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校教育水平也不断提升。而各高校之间的实际情况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以下是我针对辅导员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些建议。

1 辅导员例会制度

每周辅导员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过各种例会传达学院领导管理精神,统一思想,布置工作,汇报工作、学习上级文件、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

2 工作日志制度

辅导员要坚持写工作日志,要求在工作日志上工整详细的填写会议记录、工作计划、工作内容、检查总结、学生谈话内容、宿舍走访情况。使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促使辅导员的工作扎实深入。

3 辅导员值班制度

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各辅导员周一到周四晚间轮流校内值班,通过值班,深入学生寝室、教室,检查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等方面情况,处理突发事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保证校园学生的安全稳定。

4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制度

4.1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在工作中能全面、科学、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性格特征、家庭情况,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4.2 辅导员每学期要和学生谈话至少两次。谈话要有目的性,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能漫无目的事实不清。还有就是要重点关注父母离异的学生,恋爱失利的同学,经常违纪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低不定的学生,言行异常的学生等,适时与他们谈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定期与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积极进取的学生群体谈话,鼓励他们保持继续向上的劲头,发挥先示范性作用,以点带面,营造出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3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的使用,并以真诚的态度充分的尊重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烦恼。具体地讲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4.3.1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事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3.2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他(她)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以共同商量的形式确定出学生今后自己发展的方向。

4.3.3 在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时,应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并注意挖掘和分析这类学生成绩差的深层次原因,与学生共同商量和制定提高学习成绩的具体有效措施,督促他们在学习上寻求一种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学习方法。

4.3.4 建立学习差、纪律差等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记录表,定期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并排除影响其学习进步的不利因素,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加强其自我监督能力,以达到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4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重点是面谈,在和学生面谈时一定要注意场所的选择,一般问题可以在办公室谈,敏感问题必须要在封闭私密的地方谈,否则效果不会很理想,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积极采用网络、电话等方式。

5 辅导员学生宿舍访谈制度

5.1 辅导员每周应至少两次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文明寝室建设达标等各方面的情况,监督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以及宿舍管理规定,提高学生的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促进各宿舍内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建设,使学生宿舍呈现和谐、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

5.2 在访谈中,辅导员应着重关注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疏导,如果问题严重,应立即上报至学院学生处。对于生活上、学习上及其它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5.3 辅导员要对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开展班级寝室评比活动,并予以公示。确保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互相关心,团结互助,寝室和睦温馨,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发扬。

5.4 辅导员要做好每一次学生宿舍访谈的工作日记以备查。

6 辅导员听课制度

6.1 听课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了解学生课堂学习、出勤等方面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不良习惯起到监督作用,同时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学生和授课老师之间的教与学的矛盾,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从而加强学风建设。

6.2 辅导员听课时主要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听课情况、师生互动情况、教师授课情况等。要及时地与任课教师沟通联系,沟通学生对上课的想法、感受和意见,同时也要虚心听取任课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管理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教师授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学生意见普遍较大的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并向有关部门反馈。

6.3 辅导员每学周听课不少于两次。每次听课要做好记录,填写好课堂记录表。每周“听课记录表”交至学生处检查。

7 辅导员主题班会制度

7.1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学风教育、感恩教育、各种总结,安排工作等,从而促进学生在思想、行为、学习和综合素质上得到提升。

7.2 每月组织主题班会不少于两次。每次班会要根据学生处的管理精神,精心设计,策划好活动方案,做好有关材料的保存。

7.3 要积极创新班会的形式,营造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综合利用专题讨论、主题演讲、文艺节目,互动交流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发言,有机会发言,切实增强班会实际效果,使班会成为学生思想提升、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

