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作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PDM;电子数据;流程;审签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系统为企业的设计和生产构筑一个并行产品开发的平台环境。PDM系统作为企业信息集成平台,起到了沟通设计部门与管理信息系统及制造资源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解决了设计、生产计划、经营管理等信息的传递和数据共享问题。PDM的基本核心是管理产品设计数据和设计流程,它解决了制造企业信息化中的产品电子数据来源问题。

PDM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是一门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据库记录、数字化文件等)和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PDM提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制造和设计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PDM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上将各CAX信息化孤岛集成起来,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逐步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描述、生产过程描述及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构成了支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的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了CIMS的技术基础。通过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PDM系统可以有效的、实时的、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

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开始使用CAD、CAM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制造企业而言,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虽然已经日益成熟,但都自成体系,互相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也急剧膨胀,对企业的管理形成巨大的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及共享管理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技术,即PDM。PDM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不同于其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项目管理系统(PM)、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等。

西开电气自2004年实施PDM,目前已被设计部门广泛应用,并为生产管理系统、车间装配系统等提供源头设计数据,成为下游部门信息来源的重要依据。设计部门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同时也应用一些有限元分析软件等。随着产品设计手段的转变,传统的纸质图纸逐渐向电子图纸转化,并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数据。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及管理,可以使电子图纸、文件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利用,使电子数据的更改、归档、存储等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采用工作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对设计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工程设计体现为产品数据的创建,发放及更改。比如在一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设计成千上万的零件,对每个零件,由不同的人创建、修改、浏览、校核和审批,而且设计每个零件使用的应用工具不同,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当一个产品的设计人员被要求对某个零部件进行更改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原有的设计和工程进行更改,还需要参考许多设计文件、表格,而且也有可能牵涉到其他的产品设计成员。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与工作流程管理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签署及发放

对产品设计结果进行审阅、校核等。CAD技术给原来的工作流程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如电子文件无法用手工签字的方法来进行校核、审批及发放。原有的手工审批制度在用CAD设计的电子文件前变得毫无办法,设计人员则把计算机中的二维工程图样打印输出,然后再拿去审签,这样则大大减少了使用计算机的优势。

2.设计流程及更改流程

一个产品的设计需要经过许多次的更改,传统的更改完全依靠人工管理,更改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差错,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更改管理环境。工作流程大到一个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小到一个审批流程。同样,工程更改流程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另外,流程也可以嵌套,工作流程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串行的也可以是并行的。流程管理有助于增强实时监控、跟踪管理,及时掌握产品的技术准备情况,同时通过对企业流程的管理,可以发现原有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瓶颈,实现对企业工作流程的重构。

3.信息传递

目前我公司的产品开发及设计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设计人员利用PDM平台和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的技术准备工作,生产计划人员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完成其规定的作业计划。由于设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互和状态控制,给设计和生产部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人员需要获取产品数据的状态并需要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生产系统中,以便可以实时控制产品开发设计进度,有效的协调生产过程。

我们公司在PDM升级项目中将工程设计数据流程审签作为重点实施内容,实现了电子图档生成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得到正确的任务,并可以实现电子签名,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设计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设计部门全面应用PDM系统,统一设计平台,并按照企业相关标准定制审签流程模板。使设计员设计的技术文件在PDM软件中进行电子流程审批,包括技术文件的编制、校核、会签、标准化、审定、批准等环节。在技术文件入库前,改变原来同一文件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同时审批为只进行电子流程审批,节省纸质文件打印,生效的技术文件最后统一由底图室打印入底图库。

解决了电子流程审批问题,使目前的设计方式变为设计人员以底图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方便技术管理部门理顺产品电子图档审签、流程并实现数据流程审签。

根据PDM系统的特点,结合本企业建立起工作流程管理模型,实现对工作流程的定义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工作流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解决企业在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的数据流动控制问题,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产品开发、设计环境。当排除困难,成功的实施PDM流程管理后,可以极大的推动企业无纸化办公的进程,形成真正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工作环境,加速企业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的步伐。 [科]

【参考文献】

[1]范文慧,李涛,熊光楞.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原理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斌,王爱玲.PDM系统中流程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现.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2006,02.

