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分析与管控

财务分析与管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分析与管控

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 内部控制

一、前言

财务舞弊是指一种造成会计信息扭曲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获得不正当利益为目的,违反真实性、可靠性原则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法律、制度、政策和监管规范。财务舞弊可以分为雇员舞弊(也指侵吞财产)和管理当局舞弊(也称欺诈性财务报告)两类,两者都能造成会计报表的失真,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行为人经济利益的流入和不良的动机,导致组织经济利益受损;后者则侧重指出财务的具体实施手段及参考依据的不正当,导致了最终体现的数据不真实、不合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逐利本质得到完全的释放和体现,各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发生频繁,公司的财务舞弊越来越受到包括投资者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研究财务舞弊和内部控制关系的过程中,虽然国内外学者存在诸多不同看法,但对于财务舞弊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持相同态度。在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出现过许多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对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关系的分析及建议具有深远意义。

二、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关联方交易舞弊

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关联交易是一种具有某种利益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转移货物、劳务等的交易行为。合理的关联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同时大大节约了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关联交易发生的主体是特定的,没有公平竞争的环节,往往存在信息的闭塞不对称,使得关联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利益集团对公司的控制力或影响力人为地曲解交易条件,虚增利润,减少支出,或者转移利润,逃税漏税等,从而使得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对报表的直接使用者产生误导的,这便构成了关联方交易舞弊。

通常情况下,关联方交易舞弊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来往舞弊和费用分担舞弊等四种方式。关联方式舞弊层出不穷,使得监管当局以及投资者断定关联交易是否发生舞弊的重点监测点放在了交易的必要性和价格的公允性上。

(二)资产重组舞弊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对原来企业的资产负债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资产的存在状态进行调整、配置,也包含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许多公司改制上市时,集中将主要资产入股上市,当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完善时,由于集团公司的控股权力过大,或者控股集团在需要大量资金时,都倾向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募股、配股或者为集团公司提供担保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获取名义上的利润。而上市公司一旦亏损,集团公司为了保证后续的经营运作,可能采取不公允的价值进行资产置换重组,虚增公司的收益,构成资产重组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政府援助舞弊

政府援助舞弊指的是上市公司通过地方政府的援助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政府补助有两种形式,即税收补助及财政补助。有时政府为了达到经济收益目标,多方扶持上市公司,给予其减免超过正常减免标准的税负。另外的情况是许多企业依据当地相关政策,取得虚假的政府援助,从而达到财务舞弊的目的。

综上所述,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繁多,大部分通过对收入、费用、具有时间性差异的科目及不正常的资产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舞弊达到欺骗外部使用者的目的。同时,这些舞弊行为会使企业得到一些不正当收入,扰乱企业正常的财务结构。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

财务舞弊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下几点:(1)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健全,各个阶层的目标不能达到统一一致,管理者与大股东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存在某些冲突,进而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2)内部控制设计不完善,执行失效。内部控制缺乏整体全局的把握协调,执行力度不到位,缺少事前防范的意识,轻视对人员、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导致控制成本收效甚小,形同虚设,成了形式主义。(3)外部审计不到位。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往往以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4)公司责权利失衡,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合理的激励体制和约束,使得个别从业人员不认真对待工作,或者有意造成舞弊行为的发生。

财务舞弊具有严重的危害。首先,财务舞弊造成了报表的不真实,直接导致了报表的使用者产生错误的判断,损害公司的利益。其次,财务舞弊破坏了经济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混乱。再次,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还会让公司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打击,造成不良的信用记录,也会使得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最后,财务舞弊的利益诱惑可能会使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的。

四、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了保证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内部控制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沟通以及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可以控制公司的整体运作治理情况。内部控制也是企业自我检查与自我监督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决策时行为人不同的思考角度及不同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准确或者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运行失效,例如:负责比对信息的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理解其比对的真正目的,或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可能导致最终的信息失去意义;(2)由于存在多头领导或者霸权领导,从而导致管理层的决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通常财务舞弊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收入舞弊: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利用财务报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2)费用舞弊: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基于市场盈利水平或者增发融资等目的,人为调节费用摊提比例。(3)非经营性损益操纵:通过债务重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政府补贴等手段,控制公司的报表体现水平,达到财务失真,进而形成舞弊。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领域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素,只有真正地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在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意义上有好多相似的地方,避免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即真实性与可靠性是相通的,有效的运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将有效预防和降低财务舞弊。了解企业的某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止或者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存在的重大错报,就能间接地了解企业是否可能存在财务舞弊。

