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问题;控制措施
Abstract: Garden pest control is not only the main part of the city virescence management, and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city greening in healthy, order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btained in the control process should be towar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 control in ecological garden pest; pest control work as a who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arden plant,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etter.
Keywords: garden; pest control; problem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1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防治理念
目前,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多实行承包模式,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对独立,与规划设计、施工种植、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相互脱离,缺乏协作。由于在承包模式下需要不断接受检查和评比记分,而且检查、评比又相对笼统模糊、评定标准局限于有无病虫害发生或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防治单位为应付检查,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形成了误区。错误地认为,多用农药就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就可以起到有病虫治病虫、无病虫防病虫的作用,很少考虑到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安全。此外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评估标准和监控机制,见病虫害就施药,以完全消灭为最终目的,用药过多过滥而不能用生态方法防治病虫害。
1.2对化学农药依赖较强,防治方式单一
由于化学农药具有见效快、经济实用的特点,长期被作为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1.3防治器械落后,施药技术不科学
农药技术是涉及到农药制剂、农药行为、施药工具、作物生态、气象因素等多方面和多学科的一门系统工程,而不仅是单一的药物种类及药物学问题。其任务不仅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还要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对防治时机的把握。据估算,喷洒出去的药物只有25%-50%能粘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药剂能作用在靶标害虫上,只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可以说,化学农药是高效的,但使用手段是低效的。城市人口稠密,防治工作应充分考虑到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大量农药的流失,不仅影响城市居民健康,还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4防治工作人员技能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安全意识差
大部分园林病虫害防治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有些甚至是临时工,专业技能基础较差。喷洒操作中经常有不戴口罩、不穿戴防腐手套及防护服等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甚至有人被药物喷了一身一脸而若无其事,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在药物制剂选择、药量控制、施药和时机上,也很难做到准确把握,这些都对防治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1.5防治工作缺乏主动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意识淡薄
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往往局限于“有虫治虫”“、有病治病”,一味地等病虫害发生后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植物检疫、预测预警等工作没有足够重视,缺乏相应的预警、监测机制,对病虫害发生的整体趋势及相关信息收集不足、反应滞后,结果形成病虫害越治越多、农药越用越浓,防治成本增大、效果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2 病虫害防治发展方向及对策
当前,园林病虫害防治应实行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生态治理(EPM)策略。高效化学农药,仅在特殊情况及紧急压低虫口密度情况下使用,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的前提下允许害虫存在,只求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保持生态平衡,不求彻底消灭。
2.1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植物配置入手,奠定良性的植物群落
1)在树种选择上要做到适地适树,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标准。
2)植物搭配应依生态学规律,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理。致力于建立与自然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人工植物群落。同时,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使植物配置达到相互促进生长、共享病虫害天敌之目的。
3)规划设计中应避免配置病虫害寄主互转植物,杜绝引发病虫害转主寄生的大量发生。
2.2实施科学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应紧紧围绕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源这一中心。一是加强植物保健,搞好施工栽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苗木。创造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提高植株自身抗性。二是及时处理、消灭虫源。对虫源树及时控制,采取措施。三是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消灭病虫害滋生环境。如有效开展植物检疫,草坪、草花合理轮作;搞好绿地卫生,通过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改变环境条件,即可基本控制其发生和危害。
2.3提倡生物防治,加大生物防治比例
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保护生态平衡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3.1保护和利用天敌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包括人工筑巢招引鸟类、保护益虫、饲养并释放天敌、增加天敌种群和数量等。
2.3.2增加生物农药使用比例
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灭幼脲、爱福丁等,其他还有一些不育剂、植物源农药以及信息素、性激素等。
2.4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要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首先是人的安全,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其次是注意对天敌和植物的安全,利用策略来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对水体、土壤的污染。三是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筛选,提倡无公害防治,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应选用水溶性农药,减少对乳剂农药的使用量,因为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2.5防治关口前移
实行园林病虫害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健全防治病虫害的信息网络,建立病虫害情监测点,实施动态观察,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
2.6推广应用科学施药技术
