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士;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由于现阶段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各项法律政策的逐渐趋于完备化,人们在诊治就医的整个过程中合理的通过各项法规政策有效的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方案》的出台以及落实以及除此之外其余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护士自身依法维权的观念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中护士专业学生的医疗法律意识的现状,笔者在某高职院校随机抽取了2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其发放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的某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学生200人,年龄18-25岁,由于护理专业中女生较多,所以抽取的200人中女生110人,男生90人。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展开调查,内容主要涉及:①对法律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对当前阶段的法律体系的一系列合理认知。②法律对现阶段事务处理的影响程度的掌握情况。③对于医疗事务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整体掌握情况。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为19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较高。问卷回收之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录入,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同程度

1.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上述调查问卷的最终结果进一步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并没有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掌握,对于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都不能回答上来,由于所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可以明确给出最终答案的学生数量相比之前大幅度减少,但是问卷中的问题均是属于需要明确掌握的基础性常识。从此处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高职院校医学生大部分比较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却并没与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2.对法律权威的认可程度此次调查可以将认可程度划分为完全认可、基本认可、不予评价和完全不认可。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我国当前阶段的法律体系在总体上进行分析可知相对良好,然而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的确有一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法律在维护公平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

(二)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关键方式和学习法律的积极度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方式关键是采取课上老师的相关讲解,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维权的意识,在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方面,医学高职生有更为主动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对于与其自身所学的专业有关系的一系列卫生法律规范和与就业有紧密关系的法律政策[2]。

(三)对和医事法律相关的社会热点、伦理难点问题的把握

可以以更为专业化的视角去看待一系列的问题,并紧密结合现阶段所掌握的一系列关于医疗体系的法规政策,对当前社会中反向较为激烈的事件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据此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职医学生完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法律道德修养[3]。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高职医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1.法律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接触和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变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从讲授卫生法学老师的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只关心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事件的本质并不是很清楚[4]。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未能适应学生就业要求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一两门法律知识的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但是现在高职院校里的法律课程都只是国家统一安排的法律课程,没有针对性,在考取执照或者以后从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考医事法律法规,这让学生很难去做。

(二)建议

1.学校开设医学相关法律法规课高职医学院校应该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进而学习与之前所学习的专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医学法规常识,逐步学会运用专业的法律指导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完整不受侵犯。2.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医学实践当中提升法律素质可以让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同时通过指定医生的相关规划指示,使其能够对参与实习的医院基本概况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实习的整个阶段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感受课堂上学到的医务人员的各项权责义务、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能够良好的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处理好一系列的突发性医疗事故,切实保证患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完整不受侵害。

四、护士执照考试和注册

护士,指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取得有关的执业资质证书同时通过一系列注册的护理专业人员,根据相关规定从事有关活动,履行保护生命、缓解苦痛、强化健康职责的医疗技术人员。《护士法》规定,护士必须经过执业注册,未经注册一律不得执业。未经注册执业者,视为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当前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专业技能,作为单位聘任技术工种所必须的关键依据所在。申请务必确保两大基本条件:一是专业要求,必须接受过护理或助产专业教育;二是学历要求,必须取得普通中等卫(护)校的毕业文凭或高等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文凭。《护士管理办法》规定:①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②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二)护士执业注册

1.首次注册取得护土执业证书后,同时务必向上级卫生行政机构申请相关的从业执照,经审批达标后,具有合格的执业执照,方可形式一系列的执业活动。护士执业注册的机关是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缴纳相关费用,同时注册部门交付一系列的证明材料。2.再次注册《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护士在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需要在期限符合规定时期时的前30日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第二次注册。但中断注册超过5年的人员,必须按各级行政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批准并参加实际学习3个月,并向注册机关上交相关的资质证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注册。

[参考文献]

[1]盛丽娟,孙欣,彭德珍,汪健健,徐莉莉,赵丽萍.新入职护士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05):75-77.

[2]彭山玲,王晓霞,李妮,赵璧,陈璟,康月明.护士学生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09):73-75.

[3]马秀娟.护士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8817.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对策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向合格护理人员转变的关键环节。在临床实习阶段,能否熟练的掌握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了临床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严重制约了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找出对策,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

1.面对临床实习,认识不足。很多护理专业的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不熟悉本专业实纲,对整个护理实习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实习医院的带教环境和带教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很多学生对临床实习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一旦进入实习阶段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会发现临床实习和他们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出入,很多学生在实习之前都认为临床实习阶段学习的应该都是“高、精、尖”的知识,真正进入实习后才发现,学的和做的最多的还是诸如铺床、叠被、量血压等基础护理工作。还有的同学适应不了校园学习环境和医院带教环境的转变,带教老师不主动教,学生就不会主动问、主动学。很多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逐渐变得焦虑,对临床实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提前终止实习的想法。2.面对临床实习,思想上准备不足。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会感到很期待、很兴奋。她们会幻想自己成为白衣天使的样子,会为自己有机会为病人服务,为病人解除痛苦而高兴,但她们确忽略了在临床一线需要面对和克服的各种困难,在思想上准备不足。例如,很多学生下到临床一线后会发现临床护理工作特别辛苦,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因为是直接面对病人,所以必须要时刻集中注意力,特别遇到晚夜班时更是难以迅速适应,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厌学心理,更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改行”的想法。还有的同学对医患关系的现状认识不清,医患沟通能力较弱,发生医患矛盾时无法从容应对,在面对病人的刁难时觉得难以置信,无法理解,有的甚至和病人发生激烈争吵。思想上的准备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无法迅速的、从容的应对,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对学生的临床实习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面对临床实习,能力上准备不足。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多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缺乏临床经验,操作技能差。相当一部分实习护士不能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不敢动手,无法迅速的融入到实习工作中去;大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名词只闻其名,不知其意,缺乏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能力。此外,部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不强,不管是在和带教老师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还是在和患者的沟通交流中都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不足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对策

