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1.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明确,管理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他们的服务宗旨,其职责就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和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充分尊重和鼓励师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避免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态度的强硬化、工作效果的单一化、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1.2树立重视合作团队观念。

现今时代是一个讲求协作的时代,过去那种英雄式的管理已经少有舞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繁杂、任务艰巨,仅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其管理走向现代化。因此,必须动员所有管理人员,甚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万众一心,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巨大实效。

1.3树立着眼细微的实证观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有宏观的、微观的;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直接的、间接的等等。作为一名具有现代责任感的管理主体,必须深入实践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比如,对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管理者不能仅凭主观的想象和判断,而应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凭事实和数据说话,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1.4树立快速有效的资讯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由于受到传统官僚化积习的影响,不太重视时间观、效率观,往往不重视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在问题处理的等待和滞留中引发更多的新问题,造成管理效能的底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管理者要特别注重这一问题。要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课程的繁重、学生的不感兴趣、教师的压力难处等,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2、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民主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是完全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过分强调管理的“模式化”“一刀切”,强调服从,而忽视广大师生的自主发展,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以服务广大师生为目的的工作宗旨,也与现代社会强调的“以人为本”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当今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势必面临更多复杂和多变的情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改变过去的“问题中心”型模式,创建“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研究民主”型管理模式包括研究型管理和民主型管理。研究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师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机,研究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研究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方法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民主型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民主意识的增强,也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它强调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简政放权,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政命令、直接管理转变到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宏观指导为主,着力把握方向,制定原则和政策;从部门管理向全校参与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争取学校其他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先进的现代交流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的作用;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充分相信和依靠被管理者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变“要管理我”为“我要管理”。

3、改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技术电子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即通过文件、召开行政会议、制定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进行管理。这些手段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高效、便捷的发展要求。当今,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技术电子化已成为当代管理技术发展的普遍趋势。特别是在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提高的情况下,现实的管理逐步向虚拟的管理转变,“人——机——人、事、物”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人”、“人——文本——人”和“人、事、物”的管理方式,管理重心集中在信息的搜集与决策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也带来了各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这势必使管理人员在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完善管理,就需要借助电子计算机这个主要工具的绝对优势,建立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即以现代技术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此外,还要将计算机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如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等等。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节约管理成本,而且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

“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4]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

4.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个体是管理队伍的组成细胞。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体素质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的基础。对于新进人员,要求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内容要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知识、管理科学、心理学、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对于在职人员,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讨班学习,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4.2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

合理的队伍结构是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素质和整体效应的关键。首先,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也要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个年龄层次管理者的优势,实现他们在体力、智力、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效应;其次,要优化管理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队伍中,既要有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也要有熟悉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就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而言,要求他们的职称和学历呈现梯队结构,高层次的管理研究、决策由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任务的分配、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其他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梯队互补效应。

4.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适时提拔重用,而对于工作懒散、不求上进的人员则要进行批评指正处罚,甚至革职解聘,这样才能形积极上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

5、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环境优良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政治思想因受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政治观念带有模糊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面临更多的困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5]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5.1树立学校领导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很多学校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都不是很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造成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解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顺利实施。

5.2消除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误解。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课性质及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广大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很多误解。对于教师而言,很多教师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过于悲观,认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发展前途,既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也难以在学术上取得突破,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课题还不给予资金配备。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创造条件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误解,如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加强学术科研等种种办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事业发展平台,营造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价值,仅仅将其看作是考研和修学分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5.3建设具有浓烈的政治理论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 精细化工程

一、教务管理精细化的背景及内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以及“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等,无不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箍桶理论也同样告诉我们,事情往往容易在最薄弱、最细微的地方出现问题,更强调了细节的重要。

教务工作大多是一些琐碎、繁杂、细小、重复性的事,做好了也许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做不好,却直接影响或导致学校教学秩序的紊乱,或者有损学生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均说明了精细化管理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和特点是个性化培养、自由选课、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弹性学制等,与传统的学年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多规格和个性化的培养机制,学分制更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培养方案和学生选课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围绕个性化培养这一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排课与选课、考试管理、毕业审核、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大量的尝试与革新,教务工作也要承担比以前更多的任务,提供更加复杂、多样的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与指导,承担起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职责。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及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粗放型教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教务管理模式。

