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获得乐趣,引入数学之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当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忘我地追求它,探索它,表现主动积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变为形象的数学教育,使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小班幼儿学习“2”的形成,老师通过《两只小动物》的游戏,让两个幼儿为一组,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老师的引导语,理解和学会了“1”添上“1”是“2”的数概念(数学关系)。中班幼儿在穿手链和项链的过程中掌握了排序的规则。用色彩鲜艳、品种多样、大小不一的彩珠穿起的项链是孩子们钟爱的物品。也许刚开始,幼儿的穿编有随意性,但随着幼儿的实践,孩子们就会按不同的排序规则加以精心设计,所穿编出来的手链、项链各不相同,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自然也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二、教师必须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幼儿的数学活动实际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4.5"6岁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形成数概念,萌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此时孩子的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数学教育。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三、培育幼儿创新思维的途径

1、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活动与表现机会。在幼儿的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从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创造”的环境,培养幼儿“创造”的心态。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去启迪,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同时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同伴的讨论来提高知识,解决问题。对幼儿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应看成是一种探索中的看法,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其自悟,决不给以简单的否定,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幼儿顾虑少了,就会充分地联想、交流、表现;就能展开想象、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创新。

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

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高尔基指出“游戏乃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事物联想起来,把学具操作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利用儿童好动、好胜的心理,摆一摆、猜一猜、赛一赛;让幼儿当科学家、小医生、小机灵等,激发幼儿观察、联想,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排序游戏《我排的不一样》中,幼儿根据图形……重新自由排列,孩子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排列方法,有些孩子想到通过增加或减少图形的数量来改变排序的规律如:……、……在这游戏中幼儿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有了求异的意识。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来进行。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也就是说必须注重幼儿具体操作实践,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这样幼儿才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操作过程中促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四、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培养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其实数学本身是一个知识集合,很多领域的一个基础学科。学生上课时,缺乏有效的互动,老师往往只是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而非通过互动去引导孩子发现这些知识,因此,整个课堂就变成了数学知识的堆积。老师在讲题时,孩子们听得头头是道,但当自己做题时,这些知识却难以具体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知识与知识之间无法融合,更无法和题目建立起相关的联系。结果,因所学知识得不到应用而不能进一步强化,久而久之,这些知识也会渐渐淡忘。

因此,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最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进行适量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但有利于数学的学习,而且能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美;积极地去发现数学美;主动地去追求数学美。

关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意识,我有以下五点看法:

一、观察力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培养孩子学习观察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在学习数字2时,孩子总是认为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才是2,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两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们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字概念时,数字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习数字,才是符合数学规律的。

二、专注力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保证

专注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注意力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对孩子来说,要培养这样的能力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根据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我们一定要在兴趣教学中,突出“玩”,在玩中记,只有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数学是抽象的,而孩子们又特别最喜爱玩游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借助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学习,既能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中主动构建数学意识,又能维持他们的注意力,继而提高专注力。

三、记忆力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关键

记忆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家长的启导下,随着孩子活动范围的扩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孩子的意识记忆也会逐渐发展。教孩子数学,培养孩子记忆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四、思维力、想象力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核心

想象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在兴趣中,画中学是培养孩子数学想象力的最佳方式。世界万物都是按数和形组成的,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而言,从教数数和加减法入门的数学知识只能是无意义的吟唱和记忆性运算,他们难以理解数字和符号等概念的意义。

五、结合生活实际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根本

我想说,除了老师在学校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之外,更多的时候是要靠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玩一些促进空间图形思维的玩具,比如魔方、积木等;可以陪孩子做手工,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让他学会长度测量、称重、面积估算;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比如跳棋,象棋,锻炼孩子的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带孩子购物时让他来算账,让孩子认识各种物品,知道一斤鸡蛋有几个,一个西瓜多重,一打作业本有几本,并有意识地让孩子算算,1斤大米多少钱、10块钱可以买几斤黄瓜,总共的物品多少钱,给100元,应找回多钱等等这样的问题,锻炼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体现,通过数学模型,人们可以以数学的方式认识事物,也可以以数学的方式对客观现象进行描述。例如,舍去一切具体情景,行程问题的基本模型是:路程=速度×时间(s=vt),只不过在解决具体问题解决时,需要的是对这个模型进行一次构建还是多次构建的问题。所以,数学模型是数学思维过程的体现,是用语言符号外化了的数学思维过程。显然,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与构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观念及意识。有人形象的将数学比喻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小学教师如何带领孩子走进生活学习数学,让孩子做好思维的“体操”从而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孩子们的思维比较原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在数学教育方面,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对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当今的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数学模型的理念就是在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意义重大,在模型中,学生可以在实际情景体会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机会进行数学再创造和再探索,通过对建立数学模型的认识,学生可以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更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与社会和自然的紧密联系。所以说,通过数学模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农村教学中,学校的和家庭的条件有限,孩子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比较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兴意识。”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将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性。

二、通过数学建模理念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技能、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策略的应用,以及对数字的感觉。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说明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当然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选择、判断等数学活动,实现由“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的重大转变。显然,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多方面得以培养,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还能得到一些经验方面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培养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开始阶段,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开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使孩子们形成较高的数学素养,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激发小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今天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许多同学在中考或高考中因数学或英语的成绩较低而与理想的中学或大学失之交臂。甚至有的同学对数学是去了兴趣,一看见数学就反感。这其中就有原来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数学课上的枯燥无味,对数学课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长此下来,数学成了同学们心中的一块心病。因此,一个数学教师能不能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是体现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可行的必要的,而且对小学数学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模型的建立、解答及其应用,将会成为未来数学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68-01

数学学习不仅是让小学生拥有更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用数学思维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用数学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

1.把化抽象变为直观,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做题变通技巧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接,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弯了。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3.通过知识联系新旧知识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4.通过想象能力来培养思维能力

5.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家庭,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你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备课时必须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明确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课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形式要多样,即要有巩固性作业,也要有须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做出的作业;考试测验既要考虑知识的掌握,也要考虑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