五、内部控制在财务舞弊中的应用

要解决财务舞弊,根源在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根据不同的财务舞弊行为,企业应当依据各种舞弊行为的特征,采取多种方式的内部控制手段。

(一)对内部审计进行有效控制

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具有独立性的企业内部自我检查和评估的评价活动。它是一项为加强管理进行的内部经济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内部审计部门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行使职能的主要手段。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职责的部门,为达到及时纠正舞弊行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当制定定期的审查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应当在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接受董事会的指导并对董事会负责,从而对经营者进行独立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

(二)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控制

要想使内部控制起到最佳效果,首先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提高员工以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充分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方面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作为企业内部职工,不仅应当忠于职守,更应该互相监督,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舞弊行为。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内部员工,同时作为内部控制的执行者与被控制对象,二者的观念、意识都对内部控制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地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改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总经理负责制模式,总经理承担主要的责任与权力,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很大程度上依附总经理的意志,在工作的范围及深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弱化,将会产生不可控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更好地管控财务管理者及参与者,同时需要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会计的核算制度,做到规范的决策程序和事前控制。

(四)加强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分工合作关系

公司各个部门代表着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应该具有既独立又约束的经济活动关系。每个经济业务的运行必须经过不同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都应相互检验、相互监督,使得业务在每一次流程运行中都受到多个环节的检验,即使出现问题也能迅速确定问题所在,从而快速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舞弊发生。

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成本控制;分析;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时期,随着金融危机以及现代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也日渐激烈起来,有效控制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成本控制在当代企业竞争中,管理地位和费用控制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重点,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预测、分析、控制考核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如何做好成本款里控制工作,以降低产品成本为核心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本文以财务分析的方式对成本费用管理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加成本费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财务分析法分析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随着企业飞速发展,成本费用不断增加,降低了企业利润也浪费了企业资源,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财务分析管理成本费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费用控制是企业根据拟定目标,协调组织生产经营过程,是费用控制在预计目标之内,用最小的消耗带给企业更大的利益。因此,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尤为重要。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成本费用控制有数以经济范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成本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企业现代化管理对企业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如,重视成本费用控制推进管理技术进步等。作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相对而言,成本费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低投入高产出也是企业盈利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但相对而言,产量高不等于效益好。这是因为产量的增加,成本也在增加,当成本超越了产品价值,产量越多亏损就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成本费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首要关注的事项。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利用程度都直接影响到成本费用。因此,以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成本费用,找出浪费与节约经验,改善生产经营环节,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尤为重要。

首先,成本费用控制能促进企业效益增长。作为经济组织,所追求的就是利润和盈利,成本费用是企业盈利与否的关键。目前,成本费用在企业竞争中占较大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竞争能力。因此,降低和控制成本费用,能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和利润增加。

其次,成本费用控制能促进企业竞争能力。众所周知,成本费用决定产品价格。如果企业成本费用较低,价格相对较低。物美价廉的产品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因此,成本费用控制能提升企业利润,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同时,强化成本费用控制,能减少生产成本,利于节能减排等政策的落实,满足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如,当稀有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护资源消耗过程,贡献一部分社会力量。

2.如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2.1提升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意识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并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企业日常事务都是由企业员工负责执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因此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加强宣传力度,使得成本费用控制深入人心,自觉参与到成本费用控制之中。

2.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减少成本费用

信息技术控制企业成本费用,首先通过信息技术代替手工操作,便于高校准确的完成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如,财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取得市场信息,做好决策和预测工作,避免市场风险发生。也能不免预测不准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通过信息手段能改进业务方式和业务流程,减低费用。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通过信息技术促进销售和生产,实现对费用的控制。

2.3加强预算管理

根据实际费用指标,企业各部门应编制成本费用预算。以企业实际发展为依托,忽略历史费用和现实费用,从零开始,对各项支出进行独立性分析,防止不合理费用浪费现象出现,确保成本费用控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年度费用预算过程中,及时进行会议审查,确定预算后不能随意更改。

