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直接融资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改革 外汇
一、改革后直接投资本外币业务操作比较
(一)企业办理柜台业务审核资料比较
改革后,办理外汇直接投资业务所需材料较为一致,大部分所需材料在首次登记时均已记录在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所需材料银行可以直接打印即可,企业办理相关业务仅需直接去银行提供简单的申请材料,且多数情况下无需重复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企业办理业务和银行审核业务的手续得到大幅简化。反观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企业在多个环节办理相关业务需重复提交部分材料,且纸质证明材料复印件较多,业务办理效率相对降低。
(二)改革后直接投资本外币业务流程比较
改革后本外币直接投资管理流程大体相同,但影响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业务办理效率的环节主要体现在:
开户:新设外资企业需开立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银行审核材料多,业务办理流程长,一般需要1-3 个工作日。
资金入账:银行凭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登记信息即可为企业直接办理外汇资本金入账,本币资本金入账则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现场填写《人民币跨境业务收款说明》,银行在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此环节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
验资,使用外币投资的,企业可在银行直接完成,而人民币出资企业如需验资仍需由会计师事务所操作,效率相对较低。
数据报送,与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相比,RCPMIS 采集的直接投资信息和资金收付信息相对较多,银行数据报送工作量较大。
二、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后,直接投资外汇业务限制大幅放松,直接投资可兑换程度将进一步放大。从长远看,放松乃至取消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收付与汇兑限制,可为市场主体办理直接投资业务提供更多的币种选择,有利于扩大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二是有利于提高直接投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能力。人民币直投仍纳入外汇监测范畴,弥补了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监管的不足,对于加强直接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三是有利于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拓展。与改革前相比,企业本外币直接投资手续均得到大幅简化,有助于企业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的办理。
(二)不利影响
一是双重监管加大银行和企业业务办理成本。从实际操作看,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全部以人民币出资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也难免今后不会发生外汇利润汇出等业务。若企业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不在银行外汇系统办理登记手续,势必会影响企业后续外汇业务的办理。基于这种考虑,企业和银行往往会在本外币系统中均进行登记,造成了多头监管,重复劳动。
二是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全程式监管彰显RCPMIS功能不足。相对而言,RCPMIS仍需改进,系统只采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信息,无法采集直接投资外币业务信息,会影响直接投资本外币交叉业务的有效监管;二是直接投资合规性信息仍需人民币银行进行复核,变相拖慢了业务办理流程;三是RCPMIS 数据采集项目多,信息量大,且需要银行人工录入,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是部分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业务受限影响企业资金运作效率。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开立多个外汇资本金账户,也可异地开户、异地购付汇,而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只能在注册地银行开立一个专用账户,受限较多,不利于企业自主、灵活地进行人民币资金运作。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发展中面临的几个突出环节,应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1)适当简化业务审核材料,为市场主体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明确指引。按照有关规定,再造业务流程,制定详细操作指引,简化业务审核手续。如将外商直接投资合规性信息复核权限同样下放至银行,通过RCPMIS查询银行录入的合规性信息,利用RCPMIS 系统加强事后监测和管理。简化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NRA 账户手续,提高账户管理效率。并购或股权转让人民币专用账户在资金流转环节仅起到了过渡作用,监管意义不大,建议取消,并购或股权转让人民币资金可直接进入中方相关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2)进一步放宽业务限制,提高人民币跨境资金运作效率。现行管理规定对企业账户管理过于严格,不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由选择银行办理业务,建议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资本金开户数量,允许其异地开户,满足企业实际经营需求。
备受关注的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方案终于启动。对此,理论界有正反两种意见。持正面意见的人士认为:“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板块的建立,有利于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结构。”而持反面意见的人士则认为,深交所提交的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仍是在套用旧有的制度框架,推出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解决我国股票市场的核心问题――股权分置――的难度。因为在实施的总体方案设计中包括了两个“不变”:即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变;现行的发行上市标准不变。这意味着在深圳交易所重开的中小企业新股发行与上交所现有新股发行完全一样,股权分置问题还会进一步加重。
笔者认为,在评判创建中小企业板块的是非曲直时,不能简单地各打五十大板了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站在全局角度,冷静地分析比较利弊得失。
首先,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的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迫切需要的开放式的直接融资平台。其次,建立中小企业板块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第三,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第四,在深交所建立中小企业板块也是合理调整我国当前证券市场格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
鉴于国际上创业板市场的经验教训和我国股市仍处于发展初期、投机性较强的特点,降低获利能力门槛,可能会形成较大风险。而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企业的获利能力要求与主板市场上市企业的获利能力要求一样(实行从严标准),其他方面的交易制度也完全一样。所以,目前我国宜建立中小企业板块市场,而不宜建立创业板市场。完全可以先把深圳交易所发展成为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场所,然后再考虑把它扩大为一个创业板市场。以美国为例,其资本市场包括全国易所(纽约、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交易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直接交易的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UICBB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等多个层次。其中美国证券交易所和后三个层次的市场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市场,而且在这样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中,市场的准入标准是逐级升高的。所以,在深圳交易所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板块市场仅仅是建立多层次市场的一个环节,而且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环节。
