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1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要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触的各种事物,练习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小动物时,不是罗列一大堆动物的名字,让孩子知道动物的名称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分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鸡时,会对小鸡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毛茸茸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小鸡的身体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和细长的腿脚,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小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小鸡和小鸭等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抽象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了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头脑中就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动物名称,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家长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各种材料、通过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如在数数教育中,通过点数实物,孩子开始真正理解数的含义,而只是口头上会数数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数。单纯的说教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学习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现场教学,看到树木就让孩子观察树的叶子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阳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让孩子比较它与别的树的区别,明白不同种类的树木对阳光湿度的要求,对气候的选择,等等,再讲树的分类,用笔画出树的形象,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树的样子。所有这些都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导启发,让你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 如何教 如何评价 像与不像

有很多的家长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美术,这是好事。不过,学美术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多家长就迷茫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画出漂亮的画,画的像和画的好,画出像一些画家那样的画,或者能在各种儿童画比赛中拿到大奖。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孩子毕竟不是机器,也不是盆栽,不能让你随意雕刻,即使家长愿望再好,也只是一种愿望。那么,幼儿从小学美术到底要学什么呢?

首先,家长要确立孩子学美术的目的:要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情感表现、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为主要目的。

对于如何评价学美术的效果如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1.他们的观察力是不是更敏锐了。多数的孩子天生就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但他们往往会自我忽视掉,其实大人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你找不到某种东西时候,家中的小朋友会突然告诉你东西你放在哪里了,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们其实已经记住了等等一些现象,这是孩子天生的观察力,但要如何锻炼他们去细心观察,并且有意识的去观察,则是美术的一个主要目的——观察力的提升。

2.他们的记忆力是不是更灵活更牢固了。同样的,因为观察了,然后要去提炼他们的、表现他们,也就同时刺激孩子记忆力的发展。

3.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不是更敏捷活跃了。喜欢画画的孩子一般都是思维比较敏捷的,他们的有着丰富的创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他们精彩的思想世界。正确的美术教育,能不断的刺激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思维能力是否更敏捷活跃是评价整个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4.他们是不是更喜欢学习了。喜欢画画的孩子,如果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会变得更喜欢探索世界的未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更喜欢学习了,包括学习天文地理等等自然科学。

5.他们是不是更有耐心和爱心了。绘画能够锻炼孩子的耐心程度,这个其实大家都知道了,其实,美术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那就是培养孩子的个人情操,有爱心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6.他们是不是遇到问题、遇到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更加敢想、敢试、敢做、敢说了。美术教学总是引导孩子去探索,去自己钻研,自己动手,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大胆的创作,因此,正确的美术教学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敢于表现和尝试。

如果你能够从这几方面来进行评价孩子学习美术的效果,那么就很好了。

有的家长喜欢这样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像;很像;简直就是大人画的;大人都不一定能画出来等等,其实,孩子的天性是随心所欲,想到什么画什么,这才是符合他们的实际的。试问一下各位家长,“漂亮、工整、呆板、没有童趣”的作品与创作过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两者之间您更愿意选择哪个呢?

我们上面说了,学习美术应让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为主,因此,教孩子不是剥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的去想,去画。

又有人说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教孩子画画呢?如果放任孩子漫无边际的涂鸦,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更不知如何进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他自己不能如意的表现自己所想的东西时候,就会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合格的儿童美术老师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会更好的激发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了。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的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应的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因此,正确的孩子的作品,应该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又直观又形象。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攀比的工具,现在很多的孩子原本很喜欢画画的,经常在家中乱涂乱画,但去了某些美术培训班之后,反而不喜欢画画了,究其原因,就是画画成为了孩子的任务了,孩子成为了工具,不能通过画笔自由的表现他那无边无际的美丽想法了,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不再有自己的表现的自由。

