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与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教学 改革 创新意识观察方法

面对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当前形势,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应从整体、客观、发展的方向出发,立足于国内的城市经济建设及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教学方针,从设计资源到设计生态、设计能力等方面入手,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前沿设计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契机,依托产业背景和设计背景,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构建以专业技能的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意义。从设计教育的发展看,起初以绘图虚拟教学为主,现已转化为培养创新型设计思维及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过去高等院校的精英型教育已逐步转化为大众型教育;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标准是具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设计市场观点、良好的审美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法,并具有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人才。这些观念、技能的培养,除了要求我们有设计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一、公共艺术的教学目标与定位

基于我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结合公共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公共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的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又有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共性。

1.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途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欲望,具有创新精神。

2.具有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并能运用专业技术、技能从事设计和制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解决设计方向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4.掌握创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公共艺术设计的每个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配合,需要有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因此,必须考虑到以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考虑到实际岗位的要求来规划教学内容及对教学课程进行量化。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第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化,进一步强化专业性,从专业性质的层面解构专业教学内容各要素。

第二,基础教学内容以应知应会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分配基础、专业、设计的比例关系,同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融合性。

第三,专业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化。以体验、实践、创造为主要特征。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

第四,增加发挥学生自主性创新的教学内容。

2.课程体系方面改革

课程体系体现在教学大纲上,具有明确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和任务,同其他课程的联系,课程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在课程分配上,既要强调实效性、应用性的内容,更要兼顾设计方法与思维训练的课程内容。

第一,课程体系突出公共艺术教学功能性要求。

第二,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强调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在学习积累上的融合性,又要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和发展性。

第三,根据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优化组合的突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增加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者着眼于市场,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创造性设计思维活动的流程课题,它既是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设计理论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设计专业技能性强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结合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设计方法论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公共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作为教学环节的突破口,在构建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新型多样化的教学与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课程模拟教学法训练 是实践对课外模拟角色转换的教学,它包括项目介绍、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多个教学环节。

第二,专业设计课程多采用甲乙双方案例进行讲授,在剖析案例的同时,结合将要进行的项目对设计的一般规律、作业基本流程、方法等进行阐述。

第三,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需要进行现场观摩勘测,熟悉周围环境情况,了解制作要领和工艺流程,分析设计思路、制作效果等等。

第四,为了适应现代化设计进程的需要,通过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强化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文案课件,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多渠道的设计实践与教学模式,是当今设计教育状况的需要,也是促进设计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重要步骤。首先,在高校设计教育体制中,鼓励开设产、学、研一体的教师设计与教学工作室或实验中心。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揽社会设计任务及开发项目。实行市场商业运作,让教师在实践课题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提升和积累。加强学生设计多样性试验探索和实际案例操作流程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专长,进一步做好合理的专业方向引导,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应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如同专业技能培训作坊一样,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中,实验室在配合教学环节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还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让社会了解学校教学,给学生以社会实践的机会。其次,探索校内外合作经济实体的建设,依托高校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势,形成双优互补,以争取在高校设计经济实体内部,解决学生实践工作岗位和场地的需要。

结语

公共艺术教学的改革需从多方面、多视角来进行,既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又要考虑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既要考虑艺术的共性,又要考虑公共艺术的特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了解设计与实践的关系,促进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设计理念的更新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陈君.论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中国装饰杂志社.北京.2006.1.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改革;CDIO理念;“三大”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刘忠艳(1975-),女,黑龙江依安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周波(1963-),男,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教改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新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34-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1]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1届学生。目前,从招生人数上看,从2005级的150人到现在的50人,数量在减少;从就业情况看,从原来的100%就业到目前的90%就业,就业情况不如从前;通过去其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调研,发现并不是社会上缺乏工作岗位,而是学生不能适合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调研得知,现在的工作岗位急需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师应积极努力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全国来看,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时间短,各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院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方向不清晰,没有形成特色。如广东省大多本科院校都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规范,各院校都碰到了专业方向定位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

第二,大多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实验教学的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更新不够快,很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设备较陈旧。

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是各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实践能力。要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理论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二、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

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配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本教研室人员将对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和主要用人单位进行重点调查,对国内外理工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隶属于计算机学院的特点,确定培养方向为偏向信息科学。同时积极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并进行改革,主要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实训、生产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面入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方法

在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下,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特点,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1.实践教学内容

全国500多所院校都设置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3]且大部分依托于数学系开设,多以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为研究方向,而黑龙江科技大学该专业是设置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因此根据研究方向参照CDIO模式制定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计划至关重要。CDIO[4]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院长和各个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于2008年9月去汕头大学学习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及科研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根据CDIO理念重新修订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根据新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新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5]

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2.实践教学方法

为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6]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是理解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依据该主线将实践教学具体分为4个层次(见图2)。

第一,基础性实验:也就是课程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课程的基本原理,同时验证基本原理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相应课程的实验来完成。

第二,综合性实验: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相应课程的课程设计来完成。

第三,系统性实验:也就是提高学生能力阶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给出实际的子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制作。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认识实习和工程实训来完成。

