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等离子;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入院时间顺序及纳入标准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1(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组)40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8.4±8.2)岁,其中男31列,女性9例,分别为腰4/5突出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腰4/5,腰5骶1突出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腰骶1突出4例(均为男性);实验组2(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组)40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1.2±9.6)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为别为腰4/5突出26例(男性23例,女性3例),腰4/5、腰5骶1突出12例(男性6例,女性6例),腰5骶1突出2例(均为女性)。
1.2方法
1.2.1病例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LDH,并经CT、MRI证实为"包容性"LDH;②保守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或无效;③年龄
1.2.2仪器设备 GE Lightspeed VCT 64排CT扫描仪、PLUS 4螺旋CT扫描仪,美国Arthrocare公司System2000型等离子手术系统、德国赫尔曼MEDOZON型臭氧发生器。
所有患者均按诊断标准,纳入诊断,排除标准选择,然后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等离子刀低温髓核消核消融术,或者CT引导下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
1.2.3方法 CT室紫外线消毒,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对患者病变椎间隙进行CT定位,同时通过CT测量于患者背部标出进针点及进针角度,然后常规消毒一次性手术单,穿刺点一般为病变间隙水平患侧棘突旁8~10 cm,方向与腰部皮肤成45°,而L5、S1间隙还要于髂嵴平面向下倾斜30°~45°。进行穿刺通过CT观察见穿刺针进入病变间隙,并确认穿刺针进入髓核后,取出针芯,将离子刀头经穿刺针穿入髓核。离子刀头消融起点为进入侧纤维环内层,终点侧纤维环内层,将治疗强度设为2~4档。分别于穿刺针12点、2点、4点、6点、8点、10点方向,脚踏消融键等离子刀头缓慢插入至终点,然后踩皱缩健,缓慢退出至起点。将此过程上述不同方向共重复6次。术毕无菌敷贴粘敷术口。如行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则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拔出离子刀头,同时将O3发生器与医用纯氧氧气瓶连接,设定医用纯氧输入量1~4 L/min,输出O2-O3混合气体中O3浓度一般为25~40 g/mL,用5 mL注射器获取O2-O3混合气体(注意与避免混入空气勿主动抽取臭氧自动进入),经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的穿刺针缓慢匀速注入椎间盘内,使其进一步消融残存的间盘组织,满意后拔出穿刺针,术毕无菌敷贴粘敷术口。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差异(P>0.05),80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1(等离子刀组)术前VAS评分与实验组2(等离子刀联合臭氧组)术前VAS评分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术后1 w、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本实验中两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神经根、脊髓、腹腔脏器以及大血管的损伤,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3例经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出现腰痛加重,经对症处理两组后症状逐渐缓解。该3例患者术后出现腰部疼痛,分析原因可能为:3例患者均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术中穿刺腰5骶1间隙时不顺利,经多次穿刺才成功,因而出现术后疼痛加重。1年内在随访的患者中能够取得影像资料的为56例,占70%,均显示椎间盘不同程度的回缩。
3讨论
文献资料统计,80%以上成年人在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并且腰腿疼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根据后纵韧带是否破裂、髓核组织是否进入硬膜外间隙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包容性突出和非包容性突出两类[2-3]。前者包括腰椎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及未突破后纵韧带的腰椎间盘脱出。后者包括椎间盘脱出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和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在CT扫描上一般表现为突出局部硬脊膜外组织消失,并且结构不清或者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硬膜囊>50%。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全部为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复发次数等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虽然经过多年临床结果证明,并且在操作技术上已相当成熟,但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微创技术相继产生,CT引导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CT引导下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的出现,为经皮穿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法。
美国于2000年将等离子体手术系统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是一种冷融切技术,其原理为射频消融系统产生的射频能量,该能量作用于髓核内部含钠离子(Na+)的软组织,在电极的周围形成富含Na+的等离子颗粒层,然后通过改变Na+的运动方向使髓白分子降解,并且以40℃~60℃的低温使之适度气化,经过几次消融后(一般为6次)消除部分髓核组织,在消融后踩踏皱缩健使椎间盘髓核组织收缩而固化,从而对椎间盘进行减压,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4-5]。低温射频对终板和椎体损伤小,对脊柱的稳定性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经皮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意大利医生首先应用,原理为对病变椎间盘内注射臭气,破坏髓核中的蛋白多糖,使髓核组织发生萎缩,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同时臭氧还有止痛、消除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减轻免疫反应等作用。
应用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等离子装置首先对椎间盘减压,后经高浓度臭氧对局部髓核发挥强氧化作用,使髓核组织在进一步分解萎缩,由于等离子装置先去除了部分髓核组织,这样就减少了臭氧进入椎间盘后压力的增加,从而可以避免造成患者术后疼痛加重和诱发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同时等离子射频在髓核内形成的孔洞也有利于臭氧气体的扩散进而产生理更强的氧化作用,达到更好的减压目的[6]。另外因臭氧还具有止痛、消除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减轻免疫反应的作用,更能早期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弥补单纯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不足。
本实验通过对两种手术方式12个月的随访,VAS评分等离了刀结合臭氧消融术组低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组,也间接证明了上述理论,但是本实验随访时间相对较短,而且随访病例不多,其中长期疗效还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2]滕泉军.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3.
