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1篇

教师首先要做好几下三点: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教师必须提前制作,教师要清楚制作方法、步骤,弄清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准确地讲解与示范。

2、教师用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实物导入应该是手工制作美术课教学导入的最佳方式。例如七年级的天鹅的制作,八年级版画的制作,教师先将制作好的作品直接展示给学生,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3、教师让学生先思考,再讲解

作为初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一般是让学生先观察,让学生来分析每一部分的制作方法以及组合的顺序。让学生先分析,这样在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就更容易明白了。

比如在讲七年级的向日葵的制作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每一个花瓣的制作方法。这是一个难点,怎样让一个平面的纸张具有立体感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后再来讲解,这样学生就能更认真地倾听。教师在讲解时,边讲边示范,而且一定要慢。学生在这个过程后,能很快地掌握通过剪、卷、粘三个方法就能让一个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花瓣。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做花瓣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比如每一圈的花瓣应该大小一样,那样应该怎么做?花瓣全都做好后,应先粘里面还是先粘外面?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就能亲自动手做出一朵美丽的向日葵了。

再比如在教学天鹅的制作时,天鹅的翅膀是制作的难点。我在教学时也是让学生先思考:怎样让翅膀的几层做到大小一样,但长度不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后,老师再作示范讲解,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手工制作的难点了。

手工制作课要让学生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让学生提前做好材料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培养他们寻找发现材料的能力,让他们在周围的世界中找到用于创作表现的各种材料,课前材料准备充分,课上制作才能得心应手。例如,我让学生制作粘贴画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材料的粘贴画,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用现实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布、树叶、蛋壳、羽毛、毛线、铁丝……这些材料经过学生自己去收集,去发现,能使学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创造,培养学生自己爱物惜物的好品质。学生制作出的粘贴画各具特色,所用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门。

2、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手工制作课上要用到剪刀等一些工具,在上课前要先强调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收集材料时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喜欢依葫芦画瓢,手工课的教学中,经常看到很多学生模仿书中或老师的示范制作手工。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多启发学生创新,让学生欣赏范作,以此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材料到造型上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比如我在教学自设的手工制作课程,多面球体的制作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画、剪等一些手段把每一个面进行再加工,让自己做的球体与众不同。对有创意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美术教学 多样化材料

中职学前教育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一个专业。学前美术教育需要以专业的要求,提高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具有美术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一、中职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和造型能力都不强,并且缺乏专业培训。进入本专业学习后,由于基础较差,思想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经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美术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常不被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美术课往往被当作一门副科而存在。其次,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较为狭隘,仅停留在“画画”的概念,对于艺术造型和美术欣赏缺乏必要认识。再次,部分中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对美术教学影响较大,开展基本技能训练时常常出现厌学情绪。最后,传统教辅材料及其相关制作方式已跟不上专业发展要求,需要教师改变材料制作方式,引入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对美术教学多样化材料的思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改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填灌”为主动“吸收”。作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采用多样化教学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提升学生绘画、动手制作和美术鉴赏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多样化材料,是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生理、年龄等特征的多种教学辅助材料和工具(如各类绘画材料、各类制作材料、各类身边物品……)。在选材、用材和美材的过程中,间接地提高学生绘画、手工工艺和艺术设计的能力,最终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不失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好办法。

三、运用多样化材料创新教学的实践

对于多样化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绘画材料多样化

传统的素描、色彩训练不仅难度大,而且其绘画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再则一个班级的学生较多,在上课时组织教学和单独指导每位学生的难度较大,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学生绘画训练兴趣淡化的现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教学中,选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表现手段训练绘画技能,用新颖的绘画表达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满足好奇心,保持新鲜感,从而变任务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1)运用多种作画工具。在素描绘画训练时,改变以往一把铅笔、一块橡皮的单调训练教学,创造性地用海绵团蘸上铅粉或碳粉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上进行尝试作画,感受素描绘画的别样乐趣。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及时把握物体上明暗变化的表达,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其他画材,如沙、盐等小颗粒材料。小颗粒材料在画面中的虚实变化效果与明暗素描的绘画效果非常相似,它的介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沙和盐怎样作画?为了能完成一幅具有明暗光感的“绘画”作品,学生们必须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了解分析被画物体的结构、透视变化、揣摩明暗变化……这就将原来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同时又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乐趣,达到了在“玩画”中解决素描绘画训练的难题。

