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90-02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

1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现。我国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2年~2014年,我国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连续三年高于同期GDP增速和第二产业增速,2014年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为30.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8.2%,比“十一五”末期高出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此外,2014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40%,高出2010年5%左右。无论从服务业的增速还是就业比重方面,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从国际水平来看,我国服务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此外,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1]。因此,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我国重构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急需增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我国服务业的资源消耗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努力减轻其对资源的消耗,减轻服务业增长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服务业绿色转型是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绿色服务业强调在不损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绿色服务替代传统服务,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压力[3]。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2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探讨

2.1加速发展绿色生产业

生产业的重点行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专业性质的服务行业。在开展绿色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业。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以及回报都纳入决策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首先应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和修订,推动金融业务结构的调整,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新型的贷款评价指标体系。将环保参数等指标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中,将生态环保意识纳入信贷的决策环节。对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给予低利率的贷款优惠,而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项目给予高利率贷款限制。最后,应鼓励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建立为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投资的基金产品,开发资源再生和环保产业相关的信贷业务与保险产品等。第二,推动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加快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物流业领域,优先对具有绿色物流理念与行动的企业给予税收、市场准许、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激励与优惠政策,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二是加快绿色物流业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按照绿色物流的理念对物流规划进行整体设计,并对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规模、布局和功能方面的整合改造,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三是我国在物流业领域的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较为落后,缺乏高级物流人才,因此,政府应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绿色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四是制定较为严格的绿色物流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产品标准。

2.2积极发展绿色生活服务业

第一,绿色销售业。在产品促销方面,改进销售方式,融入生态环保意识,尽可能将销售做到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同时到无纸化、低消耗的促销方式,并反馈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在营销方式方面,选择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销售和消费,并选用绿色物流与电子交易相互配合的销售消费方式,以更好地推动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绿色商业。发展绿色商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积极推进新能源材料和节能灯具等节能产品和设备的使用,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注重可再生能源以及无污染材料在商业中的应用;(2)大力倡导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冷冻系统提供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蓄能电梯等。同时,通过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装备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第三,绿色采购。开展绿色采购,鼓励企业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引导消费者实行绿色消费。在推动绿色产品采购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成耦合采购方式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换体系,这样一来,供应商可以掌握商贸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变化趋势,以便供应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的可持续规划。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形成有规模的绿色产品供应商群体。第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因此应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引导并鼓励消费者展开绿色消费,建立绿色采购通道,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消费模式,创建绿色服务途径。另外,应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知识水平,通过绿色消费知识教育,向消费者推广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消费者通过掌握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如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等,才能提高其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和购买能力,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此外,应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倡导鼓励循环消费,减少消费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浪费、产品的循环式消费利用以及消费品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压力。

2.3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培育壮大服务业的新亮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休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与医疗、生态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养老产业集聚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软件信息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和数字内容的服务业。

3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3.1制度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通过制定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鼓励绿色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逐步形成绿色服务产业,这既满足了社会的绿色需求,又能实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规章,加强对绿色服务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为绿色服务业提供公正透明开放的市场,保障绿色产品的畅通。通过取消财政补贴、收取排污费等政策,促使部分服务业逐渐退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业务,将其逐步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制定与绿色服务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将生态环境指标融入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如制定绿色物流发展规划时,应从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提升,还应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环保理念。

3.2资金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以政府投资为引领、民间投资为主体、外商投资为突破,实现政府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商投资共同推进绿色服务业的发展。还要逐渐加大政府资金对绿色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搭建绿色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的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的授信额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

3.3科技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低碳生态服务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公共技术和资源。设立低碳生态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采取计划资助、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财税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并通过政府资金的介入,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生态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级化,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搭建科技型服务企业的融资平台,解决融资瓶颈。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服务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风险资本运作现代服务业,培育风险资本运作的市场环境,建立风险资本的引入和退出机制。

3.4人才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促进绿色服务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鼓励高校设立信息服务、专业设计、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全面建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及储备体系。支持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建立大学生实创基地,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引入专业性人才,对引入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与奖励支持,以全面建立现代绿色服务业高级人才引进的激励体系。

作者:王会芝 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发展绿色服务业[J].中国发展观察,2013(8).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3篇