[3]Ito T,Takano Y,Yuasa N.Types of lumbar herntation disc and clinical course[J].Spine,2002,26(6):648-651
[4]Hurtado O,Lizasoain I,Fernandez-TP,et al.TACE/ADAM-17-TNF-alpha pathway in rat cortical cultures after exposure to oxyqen-glucose deprivation or glutamate[J].Cere B Blood Flow Metab,2002,22(5):576-585.
1、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不具备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的公司是( )
A、股份有限公司
B、国有独资公司
C、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D、国有企业与外商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累积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 )
A、60% B、40% C、50% D30%
3、在几种筹资形式中,兼具筹资速度快、筹资费用和资本成本低、对企业有较大灵活性的筹资形式( )
A、发行股票B、融资租赁C、发行债券D、长期借款
4、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 )
A、40% B、70% C、50% D、60%
5、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尺度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6、可以作为资本结构决策基本依据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7、可以作为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重要依据的成本是( )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D、资本总成本
8、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
A、发行股票B、发行债券C、长期借款D、留用利润
9、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的是( )
A、发行普通股B、发行债券C、发行优先股D、长期借款
10、普通股价格10.5元,筹资费用每股0.5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5元,股利增长率%。则该普通股的成本最接近于( )
A、10.5% B、15% C、19% D、20%
1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表示的是( )
A、边际资本成本 B、财务杠杆系数C、营业杠杆系数D、联合杠杆系数
12、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表示的是( )
A、边际资本成本 B、财务杠杆系数C、营业杠杆系数D、联合杠杆系数
13、要使资本结构达到,要使( )达到最低
A、综合资本成本率 B、边际资本成本率C、债务资本成本率 D、自有资本成本率
14、根据财务管理理论,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可将筹资分为( )
A、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B、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C、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D、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
15、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下列各项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是( )
A、资金成本 B、企业类型C、融资期限 D、偿还方式
16、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企业自有资金增加的筹资方式是( )
A、吸收直接投资B、发行公司债券C、利用商业信用D、留存收益转增资本
17、下列属于权益资金的筹资方式是( )
A、利用商业信用 B、发行公司债券C、融资租赁D、发行股票
18、筹资按照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可分为( )
A、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B、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C、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D、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
19、企业利用留存收益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是( )
A、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B、国家财政资金C、其他企业资金D、企业自留资金
20、希望公司需借入500万元资金,银行要求将贷款数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则该公司应向银行申请( )万元的贷款
A、600 B、700 C、625 D、555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B
【关键词】筹资 企业 风险 防范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也收到了改革,逐渐发展为以资本主营为基础的大型企业。那么以资本主营为基础的企业就需要率先进入到财务导向的企业管理层次,那么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运行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更是受到了国内和国外市场的两方面的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大部分上市公司或者企业为了达到迅速发展的目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筹资,例如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对筹资的风险没有防范意识,那么企业就有很大的几率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财务危机,严重的可能导致破产,所有有必要在源头控制筹资的风险,寻求控制和规避筹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以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概述
对于筹资风险的这一概念,西方国家对此研究的比较早,多年来西方国家一直研究这一课题,同时也说明了筹资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经过对筹资风险这一概念的研究和理解,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对于筹资风险的研究比较落后,现阶段我国还是以学习国外的现金技术和理论来对我国企业进行筹资管理。当然,由于贸易市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资金利润率以及借款利息率等,这样就使得企业难以对企业的筹资行为进行规划。在市场主导的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会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供求需要而改变,在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竞争都是存在的。在市场经济瞬息变化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内部任何一个决策都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甚至存亡。这样便产生了筹资风险管理理念,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现今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筹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筹资一直存在问题,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只是略微的改善企业筹资管理方式,改善筹资的途径。虽然贷款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国内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与实际可以获得的贷款金额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求资金进行贷款的户数与实际获得贷款的户数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企业主依靠两种方式筹资——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我国企业根本无法依靠这两种筹资方式满足自身发展,所以无论是在筹资方式,还是筹资资金总量,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一)内源筹资的有限性。
