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营销策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策划服务合同范文1活动方:(以下简称甲方)
服务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达成本合同条款如下,以期共同遵守。
一、活动概况:
l、活动名称:
2 、活动时间:
二、活动内容:
甲方委托乙方为“ ”活动的策划及执行公司,策划(执行)以下内容:
三、费用支付:
1、本合同总金额为:¥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即向乙方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__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预付款。
3、活动结束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余款,即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 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利从乙方处获取活动方案,并对活动要求提出意见。
2、甲方由义务向乙方提供完整的资料以确保乙方能完成任务。
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对重大问题有权要求乙方更改。
4、甲方应如期向乙方支付费用。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所制定之策划方案,获得甲方负责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并接受甲方监督。
2、乙方应保证工作质量及工作进度。
3、乙方应忠诚地按照甲方所同意的方案策划及实施活动,未经双方同意不得擅自更改。
4、如在活动期间发生紧急状况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乙方应毫不迟延地通知甲方并积极予以协助解决。
本条款所称不可抗力因素,包括台风、暴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或行政事业性单位禁止活动开展等人为因素,或其他甲乙双方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可预见之情况。
六、违约责任:
1、乙方须按甲方要求及最终认可确认意见实施制作。如因其它因素要更改或取消制作内容,乙方应提前1-3日书面通知甲方并获得甲方书面认可,否则视为乙方违约。
2、如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项目工作不能如期开展或完成,乙方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责任。
3、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任何义务、承诺、保证或由任何一方在本合同中所作的声明与事实不符或有误导成份,造成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该方即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负责赔偿守约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4、甲方应在活动结束后3天内(含活动当天)支付合同之全部余款,否则视为逾期。逾期付款的,应按每天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金额 1%的滞纳金。
5、合同生效后,如甲方单方面中途中止协议,应按本合同各项目产生总金额支付赔偿责任。
6、若乙方未能按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如期开展活动,造成甲方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七、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1、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必须先由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就本合同提起诉讼的,由合同履行地、原告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八、其他事项:
1、本合同正本一式四份,合同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若有未尽事宜,合同各方可另行签订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经合同各方适格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3、合同自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策划服务合同范文2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承揽“ 活动”相关事宜达成并签订本合同。
一、委托范围及工作内容
1.1甲方委托乙方执行举办于 年 月 日的“ 活动”;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活动实施细化方案制定、活动执行、活动现场布置、道具设计及制作、安装等事宜(具体事项以项目活动策划方案为准)。
1.2工作内容
1.2.1策划活动流程、设计布展方案、舞台灯光设计方案、场地推荐、摄影摄像、主持人及演出人员的选择、互动游戏及道具的设计、抽奖活动安排等;
1.2.2活动策划方案、主持人稿件、致词及其他文字稿件的撰写;
1.2.3活动方案所涉及合作单位、媒体的邀约、沟通;
1.2.4活动现场执行及应急处理;
1.2.5活动效果反馈及总结、活动资料的保存与保密;
1.2.6本委托执行活动涉及的其他需由乙方完成的工作。
二、费用及付款方式
2.1费用为人民币: 元整 (小写 )。
2.2本次活动中因甲方的需要增加或更改制作产品或增加活动内容,由甲、乙双方主要负责人书面进行确认,最终费用按书面确认单为准。
2.3本合同签订后2个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费用的 %【即人民币: 元整 (小写: )】作为首期款,剩余款项在“ 活动”结束,乙方向甲
三、实施
3.1活动立项→活动基本信息确认及场地勘测→提供策划初稿→正式提案→甲方及甲方策划公司审定→甲方书面签字确认提案→活动筹备→活动预演→活动现场执行→相关媒体宣传→活动效果反馈及总结等。
四、甲方责任与权利
4.1甲方有权利按本合同的约定从乙方获得活动布置项目,并对布置要求提供意见;
4.2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必要的资料以确保乙方能完成承揽任务;
4.3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重大问题有权要求乙方进行更改;
4.4甲方应如约向乙方支付承办费用;
五、乙方的责任与权利
5.1乙方应从甲方布置要求及要达到的效果出发;
5.2提供专项服务方案,获得甲方负责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并接受甲方的监督与指导;
5.3未经双方书面许可不得擅自更改;
5.4乙方应保证工作的质量及工作的进度;
5.6如在项目执行期间发生紧急情况,乙方有义务及时通知甲方并积极予以协助解决;
5.7乙方为完成承办活动而采购、摆设的各种物品、搭设的各种构筑物必须稳固、安全,无潜在风险和隐患。并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内承担维修、维护、管理责任;
六、不可抗力
6.1不可抗力因素:因水灾,火灾,地震等或其他不可抗因素致使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双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双方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协商解
6.2因国家政策或政治原因使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双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双方有通知义务和协助义务,待不利原因消除后另签补充合同。
七、违约责任
7.1合同生效后,若一方单方违约终止,守约方将依法追究赔偿责任,并承担合同总价款的30%的违约金,并赔偿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7.2甲方如逾期付款,乙方有权对逾期额每天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期同额贷款利率150%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并要求甲方赔偿损失。
八、其他
8.1甲、乙双方因本合同或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应协商解决,达成一致签署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8.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壹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策划服务合同范文3甲方:乙方:
(以下简称甲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塑造推广的品牌形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互相配合、品牌营销策划及宣传推广资源共享、合作双赢、诚实信用的原则,就甲方委托乙方完成
项目的有关事宜,签订本协议。
一、策划项目
1、品牌营销策划案(内容见本协议附件一)。
2、VI视觉设计系统及运用(内容见本协议附件一)。
二、合作项目
1、乙方组织专人对市场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并对市场反馈进行管理。
2、乙方组织相关人员监督策划及设计项目进行质量及进度的管理。
3、乙方组织相关人员配合甲方工作人员进行营销渠道的建立及开拓。
4、乙方将邀请品牌营销及市场营销相关专家对甲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5、乙方组织专人对甲方品牌营销实施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为乙方提供相关资料及图片,与乙方进行沟通,确保策划项目达到甲方预期的效果。