采用根茎和干部注射法、根施法、包扎法等隐蔽用药方法,避免药液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运用精细喷雾技术,在药物中添加漂移控制剂(如聚丙烯酸胺等)控制雾滴飘移,使农药能够准确击中靶标生物,以减少药液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复杂和多变的生态环境,其特点是以人为核心,因此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提倡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对城市园林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爱兰.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J].江苏绿化.2001,02,17-1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前言
森林作为我们国家的花园,它的正常生长不仅仅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还关乎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现在我国已经对森林的防护工作相当重视,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来维护森林中树木的生长和繁衍,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出现了很多人工林地,由于森林本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对于森林中的病虫害可以通过食物链接进行处理,但是人工林地正好缺乏这一因素,下面就让我们那一起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由于森林病虫害工作实施过程中资金不到位,给森林病虫害防治带来的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资金主要来自于林业企业和林业局,这些部门由于自身的经济来源较少,因此,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有限,给森林病虫害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资金的缺乏,森林病虫害防护人员就不能够使用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防治药物,从而导致森林中病虫害不能够得到有力的防治,不断蔓延给森林带来更大危害。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识不强
由于林业企业和林业局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因此,林业企业和林业局常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森林资源的开发方面,没有从长远的利益进行考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造成疏忽。森林病虫害没有得到落实主要是由于,林业企业和防治人员的不重视造成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得到揭制,并且更加严重。
1.3 森林病虫害工作的工作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们国家事业单位普遍都具有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由上级部门下达任务,最后到达实施单位,看起来很合理、很科学。但由于相关部门对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从而给下级部门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病虫害的防止部门也就敷衍了事,胡乱应付检查,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使病虫害不断进行蔓延,给林业企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病虫害的防护意识,全面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开展
严格按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条例》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清主次,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工作进行管理,整体推进防林工作持续进行,建立属于当地林区自己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森林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全面提高其病虫害防治意识。
2.2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在林业部门的植树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坚持贯彻国家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对森林资源进行治理。
(1)根据区域和土壤的适合性,选取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2)选取良种进行造林。(3)造林活动中要把森林病虫害当作首要任务做来做。(4)禁止把容易感染病毒的或者带有病虫害的树木,种植到森林当中。
2.3 突出工作的重点,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当地林业企业和林业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危害性较大的病虫害,要进行重点预防和治疗,另外要给当地的群众宣传和讲解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从而使病虫害从根部得到解决。
2.4 加强林区的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工作作为当地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的基础,根据林区内部的实际情况,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方和可能发生病虫害的地方设立检测点,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观测和预报工作,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现象,并且报告给上级部门和预防治理部门,尽早进行病虫害的治理和预防,把损失减到最小。
2.5 加强病虫的检疫工作,防治病虫害蔓延
建立林地检疫部门,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检疫部门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对患有病虫害的树木进行普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另外要不定期、不定点的对森林植物进行免疫检测,认真履行检疫工作,切不可敷衍了事。
2.6 加大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森林作为我们地球的花园,不仅仅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而且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人类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谁经营、谁治理的方针,切实的把森林防护任务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对每个环节的防治资金投入进行分析。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突出的林地进行表扬的奖励,并不定期的对林地的病虫害预防工作进行检查,把森林病虫害工作当作当地环境治理来抓。另外要为林地防治部门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从而提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和工作效率。
2.7 加大森林防护的科技含量,改进防护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国家的科研部门应该根据森林病虫害实际调研情况,研究科学实用的方法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同时可以组织林地部门人员参加世界各国的森林病虫害的交流合作等活动,学习世界上森林病虫害比较先进的技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注重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的结合,尽可能的使用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物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引起森林病虫害危害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从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林地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起重视,并且结合当地林区的实际情况,制度合理科学的防治策略,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从总体上看,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森林病虫害治理,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促进森林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卫斌,王韩妮,赵晓娟.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2010(06).
