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 优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模拟微观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直观,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教学效果。

然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是新的教学环境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

问题一:喧宾夺主,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原子晶体”一课时,从开始到结束,连新课的导入、练习题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刺激状态,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的运用中,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我觉得,在教学中至少应考虑“三适”,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

1.适时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例如,讲授原子、分子等微粒结构或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它们的特点,从结构到性质、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那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如,在课件《离子键与共价键》中,利用微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很成功。多媒体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2.适当配合,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实践,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一个原则:重视多样化,力争最优化。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要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当教学内容吃不开静态时,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时,可选用录像;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先用计算机多媒体。例如,在《原电池》一课里,通过人人动手实验已经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真实。在学生急切渴求解决疑问――电流究竟是如何产生时,计算机屏幕上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的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H+得电子成为H原子,两个H原子结合为分子,H2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的融洽,学生眼耳脑手的全部调动并聚集于一点,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3.适可而止,分清主次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节制,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问题二:华而不实,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必须用多媒体有表演作秀之嫌。

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是否一定要用多媒体呢?

不少地区,不少学校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只是为了“表演”需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一定要讲究应用,不搞形式。能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声、光、影“效果”一定不要用,一切以服务课堂教学为准,不搞“个人技术”的演示,杜绝表演作秀。

问题三:多媒体可以代替化学实验。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2篇

一、应用多媒体突破实验难点。在日常科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如《细胞》一课,不仅需要学生自制洋葱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还需要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状、特点等。各环节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如果只是教师讲解一下操作要求,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自制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用摄像机进行拍摄,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并把制作过程的难点细分几块与视频结合进行演示、讲解。通过视频播放和教师讲解,让实物与概念相结合,让操作与难点相结合,让视频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模拟教师制作过程的正确步骤和操作过程的动态图像,让学生的实验活动更高效。

二、应用多媒体突出实验重点。实验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点。多数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之前,往往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并提出实验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教师把注意的问题讲得再透彻,还是有很多学生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我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学后发现,在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前,利用多媒体“动画”细节、“动画”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并正确操作实验过程。如《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要求学生会使用酒精灯,并学会做加热试管水的实验。以前教学,我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可效果不佳,学生根本记不住那么多注意事项,实验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操作错误,有的错误操作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于是,我便用多媒体课件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配以简单的动画来提醒学生,并帮助他们记忆,效果很好。

三、应用多媒体优化实验过程。小学科学实验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从中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如内容的演示,只是给了学生一个外观的操作表象,只是让学生看到了别人怎么做,这只是学生技能形成的第一步。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带着这个疑问在演示方法的帮助下自己去动手操作,通过反复的熟练运用,才能形成某一技能。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便于学习掌握观察到的现象,并加深记忆,我把细胞的结构图展示在课件中,指导学生明确地区分植物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不能、不便、不准的实验搬进课堂,摆脱实验的局限性。如可以把原子能爆炸实验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可以把月相变化过程图、日全食过程图等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对于一些难以表述清楚的知识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判断,增强记忆。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训练及互动等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交互特性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283-01

1、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1 易操作性原则

在设计、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一是操作步骤不要太繁琐,课件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预备知识,最好都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使学生既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也可以下载使用。二是操作界面不要太复杂,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不能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如何操作上。

1.2 形象化原则

在进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时,应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1.3 模块化原则

从总的方面讲,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统筹计划,整体考虑。但在具体制作时,则要分步、分块实施,也就是把每个教学科目分解成数个模块进行设计、制作,然后再连成一个整体。对课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课件不断更新所带来的麻烦。在制作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方面要减小课件体积,对课件的容量加以规定,使每一个课件都不超过规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对较大的课件可以分割成若干小的模块,分别制作并建立链接,以此减小课件的体积。

1.4 网络化原则

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仅仅局限于独立使用和完成某一单一的任务,而是要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

2、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

2.1 分析学生特征,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件设计。

分析学生特征就是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概念的原有认识结构和原有认识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以便使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更有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只有注重对学习者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课件的设计思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因而课件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对学习者的—般特性进行分析,掌握学习者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从各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当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内容,过于困难的内容都不易被学习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进行。

