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独立能力 品质培养 工作实践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些空闲来自由安排。人的独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都想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独力能力呢?

一、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孩子在两岁时,就有了自己进餐、喝水、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在3岁时就可以独立进餐、穿衣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少包办多指导,让幼儿多动手,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小班的幼儿开始吃饭会掉饭粒,甚至会弄到满桌满地都是,我们不但不能指责孩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鼓励他们一次做不好,做多几次总会有进步。我们要针对性地让幼儿玩一些游戏,加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肌肉的灵活性。比如:舀豆游戏,还可以用硬纸皮做几个挖开嘴的小动物,让幼儿喂小动物吃豆。在游戏中孩子掌握了喂食的技能,也给自己进餐时增强了信心。这样,就能很好地强化幼儿的自我独立意向,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能力。

二、为幼儿创造自我独立的条件,让幼儿自主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真正让幼儿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当孩子在早晨起床时,可以教孩子自己洗脸。小班幼儿喜欢游戏,我们可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妈妈要和宝宝比赛,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

早晨来园,我发现我班的王浩宇总是让妈妈背,我要求以后来园要自己走,并在课堂上以儿歌的形式告诉幼儿,小鸟自己飞,小狗自己跑,小朋友自己走,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当孩子对某些小动物产生兴趣时,我们可以让幼儿负责喂养小鱼、小猫、小鸟等,让幼儿知道这是他的宠物,以后就靠他喂食、换水。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做事情中,享受“独立”所带来的乐趣。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所以,成人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往往幼儿遇到问题缺乏思考,如我班的静伊小朋友遇到问题爱哭鼻子,老师每次都教导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事情很小,后来,她再也不哭了。

四、注重家园沟通,强化家园要求及评价的一致性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第2篇

一、给予幼儿独自探索的空间,是培养独立能力的首要前提。

每一年,我们都会迎来小班的新生。这时,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身影:不放心孩子自己上楼梯而天天背着孩子上楼,后仍不舍离去的身影;心疼孩子哭闹,躲在班级门外观察孩子一举一动偷偷抹泪的身影;担心孩子在园受欺负,对周围孩子反复说教,对老师千叮万嘱,罗列孩子喜好的背影……但是这些背影的主人离开后,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身影呢?羞涩地牵起同伴的小手愉快上楼梯的身影;看着父母离开后含泪开始摆弄桌面玩具,逐渐露出笑容的身影;在打打闹闹、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认识、结交新朋友的身影……

出于对子女的疼爱,家长们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这样的爱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因为孩子一旦沉溺于这样的疼爱,就不愿意独自面对每一天崭新的挑战。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理智地扩大孩子生活的空间,信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成长。在独立走上楼梯,进入教室的过程中,孩子们努力尝试:努力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行动;努力地协调自己的四肢向上攀登;努力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努力辨认自己的班级位置;努力尝试认识新的朋友结伴同行……在短短的几层楼梯的空间中,幼儿获得了超过预想的发展空间。作为成人,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开双手,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使出全力,从而获得全新的独立体验。

二、给予幼儿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时间,是培养独立能力的重要过程。

幼儿的独立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会做,是必然规律也是必经过程。正所谓:“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操作对于幼儿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幼儿的“做”。

某天早上,我班的茜茜从家里带来了一盒动物拼图,它按颜色分成三个部分,拼版大小递减,难度递增。我把它放到小朋友们的玩具柜里,让大家一起玩。小朋友们看到新的玩具,都十分开心,积极投入拼图游戏中。但是,因为拼图数量很多,除了个别在家里已经玩过拼图的幼儿有一点头绪外,其他小朋友都不能很顺利地进行游戏。看着他们一筹莫展的表情我决定帮帮他们,于是就走过去。这时一个小朋友把四块颜色相近的拼版拿到一起,很快就拼出一匹斑马。小朋友们看到他成功,兴奋极了,都想自己试一试。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学着同伴的样子把颜色差不多的放到自己前面,但是在拼接的过程中明显遇到很大的困难,显得手足无措,看着一堆拼版发呆。直到一个孩子在一堆差不多颜色的拼版中拿出几块对来对去,突然,他高兴地举起手里的拼图告诉大家:“我拼出了大狮子的头了!你看!”

在那一天收玩具的时候,我看到,玩拼图的小朋友已经拼出五六种小动物。虽然他们并没有完成整幅拼图,但我还是表扬了他们。可能是得到了鼓励,越来越多的幼儿带来各种各样的拼图,越来越多的幼儿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玩拼图的方法。如婷婷,她已经是我们的拼图小能手了,在把小朋友们带来的拼图玩了个遍后,她总结出“先四点后中间”的玩法。即先根据底版的提示把拼图的四个边角找出来,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后,再一块一块地尝试其他该放在哪里,最后完成拼图。还有丁丁,她用的是另一种“选好中心向四周发射”的方法。即在一堆拼版中随便选出一块,然后根据其内容寻找可以拼在它四周的拼版,依次发散出去,最后完成拼图。尽管这些方法在成人眼中是那么的简单易懂,或不够完善,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不简单。这是他们通过独自游戏不断练习、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从而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总结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操作方法。

