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第1篇

保险资金来源的期限短。财产保险公司可以进行资金运用的资金主要有自有资本、经营利润和保费收入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这三项资金来源中,自有资本和经营利润,保险公司能够长期使用,而未到期的责任准备金则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只能进行短期运用。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三项来源中,前两项由于受到保险公司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在保险资金运用中的比例往往很低,保险公司更多的利用保费收入进行资金运用。财产保险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是中短期保险产品,保险期限一般比较短,除了一些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的保险期限都在一年以内,这也使其保费收入以短期为主。保费收入的特点决定了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考虑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中以中短期的投资产品为主,再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进行适当的长期投资。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产品的收益往往与其期限是互相匹配的,投资期限越短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越低。

保险资金来源的结构不合理。由于保险公司自有资本和经营利润在资金运用中的比例较低,在分析保险资金来源的结构时,主要考虑保费收入的结构状况。财产保险公司能够经营的保险产品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泛,但从保费收入的构成来看,机动车辆险的保费收入在整个保费收入中比例较高,基本上占其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企业财产险和货物运输险的保费收入相对比较大外,其他险种的保费收入则较低。由于保费收入集中于出险率比较高的一些险种,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用的难度增加。

保险资金的来源缺乏稳定性。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这几年财产保险业务规模整体上发展比较快,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这不能掩盖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与寿险公司大量稳定的续保保费相比,财产保险公司因其期限较短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续保工作开展的都不是特别理想,客户的稳定性不高,客户的流失率普遍较高。不同期限和不同金额的保险资金的频繁变动,使财产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产品过程中显得被动,这也给财产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带来了困难。

保险资金运用的实证研究

根据《保险法》、《关于批准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债券回购业务的通知》、《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目前可以采用的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有: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资金拆借、国债回购、证券投资基金、人民币普通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一)样本数据说明

1.指标的选择。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保险资金运用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因此,根据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的要求,本文选取了上证指数、上证基金指数、上证国债指数和上证企业债券指数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一个投资组合中通过不同风险资产进行组合,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作用。银行存款作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的风险为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而保险资金存款主要是存在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实际上非常小;同时,我国的利率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保险公司通常是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于银行,利率风险非常小。因此,可以进行无风险和风险资产的组合管理。

样本指标的代表性。上证指数可以反映股票市场整体的市场风险状况,上证基金指数可以代表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上证国债指数可以显示政府债券的风险,而上证企业债券指数能够反映企业债券的风险。虽然这四种指数不能涵盖保险资金运用的全部市场风险,但其能够反映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风险,具有代表性。

样本指标的可获得性。由于没有专门反映国债回购市场情况的相应指数,所以在分析中没有考虑国债回购对投资组合的影响,而资金拆借是在一个特殊的资金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所以没有考虑其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2.样本区间的选择。样本期间从2003年6月9日至2006年11月21日,数据来源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选取的数据为上述期间内的日数据。这主要是因为上证企业债券指数的时间是从2003年6月9日开始的,为了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故选择了这个起始日期。

(二)实证分析

1.计算平均收益和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率使用对数收益率,即:ri=In(Pt/Pt-1),投资风险用标准差来表示。通过对2003年6月9日至2006年11月21日的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表1结果。

从表1中看出: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基本匹配,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证指数的风险最大,达到1.276%,上证国债指数的风险最小为0.165%,这也基本上反映出这四种资产真实的风险状况。风险资产的投资收益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证基金指数的收益最大为0.049%,而风险最大的上证指数的收益低于上证基金指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基金的投资盈利能力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进行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是可行的。投资组合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风险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是匹配的,只有这样投资组合才是有意义的,投资者才能根据自身对风险和收益的厌恶程度来选择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

2.计算协方差矩阵。协方差是度量两种资产收益之间线性关联程度的统计指标。正的协方差表示两种风险资产同向变动;负的协方差表示两种风险资产反向变动。根据2003年6月9日至2006年11月21日的日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表2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四种指数之间相关程度不同。上证指数与上证基金指数相关程度很强,相关系数为0.80,而与上证国债指数和上证企债指数相关程度极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05和0.01,可以说几乎完全不相关。四种指数可以明显的分成两组指数。一组是上证指数和上证基金指数,另一组是上证国债指数和上证企债指数,组内指数高度相关,组间指数高度不相关。这说明在上述期间内中国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影响两个市场的共同因素,这与一般的经验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四种不同指数之间进行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只要组合中的资产不是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进行投资组合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由于两组指数之间存在高度不相关,因此四种指数进行投资组合是有效的。