[3]梁萍萍,宋曰聪.PDM系统中工作流程管理模型的设计[J].考试周刊,2007,(22).

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概况;内容;重要性;岗位职责;施工流程;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00-02

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通过系统工程理论、观点及方式,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建设项目的管理活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其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程序及流程,由此可见,流程对施工项目管理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工期、投资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意义为在合理时间内项目以较低成本将质量良好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如不具备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施工人员无法做好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将出现严重的责任推诿现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改进施工项目流程,对运营成本降低及工作时间缩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概况

“将业务流程定义为一系列业务活动,其中包含投入一种或多种东西,并进行对顾客有价值产品的创造。”这是业务流程再造倡导者哈默与钱皮的观点。由此可见,一项流程就是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顾客为流程的中心,出发点为顾客需求,以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大部分建设项目都存在隐性流程,记录该流程,优化施工项目管理,降低成本。

流程管理的出发点应定为建设项目目标、满足客户需求等,在规划、建设流程后,应进行流程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并进行流程管理责任的明确,对流程现状进行分析,做好施工项目流程监控和评审工作,为改进优化施工项目流程管理提供便利。

目标、流程与职责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对比项目实际目标和状态,选用先进技术方式,对流程管理内容进行调整,为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行提供便利。所有项目都需要设置管理目标,为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重视流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职责划分,避免管理弊端的出现。

二、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实施流程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物探测量队市场形势一直向好,项目较多,为了完成任务,各个单位都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员参与项目的生产管理,项目经理为全年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经验相对不足也造成了管理的粗放,效益、安全、质量上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要求项目经理具备更高的技能,需要成为全面的人才。

实施生产施工管理流程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规范化的要求来促使项目经理更为全面的组织实施项目生产,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控制、减少安全管理漏洞,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要实施项目管理流程?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受控程度;二是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四是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资源合理配置程度;五是快速实现管理能力和经验复制,快速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的项目经理。

三、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内容

相比项目管理,流程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与组织性,在管理实行中应进行有效评价及控制。建设项目管理的开展必须建立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上,在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确定中,流程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施工项目进度的加快、环境状况的改变及施工人员的调动等,施工流程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遵循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大中型或以上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施工管理,如施工项目流程管理中,应严格遵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行业或地区发展规划规定相结合,进行项目建议书的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在勘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咨询评估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决策。遵循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文件编制。批准初步设计后,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建设项目后,投料试车可运用。最后进行评价。

各个阶段交付成果完成情况为建设项目的标志。利用市场调研、环境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提出,勘察成果报告可在勘察阶段提出,设计阶段应进行设计文件资料的交付。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对其项目组织具有决定性,但项目人员流动性较强,为此,必须进行流程管理建设,并进行相关岗位职责的编制,遵循计划进行各个环节施工,做好流程管理工作。

选用正确的工程流程管理理念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并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与规范流程系统的同时,应重视质量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好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建设单位其流程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阶段,也就是承包单位选定后的工作流程。施工阶段流程组成机构,分别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在施工流程质量控制中,先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记录资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与标准规范要求相符合,此环节进行输入流程信息。在施工流程管理中,监理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把关,如平行检验、旁站监理等,并利用试验对施工质量进行鉴定,确保其与施工合同相符合。

四、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管理经营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做好流程管理工作,是实行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一)缺乏流程,管理脱节

在实施项目管理时,缺乏流程,将无法明确各个部门、单位的职责。遵循施工合同专业技术人员可宏观管理项目质量、进度及造价,但在各方职责划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进度协调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具体质量监督工作,上级主管与财务负责审核与最终报送等。在项目决策环节,因建设手续较为复杂,如手续办理流程缺乏,将导致管理秩序混乱等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对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程序进行明确,做好自身工作,规范管理流程,以此提升施工项目质量。

(二)流程缺乏,沟通不畅

作为一个活动开展的过程,流程管理可向相关部门提供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造价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如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将导致施工项目难以进行。在组织内部不同管理者、员工思维里,流程存在极大的不同,如负责人从自身直觉判断、评估及进度等方面看待流程管理。如缺乏流程,参建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将仅限局合同,无法对合同界定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流程管理,可加大各方沟通交流的力度,规范施工流程,为施工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流程是推动岗位履行的有效机制

