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会计专业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大多数沿袭了本科会计教学的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虽然实践所占教学比重不小,但却与理论教学相分离。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多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还要考虑将来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从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出发,结合“理实一体化” 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拓展相关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总体说来,“理实一体化 ”教学的思想是让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缩短适应期。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我院会计专业传统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课程设置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围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组织教学,这个体系对高职学生而言,缺点显而易见: 理论性较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与高职学生就业方向有较大的偏离 。在对毕业生的调研中 ,毕业生大多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有三方面的欠缺: 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缺乏整体的了解;二是某些课程的容量过大,集中学习比较吃力,影响学习效果;三是虽然每学期末都有相关核心课程的实训,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不强,缺乏结构性的整合 。

(二)传统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

近年来,我院也逐渐认识到教学质量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许多符合当前的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已逐步得到应用,但要想把这些教学方法广泛推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这些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作为依托的;二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学校新招聘的教师主要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缺乏是阻碍教师发展的最大的短板。因此,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职业教育逐渐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采取一体化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素质的下滑,理论不能完全指导实践等等,在各种原因和大环境的作用下,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

(二)保证教学信息传递的同步性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其次,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三)促进教师的提高,在无形中教学相长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教师既精通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即: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这也在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方法,从而来满足教学所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实现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的课程新体系

近年来,我们与部分用人单位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把实训教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会计专业“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训课程新体系。新课程体系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会计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着眼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发展三方面,重新整合实训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会计工作典型的工作任务,解构、重构原来的教学内容。其次,以就业需要,结合未来工作需要,整合原有的课程内容,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会计课程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密不可分。第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教学内容。以会计知识为载体,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向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转化。

(三)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实施结构

会计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行动或通过思考再现行动。因此,在每个子情境的教学过程中都实施了“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课程结构,在真实的工作背景下将所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隐含在学习任务中,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教材组织和教学条件等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索“理实一体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有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学院的专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秀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08,8.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现状;前景

引言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通用的语言,其作用也越发重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尤其受欢迎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我国医学事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的目标就是培养既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医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再加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医学英语教材有限;师资队伍不强;医学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医学英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将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医学英语教学将来的发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2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很多毕业于国内医学院校的医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英语书刊文摘的水平,但是用英语撰写医学论文和文摘的能力较差,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也普遍较低。在目前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学习以及互访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医生在出国前需要进行专业的英语培训。另外,很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感觉自己英语水平不能满足专业和工作的需要。在此,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国内的医学英语教学。

2.1医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定位偏差

目前,在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医学英语的总课程在医学英语专业的总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需要,同时也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医学英语专业为学生未来就业的定位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也存在着巨大偏差。若按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定位,医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医学英语教育、医学翻译、医学杂志编辑等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但就笔者调查来看,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部分都与其所学专业脱钩,而社会对此专业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也不高。

2.2医学英语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且缺乏实用性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各类医学英语书籍的数量不多,内容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所选文章很多是从一些国外原版教材修改或截取的,缺乏实用性,且大部分文章比较突出专业内容,生词太多,句子结构复杂且冗长,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医学院校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课文望而生畏,因而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2.3医学英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在医学院校,大部分医学英语课程都是由大学英语的教师或曾经是大学英语教师转而去教医学英语的老师来承担的。这些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医学基础知识,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学教材中的一些医学内容,通过自己钻研医学知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的,因而在教学中难免会存在表述不准确的地方,老师们也不能像教授大学英语那样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毕竟,医学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医学英语课程属于特殊用途英语,具有其特有的词汇及结构,这门课程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所以让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英语教师来上课,教学效果也难尽如人意。虽然有的医学英语课程是由医学专业的教师教授的,这些教师有着扎实的医学功底,但他们的口语水平和语言及文化方面的知识却相对比较欠缺,在教学方面很难做到游刃有余,因而也会影响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3医学英语教学前景的探讨

纵观目前国内的情况,我国医学事业正迅速发展,国内医学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要推动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医学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具备能够阅读一定水平的医学英文文献,听懂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能够用英语进行医学方面的基本交流和讨论,在临床上能书写英文病例,并能撰写英文的医学论文等能力,就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英语教学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

3.1强调医学英语的重要性,重视医学英语的教学

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对于医学英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行政人员应充分重视医学英语教学,学校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不管是在学习时间的安排还是师资的配备方面,都应加强对医学英语的投入,并让大家都相信,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也是获取、交流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另外,由于医学英语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考试进行考核,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对这门课也不太重视,抱着一种只要考试及格的心态,学生们的学习非常缺乏主动性,所以,如果医学英语也能设一个专业英语考试,必将引起医学院校及其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促进医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2选编合适的医学英语教材,开设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医学英语课程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因此,选择一套高质量的医学英语教材对于医学英语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近些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与日俱增,因而,医学英语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的词汇和基本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们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景。所以,医学英语的教材必须融知识和实用性于一体,在内容上要更多地体现医学英语的特色。

另外,医学英语课程也应形式多样,如开设医学文献阅读、医学翻译、医学英语视听、医学英语口语等内容丰富的医学英语课程。总之,在医学英语的教学中,还应多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信息量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3培养优秀的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发展医学英语教学需要一支既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又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因此,应该在教师之间进行跨学科合作,即医学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合作教学。这样,英语教师在医学英语的视听、医学口语等方面为学生开设课程,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而医学专业课老师则可以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引导。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可以让医学专业的教师和英语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双方在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上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而学校也应为双方教师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另外,各高等医学院校也应该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使外语教师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

4总结

总之,医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教学,它的发展首先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为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在教学上鼓励并支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的模式,同时,在基本建设上,要努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桦,李爱华.医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因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02(3):187-188.