2、甲方须指派专人与乙方进行工作的协调,监督乙方工作进度与效果。
3、甲方须配合乙方在项目的预案上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4、甲方按照协议约定支付项目执行费用。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协议附件的策划及合作项目进行工作进度的安排及实施,确保合作项目安置按量的完成。
2、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定时向甲方进行工作汇报,并按照甲方的修改意见及要求及时进行工作调整,修改和完善各阶段成果。
3、按进度计划完成各阶段任务,保证质量,及时报审;
4、保守双方的商业机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协议履行过程中涉及的保密内容。
5、乙方享有各方案的署名权及宣传权,在甲方按照协议支付全部费用后,方案的所有权将转为甲方长期独家所有。
五、委托项目进度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年年年年月月月月日完成市场调查及整理。日完成品牌营销策划案。日完成VI视觉设计系统及运用。日完成制作项目(参照营销方案)。
5、第五阶段:配合甲方进入全面市场营销。
六、报送与确认方式
乙方在各阶段规定期限内完成既定任务,取得阶段成果后报送甲方审定,甲方审定或要求乙方修订的时间不在限定期限内,审定通过后,由甲方负责人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确认之日为下一阶段期限起始日。
七、协议金额及付款方式
1、本协议总金额为
2、付款方式:现金。
(1)本协议签订之日,甲方支付乙方预付金%,即万元,大写万元。%,万元人民币。
(2)在甲方确定乙方策划及设计项目样稿进行制作前,甲方支付乙方协议总额的即万元,大写万元。
(3)在乙方提供策划案及设计稿的成品文件后,甲方全额支付余款。
3、制作项目(参照策划案中的制作项目)的费用另计,乙方按照品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项目执行的准确性。
4、乙方配合甲方开拓的产品市场,按照甲方的销售政策比例给乙方提成。
八、成果归属与冠名宣传
1、在甲方未付清乙方项目费用之前,乙方策划设计的甲方“四川延丰农业科技”的版权和著作权归乙方所有;甲方付清乙方策划费用后,上述版权归甲方所有。
2、乙方有对成果享有冠名宣传的权利。
九、违约责任
1、由于甲方原因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或中断,应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当期款项,无权要求返还预付金。
2、由于乙方原因推延进度,未能按照计划完成项目或单方面终止协议属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返还预付金。
十、合同的终止
1、本协议履行完毕自动终止。
2、一方违约并承担责任后自动终止。
3、任何一方无权单方面要求中止,待双方协商一致后,签定终止协议。
4、甲、乙双方同意终止时须以书面形式确定。
十一、争议的解决办法
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并以补充协议形式载明,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二、协议的效力和变更
本协议正本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本协议附件为本协议有效组成部分)同具法律效力,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书面同意。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与专业 课程体系 构建
[作者简介]徐丽(1965- ),女,吉林延吉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法学教育。(吉林 长春 13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商务经纪与专业建设实践与研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12105,课题主持人:徐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28-02
农产品经纪人,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01年9月提出申请,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8月批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正式向全社会颁布职业标准的一个新职业。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设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经纪人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产品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品供应、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农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通过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带到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活动紧密连接起来,使本地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
2.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经纪人可以发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作为交易的中介,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对农产品市场变化的信息传递,引导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零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交易,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
3.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更新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销售等各环节,农产品经纪人的市场观念、经济意识、新的信息通过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带到农村,传递给农民,培养和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更新农民生产经营观念。
(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我国实行的行业准入制度,要求所有从事农产品经营中介服务活动的人员都需要取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调查统计,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一支600多万农产品经纪人的庞大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流通领域,成为经销“菜篮子”“果盒子”“米袋子”的生力军。这些农产品经纪人中,经过长期或短期培训的达70%以上,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的只有40万人(主要为初级),其中拥有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近2万人。以吉林延边为例,全州现有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和新型经济组织630个,产业经纪人已发展到2600多人,这些协会和经纪人遍布农产品产供销服务、技术培训、加工储藏、提供信息等各个领域,为6.14万会员提供着不同类型的服务。
可是,从当前农产品经纪人的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小学文化程度次之,也有少量的大专毕业生。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中缺乏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全国仅有十几家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该专业的高职学生。除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已在商务经纪与专业中开设农产品经纪方向外,青岛农业大学也开始探索设立农产品经纪专业,培养新型农产品经纪人。可见,高层次、复合型农产品经纪与的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建设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强调“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设立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应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特性,致力于培养掌握农副产品经营及销售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业能力,能在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事农产品市场调研、市场开发、信息传递、收购、储运、销售及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农产品经纪与专业应以职业能力、技能为主线,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着重培养满足第一线所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践行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依靠行业,密切校企合作,强化实训环节,把理论教学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并根据《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规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鼓励学生为日后取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的各级、各类证书做好准备。