在职责履行中,不仅需要岗位职责描述,还需要驱动事件与实际操作程序。在岗位职责履行中,流程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项目管理造价控制中,其组成要素包含哪些,遵循合同需求进行工程款审核,材料用费的有效控制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如施工流程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岗位职责的分配,并降低施工质量。

(四)流程是成本控制的保障

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成本消耗降低、资金节约与企业效益提升都是施工单位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流程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做好流程管理工作,合理定制实施方案,都是成本控制的保障。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流程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工程项目流程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成本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所有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预防与及时处理,在目标规定范围内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为全面实现控制目标,应确保施工人员素质及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加强人工费管理,是做好人工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只有做好流程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才能为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工程建设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国家相关文件指出,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必须对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积极推行,这也是我国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深化的基础,通过施工工程流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定。流程管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升流程管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美娜.基于流程管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 孙 彬,李正中,王春梅,程棋锋.基于流程管理特性的施工成本管控研究[J].公路,2013(3).

[3] 王继华,刘 涛,裴正广,王俊强,郭志绥.基于 ITP 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

[4] 孙 彬,李正中,王春梅,程棋锋.基于流程管理特性的施工成本管控研究[J].公路,2013(3).

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流程控制;多Agent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218-03

The Learning and Design Of Agent_Based Workflow Managerment System Architeture

YE Rong-guang

(Fuzhou Univerc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Multi-agent System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paradigm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Developers are able to construct more effective and flexible applications with agent characters, such as autonomy, initiative, reactivity, social ability and so on. The paper applies the Generic Workflow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vided by WfMC and combines multi-agent technology to present an agent-based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This system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JADE toolkit.

Key words:WorkFlow Managerment;MultiAgent

1 引言

对于当前企业组织,必须更加的专注与各项工作流程的改善,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作流程自动化对于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Agent具有自主性,社会性,协作型等特质,多个Agent之间能够相互合作完成特定的工作。本研究将Agent技术应用于工作流程自动化,协助使用者处理繁琐的例行性工作,让人为的介入或管理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目前对于工作流程和Agent之间进行整合的研究都是大多局限在特定的一个领域进行探讨,因此本文提出两者的整合性架构,并以本架构为基础实现一般工作流程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测试。

2 相关技术概述

2.1 多Agent技术

Agent技术做为当前智能领域的热门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例如:网上购物,信息检索,分布式运算等等,由于Agent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系统的工作量以及信息量,使用者通过指派相关的Agent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由多个Agent来相互合作以完成共同的目标。

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简称MAS)由多个自主或半自主的智能体组成, 每个Agent或者履行自己的职责, 或者与其它Agent通信获取信息互相协作完成整个问题的求解。MAS有如下特点:

(1)社会性。Agent处于由多个Agent构成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某种Agent语言与其它Agent实施灵活多样的交互和通讯,实现与其它Agent的合作、协同、协商、竞争等;

(2)自制性。在多Agent系统中一个Agent发出请求后, 其它Agent只有同时具备提供此服务的能力与兴趣时才能接受动作委托, 即一个Agent不能强制另一个Agent

提供某种服务。这一特点最适用于学习者特征的获取;

(3)协作性。在多Agent系统中,具有不同目标的各个Agent必须相互协作、协同、协商对未完成问题的求解。这一特点特别适合于远程教学中不同学习者Agent之间的协作学习。

2.2 工作流程技术

工作流程是在一个组织中针对企业流程以及信息流程进行再造与自动化的概念,根据程序规则,在参与者之间传输的文件、信息以及任务,使能够顺利完成特定任务。

工作流管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已在现代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工作流定义作为重要一环,包含了所有使业务过程能被工作流引擎执行的必要信息。工作流建模工具作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流程定义,维护工作流模型。

为了提供一个公共的方法来访问和描述工作流定义,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工作流管理联盟)制定了一个工作流过程定义元数据模型。在元数据模型中给出了过程定义经常用到的一些实体,并为这些实体制定了各种不同的属性。以元数据模型为基础,利用公共转换格式,开发者的特定工具可以对模型进行转换。为此,WFMC提出了一套基于XML的工作流定义语言――XPDL标准(XML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为了实现系统通用性以及可扩展性,本系统遵循XPDL这一标准设计实现。该软件让用户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工作流定制。采用有向图的方法对现实的课题活动进行形式化描述,并严格定义组成有向图的各类元素的行为特征,从而明确建立工作流程到工作流模型的映射机制。