正所谓没有内在的思考就没有外在的行动,孩子们独立思考后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能够灵活运用的活知识。相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本身得到的东西。从独立吃饭、穿衣、睡觉到独立思考操作,“缓慢、笨拙”是孩子们学习独立的必经之路,拼图游戏毕竟只是幼儿生活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要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还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尽量放手给予孩子们更多这样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

三、给予幼儿建立自信的坚定鼓励,是培养独立能力的关键助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维与表达能力成为幼儿表现自身魅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说教育是一个长跑的话,那么教会孩子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增强自己能够达到终点的自信就相当必要。怎样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拥有自信,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大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0-01

幼儿大班是对幼小衔接所设置的过渡期,构建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完善幼儿大班教育模式有助于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模式转变,增强学习适应性。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目前我国的大班教学出现片面性、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探究幼小衔接理念下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

1 幼小衔接理念及其断层分析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过渡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转变的准备阶段,幼儿大班的作用就是起到这样的缓冲效果,使幼儿能够在读小学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以游戏为主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粗浅。而小学教育是以严谨、抽象的课程教学为主,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是课程时间安排的不同,幼儿园教学主要是每天的课程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其他时间属于灵活的活动时间,而小学教育则是每天保证4~5个小时上课,同时每节课45分钟。最后,是要求的学习能力不同,幼儿园教学是以形象的模拟和玩游戏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小学则是以重复练习获取知识。

2 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班课程设置过于片面化、形式化等,导致了大班不能起到幼小衔接的缓冲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班的设置过于形式化,包括在课程内容、教课形式等方面。大班教育出现的普遍问题是过于重视形式的过渡,而忽略了实质的衔接。目前的大班仿照小学的教育模式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导致只有效率没有效果,虽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增加了课程量等,但是到了小学还是不能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其次,大班的课程设置知识量较多,学生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在接触到没有学过的知识时,出现学习能力下降,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班提前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其提早接触小学的知识,促使其提高对小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

最后,仅重视学生的生理变化,不重视心理及实际学习习惯的调整,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下看待问题。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存在交叉重合,因此,应真正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过程设置相应的大班教育模式。

3 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相关建议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的主要问题,针对构建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3.1 重视系统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量的增加

目前的大班教学在认识上出现偏差,过于注重课程量的增加。出发点是通过提前进行小学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在进入小学前接触到将来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增强其适应性。但是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进入小学后,因为已经学过部分知识,而出现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对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在后期出现未学到的知识时,不能充分掌握;另一方面,单纯增加知识量,不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这导致的结果是,使用幼儿园松散的教育方式传授小学系统严谨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形成错误的知识体系。从而进入小学以后,较难改正原来掌握的不准确的知识,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应该注重全方位的培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全面改进,使学生不仅从知识上,同时,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真正做到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2 去形式化,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当前的大班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与小学教育模式的吻合,普遍在形式上争求与其相似,比如上课时间、课程知识等等。但是这样的模式往往容易使大班没有起到相应的过渡作用,反而使学生提前进入小学,幼小衔接的断层更加严重。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入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种小学前的准备教育相比于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更为重要。比如培养幼儿的坐姿、握笔的姿势、根据铃声上下课、形成上课规律等。另外应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加强幼师的培训,使其在大班教学时摆脱松散的教学方式,而是传授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

3.3 培养学生自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方式是每个学生有一个教师一个培育员,专门对幼儿的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的看护。而小学只有几个任课老师,每天只在讲课时间见面。学生在小学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学会自己解决,独立思考。因此,在大班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独立生活、独立完成任务等。

4 结语

提高学生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变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为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大班在幼小衔接中起到过渡作用,应去形式化,真正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入手,构建完善合理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大环节。下面我将就此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学校教育来看,需要做到以下这四点:(1)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是前提。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强调了教育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然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认识,将其纳入小学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中来,设置合理的教学途径和实现目标,将自理能力培养作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考核的一环。(2)强化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的引领。自理能力的核心是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而一个人的真正改变在于观念和意识的改变。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思想引领,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将一些不好的和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自觉抵制一些错误的观念,形成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看法和问题的解决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和行为模式。从学生自身来看,往往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在班上都更擅长和同学相处及沟通交流,在学生中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力。所以从具体做法来看,可以采用树立典型和榜样、表扬先进的方式,激励学生自觉树立培养自理能力的理念,塑造良好的自理能力。(3)加强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战”训练。在2016的“最美教师”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位奋战在浙江丽水农村36年的乡村教师王伟平老师,这位老师是小学自然科学的老师。由于农村小学经济条件有限,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于是王伟平老师就自己探索发展,利用平时的寒暑假时间去各个乡村小道寻找各种动植物做成标本展示给学生看,还会带着学生去野外捕捉蜻蜓,从而学会探索与发现自然科学,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难看出,实践在育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是磨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标准是身体和心理无疾病,同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农村还存在一些特殊儿童,像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这类的,应该要特别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诱导,使这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生活中充满正能量,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这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去尝试、去做,最终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和技巧。

从家庭教育来看,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每个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在平时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存在不当的教育行为和不良的教育诱导。同时加强对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科学认识,真正意识到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一些应该注意的事由,比如要避免过度溺爱孩子,出现一切“包办”的现象,因为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和收获,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转变培养理念。具体方法是让孩子学着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和家务活等,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唯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和发力,才能产生显著效果,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树立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成为有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能力的人,相信这必将使其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江琴.低年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赵越.朝鲜族幼儿园课程与家长参与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3.

