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摘要:

04、05年浙江省英语自行命题,05高考第一次提出考查用语言“做事”,体现在一份高考卷中,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在具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面对山区的学生、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基础薄弱、难开口、怕英语,针对以上现象,开始着手发挥学生在自主能动性,开展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做事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形式,从而构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根据纲要提出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在开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开展实施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2001年秋季起,新《课标》在全国27个省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意涵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做成英文小报和powerpoint作品。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网络搜索,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同学前的presentation(展现),学生在对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这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课后要求学生就“春节和圣诞节作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学生在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过程中,能更好的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也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

3.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4.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No Smoking(禁止抽烟);Feeding the world(世界粮食问题);Disability(残疾)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高二(上)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家乡的污染(Pollution of Our Hometown)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四、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1.Writing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essential question will be the focus of your research.

2.A foundation question is one whose answer provides the facts used to answer the essential question.

2.Developing a search strategy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search model.

图示如下:

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04、05年浙江省英语自行命题,05高考第一次提出考查用语言“做事”,体现在一份高考卷中,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在具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面对山区的学生、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基础薄弱、难开口、怕英语,针对以上现象,开始着手发挥学生在自主能动性,开展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做事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形式,从而构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根据纲要提出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在开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开展实施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2001年秋季起,新《课标》在全国27个省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意涵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做成英文小报和powerpoint作品。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网络搜索,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同学前的presentation(展现),学生在对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这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课后要求学生就“春节和圣诞节作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学生在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过程中,能更好的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也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

3.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4.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No Smoking(禁止抽烟);Feeding the world(世界粮食问题);Disability(残疾)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高二(上)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家乡的污染(Pollution of Our Hometown)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四、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1.Writing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essential question will be the focus of your research.

2.A foundation question is one whose answer provides the facts used to answer the essential question.

2.Developing a search strategy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search model.

图示如下:

五、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一)、英语科教师层面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教师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逐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到:要把以前“讲深讲透讲清楚”的一讲到底的单向传输型课堂教学模式向“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的双向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在本学期下校视导和听课评课中,被评为优、良档次的课明显增加;教师们在落实双基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和培养能力。教师非常注重调动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讲、学、练比例适当,在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中最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开展小组活动,课堂气氛热烈,教与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体验。在指导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传授一些访谈技巧和论文写作方法;随时接受课题任何成员的质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教学相长,和学生们一起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

二)、学生层面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在课堂上学会大胆发问,甚至质疑;懂得如何与同学沟通,合作学习;课外学会自主学习,包括如何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学期已有部分课题进入结题阶段,学生们写出了图文并茂、质量较高的论文。例如,21中的学生在学到“地震“这篇课文时,他们通过上网,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图片,不仅丰富扩展了课文,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同学们在学完SEFC BOOK1B Unit l9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关就业方面男女平等话题颇有见地的小论文;模拟找工作,用英语填写工作申请表;并且动手制作了一份颇为详尽的职业调查表格,内容包括性别、20种职业、社会需求等项目;在学完Unitl5“What is a healthy diet?"之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制作出中英文对比的菜单;在学完"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后,写出小论文,内容关于奥运会的意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之最、开幕式上为什么放鸽子、关于圣火等,并附有学习体会西方节日;写出了关于西方节日的小论文,论文结构严谨,有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关键词,所涉及的西方节日共有15个之多,其中包括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传统民族节日;写出了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论文,里面附有25种不同的身体语言的画面表示不同的情感,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心理要素等,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两年来,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活动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暴露了不少问题,存在着一些盲点,如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混为一谈;误把研究性学习简单等同于一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对研究性学习缺乏研究,缺乏科学性,盲目赶潮流;学校内部资源、校

际间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力图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价值追求,包括:

1.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2.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追求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

4.追求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partner意识),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

5.追求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理解社会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展,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而是意味着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随着研究性学习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使广大教师对有待解决的许多问题增强了紧迫感,并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点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4、《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 第5期

5、《 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1997.9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多、更好地掌握这些信息呢?有不少专家指出,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 "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信息的处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次革命,目前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正在受到人们特别是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现状的关系

化学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提高和身心发展创造空间。

然而,目前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推进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地方虽已有些效果,但有的地方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应试教育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很大的阻力。家长、学校、社会乃至教育行政部门片面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在研究性学习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是否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其次是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化学药品和仪器短缺,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没有药品和仪器,有些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纸上谈兵。再次是教师培训的缺乏和学生的不适应。有很多教师没有接受对过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甚至还有化学教师认识不到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仍单纯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失去了他们学习中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受化学在高考中的地位影响。化学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大,而且有些省份的高考中,化学也只仅参考性的科目,分数并不计入总分。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重语数外,轻化学的现象,对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2.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论的关系

