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效率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但由于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决定了目前政府政策只能逐渐地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存在“麦克米伦缺陷”。面对客观现实,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从主观条件入手,从自身做起,提高融资效率,以此来缓解融资难问题。

1 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郑州市中小企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一直以来都在85%以上,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郑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遇到了融资障碍。郑州市中小企业局曾对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做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短缺。2000~2005年企业资金情况统计也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05年间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情况总体上说在逐步的好转,但仍不容乐观:企业中感到资金紧张的比例较高,并且远高于感觉资金充足企业所占的比例;景气指数6年来始终小于100,处于不景气状态。这表明郑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情况较严重,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内部融资,其中小型企业更依赖于内部融资,二者的均值达到78%;其次是银行信贷融资;此外还有亲友借款、商业信用等融资渠道。股权融资虽是主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但在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综上所述,资金短缺、融资方式单一且主要依赖内部融资是当前郑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最大特点。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企业战略调整、产业扩张、现金周转等方面的需要。企业的融资方式决定着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效率,而融资效率又直接影响着企业融资目的是否可以有效的达到。郑州市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状况的效率如何,需要通过理论分析来评价。

2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2.1 融资效率的界定

研究企业的融资效率,就是分析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采用的融资工具融通资金的质和量两方面效率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效率做出综合评价。结合效率的含义,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体现:第一,企业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及时融通到所需的资金。投资主体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由市场条件所决定,所以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受市场条件的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从其自身角度来看,就是在一定市场约束条件下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以最低的成本,及时、足额地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企业高融资效率的体现。第二,企业所融通的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利用一定的融资方式融通到的资金并不是企业融资过程的终点。企业融资效率与资金的使用率、所投资项目的效益直接相关,融资效率的高低要考虑融资主体使用资金的收益性或增值性。

2.2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这里采用模糊集中意见决策法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进行评析。郑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内部融资、银行信贷、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现阶段股权融资虽然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它却是企业直接融资也将是未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所以将其作为评价对象。这样所确定的评价对象集U={U1,U2,U3,U4,U5}={内部融资,银行信贷,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股权融资}。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很多,这里选取主要的五个因素: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和融资风险。下面对各融资方式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

(1)融资成本。效率的微观含义表明,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融资成本越高则融资效率越低。从融资成本角度来说,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在各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因为目前在我国上市资格还是稀缺资源,企业申请上市的相关费用很高,上市后还要聘请专业的法律和会计机构作评估进行信息披露。据统计企业上市实际发行费用占发行额的1.84%~3.98%。民间融资成本一般称其为黑市利率,基于民间融资的高风险,黑市利率很高。银行利率水平低于黑市融资利率,而且银行信贷合约一般由银行和企业直接谈判达成,灵活性强,但与内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贷的融资成本还较高。内部融资是企业将自己的利润转化为积累,这种融资方式表面上不需要付出代价,但实际上也有成本问题,如机会成本。商业信用是一种“自然性筹资”,它伴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不需办理手续,一般也不附加条件,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以及使用不带息应付票据,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并不产生融资成本。但由于商业信用所筹得的资金一般较少,所以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其实际总成本大于内部融资。

(2)资金到位率。从资金到位率角度评价融资效率,上述的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的资金到位率是最高的,只要公司决策者做出了决定,将企业利润留在企业内部,这是没有障碍的。商业信用作为自然性筹资方式,只要协议达成即可交易,资金到位率仅次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同商业信用相似,协议一旦达成,资金到位非常迅速,但和商业信用相比民间借贷有资金周转的时差。银行信贷资金中,信贷资金到位率一般不高。在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股本募集不足经常出现,股权融资的资金到位率很低。

