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部门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交通建设部门 财务监督 审计监督
如今我国加强了各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修缮,确保省、市、县、乡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达到优化投资环境和资源开发的目的。但是,在交通道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要求管理人员注重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方面的问题,通过监督杜绝财务支出的浪费,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优化运用,建设现代绿色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交通建设部门需要针对建设资金在管理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漏洞问题进行防范,重视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查漏补缺,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作用,抓好监督工作。
一、交通建设部门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作用
财务监督是督促企业各方面活动符合程序和法律要求的措施,具有明确目的性、管理科学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等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需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等,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交通建设财会部门需要确保以最经济的方式筹集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快速回收资金,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交通建设财会部门首先要合理编制预算,并落实节约支出原则,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经济核算和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能够及时掌握部门财务状况。同时财务部门还需要确保交通建设部门经济活动的标准性,构建完善的财务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对交通行业资金监管措施的研究,尤其是交通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后的财务资金监督。交通建设部门还需要加强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均需要向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报告。交通建设部门审计监督主要是对建设内容、工程投资等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各环节资金和结算程序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制定,并避免出现奢侈腐败、肆意挥霍等不良风气。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建设资金落实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反馈资金监督执行存在问题的情况,从而通过改进提高交通建设的效益。
二、交通建设部门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
交通建设部门财务部门首先要深化对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确保交通建设部门财会管理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财务部门还需要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严格按照法律理财规范管理和交通行业的特征,构建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交通建设部门应当以资金营运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并制定资金授权批准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确保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性,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应用。
三、交通建设部门内部审计监督的措施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交通建设部门资金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各地区需要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于“十二五”期间,全系统共实施审计1616项,促进增收节支与核减工程资金6.39亿元,推进完善规章制度296项,完成92项问题整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征地动迁资金的审计监督
交通建设部门需要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征地动迁资金的监督审计,交通建设部门需要确保资金的快速到位,实行专款专用策略,避免被截留和挪用,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征地动迁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时,首先需要征地动迁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如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手续是否齐全、账务处理是否规范,并严格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占地面积、地类等项目的差异性,是否需要降低补偿标准等。
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注重对交通建设部门的合同管理和税费缴纳等进行监督,确保合同管理额规范性,避免出现税费截留情况。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超支问题、项目管理规范问题等进行监督,并分析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够存在漏洞,投资核算手续是否满足健全性等。交通建设部门在进行各项建设项目时,应当采用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的方式,审计人员需要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审计,严格查处转款挪用问题和资金滞留问题。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高速公路动迁变更需要采用层层审签的原则,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确保建设部门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二)加强建筑安装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
交通建设部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一般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方式,对其的资金管理也应当采取预先支付审计、期中支付审计和最终支付审计方式。期中预先支付审计需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结合国家对交通基础建设设施建设程序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设备厂商等之间相关合同内容等,明确建设单位支付预付款,避免各单位出现挪用资金的情况。期中支付主要是依据当月或当期完成的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支付,需要以期中支付证书作为实施依据。监理部门需要对交通建设工程的内容进行审核,明确价款后签字,随后再由技术部门审核和企业法人签字,最后由财务部门支付款项。当交通建设工程需变更和索赔,监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监理实施细则签发索赔审批表和下达变更通知,随后再进行相关费用的支付。在进行竣工结算时,监理部门需要根据竣工结算单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后,财务部门根据支付证书签字支付。