[2]孙振军.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3).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防止 解决措施
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是对其进行的防治工作难度增大。近几年,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其中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更使病虫害的发生不断加剧。在当前防治的资金、技术、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我们需要面对成灾病虫种类增多的控制工作,有很大的难度。
一、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一)森林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严重。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中,危险性病虫害潜在的威胁最大。自上世纪以来,已发现多种从国外入侵的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登陆我国的不同林区。我国虽然及时的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使之没有对我国的林区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这些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另外,一些病虫害顽固难治,暴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年年都在局部地区发生几次,一旦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监测的力度不够,在病虫害发生的后期,在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就会相当的困难,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水平较低,所以在局部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准确的预报和进行适当的知道防治。其次,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较低,相关的防治手段也比较落后,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大面积喷洒化学药剂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加大了森林的病虫害防治难度。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还不能大规模的进行推广发展。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给治理难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人工造林的不断增加一方面给我国经济效益带来了可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单一树木的纯林面积增加,造成了病虫病害的加剧。其次,由于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季节出现,冬季虫害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在灾害面积方面已经出现上升态势。在人力、财力和技术手段得不到大力支持的情况下,防治效果自然得不到改善。虽然对于原有发现的虫害普遍有了比较有效防治措施,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虫害种类被发现。能够成灾的已经由上世纪的几十种发展到上百种,其中由外陆传入的从未发现过的病虫种类在增长中占的比重较大。另外过去危害比较大的松毛虫、天牛类的虫害至今仍然没有很有效的得到遏制。
二、关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提高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另外,尽量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水平,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经济损失,还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森林病虫害虽然不像普通自然灾害那样会带来直接的危害和损失,但是具有生物破坏性大的特点,在防治上存在着艰巨性和周期性。因此在领导方面就要把防治工作列入到重要的工作事项当中,将其纳入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和规划中,将减灾计划和目标责任制切实的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从根本上加强森林病虫害治理中的领导能力,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完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相关防治手段都建立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基础之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把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检测工作作为首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检测工作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的开展,指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固定的病虫灾害区域进行检测。杜绝平时不检测,等发生重大病虫灾害时,才进行突击的整治活动。
(三)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力度。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在病虫害种类和特性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防治手段需要随时的进行改进,才能有效的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展。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止过程中,需要我们逐步的实施相关措施才能保证防治的效果。首先,我们要坚持生态造林,在选苗、选地等相关方面要综合各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其次,要认真遵守国家关于农药的相关规定,对于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和有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化学药品禁止使用。然后,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手段,对于有效的科研成果加大科研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政府要保证资金可以持续不断投入到病虫害的防治中,并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及设立补偿机制,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总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以及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遏制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扩散和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但能够将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至到最低限度,而且会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袁桂红,谭书岭.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1,(2).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山东东阿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71-02