(3)资金使用的自由度。企业对以不同方式融入的资金,自由支配的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内部融资资金在所有融资方式中自由度最高。股票融资的资金的自由度也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及时披露,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随意更改资金投向。银行信贷融资资金使用自由度要低于股票融资,因为在借款协议中,一般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附有违规处罚的条款。民间借贷的出借者更关注借贷的归还和高额的利息,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不甚注意,且由于能力限制也无法跟踪监控,相对于银行信贷而言,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要高。商业信用不涉及资金的流动,且发生在专项交易中,所以资金使用的自由度最低。

(4)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机制规范度也就是资金市场的成熟度。机制规范的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多、风险小,融资效率也就高。目前我国资金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小企业遇到资金问题时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银行信贷制的规范度最高。股权融资发展历史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它作为较为正规的融资渠道,其机制规范度较高。民间借贷是种非正规的融资方式,借贷发生时主要靠当事人双方的约定,规范度较低。商业信用一般约束条件较少,更多的是信用道德制约,规范度和民间借贷相当。内部融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可以说无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由于有公司法和新会计制度的约束有所规范,但是其规范程度仍最低。

(5)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可能承受的损失。由于股权融资和内部融资都不需要偿还本金,不受使用期限的限制,不会产生因不能偿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所以相对于其他债务性融资方式来说二者的融资风险较小,但从控制权损失的角度讲,股票融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从而无法诉诸于法律的保护,所以对资金借出者来说风险较高,但从资金借入者角度,民间融资风险要低于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借钱还钱都按协议、规定办理,逾期不还被罚款、被冻结存款,以后也得不到后续的贷款资金。商业信用融资的期限较短,如不能及时地偿还应付账款将失去信誉,以后的交易也很难达成,所以其融资风险介于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之间。

将各种融资方式在单因子下的选择进行排序,可得如表2所示的结果。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仅是建立在单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是建立在对以上各种影响因素权衡基础上的综合比较。基于以上的初步判断,下面采用模糊数学中模糊集中意见决策方法对各种融资方式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虽然是已经量化了的数据,但只能定性说明效率的高低。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对以上五种融资方式在不同范畴的融资效率进行单因素效果排序。将单因子排“第一”的赋值为“4”,即Borda数为4。依次类推,“第五”的赋值为“0”,即Borda数为0。可分别计算出U的Borda数,B1(U1)=4,B2(U1)=4,B3(U1)=4,B4(U1)=0,B5(U1)=4,所以B(U1)=16;同理,B(U2)=8;B(U3)=8.5;B(U4)=8.5;B(U5)=9。将Borda数的综合效率排序,有B(U1)﹥B(U5)﹥B(U3)=B(U4)﹥B(U2)。按Borda数集中后的融资效率排序为:U1,U5,U3=U4,U2,即中小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排序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股票融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而言效率相当,排第三;最后是银行信贷。

3 结 语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融资 资本结构

一、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又以债务融资为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其理由是:内源融资无须花费融资成本,不存在还本付息与分红派息问题,是最理想的融资方式,如果内源融资能基本上或大部分满足需要,则企业的融资成本很低,融资成本低,则意味着企业盈利水平提高。

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逐步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的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该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再当该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上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投资。

二、最佳资本结构

1.融资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企业进行融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融资后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一般来说,在不考虑融资风险成本时,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他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利息成本、融资后的资金占用费用,以及融资时支付的其他费用。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哪种融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另外,在选择银行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各银行间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对中小企业最为有利、最为优惠的银行。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力求最佳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筹资决策的目标是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以求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达到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相对于负债资金来说,我们把自有资金和股权基金统称为权益资金。因此,资本结构的选择也就是对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在整个资金比重中的权衡,以确定本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1)资本结构的衡量指标。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很多,但不同因素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力度的差别是很大的,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资本结构,而衡量资本结构好坏的指标一般用财务杠杆利益。财务杠杆利益是指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要想取得理想的财务杠杆利益,保持企业较好的资本结构,可以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降低企业负债利率两个方面来达到目的。

