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对话、提问、新走向

一、 对话与提问的相关界定

1、 提问

“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这是提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从行为角度看,提问就必须要以问题作为行为的行动目的,要以问题作为提问的中介。学术界将提问的界定可以总结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相关内容设置问题,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对提问的理解是通过师生互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和知识的巩固的教学行为。本文对提问概念的界定是通过对幼儿的点答和理答促进幼儿的学习,将环境设定为围绕教学目标和结合相关内容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多数是以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提问行为。

2、 对话

“Dialogue”是“对话”的英文翻译,Dialogue源于希腊词“dialogos”,“两个或更多个人的谈话”这是《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解释。狭义上对话的理解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以语言的对话。广义上的对话是指包含眼神、肢体以及文本之间的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涵盖面非常广泛。平等、自由、民主以及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应该建立的最基本原则,是实现交流和分享信息,最终达成理解效果的行为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对话,是以语言为主的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在共同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问题的交流讨论,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对话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对话,是相互尊重理念的传播,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对提问的技巧就决定着对话完成的效果。

3、 对话与提问的

对话与提问而这是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从二者的涵义上我们不难发现,对话注重的是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对话中主体的心灵和思维得到更深一层的交流,是相互的关系;提问是针对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目的性的进行一问一答,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就层次上对比,提问的思维层级要比对话浅。因此,提问的含义比较局限,没有对话那样广泛,对话包含提问,而提问只能算是对话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二、 对话视域下的幼儿教师提问的新走向

1、 幼儿教师观念的转变

作为提问中扮演主导地位的幼儿教师来说,在对话视域下的今天,应该先转变教师自身的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的天性和自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被宣扬,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开肯定了儿童与成人享受同样的权利与地位。因此,在针对幼儿教育的时候,幼儿教师不仅仅要转变其自身的传统观念,而且要将儿童的权利和自由的天性、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尊重儿童意愿等特点作为培养幼儿的教学目的。

再次,更新教学观念。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向儿童为中心的观点转变。幼儿教师扮演的不在单纯的是教育者,而且还是各项儿童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挥者,要成为儿童的玩伴,幼儿与教师之间要成为朋友,创造良好的平等对话关系。在教学中,尊重儿童的生长规律原则,要遵循自然主义教育原则。给儿童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儿童附有情感,并且要坚持民主、尊重、平等、宽容、信任和友爱的情感思想。建立平等的对话模式,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2、 提高对话艺术

提高对话的技巧和艺术,是对话视域下的幼儿教师提问的又一走向。教师与幼儿的提问和对话交流,是教育活动的内在模式、是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感情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对话的技巧和艺术,是幼儿教师在面临对话模式教育背景所面临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构建合理生动的对话环境,通过建立符合儿童生活、贴近儿童身边实际的情境,并且将此情境尽可能的生动化,使幼儿有切身的体验经历,能够让儿童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此情境中,融入之后,幼儿教师就可以根据预设情境进行提问,展开对话,让儿童在自己经历的生活基础上开拓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计划《小河马的大口罩》的行使课程中,“口罩”就是课堂上应该具备的道具,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口罩,在课堂上拿出口罩或者让小朋友们每人都准备一个口罩,然后课堂上就此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带过口罩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口罩都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问题开张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验,能够使儿童们切身体验,展开自己丰富的思维空间。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合理地解答儿童们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传道的同时,要合理的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卡耐基曾说过,“一个后的桃花这首先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的同时要富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将自己预先的主观答案强加于学生的意识当中,而是要有耐心地引导幼儿将其自己的想法表述明白,要善于倾听之后,合理地给幼儿作出解答。(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姗.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博翔.《中的精英意识对培养现代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启示》.黑河学刊. 2011(12)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2篇

