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培养;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学科和教学方式出现,已成为北美和欧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众多大学纷纷设置相关课程以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早在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999:26)。本文试图从操作层面入手,结合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特点,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罗伯特・恩尼斯教授是最早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Robert Ennis1962:81)。具体说来,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前者又称批判性思维技能,后者又称批判性精神。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认知方面往往具有如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实与个人主张和逻辑判断之间差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普遍规律,并评价其逻辑严密程度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的能力。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
一般来说,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习得分为两类:直接习得与间接习得。前者指学生经由专门的思维课程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逻辑学、科学方法论等;后者指学生经由具体专业的学习实践以合作讨论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在间接习得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自于对知识以及知识习得过程的领悟与归纳。本文着重研究间接习得,即如何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
1.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专门课程,直接向学生传授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规则与实施步骤,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另一种方法是把学科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结合,主张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质疑与批判精神。在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无疑第二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课堂教学中中,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将事实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而是请学生自己批判地思考课题、教材、学习过程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教师应结合本课程选择一些具体的方法,如辩论法、会议法、案例法等,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
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时,教师应该传授什么?这要求教师把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实际上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和假设、通过逻辑论证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把学科内容与日常生活及具体情境的需求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并逐步让学生把事实、概念、方法、价值和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分析出课程之间的关系。但是,很多教师经常把问题“格式化”在课堂上,这样问题就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打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打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处理好思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与笃行充分结合起来。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敏感性,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的英语知识,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去开展有意义的怀疑,使其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好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其假设,寻找合理性。
20)加强过程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常常用测试来控制课程和教学。在成绩责任制要求下,终结性评价成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工具。教师和学生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上,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住信息分类的规则和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导致“表层式学习方式――低层次学习结果――表层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过程性评价恰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评价的死角。在过程性评价中,如果教师不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就不会担心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吸收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高层次学习结果――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还是未来个性的发展,都离不开反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不要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而要用过程评价的课程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Robert H. Ennis.Critical Thinking: 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 .Teaching Philosophy,1991(1) .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化学;批判精神;调查报告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5–0016–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批判性思维正逐渐为教育界所重视,与问题解决并称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被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在中学化学教育研究方面,相佃国[1]、陈兴[2]、周仕东[3]等人对化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意义,科学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不受重视的原因等尚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调查。由于批判性思维涉及到深层思维的研究,仅从表面判断批判性思维教学现状,未免有失偏颇。因此,了解学生化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明确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目的
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状况。了解一线化学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看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现状。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法
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所采取的措施及遇到的问题。学生问卷主要从批判性思维精神、批判性思维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批判性思维的态度等四方面来考查高中生化学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和整体水平。
问卷调查对象为福建省42位高中化学教师和福州市300名高中生。
1.2.2 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访谈了25位高中化学教师和57位高中生。教师访谈内容包括: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看法;对自身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评价。学生访谈内容包括:对化学的喜爱程度及原因;喜欢何种教学形式;批判他人观点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1.3 调查结果
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教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100%。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每个年级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其中男生146份、女生143份,有效率96.33%。
2 调查分析
2.1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2.1.1 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态度
根据调查,大部分教师对自身批判性思维水平感觉良好,且以教龄在10~25年之间的居多。郑长龙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龄对教师批判思维个人教学效能感有一定影响[4]。但只有不到10 %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好,大多数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表示担忧。在教学中,85.71 %的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经常注重的则不多,且其目的和出发点不尽相同:
表1 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出发点
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应辩证地对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盲目地为了批判而批判,要综合考虑知识、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但也有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存在一定偏见和误解。访谈表明,有的教师认为只能在讲授新课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复习课和习题课讲解时则没有必要。有的教师则认为高考只是前人知识的再现,考试所关注的只是答案标准与否,根本反映不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2.1.2 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所面临的困境