3 系统分析

3.1 系统模型框架结构

一个工作流程通常是由许多的活动所组成,每个活动也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子活动所组成。将工作流程种所有关键性(通常具有重复性、可预测性)的活动找出来形成主流程,再将个别的关键性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割,产生一个或多个子活动,最后运用多Agent的概念将各个子活动指派个别的Agent执行或者是透过Agent与参与者合作来完成。

可以将工作流程种需要经常变动的部分交由某一个特定的Agent执行,日后流程有所变动时只需要针对此Agent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主流程的整体架构,使得整个流程架构更加的具有弹性,可以适用于特殊型的工作流程。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当前定义的基于Agent的工作流程管理必需具备以下特点:

(1)必须提供服务注册功能,让服务提供者可以录入相关资料。

(2)必须可以让使用者查询目前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

(3)使用者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界面自行定义符合需求的工作流程。

(4)利用Agent控制流程的进行并且提供各项服务活动。

(5)工作流程的管理与监控。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论文提出了系统的模型框架结构:

图1 系统结构模型框架结构

系统的运作流程:首先,Agent Pool中的服务提供Agent向服务中介者(Service Broker)注册能提供的服务,再以可视化界面的方式定义工作流程(Process Define)并且定义相关的参数,相关的流程定义资料(Process Define Data)是由工作流程管理功能(Process Scheduling)解析后产生的工作清单,工作流程管理Agent依照工作清单来进行工作流程的管理与监控所有工作执行状况。

流程定义Agent

流程定义角色的工作是让使用者以可视化界面的方式建立相关的流程描述,包括定义主流程种所包含的子流程、各子流程路由、各流程启动及结束的原则、与工作流程中各活动服务需要参考的资料。

流程安排Agent

流程安排角色是以工作流解析器(workflow process parser)解析使用者设定的流程定义资料(Process Define Data),产生工作项目列表,交由流程安排管理角色控制及协调工作列表中各种工作项目及流程的运作。工作流程相关资料(workflow relevant data)记录相关的流程执行状态,其中的资料可以作为流程安排管理角色参考。

服务中介Agent

服务中介角色具备提供黄页服务(yellow page)以及提供信息的功能。

(1)提供黄页服务:包含三项功能

注册(Register):Agent将自己的目录进入点(agent-directory-entry)置入其中以提供查询,主要的资料包括Agent名称、Agent位置、Agent提供的服务,以及其它选择性参数。

撤销注册:Agent可以从黄页种撤销已经注册的资料。

服务查询:根据特定的参数,例如Agent名称或服务名称查询相应的Agent。

(2)提供流程定义Agent(Process Define Agent)在Agent Pool中现有的Agent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服务名称,以使使用者了解目前系统提供服务的状况。

数据库操作Agent

相关资料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表示工作流程信息、小组成员信息、任务分配方案等。系统必须通过读取这些信息,才能够使得特定的Agent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Agent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必须存储在数据库当中。

人池(Agent Pool)

Agent Pool提供并支持各个阶段流程活动执行工作的Agent,当系统启动时,在Agent Pool中的Agent向中介Agent注册,并且描述所能提供的服务名称、服务种类以及相关的参数。

在本文中,将Agent池中的Agent区分为两种类型,common agent 和 wrap agent.

(1)common agent(一般型人)

common agent是为流程定活动所设计的Agent,直接负责此活动的执行、管理、控制。

(2)wrap agent(包装型人)

wrap agent 是用来将现有的程式包装为Agent形态,一般程式经过包装成为Agent形态后,就可以直接使用JADE平台下提供的Agent的沟通语言(ACL)。

管理和监控Agent

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管理与监控系统运作中的Agent状态和相关的流程信息。

3.2 信息数据内容结构

为了让平台上的Agent能够有效的通信,依据FIPA制定的标准定义Agent之间的通信信息内容。

本文以FIPA-SL作为Agent沟通的语言,:content 的内容视:language:protocol和:ontology而定。其中:ontology属性表示某个特定领域的Ontology。