(三)加强其他资金的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加强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审计,包括银行贷款、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等,数额非常庞大,且支付较为频繁,因此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监督审计,避免公款私存、高息转存等情况出现,且不得出租和出借银行账户。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的费用投入较多,包含前期费用、安装工程费用、管理费用、大型设备购置费用、监理费用等,各个单位需要确保专用章有出纳人员保管,避免出现腐败情况。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注意不得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并加强对备用金的审计。财务部门需要做好备用金核算工作,结合相关规定进行备用金使用的审核,如有违反规定则不给予报销。机那里部门也需要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资金使用在合法和程序范围内。
(四)建立内审人员奖惩制度
交通建设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工程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不能够进行日常财务的基础性工作,不属于业务岗位的管理人员。为了能够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交通建设部门需要建设奖惩制度,让内部审计人员适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多越大,产生了较多的资金往来。为了避免资金落实过程中出现漏洞,交通建设部门需要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从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正霖.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 有力支撑“四个交通”的加快发展――在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交通财会,2014
[2]黄忆凌.论交通部门财务预算准确程度的提高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3
[3]审计与交通联体防控体系研究课题组.审计与交通联体防控体系的环境支持及顶层设计[J].审计月刊,2013
[4]李修库.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J].交通世界,2016
内容摘要:本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统计抽样,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财务部门过程输出能力, 为改进财务部门工作能力、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提供思路。
关键词:内部审计 统计抽样 过程能力指数 信赖过度风险 过程相对稳定系数
内部审计和统计抽样
内部审计(陈丹萍,2007)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体现审计独立、权威和公正,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内部审计中会用到很多统计抽样的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统计抽样一般有以下步骤:样本设计: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有以下工作: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定义误差构成条件,确定审计程序。选取样本: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有以下工作:确定样本规模,选取样本,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评价样本结果: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有以下工作: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内部审计报告。
本文利用内部审计统计抽样的结果,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样本误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财务部门过程输出满足企业要求的能力。
过程能力指数
(一)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和过程绩效分析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过程能力指数把客观存在的过程能力和给定的技术标准范围加以比较,其比值作为衡量整个过程的能力满足企业技术要求的一致程度。过程能力指数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和企业管理的现状。
所谓过程的短期能力是指过程仅收到随机因素的影响时,过程输出特性波动的大小。它是过程的固有能力。其公式如下:
其中,USL,LSL分别是质量特性的上、下规格限。σwithin为特征值的分布标准差,使用下列简捷估计公式进行估计:,式中, R 是重复测量同一个零件的极差的平均值;d2*的值可以通过d2*(m,g)表查到。
通常设定:当Cp
(二)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长期能力(马林、何桢,2007)是指过程在较长的时期内所表现出的过程输出波动的大小,过程不仅收到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短期能力仅含随机波动的影响,所以短期标准差σwithin较小;而长期能力不仅含随机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含有异常因素的影响,所以长期标准差σwithin较大。长期过程能力指数用pp和ppk来表示。
(三)长期过程能力指数在内部审计统计抽样中的应用
1.内部审计中总体偏差率的估计过程。X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每周从公司财务部门的财务记录中随机抽样进行检查,以对财务部门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每次选取的样本规模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总体规模。
内部审计部门对选取的样本实施审计程序。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除以样本规模,就可以计算出样本偏差率。样本偏差率就是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但还必须考虑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通常考虑抽样风险时只考虑前者。信赖过度风险为5%时,根据实际发现的偏差数和样本规模,可以利用信赖过度风险为5%的偏差率上限样本结果评价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评价统计抽样的结果,得到偏差率上限。如样本规模为100,偏差数为2时,估计的总体偏差率为6.2%。
2.利用长期过程能力指数评价财务部门过程能力。根据X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每周从公司财务部门的财务记录中随机抽样的结果,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内部审计部门对每周的抽样得到的总体偏差率进行汇总,利用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对财务部门的过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无偏离情况下对总体偏差率的评价。无偏离长期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USL是指企业能够接受的最高总体偏差率,LSL则是指抽样中发现的偏差数为0时考虑抽样风险的总体偏差率。
有偏离情况下(吴嘉华,2006)对总体偏差率的评价。pp只考虑了过程的分散程度,而ppk同时考虑了过程的分散程度和均值的偏移,ppk的计算公式如下:
令,则ppk=(1-k)pp。
其中T为极差,反映了公司对财务部门的要求;,u为均值。