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但在实施中却又是另一回事。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面临着三方面的困难:从学生层面看,大多数学生习惯依赖教师,积极性不够,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不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教师层面看,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倾向于采用保守的做法,侧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层面看,由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和教学进度的统一要求,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标准仍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表2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时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批判性思维还是抱有肯定的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身局限,使教师感受不到太多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
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2.2.1 高中生化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
批判精神就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图和倾向[5]。由表3可知,学生在尊重他人和不迷信权威两方面表现比较好,在求异创新方面则明显薄弱。
表3 学生对自身批判精神的评估(%)
说明:男生比率为选该选项的学生数量除以所有学生(男女生之和)的数量,女生比率同样采用类似计算方法。下同。
男生与女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整体差异不大,但男生在求异创新和独立自主上略显突出。这除了性格方面的原因,还与其对化学的兴趣有关。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喜欢化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化学是一门有趣、神奇的学科,会有机会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一些女生对化学的喜好则倾向于认为化学相对物理、数学较简单一些,对于毕业后能进一步学习化学,则没有十足的信心。
批判性思维技能是指各种思维技能的运用策略[6],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调查表明学生在判断外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9.41%完全符合)以及及时地反思和调控思维过程(24.22%完全符合)方面相对较好。51.56%的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会根据自身经验觉察出哪些已经说明或未加说明的偏见、立场,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础。
表4 学生对自身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评估(%)
与此同时,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比较薄弱的方面则是不会多视角、多角度分析、解决、验证问题(16.96%不符合),不会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7.34 %不符合),思维的创新性、逻辑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28.72 %的学生表示对课本和参考资料不敢质疑,这反映出学生批判性思维精神不足,在学习中很少运用批判性思维。
调查还发现,在选择完全符合的学生中,高二、高三的学生略多,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刚入校,对教学内容、环境等还不太适应。这同时也间接反映了批判性思维经过培养是可以提高的,这与唐海燕[7]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2.2 高中生独立思考能力调查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会以批判性的眼光认真分析、审视问题的表象和本质,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批判、问难。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间接反映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遇到困惑时还是希望能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在访谈中,多数学生倾向于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喜欢讨论型和自主学习型教学方式的学生则是少之又少。
表5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调查(%)
2.2.3 高中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看法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的批判,男生在对待他人不同意见时更为豁达,并更有自信心,面对质疑时,立场比较坚定。女生性格敏感,会更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不介意他人批判的前提是能感受到对方的尊重。
表6 学生对待他人批判的态度和看法(%)
由表7可以看出,学生不发表自己意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认知因素:一定的认知基础是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批判时需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量,在批判时才会有源可寻。(2)教育因素:我国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都希望培养听话、顺从的孩子,不惜扼杀孩子的个性;又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大量的题海战术,将学生的思维囿于一种固定的、不容质疑的、刚性的模式中[8],从而导致批判意识的缺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低下。(3)心理因素:从众心理、害羞心理和害怕心理是学生不敢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又一重要原因[9]。害怕出错被同学老师看不起,害怕与群体认同观点对立,使不少学生虽有不同见解,但为了“安全”需要,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无形之中会渐渐磨灭学生批判的积极性。
表7 学生不发表意见的原因(%)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也有研究者[10]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受到我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础,但由于在教学中和学习中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知之甚少。又由于受课堂严肃、呆板的教学文化氛围的约束,学生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批判性意见。
3 结论与思考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3.1 教师有批判性思维理念,但认识不够到位,实践中困难重重
广大教师虽深知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数会在教学中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付诸于行动。又由于许多教师对批判性思维了解不多,从而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没有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不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批判性思维理论家西格尔指出,批判性思维与教育之间的最重要的联系在于教师应示范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 [11]。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理论基础,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提升能力层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发表独到的见解,做批判性思维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应学会灵活多变,尝试通过实验改进、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渠道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男女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差别不大,批判性思维技能亟待培养和提高
从整体上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础,且对待他人的意见也更趋理性和公正。男女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整体上差别不大,男生在求异创新上略高于女生。学生虽有批判意识,但对于如何批判、批判时应注意什么,理解得却不够全面,批判性思维技能亟待提高。技能的培养建立在对批判性思维的深入了解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基础上,只有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还原知识建构的科学过程,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状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3.3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表达自己观点,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的“沉默”、不善表达,看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其实,在访谈中,许多学生都表示他们的“沉默”是由于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加上害怕出错,让老师同学耻笑,他们才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善于质疑,乐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同时,也应允许学生犯错,并使得错误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理性的批判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不应只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
总之,批判和反驳意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长期鼓励和培养[12]。如何构建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如何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等建立科学合理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批判中创新,在批判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值得我们今后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相佃国.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研究[J].化学教育,2005,(7):32~36.