3.计算有卖空限制下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根据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模型计算出四种指数进行组合的有效前沿(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组合的投资收益在0.015%~0.049%之间波动,组合标准差在0.153%~1.018%之间波动,组合投资收益的波动程度较小,而组合标准差的波动程度较大。投资组合的效果比较显著。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前沿前端比较陡峭,后面逐渐平坦,这说明投资组合在风险较小(主要表现为投资组合主要以债券为主)时,风险的微小增加能够引起投资收益的大幅上升,而在风险较大(主要表现为投资组合主要以股票和基金为主)时,风险的大幅减少只引起投资收益的微小降低。这说明通过投资组合一方面能够保证在不同风险水平下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基础下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结论

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所涉及的相关风险资产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在其资金运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由于财产保险资金来源存在的特殊特点,因此,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扩大,保险公司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保险公司需要对不同风险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状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实时跟踪证券市场的变化,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科学地使用现资的理论和工具,通过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在其实际资金运用过程中,投资对象是具体的股票、基金和债券,需要对不同风险资产的具体对象加以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投资组合管理和控制投资风险,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水平,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著.朱宝宪,吴洪,赵冬青等译.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戴志辉,赵守国.投资组合规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6(27)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收益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12-020引言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保险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承保保费总量激增,但是作为引领保险公司发展两驾马车之一的承保利润呈下滑趋势,依靠承保利润推动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不足。国外成熟保险市场经验表明,在充分竞争的保险市场中,承保业务利润已经非常薄弱,保险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另一架马车的牵引——保险资金运用所获得的利润。保险资金运用虽是保险公司自身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但是保险资金运用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运动过程,相反它涉及到保险领域之外的宏观经济中的多方面和多层次。因而即使是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的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未能得到保障,如AIG素以经营风险能力著称,却因为过度涉足衍生品交易、房地产金融产品过度集中而积累了大量风险,在次贷危机后这些风险集中爆发,使AIG几乎破产。AIG是保险资金运用太过激进导致的风险,相反我国保险业则受制于资金运用范围的狭小,盈利水平难以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法规及制度调整的步伐,从而有利于保险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对保险公司增强其偿付能力以及完善其保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来源、性质及资金运用的方法工具

1.1 资金运用来源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有: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运营资金、保证金、公积金公益金、各种准备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基金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而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权益资本和准备金。其主要特性在于其长期性、稳定性、累积性和负债性。因此,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1.2 保险资金运用的方法工具19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产负债管理的起源,促进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技术的发展。目前有较深远影响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静态投资组合模型、资产配置的动态投资组合模型、资产负债管理的动态模型。在寿险公司中主要运用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具体而言,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理论主要关注着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匹配:①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总额是否平衡,即资金来源总额是否与资金运用总额达到总量匹配。②资金运用期限与收益是否与负债来源期限与成本匹配。即寿险公司的长期资产匹配于长期负债,短期资产匹配于短期负债。③根据负债来源的流通速度来确定寿险资金运用周期使得速度匹配。④固定数额收入的资产是否与固定数额的负债匹配,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这样的部分变额负债是否与变额资产匹配。

2中国保险公司的实际保险资金的运作状况

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我国的保险投资业务在不断前进。1986年,我国保费收入45.8亿元,资金运用额仅有2亿;1988年,保费收入增加到109.5亿元,资运用额增加到7.8亿。2002年,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超过5997亿元,资金运用达到2308亿元,其中国债987亿,证券投资基金279亿元。截止2008年末,保险总资产达3.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0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34%,不良资产比率保持在1%以下。近年来的具体数据见表1。

从投资收益看,保险资金运用收益929.35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达到3.38%。但是我国寿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仍十分有限,保险资金的投资主要是集中在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部分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金融类资产上。而且虽然法律允许保险资金以最高15%的比例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事实上寿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远远没有达到上述限额。因此整体回报率不容乐观,2004、2005、2006年平均收益率不到4%;2007年因股市的走高,账面收益率超过10%;但2008年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收益率较低,不过2009年出现好转。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见图1、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见图2。