内源筹资是企业通过不断的将内部的储蓄资金以及内部筹集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企业在刚刚发展的时候很难获得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筹集到大量资金用来投资。企业发展之初以内部家族管理方式进行发展,资金在分配过程中预留不足,无法预留出更多的资金给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也可以依靠内部员工进行筹集资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内部资金短缺的现状,但毕竟筹集的资金有限。
(二)外源筹资的困难性。
主要依靠吸收其他企业和经济主体闲置的资金,将其他企业可利用资金借用进行投资,这属于外源筹资。间接筹资和直接筹资属于外源筹资。企业外源筹资将会遇到的困难有:
1.缺乏直接筹资的途径
直接筹资是指金融部门为获取所需资金,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有价的证卷。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以及对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限制,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卷市场进行筹资。我国的股票市场发育还没有完善,因此对企业的筹资也具有很高的要求,许多企业达不到直接上市融资的要求。另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了筹资市场的主流,我国也公认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也对我国的企业筹资问题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随着民间借贷的逐渐盛行,借贷的利率也随之生长,这给一些中等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难度。
2.间接筹资存在困难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需求者)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本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间接融资过程中,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笔独立的交易,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货币、存款、银行汇票等。对于间接筹资,一是抵押难。大多数的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等,无法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抵押担保依旧缺失。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金融机构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也很少。三是一些金融机构办事程序复杂繁琐等钱到手了,可能也已错过商机。
三、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筹资规模要合理。
在一定时间里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总额被称为筹资规模。筹资规模具有层次性,筹资规模与资产占用的对应性和时间性。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资金运转的时候,企业会优先考虑动用企业内部资金,只有在内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的时候,才会考虑企业的外部资金,以外部资金来保障投资的顺利进行;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性质的性质不同。筹资规模与资产占用的对应性是指: 企业的长期负责和股权资本等筹集方式筹集资金规模应该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稳定并且长期占用的资金相对应。
筹资规模是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对外和对内筹资的总额。企业决策者可以依据筹资规模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确定企业今后筹资方式的主要依据。在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负责过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会随之而大,企业发展过程中稍有不慎,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创伤。因此合理的制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并且企业各项资金所占比例随着企业的生产变化而变化,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处于动态管理模式下。
企业要将筹资的金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多,也不能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量。企业避免出现资金的闲置,避免企业因此增加债务负担,避免产生资金配置的风险。企业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投资规模进行确定,可以根据实际预算、线性回归和销售百分比等方法来进行规划。此外,企业筹资管理还需要企业确定一定时期所筹资的金额。
(二)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可以从筹集到的资金是否需要还付利息可以看出——股权筹资术语内源性筹资。企业有外部出资人和内部控股人,外部出资人不能直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出资人不仅对企业有实质控制,还对企业未来发展和重大决策具有表决权。债券筹资具有:安全性高、收益性大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普通的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金融工具和筹资手段。可转换债券具不仅有股票的特性还有债券的特性,是在特定时间下,按照特定条件转换成普通股股票的一种特殊的企业债券。这种特殊的企业债券集股票和债券的优点于一体,不仅回避了股票和债券的缺点,还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有助于筹资。为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可以尽量的固定利率计算方式。股票偿还具有小风险性,股票筹资也不会发生本付息的问题。它的风险仅体现在使用收效的不确定性上。但股票筹资利息通过税后支付,资金成本会变高。
(三)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
企业筹资时机作为筹资机遇和环境,是指企业筹资的各种因素所促成的筹资机遇和筹资环境。它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可以认识、理解并遵循它,但不能左右它。企业应应发挥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利用和抓住筹资机会。只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才能使企业在筹资机会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投资收益高,筹资成本低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就需要企业可以抓住良好的投资机会。
企业在面对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要准确的把握纳西投资成本相对低、投资效益高的时期进行筹资。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可以抓住筹资机会,有益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此外,企业选择筹资机会需要考虑以下状况:筹资时期是否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周期相适应;是否与企业的股市行情相匹配;是否与企业未来资金流量适应。
(四)加强金融监控,加大了监管力度。
对金融企业实施财务、会计以及财政和国有资产的进行严格监督,这是对我国财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责任和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要求。应有专员依照法律履行财政金融管理职责,要确保财政规章、财政纪律可以顺利的执行和客观的落实。这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财政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防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内部控制机制,将财务监管和监督落实到实处。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要发展新的管理模式,不能仅依靠传统的管理理念,要增加财政管理技能。可以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资金流动而不乱。健全财务管理方式,推进财政改革措施,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服务于企业,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确保财政规章制度可以认真被执行,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对内部财政运作实施严格监控。确保企业不会在本身管理方面出现财务危机。
