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作品分析

美术作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作品分析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作品;所有权;转移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美术作品原件的所有权与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并非同等法律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往往会误以为美术作品著作权随之发生了转移,但是,取得美术作品原件的所有权,不等于就取得了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举例说明,某画家张三将其所创作的一幅国画卖给了某收藏家李四,收藏家李四当然取得了该国画的所有权,李四合法占有该国画,他可以自己欣赏,也可以提供给他人欣赏、李四也可以出卖甚至丢弃、毁掉该国画;但是,收藏家李四对该国画没有署名权,没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也不能擅自将该国画让人出版发行。与之相应,该国画的著作权仍然属于创作该画的画家张三。由此可见,我国《著作权法》确定的原则是: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美术作品著作权的转移,对此本条的例外规定是,即美术作品的原件所有人享有对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根据以上的初步分析,结合美术作品所有权转移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a分析,以便在沥青法理的基础上,深入发掘现行立法的

特点,扬长避短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工作。

美术作品著作权中的“展览权”,也称公开展出权,是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展览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但也不排除文字作品的手稿等可以展出的其他作品。美术作品展览权包括作品原件和复制件的展览权,但是,原件所有权人只是享有“原件的展览权”,并不享有著作权。

以下将从美术作品的物权与展览权的冲突、美术作品的可复制性分别与物权和展览权的冲突等方面分析《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不恰当性:

一、将美术作品原件之物权,和美术作品原件所承载的著作权进行分离,导致原件的物权和原件所承载的著作权之间的冲突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之权利,故属知识产权之一种,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著作权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不是保护思想本身,在保障私人之财产权利益的同时,须兼顾文明之累积与知识之传播,算法、数学方法、技术或机器的设计均不属著作权所要保障的对象。

1.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与美术作品的著作权是不同的概念。

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美术作品的著作权可以由作者原始取得,或者由其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购买、赠与或继承等方式继受取得著作权。

美术作品原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不可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原件可以通过出售、赠与、遗赠、继承等方式转移到作者之外的人,依据《物权法》等法律规定,原件的合法所有权人,依法对该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将“原件展览权”独立于著作权,而归属原件所有人,客观上造“原件展览权”和“复制品展览权”之间的冲突

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不因美术作品原件之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著作权中的“展览权”也包括了“复制品”的展览权,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各地展出了大量的复制品,而其真迹是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原件展览权和复制品展览权,都具有财产性。按照《著作权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原件所有人仅享有该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的权利,而美术作品的作者仍然享有该作品复制件的展览权。尽管原件因其是真迹而与复制品在展览的角度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展览权”本身是展示美术作品的权利,对于美术作品的展示,“原件”和“复制品”都能体现美术作品的构思、制作、韵味、意境、风格等等体现作者艺术素养和功底的艺术;因此,“原件展览权”和“复制品展览权”势必存在冲突。

3.将“原件展览权”独立于著作权,而归属原件所有人,势必造成“原件展览权”与“美术作品发表权”之间的冲突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第2篇

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办的青年美术家提名展陕西分展区组稿工作已进行了3个月,期间经历了四川汶川大地震,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均是地震的受灾区,这对本次提名展陕西分展区的组稿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及时调整了各分展区的报名截稿时间,由原定的2008年5月31日推迟至2008年8月31日。出于担心地震导致的伤害和负面情绪对西北地区作品征集所带来的影响和对现有作品的浓厚兴趣,笔者采访了陕西分展区组委会办公室的邬女士。 据邬女士介绍,截至目前收到的作品已超过了300幅,这其中尚未包括山西、甘肃、新疆、青海四省正在收集的作品。随着文化部给各分展区组稿工作时间的相应延迟,以及假期的来临,组委会办公室近期接到参选者的咨询电话也日益增多。估计到8月31日最终截稿前,征集作品的数量还会有所增加。尽管活动开展当初,未曾料及国内今年会有这样的突发事件,但从目前的征稿数量和参选者的参与热情上来看,我们对青美展的成功举办信心十足。谈话间,邬女士让我欣赏了部分参展作品,看后我的感触颇多:本次参展的青年美术家以美术院校学生居多,其展示的成熟画法和笔锋确超乎了我的想象。比如国画部分,题材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个种类,有些作品构思很有创意,主题上能够推陈出新,构图加入了自己对主题的理解,笔墨生动,色彩丰富。我觉得很有必要选择一些作品上刊,一则是对青年美术家提名展陕西分展区组稿工作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二则也使广大《收藏》读者在展览之前领略部分参赛作品的面貌,提前感受一下中国西北青年美术家们的实力。如果读者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及时反馈给我们。 苦于优秀作品太多,版面却有限,可以登载出来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不免有些遗憾。但和其他展区不同的是,为了便于欣赏,同时给所有参赛者提供一个更好的宣传推介平台,本次参赛的所有作品,包括有部分未参赛的选手作品,我们全部上传到艺超网()上。点开网页,大家不仅可以轻松浏览和欣赏到全部的作品,还能直接与选手进行互动并参与评价。