(2)最佳资本结构。由于负债会给企业带来双重影响,适度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和税收利益,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但过度的负债又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利益之间的利弊关系,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确定自己的最佳资本结构: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EBIT-EPS分析法)。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进行的分析,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息税前利润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决策原则:当预计的EBIT高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当预计的EBIT低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利润。但该方法的不足是没有考虑风险的影响。比较企业资金成本和企业价值。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只有在风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增长才会直接导致股价的上升,实际上是经常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风险也加大。如果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补偿风险增加所需要的报酬,尽管每股收益增加,股价仍然会下降,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在此资本结构下企业总价值最大,并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企业总价值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三、选择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时应考虑的因素

1.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转。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迄今已有十年多的,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股权融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场所。以上市公司境内的A股融资为例,1991年——2000年的十年期间,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5000((亿元,其中首次发行筹资额累计达到2967.98亿元;配股融资累计达到1637.85亿元;增发融资累计达到256.91亿元。

但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而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是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其次,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0,其中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公开发行A股进行的股权融资在全部股权融资资本中的比例平均达到了17%左右的水平,并且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理由认为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还将继续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可见,美国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资本结构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但上市公司这种轻视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没有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A股还是通过配股或增发再融资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及特点

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能够牢牢抓住融资成本这一主线展开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实证研究。而我们认为,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评价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策略合理与否及融资结构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或出发点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存在“名义成本”和“真实成本”之分。目前国内大多数关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或所计算出来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即应属于“名义资本成本”。而的关键和实质则是究竟应如何合理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资本成本”或“真实融资成本”。

我国学术界和金融实务界在有关“真实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上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计量和测定问题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在综合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之精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且以自1998年——2001年上半年全部实施过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进行了实际计算和统计。

上市公司的真实融资成本。数据显示,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增发后都要高于增发前,如股权融资成本增发前平均为18.8%,增发后则上升到31.1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为15.16%上升到增发后的22.45%.但从1999年开始,增发后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都要低于增发前。如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8.24%下降到增发后的20.7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9.65%下降到16.76%;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0.54%下降到增发后的16.58%,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6.07%下降到14.43%.此外,不同样本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差异还比较明显,比如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达到38.66%,最低的为24.47%;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为41.51%,最低的仅为5.36%.

由此可见,对于实施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都要比名义融资成本要高得多。 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与债务融资行为和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的实证

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深度分析,我们通过建立适当的计量模型,以全部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截面样本,对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行为进行实证。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行为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融资成本,其中又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资本或债务融资资本占总投入资本的比例)、股票市场的预期平均收益率;增发募集资金的规模、增发类型(即是由原A股还是B股增发)等,因此,我们建立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融资行为的相关模型(略)。

同时,我们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的也作了研究。根据公司财务与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是度量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财务杠杆的变化与公司融资总成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问题。

度量财务杠杆通常有三种:资产负债率、偿债比率和市值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为帐面负债与帐面总资产之比;偿债比率常常用利息倍数或偿债倍数来表示;市值杠杆比率为总负债有股票市值或总资产市值之比。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总负债——总资产市值来作为财务杠杆的度量。在实际分析中,我们将总负债划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进一步短期和长期财务杠杆。这里我们假定,负债的市值等于负债的帐面值,而权益资本的市值等于股价乘以总股本数。那么总资产市值就等于负债的帐面值加上权益的市值。

依据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值得深思的结论。

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

1、股市预期平均收益率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上市公司增发类型(即增发前公司是否有A股或仅有B股)对融资总成本的影响较显著。

2、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对融资总成本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增发前后的股权融资占总资本比例对融资总成本有显著影响,其中增发前的股权融资比例对融资总成本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

3、增发募集资金占上市公司外部资金来源之比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增发募集资金金额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东权益之比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权融资资本之比或增发融资额占总资产市值的比例对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