3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建议

3.1 在投资渠道方面,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投资方式。规模大的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雄厚,可使用投资组合将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资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例如该组合可包括银行存款10%、债券40%、股票30%、抵押贷款10%、不动产投资5%等。并且严格监管从而为控制投资风险提供条件。而对于小规模公司可以稳定的银行存款及债券为主,保证公司的稳定经营。

3.2 组织形式上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也应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但是目前,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普遍使用。运作历史较短的较小规模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还较为合理。而对于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来说,应设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从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同时,保险资金运用需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覆盖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监控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对资产风险实时动态监控,以确保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偿付能力。

3.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所面临的环境是由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相交而共同造成的,想要短时间内完全摆脱这种困境是不现实的,而且盲目照搬国外资金运用模式也是不理智的,应该在保险资金运用的目的和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并适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相信在中国新世纪渐进式改革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原来投资局面的改变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到量变产生质变,这需要各各部门在允许的制度框架内积极推动相应的可行性变革。

参考文献:

[1]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顾祖芬.“未来中国保险发展走势”,《中国保险》,2000,(01).

[3]关国亮.“资产负债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保险世界》,2004,(1).

[4]王卫国.“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法律监管的缺陷及完善”,《中国商法年刊》,(2008).

[5]潘晓红,刘义鹃.“我国保险投资实践研究”,《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3).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基础资本

一、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大都采用多种保险投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为五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

在投资多样化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投资方式设定了严格的投资比例,美国在这方面的限制更加严格(详见表1)。

以美国纽约州为例,纽约州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股票及债券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房地产投资不得超过10%,海外投资也不得超过10%。由于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它们对于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不同,投资结构也不相同。寿险资金由于其长期的特点,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股票类资产比重较大;非寿险资金投资则主要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例如,1995年英国寿险资金46%投资于本国股票,13%投资于外国股票,2%投资于国外债券;非寿险资金投资本国股票为26%,投资外国股票7%,投资国外债券10%,投资本国公共部门债券21%。

图1描述了1992年-2003年美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情况。债券投资是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大投资方式,虽然每年投资比例起起伏伏,但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3年高达66.34%;股票投资为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二大投资方式,投资比例一直高于10%,2000年高达30%;抵押贷款也是重要的投资方式,1992年投资比例达15.6%,但近年来其投资占比一直下滑,2003年降为0.28%;短期投资近年来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比达9.3%;美国财产保险业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一直不高,1992年的高峰期不过2.5%,后来占比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0.81%。

总的来看,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非常谨慎,2/3的投资资产是债券,其中大部分是市政债券、高评级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库券。图2是1999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债券投资的构成情况。在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所投资的债券中,短期(5年及以下)、中期(5至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三分天下,其中短期债券占比最多,并且呈现不断增加趋势,2004年估计占比达45.5%左右。

就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其投资策略更加稳健。表2是1996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占比情况。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6年—2004年,2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投资占比从未超过15%,2004年仅为8.93%。另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4年以来,在上述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中,有10家公司基本上未从事过房地产投资。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一)1995年—2004年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其波动情况

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总投资额不断增加,平均增长率达9.62%,2001年达到最高值19.66%(详见图3)。总投资的不断增加,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入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看来,由于种种因素,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比较明显。图4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情况。在此,投资收益率二利息和投资收人/投资资产。10年间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率波动起伏,最高时曾达到7.51%(1998年),最低时仅为5.53%(2004年)。这说明,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还比较大。