当然了,老师的绘画水平肯定是不错的,孩子学得似模似样的作品效果也会让家长满意,但是,请家长们记住,这是老师的想法、这是老师的绘画,他们表现的是老师的东西,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所以,久之久之,孩子就不喜欢画画了,因为他们的天性被埋没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欧莫邪.儿童的美术[M].人民出版社.2009(09).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 动手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创造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3岁~4岁的幼儿仍然处于口语敏感期,所以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小班创思活动课《有趣的故事》中,我让幼儿先思考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再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并随故事的情节开心、悲伤、感动……使幼儿逐步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学说完整的句子,初步建立“语言表达要完整”的意识。比如,“小熊马特在吃饭”“小熊马特在玩玩具”“小熊马特在……”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在户外活动时也可随时随地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也将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3岁~4岁的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一切不懂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开始变得爱问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在思维活动课《聪明的小鸡叽叽叽》这个单元里,让幼儿通过可爱的小鸡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而公鸡不会?”“小鸡是从鸡蛋里出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南瓜有妈妈吗?”“谁是它的妈妈?”“小狗、小猫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三、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创造力

3岁~4岁幼儿的形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这时侯就开始注重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幼儿将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打上一种美丽的底色,底色定好了,就更容易描绘出宏伟的蓝图。但由于这时候的幼儿知识、经验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比较单一、狭窄。对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给他们多种选择,来拓宽幼儿思维的渠道。

在学《山羊的南瓜》一课时,我通过山羊妈妈用南瓜给小山羊做了6种不同的食品,(如南瓜冰激凌、南瓜粥、南瓜汤、南瓜面、南瓜饺子、南瓜饼等)让幼儿意识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变成很多不同形式;在这次思维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除了这几样,南瓜还可以做成哪些不同的东西?结果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说:南瓜可以做南瓜糖果,南瓜条、南瓜汁、南瓜蛋糕、南瓜面包、南瓜三明治。有的还说:南瓜可以做南瓜面具、南瓜小汽车、南瓜灯笼、南瓜足球、南瓜房子等。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水果图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水果小人,如苹果小人、葡萄小人、西红柿小人等。幼儿的思维路径拓宽了,思维的散发性也就开始建立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还有句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通常指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已经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证实。

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问题跟家长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谈什么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1.指导幼儿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幼儿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我们老师可让家长在家多辅导幼儿多做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在幼儿园可利用美术课或在美工区多引导幼儿做多种手工,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和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是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帕等。不许包揽孩子能做的事和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多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结构材料,使他们既动手又动脑

在动手时,让孩子学会技巧和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间思维;寓教于乐;自由引导;玩具游戏

空间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过程中,都需要用运用到这种思维能力。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形容一个生活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的人为“路痴”――他们常常搞不清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空间中的道路格局、建筑布局,因此常常迷路。再比如说学习阶段的学生如果缺乏空间思维能力,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几何题,尤其是立体几何题不会做。由此来看,掌握熟练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孩子今后的知识学习、人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既然空间思维如此重要,那么就要从小开始训练孩子。做游戏是孩子非常乐意接受的一个过程,每个孩子天玩,都喜欢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把游戏和空间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不仅孩子非常乐意接受,父母老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孩子认识一些新的知识和观念。那么,怎样利用游戏来达到训练孩子思维的目的,以及做怎样的游戏才可以锻炼出孩子的空间观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做游戏的时候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好多老师家长都有一个误区:寓教于乐的时候往往放大了“教”的意义,而忽略了“乐”的重要性,导致每次带着目的做游戏的时候,孩子并不乐意接受,反而还不如专门坐下来进行课堂学习。这里我认为,既然我们是想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那么就不要时时刻刻都管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孩子过多的干涉,该放开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约束太多。

比如说,我们想让孩子通过游玩公园,来训练一下孩子能不能识记自己走过的路线。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公园内东奔西跑,获得了一种类似于探险的体验,自己身心觉得特别愉悦。但是如果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拉着孩子的手,拽着他们让他们像做题一样背下来公园内的路线图,认真记住每一块指示牌,恐怕没有一个孩子会乐意继续这次游园会了。

那该如何既让孩子做了游戏,又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就拿刚才这个例子来说,我觉得可以放开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自己去一个地方买一瓶水回来,或者环绕某座小山再次回到出发点,家长在身后默默跟着保证孩子的安全,孩子自己会通过问询、观察、识别指示牌等等方式自己掌握线索,最终对这一片区域有一个自己大脑中的映像。这样的方式孩子既乐意接受,又可以掌握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适度引导让孩子了解更多空间知识