4、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杠杆普遍低于短期财务杠杆,即短期财务杠杆要大大超“真实融资成本”。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在有关“真实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上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关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计量和测定问题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在综合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之精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且以自1998年——2001年上半年全部实施过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进行了实际计算和统计分析。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效率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对丰富社会产品和服务价值、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可以说中小企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二、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第一、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但银行信贷仍是主要渠道。第三、靠自我积累进行融资将影响自身的发展规模,但是缺乏自我积累机制,高度依赖银行信贷,对利率、价格等经济参数反应不敏感,企业也不可能健康发展。第四、直接融资渠道过窄 、门槛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板块,只能解决极少数高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效果不容乐观。第五、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较高。我国担保体系不够完善,因此难以通过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几条主要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的几条主要融资途径:

第一、内源融资。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发生融资费用,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

第二、银行贷款。被调查的190家温州地区民营企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40%,而银行贷款在企业总负债的比重平均为61%。

第三、金融租赁。金融租赁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第四、民间借贷。在实践中,民间借贷占有较大比例,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信用约束优势、交易成本优势、而且资金配置效率较高。

第五、典当融资。随着私营中小企业大规模发展,典当行更多体现的是融资功能。实践看来,典当业向融资的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经济收益;一方面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

第六、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商业社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七、股权、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易公司股票(或股份)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

第八、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引进及成长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应该说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融资方式。据统计,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只有3%,且要求极高的回报。第九、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担保贷款,对银行来说,降低了风险,对企业来说,获得了资金,担保贷款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另一条有效的融资之路。

三、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一)融资效率的界定和分析

融资效率就是分析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采用的融资工具融通资金的质和量两方面效率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综合评价。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体现:第一,企业能否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及时融通到所需的资金。第二,企业所融通的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很多,下面对各融资方式进行因素比较分析。

1.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融资成本越高则融资效率越低。从融资成本角度来说,据统计企业上市实际发行费用占发行额的1.84%~3.98%,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在各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民间融资成本一般称其为黑市利率,而且民间融资的高风险。银行信贷合约一般由银行和企业直接谈判达成,灵活性强,但与内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贷的融资成本还较高。内部融资资方式表面上不需要付出代价,但实际上也有机会成本。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并不产生融资成本。但由于商业信用所筹得的资金一般较少,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其实际总成本大于内部融资。

2.资金利用率

上述的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的资金到位率是最高的。商业信用作为自然性筹资方式,只要协议达成即可交易,资金到位率仅次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同商业信用相似,协议一旦达成,资金到位非常迅速,但和商业信用相比民间借贷有资金周转的时差。银行信贷资金中,信贷资金到位率一般不高。在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股本募集不仅经常出现,股权融资的资金到位率很低。

3.融资主体自由度

企业内部融资资金在所有融资方式中自由度最高。股票融资的资金的自由度也较高,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及时披露,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随意更改资金投向。银行信贷融资资金使用自由度要低于股票融资,因为在借款协议中,一般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都有明确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出借者更关注借贷的归还和高额的利息,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不甚注意,相对于银行信贷而言,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要高。商业信用不涉及资金的流动,且发生在专项交易中,所以资金使用的自由度最低。

4.融资机制规范度

机制规范的资金市场融资渠道多、风险小,融资效率也就高。目前我国资金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小企业遇到资金问题时大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所以银行信贷制的规范度最高。股权融资发展历史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但它作为较为正规的融资渠道,其机制规范度较高。民间借贷是种非正规的融资方式,借贷发生时主要靠当事人双方的约定,规范度较低。商业信用一般约束条件较少,更多的是信用道德制约,规范度和民间借贷相当。内部融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前,可以说无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由于有公司法和新会计制度的约束有所规范,但是其规范程度仍最低。

5.融资风险

由于股权融资和内部融资都不需要偿还本金,不受使用期限的限制,不会产生因不能偿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不利影响,所以相对于其他债务性融资方式来说二者的融资风险较小,但从控制权损失的角度讲,股票融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由于缺乏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从而无法诉诸于法律的保护,所以对资金借出者来说风险较高,但从资金借入者角度,民间融资风险要低于银行信贷融资。银行信贷借钱还钱都按协议、规定办理,逾期不还被罚款、被冻结存款,以后也得不到后续的贷款资金。商业信用融资的期限较短,如不能及时地偿还应付账款将失去信誉,以后的交易也很难达成,所以其融资风险介于银行信贷和民间融资之间。