东阿县地处鲁西地区东部、黄河西岸,沿黄河长56.6 km,属黄泛平原沙区,总面积787 km2,发展林业、建设生态县符合东阿县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东阿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实施林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确立了林业在东阿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了林业规模化产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林业格局。由于发展迅速,树种单一,林木各种病虫害随之发生,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影响当前林业生产的大好形势,挫伤农民造林致富的积极性,影响林业事业的发展[1-4]。东阿县对此积极采取了措施,大力宣传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民防病治虫的认识,认真搞好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并采取各种手段有效地开展了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了绿化成果,促进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林农的增收,使林业成为东阿县经济的主导产业。
1 东阿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东阿县辖面积7.93 万hm2,其中30%是沙化土地,经过历届政府和全县人民多年的努力,特别是2003年以来,该县掀起了大造速生丰产林的热朝。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2.25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41.24%,森林资源体系已形成,且纵横交错,城乡一体,对大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举足轻重。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树种相对单一,所潜伏的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也随之加大。2003年杨树溃疡病、2004年杨潜叶蛾虫害的发生,虽然没有给林业生产造成灾害,但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2003年以前,东阿县由于大面积使用化学剧毒农药,防治农林有害生物特别是传播蔓延迅速的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是传统的临时有效的手段,但是其高效的灭生性、高残留性给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平原人工林区物种资源带来毁灭性灾难,使平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难以休止,同时也使农林主副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受损。农林有害生物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数量有所增加,原因就在于:一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最主要的原因是鸟类种群数量较少,以及各类天敌同时被杀死,且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常年在当地生存的麻雀数量也明显减少,喜鹊根本见不到,就连群众饲养的狗、猫也很奇缺,使鼠害一度猖獗,各种农林有害生物每年都出现一次甚至几次暴发成灾现象,且降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人民群众健康风险。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使用剧毒农药集中防治棉铃虫,人们通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棉籽油,导致癌症流行,这都是使用剧毒农药带来的恶果。
2 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人工防治的同时,加强鸟类保护,对带有鸟巢的树及其他有价值的生态树进行保护,建设地方树种隔离带,逐步推广有害生物防治并最终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把林木病虫害降到最低限度。森林被破坏,水源被污染,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保护好森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森林本身具有生态效益,但其创造的生态效益是建立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阻碍森林健康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林业有害生物。传统的做法人为地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导致了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形成了越是用药灾害越重,灾害越重越是用药的恶性循环,使平原区原有的生态功能缺陷更加显著,要想走出误区,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人为破坏的自然平衡再努力建起来,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据此,应以鸟类资源保护和推进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工程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功能。
2.1 创造条件丰富鸟类种群数量
在充分认识保护鸟类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切入点,制定了东阿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1997年东阿县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对全县境内的鸟类资源进行了一次普查,鸟类种群数量只有12个目,35个科,75个种,其中53个种的鸟类属候鸟或旅鸟,在当地长期居住的只有22种且数量只有5万只左右;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更是少的可怜,就连最常见的黄鼬也很难看到,捕杀贩卖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截至2002年调查,鸟类种群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自2003年以来,由于森林面积的不断增长,特别是鸟资源保护工程的逐步实施,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各种鸟类的数量增加了近200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境内光喜鹊就超过5万只,喜鹊鸟巢近2万个,麻雀更是随处可见,野鸡不时从林间飞出,成群数不清的野鸭聚集在黄河上,家燕在农舍建巢安家,啄木鸟、戴胜、杜鹃、灰斑鸠、猫头鹰、灰良鸟等十几种鸟类在东阿县安家落户,大雁、天鹅、大鸨、白鹭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鸟类也常在东阿县驻足做客,青蛙、刺猬、黄鼬、蛇经常在田间穿行。