除此之外,金融衍生业务也很重要,需要对其加以重视。企业应该了解并掌握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特性,制定专项的管理制度或手册,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交易的品种、业务的种类、损失的限额、业务的规模,应急处理预案等,加强管理制度,该制度必须含概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按规章制度来操作。建立规范的授权制度也非常重要,明确授权的程序和授权的额度,如果有工作人员职责发生变化,应该及时重新授权或终止授权。
四、结论
对企业筹资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管理需要良好的资金来源和投资环境,否则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像人体流动的血液,只有通过不断的循环和吸收外界的营养才可以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企业自身也应从市场规律出发,认真处理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保证外界营养来源的同时,保持自身可以吸收这些营养,并以生产和经营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如果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财务规划,则企业筹资风险将会出现不可预料的风险。这对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企业要掌握筹资风险的防控,并对可能出现的筹资风险进行预案。在必要时刻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应对筹资风险能力和经验,实施特殊管理。使企业依靠筹资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时代.现代企业筹资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3) .
[2]邹丽.论企业筹资和筹资方式[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2).
[3]陈勇.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6) .
[4]赵雅玲.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
[5]孔远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J].海峡科学. 2010,(03) .
[6]褚伟,张家仪.探析企业筹资活动中的风险管理[J].知识经济. 2010,(17).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 企业与企业融资的含义
我们知道,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融资,因此,在理解企业融资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对企业这一概念做一界定。那么什么是企业呢?一般认为企业是投资者依法设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营利性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其营利性。其特征:①企业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和组织性;②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具有商品性和经济管理性;③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具有自主性和自律性;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组织,具有法定性。而企业融资就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企业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
2 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2.1 内源融资方式
内源融资,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将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目前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是企业自己的留存收益(利润)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因此,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2.2 外源融资方式
外源融资,即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这一金融机构贷款进行,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筹资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如杠杆收购融资。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3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因素
3.1 融资成本的高低
融资成本就是企业得到资金所付出的一些费用,如银行贷款的利息,股票的股息等。融资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进行融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同样条件下,企业应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3.2 融资风险的大小
所谓风险就是事件的不确定性,融资风险就是在进行融资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融资风险的大小,尽可能避免风险,有效地融资。风险考虑不当,会造成融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融资时,一定要重视风险大小的分析和防范,选择风险小的融资方式。
3.3 融资规模的大小
融资规模就是融资量的大小,一般来说,筹资过多,会增大企业融资成本,加重负债,偿还负担,增加风险(经营与信用风险)。筹资不足,影响业务,缺乏产品实力,相对增加了成本。因此,在企业融资规模上,要切记八个字:量力而行,综合决策。
3.4 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
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明晰化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地让渡所有权。
3.5 融资时机恰当与否
从企业内部看,要选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机,配合以适度、及时的资金到位。从企业外部看,要抓住银行、资本市场等融资机构出台最新金融产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良好时机,全力跟进,走在同行的前边。
3.6 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就是指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恰当的资本结构能有效利用负债来提高企业收益,规避风险。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过高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风险,过低的资本结构则不能有效利用非自有资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最大时的负债比例(通常用企业权益市场价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来表示)。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
以上几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除此之外,融资机动性的优劣、融资方便程度的难易、融资顺序的先后等也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全面、充分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进行融资,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4 结 论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