(二) 各种融途径资效率的比较

内源融资比较特殊,几乎没有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资金的自由支配不受到影响而且资本到位率很高,因此内部融资的融资效率最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占的比例最高,但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高,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积累能力仍很弱,并且产权问题也影响着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要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通过拍卖、出售等有偿转让的方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具有较强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 。

银行信贷的融资效率虽然低下,却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第一选择。目前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到具体的监管部门,都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其实,目前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竞争也开始逐渐激烈。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发展多种方式,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其融资效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比民间融资银行信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规范的融资机制安全性很高,但是企业贷款资金的自由支配度却受到银行很大程度的限制。

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民间借贷手续费高、安全性低,但银行贷款效率太慢。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的固有优势适合资金的互相调剂,与银行信贷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民间借贷融资资金到位率很快,资金的自由支配度很大。民间借贷融资成本较高,没有规范的融资机制、金融监管当局无法客观正确调控,因此具有较大的融资风险。对于民间借贷应完善融资的法制规章,真正的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创造和谐的融资环境;同时也要鼓励商业信用融资。

理论上讲股票融资的效率仅次于自我积累,但从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股票融资不容乐观,股市的门槛过高和股票的作性太强,严重影响着股票融资的效率。应规范资本市场,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机制。虽然金融监管当局鼓励并牵头引导中小企业发行过债券进行融资,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而且对发行债券的的企业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资金。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虽然理论上效率较高,在融资实践中并不是主流的途径,并不适合大部分的中小企业。

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融资方式。金融租赁融资与银行贷款的繁琐程序相比,手续要简便得多。金融租赁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融资效率。典当最受欢迎的特点在于其所特有的便捷性,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当户的资金需求。经营产品灵活机动,典当融资期限短,周转快。另外,由于是实物质押、抵押,不涉及信用。典当融资资金到位率较高、资金支配度较大没什么风险虽然必须承受抵押物转移的代价但是总体来讲有较高的融资效率。

风险投资与担保贷款解决了我国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或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高发展空间和高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创业之初,或者在产品研发阶段和市场进入前期,急需资金之际,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渠道,利用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可以尽快启动。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具有较大的效率。担保贷款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另一条有效的融资之路。由于担保贷款有较小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会通过该种方式较快的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担保贷款有相应的效率。

四、结束语

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加大内部治理,提高生产经营状况、构建合理的财务机制和培养良好的信用形象;另一方面,还要靠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以及立法方面的支持。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近几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境况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一大批相关法规的制定将逐步改善。灵活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和规范的融资机制使中小企业资金饥渴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信我国中小企业将会更加便利的融通资金,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1):103.

[2]杜稳灵,王俊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化解之道.经济论坛,2003.(1).

[3]芮玉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江苏商论,2003.4.

[4]晓红编: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评价与选择[J].商业时代·理论,2005(30).

[6] 张扬,易礼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及其最优化策略[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11).

[7]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J].企业经济,2003(2).

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084-05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Unlis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Efficiency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nufacturing Unlis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UI Jie,HU Haiqing,ZHANG Dao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

Abstract: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is defined,then panel data dynamic factor model is adopted to analyze 425 manufacturing unlis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from 2003 to 2009 years financial data.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affecting financing efficiency are combined into six combination factor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enterprise quality and main business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and profit capability,shortterm foreign debt financing source,size and liquidity,debt paying ability have little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d influence factors of unlisted SMEs financing efficiency comprehensively,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unlisted SMEs financing.