三、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的原则。根据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农产品经纪人已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纳入了国家正规的职业范畴,制定了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从事农产品业务的经纪人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对经济活动主体的规制会愈加健全。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上,与农产品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完成课程学习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在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必然要求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实际,对照《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规定构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农村产业的紧密对接。
(二)课程体系设计
农产品经纪与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中介公司,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中介服务与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其他工商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从事商务经纪、商务职位。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市场调研、信息传递等市场咨询工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开发、管理、维护等营销管理工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储存、运输管理工作产;产品收购工作、销售与工作;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本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农产品商品的基础知识、与农产品相关的基本技能、财务会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经济地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等基本业务知识。在能力结构方面,根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农产品经纪人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计算、语言表达能力,色、嗅、味、触感官灵敏,空间感、形体感强。为此,本专业学生除基本能力,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预测分析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事物观察、信息筛选能力;一定的社交和应变能力。
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建立农产品经纪与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把教、学、练、做的效果置于这一框架之中予以衡量,从而形成一套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基础技能。构建本专业技能学习所需的基础性知识结构框架,即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商品学”“经济原理”“农产品基础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会计”“市场调查与预测”“创业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该模块基础课程为学生以后的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技能。构建以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框架,即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商务经纪与实务”“供销合作经济理论与实务”“推销与谈判”“农产品品牌经营与管理”“农产品会展及品牌策划实务”“农产品物流管理与实务”“经纪人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专业核心课程。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突出地掌握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与技能及相关知识,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3.专业拓展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即校内和校外实训锻炼。具体实训项目安排如下:第一,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析实训。以具体的某一项任务为中心(如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某农产品在吉林省各地的销售情况,并对其明年的市场销售情况做出预测)。从方案的制订到方案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分析与预测,调查报告的撰写整个过程的实践训练。第二,农产品经纪与实务实训。通过带领学生去经纪公司或邀请经纪公司的专家来学校交流等方式,使同学们对经纪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熟悉和掌握经纪业务的流程。第三,农产品推销与谈判实训。通过实际推销实训,使学生能将所学推销计划制订、谈判策略的运用、顾客异议的化解等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推销与谈判能力。第四,农产品商品基础知识实训。通过带领学生进入农产品经纪人实训基地,实地参与农产品的检测、品级鉴定等工作,掌握与巩固农产品商品的基本知识。第五,农产品会展及品牌策划实训。通过举办商品展销会,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营销知识,写出基本的营销策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六,沙盘实训。通过引领学员进入一个高度竞争的模拟行业,分组成立若干“企业”, 要求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不同的角色定位,进行若干年度的模拟经营活动,在主导各自“企业”的系统经营管理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感知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第七,电子商务实训。熟练掌握运用网络市场调查、网络推广的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运作,了解网络营销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营销策划的动手操作能力。第八,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训。通过实训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农产品现代营销理念,增加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会展;营销;策划;策略
会展是会议展览的简称。它是指当代城市以一定的会展企业与会展场馆为中心,用完善的基础设备与相应服务为依托,来举行各类形式的会议或展览活动。会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一是信息的传送功能;二是消费的指导与市场的培育功能;三是调节产业构建、提升经济效应功能;四是对于营销的整合功能。此外,会展还能在表现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荣誉,发掘城市亮点;推进外贸发展、促进国际进程;引领技术革新、提升竞争能力;加快区域物流、扩大产业关联等方面释放巨大的效应。
会展业作为会议业与展览业的总称,它是服务行业的关键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极高的关联度。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会展业运用到农业、工业、商贸等许多产业,对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推动消费、增加产品出口、增进协作沟通、促进经济健康持续高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用。会展业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这些方面的位置及效用也逐渐体现。
一、会展策划内容
会展策划关联许多方面,其主要的几个方面是协作竞争、市场营销、公关广告、观众组织、服务管理等。
(一)合作竞争策划
当前,在越来越多的展会中,要想举行一个内容全新的展会是很困难的。即便绞尽脑汁的想到了,不过当预备举办第二届时,与之差不多的也能跳出好几个。所以,就必然形成了竞争。对于竞争,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基本的应对举措,如确立信心,增强策划,考究对方,辨析优劣,勤练内功,取长补短。