(2)运用多种作画载体。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知识和调色、配色的掌握,需要进行大量的临摹、写生练习,但很多学生对于画一张单纯的水粉画,常常缺乏应有的耐心,学习质量很难提高。因而笔者在色彩教学中安排学生完成一件给自己的“礼物”。运用不同种类和性质的画材、媒材(如丙烯颜料、纺织颜料、玻璃颜料和布面服装、玻璃等),给自己绘制一双板鞋、一件T恤衫或一个花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学生们会主动查找资料、设计造型、制定配色方案、运用各种调色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自觉地研究色彩规律、提高绘画作品质量,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于色彩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情趣和绘画信心。

2.制作材料多样化

手工制作和艺术设计也是学前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两大方面,但是传统手工材料的选用和制作方法对于日新月异的现代学前教育已不太适用,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使用熟悉的、常见媒材和制作方法的同时引入现代新型手工材料或改变这些材料的加工制作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在课前、课后会主动寻找资料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有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与其他同学“雷同”,还会自己进行尝试创作。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迫”培养起来。

(1)采用多种纸质材料。各种彩色、各种材质的手工纸是手工制作中常用的材料。在学习制作传统的剪贴画、彩色纸线画、剪纸和纸的半立体、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再创作、再加工,改变学生的习惯思维,使其进一步探究纸材的创新加工方式,展现材料与众不同的美。譬如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制作彩色纸条半立体造型——衍纸画。利用宽窄一致的各色纸条,卷成紧卷或松卷,再用手捏变化成水滴形卷、月牙形卷、几何形卷……然后配色组合,用白乳胶固定于卡纸上。由于是基本形体垂直粘贴于底板上,从正面看纸条“站立”在画面上,纸色和底色相映成趣。紧接着引入衍纸画的延伸——瓦楞纸卷纸动物造型。利用瓦楞纸特殊的质感和衍纸画的制作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创制各类可爱动物的造型。利用卷纸法制作各色纸卷,然后用手指轻推纸卷中心,使纸卷呈半球体,再利用两个半球相合成球体的原理,衍化出动物的头、身体和四肢的基本造型,最后组合、美化整理成型。当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画和一件件可爱的动物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时,相信他(她)们不仅感受到了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美,更重要的是明白创新更能使最普通的材料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对特殊纸材的加工制作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的方式。如母亲节到了,很多同学马上想到了用花——康乃馨来表达自己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因而笔者在教学中用纸藤纸和大皱纹纸制作各类花卉的教学尝试。作品的实用性延伸方法,更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去熟悉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2)利用多种身边物品。身边的各种物品都是美术创作的基材,稍加选择利用就能制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效果和美感的艺术品。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懂得美的艺术不仅存在于课堂学习中,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教学中学生们找来各种生活的物品,如商品的外包装(纸质的、塑料的、金属的等)、旧服装(棉布的、绒线的、皮革的等)、各类玩具、各种材质的容器等物品。“变废为宝”和“物品改造”的过程充满了意外“惊喜”,在这些物品上进行设计、创作、绘制、改造,就像是一个探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玻璃瓶,经过学生的精心装扮、改装重组,用新型的玻璃颜料画上美丽的装饰图案后,一件崭新工艺花瓶就诞生了;又如用过时的服装制作出既环保又时尚的包袋、家庭收纳等用具;用五颜六色的袜子制作各种袜偶娃娃;即使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纸板箱也能成为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各式各样的创意相框。通过对各类物品的加工改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任何一件物品只要加上自己的一点巧思和美化,就可以成为生活美的元素,学习美术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可以延伸到生活中来。