二、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意义

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以细节体现特色、用细致弥补缺陷、借创新推动发展,它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务工作的品质,以及促进学校的科学、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完善和理顺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并构建大量的规则和规范,并且系统地、有计划地、稳步地推进。

三、实施学分制教务管理精细化工程的初步构想

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应坚持“一条主线”,做好“二个层次、三个方面、一个支撑”的工作,即以对教育和服务对象的关爱、体察为主线;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健全和理顺管理及运行机制;在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执行力方面,发展新思路,于理念和教务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可操作性的规章,加强执行力,追求规章与执行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方位地推进教务管理的精细化进程。其核心是以刚性的制度规范教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强化责任和落实,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健全和理顺教务管理及运行机制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教务处承担的教务管理具体实务过多,不能较好地履行应有的教务改革研究、教学过程指导与监督等职责;二是教务管理实行学校、学院两个层次管理及管理中心下移以后,学院承担更多的教学事务,大量琐碎、具体的教务工作运行中欠缺指导性的实施细则和规范;三是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及学院内部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因而出现学校教务管理与学院的具体实施两者间出现脱节现象,影响教务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应做好:教务处从宏观上加强对教学及教务管理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运行;教务处制定学校教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学院各自的职责,各学院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制定各项教务细节管理的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教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在教务处内部、教务处与学院、学院内部,健全教务管理常态性的沟通与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讨学校(或学院)教务发展与规划,讨论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解决教务管理渠道及运行不畅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2.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树立创新理念

在工作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认真完成一项工作,有的人过程较粗,有的则做的很细;有的仅仅按要求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则处处替师生着想,自发地将事做细、做精,多干了许多看似职责以外的事,为师生排忧解难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教务人员精细管理意识的差异。

作为现代高校的教务人员,应深刻领会和把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实现思想观念的全方位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打破传统,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观念,以高质量地做好管理和服务为已任,把精细化管理当作一份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责任,自觉地培养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3.构建和谐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则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在教务管理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的个性化要求与现有教务管理规则的矛盾与冲突现象日趋显著,师生的要求得不到合理地解释和解决,教务人员也感到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或者规则不明确,从而使得各层级教务工作缺乏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规范,而导致原有的规定无法满足变化较快的教务管理实际。

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工程,规章制度起着奠基的作用。管理部门应深入师生当中,全面了解师生对教务管理的诉求,细致地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疏理现有的规定,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精细管理的思路,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务管理的目标,精确把握教务管理的过程和细节的设计,加强人文情感关怀,健全和谐的规章制度,规定任务,明确职责。

4.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执行力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将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段话对教务管理有着非常好的启示意义,尽管学校有较完善的规章,但为什么不能较好地得到执行?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分层管理的教务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较大的问题,减少了管理环节,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流转,但是由于机制不畅、制度不完善、各层级对规定的理解偏差、任务繁重、心浮气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或逐级打折扣,使管理效能降低。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较高的执行力,要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得到贯彻和落实。为此,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导向化激励机制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升执行力的必要手段;加强过程控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要重视对执行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大对执行结果的检查和评估;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和充分挖掘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员素质,直接决定执行的强弱;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5.建立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必要的手段。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学籍管理、考试安排、排课、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诸多教学管理的内容。除完成基本的教学管理功能外,系统在总体设计中应注意增强对师生的服务功能,如教学信息查询、相关数据统计、学籍预警、系统提示、功能帮助、短信通知等,注重对细节管理的设计与实现,为开展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几点说明

第一,实施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由于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应处处体现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是小题大做,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一种对师生爱的情怀,表现出的是全方位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行为。