第四,创新性实验: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针对当今的热门课题,进行研究并设计解决方案加以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到企业里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来完成。

3.综合实践素质培养

第一,积极开展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省及国家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科技大赛,如数学建模、ACM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走进企业,积极督促学生参加全国软件水平考试,增强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职业精神以及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4.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深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到名校盯课以及到有名企业挂职锻炼等提升自己,同时也要积极参加技术创新方面的研讨和交流会等来扩充知识面和提高实战能力。

四、实践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就业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8级的53名同学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查,反馈总结如表1所示。其中53名同学中有7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其余46名同学全部就业。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很多高校提出了各自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安徽工程学院针对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安徽理工大学也重点强调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长沙理工大学注重实验环节;等等。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际,遵循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在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三大”理念下,经过了四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情况良好,相信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必将推进“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

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我们还会继续研究怎样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1):103-105.

[2]蔡贤资,黄小虎,文斌.农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89-291.

[3]刘涛,王忠群.应用型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3):104-106.

[4]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6):52-54.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第3篇

我校化学教研组在学校正确领导下,根据本校化学组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要求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积极推进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教育的功能及其定位都已经非常明晰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走出原来的误区,同时还必须结合生源的实际情况。培养目标定位的调整对课程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改革。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情况的变化,和培养目标定位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也使学校的校风建设陷入困难的境地。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普遍存在,老师难以开展正常有序的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大打折扣,慢慢地在老师中出现了厌教怕管的情绪。尽管班主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连续采取了多次的专项行动,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一线管理,但收效甚微。

我校化学组课程包含护理、影像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三个专业,开设医用化学;药剂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五个科目。护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主干专业;药剂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五门化学相关课程,涵盖了基础和专业两个课程领域,相应的学科难度较高,课程结业考试中,不会写常见医用化学物质分子式,不会简单的溶液计算的现象常有发生。

2.化学课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们进行课改的指导思想是: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正视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降低教学难度,根据本组各个专业的不同性,赋予一定的新的教学思想来重构教学内容,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的预期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化学课课改的原则和措施

3.1探索教学理论,深入课改实践。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中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要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迅速”。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的学习所得的结果是和学生在老师的压力下、带着强迫感进行学习的学习效果所不能比拟的。在一定的动力基础上,采用科学教学的方法,这样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在教学的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课堂,放弃冗长低效的传授式,以问题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学,明确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在引入项目教学法,按学生需求构建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考虑了学生需求,更考虑了学生的专业需要。例如,护理专业对今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溶液配制、常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法等教学的项目目标,更体现了卫生学校教学目标和专业需求。

3.2培养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效果。我校的化学教学既有文化课程,也有专业课程,在本组的教学改革中一直坚持以培养学有所用的技能人才为准则。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必须正视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的预期作用。同时,原有的教学方法,或是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满足职业学校的需要。既然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也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努力创造出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情景,引领学生去操作,去体会。

3.3打破课程界限,重构教学内容。课程学习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的,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生长点,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调研发现,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化学课的需求以及医院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技能中,人体生理与病理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消毒灭菌以及溶液浓度的计算与溶液配制是最重要的,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只需要学生知道就可以。如果按照教材的内容框架教学,有大量今后工作应用不多,学生觉得纷繁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对化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大胆的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一方面节省课时,用有效的课时有效的为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使化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需要,使学生学有所用。真正放弃只为知识目标的完成,用的不学,学的没用的教学现状。

4.课改实践中的思考

普通文化课的课程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把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作为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2)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和一个结合,即按需施教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普通文化课教学改革必须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按需施教原则是指普通文化课要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普通文化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是高校中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有的高校在文科专业中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长期以来,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教改思路。

一、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

目前,在国内许多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模式单一、没有层次差别的弊端。不同的专业使用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也是统一的,教学没有体现出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层次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高等教育中数学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和对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结合学生的数学程度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次教学。

首先,高校可以按不同的专业将高等数学分为基础型、应用型和研究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体现针对性,基础型的高数教学,学生只需分别达到文、理、工科数学教学最基本要求;应用型的高数教学,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专业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型的高数教学,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着重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个层次,分别实施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高等数学教学。

其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因材施教,实施多样化教学。有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老师讲授为主;有的教学内容则可设计为课堂讨论形式,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进行讲评点评;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讲,只供学生课后钻研,引导学生朝超出该课程要求的更高层次发展。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化,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应用性不强,内容陈旧。教师要分析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需求程度,对于那些用不上或使用较少的内容适当降低要求或进行删减。教师应从专业课中筛选出能运用高等数学理论的案例引入教学,并注意收集实际案例,逐步建立按不同专业分类的案例库。如电器类专业的高数教学可以删掉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而加入开关代数、富里埃级数等;经济类可介绍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等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看到高数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为了实现和巩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不同专业类别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有的专业进行闭卷考试,以全面考察学生对高等数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专业可以采取半开卷考试方式。考试时学生可带记有知识点、典型例题、数学公式的纸条。此方式突出了应用性。有些公式、定理不必死记硬背,在今后用到时知道从哪里找即可。有的专业还可以采用学生出题的方法。每位学生出一份试卷,教师从中筛选出考试题目,哪个学生的题被选中可追加一定分数。这种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同时激发学生对考试的兴趣与考前复习的积极性。

