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95

1 目前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特点

1.1 病虫害的特征发生分析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因生长阶段的差异性,使得其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病虫害破坏性有所不同。并且,受小麦生长环境与生长地区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小麦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虫灾害本身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化。

1.2 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与情况分析

就目前而言,小麦的生产会面临的病虫害影响类型主要包括了:纹枯病、蚜虫灾害以及白粉病等。再者,不同地区的小麦生长还会受条锈病、地下害虫以及叶枯病等影响。这些病虫害所带来的生产破坏受多样化的因素存在而显得各不相同。

1.2.1 小麦从播种到入冬前主要是受害虫、纹枯病以及腐蚀病的影响

具体来说,害虫指的是以蛴螬类为主要代表的病虫害,在小麦的播种阶段对小麦的生根带来破坏,进而导致了小麦的断垄;纹枯病与腐蚀病,指的是小麦在生长阶段,因土壤的湿度较高,所导致的枝叶破损、枯黄,更为严重地将会导致小麦因营养不良而直接死亡。

1.2.2 在小麦的返青阶段,小麦主要因病虫害的影响而带来生长不良的表现

其中,以红蜘蛛为代表的病虫害对小麦的破坏性最大,而这个时候小麦本身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将会大幅削弱,锈病、蚜虫等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2 锈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防治一般可用45%戊唑.咪鲜胺35~40g/667m2,或12.5%特谱唑250~450g/hm2,加水均匀喷雾即可。

3 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当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力不到发展的今天,需要就传统的种植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整,同时,针对于小麦的生长实际环境,可以借助于对栽培制度的转变来有效地减少小麦病。在目前,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小麦的虫草病也在不断的爆发,并且其发展的特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同点。

防治各地农技人员及农民群众应抓住时机,认真检查发现发病情况,及时防治。一般可用45%戊唑.咪鲜胺35~40g/667m2,加水喷雾防治。

白粉病作为小麦的常见病,需要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格外关注,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小麦品种都会发生这样的病情。特别是在生长环境较为紧密、施肥存在问题,且阳光不足的环境下更易产生此类病情。白粉病往往在小麦的拔节、抽穗时期最易产生。

4 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在防治时期,齐穗阶段应当选择多菌灵兑水,均匀地挥洒在小麦的穗部,含量为600~750g/hm2。

在一般情况下,小麦的赤霉病主要集中于黄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小麦种植区,而在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地带发生的较少。因这类病虫害的发生于天气情况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使得小麦往往会在抽穗期开始产生病变反应,其自身带有的病原体会在适度的空气环境中快速地蔓延,如若再处于阴雨天气,病虫害的蔓延速度将会更加迅猛。就小麦个体的发病特征来看,当小麦的主穗开始产生病变的时候,这样的病变灾害将会扩展到整株小麦,导致小麦的枯黄、减产、衰败以及死亡。

5 结语

我们要注意:针对于病虫害的解决措施,按照相关指标来完成药剂配置,并将其规范地投入到病虫害治理中去,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来减轻病虫害可能对小麦造成的消极影响,确保小麦可以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进而增强防治成效。在对小麦进行施药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到选择性与多样化,以此来避免病虫害对单一药物的抵抗性生成而带来的病虫害肆虐。同时,应当在小麦到达收获期的前两周停止施药;在灌浆期需要在其叶面喷洒富含氮与钾的肥料,进而避免叶面的枯黄、衰老,更好地实现光合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类除草剂进行使用,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除草药剂的品种、剂量与搭配方式进行选择,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能够实现预期的丰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08

1 提高整地质量

实际冬小麦栽培种植中,播前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麦田耕层的深厚度,保证土壤中肥水气热等各环境因子协调发展,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小麦精量播种过程中地面平整是必要条件,只有保证耕层深厚度,为全苗、壮苗及后续的田间灌溉及排水提供便利。