第三,在精细化管理中,“管理”实际上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师生在办事的过程充分享受精细化所带来的体贴、关怀与温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质。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和社会对个性化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实行教务管理的精细化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基本做到了规范化,离精细化和个性化这两个层次还有一定差距,大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未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从此意义上说,教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教务工作者应该考虑到,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付式的完成任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了。将小事做细、将细事做精,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变成习惯,形成特色,产生理想的管理效应。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才是成绩!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Abstract: To further adv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elaborating management in the new period is the management thinking for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raits that scientization and flexiblility are not strong, executive force is not enough and effectiveness is not strong etc., we shoul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elaborating management from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oper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执行力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fine management;executive for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59-02

0 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的一种管理理念,最初所特指的是企业管理思想,但是因其所涵盖的管理内涵,因而也可以用以指导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所谓精细化,指的是在工作进程中对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要做到足够细致,从而在微观层面上细化管理的内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追求精细化能够更有力的推动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从需求层面而言,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工作任务重,管理要求高,工作琐碎等问题,因此精细化要求成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注重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人本因素,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从管理活动和管理任务上做到优化和细致,具体到管理的每个步骤和每个细节,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导学生相融合的综合教育管理,实现学校环境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强调精细化管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精细化管理尚存在着一些不够科学、不太合理等问题。

1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1.1 管理忽略科学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注重的是细节和过程,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强调的是工作的执行力度能否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是在管理目标上,许多学校却将精细化管理狭义的理解为管的越细越好,事无巨细,却没有从科学角度来强调管理的深入性和精细程度。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如何将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和详细规划,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应当体现在教学工作的考察制度,各项活动的开展力度或和教学管理的目标制定等等。[1]例如强调辅导员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定期走访,及时反馈等具体工作形式,但是往往许多高校在强调精细化管理的工作中,却将管理定位成大学生的贴身保姆或者贴身保镖,这无疑加大了管理的成本,却没有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有所裨益,因而管理的科学性并未体现出来。

1.2 管理忽略柔性化要求 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将管理变为人海战术的集中管理,而是在管理中强调各项工作的细致规定与执行力度,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非常强调制度的执行,而忽视了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思想的规范,以及整个氛围的构建,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是:单纯的强调刚性制度构建,而忽略柔性化的执行深入。单纯的刚性惩罚未必能够促使制度真正形成大学生行为的内在准则,强调精细化管理就是需要在制度的惩罚方面和制度的认可方面都有所作为。

1.3 管理执行力缺失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管理的细致程度与人本思想深入结合,在大学生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人本思想是许多学校的管理理念。但是这些以人文本,尊重学生的理念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具体的、精细的执行能力。一方面,这种不够精细的执行能力表现在针对性不足。不论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都需要将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考虑在内,除此之外,现在“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由于这一代学生有其特定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色,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和生活背景,才能打造符合人本思维的管理制度。

1.4 管理效果性不强 高校一般都比较强调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化和定性,但是在强调管理力度和管理深度的同时,却存在着实际管理的效果性不强这样的尴尬局面。例如,对于每周辅导员考核学生到课率,考察学生的宿舍卫生环境等,并在细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上规定的很细致,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出勤率却很难提高,宿舍卫生很难长期维持,使得精细化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量化和定性考核而具体效果不佳,过多的量化工作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当然这并非管理人员的失职或者懈怠,而是管理的量化制度没有真正强调精细化管理所应当达到的管理效果。

2 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改进路径

2.1 大学生教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追求管理效果的精品化,但是更强调管理过程的细节性,能将管理中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包括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管理对象、教育背景、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这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这一点不论是初等教育,中学教育还是本文所探讨的高等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理念。[2]除了教育前期过程的细节性思考,在教育成果的考核中也需要将细节做精准的分析。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裨益,是否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成为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思维多角度,学生的管理更要从细节上下功夫。

2.2 大学生教育运行机制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虽然已被许多高校所强调,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细化管理更加要强调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紧密结合,以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为主要管理特征。高校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的决策、实施、考核、激励和反馈等环节。因此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所关注和有所涉及,但从科学性角度而言需要强调的恰恰是不同阶段的侧重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考虑在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分类或者学生成长的生活背景,将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服务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各个环节强调配合,做到责任细化,科学高效。这一点成为精细化教育管理时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2.3 大学生教育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信息的传播性、时效性以及对称性,能够强化制度的宣传以及氛围的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3]在新的时期,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制度以及管理的进程,及时传达和反馈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整个管理的实现,以防出现精细化的细致要求与工作任务的沉重程度相互排斥的状况,妨碍大学生教育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效果。学生与教育者交流互动平台、畅通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台、教育者工作经验交流互动平台、教育公开监督平台都是有效的信息精细化管理措施。