2.4加强费用形成控制

首先强化采购控制。对采购过程实行归口管理,在批量采购过程中,以降低运输费用为主。利用定点采购的方式确保物资质量和交货日期。企业应该讲静态物资采购与动态物资采购进行归档及调整,将不符合规定的渠道来源进行优化。其次,强化存储过程中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物资存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相对于不同材料而言,制定不同标准尤为重要。如,按照不同的季节环境,制定不同的库存方式,降低和减少资金浪费。

3.财务分析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应用

2013年,某公司的管理费用共计608万元,其中额度较大的费用为管理人员工资,展总费用的45%,五险一金所占比例为9%,机动车使用费用及办公费用分别占9%和7%。电话费用占总费用的6%。分析其原因如下:首先,管理费用中五险一金和管理人员工资比例较大。随着我国物价的持续增长,公司相应的上调管理人员工资,其中以中层以上干部工资上调幅度较大,使得工资成本有所增加。其次,可控费用中,办公费用、机动车使用费及电话费用是额度较大的几项。作为保障公司车辆安全的重要措施,车辆保险费用较大。因此在选择保险公司时要充分考虑保险公司的偿还能力和信用度。同时重点控制项目为车辆维修费和汽油费。在2013年公司办公费用为40万元,主要是一次偿还2012年所购买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在偿还之后此项费用将大幅度下降。电话费主要用于销售业务上,同时,也包括内部沟通和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沟通。

通过分析,管理费用,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自出不合理或支出较大的项目,方面引起财务部门的注意,在第一时间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传统成本费用管理往往只注重企业内部财物、人力等低费用控制,忽视了战略成本管理。以上述企业为例,将战略成本费用管理为核心,站在企业战略层面上,合理考虑费用的支出,提出有力的削减依据,在改变当前费用的基础上,将企业竞争与费用控制相结合,加强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费用的节约与控制。

4.结论

综上所述,相对企业而言,成本费用管理始终贯穿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过程。成本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收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等问题,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和推进。企业将强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能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利用财务分析法加强成本费用管理,首先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成本效益理念,创建专业化的会计管理机构,拓展成本费用的管理范畴,并以当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核心。总之,以财务分析方法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能完善企业战略目标的推进,提升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作者单位: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参考文献:

[1] 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2] 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课题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分析;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债务资金的筹资风险

首先,表现在企业是否能及时还本付息。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入款项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就可能使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破产倒闭。

其次,表现在企业管理者的筹资风险观念淡薄。管理者进行筹资时,常因筹资成本高或筹资风险观念淡薄,导致筹资方式不当,无意中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资本结构变化的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变化引起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由于自有资金不需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对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就会给企业今后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太高的筹集费用,且受政策限制较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往往利用债务筹资替代权益筹资。

对于企业股东,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息税后利润的更快下降会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因债务过多,付息会给市场的潜在投资者不良信息,使企业丧失可能的投资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适度负债对企业生存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负债经营既可为企业带来厚利,又可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财务杠杆分析

财务杠杆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DFL),财务杠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财务杠杆系数=EPS的变动率÷EBIT的变动率

=EPS/EPS÷EBIT/EBIT

=EBIT÷[EBIT-I-Dp/(1-T)]公式1

假设没有优先股则公式1变成

财务杠杆系数= EBIT÷(EBIT-I)公式2

从公式2可以看出:

(1)当EBIT

(2)当EBIT略大于I时,DFL较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较大。

(3)当EBIT远大于I时,DFL趋近于1,说明企业负债很少,财务风险很小,但也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4)当EBIT=I时,DFL趋于无穷大,财务杠杆无意义。

(5)当I=0时,DFL=l,说明企业经营的资金全部为权益资金,企业只有经营风险,没有财务风险。所以负债是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源,它的存在使财务杠杆系数始终大于1,权益资金收益率变动幅度始终大于总资金利润率变动幅度。

(二)筹资结构分析――负债结构不当的风险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长短期借款的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其一,企业使用长期借款筹资,其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固定不变;短期借款筹资,其利息费用则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从筹资风险看,通常债务的到期日越短公司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越大。其二,若企业将大量的短期借款资金用于长期资产,短期借款到期时,企业就可能出现没有资金偿还到期短期借款的风险。