1.加强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1)组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教师对即将开始临床实习的班级进行专业培训,从医院环境、实纲、科室设置、工作内容、医患关系、预期困难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对整个实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容的应对各种挑战。(2)充分重视老师的思想引领作用,组织辅导员和实习主管部门管理老师对学生开展专题实习讲座,针对往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真人真事为载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就业观。2.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1)注重思想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在护理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在校实验课、学生见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学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2)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程和讲座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与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努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通过在校期间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将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知识技巧传授给学生,再结合相关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知识技巧转化为自身的沟通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水平。通过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临床实习认识的水平、有助于解决学生面对临床实习时出现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准备不足的情况,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唐敏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在校护生;实习护生;法律意识;对策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卫生事业走向法制管理的同时,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也愈加广泛,法律不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显得及其重要[1]。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低下,防范职业风险的能力较差,据有关调查显示,已学完两年理论课的高级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完整回答基本法律问题的不到50%,对即将在临床实习中可能会碰到的法律问题的回答准确率不到30%,调查同时发现,高护实习生90%以上的差错发生在实习中后期[2]。目前关于护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研究只是单方面的研究,如只对在校护生进行调查,或者只对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研究对本科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进行对照研究。为了进一步调查护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提出更好的法律意识培养对策,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月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013级的全部本科生,共120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85名;根据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同期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12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95名;2014级学生30名,2015级学生39名,2016级学生51名。

1.2方法

通过参考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3-5],自行设计《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的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平时生活中可能遇到法律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涉及到伦理方面问题的态度以及同学们对法律意识的学习态度等。问卷的评分分为两个部分,属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正确为1分,错误为0分;属于态度项目采取四分制的形式,从底到高分别为1~4分,同时将部分问题设置为反向提问的形式,并对该类问题进行标记。邀请5位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的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重测信度的测量:即随机抽取15名同学对问卷进行第1次测试,隔1周时间对原来的15名同学对同一份问卷进行第2次测试,并将两次分析的结果录入SPSS11.5统计学软件,测得两次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测得P值。本研究所有问卷由调查者亲自发放和收集,对被研究者详细讲解填写方法,知情同意,并承诺个人资料保密,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请同学们当场填写《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的调查表》,及时发现同学们填写时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补救,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本研究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在校护生组总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回收118份(回收率为98.33%),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95.83%);实习护生组总共发放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为95.83%),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3%)。未回收的原因有:问卷的缺失、未联系上随机抽取的同学。无效的原因:回答不完整、规律答题、重要的基本信息未填写等。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一般资料、连续性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比较

两组学生对于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接错瓶处理方式的比较

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接错瓶处理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方式的比较

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问卷结果显示,护生获取法律知识途径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学校课本173例(76.6%)、电视79例(35.1%)、报纸68例(30.2%),可以看出虽然护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其他途径获得法律知识,但课堂学习仍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学校应进一步重视通过课堂培养护生的法律知识。护生希望的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88例(76.5%)在校护生和84例(75.0%)实习护生选择“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101例(87.8%)在校护生和96例(85.7%)实习护生希望从案例中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3讨论

3.1在校与实习护生法律意识的比较

由表1可知,在校本科护生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都很低,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回答的正确率也普遍很低,提示不仅在校护生的法律意识薄弱,而且实习护生的法律意识也不高,都需要进一步学习。由表2、3可知,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对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遇到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需要进一步引导;大部分护生希望的学习方式都是从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学习,或者介绍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其他途径也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但课堂学习仍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应进一步重视课堂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2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可能原因

3.2.1学生方面的因素3.2.1.1缺乏主动性调查了解显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护生选择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学习上,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觉得法律是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知识,同时,多数护生认为法律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这是护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3.2.1.2缺乏远见性调查显示,很多护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6],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不能有效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2.1.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护生反映,目前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初步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最终流于形式[7],法律知识课堂上听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时间一长,知识没有实践便逐渐淡忘了。3.2.2院校教育方面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程度不够,基本还是停留在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模式[3]。学校虽有开设《法律基础知识》《护理伦论学》等课程,但由于学时数有限,再加上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3.2.3实习医院缺乏法律知识教育3.2.3.1上岗前无系统培训学生到实习医院后,多数医院在学生上岗前缺乏医德规范及医疗事故防范等安全教育,更忽略了临床法律知识的集中培训,只是学习了医院规章制度及有关内容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势必造成护生缺乏他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3.2.3.2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教育不足实习医院一般都会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的带教也只注重临床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培训,其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缺乏有意识的法律知识的引导教育,往往在学生发生差错或医疗纠纷后才意识到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3]。