表3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及其波动情况。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于财产保险业整体水平,各家收益率均值及其波动差别也很大。从投资收益率情况看,1995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平均值达6.72%,而同期20家公司中仅有4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均值高于这一行业水平,而其它16家公司都低于这一水平;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收益率偏低的状况,是与其投资谨慎策略息息相关的。从20家公司的具体情况看,投资收益率均值差别很大,10年均值最高的第一美国(FAF)达14.76%,而最低的保罗·旅行者(STA)仅为5.39%。从投资收益波动情况看,2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也普遍较大,且情况各异。1995年-2004年,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均值为1.62,大大高于财产保险业的整体水平(0.66),其中有14家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高于1,有5家公司标准差超过2,第一美国(FAF)高达5.63。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成因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利率的上下波动直接影响证券价格,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市场利率一直变动不定,使利率风险成为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风险之一。图5是1980年—2004年美国市场的利率变化情况。从1980年-2004年,美国的短期利率(3月期票据)、中期利率(1年期票据)和长期利率(10年期票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起伏不定,给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带来很大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是债券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不同债券因为其信用等级不同使其信用风险各异。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为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普遍投资谨慎,一般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故信用风险较低。例如,在丘博集团的资产组合中,70%以上的应税债券是由美国财政部或美国其它政府机构发行的、或者是由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的AA级以上债券;90%以上的免税债券为AA级以上债券,大约70%的债券为AAA级;只有不足2%的债券低于投资级别,因此丘博集团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很小。

3.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化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丘博集团为例,2004年底,其财产保险子公司共拥有非美元投资资产约45亿美元,这些资产的品质和到期日与国内资产相似,主要以英镑、加元和欧元计价。当英镑汇率、加元汇率或者欧元汇率下降时,丘博公司将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

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指保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收益损失。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就是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小于或大于负债的净现金流,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相联系的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产损失。如果出现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情况,财产保险公司为了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

5.股票投资风险

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高,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图6是1990年—2004年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走势情况。总体上看,美国股票收益率变化幅度很大,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0%(1996年),而最低时为—20%以下(2002年)。因此,股票投资占比较高的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往往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收益率波动偏大。

三、投资风险对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一)投资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基础资本的影响很大

风险基础资本(Risk-BasedCapital),是指保险公司要求等于或超过与其可能出现偿付无力风险的具体风险特性相适应的最低资本要求的一种制度。在风险基础资本制度下,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量化为所需的净值。这种方法从保险公司的风险构成出发,根据保险公司的规模和风险状况,有弹性地衡量该公司用于支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最低资本,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盈余低于其要求的风险基础资本(或风险基础资本的百分比)就会受到监管行动的约束,如加强监控、限制新业务的增长、要求保险公司增加资本以免被接管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风险资本与净保费的比率在1994年—1998年猛增,其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见表4)。1994年—1998年,在美国的保险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投资资产总额的比率由17%上升到23%;股票的投资风险占净保费的百分比由40%上升到62%,大约2/3的风险资本的增加是由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引起的。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寿险公司 利润路径 承保利润 投资收益

利润路径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险经济学认为,在初级市场中,利润来源于保费收入,保费中扣除保险事故发生的经济补偿给付额和各项费用之外即为公司所得的相关利润;然而,在成熟市场中,保险经营中的资金流量包括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和投资收入三部分,其中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均为资金流入项,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两大来源,也就是本文中提及的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

一、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

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发展成为由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业务。因而理论上来讲,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都是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但现实经营活动中,寿险公司承保业务的利润值却常常为负,部分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为投资收益,用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上的亏损。总之,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始终是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

在保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理论。一种是基于山的沉稳内涵而定义的“山派”理论,该理论主张保险公司更应将稳健经营视为其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提倡互助精神和共同分担,因而强调保险是一种责任分担机制,公司利润应主要来源于承保利润。此外,另一种则被称作“海派”理论,主张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上,而将承保业务看作其资本投资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该理论较前“山派”理论明显多了几分随意性,而并不再强调常规上稳健的承保业务。

基于以上理论,我认为,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来源应是以上两种学派的结合体,既不能忽视承保业务这一基本业务所带来的盈利,也不可懈怠了投资业务的实施。两者应共同作用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上。

二、我国寿险公司营业亏损严重

随着各家寿险公司新一年年报的陆续公开,本文以我国66家寿险公司的2012年年报为数据参考文献,通过对各家公司在2012年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以及总资产和保证金的数量,旨在对比分析其公司规模对寿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有无直接影响。由于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年报尚未公布,以及刚成立公司暂无年报,该样本可能并非包含了全部所有家寿险公司的情况,但排除这少数几种情况后,该样本仍可代表我国所有寿险公司整体的利润经营情况,并不会受到以上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限制。

(一)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41家中资寿险公司,统计结果表明:其中有12家寿险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盈利,该比例仅为29.27%,也就是说,其余多于70%的中资寿险公司在该年中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下表为在2012年中获得盈利的12家寿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公司规模以及该年中的承保状况。