2006年悬挂了5 000个人工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入住,为其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家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将1.5万株筑有喜鹊鸟巢的树列为“生态树”进行重点保护,今后还要将更多的带鸟巢的树列入重点保护,悬挂的人工鸟巢入住率达43%,2007年又悬挂了5 000个。由于每年都开展几次保护野生动物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目前,破坏野生动物的案件每年都呈下降趋势,非法猎捕经营青蛙、麻雀等野生动物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鸟类资源保护工程的推进和实施,使得东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农林产业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进而也带动和推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开发,有效抑制农林灾害性害虫的发生、危害、蔓延。自2004年以来,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实施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通过物种多样性自然调节,使农林有害生物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范围内。有数据记载,1只灰喜鹊1年内能吃掉毛虫1 500条以上,可直接保护666.67~2 666.67 m2的林木免遭其害。另外,蝼蛄象甲、蝇蛆、天蛾幼虫、地老虎、蝉和蝽象等大量害虫都是喜鹊的食物;1只燕子1 d能吃虫子(如蚊子、苍蝇、金龟子、蚜虫等)1 000条以上,每年3—9月可吞食害虫50万~100万只;黄鹂在春夏季节的食物95%是昆虫,啄木鸟1 d可吃蠹虫幼虫和天牛幼虫1 400条以上;大山雀一昼夜吃下的害虫重量几乎可以等于其自身体重。鸟类作为环境因子的一个成员,它与生活环境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鸟在全年或繁殖期内,以昆虫为食,对包括林木在内的大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东阿县有近5万只喜鹊,可有效保护6 666.67~13 333.33 hm2杨树纯林及其他农作物,仅鸟类每年就有效保护2万hm2。按杨树纯林每年防治2次,需要费用300~450元/hm2(包括药物、药械、人工),2万hm2需要费用600万~900万元,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相比,东阿县区域内在农林生产中每年减少使用化学剧毒农药达350 t,节约化防经费直接投入600万~900万元,这就足以说明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
2.2 控制农林灾害性生物危害
2003年前,东阿县有林地面积不足5 333.33 hm2,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都在不同地块发生,且经常出现暴发成灾。其中在1992年8月,姜楼镇邓庙村,53.33 hm2 4年太青杨丰产林遭杨扇舟蛾危害,3 d将整株70%的叶片吃光,第5天所有叶片荡然无存,树冠下全是吐丝下缀的幼虫,根本无法进入林中,树干和树下全部爬满了幼虫,虫口密度无法计算,就该种情况下,林中却只见到3~5只鸟儿。翌年进行了化学防治,虫口密度下降,但林中1只鸟也见不到了,且其他昆虫也不复存在,空气中弥漫着农药残留的气味,整片林子异常寂静。
2003年以来,东阿县林地面积增长了6倍,杨树丰产林面积增长10倍以上,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有了充足的生存空间,剧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大面积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制剂和其他防生物制剂,更主要的是鸟类和日趋完善的生态功能的自然调节不断发挥作用。2009年以来造林品种不在单一,以乡土树种为隔离带的方式进行,以杜绝发生病虫害时大面积蔓延。2008年在全省大部分县市地区发生了杨树美国白蛾残食杨树的现象,东阿县政府发出文件让全民行动起来共同剿灭美国白蛾。第2年开春先是人工挖蛹,再就是人工捕蛾,尽量不用药物,在幼虫开始出现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用仿生物制剂进行飞机普防,尽量不让农民自己喷药。现在,走进林中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一些小动物不时从脚下穿过,喜鹊在田间地头漫步,有的行人从它身旁经过它却旁若无人。保护鸟类的感人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事迹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的认识,更坚定了人们保护鸟类的信心和决心。东阿县几万公顷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鸟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又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该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健康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先后开展的“生态树”保护工程和“为鸟类营造温馨家园”的悬挂人工鸟巢工程,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拥护,群众纷纷自发开展保护鸟巢活动,踊跃举报破坏鸟巢及非法捕杀鸟类的违法行为,有很多群众找到林业局,要求给新建的鸟巢挂牌。群众保护鸟类资源的意识已经逐步提高,“爱鸟护巢光荣,捕鸟毁巢可耻”的风气已逐渐形成。原来一些被林业机关处罚的捕鸟、贩鸟的违法人员,在教育和引导下现在也已“放下屠刀,改邪归正”,有的还主动配合林业执法部门查处了继续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通过保护鸟类资源,充分发挥鸟类在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主导作用,控制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逐渐减少化学剧毒农药的用量,再辅以其他生物制剂或防生制剂防治措施的实施,使灾害性农林有害生物有虫不成灾。近几年来,把保护利用鸟类资源实施生物防治实行工程化管理,努力完善森林生态功能,大力提高区域生态和产业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使东阿县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3 结语
通过鸟类资源保护及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和完善,东阿县生态效益日渐明显并带动了社会效益,域内以数十万亩森林资源体系为主体构架,以日趋丰富的鸟类及其他物种资源为内涵的生态体系和东阿县的名山、名水及其珍贵的文化遗迹相辉映,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招商引资和工商业发展搭建了平台,特别是“中国喜鹊之乡”的命名,使东阿县名震大江南北,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该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提升了东阿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如今的东阿县,绿树成荫,道路、沟渠、村庄淹映在绿树丛中,天上飞的鸟儿特别多,可以说是万鸟竞飞,鸟语花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齐显,使东阿县这块充满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人弛神往、人杰地灵之地再现奇光异彩。
4 参考文献
[1] 金玉安.浅谈青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5):284.