2 提高播种质量管理

提高播种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种:适墒播种。小麦播种阶段的适墒标准一般是土壤相对水量的75%~80%,即播种前抓一把土壤如果可抓实,且齐胸高度自由落体可变碎即证明墒情合理。在土壤墒情合理时播种小麦可以保证小麦及时长出子根及次生根,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小麦抗旱、防涝及防倒伏的能力。如播种墒情不充分则要提前浇水造墒;做好适期播种。

3 加强水肥管理

3.1 合理灌冬水与春水

根据田间小麦的长势、环境温度等进行冬灌,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通常日均气温3℃左右为适宜灌溉温度,低于该温度会导致土壤冻结,不仅水分无法充分下渗,而且麦苗表面结冰导致其死亡;反之高于3℃则会增加田间水分蒸发量,不仅无法达到灌水增墒的目的,还可能导致麦苗徒长,增加后期发生冻害的机率。一般情况下旺苗无需冬灌,单根独苗等弱苗也不宜冬灌,否则易出现淤苗、凌台、受冻害等。冬灌要注意控制水量,否则地面易积水,或气温下降时形成冰壳,导致植株受冻害而影响产量。灌溉后要及早划锄,可有效提高地温,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培育壮苗。除了灌冬水外,春季第一水也是提高冬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如果麦田墒情较差或基本苗数少,可在麦苗起身期浇春季第一水;反之则可在起身后拔节前浇水。

3.2 科学施肥

冬小麦生长所需的底肥是保证冬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冬小麦底肥以各种元素为核心,做好各种肥料之间的科学搭配,农家肥与化肥互相结合,以氮磷钾等基础肥料为辅助,如条件允许可施播小麦专用肥料,每667m2用量在35kg左右,小麦专用肥可为冬小麦的生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营养供给。如果采用农家肥与氮磷钾等基础肥料搭配应用,则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等用于底肥施播,60%的氮肥用于底施,在麦苗拔节期再追施余下的40%氮肥,以为冬小麦生长提供更多养分。施肥时提倡化肥深施,可采用机械施肥,注意不能表层撒施;浇水前追施尿素300~375kg/667m2。

4 做好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91

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年产量在10亿t以上,在我国粮食产业和农业种植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麦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麦的种植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质量和收益,当前面临的重点工作就是总结先进的实用种植技术,进而找到提高小麦种植收益的有效途径。

1 小麦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化机械与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提升种植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源也是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的人均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格局和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劳动力紧缺,使得人们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机械化,忽略了人力的投入,使小麦种植的收益大不如前。

通过对小麦生产的研究发现,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种植户对整地过程不重视、机械作业不规范、小麦的生长过程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用药盲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小麦产量和效益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将小麦的效益提高到理想的高度,实现产业进程的良性发展,必须调整之前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与产业效益的新技术,使种植户掌握与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为小麦的增产、增收、增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2.1 优化良种的市场份额

优良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抗性好的种子可以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是当前市场上的良种覆盖份额有限,即便有也是价格高的让农民望而止步,而且现在有很多不良经销商以错充好,一味的追求利益,将品质不佳、出芽率低的种子推荐给种植户,由于种植舻闹识淡薄,随意盲从,使种植压力加大,种植效益也受到了影响。还有一部分种植户,在种植时选用自留种,由于自留种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种植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较高,防治过程中自然加大的投入成本,也是造成低效的普遍现象。因些,加大优化良种的市场含有量、严惩不法经销商、净化种子市场,是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优化小麦生产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成本与种植效益成反比关系,除了选择良种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外,小麦种植的产业布局、生产中基本的机械化设备的配比、种植条件的改良都是保障小麦收益增长的重要因素。改变小麦种植原有的产业布局,不断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在生产中基础机械化设置的支持,让有限的物资投入创造更多的价值,相对程度上可以说,在没有改变投入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小麦产业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达到增效的目的。

2.3 优化种植条件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可以优化农田的种植条件,是农业中提高产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盲目施肥是不可取的,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还会对小麦生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秸杆还田是增加土壤肥力的理想方法,不但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的松软度,确保强化小麦的抗寒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2.4 优化小麦病虫害防治方式