(三)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偿债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是衡量公司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该指标不论对公司投资人还是公司债权人都十分重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既能表明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又有表明公司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公司债务偿还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单纯从偿债能力角度分析,越低表明企业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小。

2.己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了当期公司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从偿债资金来源角度考察公司债务利息的偿还能力。如果己获利息倍数适当,则表明公司偿付债务利息的风险较小,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国外一般选择计算公司5年的已获利息倍数,以充分说明公司稳定偿付利息的能力。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保持在100%的水平比较好,表明公司既有好的债务偿还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小。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过高是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典型特征,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当债务负担较重、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为了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具体方法有:

(1)实行债转股,将企业原有债务转化为债权人对企业的投资。

(2)进行债务重组,将企业债务以多种形式通过重组以逐步偿还。

(3)借新债换旧债,当企业财务信用良好时,若是暂时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可以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举借新债、偿还旧债,尤其是遇到利率下降时还可以相应减少利息支出。

(二)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企业优化负债结构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使债务的到期日和数量与预期现金流量保持一致,避免债务到期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

(2)企业不要采用银行贷款的单一方式,应尽量采用多种筹资方式,以避免缺乏足够的现金偿债而措手不及。

(3)企业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能使风险较小,又能使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三)注意债务筹资的安全性

(1)企业建立偿债基金。如果企业的借款数额不是很大,一般没有必要建立偿债基金;如果企业某笔债务数额较大或拥有几笔同时在某一确定时间到期的债务,通常企业在正常资金周转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存量是不足以偿付,就会使企业产生巨大的还款压力。这种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积累一笔偿债基金,既保证了企业到期债务的清偿,又不至于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总的来讲,最根本的一点是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度过危机。

(2)债务筹资规模要适度。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不是一个常数,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研究生产、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既能避免因融资不足而影响生产工具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以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参考文献

[1]朱廷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化策略》.《金融经济》.2006(10)

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第4篇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常收获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然而,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一个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资本结构,或不恰当的融资方式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企业负债的增加,利润下降甚至是破产清算。那么,作为各生产要素中最关键也是变动性最大的要素,我们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去研究和认识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做好有效的评估,适时的采取防范措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筹资过程中的风险

在资金供需市场及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利率、再融资、财务杠杆效应、汇率和购买力等各方面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金融工具品种和融资方式的差异、企业本身凑只结构的不合理性、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方利益变动及货币汇率的变动等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差异。

2.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供、产、销等各个环节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可能导致资金流动的迟滞,给企业经营带来阻力。这就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根据企业的各种财务项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3.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根据市场来确定企业投资的方向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过严密而科学的测算。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这些就容易产生风险。如投资只中眼前短期利益,盲目投资等都会使投资风险加大,使得企业的投资处处铤而走险,长期以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4.其他风险

企业只要从事财务活动,就会伴随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类风险外,还包含其他一些风险。其中,财务从业相关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也是很常见的重大风险之一。如,在企业的赊销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对方的信用等级,而缺乏有效的控制,盲目的进行赊销给企业的应收账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会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安全造成影响,或者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1.应对企业筹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具体措施

有效的应对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其他补充方式来进行筹集。当企业筹集的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的企业运转,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向银行申请借款的方式来补充当前企业筹集资金中的不足。

2.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产生风险的重要措施

经营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可通过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整体水平,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不断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的规避。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的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并实时监控和调整。企业应当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使资金投向配置合理化,通过多指标的监控来实现企业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的不断提升,确保资金的正常运作。

3.科学全面分析企业投资风险,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即带有风险性。但这又是企业所不能避免的重要活动。那么,企业就需要做到科学全面的分析企业的投资风险,规避企业投资风险。具体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风险可根据项木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企业可抓不同行业、相异产品的成本、利润、风险、收益及回报周期都有所差别的特点,采用多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风险。

4.强化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在所有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只有人的因素是属于变动性最大的因素,同时也是处理得当就可以不断降低风险水平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要防范各种风险要做好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培养,要帮助财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同时不断培养风险的警惕性,遵守风险收益均衡原则。首先,财务部门领导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水平,才能将这种意识逐级渗透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提起他们的重视。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不断训练自己读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增强风险出现的应对能力。