3.3对策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生; 带教管理; 职业道德; 法律法规

笔者所在医院是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教学医院,每年有大批实习护生到本院临床实习,而实习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得到有效地管理,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理论扎实的新时代护理人员,是摆在医院管理和临床带教老师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7月~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183名毕业实习期的带教管理及方法作出总结。

1 职业道德教育

1.1 加强带教老师的法制教育、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在带教过程中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带教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生技能的掌握[1]。由于临床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紧张,临床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护生[2]。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满5年以上,有护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经护理部审批并确定为实习带教老师,要求带教老师熟悉科内统一的带教计划,做到随做随讲、多提问。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带教工作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效果及今后的发展,是完成技能目标的原动力[3]。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细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合格的老师应具有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教改能力,带教老师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熟练各种抢救器具的使用,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医学模式,把最新最前沿的医疗信息向学生传达。

1.2 加强护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组织护理安全教育周,在护生实习前,专门安排一周的时间对其进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护理人员执法、懂法、守法、用法制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4]。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相关知识考核。并通过护理部定期开展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案例讨论、收集媒体报道的某些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处理经过对学生进行介绍,以帮助护生更好的认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学习差错事故的评定标准、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强化呼声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护生实习期,根据不同的科室,要求护生熟悉各科室的工作程序及交接班内容,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各项专科技术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2 加强护生的心理诱导,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

护士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今后护理事业的前途和发展,做为教学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寻求与护生综合素质能力相应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实习护生临床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使护生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

2.1 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带教关系 护生初到科室,带教老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习上多帮助、人际交往上多指导,使学生消除恐惧和陌生感,很快融入新环境进入新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彼此真诚相待就会在带教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使带教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2 采取心理诱导,加强护生自身修养 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对护生的积极心理诱导[5]。带教老师在把握护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因势诱导充分利用护生心理特点的基础,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中加强护生的自身修养是培养护生合作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采取恰当的心理诱导。使他们处于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心理状态,避免或消除消极的心理因素,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践中。在临床中,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护生养成勤勉敬业、遵纪守法的良好素质和行为习惯,培养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和纠正自己错误观点的能力,学会服从集体,以大局为重,会协调、善商量的宽容能力,为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奠定基础。

2.3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培养护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带教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无论是风度仪表、思想感情和处世态度都在影响着护生。带教老师要通过自己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医德、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恰当的言谈举止给护生树立一个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在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从实习的一点一滴处受到启发,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带教能力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

3 体会

笔者在近年来护生实习过程中,加强护生带教管理,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使护生通过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的运用与护理实践,从而巩固和充实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护理专业的各种技能,为护生毕业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和技能基础,也将促进我国护士素质的提高和护理技术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赵美琴.加强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吉林医学,2004,25(1):45-46.

[2] 顾容,濮会平.护生文件书写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36-37.

[3] 方桂珍.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54-555.

[4] 江敏,高丹.护士长素质的新思考.现代护理,2005,6(6):476.

护理专业法律法规范文第5篇

4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41-01

随着医院优质化护理的全面实行,医院护理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多,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因此,每年总会有大批新护士的增加,如何将这些新招收的护士培养为一名能够独立上岗的合格护士成为一个难题。骨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对护士要求更高,应急能力强,因此,如何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专业的护理规范化培训,其培训对象包括护理专业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及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

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依学历层次不同分别为二年、三年、五年。现本人将骨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入科介绍

在新护士到达科室时,应详细向她(他)们介绍病区的环境、病房的结构设施等,介绍科室专科疾病特点等。熟悉各班次的岗位职责和护理工作制度及各班流程,掌握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技术:如晨晚间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等。树立她(他)们的信心,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带教老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一名合格护士的培养,其带教老师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带教老师应掌握护士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新护士胜任护理工作。带教老师必须由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资深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实行专人带教,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工作魅力感染新护士。

3组织新护士学习护理法律与安全知识,加强法律意识

组织新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专科护理中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使新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能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慎独修养。通过学习,使新护士掌握护理差错事故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掌握护理安全文化,将其融入每个护理操作规范中。

4重视新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

护患沟通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来完成的,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利于消除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新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骨科患者多由外伤入院,面对骨头外露、鲜血直流的场面,护士要做好的不单单是患者的心理安抚,更重要的是家属的安抚工作,有效的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抢救工作的进行。

5培养新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护士要参加本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要求新护士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随时提问和检查,予进行追踪考评。在护理实践中,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可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如何观察,新护士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

6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和熟悉操作技巧

作为骨科的护士,要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如石膏托固定的护理、牵引病人的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等.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加强新护士理论的考核及护理操作的考核,新护士应每天做好自我总结。

临床带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做好临床带教工作是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责。今天的新护士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我们未来的新鲜血液,关系护理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护理队伍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壮大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李艾萍.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