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护理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方法: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改进排班模式,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后勤保障.实施临床“现场管理式”的护理质控模式。
结果: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明显提高(P
结论:夯实了基础护理,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关键词:开展优质护理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7-01
为了更好的满足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特殊要求,减轻患者家属负担,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护理内涵,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基础质量,2010年4月来,我院借鉴同行业示范病房的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资料
一般资料。我科开放床位40张,使用床位每月平均25张,多收治老年患者,患者年龄70~95岁,平均(83.72±11.44)岁,生活上需要更多的关照。现拥有临床护理人员10人,均为女性,年龄23~53岁,平均(30.62±4.96)岁。学历:大专8人,本科2人。职称:护士11人、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
2方法
2.1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成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考核标准。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在医院各个病室电子屏幕向患者和社会公布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
2.2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出每层护士分工的细则,明确工作职责。其中N4层护士为主管护师可以做主管,或白班小组长;N3层护士为高年资护师,可以做白班小组组长,并参与病房的质控管理;N2层护士为低年资护师或高年资护士,主要负责完成小组常规护理技术的操作及基础护理;NI层护士为低年资护士或新护士,主要负责基本护理技术的操作和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护理员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每病房按10张床配1名护理员的比例配备护理员,把护理员根据时间段排班。夜班要配备1~2名护理员,主要工作为协助护士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加强巡视,起到减少陪住率,保障患者安全的作用。
2.3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改进护理文书书写表格化,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记录,护士每天书写文件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实施订餐、送餐、设备、水电维修、一次性用品送病房,消毒供应下收下送,把时间还给护士,护士还给患者,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多。
2.4建设科室文化走廊。病区充满了“你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希望”,“奉献爱心是我们的天职”等温馨祝福语。亦可随处看到温馨提示语,如“小心烫伤”“小心地滑”等。走廊设有健康知识宣传栏,明星护士专栏。病区安装有中央空调,开水房,每间病房都配备有电视机、卫生间、壁柜,此外还添置了轮椅、推车、便民箱、阳光活动室等。
2.5开展亲情化护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护士长带头搞好亲情护理服务,用心关爱患者,视患者为亲人。每天都抽出时间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交流内容从治疗用药到生活家常,亲自为患者端水喂药、翻身叩背、用轮椅推患者散心、晒太阳等,主动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想到患者之前,做到患者之前。
2.6实行延续护理服务[1],建立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本,启动“责任护士随访热线”。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身体健康情况,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患者用药,提醒其及时复诊,必要时上门服务,如为患者换药,置管,导尿等,让患者时刻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怀,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3讨论
3.1优质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最终要依靠改革管理。同时也只有改革护理管理,才能大幅度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强调病房是一个整体,管理应形成一个体系。
3.2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实施建立了新的护理理念,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护士的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过去的护理模式限制了护士价值的自我实现,很多护士出现了离职意向,给工作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新的护理理念的形成从真正意义上把护士还给患者[2],护士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护士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从而满足了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护理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护士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感得以实现。
3.3定期召开反馈沟通会。为了把各项工作准确无误的贯彻执行下去,保证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避免工作环节中的漏洞,我们病房制定了每月1次的例会,要求病房全体护士包括护理员必须参加,时间30~60min。质控小组成员汇报本月自查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在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4创建示范病房,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在创建示范病房活动过程中,我们瞄准在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上下工夫。科室在完成护理部的各项业务考核外,还针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薄弱环节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与考核。在开展护理查房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将临床护理操作纳入护理教育查房的考核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人人有参与、有预习、有总结。使得参加的每个人员都有切实的认识和提高,以保证护理查房的内在质量[3],一个标准化的示范病房会给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榜样和楷模作用,会在无形中促进和推动其他病区的护理质量的提高,使得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丁炎明.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整体护理质量[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70
[2]张秀云,展国兴,等.星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二级甲等医院中的运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68
[3]丁炎明.注重护理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1—80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44-01
为了适应医疗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我院2007年针对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开展了护理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同时也建立了护理垂直管理下的护理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方式,促进了护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4年的尝试与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实行层级负责制,建立与护理垂直管理相匹配的护理教育体系。成立护理教育委员会,设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干事、(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教学护士及带教老师的层级管理体制。护理部教学干事负责制定全院的教学计划。
教学护士实行选任制,聘期为一年。由科室护士长提名报请护理部,护理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并结合本人学历、资历及教学经验等综合因素,每个护理单元评选一名教学护士,分管本单元的护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护理教育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享受教学岗位津贴。