8 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8.1 教育要求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所以辅导员和家长联系是必要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面谈、电话、短信邮件等渠道及时沟通。把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能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性格,学生家庭环境,学生经历等方面情况,便于有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8.2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就是和家长联系要事先让学生知道;二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能陈年旧事一起说。总的说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8.3 学生若出现以下情况,辅导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8.3.1 学生思想状况出现重大起伏,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8.3.2 学生生病或出现意外事故住院以及出现重大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8.3.3 学生经常不到课,经教育不思悔改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8.3.4 学生行为违反校规校纪,经教育无改观者,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总之要做到重点学生要加强联系,一般学生要保持联系。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1.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王牌”。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暴露出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弱、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衔接不畅,导致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难以顺利实现角色转变。而顶岗实习正是针对这一弊病的“良药”,一方面,学生在单位实习时需改变学生做派,完全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前熟悉企业紧凑的生活节奏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在真实的岗位上经过几个月的生产性实习,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这一切的积累都将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王牌”。

2.学生勤工俭学的可靠渠道。社会上的兼职机构良莠不齐,“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因而学生兼职渠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颇令人担忧。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通常是与学校合作密切的企业或是学生的预就业单位,专业契合度较高,学生也能获得较丰厚的实习津贴,且津贴数目还会依据个人表现有较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在校生而言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不仅能将所学付诸于实践,提高实操能力,还能获得相应的金额报酬。

3.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平台。“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双”体现在“‘双’素质和‘双’能力两个层面上:一是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二是具备理论与实践‘双’能力。而顶岗实习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平台。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新老师报到的前半年通常不会安排教学任务,会直接派到对口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在学习期间,新教师的食宿、工资待遇及工作内容都等同于普通职工。如此,新教师既能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褪去学生时代的“青涩”,完成角色的的顺利转换,还能习得企业文化及生产方面的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4.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制度,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范式。”在众多的校企合作形式中,顶岗实习是最为密切的合作方式:一者,双方人员交流直接而密切。不仅学生长时间在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也会全程陪同,有助于增进彼此沟通。二者,通过顶岗实习,企业能更深入了解毕业生质量和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知名度。三者,顶岗实习能缓解企业生产高峰期的用人需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因此,顶岗实习对于校企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互利双赢的举措。

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漏洞”

1.学生请假制度的“尴尬”。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能会因以下两类原因请假:一是,请假回校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考试和一些科目的考试或补考。二是,因探亲、身体等私人原因请假。然而,学生在请假时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尴尬境地:当他向单位请假时,单位说他仍是学生身份,请假需由学校发函;当他向学校请假时,却又一时不知该找哪个部门。这个繁琐的请假程序耗时很长,可能导致学生耽误考试或其他重要事情。

2.学生考核制度的片面性。当前,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存在片面性和随意性。“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评价比较随意、笼统”,企业方也无系统的实习生考核评价制度。通常,学校规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无需参加对应阶段的实践/实训课程的学习,成绩由企业方提供。然而,现状是企业方完全以对普通员工的考核标准来评定学生成绩;而校方任课教师则按学校课程标准规定的考核要求来评定在校学生的成绩。因此,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获得的实践课程成绩与在校学生差别很大,二者可比性不强,难免有失偏颇。

3.指导教师数量匮乏和素质不匹配。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发挥着心理疏导、生活辅助和危机干预等作用。然而,当前指导教师匮乏是现状。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紧缺,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无法长时间驻守实习场地。另一方面,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管理经验,也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因而与岗位匹配度不高。

4.管理理念难调和:惩罚分明和以教育为主。校企双方在管理理念上差别很大,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较为宽容,秉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主要依据《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企业管理理念则更为严格,以“赏罚分明”为标准,以促进生产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如此迥异的管理理念使二者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产生了诸多分歧,难以调和,甚至陷入“各自为政”的境地。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策略

1.双重管理,校企共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优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双重管理制度应先行。一是,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和学生实际,制定校方的顶岗实习管理方案,内容应囊括实习的时间、内容、目标、考核标准与方式等。二是,企业方也应根据现有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双重身份”,形成有别于正式员工的管理规程。三是,加强沟通,形成校企双方的联动管理机制,二者应就双方拟定的管理制度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双方同意的、有助于顶岗实习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四是,立足学生,简化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比如学生请假制度。