(二)公关广告策划
公关策划要应对的是包含政府与行业支持单位、需求合作单位,从确定名录、实现协作形式、方法到责任权利等方方面面的关联。广告策划是处理选择哪些媒体(大众与专业)的时间、印刷宣传品的类别与投放及展前、展中、展后的宣传事宜。在策划时,对于经费的计算与安排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一些展会就失败在对于公关广告的使用经费没有很好的安排,常常是前松后紧,导致原本计划的经费由于超支而拖欠等。
(三)市场策划
市场研究对于会展的市场营销是必不可少的。确定目标对象、找准突破口、形式多样、价格定位等方面。其中比较关键的方面是选准突破口、价格定位、形式多样,同时,也是往往容易被忽视的。应正确定位层位的价格,不能草率盲目,对于那些高定位价大幅削价或者是买一送一此类情况,是不可取的。营销也需有多样的变化,仅实施招商资料、打电话、发传真此类基本的方式是不够的,还要采纳会议推介、耐心跟踪、上门拜访、编辑寄发有关简报等方式,让准备参加展会的企业对我们有信任感与好感。
(四)观众组织的策划
对于观众的组织也需要有好的策划方案,这已经成为许多业内人士共同的认知。举办比较好的展会,对于观众组织的策划也是很有必要的。瞄准目标群众与做好大量宣传,是观众组织策划的中心思想。目标群众由贸易群众、专业群众及普通群众三部分组成。做个有心人,要多多搜集目标群众;做个热心人,要经常和目标群众保持联络;做个细心人,要完善和管理里好目标群众档案。在策划安排做好宣传时,需留意要分时间段并且还要持续开展。同时,还要重视印刷品的质量与类别,让其真正的发挥效应。
(五)管理服务的策划
会展管理的策划主要着重于材料策划和人员策划两方面。材料的策划包括相关文本、合同,从格式到内容,从寄发到归档。人员的策划包括共需要多少员工,培训新员工及检查相关的工作等。策划会展服务主要着重于展商和观众。策划展商服务时有展前、展中、展后三方面。展前着重于加大宣传力度,展中着重于增加服务质量,展后着重于增加信息供给。在对观众服务的策划时,最主要的是提供信息和便利。
二、会展市场营销的作用
(一)宣传的战场
在会展市场营销中,会展公司能够很好的宣传自身的品牌。会展就像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在开展营销活动时,才能够有形的让广大的参展商观众认识熟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时,特别是会展业在我国才处在不完善、不成熟的时期。参展商不能很好的判断出展览会的好坏。因此急切需要企业营销自己的产品,这在企业自身形象的提高及产品的宣传上起到了重大的效用。
(二)信息的平台
会展营销活动对于参展商而言,给他们带来了本行业或者关联行业展览会的信息,参展商就能够以此为根据,综合自身实际,从而参与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展览会。更能够防止参展商上当受骗。
(三)会展场馆品牌、影响的辐射力平台
就会展的展馆而言。举办一次成功的会展,能够有效的提升该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前,在我国展馆的空置率都比较高,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不多的城市以外。这对于会展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对会展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会展公司,场馆方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联系,并为他们做好对展会的宣传和营销工作,如此既能提高自身场馆的利用效率,增加收益,还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荣誉。
(四)国家、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助推器
国家和城市由于有“城市的面包”、“经济的晴雨表”等荣誉的展览会,在对各方面的发展上,都起到了难以衡量的作用,因此国家和城市更要增强会展营销的调研、组织、策划和施行,以此提升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同时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会展营销策划的策略
(一)会展营销的定位策划
当我们在确定举行会展活动时,必须要客观的分析当时的市场状况,绝不能拿不相符合的市场现况来开办展览会。通常而言,产业带的中心城市或者消费地区的中心城市都是大型展会所需求的环境。在举办国际展会时,还要注意到外商在中国市场的惯性做法:偏向于由东部大城市迈入中国市场;偏向于迈入基础设施完善、投资软环境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等。展会在成长过程中,要有其战略性抉择——会展定位,它是解决客户提问“你是什么?”“你能做什么?”的方法。培育品牌的重要部分就是是否有清晰的会展定位,而一个清晰的会展定位对一个会展项目是否能做强做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会展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展会的定位有项目涉及的产业的定位以及市场的定位这两方面。
(二)会展营销的主体策划
会展要灵活的应用策划理论来确定营销的主题,应当依据客观现实的转变,集约化地整合、调动和运用各类资源。会展主题的策划就是为了取得一种有利的形势,全面应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等多方面有利因素,提升所策划会展项目的地位、规模和成效。大方向的形势是持续变化的,会展主题的策划是在持续变化的形势中谋求和构建优势,并发挥优势,维持和加强优势。进行会展主题的策划时,策划者既要有策划的理论和相关的信息,还要对举办展会机构的优劣有一个清晰的意识,之后取长补短,做出抉择。通过评价估量细分市场,策划人能就能够找到一个或多个值得举办展会机构迈入的行业。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求持续改变,会展人员还要掌握时尚生活的脉络,不停策划出新鲜奇特的会展主题。
(三)会展营销的品牌策划
“往后的营销就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都将清晰的认识到,只有品牌才能促使公司长远的发展,拥有市场要重于拥有工厂,而仅有的方法就是拥有其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场馆的设计、主体的立顶、会展活动的策划、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只要有如此的品牌观,才能实现会展品牌化的长远发展。会展还需提高会展品牌质量,而会展品牌质量的提高着重于展会活动的软、硬件两方面。在国际著名的品牌展会上,其所拥有的设备也常常是最先进的;软件就是指会展活动的专业服务水平,一方面是扩大对专业人才的引入来实现会展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是让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性的会展组织中,经由这些方式实现展会服务与国际接轨。同时,会展活动组织者还要灵活的应用各式的经营方式和手法,尽可能的增大会展品牌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最后落实对会展品牌价值的提高。另外,会展品牌策划还应利用网络会展和现实会展的结合,来互惠互利,达成优势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小结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42-0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我国高职教育应遵循教育思想,把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营销行业正处于行业转型与升级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以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服务营销行业为宗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生产企业培养产品、品牌、概念等多元化营销技术型人才为根本定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着手设计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开发等培养方案。以期为企业提供与营销岗位对接的营销管理、营销策划、产品推销、市场调研等专业技术型人才。
二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方式等同于纸上谈兵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教学上。根据近几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教学时主要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整个上课的过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解为辅的方式来展开的。这种教学方法在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本科院校非常普遍,但针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像销售实务等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来说,讲授式的教学效果等同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通过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来看,很多学生的上课感受是“一听就懂,一用就懵”,致使在后续的实践环节中不能灵活地运用课堂知识。通过抽样调研以及典型性学生代表座谈后才发现,因为整个上课过程始终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成了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主动思考一些问题,很多时候往往是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早已在下面“各自为政”了。
2.“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的课程设置落后