pp和ppk的比较与说明与Cp和Cpk的比较与说明类似(郎志正,2003)。只不过 C 系列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的固有过程能力指数,而 P 系列过程能力指数则是指过程的实际过程能力指数,pp和ppk需要联合使用。对于同一个过程而言,通常,长期标准差的估计值σoverall大于短期标准差的估计值σwithin。因此, 过程的质量改进就是逐步减少σoverall,使之不断向σwithin逼近。根据σoverall和σwithin的差值(称之为过程稳定系数)dσ=σoverall-σwithin或相对差值(称之为过程相对稳定系数),可以对过程的实际情况,即对过程偏离稳定状态的程度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当dσ
应用分析
X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每周从公司财务记录中随机抽取记录进行检查,公司能够接受的最高总体偏差率为9%。表1为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样本规模(考虑成本,最大的样本规模不超过200)和发现的偏差数所估计的抽查结果汇总。
由表1数据得知,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解有关质量指标,也可利用minitab软件求解。本文利用minitab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张弛,2007),首先考察质量特性值的正态性,利用minitab可以得到P-Value=
0.062>0.05,所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再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利用minitab绘出X-R控制图,如图1所示,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最后求过程能力指数,公司能够接受的最高总体偏差率为9%,所以USL=9;由LSL=1.5,利用minitab得到图2。
由图可知:Cp=2.12>1.67,pp=2.10>1.67,过程能力充足,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略低于标准值(ppk=0.91
X公司财务部门的过程相对稳定系数dσ≈0.9%
σoverall=0.595356,σwithin=0.590006,财务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目标就是不断改进σoverall,使得σoverall不断接近σwithin,从而不断提高其过程输出的财务信息的质量。
财务部门领导应该根据各次内部审计数据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减少员工的工作失误,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结论
本文将质量管理中的过程能力指数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部门编制的财务记录的质量。利用内部审计得到的数据,评价财务部门过程能力,从而使财务部门了解自身不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功能评价法又称工程价值(VE)或者功能成本分析,是指将产品的功能(产品所负担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与成本(为获得产品一定的功能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对比,寻找降低成本途径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产品的价值由产品的功能和成本决定,价值与产品功能呈正相关关系,与其成本呈反相关关系,用数学式表达即:
产品价值=主产品功能/产品成本
假设某公司有六个内勤服务部门,分别为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预算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发展与规划部门。年终,公司董事会拟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并以价值系数为标准分配下一年度的管理费用预算资金。该公司的价值评价步骤和方法如下:
第一步,收集信息资料。内勤服务部门主要提供对内服务,主要的费用是人工成本和必要的差旅费。因此,收集的信息资料应当包括:(1)各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财务部门的产品主要为各期间的财务报表、成本分析表和内部核算资料等;行政部门的产品是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的最终产品是内部审计报告;预算部门的最终产品是预算报表,预算的执行情况,偏差以及偏差的处理政策和效果等;资产管理部门的最终产品是资产的维修使用状况,资产的盘点清查记录等;公司发展和规划部门的最终产品是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规划的执行情况等。(2)各部门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由于间接经济效益具有隐蔽性,可以由各部门自评后由评价小组的成员核实。财务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新制定的信用政策和收款政策给公司带来的收益;行政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新的制度安排的预计效益;内部审计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通过内部审计为公司减少的额外损失(查出的经济违法行为)和提供的改进制度的方案为公司所节约的成本等;预算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对预算的有效控制而减少的额外开支等;资产管理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包括由于采用了新管理技术或者维修技术所节约的维修成本和减少的资产开支等;公司规划和发展部门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新业务的承接所带来的利润和合理规划所节约的成本等。(3)各部门的费用耗费。根据内部核算资料收集各部门的年度耗费,该公司财务部门耗费40万元,行政部门耗费45万元,内部审计部门耗费30万元,预算管理部门耗费20万元,资产管理部门耗费25万元,规划和发展部门耗费35万元。
第二步,功能分析。各部门的功能分析如表1所示:
第三步,功能评价。由于内勤服务部门的特殊性,拟采用强制确定法对各部门进行评价。
(1)确定功能评价系数。首先,根据强制确定法的原理,将六个部门两两进行比较,两者中较重要的记1分,两者中较次要的记0分。然后,加总各部门的得分,并与所有部门的总得分进行比较,得出每个部门的功能评价系数。为了防止个人偏见影响评价的效果,公司应当成立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当由内勤部门服务对象的各层次进行推举或者其他方法产生。公司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小组各成员分别独立、客观、公正的对各部门进行功能评价,将每位小组成员的评价数进行相加,平均后得到各部门的平均评价得分,并根据平均评价得分计算各小组的功能评价系数。评价小组成员小王的功能评价表如表2所示:
注:(1)部门应两两独立进行比较,且不存在传递性。即如果财务部门比行政部门重要,行政部门比内部审计部门重要,不能推定财务部门比内部审计部门重要。而应根据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比较来确定,财务部门可以被认为比内部审计部门重要,也可以被认为比内部审计部门次要。(2)重要程度的判断包括根据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根据各部门的服务态度和小组成员所代表的特定BR务对象的总体判断。
假如,该公司评价小组共7人,其余6人对财务的评分分别为3、2、4、4、2、3,则财务部门的平均评价得分为3.14[(3+2+4+4+2+3+4)÷7]。其余各部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行政部门2.70,内部审计部门3.25,预算管理部门3.40,资产管理部门2.50,规划与发展部门3.00。则各部门的功能系数表如下:
(2)根据各部门的费用计算各部门的费用系数、价值系数以及实际费用超过应享用的费用的超支额。计算过程见下表:
从价值系数可以看出,财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为公司提供的服务低于预期应当提供的服务,应降低这两个部门的资金预算,以体现收入与所提供服务的配比原则;发展与规划部门提供的服务与实际应当提供的服务基本等值;其余三个部门公司提供的服务高于预期应当提供的服务,应当获得更高的报酬,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公司下一年度的管理费用预算为180万元,则费用的分配如下表所示: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管理