[3]李铃.小学一年级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2.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户外游戏;传统;传承发展

现在我们对儿时学过的文言文、诗词可能大部分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对于儿时玩过的游戏却记忆犹新。例如,跳皮筋、丢手绢、砸沙包、木头人等等,这些游戏现在还有吗?传统的户外运动还有传承的必要吗?还要继续发展这些户外游戏吗?

我国传统的户外游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发展传统的户外游戏,不仅仅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需要,而且是幼儿锻炼身体和心理、适应社会能力必不可少的。例如,跳皮筋可以锻炼幼儿的柔韧性与小脑平衡能力;砸沙包可以锻炼幼儿的灵敏能力;丢手绢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不可否认,传统的户外运动对于幼儿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幼儿已经放弃户外运动,而是选择自己感觉比较时尚的滑轮、游泳等一些活动。这些活动让幼儿失去了情感交流和角色扮演的机会,而是更多时间接触运动器材,失去了享受游戏的乐趣。传统的户外运动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时期户外游戏面临的困境

1.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幼儿比较喜欢待在家里玩着电脑游戏,或者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动画片,户外运动严重缺乏。极度膨胀的城市发展形成了人口多、流动性大、社会比较浮躁的环境,加上现在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家长认为孩子还是待在家里比较安全,现在,即使是一栋楼的孩子都基本上不认识,大部分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跳皮筋或者砸沙包。

2.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给孩子选择各种文化补习或者体能训练,有的家长甚至给幼儿报四五门课程,白天放了学,晚上还要上文艺课或者辅导课,也没有周末休息时间,直接压的幼儿喘不过气来,更别说有时间玩户外游戏了。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玩游戏,家长也没有意识到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训练的重要意义。

3.现在的楼房建筑商为了经济利益,在小区里几乎利用了所有空地,即使有一些游乐场所,也只是一些运动健身器材,面积小得可怜,孩子们根本没有户外游戏的空间和场所。

二、户外游戏的重要作用

显然,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的户外游戏越来越少了。但是传统的户外游戏对于儿童社会心理的发展和身体的锻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利用游戏丰富幼儿时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户外游戏往往被人们看做是“身体的活动”。其实户外游戏包括两个过程,即“学习活动”和“通过活动来学习”,前者孩子们可以在户外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机能,提高运动质量,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后者是指孩子们通过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户外游戏可以调动儿童各个感官的刺激,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开朗活泼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玩耍中促进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利用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

很多户外游戏经过时间的考验一直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教育意义。例如,“跳大绳”“拔河”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老鹰捉小鸡”“跑马城”为孩子们提供了合作探索的机会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并能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助人、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关心热爱集体的品质。参加户外游戏的儿童,他们交际能力比较强,懂得尊重别人和正确评价自己,能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失败也没有什么,重新站起来一样可以获得成功,易于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

3.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大自然为户外游戏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利用自然界天然的材料玩“过家家”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生活,也可以捡石子摆各种图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想象力,他们就这样游戏、玩耍无不凝聚着智慧和创造。自然界的泥沙、花草、雨雪等都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灵感和乐趣,他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锻炼着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奥妙,从而产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传承和发展传统的户外游戏

1.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家长过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因此,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小乐园,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渡过的。在这个小天地里,首先,要保证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其次,可以增添一些户外活动器材,比如,木马、城堡一类的,另外,教师可以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利用一些废旧的布料自己制作沙包,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风筝,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带动他们的兴致。幼儿园还可以利用一些有限的场地,让孩子们自己开辟种地,利用户外时间为它们浇水,不管最后是否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们享受户外劳动的快乐过程,认识到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加强安全意识,增强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户外游戏范围比较广,孩子们四处活动时,教师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顾及到,在给孩子更多游戏空间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要求安全教育。在每次户外游戏时,教师都要讲解游戏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要做好“四查”工作,即查孩子们人数、查孩子们穿戴、差场地、查器材,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户外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四处巡查,及时纠正危险动作,确保每一个孩子在游戏中都是安全的。

3.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

教师要特别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孩子之间的差异,尤其是那些活泼好动或者性格内向、胆小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该多多鼓励他们,带他们参与到游戏中来。教师应该学会透过孩子的言行举止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整个户外游戏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孩子们的游戏伙伴,通过每次活动观察,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使游戏达到最佳效果。

4.注重“家园”联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师应定期与孩子家长交换意见,或者举行相关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家长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且促进亲子交流,同时鼓励和引导家长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活动。

总之,传统户外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对于提高孩子整体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孩子为主体,积极引导孩子主动玩游戏,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孩子主体性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世峰.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和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

[2]高岚.学前教育学[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