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已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在硬件设备和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手段老旧,方式简单,不少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仍停留在“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的阶段,关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少之又少,可以与之挂钩的也无非是一些老旧的象征性教学活动, 市场调研撰写与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等由于在组织和实施上存在一定难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时还只停留在对市场模拟软件单一的应用上,学科实验室等建设利用更为滞后,产学研的结合尚不够紧密,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环境,更不懂得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来开展具体的营销工作,尚不能做到教育教学与市场专业需求切实接轨,使得营销行业出现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
3.“工”与“学”未结合,现有实训基地效力不足
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自觉转化自身身份,使其能够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从实际岗位出发,以真实案例来进行前期思考,在过程中实践操作,来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前大多都会组织参加实习活动,但企业与学校签订的实习合约仅仅在高职学生毕业前期,就整个高职学习生涯过程中,学生的实习机会甚少。一方面由于这种离校实习实践模式一般所需时间较长,占用课时,且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存在一定人身安全风险性。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企业对实习生的抵触心理。不计薪的人力资源对企业来说何乐而不为,但其所占用的企业资源也不容忽略,责任问题更让企业对在校实习生避而远之。就这种“工学结合”的效果来说也不尽人意。
三、问题的成因
1.教学理念“重应试、轻实践”, 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合理定位
由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色彩,所以其培养目标应该侧重于具有岗位能力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缺乏准确定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没有把实践技能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教学。同时没有制定专业技能训练质量考核办法,结业考核闭卷方式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系统的记忆能力, 但却难以考查学生的实战技能水平, 因此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市场营销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受到实际岗位不同、营销任务不同、营销人员的素质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营销结果也会有所不用。所以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须结合未来岗位的具体规划来进行改革与创新。
2.课程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创新型实践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的求学求知欲望,对于注重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来说,课程设置更应该体现其自身特色。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是以学科性的系统教学为主,注重学科的理论性、完整性。与普通高校营销专业相比, 在课程设置内容上几乎无差别,这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课程设置上的求新不仅需要建立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更需要对教学手段加以更新和拓展,颠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
3.实训模式“重形式、轻效果”,缺乏有效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多数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在实训教学上的做法是由专业教师带队,按照教学计划,到企业营销岗位进行实习,学生在此过程中多为走马观花,企业也对之得过且过。由于对接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仅仅起到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作用,对学生在岗位上的具体工作无明确责任要给予指导,使得整体实训效果欠佳,也就是说“工学结合”并没有真正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得以有效实施。
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讨
1.进行专业定位,科学划分人才培养方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认真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 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科学定位,总结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高职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营销行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方向, 首先应研究市场营销的职业分类, 然后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市场职位, 科学划分人才培养方式。根据这一思路,可以将营销职业分成五类典型职位。1)理论人才。主要是指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人员或教师。2)管理人才。主要是指企业市场部经理、 销售部经理、 区域经理、 产品经理、 品牌经理等。3)策划人才。主要是指文案策划、策划总监等岗位。4)推销人才。主要是指企业营销中的终端销售人员。5)服务人才。主要是指市场调研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
按照上述营销专业的职业分类,可以在低年级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教学为主,高年级开始根据具体的职业分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所谓“术业有专攻”,以岗位具体方向划分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对培养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有指导性作用。
2.创新课堂设计,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今高职营销专业的系统教学。 专业基础知识可以从教师传授中得到,可以从书本中熟知,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不是靠语言和文字的传授所能实现的。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巧设情景、采用模拟教学来改革、创新目前的传统课堂设计。
(1)巧设情景
巧设情景模拟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个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或情景,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升华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是模拟体验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组织引导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环节要保证与市场营销专业相互结合,力求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突出双向交流,促进工学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对大客户采购流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虚拟的情景的方式,巧妙地把要传授的知识点贯穿其中,并以提问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以一个虚拟角色进入该场景,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实现在师生间共同的讨论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我们可以这样来设置情景:首先是角色的设置,假设老师就代表某大型物流公司的采购委员会,老师在此时虚拟代表采购委员会的多个角色,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一个销售企业的大客户经理;其次是开始场景的交待,告知同学们,这个大型公司由于扩大业务规模的需要,今年打算再采购一批大型的商用车,每个同学代表的汽车销售企业都有符合该物流公司需求的大型商用车;最后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针对汽车大客户采购流程的每个阶段的特点设计具体的开发该大客户的方案。然后再根据每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关键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大客户采购流程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举例如下:
以巧设情景的方式设置问题(如表1)。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提出以后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作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应针对不完善的答案及时纠偏并在纠偏的过程中逐一呈现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提问—思考—作答—纠偏—再思考—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思路,并达到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2) 加强模拟演练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有很多知识点是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真正达到实用的目的的,所以加大模拟演练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比例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全程参与包括资料收集、剧本编排、拟订计划、实际演习、成绩评定等环节。模拟演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每个小组一般以3~6个人为宜,演练时根据演练的主题进行角色的分配。演练之前学生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三块:其一是相关资料的收集,也就是学生要根据演练的要求去先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收集相关二手资料,再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其二是模拟演练角色脚本的编制,也就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写出自己在模拟演练的岗位上的工作计划,并上交给小组组长,组长再根据各组员的计划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整和安排;其三就是小组模拟彩排演练过程,即小组全体成员共同针对某一演练主题进行试演练,组长根据试演练的情况对整个演练的组织过程进行调整并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强化训练,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这个过程应该是最能锻炼学生的一个环节,因为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自己角色的“导演”。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模拟演练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每组演练结束后由老师和各小组组长进行点评并根据具体的指标给出分数,并把分数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计入本课程的总成绩。为了提高演练的效率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模拟演练一般安排在课程的中后期进行比较合适,演练的主题应该涵盖本课程所有重要的实操环节,在演练的过程中演练角色的布置一定要以每个学生都参与且每个学生的得分要区别对待的方式来考评组员的成绩,以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3.工学结合,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即“工”和“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中做、做中学”,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以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体系教学转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只有把教学、专业技能知识和具体职业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突出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色。 学校可以自主建立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例如商场、超市等商业实体。这种自建型实习场所的供给可以使学生把课堂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应用,满足学生实现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通过实际策划、实际营销来解决教学与企业需求相互脱节的棘手问题。
把企业引进校园,实施与企业合作的实训项目教学,在校内进行营销,共同建立实训项目教学的课程。如中国移动进校园,由学院提供场地和学员,由中国移动提供营销任务和技术人员指导,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 实施与企业岗位并轨的教学模式。在实训的安排上,主要利用课外活动和晚自修等课余时间,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进入校内中国移动营业厅进行实习操作,实现技能型独立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以生产带动专业实训的目的。
(2)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所谓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就是指承担正式的教学任务但又不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地),比如销售企业、特约售后服务站、二手交易现场等。根据对我国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工作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最突出的难题就是持续性比较差,因此要想持续地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效果必须由学校实践部门、营销专业所在院系的领导以及营销专业科室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使得营销企业和学校之间由单纯的合作关系向战略联盟关系转换,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效果的稳定。比如,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给予企业真技术、人才以及相关的咨询支持等,真正站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角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企业之间的牢固关系,这样企业才有动力把销售场地、销售高手的销售体验等资源与我们共享,从而实现企业成长、学校给力、学生受益这样的一个共赢的局面。
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学校还应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的工作,针对企业的需要, 沟通的内容要随专业知识的更新而及时更新,按照岗位要求调整并细化实训教学的内容。由于校外实习的组织以及过程的管理比校内实习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即保证教学的效果又不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营效率,同一堂课可以以分批分次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方式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是由于学生实现了与真实企业的亲密接触,对企业的真实运作管理过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亲身体验到了自己与未来工作岗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回到课堂之后就会更加踏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并真正发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精神,主动地积累与营销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深化自己专业知识的领悟程度,提高自身技能,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独当一面,消除进入企业先当学徒的尴尬状态。还可以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预防针,让其体会校园生活与社会存在的巨大差异,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磨炼,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待坎坷和挫折的能力以及乐观积极的工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剑锋,程谟茹.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10(7).