学科教学知识详细阐释了一名教师应该掌握的认知知识,是当前有关教师研究的前沿理论。实践表明,多数幼儿教师并不具备完整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者意从教育评价这一环节出发,主要从教育评价是否有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可能性及保证教育评价可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条件两个角度阐述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育评价;学科教学;知识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逐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迈进。毋庸置疑,幼儿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如今,我们对教师的考察已经从单一因素,如考察教师品质、教师行为向多角度、多方面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成为当今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的前沿领域,其详细地阐释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掌握的认知知识。本文试着从教育评价这一环节出发,探讨、分析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评价,即价值判断,是指对某一事或人进行判断、分析。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科学、适宜的评价方案及评价方法。虽然不同的评价方案及评价方法关注点不同,实施程序不同,但其共同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将评价与教学紧密联系,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成长紧密联系,实现评价为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成长直接服务的目标。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1985年,舒尔曼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中所出现的过于注重教学法知识,而忽略了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的问题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这一概念。在舒尔曼看来,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的专业知识,它将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相区别,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内容,指导学生理解难点。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法知识三个方面。舒尔曼指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完整的学科教学知识,缺一不可。涉及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则认为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领域教学知识、幼儿知识、教学法知识。

三、借助评价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可能性

舒尔曼认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升需借助于教师的不断理解、反思。格罗斯曼指出,教师可以借助于对有经验教师的观察、课堂教学经历、继续教师教育等途径完善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据此,研究者认为借助评价有提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可能性。

(一)教育评价有助于完善教师关于幼儿方面的知识

在幼儿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学科教学知识中,教师对于幼儿知识的掌握尤为关键,是选择领域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桥梁、纽带。具体表现为,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现有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水平,才能为其提取自身所具备的领域内容知识提供方向,同时为究竟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提供依据。从评价出发,教育评价的过程必然包括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分析与解读。评价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成长。

(二)教育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促进教师反思

研究者相信每位幼儿教师都知道反思在自我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师却做不到主动、积极反思,原因何在,这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在研究者看来,教师不反思主要是因为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根据什么反思,反思后应该去向何方。然而,教育评价却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促进、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借助于评价环节搜集关于幼儿、教学的相关信息,判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审视教育活动过程。之后,教师根据从评价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对其之前设计的教学活动及接下来准备要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分析、反思、总结。只有基于本班幼儿成长的反思才是真正、有效的反思。

四、保证教育评价可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水平的条件

评价能否有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师所采用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有很大关系,并不是任何一种评价都可以。

(一)保证教师与幼儿是评价过程的主体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当其被动地接受评价时,总是无益于教学和幼儿成长的。只有教师作为评价过程的主体,其才能够真实地观察到儿童的真实表现和真实发展水平。另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做到不断反思,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评价意识。幼儿作为评价过程的主体,首先要保证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价是对幼儿真实活动情境、真实行为的观察与评价,而不是幼儿行为发生之后教师借助于回忆进行的观察及评价。其次,要关注儿童在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二)寻求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首先,寻求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能够保证教师有效使用评价工具。教师有效使用评价工具的潜在含义在于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评价工具融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者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讲,教学是其最关注的问题。如果评价工具本身所评价的内容正好与教师教学内容相一致,那么评价环节的工作必然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其次,从幼儿需要掌握的“关键经验”出发设计评价工具,可以做到评价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关键经验最初源于高瞻课程,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幼儿社会、认知、身体和情感发展的综合描述。关键经验不是庞杂琐碎的学习主题或目标,而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经验。关键经验是每个幼儿都必须掌握的,并且是幼儿在各个任务中可以迁移的。关键经验必然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点,如果也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这样便可以有效实现评价为幼儿教师教学直接服务的目的。

(三)评价工具本身可以提升教师领域教学知识

领域教学知识是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根基。我国当前很大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学历低、继续教育缺乏等因素确实忽略了学科知识的完善、提升。如果评价工具本身就幼儿所应该掌握的“关键经验”进行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系统设计,那么必然会在帮助教师在明晰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握关于幼儿的知识并提取适宜的教学法知识。