Key words:unlist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 efficiency;influence factors

Myers等提出新优序融资理论,强调信息在企业融资结构以及融资次序中的重要性[1]。根据新优序融资理论,内源融资是效率最高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公募股权融资发售股票不适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私募方式中,创业投资机制不适用于大部分非上市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追求短期增值与非上市中小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冲突;产业投资容易对被投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个人投资为非上市中小企业初创期提供资金支持。外源债务融资也分为私募方式和公募方式。公募债权融资发行债券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私募债务融资方式中,银行借款存在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商业信用融资侧重短期。因此,宜于非上市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个人投资、银行借款及商业信用融资。

1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Meckling等认为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即最有效率的方式[2]。卢福财从资本运作角度认为融资效率是资本向投资转化的能力[3]。方芳等认为融资方式以最高收益/成本提供所需现金的能力即融资效率[4]。杨惠贤等对融资效率综述中提出,企业融资效率体现在融通资金是否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绩效)[5]。本文定义融资效率为企业绩效与融资成本之比。

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理论研究中,Howorth等认为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与效率成反比[6]。Heitor等发现非上市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需要加大效率[7]。在融资效率评价研究中,大部分针对上市企业。如赵守国等用数据包络法分析发现,陕西省上市公司整体融资效率较低[8]。佟孟华等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关系进行检验,表明债务融资能增加融资效率[9]。邵永同等针对上市医药企业研究发现其融资效率已达较高水平[10]。林宇等发现76.92%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处于债务融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11]。

尽管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已较成熟,但针对非上市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少。融资效率影响因素主要有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及其成本。企业融资结构与其治理机制对应,前者通过后者来影响企业治理效率[12]。融资方式研究认为,债务融资有利于融资成本降低[13],但债务融资要求到期必须偿还本金利息,如果企业失去偿还能力,会面临资金链断裂[14],带来财务风险。Meckling的理论、Ross的信号传递理论都表明债务融资具有治理效应[2,15]。周颖等研究集合债券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其能提高融资效率[16]。伍装比较非上市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资金融入效率,认为影响最大的是实收资本[17]。

综合前人研究,国内研究未将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利用实证方法研究非上市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方式成本以及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

2.1 模型构建

本文以综合融资成本为投入、以投资收益为产出计算融资效率,即融资效率=投资收益/综合融资成本。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单位资产获利,在不同规模企业间有可比性,所以投资收益用净资产收益率(RONEit)。

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公式,考虑债务资本抵税效应Tc,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Kit)为:

2.2 变量设计

融资效率不仅受资本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影响,还受企业经营能力、规模、流动性、以及金融环境的影响。

2.2.1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不同融资方式规模及各方式所占比例的组合。非上市中小企业中未分配利润占内源融资的多数,用未分配利润代表内源融资。银行借款用短期借款代表由于中国企业不允许互相借贷,企业短期借款主要由银行借款构成。。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加总得到应付账款总额作商业信用融资指标。实收资本的增加值作股权融资指标。如果实收资本增加是所有者追加投资,不会造成股权分散,外部投资者投资会分散股权。

2.2.2 融资成本

企业银行债务融资成本有利息、破产成本、监督成本[18]。本文选取利息保障倍数为银行借款成本指标。企业放弃的现金折扣即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放弃现金折扣越多,企业延期支付可能性越大,流动性与偿债能力越不足,对融资效率有影响。非上市中小企业股东大部分是企业主亲戚朋友,本文用股东资金回报率来衡量股权融资成本。

2.2.3 经营能力

经营能力包括资金利用能力、盈利能力、偿还能力。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反映资金利用能力,内部管理不规范导致融资不畅。主营成本越高,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越低。用主营业务成本率反映企业资金利用能力。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倒闭或停业可能性低,能够获得较高信用等级。非上市中小企业业务单一,主营业务可反映整体盈利情况,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为盈利能力指标。偿付比率是将偿还债务所需现金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比较,体现企业长期偿还债务能力,更适合中小企业,选择偿付比率为偿还能力衡量指标。