为了实现Agent之间的有效良好的沟通交流,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ontology来作为彼此沟通的公共信息,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来做出适当的回应和处理。如图4所示,Agent A和Agent B因为使用了相同的ontology,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图2 以预定于ontology 为主的Agent间的交流

Ontology作为信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

Object

用来指示可以识别的任务或者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例如:

(Person : name Jack :age 33),就表示为“一个人的姓名是Jack,Jack的年龄是33岁”。

在此,本系统定义如下的信息来描述object的相关属性。

Proposition

用来指示可以判断真或者假的事件。例如:(Works-for (Person : name Jack) (Company :name TILAB)),就表示为“一个人的姓名为Jack,在名为TILAB的公司上班”

Function.

用来表示Agent可以执行的动作(action)。例如:(Sell(Book :title “The Lord of the rings”) (Person : name Jack)),就表示“将一本名为“The Lord of rings ”的书卖给一个名叫Jack的人”。

我们也对Proposition 和 Function 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来描述它们的相关属性。

3.3 工作流程行为Agent的设计

在本文中Agent程序设计部分,遵循JADE的Behaviour类,在这里将系统中的行为模式区分为两大类,分别为SimpleBehaviour 和 CompositeBehaviour, 其中这两个大类又分别细分为CyclicBehaviour、OneTimeBehaviour和ParallelBehaviour、SequentialBehaviour、FSMBehaviour。如图所示,所有的Agent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模板化并且通过Behaviour类来进行操作。

这里我们举其中的一个行为Agent设计例子做为说明:

public class AWMS_OneTimeBehaviour_Agent extends Agent {

public class AWMS _OneTimeBehaviour extends SimpleBehaviour {

public AWMS _OneTimeBehaviour(Agent a) {

super(a);

}

action() { //实际定义的Agent行为

……….

}

done { // 永远执行ture ,代表执行完毕

return ture;

}}

protected void setup() { //启动Agent

// 向DF注册该Agent提供的服务

DFAgentDescription dfd = new DFAgentDescription();

ServiceDescription sd = new ServiceDescription();

sd.setType("service_type"); //设置服务的类型

sd.setName("service_name");// 设置服务的名称

sd.addOntologies("ontology_name"); // 增加指定的Ontology

dfd.addServices(sd); }

try {

DFService.register(this,dfd);

} catch (FIPAException e) {

… }

addBehaviour(ABWMSA_OneShotBehaviour); }

图3 行为Agent的类层次结构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体系结构

由于JADE的设计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因此随着网络应用程序向着大型化、组件化、可扩展化的方向发展,仅仅在简单的网络环境下应用JADE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最大程度的实现应用JADE开发Agent的优势,在J2EE开发环境下应用JADE开发框架来实现健壮的、可扩展的、组件化的多Agent系统将成为发展方向。

采用专用的JADE应用服务器,虽然效率高、能够实现设计开发和执行的一体化,但其成本高,维护人员需要接受额外的培训,而把JADE同通用应用服务器结合起来,其成本就要远远小于前者。本系统将采用这种方案来实现,其集成的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4.2 系统效果图(图5)

5 结论和展望

本文依据Agent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提出在支持MAS的JADE(Java Agent Development Framework)开发平台上集成J2EE环境,并基于WfMC标准,设计以多Agent为基础的工作流程控制的管理系统架构。并且通过实际的系统实现,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做为使用者,能够通过web浏览器来设计研发流程,并且实现对流程的有效控制和监控,协助研发人员处理繁琐的例行性工作,让人为介入或管理降到最低程度。

图4 集成JADE和J2EE的体系结构

图5

当然本系统模型,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做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1)扩充底层的运作机制

在本文中专注于Agent系统架构的设计,故仅是对基本的功能需求进行设计,而在各项的功能操作上还无法满足所有的情况。因此可以继续针对该运作机制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图形化工作流程定制和管理界面

对于当前的各种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B/S模式,通过可视化界面对相关的流程进行控制管理。因此,可以继续加强界面的功能,提高界面的人性化,以利于人机的交互。

(3)采用分布式的Agent服务机制

对于系统中提供的各种Agent服务,可以采用分布式系统环境进行设计,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主机取得所需要的服务,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

参考文献:

[1]M.Wooldridge,An Introduction to MultiAgent Systems. London:John Wiley&Sons Ltd,2002.