[2]陈兴.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J].化学教学,2009,(8):56~59.
[3]周仕东,郑长龙. 科学探究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J].化学教育,2004,(10):27~29.
[4]盖立春,郑长龙,林娟.化学教师批判思维教学效能感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化学教育,2008,(12):42~44.
[5][6]姚林娜,周青,杨辉祥.化学教育与批判性思维[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92~93.
[7][9][10]唐海燕.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17~27.
[8]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1.
1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据报道,某大学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复试考生的面试题目包括“学生在导师的教导下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应该听话”,“赌博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等,这类批判性思维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在这样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思辨问题中,一个人的能力和潜质能够得到很好的考察。相对而言,目前考试题目普遍采用是非分明的题目,总是用标准答案来划定分数,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盲目崇拜教师、课本以及标准答案。如果学生总是被各种标准规范所束缚,思维容易受到禁锢,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无从考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学生缺乏质疑精神、批判性意识、独立思考等能力,而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所必备的品质。
2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对认知对象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意识、反思性、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匮乏的,而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所必需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普遍强调传授知识、培养技术的能力,忽视大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客观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批判是创造的重要源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真正体现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主张交互主体性,强调寻找“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声音,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多元和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第二,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知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使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反思、质疑和分析,形成全面、深刻的见解,这将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缺乏批判精神必然阻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三,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满足知识爆炸和终身学习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形成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比单纯获取某些知识更为重要。学校必须努力从“知识导向”转变到“能力导向”,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从而使他们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树立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学理念。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了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过去很多老师认为传授知识就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记住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是不可行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谓教学,其实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首要措施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在批判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学态度,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输出方,当学生说不或说错时,教师不再是批评打击、挖苦讽刺,而是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答疑解惑,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及“发号施令”的观念,真正与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的伙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讨论、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使学生不断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心胸,学会包容他人,不断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当然,这绝不是那种“怎么样都行”的心态,而是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审视,开展有效的怀疑和批判,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富有勇气,锲而不舍,大胆地标新立异,勇敢地开拓。只有经过艰难探索和长期不懈地奋斗,才能有新突破、新创造、新发明。
2结合课程本身特点,改变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我国的大学教育表现的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不敢质疑教师的观点,更不敢挑战权威。这样的学生,只会拘泥前人,迷信权威,不敢越雷池一步,注定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创新。教学中多用发现式、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研究性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介绍下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如下:确定“发现的目标”,即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寻求答案,开展探索;获得答案,进行验证;“发现”科学结论。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倾听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追寻者。发现式学习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其次,在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将要讲授的内容隐蔽地“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依靠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充分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组活动将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多边互动,这能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学生们在这种多边互动的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逐步培养起来。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并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思维极缺逻辑性和求证性,忽视思维工具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更是无从谈起。在阅读中表现在对文本的观点解读单一,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举步维艰。这源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迷失和教学模式的僵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字词句篇的知识性、技巧性,过于强调教材、教师的权威,忽略了学生对文本解读、自主建构的可能性。