[2]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6):64-65.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下面表1是某985工程大学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由解放军驻校军选办和学校国防生管理办共同制定国防生总培养目标和分目标,主要体现在军政方面的要求,然后由教务处医学办确定专业培养方案,下面是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

    (一)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

    一般来说,作为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有关课程理论或教育政策,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而作为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执行对我国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至少要体现为谁培养人才(性质)怎样培养人才(途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定位)。在以上两个培养目标中的描述,一是文字的描述不够精炼;二是为谁培养人才专业目标中未见体现;三是培养规格上既不统一又定位不准。医学办的是高级医学人才,军选办的是合格后备军官;四是培养途征未体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方向和行动指南,可以说,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就会影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而言,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也有从事医院和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的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因此,本文对国防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以下梳理流程。

    (二) 国防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梳理: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军队卫生事业服务(培养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军全面发展的、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经身学习能力,优良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规格与定位)。目标中是为国防建设培养人才为目的,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途征中注重实践部分;人才规格上,五年的学习只能说是初步临床能力。毕业后需要工作2-3年的岗前教育或岗位实践才能成为一名独立工作者。目标中的人文素养和军人素质一词,因为医学工作特别是临床医学要求人文性很强的工作,而军人素养一词,涉及到军人的特殊性,所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为课程设置提供方向和要求。

    二、 课程设置分析

    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四个部分,课程目标上面已述,此处重点阐述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在此休述。下面表2是某大学国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计划(不包括军政课程)。

    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一) 课程内容明显缺少军需医学专业知识

    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中没有考虑军队卫生事业之特色,如军人的常见病、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生物与化学防护、高原病、航天、航海特殊环境下所致的疾病。为军队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在五年的学习中对以上军需专业知识至少要有了解。究其原因是课程资源或教师缺乏。

    (二) 课程理念宽基础、薄专业

    经调研多所学校多年的课程设计规律,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基础和普通基础从未有过这么多课程,而本文研究对象的公共和普通基础课大约21门,如果加上军政课程15门,共有36门课程。比过去独立医学院多出20余门课。全部课程中必修课有58门,必选课34门,军政课15门,该校国防生临床医学事业达107门课程,如果四年八学期平均分配,每学期有13.4门课程,作为医学生每学期承担这么多课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因此,本文认为公共和普通基础课过多,有待优化。

    (三) 重理论、轻实践

    从上述课程计划表中的92门课程中只有5-6门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其他的都是理论课,基础医学院的课程中,某些讲座和进展性课程,比如生物学讲座,完全可以融入主干课程中去。哪些讲座、进展类课程是研究生或博士生课程,至于本科有没有必要设置值得讨论。如果需要,在主干课程中花1-2学时概要性的讲一讲即可。

    三、讨论与建议

    (一) 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案。

    至今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培养临床医学国防生已十二年,据电话调查几所大学医学院,国防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和普通生一样,只是加了些军政课程,因此,建议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国防生临床医学培养方案。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军需专业知识的内容。

    据调查,很多学校开不出防化、战伤救治、军队卫生和有关军需专业知识课程,普通高校需要加这个方面的师资培养和引进。

    (三) 压基础,厚专业

    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最多的专业,如果公共课或普通基础课程太多,意味着挤压了专业课程。因此本文建议压缩部分通识中的思政、英语、数理化等学时数,或把部分设置为任选课,同时培加军需的战伤救护,军队流行病学、军队卫生课程为必选课。而防化医学、防原医学、高原医学、航天航海医学、防核医学为任选课。

    (四) 重实践,压理论

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重要因素分析

Abstract:MedicineEnglishspeakingofthemedicoextremelyessential,therefore,themedicineEnglishteachingimportanceextremelyisprominent.But,becauseopensthisclasses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nottobemanyinthenationwidescale,thereforeonhasalsonotobtainedthenationaluniversityforeignlanguagevalue.ThenationaluniversityEnglishfourlevelsofnationwideexaminations,correctandsoonthereasonsrespectivelyenablethemedicineEnglishtheteachingtohavelikedthisorsuchproblem.Theauthorinthearticleonsuchasfactorandsoonteacher,studandsoonteacher,student,teachingmaterial,classhourpresentsituationshascarriedontheanalysisintheobjectiveinvestigationfoundation,andpropose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