1.2 明确教育体系职责:我院在主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护理教学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护理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研究审核各级护理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及教学护士的评审、考核工作,研究护理教学经费分配计划,研讨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我院护理教育体系分护理部和科室两个层次。
1.3 确定教育体系内容:我院设立护理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护理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教育经费由护理部支配。护理教学计划的制定重点突出分层培训。
1.3.1 新护士培训:我院每年新入院的护士上岗前,护理部统一组织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等,使新护士在入科前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及工作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新护士入科后我院根据不同专业、学历层次及工作经验特建立了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新护士培训计划。每名新护士都有一个由护理部及科室共同制定的具有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每人建立一份培训档案,将培训及考核内容、结果记录其中。制定专人带教并上满各个班次,全部培训计划完成考核后由科室以书面的形式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最后护理部考核合格后下达考核合格通知书后方可独立上岗。
1.3.2 毕业5年内护士培训:为使年轻护士能够全面掌握专科护理技术,实行新护士轮转培训制度,建立院内护士培训基地。组织新护士毕业5年内到普外科、心内科、脑外科、神经内科、ICU、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完成一定学时的轮转。
1.3.3 在职学历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在职参加护理硕士、本科等各类护理学历教育,在工作时间安排上为护理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1.3.4 各级护理人员培训:每年有计划组织各级护理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干事、护士长、教学护士)及专业技术人员(护理骨干、专科护士)参加国家、省、市的学术交流及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3.5 实习护生的带教:每年由护理部制定接受实习护生的教学计划及安排,各科室教学护士具体制定本科室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授课及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安排具有带教资格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并完成出科前的考核。
2 成效
2.1 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有效的管理起始于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也归功于规范和制度的落实、执行[1]。我院护理垂直管理下教育系统的实施,建立了与护理垂直管理相匹配的教学管理体系,改变了以往所有护士学习及考核内容一样、科室所有护理工作均由护士长一手抓的局面, 体系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继续教育的效果。
2.2 搭建了护理人才成长平台:我院实施的护理垂直管理下教育体系的建立,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一批护理人才脱颖而出,自身潜能得到最大挖掘和发挥。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才能,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发展超越[2],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 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继续护理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旨在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追加教育,对提高护士能力、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建设发展[3]。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自护理教育体系建立以来,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操作水平,还是篇数均有了显著提高。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很好地适应了医院改革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 闽琦芬,朱春萍,徐萍.引入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9-40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护理方法、效果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指的是由生物性或者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导致的支气管树粘膜急性炎症[1],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以及肺部干湿罗音等症状,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秋冬为本病的多发季节,患者发病后,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往往会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在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10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为(38.52±6.25)岁;而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12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为(38.42±6.1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全面检查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3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比如发热、咽痛以及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2)对于咳嗽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适量的镇静剂或者祛痰止咳剂帮助患者缓解咳嗽症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痰液,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检验,同时将检验结果作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护理;(3)辅助患者排痰。医护人员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讲解排痰的方法、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咯痰,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给予吸痰护理,同时,患者排痰前后,医护人员应该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对患者口腔进行针对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感染的出现几率。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和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0
15
9
2
70.11
观察组
30
11
10
9
94.12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实际上指的是患者由于感染细菌或者病毒等病原体而导致的支气管黏膜炎性反应[3]。通常情况下,由于中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免疫力低,所以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大多数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累及支气管、气管,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支气管炎具有复发性的特点,所以治愈难度大。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坚持止咳、控制感染、增强体质、祛痰、平喘以及解痉的原则[4],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1%,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较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临床上在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缩短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海洁.张贺.布地奈德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46.
[2]崔桂华.张增梅.射流雾化吸合超短波治疗喘息型急性支气管炎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55.