有业内人士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从最低级的OTC市场开始依次向地区性资本市场、全国性资本市场逐级推进,认为越低级的市场应该越早建立,潜台词就是越低级的市场越容易建立。但笔者所持观点与此相反,笔者认为越是高级的市场越容易建立。原因很简单,越是低级的市场涉及的面越广,要处理的矛盾越复杂,所需的各种资源也就越多。所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应该从最容易建立的全国性市场开始。由此看来,首先在深圳交易所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市场应该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占比重已达到中国企业的95%以上。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因素,它可以看成是一国综合实力的表现,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已实行30多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增加,数量不断上升,收获成果颇丰。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无疑成为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存在31.6%的人认为造成企业生产困难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紧张,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依旧是银行的信贷资金,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单纯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和单一的银行信贷来发展企业早已不能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怎样扩大其融资渠道,同时更好的与相关政策相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概念界定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由于界定标准的不同,甚至不同的地区还存在差异,本文综合分析了相关资料,结合2005年实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公司法》和2011年印发的《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如下界定。2.融资的基本内容。2.1融资的概念。融资,广义上是指货币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融通的活动过程。狭义上是指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融资,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方式和途径。中小企业的融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效率以促进企业发展。2.2融资的方式。由于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一般来说,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企业内部资产转化成货币资金,和外源融资相比,内源融资较为保险,企业不会欠下过多的外债。但是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容易给企业带来货币资金不足的困境。外源融资恰恰和内源融资相反,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得货币资金,从而帮助企业内部运转。但是外源融资容易给企业带来过多的债务风险。也就是说,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各有利弊,但是企业需要进行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的合理配置,实现利益最大化。(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企业直接和贷款机构对接,不通过类似于银行的中间机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不同的是间接融资有中间金融机构,体现的是银行的信用。
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金融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随着金融监管日益严格,使得银行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意愿较弱。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风险机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限制必然不受重视,即使对中小企业实施一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贷款要求高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知名度和信誉度都比较低,成立时间短,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尤其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期,企业由于存在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等多种风险,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要求更加苛刻。2.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一般情况下,企业有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四种主要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在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当中很多原始资本都来源于企业个人,数量有限,而发行债券的条件又十分严苛,所以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不得不更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但自身有时又很难达到银行贷款要求,从而造成实际上的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但两种方式手续复杂、费用高。银行的融资障碍使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民间借贷,但是借贷成本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政策建议
1.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建设。1.1规范内部组织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打破传统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经理人制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义务,让自身条件达到市场融资要求。1.2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掌握融资过程的要求和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及时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到信息透明,增强资金供给者的信心,为融资实现提供可能性。2.扩宽融资渠道。2.1直接融资方面。中小科技型企业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作用。政府需要对现行的筹资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在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中小科技型企业要抓住时机,在宏观政策进行改革的时候加强对自身的转变,建立完善的风险退出体系,一步一步地在宏观经济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2.2间接融资方面。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以抵押物的方式获得资金也许是一个可取知道。例如,中国小科技型企业可以用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等作为银行抵押进行融资。还可以用典当行业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在当前国家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的情况下,典当行业由于程序简便,操作灵活,成为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五、结语
目前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流砥柱,科技创新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小利科技企业规模较小,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所需资金较少,对金融机构来说贷款成本较低。但是现在,很多中小科技型企业仍然不能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很多金融机构依然不能给予中小科技型企业资金上的帮助。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努力,帮助中小科技型企业实现快速融资,加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李博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财会通讯,2017,(05):50-53.