近年来,医学研究投入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日趋多样化,其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1]。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并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是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本文总结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某三甲儿童医院的实际情况,科研部门联合财务部门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效果进行讨论。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不合理,难以控制其准确度 科学合理的制定预算是项目正常开展的第一步,如何保证预算编制合理成为项目组及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有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参与,科研部或财务部并未参与,造成预算评审评估不够严肃、专业[2]。项目负责人对其研究的内容了如指掌,但对预算编制遵循哪些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不熟悉[3]。由于缺乏合理编制预算的意识,编制出的预算简单、笼统、缺乏科学依据,最终可能导致项目经费高比例的结余或严重不足,从而影响项目的完成或经费使用效率[4]。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编制预算说明,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3年11月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沪财教[2013]67号文件,其中附件要求项目组编制时细化经费预算并准确编制预算内容。但实际编制预算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未按照相关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编制预算说明的要求合理编制预算。由于专业的限制,以及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给编制准确科研项目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会导致出现经费预算内容与预算科目不符以及超出相关规定的费用标准,造成项目经费执行差、财务审计不过关等问题[5]。
1.2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缺乏监督反馈机制 由于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大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等的管理[5]。据了解,目前,仍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得到的,其所有权归项目组所有[6]。一般医院为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某些类别的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资金,这些资金也由项目组自由分配,其中还有科研人员认为这笔资金由我支配,几乎成为其私人资产[7]。这些都会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比较随意。如现金业务支出占的比例较高,专家咨询费、研究生劳务费、以劳务支出的调研及病例收集费等等,甚至包含了个人的市内交通费、招待费等。
当然,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也会造成一部分项目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相符,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给科研项目验收和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8]。现阶段,科研部门缺乏对经费使用情况的跟踪与有效管理,财务部门缺乏对科研进展情况的整体把握,所做的只是简单的会计报销工作,难以形成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督。
1.3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结题不结账现象严重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对科研会计核算未作明确规定,从而造成医院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口径不一,有些医院放在"往来科目"中核算,有些医院放在"基金"中核算,还有些医院放在"往来科目"中核算等等[6]。随着2012年1月1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正式施行,虽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增了"科教项目收入"科目,并在"科教项目收入"科目下设了"科研项目收入、教学项目收入"两个明细科目,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会计核算口径,提高核算准确性[7]。走访某三级医院得知,科研经费的明细核算是按照项目负责人设置,再细化至项目本身,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但是,实际核算时不规范且过于简单,不能细化到科研经费支出所涉及到的设备、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会议费、劳务费、间接经费等,导致经费决算时各项收入归口不明晰,无法通过财务信息对科研经费收支结构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不易发现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9]。
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结题,但却没有按规定结账,"结题不结账"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结余。有些医院对科研结余经费的处理态度较为宽松,一是可能由课题研究负责人决定剩余经费的用途;二是作为医院科研基金的一部分,被继续用于医院的科研活动[10]。也有些医院管理部门对结题管理不够重视,一是财务部门因为没有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工作,对科研项目信息缺少了解,二是科研管理部门也没有及时提供各个科研项目的相关情况,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只是按照常规进行支出报销,可能在科研项目已经结题,财务账面仍有余额,形成科研经费结余[11]。大多数课题都存在课题结题后不及时结转剩余经费的情况,课题长期闲置或用做其他与原本科研课题无关的研究费用支出,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是研究生导师,课题虽然结题,但由于需要经费继续研究生带教,为保证账面有足够的经费,故而不急于经费的结转[9]。结题不结账使得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未能得到清理,结余资金未能进行分配,使得有限的资金和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7]。
2实践与对策
针对各个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结合某三甲儿童医院现状存在的问题,该医院科研部门联合财务部门及信息部门引进科研管理系统(简称电子报销系统)解决该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规范科研经费报销、实时动态监测为目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项目验收和财务审计的通过率,使得科研经费充分利用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2.1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和及时结题结账 经了解,引进电子报销系统前,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仔细的整理,包括预算编制、科研经费的报销、验收与审计等的过程整理。科研部门致力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与财务部门的多次交流,财务部门不仅仅可以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也可以及时的了解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项目经费的使用是否规范。