[2]吴国智. 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探讨[J]. 教育探索, 2012(1).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一、研究背景
2014年11月,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可以说,当前“互联网+”正逐渐影响到各行各业。在新一轮的改革升级中,各领域将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探索自己的微蓝海,而企业的升级也必将会带来新一轮的社会经济的变动。众所周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处的变动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这也必然会是互联网相关领域人才市场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其中不仅有对人才需求量的攀升,而且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对此,在新形势下,针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对策的描述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唐文晶等认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基本目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杨善林主要提出注重实践和创新,拓宽专业范围来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学计划也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也需要及时调整,这样可以让学生以后也能适应将来的社会岗位需求。管媛辉、肖月认为当前必须大力培养通识型的科技信息专门人才,以适应大系统时展的要求和各企业用人需求。丁献峰指出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对社会公共信息部门产生重要影响,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可以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模式、本硕直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的多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三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基本可以满足各类型的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赵静杰等认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大模块:教育培养模块、实践模块以及综合运用模块,让学生兼修这三大模块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
以上各种培养方式虽然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但人才培养重心仍放在学校为主体的层面,学生更多的是接受已经约定俗成的培养方案。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观点,目前仍停留在岗位需求层面,强调培养企业现在需要的技能,忽略了“互联网+”战略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即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培养,过分看重了现有技术,忽视了未来技术的引领能力。而且专家们只从模式等方面进行说明,培养信息人才,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推广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开展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本文将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进行创新思考,通过对当前培养模式的分析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从而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对策,引导高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及大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
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经济主体为适应新形势必将进行转型升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将从人才需求中的“量”与“质”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从需求数量来看,“互联网+”将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产生巨大的人才市场机遇。一方面“互联网+”理念的推行使得传统行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将对信息管理人才有更大的需求。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务、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虽信息化进程加快,然而信息管理人才不足4%,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诸如搜索引擎、综合门户、即时通讯、网络商务、软件开发等本身依托互联网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而从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处于剧增状态。根据2015年底的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总量已达到14.6万家,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就目前看来,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计算机、管理、信息服务。计算机方向,包括软件编程、数据库、网站建立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等;管理方向,特别对口的是信息系统集成相关的市场开发、销售、客服之类的岗位;信息服务方向,如经济信息服务、咨询、科技信息部门、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企业经济金融咨询及管理部门。
(二)从需求质量来看,市场对信息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质量方面的需求又具体可以体现在信息管理人才培养规格上。在传统信息管理阶段,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图书馆专业和科技情报专业,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理论方法与工作组织问题;在技术管理阶段,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着重于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信息活动的管理和系统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当前,随着信息管理的继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大趋势下,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融科技信息、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于一体。高校对于信息人才的培养规格,集中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关于专业能力方面,从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在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中,高校对于信息管理人才在基本信息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数据信息的检索采集存储与处理以及数据分析、软件系统的应用、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网站平台的管理与维护等方面专业能力的培养较为注重;专业知识上,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在以经济、计算机为主的综合知识方面要求较高,高校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上注重经济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管理系统应用等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上,高校对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表达、创新意识、IT行业及相关领域敏感意识的提高上,而且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信息管理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三、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设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之后,在全国150多所高校又陆续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等专业。