表1 2012年实现盈利的中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2家实现了营业利润的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同时实现了承保利润为正,其余11家寿险公司虽然获取了营业上的些许盈利,却依旧没能在承保上获利,正是因为它们的投资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才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总体营业利润为正,承保利润却都为负。

41家中资寿险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实现了2012年度的承保盈利,有包括泰康、国寿、平安、生命人寿等在内的11家公司虽实现了营业上的总体盈利,却没能实现承保盈利;而其余的29家中资寿险公司则在投资收益上没能弥补承保上的亏损,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亦为负。

安邦作为一家承保利润及营业利润均为正值的中资寿险公司,若仔细观察其各项具体盈利值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安邦的营业利润在这12家实现了寿险公司中最小的总盈利,而从其投资收益上来看,该投资收益更是远远小于其余11家公司,然而,与众不同的在于安邦是唯一一家在承保业务上实现盈利的公司,这点需引起注意。

(二)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仅有9家公司实现了总体盈利,而这9家公司中只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一家同时实现其承保利润为正,其余8家外资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却未能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

表2 2012年实现盈利的外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看出: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在2012一年中分别实现了11669万元的投资收益和6471万元的承保利润,从而获取了18140万元的利润。从营业利润值的大小来看,招商信诺在外资寿险公司中的盈利总额并未排到前三位,但其却是唯一一家实现了承保业务盈利的公司。更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招商信诺的注册资本量在这9家寿险公司中为最小,如此小规模的公司竟可实现这么理想的盈利水平是值得其余各寿险公司学习和借鉴的。

三、不同规模公司的盈利路径选择

寿险公司的规模可通过两类指标来实现,首先是其注册资本量,一个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的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额,也叫法定资本,它代表着公司法人财产权,因而也反映着该公司的经营规模;其次是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量,寿险的承保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公司的保费业务收入是衡量其规模的又一个指标。本文中选择注册资本量作为衡量各公司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分别对我国的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析。

(一)不同规模的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寿险公司的不同注册资本量,对以上41家寿险公司进行分类。该41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3亿元至338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如下:

表3 按规模划分的中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由此可见,从各区间盈利公司的占比值来看,很显然,越大规模的公司中,盈利占比越高。也就是说,公司的规模越大,其总体上盈利的可能性相对越高一些。但结合上部分的具体数据来说,总体盈利却并不是代表着其承保业务也盈利,而绝大多数公司只是其投资收益弥补了承包上的亏损。

(二)不同规模的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注册资本值,对我国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类。相比于中资寿险公司来说,外资公司的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该25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2亿元至37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分布如下:

表4 按规模划分的外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该占比数值分布规律与上表保持一致: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实现盈利的公司家数较多。将各公司的具体盈利情况(即绝大多数公司的承保利润为负的情形)考虑在内,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寿险公司虽然和其他小公司一样在承包业务上是亏损的,但其投资收益可将该承保亏损弥补,从而实现总利润为正。而小公司显然没有这种优势,由于受到规模上的限制,其投资收益远不及承保亏损的量,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依然为负。

四、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路径选择

由于不同地区的承保状况和投资收益状况各不相同,各个国家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也参差不齐,但鉴于营业利润总是来自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个方面,我们对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途径进行了解,通过分析从而对我国寿险公司的路径选择有所借鉴。

据统计资料显示,北美的寿险公司中,其承保利润几乎全部是负数,而欧洲保险业则与北美有所不同,欧洲寿险承保业务的利润较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亚洲保险公司由于受日本保险业低迷的影响其承保利润也普遍较差,至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弥补了承保业务的亏损,而承保利润较差的北美地区也是这种情况。

中国寿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其承保业绩也并非骄人,致使其总体盈利状况不佳。鉴于资金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也许各中外资寿险公司都应向着本职的承保业务方向努力。