[2]JADE官方网站jade.cselt.it/.

[3]史美林,向勇,杨光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李红臣,史美林.Agent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1999,20(9):16-22.

[5]Henrik Stormer."Task Scheduling in Agent-Based Workflow"dec.11-13 2000,Wollongong Australia.

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第4篇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物流教育的投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初具规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先天发展不足因素,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单一、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资源不足、实训课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物流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致使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目前,市面上物流管理教材大部分是由缺乏实战经验的理论专家学者编写,大多数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汇总,教材中缺乏对学生物流管理实践知识的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仅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析文/齐君伶能从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案例分析层面进行面授讲解,缺乏实践操作演示,由此,造成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是嘴上厉害,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拿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苦思冥想,毫无对策可言,久而久之,学生被就业市场所摒弃。然而,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校内实训主要以实验室教学为主,校外实习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短期参观和顶岗实习为主。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受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影响实训实践教学效果;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但是企业往往考虑生产经营、数据保密、学生安全及短期实习等因素,对于短期参观实习只能是走过场、匆匆带过,而对于校外的顶岗实习则很少被安排在与物流相关的岗位上,更多的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训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并未真正了解、学习到物流管理工作的本质,体验物流工作的真谛,使得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地物流理论知识教育,大多是从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相似专业转移过来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侧重管理或运输技术现象,而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往往不够系统,很难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且目前绝不大多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缺乏物流行业的从业实践经验,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熟悉企业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三)实训资源缺乏有效的筛选与整合,实训课程监督体系缺失。

目前,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专业实训人才匮乏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对校内、校外实训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加上教师受从众心理影响,在未充分筛选、整合实训资源和实训方案的基础上,便蠢蠢欲动的去尝试、开展实践教学,结果是实训内容单调、不符合实际等导致实训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通过实训没有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能从根本上熟悉、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业务工作流程,造成“学非所爱、学无所成”的局面,进而影响实训效果。同时由于在绝不多数高职院校除了班主任或辅导员外,专职教师不需要坐班,教师只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施教任务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加愿意将理论教学转换为实践教学,但是由于高校院校还未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实训课程教学处于监督失效或无监督的“真空状态”。

二、工作流程视角下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三方实践参与主体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共同提升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建立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必然让位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髓展开,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命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开展。基于“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基础都是围绕企业工作流程逐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实训教学方案;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即在物流管理工作实际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或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三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即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分组物流实景模拟演示、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四是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企业点评、实训总结报告、竞赛成绩等手段评价实训效果,并依据实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情况,改进实训教学,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PDCA”良性循环。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指导下所开展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有助于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引进来、走出去”工程,即根据需求引进、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尤其是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物流实训教师力量,同时高职院校应有系统的规划,选派或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走出学校,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或参加高端学术会议的机会,从而有效把握市场最新资讯,有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二是创造、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机到物流企业兼职或顶岗实习,深入到物流行业第一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物流管理工作最新的技能,从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三是聘请行业专家或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四是打造“理论+实践”双向师资人才,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和从业资质证书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教学工作相适合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例如: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

(三)有效整合实训资源,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

物流实训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核心,决定实训成效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校内的实验室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信息、人力资源以及与实训相关的其他资源。由于实训资源的零散化和多样化,因此,必须加强实训资源的有效管理与整合,通过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资源为实训教学服务,进而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的对象涵盖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这种监督评价机制是全面的,是双向多维评价机制,一是通过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达成校企长期合作意向和合作机制;二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学生对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内容质量等的考评;三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指导老师对实训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评价以及在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知识巩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收获和感悟的总体评价。

三、结论与启示

工作流程管理范文第5篇

货物装卸要求

安全第一,轻拿轻放,堆码稳固,预留通道,横看成行,竖看成列,标签向外,箭头朝上,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好不压坏,木不压纸,方不压圆,干湿分开。

第一、装卸人员入职后必须掌握公司仓库区域划分情况,以及各区域的具体功能作用:

第二、仓库货物堆放要求:各个客户的货物间要留有间隙或其他明显标识区分,以防混淆。

第三、操作员、装卸人员(含叉车司机)入职后必须掌握仓库内各类搬运和装卸设备的日常维护、正确使用与管理的方法。

第四、公司的叉车司机必须能进行叉车日常维护和普通故障的排除;

装卸人员必须懂得各类手推车的结构、维护与使用。

第五、叉车作业时,一定要有人员在旁指挥与协助,其他人员不得在旁围观,要特别注意人员与货物的安全,不要损坏被装卸的货物和临近的货物,保证货物堆码与摆放整齐、平稳。

第六、装卸人员在用各类手推车(老虎车)时,在装货物时不得强行将手推车插入货垛底,原则上要有人从旁协助,以保证货垛底层货物包装的完好性;

卸车时不能用抛甩、脚踢的方式使货物快速存放到位。

第七、装卸人员入职后要学会在捆绑货物、防雨篷布时绳子打活结的方法。

第八、对客户送货来的车辆,装卸人员要注意车辆的车厢及篷布状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提醒客户。

第九、装卸人员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卸车操作员的特别提示,在货物搬运、卸车过程中做好对易碎、易损、贵重、精密货物的保护:装卸工具上铺垫保护物、轻拿轻放、放置稳固、整齐、货物严禁倒置等。

第十、装卸人员在卸车时要就发现或新发生的货物质量异常(货物、包装变形或破损、泄漏等)立刻报装卸操作员处理

第十一、装卸人员在卸车时将货物按客户进行分类,有批次要求则还要进行货物分批,并将货物放在仓库指定位置,如发现货物数量异常情况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

第十二、装卸人员在卸车过程中要及时用包装带、胶纸等将包装破损的货物重新包装好。

第十三、装卸人员在进行货物卸车的同时要协助卸车操作员做好货物运号标签的检查、张贴或补贴。

第十四、装卸人员在装卸货物时要小心谨慎,轻拿轻放,货物要沿区域线整齐堆放;

做到货物横看成行,竖看成列,垛形垂直;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好不压坏;并按包装箱上标识的箭头方向正放,严禁倒置;货运标签朝外,便于查看。

第十五、袋装货物一律成垛堆码,一般情况下,每垛货物的件数相同,要视货物的重量、耐压强度和高度来确定每垛货物的高度(不准超高码放):方便拿取和保证人员、货物的安全。

第十六、箱装货物,一般情况下,每垛高矮要一致且件数相同,垛向相同,排列整齐,不可倾斜,排列后余下的零星货物,须放置在最显眼处。

第十七、圆柱形货物水平放时,货物底部要加放垫板,以防其在装卸时滚动伤人损物。

第十八、杂货零担货要按票数分开,标示朝外且跺码件数一致。

行距0.5米左右,条形货物要里顺集中堆放,圆柱形货物要竖放成形。

第十九、电器类货物一般要按货物包装上堆高提示进行堆码。

第二十、卸车操作员一定要监督装卸人员做好特殊类货物(如贵重、精密、易损、易碎和污染性)的隔离与保护措施,贵重货物不能长时间放在仓库门附近。

第二十一、在客户的货物发生损坏时,原则上每个客户的货物要依其好坏情况分开放置并作相应的识别标识。

第二十二、经理要每班安排相应的值班装卸人员协同操作员巡查仓库:仓库卫生情况、货物质量情况(如:货垛底部货物变形、虫鼠害情况、货物泄漏、雨天防水防潮等)、货物摆放情况(如:货物乱放、货垛倾斜、不整齐等)和货物安全情况,报告检查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十三、装卸人员不得踩踏或坐在货物上,也不得将个人物品、仓库内用的各类工具等放在货物上。

第二十四、装卸人员找不到要装车的货物、发现要装车的货物数量异常(或多或少)时,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装卸直接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五、装卸人员发现要装车的货物(包装)变形或破损、泄漏等质量异常时,要立刻报告经理处理,否则造成的后果由装卸直接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六、装卸人员装车时要将货物摆放平稳、水平方向紧凑(防止货物在行车中的晃动)、重不压轻、按箭头方向正放、易碎易损件在上,整车货物的重心要低、居中略靠前汽车,多层货物装车时视情况每层间要加放层板以形成底层货物的整体抗压性能。