[2]叶怀敏.科技型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3):144+154.
[3]张英杰.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众筹融资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01):82-87.
一、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说,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是实物经济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是为实物经济服务的,我国发展金融市场、设计金融体制也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现代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二是经济结构转移、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三是技术变迁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中自然资源是先天给定的,在生产中大规模增加自然资源比较困难。劳动力的增长受到人口出生率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变动的差异不大,一般年增长率在:%一%之间。唯一对经济增长率有大的影响的是资本积累的变化,各国在要素投入增加方面的主要差异就:是资本积累率的不同、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经济结构升级的方式实现。将投入要素由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重新配置,同样数量的投入要素的产出能在此而增加。在经济增长的的三大源泉中技术变迁是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不会下降,从而维持经济长期增长。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迟早会停滞下来的,而且市场竞争会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在资源耗竭之前就早早失去活力。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则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既定要素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技术变迁与资本积累关系密切。现代技术创新从科学研究、控制实验到新产品试制、投产,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本投入,同时,许多先进的技术需要资本设备作为其载体,技术创新往往体现在资本设备性能改良上。技术的升级实质上是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而一个社会资本的积累和配置效率决定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积累的速度和规模与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正相关。资本积累的高回报取决于资本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积累资本,配置资本,资本的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体系。的效率。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出发点必须定位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使其能够很好地动员资本、配置资本,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落后与混乱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金融体系是为实现这一战略服务的,由于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资本极为稀缺,因此,如果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本价格就会非常高昂。而重工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需要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这样,在市场机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就会落空。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国家只好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以便降低资本价格。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分配稀缺的资本。这种计划体制可以保证处于优先发展地位的重工业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但是却牺牲了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稀缺的资本没有配制到生产率最高的部门。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调动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经济的控制逐渐放松。即遵循所谓放权让利式改革。随着资源配置、的计划控制减弱,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由非政府部门掌握的剩余也多了起来,加上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一步步走向深入,自扩大,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国家为了重建金融体系,开始改变资本分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先后重建了四家专业银行,年代初又恢复了证券市场,外汇管理也逐渐放宽。人民币大幅贬值。但是,在国有企业完全市场化以前,金融市场化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大幅大升。国有企业因为有政策性负担,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完全市场化必然使大部分国有企业无力负担资本成本而无法生存。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国家并没有让金融体系市场化,而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四大专业银行以上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其它融资渠道如有企业无缘。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发展很快,是中国量。但是,非国有经济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进入正式的金融体系杨本很高。甚至不可能,极大地限制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除了银行以外,国家也陆续开始恢复或新建成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市场,这些非银行金融部门发展很快,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政策性负担,国家也仍然要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负一定责任,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不能在产品市场上开展公平的竞争。