五、结论及建议

作为营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承保业务对中外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承保利润应成为我国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即使在投资业务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相当一批保险公司靠着其自身较高的承保利润获取更高水平的盈利。从当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亏损的角度来看,实现起码的不盈不亏甚至些许的盈利是各寿险公司努力的方向,何况是在金融市场依旧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市场风险较大的现阶段尤其如此,各寿险公司的重点应放在我们相对熟悉和擅长的承保业务上,而不是把投资业务作为重点,尽管它是一部分发达国家获取利润来源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各规模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分析,我们发现,规模较大的寿险公司通常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且能够更进一步的弥补其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我国寿险公司中,可以实现整体上盈利的公司多集中于大规模的寿险公司。因而,对于规模小的公司来讲,应更加注重其承保业务,提高承保质量,认真核保,做好其本职的承保工作是其盈利的重要方式。而大规模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亏损尽管可以从较高的投资收益中得以弥补,但注重其承保业务,实现承保盈利又何尝不是增加公司总利润的好方法,而相对于较小规模寿险公司来讲,较高的规模使其在投资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理应好好把握。总之,寿险公司的业绩应由保费与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得以体现,不可只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尤其是作为保险公司基础工作的承保业务。

注释

{1}这里的占比指的是盈利公司家数占该区间公司总家数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祝向军.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演化与未来选择[J].保险研究,2010,2.

[2]王钢.寿险公司投资业务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

[3]杨超.承保利润、投资收益需双轮驱动,21世纪经济报道[J].2009(11).

[4]张辉,苗丽霞.正确认识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中国保险报[J].2004(11).

[5]陈之楚,马庆强.保险公司利润路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07(9).

保险公司收益来源范文第5篇

产品特点:

分红保险具有固定的较低的保底预定利率,它能够减少客户利率风险,客户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永远取得公司实际的经营红利分配的权利。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经营分红保险的保险公司每年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保单持有人告知分红业绩情况。

投资策略:

由于固定收益的分红保险产品保险期多为1至5年,因此比较适合愿意短期投资、又不想担风险的消费者。由于各种分红保险的设计有一定差异,分红保险所能提供的保障和收益程度各有不同,投保人应全面把握分红产品的保障和投资作用,不要将不同分红保险产品的红利多少做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与其他类型的产品收益作比较。

另外,购买投保分红保险还是要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出发,而不能凭借红利情况的演示冲动性地选择投保。

风险提示:

分红产品不一定会有红利分配,特别是不能保证年年都能分红。分红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就越高。但是,投资收益率并非决定年度分红率的惟一因素,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死亡实际发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来确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投连险适合20~30年长期投资

产品特点:

投资连结保险一般不保证投资收益率,而将保险费分为保障和投资两个部分,其中保障部分的风险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其保险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投资部分的风险是由投资人承担,客户在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完全享有投资回报。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专业基金管理人员操作,每月公布一次投资收益情况,客户也会收到年度报告,详细说明账户的投资收益、财务状况、投资组合等,类似于基金的管理方式。

投资策略:

由于投连险在设计的时候,是为长期寿险量身定做的,因此比较适合缴费期长达20年至30年的投资者。投保人应重点了解该类产品投资收益与投资账户的关系、对投资账户收取的各项费用的情况、投资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要扣除的费用和投保人可退还份额等事项,同时,在购买时也要设定最合适的保障额度。

风险提示;

投连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但带来的风险也大。另外,投连险的收益不固定,一旦资本市场行情转坏或者保险公司运作不当,投资者可能遭到损失。

万能险适合闲置资金投资

产品特点:

万能保险承诺保底收益,其优势在于缴费灵活,可定期、不定期,其保障部分的保险金额可以根据投保人的经济状况随时调整,并有加保的选择权,可以充分满足客户不同时期的保险需求,既具有较低保底收益的可靠性,又具有高回报的可能性。

投资策略:

万能寿险,由于保险期以短期为主,因此适合于家中有闲置资金,而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的对象。在购买时,要综合考虑费用、保障成本和回报的不确定性,并且要明白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底收益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

风险提示:

万能险超过最低保底收益以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将万能产品和银行储蓄、国债等简单地进行比较,更不能将万能保险产品视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一些保险人在推销分红险、万能险或投连险时,会给消费者高收益率的暗示。很多消费者往往经不住诱惑,一时冲动购买了投资类保险,等明白过来这种产品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又想要退保,而退保又将蒙受很大的损失。结果,往往落得一个“持有也不是,退保也不是。”的两难境地。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投资型险种属于中长线投资,它不像投资股票、基金一样可以高抛低吸、频繁进出,买的时候不应当冲动,退保时也不应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