2.2.4 企业规模与流动性

中小企业规模大小和可抵押固定资产额是贷款最重要的指标[19]。大规模企业融资渠道多,选择期初资产存量反映其规模大小。成长性高的企业有核心技术,融资方式选择自由。中小企业成长性体现在主营业务增长上,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衡量指标。固定资产数量和流动性是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因素,在变量设计时也作了考虑。

2.2.5 金融环境

地区金融环境差异带来企业融资成本差异,选用金融相关率为金融环境衡量指标。变量整理后见表1。变量间存在共线性,且大量变量带来过多需要估计的参数,利用动态因子模型进行降维。模型形式如下:

①现金折扣并不好衡量,本文经过调研发现非上市中小企业的现金折扣一般符合下列规律:10天内付款享受应付总额3%的现金折扣;10~20天内付款享受2%的现金折扣;超过20天不享受现金折扣。基于此,本文考察每家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期,如果平均应付账款周期在10天内,则应付账款总额×3%即是现金折扣额;如果平均应付账款周期在10~20天内,则应付账款总额×2%即是现金折扣额。

②民建中央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2010)。

③旧税率制度共分为两档税率:18%和27%。本文根据所选用样本企业资产规模偏小,采用的税率为18%。

④新税率制度中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缴纳税费,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本文选用样本企业中所占比例不到1%,故统一用20%的税率。

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于《秦》数据库,包括2002~2010年中国40万家工商注册非上市中小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和财务数据。为避免行业影响,只选择制造类企业,并进行如下条件筛选:①确保处于正常经营阶段,偿付比率大于1;②保证新增资本不属于所有人追加投资,而是引入外部投资者,选择至少有两个股东的企业,第二个及以后股东占股大于20%;③剔除数据严重缺失企业。最后得到样本425家,时间跨度2003~2009年,覆盖了全国27个省。

4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1 实证检验

首先,14个指标KMO检验值为0.692>0.6,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抽取得到6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6.5%。最后,根据旋转后因素负荷量划分公共因素,如表2所示。

总资产TA、有形资产占比FAR、股权投资EI主要反映企业自身素质QE;主营收入增长率OR、主营成本率OC主要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情况CB;未分配利润RE、主营业务利润率GP、股权投资回报率ROE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PR;应付账款AP、银行借款BC、流动比率QR主要反映企业短期外源债务资金来源及其规模与流动性FR;利息保障倍数EBIT、债务偿付比率CRR主要反映企业偿债能力CC;平均现金折扣ACD反映商业信用融资成本TCC。

加入控制变量FIR回归模型如下:

4.2 结果分析

4.2.1 总体分析

本文样本数量大,回归效果良好,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除了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外,其余变量及系数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成立。

4.2.2 不显著变量分析

商业信用融资成本ACD(现金折扣)不显著。样本企业付现期平均值为8003天,超出供应商可提供现金折扣期限。商业信用融资资金产生的收益大于因超期支付带来的罚息,企业延长支付期限,忽视现金折扣,从而现金折扣对融资效率影响作用不显著。

4.2.3 显著变量分析

(1)影响系数较大的变量

企业自身素质QE中,总资产规模TA大,不仅可以扩大融资渠道,还可以提高融资数量。有形资产占比FAR高,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能为还贷提供保障。股权投资占比EI越高,资本金越充裕,能够融通更多资金,融资效率高。

企业主营业务情况CB总结果为正,无论因为生产规模扩大、主营收入增长速度大于主营成本增长速度,还是因为购置效率高的机器设备,显著降低主营成本,对融资效率影响结果都为正。

较主营业务情况CB,企业自身素质QE影响小,与上市企业研究结果不一致。非上市中小企业主营业务好坏是绩效最直接体现,决定企业利润大小,故对融资效率影响更大。

企业偿债能力CC影响为正,其中偿付比率CRR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EBIT反映偿还银行借款保障程度,都包含利润,显著影响收益,从而促进融资效率提高。