2.以生助管,发挥学生干部的辅助和标杆作用。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事务繁多、责任重大,单纯依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很难深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容易出现纰漏。因此,顶岗实习的管理应引入学生干部,以生助管,发挥其辅助和标杆作用。当然,顶岗实习学生干部的选拔应形成完善机制,综合考虑其各方面素质。简言之,“作为一名好的学生干部,不能只会传达老师对同学的任务或者要求,还要能够灵活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做出合理判断”。

3.双主体评价,优化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制度。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应实行双主体评价机制,即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学生成绩,以免有失公允。考核制度可依据顶岗实习主体的不同而略有差异:第一,到预就业单位参加实习的订单班学生,他们是全班集体行动,实习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基本与学校教学安排相吻合,因而其成绩评定应有统一标准,以实践操作能力为考核重点,以企业评价为核心,综合考虑日常表现、理论成绩和学校点评。第二,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短期生产性实践活动的兼职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实习时间不确定,一般以企业需求为准,通常不能紧扣学校的教学阶段。他们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成绩,学生需回校参加考试,由科任教师给出分数;二是实操成绩,这部分成绩由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大学生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开始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10多年的扩招造成高校师生比例越来越大。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学长辅导员”,即从高年级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高校辅导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下,由高年级学生主动辅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这样,高年级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可以很好地辅导低年级学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平稳过渡高中与大学的磨合期。“学长辅导员”制度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一种新的探索,目前已经在国内许多高校中实行,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长辅导员”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新生适应新环境

在教育背景、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出现多种心理矛盾,从而使得适应环境成为他们进入大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感觉更多是兴奋和好奇,由于经验缺乏和心理准备不足,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高年级学长的及时介入,能有效的减轻入学新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影响。

2、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学生管理队伍开展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009年已达23.2%,很多高校学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400,严重超出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的1:200。当前90后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活技能上来说都缺乏指导和帮助。“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使得高年级学长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

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丰富了老生的经历,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当了学长后,往往更加注重自身形象,为了提高自身的威信,能够更加严于律己。

4、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学长辅导员”制度有效缓解了高校扩招后高校师资力量短缺、老师和学生的比率严重失调的矛盾,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补充。高年级学生在第一线和第一时间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还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学长的工作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5、有利于推进就业工作

相对于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宣讲会等方式,高年级学长的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具有更现实的作用。在就业经验及认识方面,他们有一定的发言权和权威性,在日常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对就业的看法对学弟、学妹们时时敲响就业竞争的警钟。

二、“学长辅导员”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学长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及工作支持不够

学长辅导员制的选拔制度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选拔体制。且学长在上任之前的培训不到位,缺乏积极的培训和引导;部分辅导员认为学长辅导员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放心让他们放手去独立开展工作,而忽略了指点、鼓励和鞭策。没有及时跟学长沟通,缺乏对学长的鼓励和鞭策,容易使学长感到工作动力不足。

2、部分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帮扶不深入,呈现表面化倾向

由于学长都是高年级同学,学习、工作任务繁重,有很多时候无暇顾及所帮扶的学弟、学妹,甚至出现在引导新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样学长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作;这样就使得学长制建立的意义得不到实现。

3、学长在汇报工作中只报喜不报忧

学长有职责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如实汇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问题、学习状况等,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因学长的工作考评等因素,学长在汇报工作时往往只报喜不报忧。使得辅导员不能获得一手的资料,长而久之造成了问题和矛盾的积压。

三、“学长辅导员”制度实施建议

1、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的跟进力度,明确工作职责

少数学长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由于学长人数较多,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学长工作的情况。学院应定期召开学长辅导员工作会,学长们可以交流在工作中经验,不断的丰富工作内容,总结经验好教训。

2、完善学长的选拔与聘任机制

学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良好、顺利的开展。所以在选拔的过程中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聘任对象为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作风正派,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有亲和力的高年级学长。在每年新生入校前,通常每年的4-6月,从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选拔优秀的学长,进行聘任,聘期为两个学期。