从项目申请开始,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首先编制经费预算,科研部门依照相关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及预算编制说明反馈预算调整意见至项目负责人,修改后交至财务部审核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例如:《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16号)、《上海市市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沪财行[2014]35号)、《上海市市级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沪财行[2014]9号)、《上海市市级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沪财行[2014]14号)等。考虑到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留有弹性空间的预算也是有必要的。经费预算就可以由固定性预算与非固定性预算组成。这样,经费执行过程中,原先未预计到的支出就可计人不可预见费。项目立项后,批复的预算经费录入电子报销系统,暂不可更改。一旦预算需要更改,根据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可在一定范围调整预算,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经讨论并上交医院院务会讨论,通过后方可调整预算,电子报销系统提供修改预算的功能,确定最终经费预算。因此,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不但要做好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还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编制预算管理工作[12]。
科研部门掌握各个项目的研究进展,通过电子报销系统,可提示即将结题的全部科研项目的列表。科研部门既可以提醒项目负责人尽快使用全部经费,也可以将列表发给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在结题后做好结账工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某三家儿童医院财务存在结题不结账的情况,例如有些离职、退休、过世的医院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仍存在医院财务账目中等。为了更好地做好结题及时结账的工作,必须加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络,按照医院财务制度严格执行。
2.2规范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某三甲儿童医院首次结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经费报销,实现报销登记、报销审核均在系统进行,突破原有财务审核流程,形成一套具有某医院院科研和财务管理特色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
新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较之前的流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规范使用科研管理系统。它也成为了整个科研经费报销流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在每一个环节都是由上至下,若有一处审核出现问题,必须重新报销。严格按照新的科研经费报销流程执行有利于科研人员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思维,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员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审核管理,提高报销一次成功率。
但是,目前该医院现行的是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该医院之前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与项目负责人制原则,以《科研经费使用手册》为报销手段,通过科研部门、分管院长、院长以及财务部门对支出报销的签字和审核,缺乏电子报销系统与《科研经费使用手册》结合的具有规范性的报销流程规定。当然,医院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使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6]。从长远的角度上,规范报销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推动科研经费管理、实践科研经费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在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负责人)之间建立电子报销系统,科研部门录入项目经费预算,财务部门添加新增到款经费,科研部门及时将到款经费一一对应到项目中。科研部门首先可审查支出报销材料是否齐全、合理,还可通过电子报销系统随时查看预算经费的实时使用情况,对于已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最终环节的审核,严格遵照财务制度,把控报销质量,若报销环节出现问题财务部门具有一票否决权,退回重新报销。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可以通过查询在系统上查看某一项目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既然动态监管是本系统最有特色的,从科研经费开始使用到结题,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科研和财务部门,此系统可以使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减少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强课题负责人的科学使用科研经费意识,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控制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也有利于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检查和审计[13]。
因此,建立科研部门-科研人员-财务部门为一体的动态监管机制是该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趋势所向。动态监管机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使用经费监管和结题审计监管部分。第一部分是使用经费监管,就是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的管理。科研人员不得超出预算范围开支经费,也不得提前预支经费,不得支出科目与预算科目不符。经了解系统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保证项目负责人合理使用经费。第二部分是结题审计监管,就是项目经费决算及经费使用进度的监管。科研人员可查询支出明细,财务管理人员可直接提供经费决算表,以便用于项目年度考核、中期考核、财务验收、财务审计等情况。在整个经费使用过程中,有效的动态实时监管可以查找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查找出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差错并及时更正,可以查找出科研人员报销时遇到的操作问题并咨询解决问题,也可以满足财务的所有需求。
3讨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逐步专业化和精细化,对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某三甲儿童医院首次引进电子报销系统,系统运行良好、效果显著,获得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人员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一致好评。该系统可以督导项目负责人科学的管理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可以实时了解经费使用进度,通过项目序时进度调整经费使用进度,也可帮助其顺利通过财务验收及审计等上级检查。该系统也可以协助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动态监管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可提醒项目组调整经费使用进度和项目结题做好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志光,杨涛,梁宁霞,等.基于WEB的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9,22(20):111-112.