(3)采用多种新型材料。现代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它们所具有的一些优良性能是以往传统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材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能在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和造型能力。如在学习泥塑一课时,传统的泥塑材料——黏土,其加工制作过程复杂,而且作品制作周期时间长,成品表面易产生裂纹,影响美观,且不宜长期存放。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尝试采用现代新型材料——超轻黏土。超轻黏土是一种由纸和膨化剂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新材料,它既有极好的可塑性,又有丰富的色彩,还能相互调色,且能与其他材质相兼容,同时作品还能长期保存。在课程开展时激发了全体同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高的参与度,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做了好几个作品,甚至有些同学还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除了超轻黏土外,能够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现代新型材料还有很多,如夜光颜料、马赛克贴画材料、珍珠笔画材、植绒胶、首饰泥、水晶滴胶等,这些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利用多样化材料改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是有其积极的意义的。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尝试运用或对同种材料的不同加工制作,体验到了和以往美术学习不一样的乐趣,提高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笔者建议,在绘画练习和手工制作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将知识和技能结合,真正学会、学懂,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成为具有创新和审美意识、心灵手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邓柯.追寻的足迹——欧洲具象雕塑造型漫谈[J].美术,2012(2).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3篇

摘 要 小学美术手工作品教学需要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展示和营造氛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手工作品;小学美术;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32-02

1 前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价值。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大多数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非常适合开展手工作品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优化手工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从而通过手工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只有善于运用各种多媒体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配合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教学,才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探索相关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积累经验,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创新各种手工教学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现状概述

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手工作品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动手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真正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出来,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部分学校仍然运用陈旧的美术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生通过手工作品学习开拓自身创造性思维。在传统美术教学观念中,小学生对手工作品的创作仅仅停留在学习自行动手进行组装,而没有让小学生通过运用综合思维能力,进一步学习组合式思维,不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益。

要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困境,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改良当前美术教学方式。这一方法的关键就在于采用新的教具和学具,鼓励小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对美术教学、手工创作的热爱,这对小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美术教学过程沦为机械化的理论灌输,让小学生更加灵动地参与到手工创作中[1]。

3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良手工制作教学呈现模式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和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能力相对比较差,这也决定了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课堂具备主导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学习美术手工的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生很难对手工创作产生较大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投入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课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能够配合多媒体等方法,让小学生认识到手工制作的魅力,特别是色彩鲜艳的手工作品,更能够引起小学生学习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各种手工作品的具体形态,或者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用Flash技术,将上述内容展现在多媒体平台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鲜明的图形更能够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能够推动小学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的教学进程[2]。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看到如何选择不同的手工制作材料,并且在不同的材料影响下,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手工制作的作品。因此,小学美术课程在进行手工制作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对于作品的艺术效果影响。

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电子幻灯片技术。如在教剪纸时,由于剪纸是一种距离小学生现实生活相对比较远的手工制作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理解剪纸的美感,或者感受到剪纸艺术本身的独特感染力,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师不要单纯地采用口述或者示范剪纸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和认知的规律进行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展现出不同颜色的纸,然后分过程进行裁剪,让小学生关注剪纸艺术的魅力。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加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也更为清晰地展现手工作品制作的流程,帮助小学生更轻松地进行手工制作,对于美术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从而投入到剪纸手工教学过程中。

4 运用视听信息技术优化手工制作教学模式

视听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视听技术可以提高美术课堂中手工制作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手工制作过程时,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采用视听信息技术,让小学生能够更快地接触到不同的美术手工作品所具备的魅力。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导小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进行展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关的照片,然后制作成为视听信息技术类的幻灯片,通过让小学生观摩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对称的建筑物,让他们理解手工制作课程中,手工作品之所以要采取对称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手工作品更加具备美感。这是通过视听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美术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强,可以采用视听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关注。比如通过视频信息技术,小学生看到同龄的小学生也在制作手工作品,出于比较的心态,很多小学生也能够静下心来参与到手工制作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可以通过这种视听技术,激发小学生投入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引导。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其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小学生能够主动地热爱美术学习、热爱手工制作[3]。