当然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游戏,家长老师不进行引导,确实很难让孩子在游戏中切身领悟到空间的概念。引导不同于干涉,引导更多的是提供可选择的线索,而非对孩子进行约束。孩子在刚刚接触他周围的环境的时候,对事物的认知非常片面,他们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但是想象不出来同一个事物眼睛没有看到的部分,而这里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当孩子看到一个事物的局部之后,引导他们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只言片语的线索,合理推算出未知部分的样子。

比如说,孩子在拿着一个魔方玩,由于每一块的颜色都可以进行位置的变换,所以家长这时候可以拿魔方进行一些小测验,比如让孩子记住其中一面正中间对面的颜色,然后在随机扭动几次之后,让孩子指出刚才对面那个色块现在转到了那个面上;或者让孩子记住一个魔方的样子,然后在其中一个色块上做出标记,在随机扭动一次之后在让孩子指出标记色块现在的位置。

这只是引导方式的其中一种,还有更多的引导方法都可以采用,只是老师家长们要遵循一个总体的原则――引导是提供选择性的意见,不要强迫孩子在游戏中完成怎样的任务,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利用游戏的娱乐性来帮助学习的目的,孩子的积极性也不会提升。

3哪些玩具、游戏适合孩子训练空间思维

首先举几个玩具的例子来说:除了上文提到的魔方,我平时还用以下几种玩具对孩子进行训练:

一个是积木,现在的市面上出售各式各样的积木,有不同的材质、也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最常见的积木有乐高、各种木制建筑积木,塑料拼装模型等,乐高积木的价格较高,而且有细小零件,不适宜5,6岁以下的幼儿。木制积木一般不需要拼插,主要靠搭建来组合各种各样的建筑造型,比较适合低年龄的儿童,而且木质积木的形状较为简单,适合低龄儿童使用。塑料拼装模型一般是军模,不适合儿童使用。

而且孩子在搭建木制积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每一次组合之后,每一个面的每一块都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组合可以让建筑更稳当。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搭建出好看的建筑造型。

游戏方面,我一般组织一些孩子做寻宝游戏:选择一片较大的区域,最好带有一些建筑,这样方便孩子进行方位的识记。然后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面放一些小玩具,在一些纸条上面做一些小提示,例如画一个放着玩具的建筑的样子,或者写着“树下东面走十步会有宝藏”等字样。然后让孩子们去进行“寻宝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摸索,逐步在这片区域内熟悉距离、方向、角度的空间概念,慢慢地认识到如何了解一块空间的具体结构。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益智性;积木玩具;互动;情趣;创新

一、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儿童时期智力的开发,家长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更倾向于益智玩具,希望孩子健康、聪明的成长。竹木是低碳、环保的材质;成熟的工业技艺让竹与木有了新的表达。以益智与环保为主旋律的竹木类玩具是极适合的成长发育期的儿童的选择。

积木玩具是竹木玩具中教育和游戏的最优化结合的益智性儿童玩具。儿童喜欢积木,是因为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创造,它没有固定的玩法没有对错之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的组合,同时满足了家长教育孩子和启发孩子智力的需求,因而受到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二、益智性儿童积木玩具的意义

家长希望孩子在玩玩具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儿童玩积木玩具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刺激大脑活动,对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感知、建构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科学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启迪、训练作用。

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适合玩不同的积木玩具

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处于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因此,他们对玩具有不同的需求。玩具实际上也是一本教科书,合适的玩具对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0-1岁的孩子,视、听、嗅等各种感知觉逐步开始发展。这时,可相应地为他们选择颜色鲜艳的、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锻炼视觉追踪能力、听觉、触觉等最初的感知能力的玩具,如木制的摇铃、鼓,色彩鲜艳的婴儿积木。

第二,1-2岁的孩子,基本动作正在发展,可以选择不同形状分类和不同色彩的积木块玩具,引导宝宝根据形状、颜色、高度等条件分类摆放积木,锻炼宝宝逻辑组合能力;也可为他们选择木制拖拉推车玩具,增加宝宝的学步乐趣。