本次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的宗旨是发现和推出年轻的美术人才,给艺术品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西北是中国文化发源地之一,美术大家历来皆有涌现,在当代美术圈中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通过青美展陕西分展区所收到的参展作品来看,可以发现西北青年美术家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如今的参赛选手,是否就是未来中国美术史上的大师?火爆的艺术市场上,川军,浙军轮番上阵,下一站是否会是西北军呢?梦想开始了,若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的话,青年美术家提名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究竟谁会是西北美术的新生力量?他或她的作品会是怎样的面貌?欢迎广大读者和美术爱好者及时给予批评建议,获奖者将在您的关注和监督下产生。

责编 王 昆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美术作品 欣赏能力 方法

一、为什么要提高成年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欣赏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把玩、研究、领略之后产生愉悦、爱好等情绪的过程。对于提高成人的艺术修养、陶冶人们的内心世界、开阔人们的视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作品欣赏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要素

关于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多样,不仅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各个知识领域,更是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美术欣赏来实现的。因此,要加强成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此拓宽成人审美文化视野,培养成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能够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发掘其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

(二)审美素养的提升需要以美术作品欣赏作为前提

不论是平凡人还是艺术家,他们审美能力的高低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努力学习所培养出来的,是在对基本审美常识掌握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成人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同时也提升了审美素养。这种审美素养的提升不是通过美术作品进行的硬性灌输,而是一种透过其价值和内涵所进行的渲染,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人们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美术作品欣赏是成人融入生活的衔接点

美具有强有力的渗透性,不仅可以融入人类的感情世界,也能流入人类的现实生活,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而这种美的流向需要以美术作品欣赏来衔接,透过不同的美术作品传达不同的感情,表现不同的意境,展现不同的美。

二、提高成人对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在纷繁复杂的美术作品欣赏中,成人美术教育在课量上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对成人美术作品欣p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针对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主要目的,将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配对性内容,即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技法;其二是代表性内容,即各画种的经典。

虽然欣赏课是一门对美学知识要求高,同时又要具备理性思考能力、广泛知识面、强有力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课程,但为了配合技法学习,在初学时应侧重技法教学和绘画语言角度教学。对于这种点到为止的、不追求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属于欣赏教学。成人在接受欣赏内容的学习时既提高了眼力,又辅助了技法训练,审美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一般来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技法学习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欣赏内容,都存在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而在欣赏内容重在提高成人审美能力、提高成人艺术表现技巧的前提下,不能用已经欣赏过的作品去表现技法构成以左右成人的创造力,因此,需要将死知识活用到欣赏美上,以避免对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阻碍。

在系统欣赏阶段,有目的、有意识的欣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作品鉴赏力,还能使成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使成人的形象思维、理性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这种系统性的学习就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表现的,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来体现的。当然在学习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力方面与技法课学习不相上下,都是提高成人审美情趣的手段,都是提升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方法。

因此。在欣赏内容上既要关注古今,又不能忽略中外,既要有选择性又要有继承性。要筛选那些对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的作品,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共鸣和感性认知的艺术表现。

(二)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和解读

对美术作品的阐释和解读主要表现在对其形式的分析。通常,我们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都是依靠概念化的形式分析语言来完成的,这是普通欣赏的通病和流行病。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有意识地整理出系统的形式语言,对于不熟悉的形式语言要多加掌握,要有目的地进行系统性学习。在形式分析方面,首先应当把握的是作品整体的构图和架势,从宏观上掌握作品的开合特点及布局,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传达作品的的意境和美感,然后加以形式语言去愠色,分析其表现形式、色彩关系、形象意境、点面布局及疏密节奏等等。这种形式不仅将作品分析得有条有理,还对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语言文字的表达

前面两个方面是对美术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形式解读,除此以外,语言和文字表述能力也是提高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语言表述的训练上,一般应当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指导和鼓励,并留有空间地自发学习和自我思考,教师要主导课堂的进程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另外,基础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借鉴别人的欣赏文字,留意他人对美术作品是如何欣赏和评价的,在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的基础上掺揉自己的想法和感知,去认识、欣赏美术作品。

成人美术作品欣赏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在经验和思维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对成人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不仅要求对作品掌握的深度,更要求教师能力和教师水平的高度,另外还有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这些才是提升成人美术作品欣赏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平.论提高成人对美术作品之欣赏能力的途径[J].艺术百家,2007,(01).