2.4 大学生教育执行保障的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同样的理念深入到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管理需要有制度的制定,但是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有效的落实和执行,从而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构建。另外,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加强和改进教育的组织保证。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一种职业化、专业化以及知识化的管理氛围。从人员、制度、执行等多方面保障执行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健涵.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84-87.

[2]伍慧玲.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精细化管理路径探索[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32-34,38.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1) 创设情境型对话

下面以《理想的风筝》《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创设情境型对话方式的运用。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当一只只风筝从你的手上,披着春风,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飞上云端,翱翔盘旋,与白云尽情戏耍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1:当我把风筝放上蓝天时,我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生2:我的风筝将带着我的理想,带着我的自豪,带着我的成就飞上蓝天。

生3:当我的风筝飞上天空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灵好像打开了,觉得整个蓝天是属于我的世界,我能和蓝天一起,与白云尽情地戏耍,没有人来干扰我,多惬意啊!

师:你打开了一个蓝天,你打开了一个世界,你拥抱的是白云,拥抱的是蓝天,说得太好了,多么富有诗意啊!带着我们刚才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

片断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位拄着拐杖,年迈的老人放风筝啊?没有,这简直是春天里的童话。然而,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让他的学生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啊?

(学生齐读——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他抓住线绳的那一刻,他会想些什么?

生1:孩子们,看啊,我也可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生2:我真是太高兴了,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样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

师:由此看来,刘老师放飞的何止是风筝啊?他放飞的是快乐,是理想,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如果你就是他的学生,那一刻,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生1:我作为一个健全人,即使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一定不能退缩,刘老师是我的榜样,我只要一想起他,我就会有勇气战胜困难或挫折。

生2:我一定要像刘老师那样活得坚强,活得充实,活得快乐,活得有理想。

师:由此说来,刘老师放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快乐,他在学生的心中同样放起的是一只理想的风筝。

在教师用语言创设的情境中,全体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转换角色,体验感悟,敞开心扉,深入理解了“理想的风筝”这一课题的真正含义。

又如《二泉映月》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对阿炳苦难的一生有个充分的感性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

师:我给大家创设了这样三个情景,情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冒着……;情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情景三:一天,阿炳发烧了,他……三个当中你可以选择一个,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卖艺的情景。

生1: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冒着鹅毛大雪,穿着单薄的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了街头,他找了一个靠墙的空地坐了下来,拉起了二胡,哀怨的二胡声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有善心的人看他可怜,给了他几分或几角,还有些人停下脚步看了看,听了一会儿,没给一分钱就走了。

生2 :阿炳发烧了,脸被烧得通红,浑身酸痛,但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背起二胡,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他往日卖艺的地方,依旧拼命地拉起了二胡,额头的汗直流……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想象,你觉得阿炳卖艺的生活怎样?

生:(异口同声地)非常艰苦。

通过这一情境话题的创设, 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他们对阿炳的苦难的生活不再是只停留在字里行间里,而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讨论型对话

问题讨论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如有位老师在教《 时光老人的礼物 》一文时,有学生问老师:“老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应用‘您’,而这里怎么称时光老人为‘你’呢?”老师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给蒙住了。后来,这位机智的老师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得相当热烈。后来,一位学生说:“因为时光老人永远都不会死,他永远都是年轻的,因为他是永恒的。”另一位学生接着说:“我们红领巾希望时光老人永远都年轻,永远充满活力,时光老人是不会老的。”正当老师想对这一问题作一个总结的时候,又一个学生说:“既然是表示永远不老,永远都是年轻的,那为什么说他是老人呢?”话音刚落,只见一位学生不紧不慢地说:“这里称之为时光老人,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并不是说他是老人就老了。从有我们这个世界就有了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时间他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时间不会消失,所以对于他自己来说,他还很年轻。”另一位学生补充道:“就像圣诞老人一样,他也是永远都不会老的,可是我们还是叫他老人,因为他们都很慈祥,都应受到我们的尊敬。”