这在金融市场上则表现为金融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各健全的法制,金融市场十分混乱,非市场因素太多,不能有效动作,没有起到为技术创新呼经济增长积累、配置资历本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如前所述,技术变迁对维持长期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而技术变迁又与资本积累关系密切,正是经济发展对资本积累和配置的需要才产生了金融市场,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目标只能是为经济发展高效率地筹集和分配资本。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金融市场发展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融资,另一类是间接融资,两者各有优势,互相补充。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债券等,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者在中介机构帮助下实现直接交易。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资金供给着将钱存到银行,银行再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者,实现社会剩余的动员和资本化。在直接融资中,由于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往往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技术问题,相对来说,资金供给者,特别是小额资金供给者,很难控制资金需求者的资金运用,面对的投资风险很大。作为反面,由于不受或很少受到资金供给者的监督,直接融资的资金需求着可以较为自由地使用筹集到的资金,一旦经营失败,也不必负偿还责任,因此筹资风险小而且还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发行股票或债券时进行炒作,以获得溢价发行的好处。但是,间接融资的情况恰恰相反,资金供给者只要将钱存到银行即可,由于商业银行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有存款的再保险机制,投资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因此资金供给者面临的风险微不足道。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或其他资金需求者却必须面对银行的严格监督,从贷款申请到使用、还款,都受到专业水准很高的银行监督,在相当大的长度上保证了贷放资金的安全。在间接融资中,投资者的资金回报比较稳定可靠,银行承担了投资风险,并负责资金经营,所以要分离一部分投资收益,资金所有者得到的回报比较直接投资少。但是直接投资者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一旦投资失败,连本带利一概亏蚀。对于资金需求者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说服资金供给着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或债券人需要做许多工作,而且需要付给投资者的报酬也较高,因此直接融资成本高昂。但是,如果通过间接融资,因为资金的直接供给者只是一家或数家银行、交易成本低廉、因而其融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
从资金拥有者和资金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各有利弊,在现实经济中,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最有效的金融结构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如果一个经济中的企业以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和产业为主,其融资渠道以从大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务为主。如果一个经济中的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则有效的融资方式应以中小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为主。
上述金融体制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决定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不多,而且分散在各地,大银行等大金融机构获取其经营和信用状况的成本很高。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即使想用间接融资,也因为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更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因此中小企业一般不依赖间接融资。大银行天生喜欢为大企业服务,因为无论银行贷款的数额大小,一笔交易的信息费用和其它成本相关无几,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银行发放一笔大额贷款所需花费的平均成本比小额贷款低许多。中小银行因为资金规模小,无力经营大的项目,只好以中小企业为主到务对象。而且,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一样,分散在各地,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资信和经营情况比较了解,信息费用不高,因而中小银行也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
四、我国的产业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
有一种错误信念在国内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广为流传,以为在开放时代,中国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尖端的大企业,只有这样才有实力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否则民族工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北。这实际上是过去长期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变种。实际上,一国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的成本,成本越低的产业竞争力自然就越强。而一个产业的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利用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又是由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的。在我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是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因此,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的特征。如果我们举全国之力发展资金密集型的大企业,必然需要继续人为压低资本价格,井采取种种行政措施保护资本密集型企业免受市场竞争挤压,结果必然是保护落后,资本密集型企业既没有竞争力,也不思进取,不去努力增强竞争力。这样,金融体系也不可能真正市场化。