[2] 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问题;对策;辽宁瓦房店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72-01
瓦房店市是辽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有温室蔬菜大棚面积1万hm2。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该市蔬菜生产的重要任务。生产无公害蔬菜,最重要的是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达到有害物质残留量不超标的目的。目前,在控制有害物质残留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农药残留量的控制[1-4]。近年来,通过对瓦房店市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在病虫害防治中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防治措施单一,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调查发现,瓦房店市菜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首选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的较少,导致病虫害抗性增强,蔬菜农药残留增加,防治效果下降。
1.2 缺乏对农药的基本了解
每种农药都有针对性的防治对象,防治真菌的农药对细菌病害无效,防治病毒的农药对其他病害也无效。如果用代森锰锌防治黄瓜枯萎病,几乎没有效果。有的杀菌剂是保护性的,有的是具有治疗性的,具有保护性的农药在发病前期使用效果好;有的杀虫剂对成虫有效,有的对杀卵有特效,阿维菌素防治斑潜蝇成虫、幼虫效果好,但不能杀卵。
1.3 不对症用药
菜农在生产中普遍存在因为对病虫诊断不准确而盲目用药的现象。2010年春季,李店镇袁沟村一菜农的番茄发生病害,开始认为是黑星病,多次用药后病害并未得到控制,后来经诊断确定为细菌性斑点病,使用对症药剂后,病害立即得到控制。
1.4 不按防治指标用药
菜农缺乏对病虫害防治指标的认识,常常是一个生长季持续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却很差。防治病虫害要根据防治指标选择防治时期。如斑潜蝇达到100条虫道/百叶,白粉虱、蚜虫达到5~15头/株的防治指标才可以进行防治。
1.5 不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用药
病虫害在大棚中的发生时期随温、湿度变化而不同。例如,当棚内高温、高湿时要进行霜霉病的预防;在低温、高湿时要进行番茄晚疫病和灰霉病的预防。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是土传病害,在防治方法上要选择土壤处理的用药方法。1.6 不轮换用药
菜农有时发现一种好的药剂时,就连续使用,结果使病虫迅速产生抗药性,药效明显下降。瓦房店市最早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的药剂是速克灵,其药效较好,但菜农每年单一连续使用,造成药效明显下降,甚至在一些乡镇不能使用。
1.7 盲目混用农药
目前,瓦房店市在农药的混用中存在的问题是:菜农不清楚所混农药的内在成分,往往是多种有效成分相同的药互相混用,最多时将7~8种成分相近的农药混合使用,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还会因各种农药所含助剂互相产生负作用而导致药害。
1.8 随意加大农药用量
菜农治病心切,希望药到病除、药到虫死,一次又一次地加大用药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加大药量后没有被杀死的病菌和害虫,将具有更强的抗药性。菜农使用蚜虱净防治蚜虫,正常稀释倍数是2 000~4 000倍,但有的菜农稀释到1 000倍,虽然提高了防治效果,但却增强了蚜虫的抗性,致使这种药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
2 对策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害病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病害以预防为主,虫害以治为主。农业防治要推广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密植、清理田园等技术。物理防治要推广高温杀灭土壤中和种子上的病菌、高温闷棚、应用杀虫灯、黄板、反光膜等技术。生物防治要推广生物农药和天敌的应用。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提倡应用农用抗生素、杀虫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及昆虫生长调节剂。
2.2 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生产无公害蔬菜,并不是拒绝化学农药,而是要安全科学地使用。首先,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要做到对施药人员安全,对环境安全,对作物安全,对消费者安全。在使用农药时,菜农一定要对农药的成分、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防治靶标选择农药,根据防治指标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施药时间,有针对性地混用农药和轮换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浓度,科学配药。
3 结语
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是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要在蔬菜健身栽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等有害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控制在国家允许的标准范围内,使其对生态环境及包括人、畜、天敌在内的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4 参考文献
[1] 易齐,王蔚,魏伟.菜田农药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李淑琴,张立令,张景华,等.温室蔬菜病虫害及生理障害的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