这样的对话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过程,也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构建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

(3)研究学习型对话

在课堂预习质疑环节中,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在预习了《螳螂捕蝉》一文后,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什么要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而不在别的地方转呢?为什么要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事情是他亲眼看到的吗?为什么大臣的劝说遭到了吴王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成功了呢?这时,教师对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办法去解决。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加以解决。

(4)体验顿悟型对话

体验感受对话式教学指在精读课文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然后把各自的感受说出来。这样的对话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加深理解。

教者在教《半截蜡烛》一文时,当学到伯诺德夫人、杰克虽想了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时,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似乎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会想什么呢?对,得赶快想办法啊!请同学们帮着想想办法,动作要快,因为蜡烛随时都会熄灭。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时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用画面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弱光的半截蜡烛,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虽然没有想出好办法,但让学生顿悟:在那种紧急关头能从容镇定地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是多么不容易啊。

(5)口语交际型对话

交往对话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交际能力的体现,新课程中也增加了“口语交际”一项,口语交际也越来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应注意训练学生的交往对话技巧,比如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仪态端庄、美观,音量适中,温和有礼等,还应形成下面独有的课堂交往规范:

1、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听的时候要认真,别人讲的不全或不对的时候,你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不认真倾听,就会出现答案相似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要让学生认识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依赖于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思考成果。

3、告诉学生要用委婉的语气指出别人的错误。少用生硬的命令式的口气,如“我不同意”“我反对”,取而代之以“我的想法和你的不太一样,我认为……”等商量、和缓的语气。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精细化管理 生产性 实践教学

一、高职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理念、文化、过程和追求,也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是制度与人本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众多知名管理专家、学者和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阐述,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观点,同时对精细化管理也有很多的定义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先明、汪中求的观点。汪中求(2005)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综合各家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观点,提取其共性,从一般管理的层面,尝试给出高职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我们认为,高职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遵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目标,把项目、任务(企业真实产品)作为生产性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使企业行家、学校老师、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来,运用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以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一种先进、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

二、高职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管理体系构建

(一)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位职责

在学院、系部实践性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学习和研讨,成立了机加工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机械工程系教学主任郭雄华教授担任组长(车间主任),由考研室主任王鸿业、熊文伟、伍凤、易忠奇任副组长(调度员),各工种下设一名老师为班组长(调度员),各工种下设工艺员、编程员、质检员、安管员、设备管理员等,并拟定了相关岗位职责,以便大家严格遵守和执行各岗位职责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

(二)制定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文件

课题所在教研室特邀了系部领导、数控教研室老师和具有企业管理的行业专家一起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符合我院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文件资料。如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践指导书、实践报告、实习学生管理和成绩评定办法。

(三)加强教学过程的精细管理和控制

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全体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引导、有效自学、有效改进);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用点、新技点、失误点、能力点、支撑点);实践过程中注重“五意识”(安全文明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我院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车间主管理职责、调度员岗位职责、工艺员岗位职责、编程员岗位职责、操作员岗位职责以及学生实习实践守则等);加大对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如学生的行为规范,工、量具、刃具的规范与有效管理等)和专项管理督查力度(工艺的合理性,程序的精简性,零件的合格等)。同时在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中努力做到七注重(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5)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6)注重有针对性的引导;(7)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从而逐步形成“自学—研讨—引导—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细化管理需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有了数据化才有精确性,所以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数据化。这些数据化的资料可成为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与各项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找出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不足。

(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高职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不仅要重视管好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控制好影响教学管理质量形成的各个要素,通过提高各个要素的质量和优化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持续稳定地提高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质量。提倡全员参与、点面结合、全要素管理、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要素最优化。因此,学生在生产性实践期间的考核将结合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考核机制来严格实施,力求做到奖罚分明,及时有效。实践教学中通过制定相应的表格对他们的出勤、安全文明生产、职业道德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产品的合格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伍凤,姚杰. 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 大江周刊: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