[2]陈艳娇.谈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25).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线;美术作品;应用

“线”可以说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在中西方的美术作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其它艺术形态要素所没有的艺术美感。著名的画家张彦远先生曾说过:“一幅画作如果没有线,那根本不能算在美术的范畴内。”早在远古的岩画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线”来表现绘画艺术了,而各国的文字也可以说是在“线”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由此可见“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对“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美术的形式、风格、表现力以及感受美术家的思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一、美术作品中“线”的作用

(一)无穷的变化张力

从本质来说,线其实就是点和面一种过渡,起着一种桥梁式的作用,但在美术作品中它却有着无穷的变化张力。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之中,画家们通过毛笔将自己心中的情景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之中无论是最基本的顺、拉、逆、提等绘画动作还是浓淡干湿的笔墨都充分体现出了线条的无限变化的张力之美,其直观强烈的丰富美感直入人心。而在西方绘画之中无论是后现代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在通过线的无穷变化张力来改变世界美术艺术。

(二)炫彩的意趣空间

线条本身的表现是简单朴实的,但是其视觉形式也是多变的,不同的线条组合可以抽象情景,而这些情景所产生的意趣是丰富多彩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流畅的线条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与其相反的曲线则会使欣赏者感到压抑;斜线是体现运动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是如果一幅作品中各种长短线条充斥其中,那么会让人们有一种紧张之感。从艺术角度来说,色彩、块面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不如线条。线条作为一种不依托色彩、块面发挥的工具,可以营造炫彩的意趣空间。

二、“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都知道美术作品有平面的如绘画、图案等,也有着立体的如雕塑、建筑等,因为表现形式的不同,所以“线”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平面美术作品中线大多数是用各种有色材料勾画出的可见线条,而在立体的美术作品中线则是形成整体造型的轮线以及形体内部的各种起装饰作用和表现作用的线条。下面是笔者对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中线条应用的分析:

(一)建筑中“线”的应用

建筑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世界上的建筑主要有东方建筑和西方建筑两大部分组成,在东方建筑中,中国的建筑起着一个主导性的作用,而中国建筑又有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之分,在“线”的应用之上,南方建筑更多的是应用弧线、曲线等线条,形成了南方建筑的柔美之感如苏州园林,北方建筑则更注重于直线的使用,形成一种大气、威严之感如北京故宫。在西方建筑中古希腊建筑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建筑特色重在围柱式,围柱式就是建筑周围用柱子环绕,其最重要的就是柱式,这种柱式的雕刻充分说明了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线条审美功用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二)中国绘画中“线”的应用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造型基础,其在绘画中被称为白描,甚至可以说没有线条就没有中国绘画,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就相当于现代西洋画中素描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们就对线条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比如说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人物身上衣服处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信手画出,而是严格的按照人体的结构,身体的比例来进行一种对线条的组织,只有这样,组织过后的线条才会更加优美,更加生动,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雕塑中“线”的应用

雕塑是一种摆脱了二维空间的束缚,由人类创造的存在于实际空间的造型艺术,在雕塑表现形体的过程中线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雕塑大师罗丹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体验,他说:“当我开始塑造人像时,我先观察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的轮廓线,接着用粘土塑一个粗样,尽量使各个部位都跟我看到的轮廓线相吻合。由此我们可以认定:线条是决定雕塑创作好坏与否的基础,每一个雕塑家毫无疑问都是线条应用的高手。

三、结语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线“在不同区域内的形式美感上也各不相同,例如东方的美术作品中“线”最重视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而在西方美术作品中“线”通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理性特征。但是尽管“线”的形式美感各不相同,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功能是一致的,因此要重视将“线”合理的应用到美术作品中,创造出合乎人们审美需求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史永春.论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01)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化;培养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美术语言。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美术、发现生活中的美术,是他们学习的关注点。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认识美术语言,了解如何用美术的角度看待世界。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认识美术、熟悉美术,让学生在探究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同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展开分析、思考,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1]。