对于一部分小学生而言,无法很快掌握手工制作的方法。在视听技术的引导下,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手工制作也可以通过慢动作呈现的形式,让小学生可以细致地学习美术手工制作的方法。通过视听技术,可以让各种手工动作放慢下来,从而让小学生仔细观摩,学习模仿视频中的手工制作方法,有助于小学生树立学习手工制作的信心。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对于小学美术课堂而言,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教学,并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制作手工作品的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视听技术的支持,让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加具备吸引力。只有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具备效率。小学生作为一个非常热爱新事物的群体,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投入小学美术教学以及手工制作教学。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手工作品教学,具备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价值。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通过积累的方式,逐渐形成用不同方法开展美术手工制作教学的模式,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年.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2(5):136-136.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素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大到现代各类建筑、工业,小到一些手工艺品。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既能让人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又能增强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但在我们农村初中,生源绝大部分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来自外来务工子弟,美术教学资源和能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素材较少,即使学生想买美术用品,它的渠道也没有那么方便,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成效。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育。”这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合理开发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素材,创造性地拓展校本课程。为了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我们需要就地取材,尽可能地在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美术素材,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教学。几年来,笔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美术素材开发遵循三个原则

1.尽量在学生生活环境中取材,材料要新颖、有趣味性,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笔者学校的学生生源基本来自于农村,美术用品的单一性不仅影响课堂作业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于是,笔者就从选材到制作主题,都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如图1、图2、图3,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选择这些材料,让学生觉得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减小与艺术的距离感。

另外,学生对于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特别喜欢接触曾经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虽然是初中生,有趣味性的素材同样也吸引着他们,并能从中看出他们的创造性。学生通过自己思考,亲自动手制作成美术作品,获得快乐的同时,同样能大大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2.材料要容易获取,数量充足,便于储存

笔者学校是寄宿制农村初中,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寻找身边的材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就尽可能地在校园范围内寻找素材。从室内到室外,引导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美,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制作美术作品,并且寻找的材料在数量上至少要满足一个班人数使用的需求量。

笔者学校有36个班级,产生的废旧材料容易达到需求,从而使美术课顺利进行。比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平均一个班每天大约要买15瓶饮料,几天的饮料瓶收集基本就可以满足一个年级的需求量。收集到的瓶子就可以制作成各种美术作品。学生能全程参与收集与制作的过程,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么普通的事物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终激发了他们对美术课的热情。另外,收集并巧用废旧材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及环保意识,提倡学生进行低碳生活,进一步提高学习生活的乐趣。

3.材料要实用,有开发潜力,尽可能的一材多用

材料尽可能达到最高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把它各种不同的形式美展现出来。在这些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探索,研究各种不同的方法,特殊材料就用特殊的方法去表现,达到创造美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美术素材的开发与应用三例

1.鸡蛋上画脸谱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新的教学环境,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而且热情高涨,笔者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尝试使用特殊材料。让七年级的学生用水彩笔、蜡笔、彩铅等美术基本用具在煮熟的鸡蛋上画脸谱。

材料主要来源于学生每天早餐中食堂现有的水煮鸡蛋,或者是家里自有的鸡蛋,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并且充满好奇:上美术课带鸡蛋做什么?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后,课上用鸡蛋代替白纸,用材新颖了,学生在课堂上也就表现得很活跃,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快乐且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使他们对美术课有了浓厚兴趣。这样的尝试,无论在视觉还是绘画技巧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更具立体感,画起来也需要学生有更多技巧及耐心。比如,脸谱画在鸡蛋哪个位置合适?怎样才能做到对称?鸡蛋表面坚硬光滑,用什么笔更容易在鸡蛋上造型……一系列问题学生都会在自己绘制的过程中一一思考探索并解决。

虽然用食物作为美术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浪费,但是能蛉醚生获得欣赏自己作品的愉悦感,感受不同材料带来的美的体验,既能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也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2.手指间的雕塑