作者:张冬霞 张金 辉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8-0074-03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化发展,还关系着幼儿的快乐和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在CNKI上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共搜索出25篇相关期刊文献,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题名搜索也有25篇文章,而且同主题搜索的文章相同。因此,本文就这25篇主题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期刊文章进行综述,目的是把握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更多的研究者和幼儿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视角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视角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例如,谢蓉,曾向阳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诠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实证研究法。如谭友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胡芳芳等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束从敏、姚国荣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调查追寻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三)研究路径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路径较多,一是根据研究者的直觉,指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如刘宇的“试论学前教育与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二是通过理论思辨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如朱薇娜的“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还有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和问卷量表或者访谈的实证方式等,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研究

关于幸福感,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表示幸福的主观感受,也称主观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谢蓉、曾向阳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是指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从工作本身获得的一种身心愉悦体验[1]67。蔡军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其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意义的体味构成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它指向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衡量个体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2]。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特征的研究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幼儿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教师幸福与儿童幸福的统一。Diener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观性特征;二是整体性特征;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3]。徐浩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有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特别具有精神性特征和延续性特征[4]109。

(三)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意义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紧密相连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谭友坤认为,幼儿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他们的幸福体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幼儿的幸福和幼儿教育的质量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5]。朱薇娜则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6]47。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幼儿的心理生活,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子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子既有人格、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个人收入等客观因素。胡芳芳,桑青松,吕静通过量表得出:从解释效应大小上看,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择业动机次之;从解释方向上看,择业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具有正向解释力,对负性情感具有负向解释力;择业动机对幼儿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7]。王艳芝,王欣,李彦牛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分3个档次调查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研究得出:正式工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感受、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临时工应该成为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8]。

(五)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的研究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体验的三个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是将“谋生手段”作为其教育职业观,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幼儿教师也就没有了幸福可言[9];也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高度相关,二者均与幼儿教师的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下等原因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必然会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67。

(六)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原因,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模式,实行更加开放的民主管理;要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还需要家长的信任、尊重以及社会的肯定。朱薇娜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说提高其教学成就感,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可以提升职业幸福感[6]47。徐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儿童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建立教师与家长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因此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是幼儿教师获得幸福感的一个保障[4]111。谭友坤则认为,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的总结与反思,能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成功带给她们的快乐与满足,激发幸福感的产生,从而实现在幸福中长久的专业成长[5]54。

三、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一)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

从所收集的文献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为主,只有个别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势必会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作更多的贡献。

(二)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范围

现有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定位在公办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有公办的幼儿教师,同时还包括民办的幼儿教师和私人幼儿园教师,还要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他们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视域。同时,除了做一般性研究外,还应该做分层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包含了多个社会主体。不仅仅有公办体制的幼儿园,更多的是利用社会资源的民办幼儿园和私人幼儿园;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幼儿园占据着幼儿园市场中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把注意的目光放在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教师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针对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与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城市的幼儿教师与农村的幼儿教师、女幼儿教师与男幼儿教师之间差异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加丰富完善,更加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纵观我国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证研究,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探讨。毋庸置疑,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加精确,符合当前实际,但是理论研究的缺失容易导致该研究的先天不足,对未来不利。只有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加强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前教育理论教师的需要。要从理论上科学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搞清楚职业幸福感影响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要从理论高度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才能跃上新台阶。

总之,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探索,才能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蔡军.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J].教育探索,2009,(5):92.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 95(3):545-575.

[4]徐浩.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0,(3).

[5]谭友坤.以职业幸福感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1,(9).

[6]朱薇娜.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2,(9).

[7]胡芳芳,桑青松,吕静.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113.