一、农业高职院校发展与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是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办学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三农”,是党和政府对我国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院校是实施服务“三农”的保证,坚持农业院校为“三农”服务,其实质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绿色农业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形态,和传统农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保障食物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能够代表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消费者需求、农业生产力需求的先进农业模式。绿色农业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其服务,这些先进的科技技术正是农业高职院校所独有的优势,同时也是农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研发的技术,更是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的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管理优势去服务“三农”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更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伟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二)农业高职院校发展,对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绿色农业经济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这就要求充分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教育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培养人才、提供高新农业科技成果等实现的。绿色农业经济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科学,掌握绿色农业先进技术,而且还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要善于经营,熟悉市场规律,具有竞争意识,才能在世界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无疑需要教育作保证。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二、农业高职院校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在对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多年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省农业等部门开展了绿色农业经济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但是,随着绿色农业实践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首先,从概念内涵上存在理论界面的不完整性,对我国绿色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将绿色农业简单化,仅仅将其当作一项保护农业绿色环境的措施,从而忽视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往往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忽略绿色农业产品市场的开发与建设;二是把我国的绿色农业与国外的绿色农业等同起来,认识不清我国绿色农业与国际以有机农业和绿色保护农业在标准、体系以及运行效果、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我国的绿色农业不仅要绿色保护,而且更需要经济的发展。其次,在实践上,我省绿色农产品与安全食品开发相分离,使绿色农业在实践过程中与安全、无害的管理和标准不能协调、统一,这是我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最大问题。

(二)对绿色农业经济研究与试验范围狭窄

绿色农业不仅是“精英”农业,更要“大众”农业,绿色农业应该是一个“大农业”,即“绿色农业”应涵盖“农、林、牧、渔、工(加工)”五大方面,是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的、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绿色农业不仅包括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农用物资的回收利用,农村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农业物种的保护及其生存环境的改善,它不仅涵盖农业生产行为,还涵盖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绿色农业经济的目标定位是确保食物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农民增收四个方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尽管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离绿色农业经济的目标要求还很远,相对于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来说显得微乎其微。

(三)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系统、稳定和有效的模式尚未形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农业进步,每一次农业发展模式的变革,都是以科技发展为支撑的。我省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能否成为我省的现实农业发展模式、能否成为全国可借鉴的现实农业发展模式、能否成为农民增效又增收的现实农业发展模式,关键取决于绿色农业科技水平是否具有支撑该模式发展的能力。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虽然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等项目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了诸多的服务,但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力度不大、服务的范围与程度不够,服务的绿色农业生产的企业和农户的方式松散,还没有形成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系统、稳定和有效的模式。

(四)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方式还存在瓶颈

科技进步与服务必须依靠多方的合作。而在“政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政府发挥必要的、恰当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为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搭建合作的平台,提高其联合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实现科技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互动和良性循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以学院一己之力,还无法将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深入到较深的层次,也无力承担更大、更有影响的绿色农业服务项目;即便学院的一些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试验成功,但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困难很大;“政产学研”一体化等特色办学模式还没有主动与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其原因主要是:合作各方之间缺乏牢固的信任基础;“政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不够;政府部门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农业高职院校服务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将办学理念置身于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大背景中,为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莫雷尔法案”的颁布之所以能够带动美国经济的腾飞,就在于它强调了高等院校必须面向美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培养工农业生产领域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农业高职院校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就应把为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和农业经济部门的联系,切入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1)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绿色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纳入全日制教学计划相关专业课程中。在涉农类专业课程中增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的内容;在管理类课程中增加绿色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2)在我院举办的全省农民班培训课程中,增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在条件成熟时,我院还将建构符合绿色农业经济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及课程体系,及时为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发展我省绿色农业经济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支撑。

(二)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与供给,为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要充分发挥农业高职院校的科技、人才优势,提高农业高职校服务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力度,在技术研发时贯彻注重应用,强调实用的原则,农业高职院校不仅是农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是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助力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师生十分重视绿色农业生产科技开发与成果的推广应用,比如生物质能源的研发、腔囊式新型日光温室的研发、稻草鹅立体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风光电能转换应用、种植与养殖交互促进的生态农业模式,等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我院建立了服务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系统、稳定和有效的模式,加大对绿色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构建了“产学研联合体”,推进“农科教三结合”,利用寒假、暑假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送科教下乡,送绿色农业生产资源下乡”的三下乡活动,使我院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绿色农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多渠道多形式地为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建设服务。