九年级上册有《城市雕塑》一课,笔者从中受到启发,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雕塑,从而了解雕塑的一些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学校学生周末才回家,所以必须提前一周提醒学生准备,但是常常有学生过完周末就忘记带材料,这是笔者为什么尽可能选择在校园内寻找废旧材料的原因之一。另外,准备的材料要能够长时间地储存且要方便携带,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粉笔头是既容易造型又方便携带的材料。

笔者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以下几步骤:

(1)提前一天提醒学生收集材料、准备工具。学生可以进行“地毯式”收集,很容易就能满足一个班的使用数量。同时,让学生准备手头可以找得到的各式工具,比如写字用的自动笔头、圆规上的针、学生卡上的别针……

(2)强调上课中的各项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制作雕塑的方法:雕、刻、塑、焊接等,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雕塑的制作方法的选择也不同。一件完整的作品几乎是一点一点用这些细小的工具磨出来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当细心。

(3)各抒己见,寻找小雕塑的保存方法。笔者让学生自己保存这些作品,有学生经过实践,找到了一个好方法,用502胶水浸泡。用502胶水浸泡过的粉笔头果然掉地上也不会碎。这是学生给予的提示,也让笔者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知识双赢的效果,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进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再强调工具使用的安全性、材料节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鲁迅与美术》、九年级上册《烽火岁月中的版画》《以刀》都介绍了有关中国木刻版画的知识,了解木刻版画的基本创作和工具材料,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木刻版画,知道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但传统版画是以木板为使用媒介,质地较硬,且价格略贵,因此,笔者把板材换成了更质地软,易造型的KT板,使它作业效率高,而且更有趣味性。这么大量的KT板材料同样也是来自于学校,有学校宣传栏撤下来的宣传板、物理化学实验室撤下来的废旧的管理制度板、各班级文化建设撤下的宣传板等,都可以被利用,经济又耐用。

板材不同,KT板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也不同。用削尖的铅笔画、刺、刮、压、划、扎等技法进行制版,用水粉代替油墨涂在制好的板上,进行压印。印出来的画色彩鲜明,轮廓清晰,更有独特的肌理效果。由于版画的制作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手指间的雕塑

九年级上册有《城市雕塑》一课,笔者从中受到启发,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小雕塑,从而了解雕塑的一些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学校学生周末才回家,所以必须提前一周提醒学生准备,但是常常有学生过完周末就忘记带材料,这是笔者为什么尽可能选择在校园内寻找废旧材料的原因之一。另外,准备的材料要能够长时间地储存且要方便携带,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粉笔头是既容易造型又方便携带的材料。

笔者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以下几步骤:

(1)提前一天提醒学生收集材料、准备工具。学生可以进行“地毯式”收集,很容易就能满足一个班的使用数量。同时,让学生准备手头可以找得到的各式工具,比如写字用的自动笔头、圆规上的针、学生卡上的别针……

(2)强调上课中的各项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制作雕塑的方法:雕、刻、塑、焊接等,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雕塑的制作方法的选择也不同。一件完整的作品几乎是一点一点用这些细小的工具磨出来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相当细心。

(3)各抒己见,寻找小雕塑的保存方法。笔者让学生自己保存这些作品,有学生经过实践,找到了一个好方法,用502胶水浸泡。用502胶水浸泡过的粉笔头果然掉地上也不会碎。这是学生给予的提示,也让笔者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知识双赢的效果,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进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再强调工具使用的安全性、材料节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鲁迅与美术》、九年级上册《烽火岁月中的版画》《以刀》都介绍了有关中国木刻版画的知识,了解木刻版画的基本创作和工具材料,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木刻版画,知道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但传统版画是以木板为使用媒介,质地较硬,且r格略贵,因此,笔者把板材换成了更质地软,易造型的KT板,使它作业效率高,而且更有趣味性。这么大量的KT板材料同样也是来自于学校,有学校宣传栏撤下来的宣传板、物理化学实验室撤下来的废旧的管理制度板、各班级文化建设撤下的宣传板等,都可以被利用,经济又耐用。

