时下,教育系统各层次的专业人士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研讨。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教学作为简单的解说手段,而需要把教学与生活相交融,将其上成一种艺术。由于语文具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特殊性,这种理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碰撞时,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挑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它科目。不同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模式,相反,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在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三、巧借课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推演想象能力是关键。初中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我们初中的各门学科都应该努力促成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凭借。作为基础的语文学科应该比其他学科做得更好,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思维来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创意,理所当然也应该有训练学生思维的设计,尤其是在学生的推演想象能力方面更应如此。比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我们可以把死海的成因、形成过程、形成的特征制成一个推演过程,并设置交互区,让学生在愉快的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

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一时间,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多媒体,甚至整节课从头至尾都围绕着课件转。作为一线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多媒体的过多介入,使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只有恰当运用,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情境对人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国外不少教育家都对情境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现在国内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能满足情境创设的需要,让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扩展学生的视野,弥补学生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与审美观点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展示图片创设情境

诗歌赏析,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如果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选用一些图片,岂不是更好?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根据诗意配上几幅图,让学生边欣赏边读,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获得美的享受。

又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诗时,我选用穆子祖儿制作的Flash课件:背景音乐――古筝;画面――以月为背景,一幅幅因月光而柔和、静谧、朦胧、美丽、神秘、多情、和谐的画面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寒风的朗诵,学生很快便进入我所创设的情境中,有了形象的感知。然后抓住整首诗的灵魂――月之魂,逐句赏析,整个诗篇就豁然开朗。

(二)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美文教学,可配上相关的音乐,一方面可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去,另一方面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学《我与地坛》一文,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解“我与母亲”这一部分时,在学生就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自身体会进行赏析以后,播放音乐(满文军的《懂你》),随着字幕的滚动――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来秋去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相信教室里定会是哭声一片,这不能不说是媒体――音乐起到的辅助作用。

二、比较探究

心理学家认为,两种不同对象的诱导和互相感应,可以增强感知效果,有利于激发智力,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也提倡让学生进行比较,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媒体的运用便能让它成为现实。

(一)视频播放法

如教学《项羽本纪》,我裁剪了电影《西楚霸王》“鸿门宴”前后十五分钟的片段给学生看,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请你回顾必修三的课文《鸿门宴》,说说这场电影在人物情节创作上作了哪些更改,为什么这样做?(2)电影中的西楚霸王是个“情圣”,传记文学中的西楚霸王是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跳出有限的文本学习圈子,让学生去思辨一些历史的真与假、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

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分析王熙凤性格时,我先让学生仔细看书,然后播放《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出场到回王夫人”一段视频,再让学生对比探究,这样王熙凤众星捧月式的上场,雍容华贵、珠光宝气的打扮,以及察言观色、忽笑忽哭、忽悲忽喜的表现便一览无余了。学生通过视频,从王熙凤的言谈、举止、神情的变化更好地把握了王熙凤那随机应变、善于逢迎讨好的性格。

(二)朗读比较法

在教学现代诗歌专题时,我让学生先品先读,把自己读得满意的一首录下来进行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鉴赏,把握情感,播放名家朗读带;比较修正,再读再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高涨,对诗歌的把握就更准确到位。

(三)文字对照法

如在教学《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专题时,为了让学生对散文文字的质感体验更深,我在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中抽取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比较。

改文:霜落,风乍起。庭中落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窗口的鸟儿;晚间落在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遍地如锦缎。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落叶好像晚春的蝴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原文: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碟,这里那里点缀着。

通过比较鉴赏,一幅“庭院落叶图”,由于时间、空间的变化,绚丽的色彩、明亮的光线、幽寂的声音就随着作者诗意的词语呈现在读者面前,达到让人直接感受季节变化的视图效果。这样,由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字处理,把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学生便对“文字绘出的图画”有更真切的体验,余光中所说的“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萧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这一段话就好理解了。

将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媒体功能(可对文字、图像、语音进行优化组合)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地表达,能为教学提供逼真的情境效果,拓宽学生的感知空间,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但若完全依赖多媒体,整堂课或者放视频,不让学生有思考的问题;或者放录音,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或者课件画面太多,让学生应接不暇,注意力分散,都会使语文教学情境陷入浮浅的窘境。只有让现代化教学媒体渗透进传统教学活动中,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现代散文阅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改革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给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存在着过度使用的现象,造成刻意追求感官冲击、过分强调课堂容量、偏离学科要求等不良后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包含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技术和将两种或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现代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趋势就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两个方面。其中,计算机多媒体技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势,成为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主流。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刺激,增强其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单调乏味,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人类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自身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上的皮肤等感觉器官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用幻灯片给学生直观地把学习材料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放一些专家的经典评语以及让学生随着音频、视频听读古诗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状态之中。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精神状态好,对我所教的内容理解深刻,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记忆的效果。如果再让学生进行交互式地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维持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但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式地讲、念,学生被动地听,读,久而久之,教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没劲,都没有主动参与教和学。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时,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内驱力。因为人机交互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利用键盘、鼠标等学生可以随意控制、任意操作各种媒体。这种交互性形成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主动参与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当的表现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各种媒体的系统组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延展课堂空间,取得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减轻教师在上课时的工作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力。但是,据我了解,在目前初中语文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自从在初中语文课中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了使用课件、学会了放视频、学会了用音响设备等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这种便利性被教师认同了,但部分教师却形成了一上课就只展示课件或每节课都会放视频等习惯,于是,教师的板书省掉了,课堂提问也相应地减少了。我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的内容信息量大、速度很快,常常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学生反映没有时间完全读懂。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手握鼠标,面对电脑,而学生则面对屏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难于面对面地进行目光交流,双方都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与激情,学生容易处在被动环境下接受知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早已制作好,其结构固定,如果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补充内容时,一般很难迅速做出调整,这容易限制教师的自由发挥,不利于教师的成长。

2、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有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高质量的课件,但为方便起见,一些教师常常到网上下载课件。这种课件的效果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要根据教师的情况、学生的情况、教室设备的情况等进行调整。但我注意到有的教师对课件的整体效果重视不够,颜色搭配不合理,在教学时学生无法看清课件内容。我们的统一的课件常常只是把教材内容制作成了幻灯片,这种课本搬家型的课件对学生而言没有什么作用,需要教师修改。当然,也有一些教师把课件画面改得眼花缭乱,看起来又有颜色又有动感,还有声音,确实生动,但他们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忽视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片面追求多媒体形式的新颖,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学生无法将精力集中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上。

三、提高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策略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单纯给学生放课件、放录像片等,必须认真备课,集中精力讲解重点、难点,只有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