二、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1994年,美国科学院院士格林教授在他主编的《数学科学技术和经济竞争力》报告中指出:“时代需要数学,数学需要应用,应用需要建立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要做的工作。这需要他们综合各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与操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具备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将大量时间用于计算上,而往往忽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导数的应用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内容,建立数学模型,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将分析带过,重点放在求导上。这样一来,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建模的实质并不了解,更无法理解相应的数学思想和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建模的能力,必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实验课要加强计算、推理内容与现代计算技术的结合,教师可以介绍国际上通用的数学软件,使学生学习一门课就能够掌握一个数学软件。

数学建模的方法在微分方程部分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微分方程模型是常用的数学模型,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来解决。教师在微分方程的讲解中,可以引入Multhus与Logistic人口模型、传染病模型,根据一些实际数据,用Malthus和Logistic模型预测我国人口发展趋势。这样,既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具体,从而增加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中难以讲解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将过去零乱分割的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发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年以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几支粉笔一堂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被学生认为抽象、单调和枯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探求更为有效的、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新的契机。

首先,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高等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图文声像并茂、色彩鲜明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形象直观地展现高等数学中的各种几何空间关系,可以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静止内容活动化。展现高等数学中的几何空间关系,是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独具魅力之处。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出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空间关系模型。例如,借助于CAI软件模拟现实中较难细致观察的几何图形,在教学中用动画来模拟复杂函数的图形、曲线曲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的位置变化,还可模拟空间曲线、曲面、立体图形的生成过程。这种过程的模拟可以实现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直至生成空间立体图形的全程模拟,使得原本难以捉摸的空间关系变得具体形象和五彩缤纷。学生不仅看到了空间图形,还能细致地看到各种空间关系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矛盾。通过开发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例如导数、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等概念在讲授时,若将实例和定义在黑板上书写一遍,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若加上画图说明其几何意义,一般需要15分钟以上的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就可充分对所讲内容进行分析,补充教材以外的例题,增加课堂信息量,加快课程的授课进度。

总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大力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教学改革与研究范文第5篇

泰州市凤凰初级中学创建于2018年,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一所乡镇初中易地重建。刚创建时的三个年级,学生少,师资薄,进取心不足,教学工作困难重重。为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我从2019年秋学期开学以来,深入各备课组和各班级,采取参加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组织评课、凤凰论坛等形式,与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进行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锁定主要问题,确定了以“打造美好凤凰”为主题,强师能、研课堂、建社团、谋课程,一心一意抓教学,聚精会神提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

一、现状及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对于多媒体和泰微课的使用还存在抵触思想。在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不愿意、不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对于组长布置的备课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更多的是拿来主义、经验主义。在评课中,只有个别老师能提出一点有效的见解,大部分老师缺少思考。这些都是教学理念落后,甚至没有教学理念的表现,也有一些老师纯粹是态度问题,不愿与人交流分享。

2.课堂教学结构传统

在听课和调阅老师的教学设计时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传统,缺少问题和情境的导入,在设疑激趣、讲练结合、深度学习、突出学生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3.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满足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不能自主地学习,更加不会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拓展的知识、灵活的知识、实践技能都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二、原因及症结

1.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是由原高新区塘湾实验学校初中部整体搬迁而来,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某些考查学科存在主科老师兼职从教的现象。

2.课堂模式单一

课堂模式非常单一,教师缺少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基本上是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缺少科学合理的研究。

3.生源质量较差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基本是来自塘湾镇周边地区,还有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有4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差,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们要以“泰微课”为抓手,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1.营造研学氛围,引领教师发展

搞培训,引领教师“入心”,主要是校外大咖谈意义、校内专家谈经验,技术行家谈操作。建中心,引领师生“入境”。我们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的做法,在校内建成“泰微课资源中心”,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研制“泰微课”的优良环境。搭台子,引领教师“入行”,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泰微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基于“泰微课”的同题异构课堂交流研讨。通过这些措施,形成良好的研用推动氛围,引领教师发展。

2.构建应用模型,改变研学方式

我们反思国内实践现状,结合“泰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课前学生的“先学”质量、课内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储备等实践面临的难题,围绕学习的变革这个核心,对“教”与“学”流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定位,形成“双向五步十环”的实践理念与模型。我们将以此模型研用、改进为抓手,促教研的深化、促学校的改变,不断提升研究和应用“泰微课”翻转课堂的能力。

3.利用资源中心,教师人人制作泰微课

要想教师使用泰微课,除了行政推动外,最主要的还是促进它的内需,促进他对泰微课价值的认识。我们在今年提出了人人制作泰微课的硬任务,让他们在全身心投入的制作中认识“泰微课”的价值,从而推动使用。

4.应用好教学圈,学生个个使用泰微课

我校借助家长会、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多个交流平台,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泰微课2.0”的注册使用及教学圈作业反馈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个个学会使用泰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