2.2 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精心设计脚本。

在设计脚本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特征和岗位需求,在教学内容确定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知识点,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的层次。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必须分析课件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把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找出各个知识点,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结构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其次,编写文字脚本。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再次,编写制作脚本。制作脚本是在吃透文字脚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制中,应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影像、声音等素材。制作脚本是课件制作的基础,制作脚本编写完成后,整个课件的形状基本上就出来了。因此,对制作脚本的编写必须认真细致,考虑全面。

2.3 合理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进行开发。

在具体开发中,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选择何种工具软件,将直接影响到制作课件的质量,因此应根据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加以正确选择。常用的软件有多媒体编辑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等。第二,要精选设计素材。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这就要求掌握大量课件设计素材。第三,要抓好制作合成。制作合成是将脚本变成课件、使教学思想付诸行动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

2.4 注重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形成互动式交流。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强化,矫正的作用。形成性练习可以设计成问题提问的形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即提问方式,应答方式和反馈方式。提问方式用于是非题,选择题或填空题;应答方式要求一题一答,适当给予提示,对应笞结果判断应与评分结合;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应答给予反馈评价,根据不用的情况分别做出“指出错误”,“要求重答”,“给出答案”,和“辅导提示”,等不同形式的反馈。

反馈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育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对自身的教学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增进教育传播效果。教育者应重视并善用反馈,有效地控制教育传播活动,使之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运行。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4篇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方面,更有特殊的优势。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浩如烟海,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不断地出现。因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视觉、听觉等诸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定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

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更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教师通过剪辑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很多较深的历史形象痕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的质量。例如讲述《》一课时,将变法过程同时用动态电脑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听觉互动,在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听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效果显而易见。

二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未知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不满足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一要精心设计课件,设计鼓励学生探索大的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引导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二要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一步步地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三要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和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珍闻、轶事和趣闻、影视资料等素材,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由于职高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集中精力的时间不长,一般学完新课后,开始感到疲倦,精力难以集中,这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练习、对答案,学生会感到厌烦,既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道:“棒极了!”学生看了听了自然会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他――“再想想”,并配以相关的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筋。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并不断地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经验。

四 扩大信息,开阔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范文第5篇

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化体育室内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接受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善于模仿,好奇心强,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能直观、具体、解图、助教、寓教于乐的特点,创设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和学习,达到在乐中教,在乐中学,更多地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然而,技术、技能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讲,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一系列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也就是通过多种感知,即视觉、听觉与运动知觉发生联系,在各种器官互相作用下,根据动作出现的顺序和时空关系建立起一连串的运动条件反射,而视觉感知,又是体育教学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广泛地运用动作示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利用各种感官,获得生动的表象,形成全面而深刻的感知认识。这就加快了对技术、技能的掌握。

然而,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示范的成功与失败,动作难度的影响与限制等等,都不能较清晰、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不能定格的空中动作等)。为此,把体育课的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放映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增加了感官刺激,如图像、色彩等,将输出的信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使复杂的动作过程简单、具体化,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品味动作,体现动作的结构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本能的产生学习兴趣,自主的参与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时,我不是把学生带到操场,而是先在教室里观看录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整体上看,对蹲踞式跳远有一个大致的较为规范的完整印象,然后再运用重放、定格等手段,关键点拨,指出要领,使学生能直接看到蹲踞式跳远的各个分解动作、要求。接着,再看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动作结构有一个明确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观看起跳时的着地、退让和蹬伸,腾空后起跳腿逐渐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两腿一起上举,使膝接近胸部,落地前,大腿上抬,接着小腿前伸,同时两臂向前,腿、臂动作协调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全套动作有深刻的视觉和听觉体会。最后到操场上,教师指导、示范,实地操作。较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过程看得真切,要求听得明白,而且层次清晰,便于全面理解、容易掌握各种动作之间的衔接,其教学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