Keywords:MedicineEnglishImportantattributeAnalysis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医学界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能够听懂英语学益广泛,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能够听懂英语学等,这就需要医学生除了具有基础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但是,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从1987年实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这一“统考”科目。四、六级的通过率似乎成了评价学校地位、教师水平及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本应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为专业英语打基础的基础英语教学却变成了以过级为最终目的的应试型教学,导致师生盲目追求过级率,热衷于各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实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水平相差悬殊。

1.英语教师

医学英语是一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目,设置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阅读医学英语原文书刊,以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1]。专业英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无论在语言方面还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专业英语教师都需要达到较高要求:既要有英语知识,又要有医学知识。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或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是医学专业毕业,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会存在“隔行如隔山”、“教学不自信的”的尴尬教学局面。对于医学专业教师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除少数留学回国人员外都难以胜任用英语教授专业课,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更觉压力较大。而我们的英语教师,又大多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结果二者都感觉力不从心,无法使授课内容与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现在急需建设培养一支既懂医学知识,又擅长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全国各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2.教材

大学基础英语10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一阶段的教材成龙配套地涌现,边试用、边修订、边提高,给基础阶段教学的开展和质量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可是,医学院校专业英语的教材就显得大为逊色。事实上,“专业阅读阶段的统编教材至今尚未起步,‘凑米下锅’的现象甚为普遍。尽管有了一些教材,但都不具备统一试用的质量”[2]。而且,“医学生在未学习解剖、生理、生化、外科、内科等专业知识前,在所学外语教材中却出现了这些专业的内容,使学生难以理解”[3]外,此外词汇与大纲不符,覆盖率不够。

因此在编写医学英语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材内容上,要全面地系统地精选体现医学英语特色地材料;在专业内容上,可分医学科普、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临床等三个层次;在选材来源上,以英、美近期有代表性的出版物为主。从词汇上讲,编写统编教材也应以《大纲》和《医用英语基础词汇表》为依据,由简单到专业。其次,语言背景知识应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而且语言知识应稍后于专业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再次,文章选材要讲究可读性和趣味性。

3.学生的接受能力

大陆的医学生虽然大部分可以在3年级以前通过四级考试,但对医学专业术语的快速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听懂80%以上的内容,直接影响了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效果,这与香港等地的医学院校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从小接受的英语教育、英语氛围一般来讲都比大陆学生好,进入大学的专业教程全多是英文原版,医院的病历、医嘱以及查房时医生间的交流也都是使用英语,事实上,也有很多母语为英语的外籍医生在医学院工作。

因此,他们可以非常自如的接受全英的专业授课[4],而我们却不得不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讲解某些关键术语,为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不得不对一些用英语难以表述的内容避而不谈,从而实际上减少了为学生讲授的知识内容。大纲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既要考虑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语言结构和功能意念的学习又要注意两者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结合。大纲确定医学英语的选材范围。选材要求语言规范,题材和体裁多样性,并能体现内容的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4.课时设置

课时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时少。大学本科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公共外语教学中的周课时数为平均4课时。有的学校还可达6课时/周。而三、四年级的医学英语教学课时数一般为2学时/周。有的甚至取消了英语的教学课程。而且每节课也由原来的50分钟改为目前的0分钟。这样一来,医学英语的课时数实际上只有公共外语的1/4或1/6。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的的阅读资料是非常紧张的。可是,医学英语毕竟不同于公共外语,也不同于其它科技英语,它有着自身独有的词汇构成与文献框架。而且目前社会对医科生的要求也提高了。阅读量太小无法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医学各分支学科的词汇及内容。

首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将教学重点放在介绍医学英语词汇构成及文献结构的介绍方面。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在课时,利用课余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及自修内容。另外可以安排一些活动或辅导班来培养学生的其它技能。

5.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一般分为课堂语言环境和课外语言环境。课堂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有赖于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其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成败。原则上,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求解方式置学生于丰富多样的口、笔语实践环境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恰当把握可理解的课堂输入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完整把握上,并因人、因材地实施控制和引导。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辅助作用,要求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传授相关医学专业英语知识,例如介绍主要专业术语、英文参考文献、原版教科书章节等。课外语言环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例如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立医学专业英语网站。网页内容包括阅读文选、医学专业英语构词、医学动态、相关网址、医学专业英语教师个人网页、人才信息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主办医学专业英语墙报,以及联合校情报室创办英汉对照医学专业信息报等。总之,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让学生“浸泡”其中,无疑将有助于医学专业英语素质的综合培养与提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建设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及不规范性。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制约着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革新。要求发展、求革新,就要认真地解决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这需要有关各方面高度重视,相互协调,需要工作在医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抱定信心,探索求新。随着医学领域对外交流需求的逐步扩大,人们对医学英语作用的日益重视,随着基础英语教学任务的重心逐步向中学阶段转移,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也必将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转移,我们有理由相信医学英语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参考文献

[1]付志刚.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7(3),304~305

[2]李星等.“医学英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