第三,2-3岁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在增强,有了一定的动作控制能力。家长可为他们选择一些能展开想象,进行简单游戏的玩具。如:拼图和适当添加镶嵌、拼搭类的积木玩具。家长可以选择拼图图块,让孩子拼装成美丽的图案,锻炼宝宝的组合能力;也可以为孩子选择不同色彩的几何积木,垒出不同的形态,增加了儿童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可以选择串珠、穿绳、滑轨玩具,培养儿童手眼协调的能力;音乐类的玩具,如鼓、木琴也能锻炼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四,4-6岁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在发展之中,可为他们多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拼装、棋类等。儿童玩自由拼装类积木玩具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现有的基本模块,自己亲自动手,拼装出如:飞机、大炮等形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家长也可选择不同角色扮演的玩具,如切切看,厨房套装,为宝宝提供角色扮演的道具。

第五,6岁以上的孩子是上学的年龄,在玩耍中有意识的加入一些知识,启发一些思考很有必要。有一定的乐趣、竞技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受到6岁以上孩子的喜爱。比如扑克,可以教孩子用扑克玩速算;玩解绳子,可以引导孩子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小伙伴们可以一起比赛玩游戏,在比赛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力。儿童通过益智性玩具训练,提高儿童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很好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总之,选择玩具要考虑到促进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让玩具成为有力的教育工具。

四、益智性儿童积木玩具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益智性儿童积木玩具可分为:拼图玩具、拼装玩具、人物和情景故事组合。

1、拼图类。将十分杂乱的图块,拼装成固定的,一块都不能错的美丽图案,需要儿童有很好的观察力和耐心才能完成,把图片拼装成儿童喜欢的蔬菜、水果、建筑物,增加了儿童的兴趣和动手能力。2、拼装类。自由拼装儿童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现有的立体模块,自己亲自动手,拼装出如:变形金刚、梦幻古堡、小汽车等造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3、人物和情景故事组合。儿童可以自己想象场景,根据现有的模块单元,拼出不同的人物场景,讲述一个故事。它有助于开发大脑思维能力,促进手脚协调能力。不同类型的玩具可以帮助儿童认知周围的事物,同时也促进他们的感觉器官的发育,让他们通过感觉器官来了解未知的事物。

五、益智性儿童积木玩具的设计要素

益智性儿童玩具是通过安全、互动、情趣、创新几个设计要素设计出儿童喜爱的积木玩具,具体阐述如下:

1、安全。儿童积木玩具一大部分的受众可能来自于0-6岁的儿童,他们充满好奇并且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勇于尝试未知的精神,所以儿童玩具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点便是安全性。儿童积木玩具的造型,边部、转角要做圆角设计,以免尖锐的棱角会划伤孩子;儿童玩具设计小部件设计扩大化,可以防止孩子吞食小部件。

2、互动。互动性是指通过儿童玩具的设计,实现儿童和玩具的互动,增加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体验、动手和创造能力。例如:儿童在跟他人共同玩积木玩具时,他们需要互动,这些都有助于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情趣。儿童积木玩具的情趣化设计是通过色彩、造型等要素,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作品中,设计作品通过对有趣、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产品形象的塑造,让儿童产生一定的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

造型方面:儿童积木玩具的情趣化表现为:(1)模仿自然界的有机生物的形态的仿生设计,增加亲和力和趣味性。(2)卡通化设计在儿童玩具中很受欢迎,设计师在儿童玩具设计中,把玩具设计成儿童喜欢的动画片中卡通形象,使其和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中的性格一致。在儿童玩时,满足儿童成为动画片中主人翁的愿望,并产生心理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色彩方面:色彩对儿童性格、个性养成和心理环境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积木玩具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情感的需求等方面着手选择合理的色彩配色。从色彩环境影响精神情感这个角度出发,对儿童的性格成长引导。

4、创新。儿童根据积木玩具现有的模块,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图,创造出新的造型。而创新又是建立在敏锐的感受能力、探索和追根究源的能力、审美能力之上的。儿童益智积木玩具设计时,使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投入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通过寻找事物关系,加以分析比较,使智力活动得到充分锻炼,同时也得到心理的满足和快乐,还能培养专注、耐心的品质,体会协作精神,学会尊重规律和秩序。儿童在玩积木玩具时,通过创造性的挑战,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在儿童积木玩具设计中,我们要坚持“益智性设计”为儿童积木玩具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安全、互动、情趣、创新等设计要素,设计出集游戏与教育为一体的益智性儿童积木玩具,让孩子健康、快乐、聪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甘海燕.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志平.儿童智力开发与施教[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3]区慕洁.做游戏 学本领(下册)[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