[2]况景勤,郭文博.基于科研经费验收角度的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3):204-206.
[3]刘茜.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商务会计,2013(2):109-110.
[4]李祥婷,贾品,叶蕾,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6):614-617.
[5]罗爱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J].财会研究,2014(12):252-253.
]6]李静峰.如何有效地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1,23(8):25-26.
[7]蒋祖康.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视野,2014(12):169-170.
[8]于新颖,陈瑛,张焕萍,等.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2):94-95.
[9]黄小琼.浅析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1):39-40.
[10]于娜,李哲海.浅析如何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J].医药与保健,2014,22(11):178-179.
[11]董音茵.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促进医院科研发展[J].现代医院管理,2011,09(2):54-56.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二级管理;管理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大多是由原来的专科层次院校更名设立,或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无论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或教育经费规模均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其财务管理一般采取一级管理模式。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投入和建设,经济规模也急剧增大,这就要求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院校管理模式也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对财权进行适度的下放,有利于提高二级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二级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财务实行二级管理的必要性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执行《高校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一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校性财务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校内二级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二级部门及其负责人在工作顺利时按学校规章制度办理,一旦遇到难题,就把问题和矛盾上交学校,由校一级来解决,既无法控制超支行为、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又可能造成内部资源分配不均,二级部门之间想方设法争取多占多用学校各项经费,来实现自身的业绩,不管不顾学校大局。
2.预算管理不完善,随意性大
高职院校的预算一般是根据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要求而编制的部门预算,而且决算与预算也不同步,不能真正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这在应用于内部控制时便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中层领导,都觉得是“大锅饭”,反正都是学校的钱,能用尽管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心血来潮、巧立名目,随意调整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以事定钱,而不是以钱定事,无法实现预算应有的控制效力。
3.财务管理薄弱,易导致“小金库”现象
高职院校财务长期以来实行一级集中管理,反而使得财务部门与各系部出现脱节的现象,各系部开支的计划往往只由分管领导审批完就直接执行,绕过财务部门的监督,待到财务部门报销时“生米煮成熟饭”,令财务部门无法抗拒,财务部门仅发挥“账房先生”的角色,财务监督无从谈起。更有甚者,有些二级部门为拥有“自”,出现隐瞒收入或截留收入的现象。这些部门对于对外合作办学、办班的收入、利用学校资源对外服务收入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取得收入后也没有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未能及时、足额上缴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是擅自报销支出,坐支现金,自行立账,俨然“小金库”之实,后患无穷。
二、高职院校财务实行二级管理的前提
1.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
为顺利开展财务二级管理工作,首先就应在校长领导下建立健全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各二级部门及相关财务人员,以国家财经法规为指导,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本校的二级管理制度,如收入分配管理办法、二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办公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资料印刷费、差旅费等支出管理办法等,使得二级管理执行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实行二级管理中的任务,协助财务部门共同制定和控制预算指标,实现二级管理目标。
对于二级部门创收部分的管理,学校可制定相应的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将这部分收支纳入学校统一核算。这将更大地扩展二级部门的自,因为一方面将二级部门创收收入支出合法合理化,杜绝“小金库”现象和由此滋生的腐败等后患,另一方面二级部门由该部分取得的财权将具有更自由的支配权,因而可鼓励各二级部门积极进行对外联合办学、办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取得服务收入,发挥二级部门生财理财的能力,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自我发展机制。
2.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
根据会计法律的规定,校长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单位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财务实行二级管理,要在校一级保持重大筹资和投资决策权和控制必要的财务收支权限的前提下,赋予二级部门一定的财务自。将部分财权下放给二级部门后,应依据《内部控制规范》关于授权审批制度的规定,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原则,确定二级管理部门的审批范围。同时,二级部门也应对学校分配的财权制定预算草案,送学校财务部门备案,既给予充分的支配权与决策权,又不失宏观控制。二级部门的负责人依据授权控制的范围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既明确二级部门的自,又落实对等的责任,建立起校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二级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联的经济责任体系,明确清晰的责、权、利关系,做到违法必究,权利和责任是共存。