【关键词】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转板;股市悖论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多年,总共不到4000家的上市公司,而创业板仅有400多家企业,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重要的平台,企业发股或发债的体量都太小,完全不能满足创新型企业发展;目前国内有150万亿的金融资产,93%都控制在银行的手里,而银行没有对中小创新型的风险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而新三板则为海量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了募资渠道,把互联网思维植入投资领域,让需求方和供应方直接对接,无疑会推动资本市场抵消、扭曲的现状改变,作为资本市场的“经济特区”,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将从新三板开始。
二、新三板发展历程:
起源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三板市场,是两网及退市公司的股权交易场所,但其场外交易发展滞后,为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及股权转让问题,2006年推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历经了“扩大试点”和“全国扩容”两个阶段[1]。第一次扩容从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大到上海张江、天津滨海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属小范围、区域性试点,第二次扩展到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突破地域、行业、所有权性质等限制;激发挂牌公司数量、估值水平、投资和交易金额的爆发式增长,截止6月12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经达到2568家,总股本有1186亿股,总市值达1.25万亿,已实现对包括新井建设兵团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和82个行业的全面覆盖。
三、国内资本市场层次简析:
同样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与注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不同,资本市场更侧重长期资金的投资和流动,包括证券融资市场(例如股票、债券、基金)和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大致分四层:一是主板市场(上交所、深交所及深交所中小板市场);二是深交所的创业板市场;三即为新三板;四是地方的股权交易中心及产权交易所等(俗称四板市场)。然而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体量较小,即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导、而股票市场的市值和债券市场存量偏低;二是结构畸形在资本市场呈倒三角结构:上市公司市值分布较为集中;上市公司主要以周期类、跟投资相关的企业为主,而不是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占较高份额的与消费有关的企业;股票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估值偏高;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
四、新三板的创新优势:
与沪深两市侧重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领域不同,新三板定位于创新型、技术型中小企业,且槛较低(除个人投资者外)、挂牌时间短、综合成本低,在做市转让交易、有机转板、定增审批时间、不设涨停板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1、做市商制度:
是一种以做市商为中介的证券交易制度,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做市商则通过买卖价差实现盈利,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于2014年8月份启动,到目前采用做市交易的挂牌公司已有有430多家[2]。新三板有三种股票转让方式即协议转让、做市转让和竞价转让,大部分挂牌公司采用的是协议转让,竞价转让尚未开启。其主要作用是盘活市场的流动性,还可通过双向报价,对做市证券合理估值,在买卖报价过程中发现合理价格,减少沪深股市常见的庄家炒作投机等现象,从而帮助维护市场的稳定[3]。
2、股票转让不设涨跌幅限制:
沪深两市的涨停板是为防止股票交易价格剧烈波动,旨在抑制过度投机,稳定交易价格,但过多含有行政干预色彩,不像美国和香港市场可以实现涨跌的完全自由化浮动,由市场掌控风险自动熨平,新三板对股票转让不设涨跌幅限制体现市场化导向。
3、新三板转板制度: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竞价交易机制吸引着不少质地优良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寻求转板,转板后会增加公司流动性,目前成功从新三板转至创业板、中小板的企业共有11家,新三板转板有三条路径:一、通过IPO转板,但IPO路途漫长、不确定性较大;二、被收购曲线上市;三、直接“对接”创业板。
4、新三板对资本市场的对接:
1、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三板为全国性公开证券市场,其所挂牌的公司,若达到股票上市条件,可申请主板市场上市;在四板市场进行股权非公开转让的公司,符合挂牌条件的,可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和四板的扩容、成长将一改我国资本市场的倒三角结构,扶持和培育更多优秀中小微企业,向主板和创业板市场输出后续优良公司资源,成为主板和创业板的“蓄水池”和“孵化器”。
2、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中小企业的领先样板
“股市悖论”,即股市无法有效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条件无法融资,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已基本不需要再融资,资金真正的需求方被拒股市之外;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形成资金堰塞湖;另一方面A股IPO排队时间漫长,形成企业堰塞湖现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对经济贡献税收超过50%的中小微企业,金融资源只占到20%左右;间接融资市场,商业银行更青睐国有企业、大型公司等优质客户,中小微企业因为透明度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难以获得银行授信;而在直接融资方面,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银行间市场的财务门槛都很高,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无缘。较A股而言其,新三板在资本金、连续性盈利、存续期间等挂牌门槛更低,有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五、结语:
新三板介于一二级市场之间,相当于一级半市场,由于竞价交易机制、投资者门槛等因素影响,流动性不足(目前日成交金额约仍未突破100亿)且交易频率低;定位为高净值人群、高风险承受者,存有一定量的风险,故不应降低投资门槛;为保证独立发展,应该吸引并留住企业,不应推出转板机制。
参考文献:
[1]程晋月.新三板及中小企业挂牌的利弊分析[J].会计师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