护理部将护理质量综合目标考核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对护理质量考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反馈与总结,符合PDCA循环管理理论模式,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问题是全球医疗服务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卫生部《2010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将院内压疮、管路滑脱、跌倒/坠床的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作为管理的重点。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对全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通报,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各护理单元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管理对策,有效降低了院内压疮、管路滑脱、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护理部通过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相关指标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修订完善了身份识别制度、查对制度、各关键环节工作流程和各种风险评估表等,进一步优化了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质量标准规范了护士行为,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共同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促使科室护理人员共同针对问题、分析讨论、实施改进措施,保证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有效落实。护理部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综合质量考核成绩进行排序公示,形成了激励效应,促进了护理单元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提高了护士长质量管理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士长的管理潜能。综上所述,护理质量综合目标管理是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建立系统、规范的护理质量指标控制体系和评价办法,实施护理质量综合目标管理,加强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监督考核、动态监管和科学评价,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本文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149-02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症状。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高死亡率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可达130人/10万人[1]。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268例食管癌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68例,男188例,女80例。年龄36~86岁,平均56岁。其中手术后83例,放疗98例,单纯化疗67例。
2护理
2.1食管癌的心理护理
谈癌色变是癌症病人的共性,当患者得知自己所患疾病为食管癌后,立即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连锁心理反应,进食困难更加严重。此时,护士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2.1.1教育性干预根据患者的居住地,让患者了解典型治愈病例,给予面对面交谈,鼓励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发放食管癌防治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病人解释食管癌可能引起的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介绍不同的应对方式和癌症防治知识。及时调整患者的情绪反应,控制不良情绪的持续和发展。
2.1.2治疗性干预根据不同心理障碍给予抗焦虑、抗抑郁和镇痛药等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缓解失眠、疼痛等症状。
2.1.3认知-行为干预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方法,正确认识自已的疾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他们生命的珍贵,生命不是单纯属于个人的,还影响着整个家庭和社会,只有自己抱着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才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指导家属、同事关心患者,保证患者的自尊。由于不同职业、性别和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有不同的心态[2],分别给予分类心理治疗,改变不良的心态和不良行为,给予暗示和催眠治疗等,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2.1.4支持-表达式干预改善住院环境,创造花园式医院,为患者提供舒适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让患者能够说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及表述与疾病相关的焦虑、忧郁、孤独、悲愤、恐惧等情绪。通过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要有的放矢地给予心理护理,阻断负性心态恶性循环。
2.2食管癌患者的饮食护理
2.2.1手术后患者食管癌手术后,由于胃上提到胸腔,幽门及十二指肠变直等器官位置的改变,除给予一般的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维生素含量的食物[3]外,注意每次不要进食过多,食物温度30~38℃为宜,因胸胃占居了一定胸腔的位置,毗邻心脏和肺脏,进食过多或温差过大会加重心肺负担。进食后要半坐卧位20~30 min,平卧会引起食物反流,进食后运动或站立位易引起倾倒综合征症侯群,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等不适,有的引起腹泻。
2.2.2放疗患者对于初期放疗患者,指导进食流质饮食,因为此时食管腔阻塞较重,非流质饮食容易引起梗阻,放疗中期可以进食半流质饮食,此时一般肿块已经大部分消退,梗阻缓解。放疗后期,患者已经适应放疗反应,肿块几乎完全消失,可以进食普食。
2.2.3化疗支持患者化疗一般是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绝大部分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性顽固性呕吐、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或腹泻等。因此,在化疗前应做好饮食指导,一般化疗前1.5~2 h禁食,避免因进食后饱胀、化疗时恶心呕吐反应剧烈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化疗药物注射后约1 h,可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高和少油腻的食品。并合理使用镇吐剂和镇静剂,抗组胺药或地塞米松等药物,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3结果
3.1问卷测评
心理护理需求(需要或不需要),饮食方法实用性(实用或不实用)。体重测量。
3.2结果
本组268例,认为心理护理有效和必要者260例,占97.01%;认为可有可无或无效8人,占2.99%。认为饮食方法很实用的253例,占94.4%,自由饮食者或认为意义不大者15例,占5.6%。体重增加0.5~1 kg的236人,占88.05%,32人体重无改变,占11.95%。
4讨论
4.1心理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食管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已经引起了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食管癌患者具有特殊的病理心态,心理护理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本组结果显示97.01%的患者需要心理护理。为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这需要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默契配合,才能使病人面对现实,告知自己的躯体症状和心理感受,如患者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夫妻感情,子女感情及对社会、邻里、同事的看法,都会为制订个性化心理护理提供最真实,最原始的心理资料。要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反应类型及目前的心理状态,制订最佳心理护理方案,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提供保障。
4.2饮食护理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医学的进步,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已成为趋势。对于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不同患者的饮食指导也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本组针对性的分别饮食指导,效果显著,问卷结果显示,94.4%的患者认为饮食指导具有实用性,从住院期间体重检测分析,88.05%的患者体重增加。
总之,正确的心理护理与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68-369.
[2]王燕荣,白卫云,岳学琴,等.癌症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医护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3,7(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