然而新课改浪潮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形势下,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矫枉过正,结果滑向了 “僵化”的对立面――思维的“泛化”,导致批判性思维缺失,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它强调从实践和具体分析中产生知识和能力,反对空洞、单调、抽象的思想和讨论方式。有些教师把阅读课上成是教师的演讲课或是学生的“自由交谈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信口开河,无的放失,这种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的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就是对文本的误读,也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文本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这种现象,貌似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实则使批判性思维走入误区,不利于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学习型社会,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与区分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新时代的适应性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质疑,学生形成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辩证剖析问题。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而语文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其中包括学生的人格发展、心理变化和精神塑造。学会批判与创新的过程,也是每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或者说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批判性思维除了提问、讨论、探究之外,还有追求知识、建构价值并进行评价的积极建构过程,最终从根本上铸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倾向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与理性精神。知识随着时间流逝可能被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时又能积极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
1、遵循教学原则实施批判性思维训练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批判性思维训练中应遵循三大原则,分别是:可控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语文教师对整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气氛有一种熟练的掌握和控制,使思维的培育自始至终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而进行。此外,不能把批判性思维等同于简单的反弹琵琶或标新立异。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超越习惯性的认识模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超越自我,鼓励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敏感的捕捉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也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学习上,而要把这种思维品质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处理上,这样才发挥了这种思维品质的最大意义。
2、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在认知水平基础上的不断自我完善、学习和自我提高,在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就会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观念转变上,需纠正阅读取向的偏失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内容选择上需选好切入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辨析、想象、比较等具体的方法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然而,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应该偏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尊重,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
3、重塑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对目标的分类法,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层面。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和思考。指导学生不轻易地接受任何成见,养成把每一个结论都看作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的习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指导学生知道读什么,为什么读,怎么读,还要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运用学生自己的眼光进行冷静思考与鉴赏,发表独立见解,尤其是带有批判、创造性的建立自己的独特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阅读期待”,真正地提高阅读素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进而批判地阅读人生和社会,追求更加自由、独立的思想境界。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具备了一定批判性思维能力后,对文本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就能在阅读中做出正确评价,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本文对语文阅读应该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的论述,是对新课标的拾遗。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思维品质也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指在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其实质上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就是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人们对阅读的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实质是思维。依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在学生阅读能力结构中表现为:①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证分析,善于汲取精华,剔除糟粕;②掌握顾及全篇、顾及作者本人和顾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③善于运用比较,发现阅读内容的风格特色,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品质是学生阅读能力中的突破口。
国际阅读协会认为,不论是在何种水平上的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都应该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在人们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尤为重要。具有批判精神意味着理解意识形态表现的方式以及文本中所表达的意义,因为这二者构成了文本所代表的现实。所有的文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创建的,具有批判精神的学生应该受到鼓励,因为他们以一种批判的态度面对文本,质疑他们所面对的社会中的各种观点,并判断这些观点是不是应该被接受。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质疑文本涉及广泛的、多样化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让学生反思或修正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有利于他们真实的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意识和能力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世界其他国家极为重视。澳大利亚语文课的课程目标规定:读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地接触和理解各种视觉文本”。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专注地评判性地倾听和观察;能够理解、鉴赏、解释和批判性地分析古典的和当代的英美文学和翻译的文学作品。”香港《新高中课程及评估指引》规定了思维范畴的学习目标:“(1)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良好的思维素质;(3)掌握一般应用于读写听说的思维方法。”并对这思维的三个学习目标有详细的阐述。其中“思维素质即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征,主要包括深刻全面、灵活变通、敏捷迅速、勇于创新和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指“能严格审视材料和检讨思维过程,对学习活动起评价、调整和矫正的作用,例如在聆听时,能迅速鉴别所听内容的对错、优劣;说话时,能发现缺点,并能及时改进;阅读文章时能评价和鉴别;写作时,能评价和自我修改。” 并规定了详细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