第二十七、单个或几个大件货物装车时要做好相应的紧固措施,在装小件货物时要用纸皮等缓冲物塞满货物间的空隙以保证同层货物水平方向紧凑,防止货物在行车中晃动或倾倒而损坏货物。

第二十八、在货物装车时,贵重或易损货物要靠中、靠车厢里端装车,不能靠门窗以防外物挂坏、磨损。

第二十九、装卸人员在装车时要检查正在装车的货物质量,并要做好货物装车时的保护措施。

第三十、机械叉车作业时,在旁指挥与协助的人员一定要在叉车的插杆承受货物底部托盘全部宽度时才能让司机升降货物,以防止货物在行车过程中因晃动而掉下;在货物(一般是抗压性能较好,且外包装要求低)没有托盘时指挥人员要组织装卸人员在旁协助作业,以保证货物或其包装不受损.

第三十一、用叉车装卸多层货物时,叉车行进一定要平稳,必要时要用皮筋将货物稍加紧固。

第三十二、叉车、手推车在货物搬运过程中,行车速度适中而平稳,不得走飞车,要保证人员与货物的安全。

第三十三、装卸人员在人工徒手作业或用其他方式作业时,不得将货物在地面上拖行,不得远距离抛接货物。

第三十四、装卸人员在货物装完车后要协同装车操作员迅速查看仓库,看所要装车的货物是否已经全部装车,不能有遗漏或错装,要特别注意货物的尾数、零散货物是否装车。

第三十五、装卸人员在装车操作员确认货物已经全部装车后,做好车厢的安全封闭措施。

第三十六、装卸人员在完成每次货物装卸作业后,及时整理作业现场,将装卸工具、卫生工具归放到指定位置整齐摆放,清扫作业现场,保持其干净整洁。

第三十七、装卸人员每天上班前做好装卸工具的检查和日常维护,叉车司机要按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叉车的操作与维护。

装卸安全操作规范

(一)

作业休息注意保护货物的安全,与人身安全:

1、卸货开车门时,要慢慢试着打开车门,以防车门开启过快造成货物突然掉落伤人;

2、叉车作业时,要有人协助指挥的同时,在旁进行装卸作业的人员要时刻注意躲避;

3、装卸工堆码货垛较高时,要注意货垛的稳定性,如需再往其上加码货物则要有协助完成,以防货物掉下来或使货垛倾倒而伤人;

4、装卸工当班期间休息时不要过于靠近码放较高的货垛或存放安全性差的货物旁边。

5、登高作业时,更应谨慎操作,防止高空坠落和货物砸头。

(二)散装货物

1、根据物资的性能、形状、作业环境选择适用的工具和采用正确的装卸工艺;

2、做好机械与机械之间、机械与人力之间的配合工作,安全作业;

3、人力搬运较大的货物应注意有无裂缝,倒塌的危险,对不易搬动的应用撬棍拔动,不得用手拔,脚踏搬动时,应从上到下阶梯式落垛层层搬取,严禁掏挖,防止塌方;

4、作业完毕要做到“大清”。

(三)包装货物

1、根据货物的包装和性质不同而选配合的工具托盘等;

2、装车时要平稳牢固,四方整齐,点数清楚;

3、装车时工人不少于2

人。

(四)、桶装物资

1、采用合适的工索具(铁担钩、桶钩);

2、起吊前,应用手扶住钩子,待完全吃紧松手,稳起稳吊稳落;

3、卸装时要自上而下,不得从底层抽装,桶口视要求确定朝上或卧装;

4、装车不少于2人。

(五)危险品类

1、装运危险品前,应了解所装危险品的特性,按要求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防幅射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开好工前会,制订正确的作业方法;

2、严禁烟火,杜绝各类火种,严禁铁器撞击,穿钉鞋,防止摩擦起火;

3、作业人员与车辆应具有危险品操作证和准运证,做到定人定机定车,并会正确作用消防器材;

4、按规定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作业中的工索具设施应符合危险品作业要求,采用机械装卸时,应按规定负荷降低25%;

5、装车工不少于2

人,视作业情况进行轮换,安全员要根据实际到场监督;

6、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谨慎操作,轻拿轻放,密切注意作业现场周围的动态,防止中毒、失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