一、小学美术教学情况

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他们往往需要学会用美术的角度认识美术,了解与美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模仿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策略,鼓励一年级的小学生自主完成部分美术作品鉴赏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对美术问题和基础知识较为熟悉,那么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就会有所加强。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透过美术作品看本质,勇于发现美术作品的美。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需要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现有的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使小学美术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利用新颖的教育模式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目前,部分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分组合作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讲解教学重难点,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难以充分地训练自身的审美思维。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做好美术教育的衔接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进而促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美术的习惯。

1.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倾向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赏析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习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学工具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如,在动漫形象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5~8分钟视频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动漫形象的特征,并总结美术作品鉴赏的角度、技巧问题。在引导学生欣赏动漫形象的有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有关动漫制作原理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动漫世界,发现动漫作品中独特的美。教师要做好幼小美术教育的衔接工作,特别要从学生的角度探索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发现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动漫形象的设计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动漫中人物、景色、事物等形象的美,绘制自己眼中的动漫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眼中夸张、幽默的动漫形象。由此可知,在面对审美对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入手启发学生,并以此实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个性[2]。

2.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思维

在幼小衔接期,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术。小学生接触的生活、学习、社会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世界,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自身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购物常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的认识。如,在《快乐的家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家园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家园对于每个人的意义”的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家园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赋予美术作品特定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家园美术作品的构造,并了解美术手工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家园美术作品的影响,进而增强作品中颜色的感染力。在自主区分不同颜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手工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美术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购买制作家园美术作品的材料,进而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房屋建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美术学习不仅掌握了部分生活知识,而且了解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学生设计、制作的家园手工作品也是不同的,其个性化思维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创设美术微课教学情境,营造个性化课堂氛围

教师在上微课时可以创设美术课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如,在人物形象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物的特征,在创作半人像时重点描绘人物的面部、衣服、眼神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微课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思路,再创作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美术画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画像是如何创作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赋予美术作品特定的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会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厘清美术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对美术作品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学品中颜色的感染力。在自主区分不同颜色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造型的绘制方法、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提高了审美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备绘画材料,进而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与人物形象绘制相关的工具[3]。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美术学习,不仅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了解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动手创作人物形象作品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就会建立起对美术知识的形象思维。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可以营造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单一作画模式的束缚。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顺应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4.结合纸工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现有的纸工特色教学工具,制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激发学生对纸工制作的求知欲。在实际的纸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让学生从构建纸工制作的思路开始,进入深入理解的学习,使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如,在制作“大嘴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制作嘴巴形状折纸的大致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制作“大嘴折”的基本思路。学生在思考生活中嘴的形象时,会自觉地思考人物嘴巴的特征,确立对纸工作品的认知。学生在上课前应了解折纸、剪贴艺术等基本的美术知识,完成预习,从而提高课堂上纸工制作的效率。教师可以设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口纸师傅的制作技巧,让学生协助,通过视频学习口纸师傅的制作步骤。在学生制作纸工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阶段思考制作层次,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设置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找到制作纸工作品的要点。学生在思考如何描绘嘴巴形状的过程中增强了想象力,制作作品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在掌握嘴巴的颜色、形状、折纸顺序的关系后,可以理解嘴巴形状折纸制作方法的不同,加深对纸工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思路,说明自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个关于嘴巴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特定的训练,鼓励学生并使其巩固所学知识,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5.结合美术作品故事背景,强化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

在小学美术课上,小学生对课堂导入时的美术故事往往很感兴趣,乐于发现故事中的美术知识。学生对于新颖的美术教育形式具有探索欲望,教师通过自主的美术教育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挖掘美术故事背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分组完成对美术故事背景的探索。教学个性和特色是吸引学生的一大重点,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分析当前美术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设计目标。如,在梅花作品的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结构丰富、内容突出的美术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教师要在多媒体视频设计中讲授传统的画梅技法,并让学生学会赏析梅的表现技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让学生分析梅花的造型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花朵代表的含义。在分析美术作品故事背景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

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术知识,并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学生通过阶段练习,可以建立对美术作品的形象思维,逐步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红,陆如萍.个性化培养: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J].中小学管理,2019(1):21-24.

[2]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