板材不同,KT板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也不同。用削尖的铅笔画、刺、刮、压、划、扎等技法进行制版,用水粉代替油墨涂在制好的板上,进行压印。印出来的画色彩鲜明,轮廓清晰,更有独特的肌理效果。由于版画的制作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KT板既可以制作版画,也可以应用于各类手工作品的制作。比如用于灯笼、桥梁等手工作品内部的框架,十分轻便且不易变形。一材多用,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技能制作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的作品有个性与活力,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无处不在。

三、美术素材的开发与应用反思

通过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发现并巧用身边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初中美术素材缺乏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学校拓展课程的开发。美术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资源,丰富了美术课堂,使美术课更具创造性,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美术课。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体验欣赏特殊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同时,笔者也认为,作为教师,要勇于探索、尝试和创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专业素养,适应多元化课堂需求。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素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农村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进行大胆接触和尝试,并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创作。因为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其掌握制作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情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美术素材需要我们去挖掘探索,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实践,为创造更有美感的作品而努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乃至社会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师用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

2.李建勇.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少儿美术,2007(02).

3.蔡艳静.低碳课堂从我们美术做起――在“变废为宝”中享受美的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二初级中学)手工作品内部的框架,十分轻便且不易变形。一材多用,能够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技能制作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的作品有个性与活力,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无处不在。

三、美术素材的开发与应用反思

通过实践与运用,笔者认为,发现并巧用身边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初中美术素材缺乏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学校拓展课程的开发。美术教师利用新颖的教学资源,丰富了美术课堂,使美术课更具创造性,让绝大多数学生喜欢美术课。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体验欣赏特殊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

同时,笔者也认为,作为教师,要勇于探索、尝试和创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提高专业素养,适应多元化课堂需求。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挖掘素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农村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进行大胆接触和尝试,并自由地对这些材料进行创作。因为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其掌握制作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情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美术素材需要我们去挖掘探索,只要我们多思考、多实践,为创造更有美感的作品而努力,也为校园文化建设乃至社会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师用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

2.李建勇.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少儿美术,2007(02).

美术手工作品制作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手工艺术;课程创新;

一、引言

手工艺术是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幼儿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在幼儿园主题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发挥手工艺术在幼儿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人格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十分必要。需要从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教育中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增强幼儿与幼儿教师、家长间的良性互动。从幼儿手工主题课程教学问题入手,就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活动展开探讨,并从创意手工主题教学中提出积极对策,列举多项主题案例来进行教学总结,以促进手工艺术在提升幼儿美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二、手工艺术实践活动创新在幼儿园美育中的意义

幼儿阶段开展手工艺术主题实践教学,对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意义重大。幼儿阶段正是艺术兴趣和审美感知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让孩子从中培养艺术兴趣,增强对艺术创作活动的理解和认知。其意义表现在:一是通过开展与适龄儿童相应的手工艺术课程,促进儿童多层次、多方面志趣的形成。如在大班开展葫芦雕刻手工活动,从不同图案的雕刻及各种技法的运用中,引导孩子如何在葫芦上雕刻出不同的线条、纹样,再结合水粉、水彩笔等工具,从葫芦表面涂色上来进行装饰,增强幼儿对立体绘画的认知,更好地增进幼儿参与到手工艺术创作实践中。二是利用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活动,让幼儿从操作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不同类型的手工艺术活动,结合不同幼儿对美育的认知要求,有选择性地组织手工活动材料,带领幼儿从中锻炼手、脑、眼等协同性。如利用剪纸来进行手的训练、利用拼贴图案来进行构图思维的启发,利用布、线、剪刀来制作各类小巧的装饰画,激发幼儿从动手中形成对艺术文化的兴趣。三是借助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教学,提升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特别是在不同手工艺术实践中,从课堂主题的明确、课堂实践的组织、师幼间的互动与实践,激发幼儿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美的习惯,并从课堂手工主题活动设置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多样性,增强教师的美育创新力。四是拓宽幼儿活动资源,拉近家园互动。在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教学中,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到幼儿美育中,如由家长参与搜集手工资料,整理手工工艺品制作方法,与幼儿一同从手工实践中分享乐趣,增强幼儿及家长、幼儿园等教育主体的积极互动。