(2)影响系数较小的变量

盈利能力PR中未分配利润RE是中小企业资产积累主要来源,被用来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收益产出缓慢,导致对融资效率影响有限。主营业务利润率GP取决于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对融资效率有正影响。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股东制度不规范,股利支付无保障,削弱投资者投资欲望,导致股东回报率ROE影响为负。

短期外源债务资金来源及其规模与流动性FR显著性一般。两种短期外源债务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影响都为正,但流动比例QR影响为负。中小企业流动比例越高,流动资产相对过剩,固定资产比例不足,对企业投资产出与融通资金都有影响。

银行借款BC有利息及还款期限作为硬性约束,抑制企业资产替代,投资效应不明显[21]。银行借款会显著增加融资成本,与其带来的收益正负作用后,两种情况下融资效率被削弱:一是利率未变,企业贷款后短时间内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固定,融资效率下降。二是利率下降,贷款购置固定资产,资产总额上升,净资产收益率骤降,降低融资效率;或者被用于充实资本金,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收益未变,融资效率降低。

商业信用融资AP数量少,仅能购进原材料、偿还其他欠款等,显著增加中小企业短期收益。此外,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对融资效率影响比银行借款大,且与银行借款同方向。

控制变量金融相关率FIR显著性不强,说明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地区差异性并不显著。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用面板数据动态因子分析提出六个组合影响因素。实证发现,企业自身素质、主营业务情况、盈利能力、短期外源债务资金来源及其规模与流动性、偿债能力通过检验,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未通过。主营业务情况对融资效率影响比企业自身素质更直接。融资方式中未分配利润、银行借款及商业信用融资对融资效率影响作用都为正。非上市中小企业须集中注意于主营业务,不应盲目扩大经营范围。同时积极采用债务融资,优化融资结构。

5.2 研究展望

本文理论方面未分为获取和配置两个阶段考量融资效率,影响因素也未纳入企业主个人信用和信贷政策这两个因素,将在进一步研究中探讨。实证方面指标衡量不够准确。股权融资指标实收资本增加值未完全反映所获个人投资;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指标平均值不能客观反映现金折扣数量。进一步研究中将提高数据直观性。

参考文献:

[1]Myers Stewart C,Nicholas S Malj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4,13(2):187-221.

[2]Jensen M C,W H Meckling. Theory of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6(2):186-223.

[3]卢福财. 企业融资效率分析[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9-72.

[4]方芳,曾辉.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4):38-42.

[5]杨惠贤,王丽娜. 上市公司融资效率问题研究综述[J]. 特区经济,2008(9):118-119.

[6]P Westhead,M Cowling,C Howorth.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Companies:Management and Ownership Imperatives[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001(12):56-87.

[7]Heitor Almeida,Daniel Wolfenzon.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inance on the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Capital[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75(1):133-164.

[8]赵守国,孔军,刘思佳. 基于DEA模型的陕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1(2):249-257.

[9]佟孟华,刘迎春. 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2):36-39.

[10]邵永同,陈淑珍.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2):181-185.

[11]林宇,邱煜,高清平. 基于三阶段DEA的房地产公司债务融资效率研究[J]. 科研管理,2013(8):149-159.

[12]Takashi Kunimoto. Indescribability and Its Irrelevance for Contractual Incompleteness[J]. Review of Economic Design,2010,14(3):271-289.

[13]余丽霞,王璐,温文.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69-12.

[14]Booth Laurence,Varouj Aivazian,Asli Demirguc-Kun,et al. Capital Struc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87-130.

[15]Ross S A. 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The Incentive Signaling Approach[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8):23-40.

[16]周颖,沙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关键特征对其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对优化和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产品的启示[J]. 管理工程学报,2013(1):189-194.

[17]伍装.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 软科学,2006(1):132-137.

[18]陈薇.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2013(3):127.

[19]谭之博,赵岳. 企业规模与融资来源的实证研究――基于小企业银行融资抑制的视角[J]. 金融研究,2012(3):16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