3、建立健全学长的培训机制

由于学长制工作涉及到生活、学习、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被选上的学长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学长工作的意义、基本的交流技巧,人际交往等给予指导,解答学长的以对项工作的疑惑,也可搜集历年新生反映多的问题进行培训,使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更快适应新的环境、更早确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在学长制的实施过程中.规定学长必须定期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需定期召集例会,听取学长的工作汇报和新生的反馈信息,再根据两方面信息对学长进行考核。例如,可采用3:3:4的比例考核,即按照所带班级的成绩占30%,出勤30%,低年级学生的评价40%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学长,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称职的学长给予批评或撤换。

四、总结

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行对于学校管理、老生新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项创新不仅缓解了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也提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但由于学长制管理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的时期,实践中也出现了问题,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加大对学长制的支持力度。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使其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艳.高校“学长制”管理模式探究[J].经济师,2010,(5):93—94.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大中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背景下,大中高专院校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份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是大中高专院校提供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综合情况反映,是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主作,充分挖掘学生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中等职业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使学生档案管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创新管理工作尽快得以解决。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l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的掀起以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在急剧变革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加之中等职业院校各项改革的深入,学生档案管理也在这些影响之下,表现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l、学生档案归档内容程式化,不符合时展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冲击,首先反映在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上。学生档案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同时许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容却未被记载。如涉及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总表、入党入团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位授予通知书、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比较多,而用人单位希望了解的个人素质、成绩、能力、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学生鉴定材料内容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没有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貌和个性发展特征,档案材料不完整,信息量不足,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档案作为记载大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然而,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学生档案是否具备内容丰富的,能真实反映大学生整体情况的有价植的信息储量。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3、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质量不高,利用率较低。从中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档案材料基本上是一些由个人填写的主观判断式材料为主,全面反映个人各方面素质的客观分析性材料,尤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定量分析材料过少。如反映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材料,只是简单一句“同意以上意见”,“情况属实”等评语,没有给予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使得档案材料较为粗糙。

4、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档案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电子档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为电子档案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保障。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一般系统软件都会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另外,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亟待解决

二、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意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

主管档案工作的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强化师生的档案意识,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之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网络硬件和数据库的建立。为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进程,学校应抓住中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尽早完成校园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配齐各种必要的硬件设施。这已成为当前高中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使中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突破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应提高现代化意识,强化信息技术观念,同时要增强职业道德,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杜绝私自修改信息现象,坚持原则,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在软件建设上,要丰富内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针对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一切为学生档案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统一建档标准,明确归档内容与范围。

作为人事档案基础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适合高职使用的统一建档标准,统一的制表内容。同时,各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建设,并建立健全收集、归档制度,使学生档案按照统一立卷内容和建档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统一的建档标准,做到归档材料收集齐全,保证不缺人、不缺项目、不缺页,确保每个学生的每份档案材料填写清楚、齐全,签字、盖章不遗漏。

3、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工作者应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重藏轻用的旧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工作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真正做到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结合以人为本思想,重新规范归档内容。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应该兼顾档案的全面和个体性。既要收集学生档案的常规材料,如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在归档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收集档案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如反映学生特长的个人作品、发明创造等材料;还有反映学生道德水平方面的如诚信、助人为乐、道德作风、考试有无违纪行为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材料;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情况、学校大型活动的参与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与见习情况、毕业论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制作和竞赛等材料,都可以归人档案,特别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将学生有关的“亮点”数据细致准确地归纳起来,如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各种奖励的获得情况,各种特长及在校对培养的情况(担任过干部、党员发展等)汇总成证明材料,使其在推荐就业中更具有说服力和竞争力。就拿上次周宁县纪委要录用我校一名往届毕业生为例,这位学生录取的笔试不错,但开始用人单位不了解其在学校的品德表现,由于录用单位有多人竞争,经过多方面思考,用人单位决定到学校了解情况,从档案中得知这位学生曾经获得市级、校级三好生后顺利将这位学生录取。可见,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摆脱学生档案千人一面的程式化面目,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生动的档案材料,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校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独立院校图书馆蓬勃发展,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独立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独立院校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于其起步晚,投资主体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不高等因素,独立院校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处于弱势地位。在现阶段,独立院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各项基本投入,提高竞争力。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同时肩负两项重要职能,即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独立院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是举足重轻的。独立院校大多位于市郊,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生课余生活相对单调。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集散中心,是学生大量吸取外来信息的主要来源。而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借阅,学习,还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使学生对图书馆有很强的依赖性。