针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防治,不要自扫门前雪,对联合片区内的种植范围要统防统治,这样可减少病害的传染和害虫的迁飞,大大增强防治效果,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增强防效,提高收益率。

2.5 优化小麦的精深加工

农业产品加工业是在农业产品正式出现在市场上前,进行的预处理环节,有助于促进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提升,有利于初级农产品需求量的提高。小麦的深加工处理是连接小麦生产销售的重要环节。另外,有利于促进初级农产品需求量的提升。我国农产品显然处于起步时期,小麦深加工处理只能达到20%左右,精加工所产生的效益十分微薄。鉴于此,拓展小麦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开发小麦精加工的相关产品,对促进小麦转化增殖无疑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延长小麦的生产产业链,从而提高小麦种植收益。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型农药;绿植技术;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02

农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但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也不可忽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型农药的产生和应用,不仅实现了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也解决了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实现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1 新型农药应用

根据我国的产业政策,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发展新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根据无公害农药的研制原则:活性高,单位面积用药少,选择性高,农药喷洒无毒害,使用后对环境污染小,残留小,降解后为无毒物,与环境建立友好关系。

新型农药类型分类。生物源头化学合成农药,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一定农药的功能,带有活性结构,通过人工模拟形成化学合成的结构,生成新型的农药,其机理为天然毒素先导性化合物。如植物类农药:除虫菊酯、鱼藤酮、皂角、苦皮藤等。从这些物质中提取的蚍虫啉、哒螨酮等。再就是从动物生成长调节内源激素中提取的化合物,如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多氧霉素杀菌剂等。从植物生长调节内源激素中得到的先导性的化合物,如油菜素内酯等。从除草剂中得到的环酰脲类、磺酰胺类等新型农药等[1]。 还有内吸性杀虫剂能有效保护全株作物,特别是对玉米的新生叶片等,能够保持长期的有效期较长,帮助种植户减少施药次数,且具耐雨水冲刷性。

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防治百余种虫害的新型农药类型,包括细菌类产品:绿粘帝霉菌、放射型土壤杆菌,从真菌类除草剂中提取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等。从杀虫剂中提取的阿维菌素、双丙胺膦等,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提取的有赤霉素等。

含氧杂环化合物具有高效、使用量少、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微小等优势,尤其对温血动物、鸟类的毒性很小[2]。

新型农药应用推荐。SY-L190氟吗啉,@种新型农药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霜霉病、晚疫病等,对于卵菌纲病引起的常见病害有保护和防治的作用,能够通过抑制孢子的活性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用药量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HNPC-A9908。具有广谱、杀菌、高效、低毒、快速击倒的特征,属于非酯类除虫菊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农药新品种。

葡聚寡糖中科3号。喷到植物上对于植物的免疫系统具有激活的作用,产生活性物质,达到抗病害的目的,能够通过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性来防治病害。对植物的病毒病和土传病有很好的疗效。用药量低,成本低,适合用于蔬菜和水果。

92825和H9201。广泛应用在小麦、玉米、马铃薯中,属于除草剂的品类。采用混合用药量的方法,除去小麦、玉米、马铃薯中的杂草。2种混合使用成本低,毒性小,没有致畸作用。如果配合使用磺酰脲累除草剂,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3]。

2 农业绿色植保技术

采用综合性的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控制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对农业实现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利用防治措施,有效地解决农药药剂的过量使用的问题,减少农作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

通过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掌握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对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和危害程度予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控。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农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方法。

加大绿色生产的宣传力度,通过各个宣传渠道宣传绿色植保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帮助农民了解病虫害的规律,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让农民能够对用药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农民从事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绿色植保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培养出一支专业的绿色生产队伍,为农民提供服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广大植保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建立相关的绿色植保生产体系,促进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和利用[4]。

3 结语

新型农药的应用和绿植技术的运用,解决了病虫害对于作物的损失,很好地保护了环境,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解决老的农药中的颗粒剂、悬浮剂弊端,向着水分散粒剂发展。在器械的使用方面改良常规喷雾的方法,解决跑冒滴漏的问题,有效利用助剂,提高农药的药效。并且继续向着环境友好型和无污染高效的方向进行开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云芳,吕娟娟,谢成虎,等.新型农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76-77.