[8]王艳芝,王欣,李彦牛.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31.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媒体技术;幼儿教育;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4

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开展的基础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成为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1.1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丰富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品质和能力的初级阶段,是一项基础性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而且要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重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1】。

1.2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很小,心理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3具有启发性的特点

由于年龄很小、心理发展不成熟,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以推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习《小马过河》时,幼儿教师可以下载有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了解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英语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英语教学环境,让幼儿边看、边听,然后不自觉地模仿英语语音,根据画面来理解英语单词的意义,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3】。

2.2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不强、接受能力较低,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开展“认识动物”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形状、名称以及生活习性等,确保幼儿能够正确的掌握这些动物的特点,以丰富幼儿的基础知识,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4】。

2.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幼旱淖酆纤刂

幼儿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幼儿以后发展的前提,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以提升教学水平。例如,在讲授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让幼儿指出哪些行为习惯是良好的,哪些行为习惯的错误,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程秀兰,牟智佳.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7-51.

[2]骆秀曼.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154+259.

[3]武爱红,李艳丽.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20-22.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如果没有教师的承载,这项事业将是死的,老师只有积极主动投身于这项事业中,这项事业才是充满活力的事业。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2004年教育发展状况公布的数据:200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1.79 万所,比上年增加1509 所。在园(包括学前班)人数2089.40 万人,比上年增加85.49 万人,增长4.27%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40.75% ,比上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584.11 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比例为27.98% 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告诉我们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幼儿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们看到的另一个现象是幼儿教师在岗就职时间越来越短,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失越来越严重。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之一,她们按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默默无闻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被尊重程度不够以及个人收入较低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幼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问题。

二、职业倦怠的定义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发现职业倦怠现象并正式提出该术语以来,很多学者都试图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界定这一概念。但是,对于职业倦怠这个来源于生活的词该如何进行解释,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长期以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除上文提到的Freudenberger提出的定义外,Maslach是最早研究职业倦怠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的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

三、结果分析及讨论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2、倦怠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根据构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所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最后得出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如下:

本问卷为5点记分,中数是3分,如果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存在轻微的职业倦怠的问题,2分以上则表示存在中等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3分以上,证明职业倦怠比较严重。从表4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呼和浩特市的幼儿教师倦怠程度并不高,属于中等。其中低成就感维度相对较高,其次是去个性化维度,最后是情绪衰竭。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没有情绪衰竭倾向,有明显情绪衰竭的教师只占23.1%;但是有明显的去个性化和明显低成就感的幼儿教师分别达到了39.4%和58.1%,在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状况程度同时达到非常严重的并不多。

3、结果讨论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在教师倦怠的三个维度中,低成就感维度得分较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成就感是人焕发激情和创意的动力。幼儿园教师是很感性的,和孩子朝夕相处,更显纯真,有着强烈的成就需要。华师大李生兰在2001年的调查:5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任教以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在认为自己取得较大成就的46.25%的教师中,有43.75%教师仍对自己的成就较为不满。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呼和浩特市的幼儿教师在倦怠程度上低成就感维度表现突出。低成就感倾向于幼儿教师在工作方面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根据调查显示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比较接近,说明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维度中处于良好水平,但也需要重视。

四、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幼儿教师的压力源大致可分为社会、组织、个体三方面,其中社会和组织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的直接因素。在本次调查和访谈中有45%的教师在“您感到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劳累程度如何”题中,回答“很累”,5%的教师回答“比较累”。累在哪里呢?其一,案头工作多,主要包括有教案、个案、摘抄、计划、观察记录、教养随笔、会议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报告请示、演讲稿、制作各种教具等等。其二,班级人数多。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儿园大班平均人数为45;中班为37;小班为36;私立园略低。

2、个人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幼儿教师的学历大都为中职(高职)和大专。经过数据处理得知: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和情绪衰竭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可以说,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倦怠相对越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自我期望值和社会期望值有一定的关系。朋友总是笑话堂堂的大学生竟然成了保姆。所以学历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值要高于学历低的教师,但是,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虽然她们有高学历,可是也不得不每天陷于孩子的哭闹声中,所以,幼儿教师的学历高低是影响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1、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学前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十二五”期间,首府教育将实现质的飞跃,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到2015年,我们市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要达到65%以上,学前两年教育入园率要达到75%以上,学前一年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实施一系列教育重点建设工程,如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民族教育提升工程、城乡教育共建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