三、当前幼儿园手工艺术创新实践教学问题

手工艺术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和课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美术在教学中的影响较大,对手工艺术的创新性不足。特别是在手工艺术教学内容及课程组织实施上,缺乏相应教材体系的构建,多采用模板灌输方式,刻板地接受,更难以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1];二是在手工艺术活动设置上相对单一,缺乏思想、情感、认识等素养的融合。如在手工绘画上,多依葫芦画瓢为主,以现成的样例进行涂描,对手工材料、手工内容的教学比重较低,更难以从生活实践上来激发幼儿对手工艺术的趣味[2]。三是缺乏有效的手工艺术评价方式,甚至忽视教学评价环节,无论是动手性还是参与性,在手工艺术课程实践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利于幼儿对自我个性、自我意识的发展,也难以从手工艺术实践教学中增强幼儿对美术生活的体验[3]。四是教学组织及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班级为主,对于手工艺术中的分别指导工作重视不足,难以挖掘幼儿在手工艺术实践中的个性,要么对课堂设计过于复杂,幼儿缺少必要的操作步骤,要么太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更难以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4]。五是在手工材料及主题教学上缺乏创新,常用的粉笔、彩纸、白纸、橡皮泥等材料,对于其他手工材料,如秸秆、布料、水粉颜料、水彩笔、地域文化特色材料等较少,缺乏多样化手工材料,使得幼儿对手工艺术活动产生厌倦。[5]另外在手工艺术主题设置上过于形式化,缺乏对主题活动的全面规划,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幼儿身心成长特点缺乏针对性,要么手工艺术活动组织松散,要么课程组织缺乏层次性,习惯于对传统节日、季节、动植物重复性主题的设置,难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知识经验的提升。