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创造的艰苦和成功的欢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会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整理搜集各种信息,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的锻练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对研究性学习评价时要"重过程,轻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⑴着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意志、品格、态度的提升;⑵评价内容应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使评价内容更加人文化;⑶评价主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3.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要求学生勇于设想,大胆推测,精心验证,通过同伴之间积极的相互合作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善于在学习中甄别信息的效用,善于在学习中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首先,在思想上,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选题方面,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范围或内容指导,如学生可选如下课题:化学和环境污染的产生、治理以及其污染物的检测等环保型内容。又如白酒中醇的检验和食盐中碘的检验。再如怎样用肥皂水来检测水的硬度等。"84消毒液"的漂白性等生活与化学型内容。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筛选出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选题不当只会影响教学效率,浪费教学时间。再次,在学法方面需要教师切实加强指导,如可以举办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 "如何规范实验操作"、 "如何撰写小论文"等有关讲座,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各个课题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个指导。另外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言语教学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打通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结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化学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包容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完全对立,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学到的知识作为储备,没有这些知识储备,研究性学习就是空中楼阁。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让学生感知直觉经验,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不是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积极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时代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乐趣,从而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化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探索过程。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必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季 芳。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能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围的营造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也建议取消教师的讲桌,或是与学生同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与讲台是他们的展示舞台,教师是他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分子。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灌输语言知识为主的,应当积极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开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供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进而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界大力实施一种新课程叫“研究性学习”。我国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国将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形式,是对问题探索式的学习,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升华,比活动课更加灵活和开放,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门学科、各类学习的活动中。

现阶段高中英语新教材以话题为中心,围绕着语言知识学习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目的,学生过去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的方式应该改变,学生应该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学习英语,从而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策略,学生的创新精神跟实践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吸纳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素质,建立新型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学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构建研究性学习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地激励学生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为出发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2.采取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由主动参与替代传统的被动接受,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多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3.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中的资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将学校和社会充分联系,通过对学校和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地方区域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新教材英语必修2的Unit l Cultural relics中的词汇教学,具体分析来继续探讨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先预习单词,对词汇简单了解,挑选重要的单词和难以掌握的词汇。

2.让学生分组学习词汇的用法,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8个词汇,小组成员自己查字典,找资料进行学习,要对每个词汇的用法充分了解并举例说明,还要有相应的书面报告。小组完成后,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对词汇进行练习巩固。

总之,研究性学习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评价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思想前提;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为研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推广和深化的有力保障。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本文结合自身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历,谈谈对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生尽力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往往体现教师满堂课的问、讲、分析,以期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的经验.在教学评价中,利用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体制把学生的分数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划上了等号.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得不注重知识传授的“质量”,只能通过灌输,把学生带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中去.这种教学观念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通过学生的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促使广大一线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应借新课程改革的良机,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当前教师面临一个重要任务.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实际亲历了认知的道路,才能获得知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直接面向简单规则和知识结论转向面向“复杂本身”,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感悟知识、生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倾入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在不确定的、复杂的情境中亲自探究,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

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传统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育.教师是教材的“奴隶”,是教材、教参的“忠实执行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接受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风格,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信息化的社会里,课本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的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多种途径,获得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等角色转换.当然,长久的“权威者与传授者”的思想还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还需教师彻底放下架子.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关系更少体现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多地体现群体在共同探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这一框架下,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的潜能将逐渐被激发,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渴求知识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而教师倾听的目的,不在于证实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的正确性,在于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悟得知识.当然,学生也有惰性,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逃避困难、选择玩乐的弱点也会充分暴露出来,这时,也是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考验.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不但应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共同求知过程中的伙伴和竞争对手,大家一起做,共同探索.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会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在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参与,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当然,教师不可能做到全能全知,事事都懂,碰到实际问题,应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找答案,教师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做到既培养了学生,又充实了自身,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实施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会学习.

三、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特征,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初中学生恰好处在人生中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情绪波动起伏的落差很大.在应试教育的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生活是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由经历和阅历所得的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体验塑造了人的性格,并进一步制约人的命运.丰富的生活体验意味着一个人可能见多识广,人格成熟而且富有智慧.而好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因此,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更能确保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的目的.虽然,数学新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课题,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学生.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不仅要让学生力所能及,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例如,我校外地籍学生较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结合这个有利条件,我让学生收集父母亲友的身份证号码,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让学生通过走访派出所、上网等途径搜集身份证号码编排方式的信息,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使学生明白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邮政编码、车牌号码).又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紧紧围绕着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再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后,结合我校的各个小花坛,让学生去研究从数学美的角度设计花坛布局的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平移、对称、旋转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标志中的设计应用,通过对美的欣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四、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评价的客体地位,受制于教育管理者的强制性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从而导致扼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倡导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在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习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都能折射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在学习中的运用.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问,怎样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怎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管结果是否正确,有多少社会价值,我们首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形成性评价.评定的价值去向不仅应停留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更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能再演绎过去僵化的评价模式,要坚决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鉴定式评价.大力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充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评定、进行鉴赏.同时,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体现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体现于学生在校外情境中的表现,体现在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体现真实性、生活性,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