3.编制合理的二级预算指标
预算编制应遵守预算法律制度的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全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均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二级管理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在“量入为出”的前提下,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内部预算指标体系。由二级部门根据每年的工作任务和发展规划,按所要完成的目标,提出相应经费需求,制定各项收入和支出计划,上报财务部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预算编制人员,根据二级管理的各项管理规定,以保证二级部门完成工作任务,满足发展需要为目标,进行统筹和调整,最后由校领导班子开会统一协调、审批,形成预算指标,分项目和用途下达给各二级部门执行。
三、高职院校财务实行二级管理的措施
1.确立适当的财务二级管理体制,调动二级部门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学校适当放权,实行二级管理,目标是为了充分调动二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促进高职院校的顺利发展。因此,财权的下放也是有选择性的,对于人员基本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构建及其他涉及公有资源的支出应保留学校一级管理,这为财权不可下放部分。财权可下放的部分主要包括:(1)可下放到各系部的经费有:人员绩效工资,学生管理支出,办公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资料印刷费、差旅费、邮电费等公务费用;(2)科研经费由科研管理部门等统筹管理;(3)培训费由人事部门统筹管理;(4)其他专项经费由专门部门统筹管理。
2.二级管理围绕预算指标执行
预算指标一经批准,即为二级部门年度自主经费的依据,二级部门负责人应遵循统筹兼顾、节约使用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控制费用支出。二级部门的日常经济活动应围绕预算指标执行,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实行“超支不补”原则,年中不再轻易追加预算指标。对于年中出现新的、突发的经济活动,例如,预算制订时无法预测的、突发的专项会议、专项教学活动等项目,经校领导审批,可由校一级财务统一安排资金,专款专用,节余由学校收回。
执行二级管理时,一般应按预算的项目和用途使用资金,不得随意套用,如科研经费、培训费等。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使二级部门更好地发挥自、更具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可适当采取总量控制与微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些费用支出可在总量不超出范围的前提下,各分项目之间的指标进行微调,如办公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资料印刷费、差旅费、邮电费等可归为公务费用这一大类中,二级部门在这些支出项目之间可根据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只要总量不超过公务费指标总额即可。
3.实行财务集中控制
实行二级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部分财权下放给二级部门,给予适当的经济支配权和决策权,在授权控制的范围内进行自主开支,充分调动二级部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无限制地分散财权,放任自由,不进行相应的监督、审核和控制,同样会使预算控制流于形式,造成资金失控和流失,反而会导致财务管理更加松散。因此,在实务中应采取适当的财务集权控制手段,进行会计核算集中化管理。资金的收支全部集中在财务部门统一核算,二级部门指定审批人和经办人定期到财务部门办理资金的收支报账手续,或由财务部门派人进行现场指导和办理。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财务部门都配备了专用的电脑,购置了适用的财务软件,在预算指标下达后,可以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进行相关预算凭证的设置,通过电算化可对预算实现事前和事中控制,也便于事后的分析总结,各二级部门查询起来也十分方便。
4.财务部门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二级经费的使用和报销手续必须遵守学校财务制度,给予财务自,并不等于可以随意开支,二级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同样必须遵守财经法规和法律制度,取得的票据、报销的程序和手续要严格按学校财务制度来执行。对于使用自主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材料也应按规定的手续进行验收、入库、领用和保管,因为这些资金也都是财政性资金,是单位预算资金的一部分。对于不完整、不正确的凭证,予以退回补充更正;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票据和支出,财务部门不予接受,并向校领导报告。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二级部门采取各种手段虚报、冒领和套取现金、突击使用资金等行为。二级部门的收入须事先向财务部门报告或备案,接受财务部门的监督,大额的资金支出也须事先向财务部门报告或备案,便于财务部门提前安排资金。报账实行由财务人员审核,部门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大额支出还须经分管领导或学院领导审批的制度。
5.加强监督机制,评价考核效益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如监察审计室之类的内部审计部门,高职院校实行财务二级管理也要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二级部门的开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将审计结果进行校务公开。审计部门还可与财务部门一起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二级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比如下年度预算时优先安排项目等;对于出现虚报、套取现金和挪用资金的部门予以相应的惩罚,如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下调下年度的预算指标等。尤其是对于二级部门年中执行预算过程超预算的单位,须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对该部门支出的来龙去脉进行审计,追查指标提前用完的缘由,需追究责任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实行二级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郭宗健.浅谈高校预算管理[J].时代经贸,2006,4(39):95.
[2] 熊敏.加强高校财务二级管理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8,(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