为满足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时,将这些专业合并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本科、硕士、博士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而对信息管理人才,则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由于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对掌握管理学知识及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就业对口情况并不乐观。据网络调查统计,当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及相关的占57.47%,而剩下的42.53%工作与专业无关,也就是说明存在相当一部分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实现专业与工作对口。与此同时,供不应求的情况仍然存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2名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存量要在200万以上,而我国大专院校每年却只有约4万名专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大学生毕业,因此需求缺口仍很大。但这其中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大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就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
(二)专业方向模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几乎可在所有领域找到相关联的工作,这就容易产生方向模糊感,而且各高校的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对该专业的理解也不同。各校所开的课程不同,有的偏重计算机类课程,有的则偏重于管理课程。致使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把该专业当作计算机专业或是管理专业来学,结果使很多学生到大三、大四、甚至到毕业时还不清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目标,不明白自己走向社会后究竟应该扮演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还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角色等。
(三)培养方案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且具有一定滞后性。据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用到大学所学综合知识的占35.63%,来源于非大学中所获得知识的占31.03%,而运用到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仅占12.64%。除去学生个人能力等自身因素,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而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由于各大高校对于信息管理专业重视程度较低及信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交叉性造成资源的匮乏,致使学生在实践练习这一方面的要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据调查显示,有56.3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偏少,更有24.14%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太少。而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实习环节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可以说专业教学虽提倡干中学,能力重于知识,但学生良莠不齐,如果专业设置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能力与知识结合,可能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收获并不理想。
(四)生源基础参差不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及管理创新方面的要求较高,但因信息管理人才的缺失,各高校逐渐放开了招生门槛,开始文理兼收。而文科生在应用技能方面普遍不如理科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文理兼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生源质量,成为了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之一。
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近年来,由于IT产业发展极其迅速,IT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如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络市场营销、云计算等不断出现,使得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经过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就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对策:
(一)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完善性,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和项目设计的开展。针对性开设新兴的社会需求领域专业课程,完善信息管理专业当前四大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化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由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向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为主体的项目制教学转变;微课、虚拟教学环境、团队式学习等新型教学平台有待于丰富和完善,以考代评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进一步有待于向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过渡。
(二)引导学生生涯规划,准确定位。由于信息管理专业设置较晚,与其他专业存在交叉较多,专业自身特色并不明显,因此应在大一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个人尽早了解专业,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明确学习重点方向。同时,要注重如英语、管理、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对人才要求逐渐提高的现状。
(三)因材施教,拓宽培养方向,体现学校特色。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人才需求、文理兼收的学生知识背景和未来职业方向,鼓励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四大主要培养方向,即信息管理与应用、网络商务、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不同方向专业基础相同,但核心课程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尽可能为本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偏好与特长,提供丰富的职业选择方向,也为他们在大学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供依据,减少专业口径过宽带来的学习与职业选择困惑。
(四)定期调整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强化核心课程,删除无用课程、整合一般课程、开发新型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地位。尤其在实践环节,尝试通过综合素质学分来鼓励引导专业学生在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网络营销策划方案、信息系统开发、IT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报告方面展开更多的专业实践。
(五)关注社会前沿的研究,与时俱进。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源,努力保持与社会IT行业变化的同步发展;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同时深入了解“互联网+”,进一步探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协同制造、电子商务、现代农业、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IT产业的高速发展现状及IT产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文晶,谢海英,王彩荣.以就业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3.
[2]杨善林.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
[3]管媛辉,肖月.如何培养现代信息人才[N].现代情报,2006.12.
[4]丁献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N].图书馆学研究,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