[2]范平.浅谈新型农药发展方向和农药厂设计规划[J].山东化工,2014(05):166-167,170.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北方果树;病虫害;特点;防治

1 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并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人为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南北方的分割线,即北纬34度以北均属于北方。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水热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优越,由于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平均处在400毫米以下,耕地利用类型在景观上多为旱地。由于纬度高,热量较为充足。特殊的水热条件,使得北方种植的作物多为耐寒耐旱性较强的植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作物,北方也是暖温带水果产区,主要种植的有梨和苹果等果树。

2 我国北方主要果树品种概述

2.1 梨 梨树是蔷薇科梨属,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分布。别名:水梨、山弧⒂衤丁⒚鄹浮⒖旃、果宗、 。原生于亚洲、欧洲及非洲,主要是集中在地中海、中亚及中国。花白色、单瓣。叶呈披针形,长8~15公分,先端尖锐,秋冬会落叶。树皮光滑有白斑,多分枝。食用,鲜食可生津止渴,清理胃肠积热。果实椭圆形或扁圆形,果皮褐色或黄白色,具果点,果肉白色,质脆。

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托叶早落,嫩叶绿色或红色,展叶后转为绿色;叶形多数为卵或长卵圆形,叶柄长短不一。花为伞房花序,两性花,花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栽培种花柱3-5,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2胚珠。

2.2 苹果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苹果树是栽培最广泛的果树。苹果是梨果的一种,由子房和子房的组织发育而成。苹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较为理想。虽然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酸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通常圆形,直径50~100毫米(2~4迹,带红 色或黄色。苹果品种数以千计,分为酒用品种、烹调品种、尾食品种三大类。

3 我国北方果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3.1 种类繁多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重视两方面的防治,一是病害,二是虫害。

常见的病害有:以苹果树为例,主要有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褐斑病、苹果、苹果轮纹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锈病、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苹果霉心病等。

3.2 集中发生,覆盖面广 病虫害一旦发生,会迅速波及整园的果树,其传播速度、感染程度都是相当惊人的。

果树的种植以一定的距离为间隔,一般会形成中等规模及中等以上规模的果园。病虫害来袭时,由于果园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果树本身加上外界辅助的保护系统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一棵树的患病往往会引起相邻果树的患病,这样循环,如果不及时治理,很轻易的会连片发生病虫害。

3.3 受环境影响大 果园生态系是由许多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组成的,是动态的。每个构成这一系统的细小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果园生态系统的变化。病菌的传播、侵染和害虫的发生期,因受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子的影响,每年的发生期也都不一致,果农需要根据当季的具体天气来预测果树会得哪种病,进而确定给果树施哪种药。

3.4 不定期性 果园的生态系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环境变化大。

4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

4.1 定期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将卵产在树枝、树叶上越冬,一些致病细菌往往残留在在树枝上越冬,如苹果自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

4.2 定期清理果园 许多能给果树带来伤害的害虫和细菌都集中在冬天果树落叶中,以及果树周边的杂草丛中,所以应该对这些杂草、落叶、死树枝等垃圾进行清除,

4.3 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在冬天对果园要采用多施有机肥,不仅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果树的根系发育会有好的生长,对提高果树抗病防虫能力显著,我们知道一些果树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

4.4 药物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5 结语

我国北方果树种植受时间、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连病虫害的发生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果树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病虫害得预防,从病虫害的根源查起,并重视对病虫害治理措施的研究和采纳,切实为果农治理果树病虫害出一份力,保护果农的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