(三)探索与增强“政产学研”合作力度,构建与完善辽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

“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和运作模式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对鼓励和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尤为重要。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政府也会通过相关法案、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以及直接资金注入等方式,促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政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进程中进行了积极而努力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学院定期选派资深科技人员到乡镇担任科技乡长;在乡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台湾兰花企业在我院建立兰花合作生产基地等等。长期的探索,提高了“政产学研”合作的绩效,使企业真正从中获益,合作各方真正从中收益,并乐于保持与我院的合作关系。我院特色的以“项目为牵引”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平台。新模式的主要思路,就是以绿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科技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目标,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参与,构建与完善了一种新型的服务区域经济的服务平台,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一个“平台”,建设一批“基地”,建立一支“队伍”。

(四)以校地校企实验示范区作为学院参与我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校地校企实验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实现校企、校地优势互补,企业、地方发挥熟悉市场的优势并提供研究经费,高校发挥研发力量强的优势,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如我院老师主持的反季节梨研究技术,在我院实验成功后,与海城市的一个企业联合在海城市建立了反季节梨的生产基地;与普兰店政府联合,在普兰店市所属乡镇建立的科技服务实验示范区。校地校企实验示范区的建立,是以实验示范区为平台,以县区为板块,以乡镇为单元,以村(或企业)为实验示范点,以项目为抓手,致力于把示范区办成服务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果展示区、“三农”改革发展的实验区、指导全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的样板区。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酒店 管理对策

酒店行业是一类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型产业,但同时,它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理念的提出,对这种高耗能产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酒店管理者们纷纷进行创新管理,以求在保证酒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降低对能源物质的消耗,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被酒店管理者所利用,以进行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酒店管理。本文将主要探讨绿色酒店管理的相关策略。

1.概述“循环经济”与“绿色酒店”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一位美国经济学家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它是以保护环境与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意识的增强,这种高耗能、对于环境的破坏也相当巨大的酒店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要酒店管理者们积极研究新新型的管理模式,创造低耗能的酒店经济发展模式。由此,以保护环境、有效利用生态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优质服务,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绿色酒店”产生。

2.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绿色酒店管理对策

第一,绿色酒店的侧重点是在“绿色”二字之上,据此酒店管理者可以推行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绿色经营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酒店产品、酒店服务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绿色酒店可以加大生产技术力量的投入,提高酒店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形成绿色餐饮服务,以绿色食品、绿色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其中绿色食品的生产不仅要从原材料的应用上进行改进,同时还要根据食物原材料的营养成分等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制作方法,制成低糖、低脂、低盐的食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在绿色服务方面,应注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为消费者提供亲切、优质的服务为目标,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绿色服务。

第二,任何企业都需要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支撑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绿色酒店也是如此。所以,建立完善的、规范化的绿色管理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绿色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一下几种:首先,酒店工作人员的经济、环保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循环经济与绿色酒店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是对所有工作人员的约束性管理,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树立的环保与循环发展意识,无论在生产、服务、回收废物等方面都能够将环保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促进酒店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奖励制度与责任制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树立所有员工的学习榜样,形成独特的酒店绿色文化。

第三,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开发绿色酒店评估体系软件。通过这种高科技的软件,来实现产品生产与服务提高的经济、能源、环境三方面协调发展,以优质服务、清洁生产绩效、生态环境发展为评估标准的绿色酒店评估体系。这种酒店绿色管理的评估软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相关数据计算处理可靠性。与传统的人工计算模式相比,这种软件对于相关数据的计算处理将会更加准确与可靠,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输入,软件将自动化生成所需的评估结果;其次,人机界面友好的可操作性。这种系统评估软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按照数据输入、检测流程就可以得到评估结果;最后,经济实用性。将这种评估系统软件得出的评估结果用于绿色酒店管理中,从评估结果中得出资源消耗量、资本投入量、人力资源使用量等等数据,再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提高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3.结束语

酒店行业是一类高耗能的服务类行业,管理者们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策略,在保证酒店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酒店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形成新型的绿色酒店管理模式。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依托的绿色酒店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在绿色酒店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绿色服务向消费者宣传“低耗能、低碳”的生活理念,使人们的生活都能够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兴,张殿光,袁杰,李文霞,邓文涛,张兴文,杨凤林.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绿色酒店评估体系[J]. 建筑科学, 2007,(02) .