财务分析与管控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渐成熟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本文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作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对企业来说就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

(一)概念与内容

所谓财务风险意指基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企业的预期收益与财务收益的背离与偏差,从而发生企业蒙受较大损失的可能与几率。财务风险存在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但凡企业管理活动及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使该类风险转化成实际损失的可能性,也就牵连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导致两者的大幅度降低。

通常的,企业财务活动大致细分成四大块即收益分配活动、资金回收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与此相对应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便随之出现。具体来看,收益分配风险是指因分配收益给企业日后的经营生产活动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由此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尽管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但其货币的回收资金金额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是指因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投资报酬率无法将预期目标达到而出现的风险;筹资风险也就是借入资金而使得企业偿债能力降低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这也是企业必须承认和面对的正常现象。

(二)意义与价值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规范企业财务运转的重要方式,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详言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为企业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二是可以有效稳定企业的财务活动,加快资金流转,从而实现资金的安全性;三是为企业提供全面应对财务风险的可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该原则的核心要求在于:集团所采取的的每一项实际的财务活动,要建立在综合考量其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基础之上,并且以安全和收益的合理均衡为标准最终制定具体的行动预案。该原则着力避免盲目追求收益而罔顾损失发生的错误倾向,根本目的是趋利避害,收获更多地收益。

2、风险适度承担原则。我们必须承认,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坐以待毙无所作为不是可取的,应该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原则。任何风险的出现都会有适当的预兆,那么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就成为题中之义,这些措施对有效规避风险奠定体制保障。

4、分级分权管理原则。要想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务必遵循企业统一领导,财务部门各司其职,对分权分级的管理办法统一实施。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忽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只要财务活动没有停止,财务风险发生就成为必然。那么,切实加强企业决策层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监管者,要密切关注企业运行中财务风险多发易发的环节,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和控制。然而,具体实践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决策者缺乏财务的基本背景,加上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过多注重财务结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日常运作事宜,财务风险意识相对匮乏和淡薄,难以真正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及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不足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对较为典型的几类财务风险,比如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等,尚未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管理目标模糊缺位,进而引发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弊端,甚至发生资不抵债的恶性状况,还伴随着成本支出过高、投资盲无目的,应收账款过多,资金难以收回,收入确认不科学,利益分配及识别不合理等问题,这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

(三)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艰巨而又复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构建起一整套涵盖决策控制、预警健康、信息传递以及组织结构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加强财务风险监督的必然选择。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分散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更多地依靠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控制,有效成熟的管理系统未见端倪。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首先,加强对风险决策的科学化分析。一般的,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决策时,应该对企业面临风险的全面调研放在首位,务必将收益回报率和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因素进行权衡,并将分析得出的风险比作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首要前提,从而选择收益风险比相对较好的投资方案,尽量降低企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其次,采取适当的措施分散投资风险。企业采用多种合理方式避免投资风险是企业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例如,企业对一批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应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与调整,对所有投资进行统筹管理,不要一并上马。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资金流通通畅,降低财务风险,也能避免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造成的倒闭风险和违约风险。

(二)筹资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筹资风险的合理规划和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有效途径:第一,企业筹资时对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资本结构;第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务必将财务风险、信息状况以及资金成本等各类因素作为基本的前提,从而制定相对适合的筹措资金顺序,尽最大努力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第三,安排资金时,企业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偿还能力,使资金偿还期和与之相对应的资产变现时间相统一。如此,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来源的各种资金,又可为企业到期偿还资金提供保障,实现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推动企业发展。

(三)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策略

分配股息和留存收益共同构成企业的收益分配。留存收益是将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资金来源,而分配股息则是扩大股东财产的要求,两者间存在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关系。一个企业,但凡在扩大规模和速度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就会需求很大,生产规模与销售规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则将大部分的税后利润作为备用。但是如果具有很高的利润率,而相当水平高于股息分配,就可能会对企业股票的价值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就导致企业分配收益风险的产生。因此,一定要将两者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抓,立足于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控制及管理能力,才能够推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9(10)

[2]宋艳.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