四、优化幼儿园手工艺术创新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幼儿阶段手工艺术创新教学在实践中,不仅要凸显经验,更需要从创新中来拓宽手工艺术的教学范围,引导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活动丰富的生活知识与动手经验,增强幼儿美育的实效性。第一,强化手工艺术主题教学与幼儿身心成长的协同。手工艺术教学中的创新,首先要凸显主题教学,协同好手工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幼儿不同学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相统一,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知识的衔接,要从创新中来强化手工艺术教学对于提升幼儿美育的积极性。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对于主题情境的学习需求是普遍的,也是开展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向。各阶段幼儿美术教师,要着力从手工艺术主题研究中,根据幼儿认知需求来创意美术手工活动,围绕主题来进行设计。如结合幼儿的心理思维特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融合,凸显整个主题手工艺术课程的相关性,强化不同手工内容的侧重点、层次性和逻辑性,要保障幼儿手工艺术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结合地域特点,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手工材料,小葫芦、田间地头的材料,让幼儿能够从参与中来丰富自我生活经验;从幼儿关心的疑问入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从手工艺术实践中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实践,倾听幼儿对手工艺术创作的想法。第二,强化手工艺术教学模式创新,给予幼儿必要的自主性。手工艺术教学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区别于传统的美术教育,着力提升手工艺术课程的创新性,鼓励让幼儿自主的参与,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工艺术是多样的,不仅表现在多元的手工主题,更表现在丰富的手工材料上,幼儿对艺术形象的认知是建立在感性上,需要从自我的动手操作中来体验美、欣赏美,而不是一味地示范,要求幼儿去模仿。从手工艺术本身来看,幼儿的参与是在玩中学习,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因此要打破传统美术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要让幼儿从自我创造力的参与中,从自己动手的喜悦中来获得生活启发,要为幼儿的自主动手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幼儿的信心,关注幼儿在手工艺术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角色。第三,注重手工艺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幼儿的注意力是短时的,对于手工艺术实践教学的组织要体现在多种形式上,并非简单的绘画,而是要基于手工艺术特点,拓宽幼儿手工制作范围,开展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如对于不同生活材料的利用,易拉罐、废纸盒等,从普通而又易得的材料中来组织和确立手工艺术教学主题,让幼儿能够从中欣赏美、体验美;在泥塑课程中,可以将手工、雕刻、积木、折纸、绘画等内容渗透其中,让幼儿结合自我认知,来欣赏和参与到手工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启发环境,如利用讲故事、利用做游戏、利用多媒体音乐等,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手工艺术趣味化实践中,要体现课堂的丰富性,如利用手印、涂鸦、橡皮章、粘贴画、剪纸等创意表现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启发幼儿从动手中增强创造力。第四,注重手工艺术课程组织与情境设计的适龄性。幼儿园在学龄上相对较低,不同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在手工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组织上,要注重课堂情境的优化,特别是对于手工艺术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符合幼儿不同阶段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特点。在激发幼儿的创新性上,鼓励幼儿能够自主参与到手工艺术实践中,能够从自我认知上来理解事物,幼儿教师要联系生活,突显课堂组织情境的生活化,能够让幼儿从直观的表象中来激发思考。如针对中班的孩子制作“美丽的花朵”,可以从课前交流中让孩子讲讲自己家里有那些花朵,都是什么颜色,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配合,将花盆带到幼儿园,让孩子从日常观察和真实的情境中来探索,增进自我创造力。第五,强化课程多元化评价,提升幼儿师资美术专业素养。针对手工艺术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要围绕幼儿手工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注重手工活动的过程及幼儿作品,不能用成人的客观标准来进行评价,更不能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来评断,要鼓励幼儿发表对自我作品的看法,尊重并保护幼儿的创造力和信心,要对不同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幼儿作品的多样性特征,启发其他幼儿从中来认知、理解、学习,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的优秀点,要引导幼儿从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中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意思维,增强幼儿对手工艺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在手工艺术师资培训及专业素养提升上,各幼儿园要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特别是美术专业能力,要拓宽对外交流和学习,积极从学前教育及手工艺术课程创新中,围绕幼儿身心成长特点,争取进修和再培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手工艺术创新思路和方法,从反思中增长实践经验。另外,在手工艺术课程资源整合上,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地域手工艺术品特点,从素材和资料上,提炼适合幼儿阶段的手工艺术创新活动,拓宽幼儿手工课程教学范围。再者,对于家长在手工艺术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幼儿搜集相关动手操作的材料,并与孩子一起亲手制作手工艺品,让家园互动成为手工艺术创新教学的新思路。

五、典型手工艺术课堂实例展示

在手工艺术课程创新设计中,以“朵朵开”为例,首先明确活动目标:利用多种方式,如剪纸、折纸、粘贴、插花等方式来制作的叶子、茎和花瓣等;鼓励大班孩子从生活中来克服手工制作的困难,拓宽新的制作方法。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有橡皮泥、图画纸、卫生筷、报纸、废旧包装纸、剪刀、双面胶、彩色塑料袋等。在活动组织上,一是通过多媒体来观看的图片,并对的姿态、叶片、植株的特点进行师生互动,如都是什么颜色的?有哪几部分组成?花朵的分布是怎样的?花朵的形状有什么区别?二是带领幼儿从多媒体图片上来制作,让小朋友思考各自的方法,怎样去把的美丽展现出来。三是课堂动手操作,教师要在巡视中观察并指导幼儿,对于不同想法下的不同表现,要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并启发幼儿如何更好的展现的美丽。四是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赏析并总结,引领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从手工制作中来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在活动结束时,要教育孩子注意环境卫生,将碎屑材料收拾到垃圾桶里,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2]吴华芬.中班彩泥鹅卵石画:石头小动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3]吴丽芳.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J].武夷学院学报,2015(10).

[4]王韵超.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