[2] 邓惠君,宋志方. 基于循环经济的饭店运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J]. 当代经济, 2008,(12) .

[3] 田亚平,常昊,黄翅勤,李青. 我国绿色酒店消费市场的潜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 消费经济,2011,(02).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战略;困境;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绿色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革命以来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本质的变革。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占有并使用了诸多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使得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并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模式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方向,应当在资源、环境的承受范围中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既要保证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要保证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因此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通过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下一步发展,本文也提出一种对于经济发展探索的新思路。

二、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普遍存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虽然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但是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但是重要的产业主体仍然是重型化工、钢铁、汽车、船舶制造、机械工等重工业行业。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的,因此我国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同时自然能源的紧缺以及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环境污染严重,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现在我国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挽救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问题,同时进一步缓解全球的经济危机,发展绿色经济。在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所以说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面对全球走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之路。

三、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1、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起到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例如,我国的经济在传统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于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容量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依然以重工业为产业主导,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也大规模的扩张,但又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经济的增长主要以粗放式为主,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解。同时,落后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每吨能耗实现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粗放的生产模式、粗放的管理模式、粗放的消费模式都使得能源被大量的消耗浪费。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的大量增多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政府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对已经污染的环境进行二次治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社会的极大损失。

2、制度上的不完善

首先,不完善的制度会导致管理、执行效率低下。制度欠缺也使得绿色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支持,没有配套的、完善的法律或专项法案。同时,绿色制度仅在生产领域得到体现,但流通、分配及消费领域相关绿色制度几乎为空白。目前制度设计理念落后,停留计划经济范畴,并且以控制命令为主。这些命令往往达不到高效的要求,不能起到应有作用,正是立法与约束机制欠缺导致这种现状。从经济角度来看,人们没有意识到资源的价值、环境的价值,误使人们产生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错误认知,所以生态破坏事故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制定环境资源定价机制,施行有偿利用资源和环境。很多地方政府都奉行GDP至上的观念,从而导致制度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无法解决。例如:多地为了达到减排目标,施行拉闸限电,而偏离制度宗旨,不把精力投到长远的绿色产业改造,产业技术改进等方面。这些无效的考核制度需重新讨论设计,以免大家背道而驰。

另外,没有完善的制度就会对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严重影响。想要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并且开发出新的清洁能源,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因此绿色经济的发展始终要以技术为依托,而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就需要制度的配合与完善。所以说,制度和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发探索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制度的完善,这也是我国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方向。

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途径

1、大力推广低碳节能技术

发展绿色经济,就应当加快节能技术的发展。推广节能技术、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成果。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将产能落后的企业进行淘汰,同时发展技术创新企业,从技术上突破,加大节能低碳的推广。

2、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现如今,在全球的环保产业投资市场中,投资总额为600亿美元,而中国的环保投资仅为4%左右,也就是24亿美元。现在,中国已经逐渐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环保投融资多元化,以构建新的融资体系。在金融信贷领域中,也要建立环境准入条件,从根本上阻断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同时通过信贷对环保企业进行扶持,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努力改变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

3、加大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现如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一旦全球环境恶化,所有国家将共同承担后果。只有世界各国倾力合作,才能共同面对环境变化,一起为绿色经济努力,才能实现共赢。

4、制度上的完善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对于绿色产业的引导与鼓励,使绿色经济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建设绿色人才队伍,加强自主造新能力。现在,首先要对环境进行评估定价,建立起规范有效的排污标准,同时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从而对污染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同时通过排污权的交易过程,最终确定合理的环境价格。另外,还应当具有相关的绿色核算制度,对于资源环境进行统计与规划,同时进行环境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绿色GDP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进而继续加强绿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投资于科技,放眼于未来。

五、小结

要想实现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作为硬性控制指标,将环境问题作为人民价值观念灌输到每个人心中。只有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的目标,才能使中国成为新时代的新的绿色经济强国。(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敏鸽,浅议绿色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春岁月,2013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