二、图书馆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对于高校而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好和谐校园,为大学生和谐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独立院校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晚、起点低,同时由于独立院校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其文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各不相同。因此,独立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尤为重要。

独立院校要培养出德能兼备的社会人才和取得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的支持;要形成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也离不开图书馆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图书馆是独立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自然也责无旁贷地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殊环境中创造的、体现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典型环境。具体说来,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它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以及人们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师生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感染性,对道德素质的养成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有着特殊意义,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在大学的四年教育中,单靠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在图书馆学习可以不受课时、专业、教师水平这些因素的限制,能够自由掌握,扩大知识面,图书馆就起到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它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无论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来看,图书馆都有独特的优势作用,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

1、图书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资料。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谈抽象的理论,需要有丰富、充实的内容。图书馆可以有针对 性地采购、收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资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帮助。

2、图书馆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大学生一般认为课堂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而图书馆是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成了广大学生经常汇集的场所,相比于课堂,这里更多了些民主、自由的气氛,而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在这种氛围中人们会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因此,若引导得当,可以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转贴于

3、图书馆的空间展示功能使之可以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栏、橱窗栏,悬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的名言,利用电子屏幕各种最新消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4、图书馆有条件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图书馆都有较大的报告厅、阅览室,可以合理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以此吸引学生自由参加这些活动,逐渐形成一种研究政策、研究理论问题的氛围。

5、图书馆有自己的电子网络。许多高校已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师生非常喜欢到校图书馆上网,一是消费低廉,二是信息针对性强。图书馆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在传播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性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阅读环境。

6、图书馆有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信息。如把全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动态、有关理论专题最新发表的文章、最有影响的书刊及时推荐给学生和教师,让教师教起来有新内容,学生学起来有新感觉。

三、独立院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馆内环境建设

在多元化社会里,图书馆也在向多元化发展。除传统的阅览室、书库外,很多图书馆还开辟了考研自习室,多媒体放映室,会议室,报告厅,以及专门针对某些专业的书室,让教师在书室授课,真正将教学引入图书馆,让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展示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娱乐功能以及文化多种经营活动使学生拥有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环境。

2、加强网络管理

现代图书馆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网络化,独立院校中的图书馆在这方面没有丝毫的懈怠,多数都实行电子化的管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书籍查阅,预定,以及网上视频点播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独立院校图书馆投入资金与其他高校实行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扩大自己的信息库存量。通过办好自己的网站和论坛,制作好政治思想宣传网页,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宣传。

3、提高馆员素质,教育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

图书馆是一个具有教育与服务双重功能的机构。传统的图书馆一般以服务为主,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需要。独立院校中的图书馆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此,很多独立院校图书馆提出“服务育人”,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管理员们对读者做到有问必答,服务热情。

由于独立院校相对公立院校来说,是一种新形势的办学,招收的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层次、素质与普通高校比,有一定的距离。图书馆内,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说乱丢书籍杂志,占桌椅,在书库谈恋爱,甚至向管理员提出不合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采取传统的“服务育人”方式,应该对这些现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读者实行教育育人。因此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独立院校图书馆招聘大量的专业人才,年龄,知识层次相对与部分普通院校有所提高。图书馆不再是一个教师家属和大龄职工的汇聚地。管理员们不但能对读者实行服务,还能对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指导。比如图书馆开设的图文检索课程,能使学生快速掌握网上查询资料的办法。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举行讲座,使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

4、构建和谐图书馆与读者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有必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与读者建立和谐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为此,可以提供各种使读者了解、甚至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机会和岗位。比如提供一些勤工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我院图书馆每年在新生入学后便组织流通部、阅览部的老师为全校新生讲解有关图书馆规章制度、如何正确使用图书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图书馆的情况,为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 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读者服务》.

[2]王卫琴.《关于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